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5

  • 浏览数

    291

寻找梦想之旅
首页 > 学术论文 > 关于童声合唱的论文题目

5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Cciiiiiiiiiiiiiiiiii

已采纳

1. 试论莫扎特《g 小调弦乐五重奏》第一乐章中对中提琴地位与作用的提升 2. 优雅的男高音——论大提琴在乐队中的作用 3. 大提琴演奏中国民族音乐的几点探索 4. 大提琴演奏发音问题探讨 5. 论二胡演奏的内心感觉与艺术修养的提高 6. 古筝演奏与心理音色 7. 浅谈想像力与心理调控力在小提琴演奏中的作用 8. 长笛演奏的基本技巧分析与实践 9. 关于借鉴西方作品分析法分析传统古琴曲的几点思考 10. 小议视唱练耳在乐器演奏中的重要性 11. 谈儿童学习乐器演奏的意义 12. 探析铜管乐器演奏的音准问题 13. 浅谈中小学铜管乐队的训练 14. 如何组织开展中小学小乐队的活动 15. (某器乐)演奏中的准确读谱与正确理解 16. 论(某器乐)作品的音乐风格与演奏 17. (某器乐)演奏右手技术问题之我见 18. 如何处理好(某器乐)教学中音乐表现与弹奏技术的关系 19. 浅谈(某器乐)考试、比赛前的心理的准备 20. 《二泉映月》的创作分析与演奏实践 21. 中国民族器乐的历史与现状之研究 22. 论杨琴演奏的思维 23. 浅析关于(某器乐)演奏的发音问题 24. 如何演奏好《莫扎特C大调长笛与竖琴协奏曲》K299 25. 小提琴的左手技巧 26. 浅析现代杨琴的演奏技巧及表现力 27. 简述萨克斯的气息 28. 浅谈琵琶演奏与教学心得 29. 论扬琴演奏中手臂运动与力度控制 30. 少年儿童古筝考级教学浅谈 31. 长笛演奏中的呼吸气息运用 32. 浅析二胡曲《洪湖人民的心愿》 33. 女子十二乐坊现象分析 钢琴 1. 怎样提高钢琴伴奏的演奏水平 2. 论钢琴演奏情和理的统一 3. 临场演奏中的心理因素 4. 浅谈钢琴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演奏能力 5. 论钢琴演奏艺术中的想像力 6. 浅谈钢琴演奏的基本技巧 7. 浅谈中国风格钢琴作品的演奏 8. 试论钢琴表演艺术中的共性与个性关系 9. 试论钢琴表演艺术中的二度创作与实践 10. 论钢琴教育的教学原则与方法 11. 论钢琴教师的职业素养 12. 即兴伴奏与音乐表现 13. 论钢琴演奏中音乐表现与弹奏技术的关系 14. 论钢琴踏板的重要性及运用 15. 试论儿童钢琴教学的特殊性 16. 论钢琴教学中弱指的训练 17. 论钢琴演奏中的放松问题 18. 论巴赫钢琴作品的演奏风格 19. 论钢琴的指法艺术 20. 对钢琴演奏心理问题的研究 声乐 1. 当前适应中小学音乐新课程的高师声乐教学改革刍论 2. 民族声乐演唱中字正腔圆探究 3. 舒伯特艺术歌曲的演唱风格 4. 透过声乐套曲《冬之旅》浅谈舒伯特艺术歌曲的演唱 5. 演唱中国作品的发声与吐字 6. 歌唱心理素质在演唱中的影响 7. 花腔技巧在古典歌剧演唱中的运用与表现 8. 论赵元任声乐作品的民族性与演唱表达 9. 浅析黄自艺术歌曲的音乐特征与演唱表达 10. 试论多媒体在声乐教学中的运用 11. 释析巴罗克(古典/浪漫)时期声乐作品的风格特征 12. 试论声乐教育的评价体系 13. 怎样运用歌声传达情感 14. 如何运用科学的方法演唱通俗歌曲 15. 歌唱艺术中的情感体验与表现 16. 论学校声乐人才培养方案如何适应社会要求 17. 中国古代声乐美学发展初探 18. 童声训练的原则与方法 19. 高师音乐专业声乐课改革之我见 20. 声乐教学中应注意民族问题 21. 歌唱心理调控在人声训练中的作用 22. 民族声乐歌唱方法探析 23. 通俗演唱方法探析 舞蹈 1. 浅谈舞蹈教学中表演意识的培养和训练 2. 论舞蹈的教育功能 3. 浅谈音乐与舞蹈的关系 4. 文化对舞者的重要性——浅谈舞蹈理论对舞蹈实践的指导作用 5. 儿童舞蹈教学中的寓教于乐原则 6. 舞蹈对幼儿成长的作用 7. 论舞蹈教育与素质教育 8. 中小学音乐舞蹈教育的现状及创新发展探讨 9. 论普及性舞蹈教育在中小学教育中的重要性 10. 论节奏在民间舞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 11. 加强高师民间舞教学中“民俗”的渗透 12. 论中小学舞蹈教育 13. 浅谈中小学舞蹈课程设置 14. 浅谈幼儿师范学校的舞蹈教学 15. 谈儿童舞蹈教学的制作 16. 浅谈中国民间舞的表演 17. “鼓”在民间舞中的运用和发展 18. “道具”在中国民间舞教学与创作中的运用和发展 19. 论舞蹈作品与社会生活 20. 浅谈舞蹈表演形式的创新 21. 浅析现代舞动作的发展 22. 浅谈中国古典舞对戏曲舞蹈的借鉴 23. 新时期大学生校园舞蹈教育的思考 24. 浅谈中等师范学校的民间舞教学 25. 浅谈地域文化对中国民间舞蹈文化的影响 音乐教育 1. 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形势下的高师音乐教育 2. 从普通高校学生音乐素质教育现状所引发的思考 3. 浅议对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 4. 音乐素质的培养对幼儿身心发展的作用 5. 二十世纪中国学校音乐教育发展研究 6. 音乐新课程标准下的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学生的职业素质培养 7. 合唱在中小学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8. 论音乐教师钢琴即兴伴奏能力的培养 9. 论中学音乐课堂教学方法的多样性 10. 美育与音乐教育 11. 试论童声合唱的训练方法 12. 音乐新课标下的课堂教学方法研究 13. 中小学音乐教育与合唱活动 14. 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如何体现师范性的要求 作品分析 1. 析理查·施特劳斯交响诗《唐·吉诃德》中的引子的主题内涵 2. 浅析普罗科菲耶夫《第二钢琴奏鸣曲——Scherzo》的写作特征 3. 浅析莫扎特钢琴作品的和声曲式结构特征 4. 现代音乐作品中的情感因素 5. 对某某作曲技法的分析 6. 简述车尔尼练习曲 7. 论肖邦夜曲 8. 肖邦第一叙事曲解析 其他 1. 关于现代大众审美的思考 2. 浅论音乐音调与基本情绪运动状态的关系 3. 胶片上流淌着的音乐篇章——有关电影音乐的综述 4. “文化融合”视野下的探戈音乐 5. 17世纪古式风格与新式风格 6. 试论前古典时期的情感风格对古典主义音乐的影响

185 评论

玲珑金月

音乐专业的论文题目有很多,下面学术堂整理了二十个好写的论题,供大家参考:1、多媒体技术在视唱练耳教学中的应用2、高校音乐专业合唱训练与视唱练耳的关联互动3、公民社会塑造过程中的高校职能研究4、冷爵士的艺术风格研究5、论歌唱中“声”与“情”的关系6、论民族声乐艺术传统的继承与发展7、论声乐学习和演唱中心理调适的作用8、论西方音乐剧的发展脉络9、论中国传统音乐中“和”的审美内涵10、论中国近现代声乐演唱发展的多元化11、论中国艺术歌曲的风格及演唱特点12、浅述抗战时期在重庆创作的音乐13、浅谈“微笑”在声乐学习中的重要作用14、浅谈西方民族音乐对我国民族音乐的影响15、如何将视唱练耳与基本乐理教学相互渗透16、如何提高即兴伴奏的能力17、印度宝莱坞电影音乐的特点18、由中国好声音引发的思考19、《试论民歌演唱方法训练与民歌地域风格把握——以陕北民歌为例》20、贝多芬钢琴奏鸣曲《暴风雨》第一乐章中减七和弦的使用技法及其审美

278 评论

枫月絮影

目前,社会上各类音乐培训机构不计其数,这类机构中,音乐学习往往都比较传统,即凭借老师的经验和感觉,儿童声乐教学更是如此,教与学的双方常常都要付出较大的体力代价。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催生了各种教学手段,多媒体软件课程教学就是其中非常重要且应用广泛的一项。许多教育机构开始研发这类应用于音乐教学的多媒体软件技术并推向市场,例如:古筝、钢琴、尤克里里、非洲鼓等都已开始应用于各类音乐培训机构。在这些软件技术的支持下,儿童声乐启蒙课程也应运而生,并给我们的儿童声乐教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化。

一、完成了声乐教学观念的转变

长久以来,我们的传统声乐课教学始终保持在教师“弹”学生“唱”,教师“唱”学生“模仿”的状态。对演唱的声音技巧、歌曲内容的理解等都是以心口相传的授课方式进行的。这种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导致很多儿童在一段时间后对声乐学习失去了兴趣,并且受这种传统教育体系的影响,儿童声乐教育并没有从音乐审美角度出发,而是纯粹的进行声乐教育,容易产生与音乐审美相悖的现象。多媒体软件课程给我们开启了一个全新的声乐教学模式,和时代相接轨的触屏系统让课堂更加贴近我们现在的智能生活。软件中的表演示范视频、K歌模式、乐理讲解等等,无一不在说明现在的声乐教学是以声乐演唱为主旨,并集合生理、心理、语言、表演、体态、音响等多种元素为一体的学科。在声乐学习中让儿童发现美、感受美、享受美才是学习声乐的最终目标。这种美与快乐还包括环境的布置,学习中除了要提供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还要给儿童提供练唱环境和舞台实践环境。这种现代教育技术的普遍运用,使传统的教学发生了质的飞跃。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让儿童学会学习、应用、创新才是当代声乐课程的关键。教学内容从单一的、狭窄的音乐技能转向多学科结合的世界音乐文化教学,教学活动的主体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主动参与学习的探索和创新者。此类多媒体软件教学系统等现代教学媒体资源从主要为教师示范演示工具转变为学生进行学习创新的工具。

二、注重综合素质的培养

传统的儿童声乐教学强调儿童声乐基础的训练,教师根据学生个体情况和上课内容辅以基本乐理、视唱练耳等方面的学习。而许多教师只重视儿童声音音准、技巧等歌唱技能的训练,忽略了对音乐形象的塑造和表现。然而声乐是表演艺术,发声的方法只是歌唱表演的基础训练之一,其最终目的是用美妙的声音把歌曲的内容以及情感传达给听众。多媒体声乐课程软件的开发,系统全面的设计了课程内容,较为合理的安排了乐理、视唱练耳等知识的讲解,每节课还配有热身运动、发声练习等。例如中央音乐学院设计研发的课程体系“艾范儿”,整个课程体系设计有162节乐理知识讲解,48节视唱练耳,120节发声和气息练习,76节歌曲解析,48首考级曲目、歌曲MV、热身运动、K歌模式等,每节课都有专业老师录制的视频教学。这种系统的课程体系不仅让儿童学习了专业的声乐演唱,还大大提升了儿童的舞台表现力,增强了儿童的心理素质、舞台形象、与伴奏的配合、演唱的肢体语言等综合能力,同时儿童的音乐鉴赏能力与审美能力也得到提高,强化了整体素质的培养。

三、开启多样化的教学模式

传统的声乐教学教师通过讲授和示范,利用有限的教学手段钢琴、黑板等方式表现,这种较为单一的教学模式限制了儿童的'自我思考能力,在有些较抽象的问题上,不容易理解透彻。多媒体软件课程与时代同步,采用智能的触屏模式,整合了上课所需的多种教具,如钢琴、节拍器、黑板等。整个内容由动画故事的形式开启讲授,通过音频、视频、图片等环节让整个教学生动。课堂教学不再枯燥,整节课都是教师与儿童的互动,在轻松愉悦中学到了知识,体验了声乐的美妙。多媒体数字软件课程中的动画技术,不仅解决了声乐演唱技巧和乐理中的抽象内容,练声曲也利用各种辅助技术手段,在屏幕上呈现出模拟键盘,每一条发声练习都配有不同乐器的伴奏模式,利用音色的变化使单调的发声训练更加生动、具有歌唱性。录音技术,让儿童在学习完歌曲后可以进行K歌比赛或录音,并且通过这种录音模式,可以让儿童以听众的角色对自己的声音进行客观的评价,更加清晰的认识到自己的缺点与不足。

四、利用多媒体软件教学的几点建议

(一)提高教师的专业修养与综合素质

这种多媒体软件课程的研发,每个章节内容都设计到位,还有专业教师录制的视频讲解,对于专业院校出身的教师来说使用起来得心应手、如鱼得水。但很多社会培训机构引进此软件后,具体实施的教师音乐专业性不强,只是经过一些简单的培训就上岗教学,过多依赖软件课程内容,按部就班,这样的结果自然达不到我们的教学预期。多媒体软件课程只是我们的一种教学手段,利用现代的科技,使我们的教学与时代同步,它只是让我们的课堂锦上添花,但不能让它主导我们的课堂。为了更好地使用它,教师首先要有过硬的音乐专业修养,对声乐具备一定的理论与演唱能力,熟悉儿童心理学与教育学,并不断的学习,吸收先进的理念为教学提供支撑。

(二)注意个体差异的教学

在一些比赛担任评委的时候发现,很多机构或者老师教出来的孩子,无论是演唱还是表演都千篇一律,这种多媒体软件课程的应用,更是让教学可能出现复制性,每节课的内容,方法,模式都一样,孩子的演唱,表演也都按照软件设计好的内容进行,让孩子缺失了想象力和创造力。所以在利用软件教学的同时,教师更要合理设计自己的课程,针对每个孩子的特点及所擅长的音乐素质和声乐能力,量体裁衣,对儿童进行具有针对性的教学,帮助儿童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演唱方式与学习方法。这类软件在儿童声乐大课中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提供了便利。但在声乐大课的教学中,儿童的年龄、程度、性别等因素都是我们要考虑到的。多媒体软件课程,歌曲、表演等模式都比较有限,教师在利用软件教学的同时,应注重到每个儿童的个体差异性,例如对于男生和女生的歌曲选择、表演等都应有所区别。尤其是男生的声乐演唱,从歌曲的选择到表演都应选择符合男生男子汉气概的歌曲与肢体动作。教师在授课时一定要关注到每一个儿童,避免“复制”性教学,除了共性还要有个性化的展示。

(三)注意对儿童嗓音的保护

儿童的生理有别于成人,身体各个机能都处于生长发育时期,包括我们声乐学习的重要器官声带、喉头、胸腔等,适度的开发是有益于儿童的身心发展的,但过度则会对儿童造成不可逆的伤害。因此,教师应该密切关注儿童在歌唱时的表现,时常提醒学生不要使劲喊着唱,或大声吼叫,一定要控制声音保护好自己的嗓子。训练中,教师一定要根据各年龄段的儿童进行适量的训练。研究显示,4—6岁是幼儿期,声带非常稚嫩,音域较窄,儿童的理解能力有限,那么这个阶段的声乐学习应以兴趣爱好为主,让孩子欣赏和学唱一些儿歌,顺其自然的发声。7岁以后是儿童学习声乐的最佳年龄,刚开始学唱要小声歌唱,不要模仿成人歌曲的唱法,训练时注意把握适度原则,演唱时间不要过长,演唱曲目不要太难。变声期更是要注重对声带的保护,处于变声期的儿童,由于发声的持久性差,所以容易产生疲劳感。教师应科学合理的安排声乐教学进度,并且根据儿童身体不同发育时期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

五、结语

在时代与科技的进步下应运而生的各类教学软件,是为我们的教学更好服务的。在软件辅助的同时,还需教师过硬的专业和精心的课程打磨,使才能我们的教学充满趣味性,让儿童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声乐,体验音乐带来的美妙享受。

87 评论

白羊座小叔

如何发给你?

276 评论

水墲月心时

有人说:“世界上最美的声音是童声,其中最动人的歌声是童声合唱。”童声合唱是一种群体性很强的演唱形式,合唱中多声部的和声效果音色的和谐统一均衡。声音立体感的充分表现,歌唱方法的协调一致,给人以美的享受。并以其丰富、深刻、动人的艺术感染力、震撼人心,引起人们的共鸣。同时,合唱还具有培养学生集体主义观念,与人合作的意识。组织性、纪律性等特点。因此,合唱在音乐教育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而如何组建好同时在训练中培养激发每位合唱成员的学习兴趣,这正需要我们不断地去探索。 一、建立和谐的合唱氛围 1. 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合唱教学是双方共同努力地结果。只有创造一种民主,自由,和谐的氛围,学生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学习。做为一名合唱指导教师,我们必须真心地体贴、关爱每一位学生。常言道“爱屋及乌”,教师在教学中始终要以亲切、热情的态度对待学生。用真挚的情感去影响学生,多些鼓励、少些批评,师生共创一个民主平等和充满信任的和谐气氛,使学生在心理上对教师有亲切感、信任感。 2. 树立教师的专业威信 学生对教师天生有一种信赖与依恋心理。教师的演唱、演奏水平直接影响学生对合唱学习的兴趣。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合唱指导教师,首先自身要有精湛的专业知识,在具备较高的演唱水平和高超的指挥能力的同时,平时还应多搜集一些有趣味性的音乐小知识、小典故、幽默音乐漫画等并适当地插入训练中,以便吸引学生对学习的兴趣,让学生觉得老师的知识是如此的渊博,并由心底里佩服老师、敬仰 老师,丛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3. 形成幽默的教学风格 教师幽默风趣的教学风格,会给学生带来一种愉悦的心情。合唱训练是一件非常枯燥的过程,有时在练习过程中经常会碰到专业上的难点,例如音准的偏离、力度的强弱控制、气息的支撑、音色的不统一等,而我们很多教师在指挥或排练中往往会过于急躁。在语态上、教态上出现过于着急或出现一些让人感到不太亲近、不太自然、甚至恶语批评学生的现象。这样就会影响到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有的学生甚至会害怕唱,甚至不愿唱等逆反心理,从而导致训练效果不理想,更不用说享受合唱的美感了,这时,教师应掌握幽默的风格的技巧,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接受枯燥的专业知识. 二、童声合唱趣味性教学的策略 1.肢体运动练呼吸 歌唱离不开呼吸,呼吸是歌唱的动力,歌唱的支持力、任何歌曲的演唱一旦离开了气息的支撑都将失去色彩。我在给孩子们训练呼吸时,改变了以往的教学方法,不再向学生过度强调深呼吸,气息沉入丹田,打张横隔膜等这些理论的传授。而是加入了一些肢体运动。例如:用双手插住腰部、做90度的弯腰练习,让学生感受腰部呼吸的感觉。有时也会让两位同学相互叉腰来感受来体验呼吸的感觉,达到横隔膜气息的练习等等。这让学生感到既有趣又利于学习的掌握。容易使整个人放松,从而懂得怎么样的呼吸才是最佳的呼吸装态. 2.游戏介入练音准 音准和节奏是音乐的两大基本要素,尤其是音准在音乐中占第一位。如何让学生能更好的掌握音准。通过大量的实践证明:练习半音阶,让学生用耳朵听辨12个半音c---c的规则,运用一些游戏的手法进行模进训练,从两声部到三声部的训练,让学生相互模仿、相互倾听,注意大小三和弦中三音的变化音等,通过游戏的方法让学生更容易掌握。这需要我们循序渐进的不断训练,利用科学有趣、有效的方法练习,提高效率,训练节奏与音准同步。 3.音色统一创和谐 合唱与其他音乐形式一样,是一种纯粹的艺术形式,有着其自身特殊的精致要求。合唱是多声部的声乐艺术,对声音的要求很高,讲究整体声音的和谐、统一均衡性。当今世界合唱教学的风格成多元化(有立声、美声、柔声、真声、假声、真假声结合、民族、原生态、自然声等等,但无论是哪种演唱风格,均离不开音色的统一)而“轻声”“高位置”的演唱正是训练学生音色统一行之有效的发音方法。人的嗓子是一种天然的“用声”乐器,最自然的声音就是最美的声音。教师在训练合唱时,应告诉学生切不可太挤压嗓子,声音尽量往后靠,并在口腔里竖起来,经常用轻声训练,以达到音色的统一。 4. 喜怒哀乐明变化---力度、速度的变化力度:音乐表现中的力度。不仅是音量的大小,还与人的心理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力度在音乐中是一种情感的体现,力度的控制决定着歌曲的情绪色彩,体现音乐表现的丰富性。它包括mf、mp、f、ff、sf、sp等。在实践中如果理论性的向学生讲解f比p强,sf特强等学生容易理解,但却难以运用和掌握,而我在平时的教学中,联系生活中实际的情感体验来掌握,例:mf、mp、ml做常态的练习,即在正常情绪下发出声音时所需的力度。mf(正常讲话时所需的力度)、mp(正常坐着听)f(生气时发火、高兴时比较激动时所需的力度)、喜、怒、哀、乐。f f(极端愤怒时所需的力度)mp(情绪最弱时所需的力度))弱声最难、小腹、气息要使出巨大的力量,把力度生活化、学生既感兴趣又掌握得快。速度是音乐的生命,而速度在一首作品中,有时歌曲的速度不是始终不变的,这种变化有时是突然的,有时却是逐渐的,有时很明显,有时却不易察觉这需要我们很好的去寻找和处理,用心灵去推动歌曲速度的变化。 5.协同合作练倾听 所有的一切合唱训练的技能均离不开耳朵的倾听。让学生学会倾听,它是培养学生听觉的艺术。著名声乐教育 沈湘 先生曾这样认为“学习声乐的人要有一副好耳朵。没有好的听觉不能对嗓音问题有正确判断,没有正确的判断就不会有好的、有针对性的解决问题的方法,音乐又是培养良好听觉能力的最好平率。实践证明,在合唱的训练中,通过学生的倾听,能够使学生更好的控制合唱时的音准、音色的统一力度、速度的变化等及声部间的旋律配合,平时培养学生在演唱各自旋律声部时,能清楚地听到他人的声部,相互间的协调、使他们学会谦让,让学生知道,任何过分突出自我的做法,都会影响集体声音表现的和谐性和均衡感。实践证明,通过倾听,能培养他们掌握控制音准、音色。力度变化的能力,通过倾听使他们学会了强烈的集体意识,用心去感受音乐,从而真正理解合唱里面没有我而只有我们的这个道理。合唱的目的是把优美感人的歌声奉献给听众,使听众从中获得美好享受,同时也使参与合唱的人也受到教育和获得美感。实践证明,只有具备极为扎实的音准基本功,统一的音色,均衡的声部、极强的控制力,声音才能达到和谐,合唱需要我们用耳朵去倾听,用脑子去想、用心灵去演唱,才能真正地去享受美的音乐。 三、搭建展示的舞台 给学生建立一个充分展示自我的舞台。给学生多一次机会、参加各类的比赛、演出等。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增强舞台表演的丰富经验,学校本身就是一个大舞台。学校每年的歌咏比赛“十佳小歌星”“庆六一”“元旦”等系列的艺术节活动等,让孩子们在音乐中快乐的遨翔,去享受美、创造美。我校合唱团的团员们,无论是个人还是集体,经常活跃在全国、省、市区等各级各类的声乐比赛的舞台上,充分展示自我、获得了许多最高奖项,通过各级比赛及演出,大大提高了他们的演唱技项,丰富了他们的艺术经验,开阔了他们的音乐视野。从而提高了学生的音乐素养、增强了学生的自信。 四、未来合唱发展的思索 合唱教学作为音乐教学中的一种。在整个音乐教育中占着重要的作用。它不仅是表演的艺术,还能看透学生的心智,给学生创造实践的舞台,充分展示他们的才华,不断地提高艺术修养,让学生学会相互团结,相互合作,学会谦让地道理。十年地合唱训练指导,坚持不懈的努力,严紧踏实的教学工作,积累了大量的作品,丰富了教学经验。

128 评论

相关问答

  • 关于儿童声乐教育的论文题目

    毕业论文是衡量本科教学与科研水平的重要标准,既是学生毕业与学士学位资格认证的重要依据,也是学生运用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分析、阐述和解决问题之综合能力的体现。下面是

    咖喱小周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关于美声唱法技巧的论文研究

    在我国的声乐界里,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是教学的两大主要唱法。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的研究在我国已经持续了半个多世纪,是声乐界一直研究和探讨的重要课题,本文对歌曲的演唱

    紫晨郡主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关于合唱的毕业论文题目

    如何发给你?

    哎唯巴蒂 4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合唱团论文题目

    百度一下全部文库问答视频资讯图片贴吧购物职位地图小视频音乐应用关于合唱的作文_百度知道1个回答 - 回答时间:2017年11月22日[最佳答案]优美的旋律,在音

    茶虫小豆豆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5
  • 关于合唱指挥的论文题目

    提供一些声乐方面的论文题目,供参考。1.陕北民歌艺术研究2.陕北民歌的艺术特色3.陕南民歌的艺术特色4.青海花儿之我见5.秦声初探6.秦腔音乐特色7.老腔艺术初

    343004227qq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