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172

宝宝的口红
首页 > 学术论文 > 番茄红素提取毕业论文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凡人帽子11

已采纳

主要研究方向:精细有机合成及绿色化工。主要科研成果:主持或参加省部级科研项目10余项(代表性的科研项目有:天津科委项目:微波辐射催化合成四乙酰乙二胺及其在轻化工中的应用,微波辐射植物纤维漂白工艺技术研究,微波能生物质漂白工艺机理与方法研究,河南省科技攻关项目:功能性天然色素的研究与开发等)。同时主持或参加局级项目10余项(代表性的科研项目有:天津教委项目:番茄红素的微波萃取及增强稳定性的研究,茶叶化学工程重点开放实验室项目微波辐射茶多酚提取研究,教育部项目废水及微污染水处理创新技术研究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子课题新型高效絮凝剂开发和生物优势菌技术)。主要教学成果:先后主持、参加完成教改项目6项,并获得天津轻工业学院教学成果二等奖(主持完成并获成果二等奖“毕业设计与毕业论文(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研究”)。发表教改论文2篇。代表性学术论文及学术著作:先后撰写论文70余篇,其中EI检索论文6篇;独立作者论文11篇;第一作者论文20篇。全国中文核心期刊论文22篇,代表作有:《番茄红素提取方法的研究》(EI检索),《碱法麦草浆减氯漂白研究》(EI检索)。主编及参编科技著作3部,其中独立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的《淀粉化学品及其应用》一部。

235 评论

清晨一叶浮舟

番茄红素是一种天然类胡萝卜素,它具有防癌抗癌,提高免疫力,延缓衰老等多种保健功能。本文主要研究了从天然番茄中提取番茄红素粗产品,并进一步将粗产品纯化的工艺路线和工艺条件。 采用皂化法对番茄进行预处理不仅可除去脂肪酸甘油酯及各种游离脂肪酸,而且在番茄细胞组织的保护下,番茄红素不容易在碱性条件下被破坏。番茄皂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温度70℃,KOH浓度,皂化时间。从皂化后的番茄中提取的番茄红素产品有番茄红素晶体出现,产品的色价由原来的提高到。 分别采用固液浸取法、索氏提取法和微波萃取法用石油醚从皂化后干燥番茄粉末中提取番茄红素,考察了温度、时间、液固比、功率等各种提取条件对番茄红素提取量的影响。固液浸取法最佳工艺条件:温度50~60℃,提取时间1h,液固比40:1,番茄红素产量为(干燥番茄粉末);索氏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温度45℃,提取时间4h,液固比100:1,番茄红素产量为(干燥番茄粉末);微波萃取的最佳工艺条件:功率400w,萃取时间50s,番茄红素提取量(干燥番茄粉末)。三种方法...

211 评论

宇宙无敌的猫

浸提法:番茄红素不溶于水,难溶于甲醇、乙醇,可溶于乙醚、石油醚、己烷、丙酮,易溶于氯仿、苯、二硫化碳等有机溶剂。利用这一性质,可利用亲油性有机溶剂浸提番茄红素。一般工艺为:番茄皮进行干燥后用有机溶剂提取;过滤后滤渣继续用有机溶剂进行二次浸提,滤液部分浓缩后成为粗产品,精制可得番茄红素。在提取过程中,为了分离叶黄素与番茄红素,一般先用有机溶剂洗去叶黄素,再加另一有机溶剂提取番茄红素,常常使用不止一种有机溶剂,给最后的精制带来一定麻烦。为此又有人对此工艺进行改进。改进一为利用皂化反应使晶体析出,其工艺为:将番茄皮或制品进行干燥,加入一定量的植物油,研磨成细小颗粒,加入丙二醇、氢氧化钾、水使之发生皂化反应;加水并静止搁置使晶体析出。这一过程关键是皂化反应时控制提取物、丙二醇、氢氧化钾与水的比例在4~5:3~4:1:1皂化反应原料添加顺序灵活,最佳为将碱液缓缓加入番茄红素油溶脂与丙二醇的均相液中,以保证晶粒的最好析出。改进二为利用有机溶剂在不同浓度、温度下对不同物质的溶解度不同,采用单一溶剂二次萃取。工艺为:番茄及制品进行洗涤,破碎等预处理;加入72%的酒精加热沸腾15min,过滤后的不溶物继续用94%的酒精在72℃下浸提3~4次每次10min;将滤液合并,在10℃下静止2~12h晶体析出。该工艺以含水20%~30%(最好28%)的酒精进行预处理即可洗脱极性物质如叶黄素、胡萝卜素及农药,又可避免溶解番茄红素。超临界萃取法:具有工艺简单,能耗低,萃取剂便宜、无毒、易回收,可低温处理,适于番茄红素等热敏性成分的优点。Enzo等研究了温度在40℃~80℃,压力在1.8X105~2.88X105Pa,操作参数对β胡萝卜素与番茄红素分离的影响,日本一专利报道了超临界流体萃取精制番茄红素。将粗番茄红色粉末和己烷(1:2)放入抽提罐,形成均质混合系,使原料中的色素从己烷中溶出,在35℃~50℃300kg/cm2的条件下,接触超临界CO2;,用减压法进行色素回收,在分离罐中得到精制番茄红素(含量13.7%)。孙庆杰等报道了此方面的研究,并建立了一套实验装置。该装置可取得90%以上的番茄红素,经超临界萃取的番茄红素无异味,无溶剂残留。酶反应法:日本一些专利”’介绍了利用番茄皮自身酶反应来提取或制备番茄红素的方法。在微碱条件下(pH=7.5~9),使番茄皮中的果胶酶和纤维素酶反应,分解果胶和纤维素,使得番茄红素的蛋白质复合物从细胞中溶出。所得色素为水分散性色素。生物及化学合成法:由于番茄红素在天然产物中的含量较低,提取代价较高,各国学者又相继在生物及化学合成领域进行了研究,并取得了一些突破。由丝状真菌三孢布拉霉Blakesleatrispora生物合成β胡萝卜素的过程中,通过pH控制环化即可合成番茄红素。Gavilou等在三孢布拉霉的生长介质中加入工业番茄废水,发现抑制了β—胡萝卜素的生产并刺激番茄红素的合成。Obata等通过对蜂房芽孢杆菌DC—1在6~7klx光照下培养生产番茄红素。Matsmural等开发了能积聚番茄红素螺旋藻的生产方法,通过发酵并在培养基中加入尼古丁200~500mmol/L生产番茄红素,该方法成本较低。罗氏公司所采用的合成番茄红素工艺是由三苯基(3,7,1l—三甲基—2,4,6,10—十二四烯基)—氯化磷与2,7—二甲基-2,4,6—辛三烯二醛用甲醇钠甲醇在2—丙醇中进行Wittig烯化反应,制得番茄红素,收率65%。此外,Wegne等也完成了由三苯基(3,7,11—三甲基—2,4,6,10—十二四烯基)—甲磺化磷与2,7—二甲基—2,4,6—辛三烯二醛经Wittig烯化反应得到番茄红素的工艺开发,并在欧洲提出专利申请,1999年10月获批准。其他方法:在各国学者的不断努力下,又开发出许多高科技的生产技术。日本KirinBrewerry公司采用代谢工程技术,即通过DNA重组技术改变细胞的代谢系统生产番茄红素。Kajiwara等从产生虾黄素的酵母Pharffi'arhosozyma和雨生红球藻中分离出cDNA编码异戊烯焦磷酸酯(IPP)异构酶,将编码IPP异构酶cDNA转入E.codi菌株JMl01能增加番茄红素的产量3.6~4.5倍。相信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研究的深入这些技术会更加完善和成熟。

214 评论

相关问答

  • 关于番茄论文的参考文献

    有的 蔬菜营养与保健论文 资料拓展; 番茄也就是日常生活中的西红柿,是饭桌上再常见不过的一种蔬菜了,却对身体有很大裨益,本文就来介绍一下番茄的营养价值,番茄的营

    浮生若梦762 5人参与回答 2023-12-12
  • 胰岛素提取毕业论文

    药剂学的毕业论文 一段充实而忙碌的大学生活即将结束,我们都知道毕业前要通过毕业论文,毕业论文是一种有准备、有计划的检验大学学习成果的形式,写毕业论文需要注意哪些

    西由位门1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番茄酱加工论文文献

    西红柿的起源中心是美洲的安第斯山地带,在秘鲁、厄瓜多尔、玻利维亚等地,至今还有大量的野生种分布,为茄科一年生草本植物。番茄属分普通番茄和秘鲁番茄两个复合体种群。

    芬达果味十足 5人参与回答 2023-12-12
  • 番茄小说投稿投错了

    能改。番茄小说是抖音旗下的免费网文阅读APP,致力于为读者提供畅快不花钱的极致阅读体验,于2019年11月正式上线。截止2022年10月29日,根据查询番茄小说

    一个M精彩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番茄营养价值研究论文

    对保持女性身材苗条有一定作用。若每天用西红柿汁1杯,入适量鱼肝油饮服,或常饮西红柿汁,或用西红柿汁洗脸,能使面容光泽红润。西红柿所含谷胱甘肽是维护细胞正常代谢不

    nanjingyiyi 5人参与回答 2023-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