• 回答数

    3

  • 浏览数

    127

独酌邀明月
首页 > 学术论文 > 夜景照明研究论文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sisley0522

已采纳

可以从灯光的节能方面去写

248 评论

么里斯古

[照明在生活中的影响与作用]灯光照明是在不违背生活真实的前提下,可以更加典型地创造环境,使其符合拍摄的要求和环境的塑造,创造一种环境气氛感,并把这种气氛感富于感染力地通过摄像镜头在屏幕上表现出来。同时还可以利用有依据的多向光源,完美地创造人物形象,刻划人物性格特征。 一. 难以捉模的照明照明是一种转瞬即逝的人艺术,对摄像机前面的景物和在银幕上表现出来的形象,两者之间的不同要作出正确的估计。这种有意造成的变化需要富有想象力的预见和相当的经验才能实现。灯光设计师需要耐心地运用一盏又一盏灯来制造灯光现场效果,在屏幕上显示出光与影合成的了一种气氛感,从而左右我们的注意力,激发我们的情感。但是在现场这种气氛感是看不到的,在富有感染力的屏幕形象与现场灯光设备之间,有着很大的悬殊。环顾现场的灯光照明布景,看不到有什么吸引人的地方,看不到神秘的阴影,也看不到造型和色彩的相互作用。当我们把某一个人物安置在恰当的位置上,我们才能通过摄像机的视点看到,照明处理如何抓住了人物面部的性格特征和意识形态。但是在室无一人的布景中,我们看到的只不过是许多照明灯具造成的强烈的光亮而已。 照明也是一种艺术创作形式,灯具就象是画家手中的画笔雕刻家手中的刀一样,灯光师可以根据剧情的需要,利用手中的灯具打出各种光线进行创作,表达导演对剧情的理解、主题的感受和通过不同的光线抒发感情。 二、 照明方法在照明设计中,对画面的处理,有着多种方法,灯光师要在平面画中表现三度空间世界,主要有以下方法:平光法:这种方法是把人的注意力引向灯光照射实体的轮廓,表现色彩和细节,但是不突出主体的立体形态,从而造成一种平淡的二度空间效果,用平板的、明暗对比相对微弱的照明和少量的逆光就能达到这种效果,尽可能消除阴影。剪影法:这种方法目的为了表现物体的轮廓,主体安置于明亮的背景前,其本身基本上不布光。把主体的色彩、影调、表面结构和表面造型完全隐于人的视觉之外。对比法:控制着灯光色调的层次、各平面的亮度,显示出一定的阴影,突出主体主体感和深度感,造成一定的明暗对比。这种方法是最常见的画面风格,具有一种引人注意的,富于感染力的力量。 三、画面的效果处理为了使画面的效果有力度有生气,根据不同的剧情需要,对场面的色调突出部分也有不同的要求。使人联想到夜晚,阴险的画面,常使用以较小面积的淡色调变化作衬托,而使黑色调区占主要优势的极低调灯光布局来布置画面。若以白色和淡淡的灰色占主要优势,则使人联想到愉快、喜庆的效果。面对画面的照明处理方法,一是采用全面照明的方式:这种照明方式使整个表演区域都处在泛光照明之下,突出关心的是事情的能见度。这种照明方法象平光照明一样不分明暗,出现结果也可能把主体同其它环境区分开来,还可能使各个平面混为一体。它靠的是色彩和色调的变化,以及表面细节来表现画面内容。二是采用整体照明方式:这种方式应注意正面光的同时,为达到更加完整和清晰的目的,增加整个场景的层次,要精心安排逆光和侧光的照明,并要注意与正面光平衡,而效果是非写实的平衡。 在现实实际生活中,人们通过眼睛看事物,是通过大脑在不断的向自己解释所看到的东西,因此不觉得异样。能够"看透"任何物体的阴影,并加以"理想"化。但当我们在自然环境中拍摄人物时,我们会意识到自己的眼睛不会注意到的一些因素。日光本身是一种非常不定的发光体,它的光照强度和性质随着天气的变化和位置的变动迅速改变,大自然的光、色的变化已为人们所习惯,人的头脑中已形成了一系列特定的概念,每一个自然的气象表现都被人定律为大地上特定的光照现象,这些光照现象被想象力丰富的人们与生活的情绪结合在一起。灯光设计师可以根据剧中情绪、事态的发展,模拟自然的光照现象、气象的光照效果表达剧情。 光线的模拟在室内场景或真实环境光线不起作用的地方,需要自然光的照明。就需要人为的一些"自然"光线加入,使场景人物通过屏幕展现在人们视觉当中,但在照明方面,对"自然的"照明手法有很多争议,很多人对布光的手法千篇一律,逆光普遍存在,人像的完美无缺,感到乏味。他们追求的是即然是"自然的",就应在照明上有更大的真实性,认为一成不变,矫揉造作有损真实。我们在需要模拟自然光线照明的地方,把比例适当的灯具安置在自然光源可能存在的地方,就可以作到自然的照明。这种直接模拟的结果,有时出现的图像效果令人非常满意。但对于另外一些剧情要求或场景,就会使场内人物有些地方过于明亮,有些地方又让人看不清。头上有亮斑,眼窝暗黑,脸上半明半暗,显得很古怪。因此这种布光方法看起来是一种新眼光,是对老一套手法的反叛,但在有时使人脸蒙受其害的事实面前,有时又显得只是为了猎奇,用传统的手法干的蠢事。照明师们有意模拟再现自然照明的效果,经常用一排柔光灯,射入窗口作为室内的唯一光源,这种自然的或写实的照明效果非常好。电视台单个人访谈常用这种方法。但这只适用于静止不动的摄像机和以光线方向对准的有限表演。对于很多场景和有多个机位或有另外视点来说会发现某些角度产生一些不美观的镜头。但如果在被摄人物或场景不那么清楚的角度增加额外的照明,来加强这种自然光的效果,会使人感到虚假或不能让人信服。这种情况下,既使是用真实的实景,看上去也会显得虚假。另外,灯光模拟可以人为的模拟一些特殊的光线,像并不存在的炉火照明,从看不到的窗户造成的窗户阴影,把阳光图案,从不存在的假定窗户投射到墙上等。四 气氛的渲染气氛的渲染是我们接触到了很微妙的画面处理方法,环境气氛它可以是装饰性的,也可以是自然的,还可以是抽象的。为了使人产生联想或暗示某种特定的环境,用装饰性的照明来突出光与影的再现,但过分的渲染布光技术可能形成俗套的画面主义,从而分散观众的注意力。我们在屏幕上显示的图像可以把一件家具或一座雕像用局部光线来照明,充分显示它的外部形态和表面结构。也许在实际生活中这件家具或雕像可能处在昏暗的阴影中,无人注意。但在屏幕上用这种方法处理光线透出的气氛感看上去是自然的,目的是创造画面的艺术感染力,或者构成一种气氛。只有对画面进行周密的分析后,才能看出具体的光与影和实际生活中杰然不同。另外,有时为了画面要求,产生一种抽象的效果,表现幻想、或者奇妙的景象,运用光与影的图案进行直接模拟的联想,产生的效果是刺激、有趣、感人,有时又让人感到恐怖。这种环境气氛的表达,主要依据灯光设计者对生活的长期敏锐观察和积累,依据照明对现实生活的模拟。生活经验越丰富,平时积累越多,那么照明对环境气氛的描绘再现就越真实、巧妙,人工痕迹就越少。时间气氛则主要通过光线的合理照明形成一种时间效果,让这种光线具有可通性,使观众感受到置身于各种不同的时间氛围之中。黑夜的气氛变化是独特的,它可以提醒我们黑暗所造成的各种效果。它的主要特征就是以暗色调为主要优势。整体光线效果给人以肃穆、神秘的感觉。夜晚的光线把握主要是依据主题内容以及创作的构思和想法。它的用光方法较多样与灵活,创作余地很大,夜晚时间气氛的表达也有深缩性。夜景接受的普通照度很低,所以夜景是暗的,特别是人们的心理作用。由于人们在实际生活中对夜景的感觉是暗的,因此通过屏幕反应出来的夜景应是处在暗色调之中。但空间有层次,要有一定的空间距离感觉。夜景中的光源是多种多样的人工光源,色温各不相同,景物反差很大。黑暗的夜:使周围环境依稀可辩,看不清细节的茫茫一片,黑暗基本上隐芷了画面中的场景。迷人的夜:我们可以在完全黑暗的环境中利用灯光的效果短暂而有限地看见一些可以辩认出来的物体,引起观众的好奇心。神秘的夜:通过隐蔽的光源闪烁不定,从四周环境中反射出来,使自然的东西被奇怪的改变,具有一种不可思议的性质。抒情的夜:通过光线的布局制造出一个清彻的、优美的,月光洒地的夜晚。没有咄咄逼人的感觉,通过半明半暗的阴影笼罩一切,描绘一个美好的夜晚。一般来说,完全漆黑一片是没有价值的,它通过屏幕反映给观众的只是一场没有让人信服的感觉。因此我们就需要巧妙的利用一些手法,加入一些光线,尽量增加被摄物体场面调度的范围,不时地由亮区进入暗区或由暗区入亮区引发观众的视觉兴趣,增加夜晚浓郁的气氛及效果。日出 日落早晨和傍晚的光线有一定差异,早晨光线纯正、清新,所含杂质少。傍晚光线受暮色和大气中灰尘的影响,光线被介质一定量的散射,比较浑浊。太阳刚落山,天空有较强的余辉,景物有足够的照度。虽然失去了阳光下的细节,但层次还较丰富,一切景物开始朦胧。这个时期可以利用现有光拍摄,必要时也可利用人工光加经修饰,日落黄昏,西方天空往往出现彩霞,影调都是非常丰富的,处理好天空是获得气氛的重要手段。从太阳落山之后到夜晚降临之前,光线由亮到暗变化迅速,就会形成各种不同气氛的黄昏效果。在昏暗、朦胧的黄昏,太阳早已下山,夜色即将来临。天光微弱,失去细部和层次,一切都处在朦胧当中。一般多用来制造昏暗阴森的气氛。这种气氛的黄昏镜头,是利用曝光方法控制画面影调气氛。日出日落时刻,明亮的直射阳光失去了耀眼的光芒,不仅亮度降低,色温也降低了,蓝色的天空散射光却加强,景物受光面呈现出金色的暖调,背光面却呈现出蓝色调,画面有良好的寒暖对比,色彩丰富,这时期光线短促,光效复杂多变,转瞬即逝,日落和黄昏时间是电视节目制作中拍摄夜景的"黄金时间",是渲染气氛的最佳时机。模拟的日出场面可以处理成在画面的上方出现深暗的云层,同时地平线上映照一抹淡黄色的霞光。日落的处理方法应该是使地平线是遮起来看不见的,而光线又偏向一边。使观众所看到的天空越来越暗,这样会使观众感到日落的气氛越来越浓。日出日落布光设计富有暖调,光线明快柔和洋溢着一种积极向上,朝气蓬勃、生动有趣和沉稳安适和谐圆满的特有气氛。五、照明的引导作用人们在实际生活中对周围环境照明的反应,是根深蒂固的,水面阳光的闪耀,傍晚的宁静暮色,以及深夜林中的阴森,这些都是气氛和照明发生相近联系的结果。阳光是炎热,透射一切的。黑暗可能是神秘的虚幻的,照明之所以能引导人发生联想,原因就在于创造这种条件,构成这种联想的气氛,照明也具有改变基调、外表、注意力事件发展的步调和涵义方向的灵活性。在任何一处环境中,任何一件物体,首先需要光线的介入才能进入人的视觉,它们之间的介质是光。人物环境的情形,物体的形象,甚至空间的大小,都要借助光的照射。在任何场地的拍摄工作中,演出的现场空间是由光来组织的。光的照射的空间越大,人们视觉感受的空间范围也越大。即使空间很大,但若光只照射某一区域,那么不在完成照射范围的空间,在人们视觉上就不存在意义。因此,光有着引导和指示人类视觉的作用。光照在哪里,人的视觉就跟在哪里,光移动在哪里,视觉就移动到哪里。在大型的演出场合里,灯光师利用灯光把演出空间分成若干个小的演出区,因此在人们的视觉中感受到的是各个不相干的小演区,它们之间有的只是表演情节的联系,却没有环境的关联。因此,照明帮助我们引导观众的视线,通过孤立的色调,通过相邻色调的高度明暗对比,通过饱和和较淡的色彩配置,通过模糊和清晰的虚实搭配,使观众的视线被吸引过来,朝着一定的方向,集中注意在某一细部上。利用这些条件使人们的注意力集中于不同场景中的前景、中景或后景。揭示或隐芷事实有选择的照明使我们揭示想要揭示的事实,引导观众猜想并不真实或并不完全真实的事实。要做到这一点我们只要夸张表面结构或外部形态,或者造成一种虚假的或含糊的色调关系就能做到。反过来,我们还可以通过照明手段使观众无法得到一个被摄对象或场景的画面信息。在安排好足够的线索来引导观众的思路后,而当观众眼睛只能看到若隐若现的东西时,想象力就会受到很大的刺源。阴影阴影的处理,是最具有感染力的一方面,黑暗是全部阴影的一种表象,它不能说明任何东西,全部半阴影即是灰色朦胧的一片,使观众看上去很吃力,不能满足观众的好奇。要安排具有感染力的局部阴影才能吸引观众。采用色调明暗对比鲜明突出,使被摄人物外表看上去比较粗糙,有棱角,使人感到雄劲,坚实,富有生气和动态。若采用色调明暗富有层次,用柔合的阴影包围主体,产生一种丰满,细腻的效果,给人柔和、安详和缺少生气的感觉。阴影的存在一般有结构阴影,揭示轮廓,表面结构和形态。环境阴影,揭示时间、气候和环境的概念。气氛阴影,这种阴影可以是奇形怪状的,以增强戏剧性,它也可以展示剧情或即将发生的剧情。增加剧情的紧张程度。六.照明变化照明变化要有效,就必须明显触目,通过布光,可以重新安排画面重点和明暗配置,从而改变画面的整个构图平衡。我们可以通过照明逐步改变色调效果来创造含蓄的立体局限感,能使人改变注意力的方向,也能改变色调平衡和基调,或者改变画面的表现力、静态和注意焦点。同时,我们还能改变相对的突出重点,来改变空间关系、透视、立体感、造型和质感。这种照明的变化是照明艺术的一种极其富有感染力的功能。光对物体的塑造,是用若干个灯从多种色度对物体照射来实现的,观众看到的是一个多角度光照的物体形象。如果改变灯具的位置和照射角度,观众会获得和前面不同的物体形象,如果只改变灯光照度,物体的形象也会随之改变,如果照度不变,角度位置也不变,而改变灯光的光色,物体形象仍会改变,要是改变灯光照射范围,它的形象还会变,如果把灯光的位置色度光色和照射范围都作改变,那么物体形象变化就会更大。灯光照明,是影、视、舞台各种表演的重要的环节。做为灯光设计者,必须把自己置身于观众之中,从观众的角度来审查自己的创作,考虑自己的工作成果是不是让观众接受。灯光设计中的每一个造型,渲染和变化能不能得到观众的理解。光色画面的美与不美,有没有意境都要站在观众的立场上衡量,这样才能把灯光的艺术感染力充分表现出来。

194 评论

泡椒苹果

在城市化进程中,光污染已成为继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之后的一类新兴环境污染。我为大家整理的光污染科技论文,希望你们喜欢。

城市光污染相关问题

摘要:在城市化进程中,光污染已成为继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之后的一类新兴环境污染。虽然它的危害显而易见但目前还未列入环境污染防治范畴。随着光污染的危害愈演愈烈,光污染已引起科学家们的重视。针对城市光污染的现状分析其对人类的危害,立法情况,讨论应对措施十分重要。

关键词:城市光污染光污染对交通安全的影响 立法现状 解决对策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 A

前言:光污染通常是指过量的光辐射, 包括可见光、紫外与红外辐射对人体健康和人类生存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的总称。溢散光、反射光和眩光等在现代城市建筑中所产生的光都可以定义为光污染。(邵力刚,2006)

但是, 由于人们的忽略,我国许多城市不能合理利用灯光照明,有关光污染的研究还停留在光污染概念探讨阶段,没有构建城市光污染综合延缓体系。城市光污染防治是一个系统工程, 不仅涉及政府、企业和广大公众, 而且还需要从规划设计、行政监管、法律法规、技术创新、教育宣传等多层面来研究。

1光污染分类

国际上将光污染分为3 类:

1) 白亮污染:是指阳光照射强烈时, 城市里的玻璃幕墙等反射的光线, 眩眼白亮, 这称为白亮污染。

2) 人工白昼污染:指夜间的室外照明,如商场、酒店的照明等所造成的污染。

3) 彩光污染是指舞厅、夜总会安装的黑光灯、旋转灯以及闪烁的彩色光源即彩光污染。(王伟武,2008)

随着社会的发展,新型光污染层出不穷。光污染也不仅仅指对人生理心理产生不良影响的光害,也包括有害于环境和其它生物的光害现象,以及城市中杂乱的视觉环境污染。(代杨,2011)

2光污染的产生原因

光污染的社会化是现阶段的普遍问题,然而光污染的产生原因是因为点光源的大量应用。所以如何治理光污染可以从产生原因着手。

城市建设中的光污染原因

社会上为了使建筑物美观,过多使用玻璃墙,使得建筑”闪闪发亮”,但是墙壁反射的光线比阳光更加刺眼,给人的危害可想而知。据测定:白色的粉刷面反射系数为69%~80%、镜面玻璃反射系数为82%~88%,比毛面砖石外装修筑物反射系数大10 倍左右,这就大大超过人们生理上的适应范围。(黄小锦,2011)

刺眼的广告灯、河堤的夜景灯遍布城市的各个角落。夺目的广告灯、夜景灯等将夜空变成了白昼,星空的美景慢慢离人们远去。尤其是大型音乐喷泉的高射灯灯光过于强,像西安、凤县、汉中等地都设有这样的灯具。

路灯使用不当。过多的路灯使得路面灯光过强,有些路灯的位置不当造成人眼的盲区,导致车祸。

建筑工地上高亮度的大灯存在过多。建筑工地所用灯亮度太强,管理不当,影响居民休息。

人们生活的文化观念方面的原因

由于人们对光污染还不是特别了解,所以在人们的意识里并没有对光污染采取防范措施的观念。对于照明人们,人们更多的是关注灯光的美化效果。为了让居室看起来更加“富丽堂皇”,一些家庭选用颜色较亮的瓷砖装修,甚至在室内安装多个镜面、刷白粉墙等,以上这些都是产生光污染的原因。(郝欢,2011)

3光污染的危害与增长

光污染是继四大污染物之后的又一大污染源,并且这一污染源有可能成为21世纪直接影响人类身体健康的又一环境杀手。

光污染的危害

研究发现, 光污染使天文观测的“视力”下降, 误导飞机和候鸟的飞行, 影响视觉辨识, 产生眩光与过热。长时间在光污染环境下工作和生活的人视力急剧下降, 同时产生头昏、心烦、失眠、食欲下降、情绪低落、身体乏力等类似神经衰弱的症状。光污染使数量巨大的城市昆虫和鸟类死于非命, 严重破坏了生态平衡。

光污染对人们健康的影响

刺眼眩目的灯光危害人的视觉功能、扰乱大脑神经的功能。孩子对光的刺激格外敏感,受到光的刺激时大脑会产生一系列不良反应。一些年轻父母,在孩子卧室装上长明灯,让孩子“亮睡”,这不仅不会助于孩子睡眠,而且会妨碍孩子钙质吸收,诱发近视甚至白血病等疾患。

光污染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光污染给居民生活带来麻烦。夏天玻璃幕墙强烈的反射光进入附近居民楼房内,增加室内温度,影响正常生活。

有些玻璃幕墙是半圆形的,反射光汇聚容易引起火灾。在德国柏林,1987年曾发生一场火灾,元凶就是对面高层玻璃幕墙产生的聚光。

光污染对生态的影响

光污染不仅危害人类健康,而且影响动植物的繁殖,造成数量巨大的城市昆虫死于非命。

大多数动物在晚上不喜欢强光照射,大多会选择黑暗时刻出来觅食,可是夜间室外照明产生的光往往打乱了动物生物钟的节律,通过破坏昆虫在夜间的正常繁殖从而破坏生态平衡。

光污染影响城市环境和气候。

城市照明中的人工白昼光污染,不仅耗电过多,而且消耗了大量的能源。全国很多地方依然实行拉闸限电的措施来控制用电,而多度的人工白昼却使得这些措施变得毫无意义。据统计,全球每年照明耗电约20 000亿度,生产这些电力产生的CO2 和SO2 等废弃物更是造成严重的污染,也加剧了城市的“热岛现象”。

光污染的增长

由于各国对光污染的状况尚没有精确测量和统计, 使得多达99%的人生活在光污染中还依然不知不觉。例如发达国家,德国光污染以每年6%的速度增长, 意大利和日本的增长率估计为10%和12%。近年来, 基于我国城市建筑和照明的大规模增长, 预计光污染增长速度不会低于发达国家,。

4光污染对驾驶安全的影响

光污染对驾驶安全性影响概述

光污染对驾驶安全性影响主要表现在昼光光污染中的白亮污染和夜光光污染中的彩光污染。白天,城市道路两侧建筑物的玻璃幕墙等如镜子般反射阳光,会在瞬间遮住司机的视野,使驾驶员感到头昏目眩,对驾驶员的视觉和心理产生强烈刺激,很容易造成意外交通事故。当夜幕降临时,城市道路两侧五彩缤纷的瀑布灯、广告灯、霓虹灯以及其它汽车灯等也会把驾驶员照得眼花缭乱,引起驾驶员错觉和视觉疲劳。

城市光污染对驾驶安全性影响评价就是建立在对道路光污染状况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安全性评价指标的建立对产生光污染的因素进行量化,运用安全性评价指标体系对道路光污染进行分析和评价,将定性的分析转化为定量的分析。根据评价结果判定道路关于光污染的安全等级,可以得出现有的管理措施是否能够满足安全行车的需要。如果不能达到要求,就需要针对在评价过程中所发现的光污染控制的薄弱环节制定相应的安全对策措施以改善状况,同时为相关部门光污染管理政策的提出和实施提供了理论支持。

城市中光污染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由许多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因素构成。同时,由于没有法律约束,缺乏有效的管理。随着城市现代化的飞速发展,致使光污染对驾驶安全性的影响更加多样和复杂。

幕墙玻璃光污染已成为都市交通事故隐患

不少高层建筑为追求美观,外围多采用玻璃幕墙设计。但在阳光比较好的时候,玻璃反射太阳光,就造成了光污染。在济南一些路段的某些时间段,驾驶员能被强光刺得睁不开眼睛,行车安全受到影响。比如当建筑物的反射光十分强烈时,驾驶员和副驾驶座上的人都会产生了眩晕感,然后下意识地把头扭到一边,严重时,光污染会对司机造成眩光,导致短暂“失明”,几秒钟后,视觉才慢慢恢复。但这时如果汽车还在行驶,就很有可能发生交通事故。

适度的道路照明能够增加行人的安全感,放松人们的神经,提高交通安全。但是过度的或者不适当的道路照明则会带来眩光,引起眼部不适,影响行人和司机的视觉和情绪,进而损害人们的身心健康,增加交通事故发生率。

5我国光污染的立法现状

从司法实践和理论层面来看,现在人们普遍认为光污染在我国环境保护法领域尚属于立法空白点。但事实上,我国现行民事法律法规中已经具有了处理光污染案件的法律依据,只是民法中对光污染侵害的救济条款尚存在局限性,因此需进一步完善立法以及解决司法实践中具体实施的问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以下简称《民法通则》)的有关光污染规定《民法通则》第83条规定:“不动产的相邻各方,应当按照有利生产、方便生活、团结互助、公平合理的精神,正确处理截水、排水、通行、通风、采光等方面的相邻关系。给相邻各方造成妨碍或者损失的,应当停止侵害,排除妨碍,赔偿损失。”第124条规定:“违反国家保护环境、防止污染的规定,污染环境造成他人损害的,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民法通则》第83条是规范相邻关系的,虽未直接使用光污染一词,但立法应随着社会发展而完善,该条在列举了截水、排水、通行、通风、采光之后又加上的“等方面”的相邻关系。“采光”是相邻关系的一种,采光权作为一种传统的与财产所有权相关的民事权利,是指相邻各方有权获得生产、生活所必需的充足的光线,因此相邻各方应彼此给予对方方便,以实现各自的权利。光线不足虽然也能引起人们的各种不便,但它毕竟不是由于“人为向环境排入超过环境自净能力的物质或能量”,传统意义上的采光权遭破坏不能算是环境污染。因此有必要对传统民法中的采光权做扩大解释。

光污染侵害并不仅限于相邻的不动产之间,光污染可能因玻璃幕墙、抛光金属板、霓虹灯等建筑物附属物产生,也可能因车灯、探照灯、电焊等流动光线产生。前者由于建筑物为不动产,可采用相邻理论;后者因附属于动产则无法采用该理论。因而运用相邻权理论解决光污染侵害存在局限性。我国现行立法中对光污染侵害的法律适用仅有“相邻关系”的规定,针对造成光污染侵害的行为,受害人可根据邻地利用权的规定主张赔偿其损失(包括精神及人身损失)。鉴于光污染对人身心及精神的损害极大,立法中应赋予公民或法人提起光污染精神损害赔偿诉讼的权利。

6光污染的防治对策与建议

尽快制订我国防治光污染的标准和规范

在规划和建设城市建筑与照明时加入光污染防治内容;加强对建筑材料和照明产品的光污染控制和检测;建立光污染研究、评价和检测体系;学习环保发达国家建立光环境保护区(如黑天空公园)。颁布相关法律措施,减少夜景灯使用,对路灯的灯光强度进行具体规定,尽量减少盲区。厦门市也曾颁布条例“对周围环境会产生光照污染的玻璃幕墙,应采用低辐射率镀膜玻璃或非抛光金属板,不得采用镜面玻璃或抛光金属板等材料”。

宣传光污染的相关知识及其危害

在街头小巷及社区张贴海报,分期摆摊设点展示有关图片。也可以将其编入课本,将学生的知识观念加强,使其对父母产生二次影响。使其对室内灯具装饰谨慎选择,尽量减少对身体的影响。

技术改革

虽然现阶段没有规范技术可以根治光污染,但可以从以下方面规避光污染:例如尽量不用大面积的玻璃幕墙采光,减少污染源;多建绿地,实施绿化工程,改平面绿为立体绿化,大力植树种草,将反射光改为漫反射;是限定夜景照明时间,改造已有照明设施;采用新型节能照明技术;合理选择光源等(张淑琴,2008)

建立和健全监管机制

认真做好防治光污染监督与管理工作,通过相关规章制度做好照明工程的光污染审查、鉴定和验收工作,减少光污染。(邵力刚,2006)。以政府为主导建立监管体系, 从工程实施主体、工程参与客体、工程监管主体等方面构建光污染防控监管体系, 制定相应的管理和监控办法,达到减少光污染的目的。(王伟武,2008)

利用林木减少光污染

林木的作用有很多:减少地表径流风险、改善空气污染。同时,林木作为公路中的绿化带可以减少空气中的汽车尾气含量,形成阻隔避免相向而行的汽车之间的灯光干扰,减少交通事故。可以通过加大林木建设来减少光污染。(袁德华,2010)

结语

人们熟知水、气、声等环境污染,但却忽略对人体有害的光污染。目前,光污染的危害程度有逐渐加剧的趋势,所以每个人都要有自我保护意识。我们要从根源处杜绝“光污染”的发生。城市的建设应该以人为本,应该控制和扬弃干扰人类健康的建设。追求城市的现代化非一个“亮”字所能概括。正如罗马哲言云:“一座城市既然有了历史的光辉,就不必再用灯光来制造明亮。”

参考文献

[1] 邵力刚,刘蓓.城市光污染及其防治措施[J].灯与照明,2006,30(1):13-15.

[2] 王伟武,周贤宾. 城市光污染防控与减缓的综合对策体系[J].城市问题,2008(10):71-74.

[3] 代杨.城市光污染对驾驶安全性影响评价研究[J].环境保护科学,2012,38(3):87-90.

[4] 黄小锦. 光污染影响我们的生活[J].北方环境,2011,23(11):255-256.

[5] 郝欢,王红阳,夏强,任立,周妍.城市景观建筑光污染问题刍议[J].现代园艺,2011(17):13.

[6] 张淑琴,张彭.浅议光污染的危害与防护[J].内蒙古环境科学, 2008,20(1):100-102.

[7]袁德华. 树木:以低成本缓解城市污染[N].中国绿色时报,2010-7-12(3).

[8]杨建中.浅谈城市污染及其防治[J].前沿,1994(8):47-48.

城市中的光污染

摘要 文章首先针对目前广泛存在与城市环境中的光污染问题进行了分析,指出其来源以及对于环境和人类的影响,而后进一步根据分析得到的结论提出了治理光污染的若干方法和可行途径,对于城市中的光污染治理有着一定指导意义。

关键词 城市;光污染;治理;对策

科技的发展,在极力提升人们生活水平的同时,也在从多个侧面对人们的生活状态施加着各种各样的影响。尤其是在城市中,为了追求良好的照明效果以及装饰效果,各种光源以及镜面在城市中层出不穷,然而所有这些,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便捷和美感的同时,也给人们的生活以及健康带来了不利影响。光污染目前已经成为城市中重要的污染源之一,必须受到重视并加以治理。

1 光污染的来源与影响

就目前的状况看,所有违背人类生理与心理需求或有损于生理与心理健康的人工光源都属于光污染的范畴,主要包括眩光污染、射线污染、光泛滥、视单调、视屏蔽、频闪等多个方面。在现今社会中,光污染主要来源于如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白亮污染。随着建筑科技的发展,城市美观越来越在建筑领域占据一席之地,玻璃以及陶瓷幕墙的种类层出不穷,随之而来的城市环境光污染也日趋严重。所谓白亮污染,就是城市建筑物中使用的各种具有反射特质的建筑材料对日光进行反射形成,经过反射的光线耀眼夺目,并且在城市中呈现出多角度特征,使得这种光污染充满于城市环境中。相关研究发现,长期处于此种环境之下,对于视网膜和虹膜都有着极大地损伤,视力将随之下降,并且白内障的发病率亦可增长到45%之多,同时白亮污染还能够造成人体亚健康状态,导致食欲下降、情绪低落、身体乏力等问题。除此以外,对于日光的反射还有可能造成室内温度变化,虽然处于特殊功能玻璃幕墙保护之下的建筑会呈现出一定的室内恒温特征,但是经过反射而进入室内的阳光会造成室内温度上升;而如果玻璃幕墙随着建筑物的设计呈现出一定弧度,还有可能造成太阳光的反射汇聚引发火灾;同时,玻璃幕墙对于光的反射作用,也常常会成为交通事故的罪魁祸首。

其次是人工白昼。这主要是指在夜间,人造光源将城市夜空照亮的现象。本来人造光源只会照亮地面附近景物,而照向天空的探照灯虽然在城市中相对不算密集,但因为城市大气中存在的大量粉尘和水蒸汽等悬浮微粒造成的光线漫射作用,使得整个城市夜空都被照亮,最终形成城市上空发亮的现象称作人工白昼。人工白昼对于人类并没有直接的危害,但是对于生物钟存在很大影响。不仅仅城市中生活的昆虫和鸟类的生物钟都会受到影响,就连人类的生物钟也会受到影响,总体而言对于整个生态环境都存在一定的不利影响。

最后是彩光污染。城市中无论是照明景观还是娱乐场所,都会重点考虑其观赏性而安装多种颜色的灯,这一类的灯具通常都由充满稀有气体的灯管来实现对于色泽的控制。但是此类灯发出的光线,其中不仅仅包括各种颜色的可见光,更可能包括一定成分不可见光,对于这一部分不可见光线,有可能存在对于人体有害的光成分。如果长时间收到这些彩光照射,轻则造成亚健康,出现恶心、呕吐、头晕以及失眠等症状,重则甚至有可能导致白血病、白内障、癌症以及其他中枢神经病变。

2 城市光污染治理

关于上文中提到的城市诸多光污染问题,有必要进行深入考察并且提出相应的改善方案。具体而言,可以才去的行动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合理选择建筑材料

无论是室内还是室外建筑材料,其选用都是需要注意的关键问题。在对室外幕墙进行选用的过程中,除了需要考虑到建筑本身内部环境对于幕墙功能的需求以外,还应当注意建筑物本身所处的环境以及环境的需求。建筑处于城市环境中,其存在必然能会对城市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对于光污染方面必须做出必要考虑。对于这一层面而言,一方面楼宇的设计人员应当对相应的环境做出必要考虑,合理选用幕墙;另一方面也应当积极发展幕墙材料,降低白亮污染。同时,对于室内建筑材料的选用,诸如瓷砖等材料,也应当适当进行考虑,避免在居室大面积使用,确保生活环境的合理营造。

注重夜间环境打造

虽然人工白昼对于人类的影响相对比较小,但是当城市中人工白昼的光污染达到一定程度时,窗帘以及百叶窗就无法做到有效遮蔽光源,从而对人体造成影响。在有光的环境下,人类无法进入深度睡眠状态,因此体内激素以及内脏工作都会受到影响,严重危害身体健康。对于这种问题,早有国际黑暗天空协会( International Dark-Sky Association)对城市问题进行关注。城市相关部门也应当积极采取措施,对城市中的人工白昼污染源进行控制,对于夜间照明光源进行登记核查,并且对探照灯严格控制。对于夜间照明以及装饰用电进行时段审核,在打造城市夜间环境的同时为节能做出适当考虑。

落实安全照明

首先需要对目前在使用的照明以及装饰用灯,尤其是彩灯进行核查,确保其安全性,并且对于可能存在健康隐患的灯具进行登记控制,在可能的情况下尽量设定相应的法律法规进行配合控制。此外,还应当积极发展替代的安全照明以及装饰灯具,确保彩光照明的安全。与此同时,应当尽量将光线状态进行量化,加强对于光强度的可控性以及依据。

3 结论

城市中的光污染问题,已经到了危害人类健康的地步,有鉴于此,必须对你其进行正视。对于光污染的治理,一方面需要政府积极出台相应政策进行纠正,另一方面还需要社会范围大力度的宣传,全民参与,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陈潇,何书喜.光污染对人眼视觉质量的影响[J].国际眼科杂志,2010,10(3).

[2]张丽娟.光污染的危害与防治[J].山西建筑,2004,30(12).

[3]霍海波,谭波.城市中的光污染及防护措施[J].科技信息,2009(10).

[4]王亚军.光污染及其防治.安全与环境学报,2004,4(1).

[5]梁红山.光污染对人体危害及预防.劳动医学,2001,18(4).

354 评论

相关问答

  • 服装店照明环境设计研究论文

    服装是一种带有工艺性的生活必需品,而且在一定生活程度上,反映着国家、民族和时代的政治、经济、科学、文化、教育水平以及社会风尚面貌的重要标志,是两个文明建设的必然

    loveless0122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展示空间照明设计光影研究论文

    室内灯光照明环境设计 现代室内灯光的设计运用是一门光影艺术,除了漂亮的造型外,光本身也是一件艺术品,在室内空间环境中光是视觉感觉的中心,事物的形态,质感,色彩以

    没事就做吃货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明胶在照相方面的应用与研究论文

    动物的皮。明胶是一种蛋白质,它是使用动物的皮或者是骨头熬成水制作而成的,而且明胶的价钱并不贵。明胶是水溶性蛋白质混合物,皮肤、韧带、肌腱中的胶原经酸或碱部分水解

    缘梦~幸福宝贝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光源与照明杂志

    复旦大学光源与照明工程系暨电光源研究所是我国从事这一领域教学和科研的专门机构,同时,又是中国照明电器协会的人才培训中心。复旦大学光源与照明工程系与国内外学术界有

    菜菜爱榴莲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照明系统期刊

    电工技术核心期刊1.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电力系统自动化3.电工技术学报4.电网技术5.电池6.电源技术7.高电压技术8.电工电能新技术9.中国电力10.继电器(

    dp73711528 6人参与回答 2023-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