踩野花屌丝
大作文Part B52. Directions:Write an essay of 160-200 words based on the following drawing. In your essay, you should1) describe the drawing briefly,2) explain its intended meaning, and then3) give your comments。You should write neatly on ANSHWER SHEET 2. (20 points)(图略)文化“火锅”:既美味又营养文字说明:佛、解构、人本、功夫、毕升、儒、礼、后现代、老舍、莎士比亚、爱因斯坦、道、仁、天鹅湖、启蒙、京剧等真题解析2010年考研英语(一)大作文再次考察图画作文,这已是考研写作第十二次考查图画作文这种题型,广大考生应该不会陌生。图中的火锅里,五味杂陈着诸多多元文化元素,大致可分为三类:一是古今名人,包括中国古代的印刷术发明者毕升,现代作家老舍,16世纪英国作家莎士比亚,现代物理学泰斗爱因斯坦;二是哲学概念,涵盖中国古代的儒、佛、道、仁、礼,西方的启蒙、人本、后现代与解构;以及京剧、功夫、天鹅湖等中外表演艺术。文字说明显示:文化“火锅”,既美味又营养。显而易见,本文的主题是多元文化融合这一正面观点。2002年考研写作题目即“文化——民族与世界”,八年之后,考研写作再次考查文化交流这一话题。如果大家参加过新东方的培训,我们的写作培训教材34页和35页分别提供了2002年教育部公布的当年写作状元与榜眼:20分和18分的高分作文,其中诸多表达均可用于2010年写作。我的强化班和基础班写作讲义也提供了一篇2002年范文,第二、第三两段今年完全可以使用。拙著《2010考研英语高分写作》一书166至170页详细讲解了2002年真题,并详尽分析了三篇经典范文,考生均可使用。只要平时认真准备,将范文背诵得滚瓜烂熟、脱口而出、多多益善,考场上应有喜出望外之感。本文提纲与2008、2009年提纲完全一致,第一段为图画描述,应将图画描述一至二句,最好能够写出图中的一些术语,多多益善,展示自己的词汇基本功,末句可点出图画文字说明。第二段为意义阐释段,最好首句点出图画的象征寓意:多元文化融合,其次使用因果、举例、正反或联系现实等多种手段进行充分论证。第三段为归纳结论,可以提出自己的观点,并给出结论或建议。只要考生语言精彩(正确+变化)、结构严谨、论证充分,即可取得理想成绩。参考范文As is symbolically illustrated in the portrayal, there is a boiling hotpot containing various ingredients of multi-cultures. These pluralistic cultures can be categorized as celebrities home and abroad as Bi Sheng, Lao She, Shakespeare and Einstein, philosophical concepts as Buddhism, Taoism, Confucianism, benevolence, rite, humanism, enlightenment, post-modernism and deconstruction, as well as performing arts as Peking Opera, Kong fu and Swan Lake. We are informed that the culture “hotpot” is both delicious and nutritious。The purpose of the cartoonist is to show us that instead of being outdated and of little value in a rapidly modernizing world, cultural blending should be encouraged and maintained. On the one hand, mosaic cultures are part of the universal heritage of humanity and they are powerful means of bringing together diverse peoples and social groups. Consequently, cultural reintegration has become indispensable as a means of promoting further culture development and maintenance. On the other hand, for China, as for any other rapidly developing country, there is a danger that age-old customs and traditions may become lost in the shadows of modernization. If kung-fu, Peking Opera or goose lake ballet ever perished from the earth, it would be a tragedy of immeasurable proportions。In my view, multi-cultures can be kept alive by the people with the time to do so, and is extremely vital in ensuring a community’s future development and prosperity. As a consequence of successful commercialization efforts, unwavering government support and growing interest overseas, the future of cultural blending looks brighter and more secure than ever before。参考译文如图象征性所示,一只沸腾的火锅中拥有诸多多元文化元素。这些多元文化可分为毕升、老舍、莎士比亚、爱因斯坦等国内外名人,佛、道、儒、仁、礼、启蒙、人本、后现代、解构等哲学概念,以及京剧、功夫、天鹅湖等表演艺术。文字说明显示:“文化‘火锅’,既美味又营养。”画家的目的是告诉我们文化融合并未过时或失去价值,相反还应鼓励和保持。一方面,多元文化作为全体人类遗产的一部分,是将不同人群和社会群体融合的有力方式。因此,文化融合作为促进文化发展和保护的一种方式,已经不可或缺。另一方面,中国跟世界上其他快速发展的国家一样,年久的习俗和传统面临着消失在现代化阴影里的危险。如果京剧、功夫或天鹅湖从地球上消失,那将是不可估量的悲剧。在我看来,如果人们能为多元文化花费时间的话,那么它就能得以保护。这对确保社会将来的繁荣和发展都至关重要。由于成功的商业努力、政府坚定不移的支持和不断增长的海外兴趣,多元文化的将来会比过去任何时候更明朗、更安全。 小作文Part A51. Directions:You are supposed to write for the postgraduate’association a notice to recruit volunteers for an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globalization. The notice should include the basic qualification for applicants and the other information which you think is relevant。You should write about 100 words on ANSWER SHEET not sign your own name at the end of the notice. Use " postgraduate’association " instead。(10 points)真题解析2010年考研英语(一)小作文考察了告示这种题型。在2009年10月22日教育部考试中心出版的《考试大纲》和《考试分析》中并未提到告示,但从2004年考研大纲改革以来,历年教育部考试中心出版的《大纲解析》一书中均详细讲解了告示的写法。2009年8月25日出版的《大纲解析》中将小作文明确分为书信类应用文和告示类应用文两大题型,详尽分析了告示的写作方法,并提供了六篇告示范文。这再次证明了考研写作的反押题倾向,命题者重在考查考生的实际英语水平,经常与考生预测逆向思维,反其道而行之。针对2011年及之后的考研写作复习,希望考生扎扎实实提高英语写作实力,杜绝侥幸和押题心理,对于书信、摘要、告示、备忘录、报告等大纲提及的题型均应仔细复习,以不变应万变。大家如果参加过新东方的培训,我的强化班和基础班写作讲义中均提供了告示范文。拙著《2010考研英语高分写作》94页至99页详尽解析了告示的写法,并提供了六篇范文;118页小作文十大必背范文第九篇即告示。下面提供的参考范文即综合了该书97页和118页的两篇范文。考生平时只要认真复习,告示并不难写。值得注意的是,近两年考研小作文考题均源于近年大学英语四级写作真题。2009年1月10日考研小作文真题源于2008年12月20日四级真题“Limiting the Use of Disposable Plastic Bags”。而2010年的考研小作文题目再次来自于2006年6月17日四级写作真题。该题如下:Directions: For this part, you are allowed 30 minutes to write a poster recruiting volunteers. You should write at least 120 words following the outline given . 校学生会将组织一次暑假志愿者活动,现招募志愿者,2. 本次志愿者活动的目的、内容、安排等,3. 报名条件及联系方式。在2009年8月25日出版的《大纲解析》中,教育部详细讲解了告示的格式:标题应放在首行正中央;日期应放在标题右下方,不应空行;正文应写1-3段,5-7句即可;落款写在中间偏后位置,与正文之间不需空行。考生无需过于紧张,即使格式错误,只要没有跑题、语言基本正确、结构比较清晰,即可取得理想成绩。Volunteers WantedJanuary 9, 2010To improve students’ability and enrich extracurricular activities, the Postgraduate’Association is recruiting volunteers for an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globalization to be held on April 7, 2010 in Beijing. To begin with, applicants should have Chinese nationality, a strong professional spirit, cheerful personality and be aged under 35. In addition, candidates must have outstanding skills at English listening comprehension and the ability to speak Chinese and English fluently. Finally, students with relevant professional experience are preferred. Those postgraduates who are interested in taking part in it may sign up with the monitor of their classes before February 1, 2010. Everybody is welcome to join in it。Postgraduate’Association参考译文招募志愿者2010年1月9日为提高同学们的能力并丰富课外活动,研究生会现招募2010年4月7日在北京举办的一次国际全球化会议的志愿者。首先,应聘者必须具有中国国籍、较强的职业精神、令人愉快的个性,年龄在35岁以下。其次,申请人需具有卓越的英文听力水平以及流利的中英文演讲能力。最后,具有相关职业经验的学生优先考虑。有兴趣参加的研究生请于2月1日之前在本班班长处报名。欢迎大家积极参加。
Lena睡美梦
harrod(1939,1948)和domar(1947)掀起了20世纪增长理论研究的第一个高潮,他们是新凯恩斯主义增长理论的代表人物。harrod-domar模型强调资本积累在经济增长中的核心作用,但由于假定资本和产出的不变比例以及投入要素之间不存在替代关系,从而得出了经济增长不存在均衡增长路径的结论。solow(1956)和swan(1956)是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的代表人物。solow-swan模型的基本特征是新古典形式的生产函数:规模报酬不变;单个投入要素规模报酬递减;以及投入要素之间的正的、平滑的替代关系。这样的生产函数与外生、不变的储蓄率和技术进步率相结合导致了一个非常简单的一般均衡模型。
miamia小牛牛
题目改成:巴罗的内生增长理论就好理解了。理论简介内生增长理论(The Theory of Endogenous Growth) 内生增长理论是产生于20 世纪80 年代中期的一个西方宏观经济理论分支,其核心思想是认为经济能够不依赖外力推动实现持续增长,内生的技术进步是保证经济持续增长的决定因素。编辑本段概述增长理论家主要在完全竞争假设下考察长期增长率的决定。内生增长模型又包含两条具体的研究思路。第一条是罗默、卢卡斯等人用全经济范围的收益递增、技术外部性解释经济增长的思路,代表性模型有罗默的知识溢出模型、卢卡斯的人力资本模型、巴罗模型等。第二条是用资本持续积累解释经济内生增长的思路,代表性模型是琼斯—真野模型、雷贝洛模型等。完全竞争条件下内生增长模型存在一定的缺陷:一是完全竞争假设条件过于严格,限制了模型的解释力和适用性。二是完全竞争假设无法较好地描述技术商品的特性:非竞争性和部分排他性,并使一些内生增长模型产生逻辑上的不一致。为了克服上述内生增长模型存在的问题,从20 世纪90 年代开始,增长理论家开始在垄断竞争假设下研究经济增长问题,提出了一些新的内生增长模型。这些模型又可以根据经济学者对技术进步的不同理解,分成三种类型:产品种类增加型内生增长模型、产品质量升级型内生增长模型、专业化加深型内生增长模型。这三类模型的提出,表明内生增长理论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基本思想自亚当·斯密以来,整个经济学界围绕着驱动经济增长的因素争论了长达200多年,最终形成的比较一致的观点是:一个相当长的时期里,一国的经济增长主要取决于下列三个要素(Tanzi and Zee, 1997, ):(1)随着时间的推移,生产性资源的积累;(2)在一国的技术知识既定的情况下,现在资源存量的使用效率;(3)技术进步。但是,60年代以来最流行的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依据以劳动投入量和物质资本投入量为自变量的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建立的增长模型,把技术进步等作为外生因素来解释经济增长,因此就得到了当要素收益出现递减时长期经济增长停止的结论。可是,90年代初期形成的“新经济学”即内生增长理论则认为,长期增长率是由内生因素解释的,也就是说,在劳动投入过程中包含着因正规教育、培训、在职学习等等而形成的人力资本,在物质资本积累过程中包含着因研究与开发、发明、创新等活动而形成的技术进步,从而把技术进步等要素内生化,得到因技术进步的存在要素收益会递增而长期增长率是正的结论。当然,许多经济学家早已看到了人力资本和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作用(Schumperter, 1934;舒尔兹,1990;贝克尔,1989),但是,他们都是把它们看作是外生因素。这样,这两种理论的政策含义出现了分歧:尽管财政经济学家一直认为财政政策能够影响经济增长(因为财政政策与经济增长间的内在联系表现在许多方面,诸如扭曲性税收的负效应、累进税对储蓄倾向的不利影响以及增加税收动用额外资源以提高公共投资水平等等),但是新古典增长论却认为,长期经济增长完全是由理论本身的外生因素决定的,因此无论采取什么政策,长期增长都不变,或者说,财政政策对经济增长充其量只有短期效应,而不能影响长期增长;而内生增长论则认为,一国的长期增长是由一系列内生变量决定的,这些内生变量对政策(特别是财政政策)是敏感的,并受政策的影响。如果增长率是由内生因素决定的,那么,问题就是经济行为主体特别是政府如何能够影响增长率的大小,因而财政政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再次成为关注的焦点。罗默模型、卢卡斯模型和格鲁斯曼-赫普曼模型只是最著名的内生增长模型,还有很多其他模型侧重不同的增长方面,诸如金和罗伯森(King and Robson, 1993, p. 445-466)的知识传播内生增长模型、阿格赫恩和豪威特(Aghion and Howitt, 1992, p. 323-351)的模仿与创造性消化内生增长模型以及杨(Young, 1991, p. 369-405)国际贸易内生增长模型。所有这些模型表达出来的一个重要思想是:企业是经济增长的最终推动力,特别是这些模型试图说明企业如何积累知识,这种知识广义地包括人力资本和技术变化(Rogers, 1997, p. 43)。这种知识积累表示为增加人力资本、生产新产品和提高产品质量。这些模型表明,知识和积累过程会出现外部性或知识外溢效应,需要政府政策的干预:各种政策旨在扶持研究与开发、革新、人力资本形成甚至关键性产业部门。综上所述,我们对内生增长理论所表达的经济增长的原因作出如下简单的非技术性陈述:第一,获取新“知识”(包括革新、技术进步、人力资本积累等概念);第二,刺激新知识运用于生产(市场条件、产权、政治稳定以及宏观经济稳定);第三,提供运用新知识的资源(人力、资本、进口品等等)。内生增长理论突出了第一个方面,而第二个方面隐含在各种内生增长模型中,因为这些模型对企业面临的市场条件、产权和经济稳定性作了假定,同时,还强调了这两个方面出现于企业层次上。最后一个方面按理说也稳含在内生增长模型中,因为,从数学上讲,这些模型都建立了消费者模型,用来解释(比如说)在人力资本投资的收益率是正的既定情况下,随着时间的推移消费者配置消费的动态最适化问题。现代发展随着理论的进展,不少经济学家已经意识到,内生增长理论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如何进行实证分析。从目前的研究来看,这种实证研究事实上是沿着两条技术路线进行的:一条是进行国别间的研究,寻找内生增长证据。另一条是利用一国的长时段数据,研究一国的经济增长因素;或者单独讨论某个具体因素,如对外开放、税收、平等、金融进步、教育支出、创新等,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从内生增长理论的进展来看,内生增长理论仍处于一个活跃发展的时期,尽管没有划时代的创新,但在现代方法与经典理论的结合方面取得了不少的成就,如对 R&D(研究与开发)投入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定量模型的建立、对熊彼特的创造性毁灭的重新探索等。另外,在实证分析方面,尽管目前仍存在大量问题尚未解决,但在估计方法、变量的调整、数据的调整、定性因素的量化等方面均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从未来的发展来看,内生增长理论的发展将沿两个方向进行:一是沿非线性动态模型路线进行,以更复杂的数学模型更精确地模拟现实经济世界;二是计量检验的研究,包括引入更多变量、对变量进行调整以具有现实性、定性因素的定量化等在进入九十年代以后,经济学家对于内生增长理论的研究不断深入,并取得了新的进展。这些进展主要体现在对原有的内生增长模型的精致化方面。如自从Romer(1986)提出外在性以后,经济学家对经济增长的内生渊源进行了更深入的研究。如Romer(1990)将技术进步视为一种中间产品的扩大化,并且假定这种扩大来源于个体最优化决策。Young(1991)提出了一个有限的干中学模型,在这个模型中,干中学是有限的,因此,增长可能受到发明约束。Young(1993)针对中间产品的替代性与互补性,提出了一个具有中间产品与最终产品数量同时扩大的内生增长模型。Oritigueira(2000)将闲暇引入到人力资本驱动的内生增长模型,由于闲暇的引入,效用函数不再是单调的,因而导致了多均衡的存在,增长路径不再稳定。Basu与Weil(1999)则提出了一个将技术与特定的K/L比例相联系的增长模型,在这个模型中,增长由两个方面驱动,一方面是由干中学驱动的(K/L比例特定),另一方面是技术进步与资本积累共同驱动(技术进步要求一个改变了的K/L比例)。Jones(1995,1999)及Dinopoulos等(1999)、Young(1998)、Segerstrom(1998)则对经济增长模型中的规模效应进行了深入的讨论,他们认为Romer/Aghion and Howitt/Lucas等人所建立的增长模型都隐含着规模效应,但这种规模效应事实上没有经验支持,但如果在上述模型中去掉规模效应,则从根本上改变了模型的长期性质,增长亦可能从内生变成外生。因此,他们致力于建立一种没有规模效应的增长模型。Chol-Won Li(2000)则通过建立一个具有两个研究与开发部门(即新产品质量提高的研究与开发部门与增加中间产品品种的研究与开发模型),对增长的内生性进行了新的思考。在他的模型中,内生增长(即没有人口增长的增长)需要严峻的条件,半内生增长是一种更合理的解释。在最近的一些文献中,如Journal of Economic Theory(2001)出的一期关于内生增长模型与非线性之间关系的专刊,经济学家已经开始讨论内生增长可能导致的混沌路径或内生增长过程中的分叉点,将经济增长的研究引入到了非线性方向;另外也有一些经济学家讨论了增长中的不确定性,尤其是在增长路径中存在多个均衡点时(如Kuzuo Mino (2001))。新熊彼特主义(neo-Schumpeterism)的复兴内生增长理论在九十年代的另一个重要进展是新熊彼特主义(neo-Schumpeterism)的复兴。自Aghion and Howitt于1992年提出了增长过程中的创造性破坏的作用,在他们于1998年出版的《内生增长理论》一书中,花了大量的篇幅讲述熊彼特方法,并对技术进步的创造性破坏作用进行详尽的分析。Aghion and Howitt在他们所建立的模型中,引入了新技术使原有技术过时的概念,从而使技术进步成为一种具有创造性的破坏过程。新熊彼特主义的另一个特点与技术进步的微观机制有关。在九十年代关于增长理论的文献中,很多模型[12]发展了市场结构与技术进步的关系(例如Aghion and Howitt(1998))。但是,就笔者所见,如何建立一个市场结构内生的技术进步模型,仍是值得经济学家努力的[13]。以杨小凯为代表的分工驱动经济增长思想,由于引入角点解而将分工与增长模型化,逐步得到了主流经济学家的认可。尽管目前来说,基于分工的研究尚未在经济增长的研究中占据主流地位。由Smith第一次系统提出并强调的分工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14],由(1928)进行了发扬,但其间直至八十年代才重获经济学家的重视。对于分工的概念及与增长的关系,经济学家的研究是沿着两条思路进行的:第一条思路是基于分工是生产迂回程度的加深,这是从厂商进行最优决策的角度来展开研究,如、Romer(1987)、Grossman(1991、1992)等人所作的研究;第二条思路是基于分工是经济中的个体(agent)最优选择的结果,体现为个体的专业化水平。这条思路的沿这条思路进行研究的有(1992)、杨小凯(1991、1992、1993)等人。沿第一条思路进行的分析,主要问题在于忽略了分工的生成与演进过程。虽然Romer(1987)以中间产品的品种数作为生产的迂回程度,并假定中间产品的非完全替代性与非完全互补性(事实上,Romer所运用的模型中的生产函数是一个D—S型的生产函数),解出了一个生产迂回程度的一般均衡解。但其分析过程中没有讨论因生产迂回程度增加而带来的交易成本增加问题,其模型对现实的意义并不太大。杨小凯的贡献在于其认识到了Romer模型忽略交易成本的缺陷,将分工与交易成本联系起来,用交易成本来解释分工的演进。然而,从他已发表的论文与专著(如杨小凯(1998,2000,2001))来看,杨小凯体系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在于演进(evolution)的概念。在杨那里,分工是一个演进的过程,决定分工演进的是交易成本。但交易成本的定义与测度本身所存在的问题局限了杨的模型的应用,而且,更为致命的是,在杨那里,经济人(AGENT)的理性是有问题的,即在既定交易成本具有无穷的理性推理能力,但在预见交易成本的演进方面却一无所知[15]。随着理论的进展,不少经济学家已经意识到,内生增长理论面临着的最大问题就是如何进行实证分析。无论是沿着Romer的独立研究与开发部门研究路线进行的研究,还是沿着Lucas的人力资本溢出研究路线进行的研究,都面临着如何进行实证分析的问题。从目前的研究来看,这种实证研究事实上是沿着两条技术路线进行的,一条是进行国别间的研究,寻找内生增长证据;另一条是沿一国的长时段数据,研究一国的经济增长因素;或者单独讨论某个具体因素,如对外开放、税收、平等、金融进步、长周期、教育支出、创新等,对于经济增长的作用。沿第一条技术路线进行的研究,大部分实质上是以著名的Barro型回归(Barro-type regressions)进行的,即以一国的人均收入增长率为因变量,同时以一国的人均收入为自变量,对国民收入增长率是否趋同进行回归检验。如Barro(1995,1996)对92个国家、美国国内各州、日本国内各县的趋同趋势进行了检验;Kremer(1993)对于全世界有史以来的经济增长过程的研究表明,经济增长与人口规模存正相关关系,这在经验上支持了内生增长理论;Michael (2001)对战后的经济增长进行了实证研究,他认为技术进步应同时体现在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的调整上,据此,他得出结论,技术进步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在50%以上,而可见资本为25%以上,而70年代以后增长率的下降则应归因于单纯物质资本调整型技术进步;Greenwood等(1998, NBER,W6647)对二战后美国的经济增长进行了核算,认为美国的增长与技术进步之间有着很强的关联关系,同时,他们认为,经济增长过程中,人力资本与技术进步及资本改进之间有着强互补性,得到了一些内生增长的证据;Aghion and Howitt(1998)所面临的问题是如何寻找到能代表国家间差异的数据,如一国与另一国之间所存在的增长率的差异,可能是因为两国间的文化传统与政治经济制度所造成的[16],同时国与国之间的GDP差距是否如汇率所显示的那么大,是值得探讨的,然而,对于GDP的调整,虽有PPP之类的方法,但迄今为止尚没有能得到广泛认同的方法。更为重要的是,沿着第一条技术路线进行的研究,并没有找到很多对内生增长理论进行支持的经验证据,如DeLong and Summers(1991)对美国的经济增长事实的研究表明,设备投资的增长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Mankiw,Romer,Weil(1992)所进行的研究(即著名的MRW检验)表明,有着递减报酬和外生技术进步的Solow-Swan模型,能够对经济增长率进行解释,而且,他们的工作也表明了条件趋同的存在;Young(1995)使用超越对数总量生产函数,对东亚新兴工业国家的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率进行了测算,Young的研究表明,东亚新兴工业国家,如香港、新加坡、中国台湾、韩国,在经济高速增长时期,其TFP的增长率是很低的,不足以解释其超过一般发展中国家的增长,Young认为,这些国家的经济增长来自于资本的大量积累、劳动力参与程度的提高、人均教育水平的提高等;Jones(1995)研究了OECD国家在二战后的R&D对生产率增长的作用,他发现,战后OECD国家R&D开支的急剧提高,对于其生产率的提高并没有实质性的作用。Dinopous与Thompos(1999)通过对经济增长中规模效应进行检验,认为并不存在对于规模效应进行支持的经验事实。所有这些均说明内生增长理论在与经验事实相吻合方面尚不尽如人意,正如Temple(1999)所指出,对于增长的经验研究,在很大程度上支持了50年代类型的新古典增长理论。Sala-I-Martin(2001)亦指出新古典增长理论比AK模型更能解释趋同。沿第二条技术路线进行的研究取得了广泛的成果,尽管这些成果之间对于各个单个因素对经济增长的作用的结论仍缺乏一致性。的《不平等与增长》(NBER WORKING PAPER ),Douglas Holtz-Eakin,etc的《代际冲突、人力资本积累与经济增长》(NBER WORKING PAPER ),Paul Beaudry and David Green(2001)的《人口增长、技术应用与经济产出》,(1997)《开放、生产率与增长》[使用93个国家的数据,研究了开放与TFP增长之间关系的强健性,得出了肯定的结论][17],Engen etc.(1996)的《税收与经济增长》[本文使用了历史数据分析方法、国别分析方法、微观分析方法等对税收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得出了在短期内税收近似中性,而在长期内的累积结果显著的结论]等,分别对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进行了详尽分析。但从总体上看,正如Ben Fine(2000)所指出的,许多内生增长理论的经验分析工作仍然与旧的全要素生产率(TFP)分析方法相似,只是投入要素被更宽泛地解释,以包含产生增长的因素,这样,能够在一个微观的基础上,对市场不完全背景下所产生的增长更深刻地进行刻划[18]。新经济增长理论发展的另一个方向是研究经济增长与结构变动之间的互动关系。例如,John Laitner(2000)讨论了结构变化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他认为,一个国家在工业化过程中,储蓄率内生地上升,因此,经济增长率也随之发生变化。John Laitner的这种观点事实上是对九十年代后兴起的两部门(或多部门)增长模型的一个重要扩展。从九十年代内生增长理论的进展来看,内生增长理论仍处于一个活跃发展的时期,尽管没有划时代的创新,但在现代方法与经典理论的结合方面取得了不少的成就,如对R&D投入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定量模型的建立、对熊彼特的创造性毁灭的重新探索等。另外,在实证分析方面,正如Ben Fine(2000)所指出,增长理论的实证研究面临着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变量的独立性(模型的检验假设了数据的独立性,但在实际上,变量之是相互影响的,独立性无法保证);数据基于模型所进行的选择性,这种选择忽略了增长过程而注重增长的结果;数据的随机性与变量的随机性的匹配,模型中所使用的是随机变量,但现实中的数据却是各种随机冲击的后果。但是,90年代在估计方法(如对于Barro型回归的突破)、变量的调整(如多国的长时期数据,见Summers-Heston (1988/1991/1995),又如对于教育数据的调整,见Barro and Lee(1998))、数据的调整(对各国经济增长率的调整)、定性因素的量化(如对于民主与增长关系的研究)等方面均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从未来的发展来看,内生增长理论的发展将沿两个方向进行,第一个方向是沿非线性动态模型路线进行,以更复杂的数学模型更精确地模拟现实经济世界;另一方向是计量检验的研究,包括引入更多变量、对变量进行调整以具有现实性、定性因素的定量化等
当今时代,随着科学技术不断发展,计算机已成为处理信息的主要工具之一。掌握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是科学发展和走向未来信息化时代的需要。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
在全球化时代,随着国际交流日益增多,中国对高质量英语人才的要求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英语教学在中国高等 教育 体系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也肩负着社会培养
伴随着传媒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面对市场的激烈竞争,经营管理意识和人才的缺乏已成为了当前制约传媒机构发展的短板之一。下面是我为大家推荐的传媒经营与管理论文,供大家
我国出口企业应对信用证软条款问题研究 8. 江西省纺织品出口现状及发展对策分析 9. 影响我国企业国际竞争力的非技术因素分析 10. 我国出口企业开展保理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 事迹 材料了吧,根据范围的不同,事迹材料可分为集体事迹材料和个人事迹材料。写事迹材料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