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符仲謀
胡凯军,1965年8月出生,安徽省合肥人,1987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任安徽省委党校哲学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管理心理学。[1] 2主要作品编辑主要学术著作有《领导心理学》、《行政管理心理学》、胡凯军《毛泽东领导思想论纲》、《科技进步与领导现代化》、《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论》等;主要学术论文有《高科技与领导观念变革》、《毛泽东领导艺术与辩证思维》、《应重视对偶然性研究》、《国外企改综述》、《谈谈马克思主义领导观》等。曾主持完成1995年安徽省社科资助课题、安徽省科委资助课题《科技进步与领导现代化》,参与完成1992年中国社科规划基金资助课题《毛泽东领导思想研究》和1998年中国社科规划基金资助课题《体制转换时期县级领导方式研究》。[1] 3教学情况编辑为本科中文专业的学生开设过《中国现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选》等骨干课程,《台湾新诗发展史》、《现代诗歌研究》、《报纸编辑学》等专题选修课,为本科新闻专业学生开设过骨干课程《新闻编辑学》、《现代诗歌研究》、《中国现代诗词学》等专题选修课,为研究生班和研究生开设过《二十世纪中国文论》、《中国现代诗史》等课程,为全校学生开设过公选课《现代诗鉴赏与研究》,为新闻辅修专业开设过《新闻编辑学》。曾公开发表过《民族高校中国现代文学史教学初探》、《高校文学创作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与实践》、《高校中文专业选修课的设计与教学》等教学研究论文。[1] 4会议活动编辑1996年3月出席由武汉大学主办的华文诗歌国际学术研讨会,1997年4月出席由华中师大主办的20世纪中国文学与理论批评国际学术研讨会,1997年6月出席由湖北省作家协会、新家坡作家协会和中南财经大学主办的新家坡作家作品国际学术研讨会,1998年10月出席由中国社会科学文学所和湖南吉首大学主办的沈从文国际学术研讨会,1999年9月出席闻一多研究会、中国闻一多基金会和武汉大学联合主办的闻一多国际学术研讨会,2000年9月出席由北京《文艺研究》杂志社、美国西东大学和武汉大学联合主办的当代流行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2001年8月出席在大连召开的国际华文诗人笔会。[1] 5获奖情况编辑1999年,系列论文《诗歌意象研究》曾获校第五届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2000年,系列论文《诗歌意象研究》曾获湖北省优秀社会科学成果三等奖,论文《意象与汉语的诗性特质》获湖北省优秀文艺论文奖。2001年,专著《现代诗学》获国家图书奖提名奖。1998年曾获安徽省《淮风诗刊》根据专家评审和读者投票所评出的:“中国当代十大杰出青年诗歌评论家”称号。[1] 6科研情况编辑曾在北京《文艺研究》、《求是》、《民族文学研究》、《人民日报》、《中国妇女》(英文版)《民族文学》、《读书》、《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文艺理论》、《诗探索》、《诗刊》、《文艺报》,成都《四川大学学报》、西安《西北大学学报》、武汉《华中理工大学学报》、《华中师范大学学报》、《江汉论坛》、美国纽约《中外论坛》和台北《文询月刊》、《创世纪》等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发表中国诗学方向和女书研究方向论文四十多篇,出版《现代诗的意象结构》、《现代诗学》等专著,出版《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文论精华·新诗卷》等编著。另参加撰写的著作有由华中师大校长王庆生教授主编的国家教育部文科教材、高等教育版的《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等多种。[1] 7社会评价编辑胡凯军教授治学严谨,在长期研究工作中形成并始终坚持自己创新、求实、开放的学风。他思想活跃,求新求精,与他接触过的人都会感到他的思想常处于一种激发状态。他喜欢接触和捕捉新信息、新思想和新观点,这使他不断创新,始终活跃在天体物理学研究前沿。出外实地考察(6张)胡凯军严于治学,更乐于育人。 他十分注重人才的选拔和培养,只要发现了人才,他都会不辞劳苦地为之奔走,疏通渠道。他对研究生及年轻同事的培养,做到不拘一格因材施策,帮助他们奠定学术基础,确定研究方向,从实践、理论乃至学风、为人,他都以身作则,严格要求。他多方推荐和联系,选送年轻人到世界知名天文台访问、学习和工作,希望他们接过天文界前辈们的接力棒,励志图强,勇攀科学高峰。在他带领下,年轻人成长快、成材快、出成果快。国内外同行称赞,胡凯军的课题组“强将手下无弱兵”。陈教授在学术上对学生要求非常严格,在生活上却关怀备至。他与学生打成一片,在观测站同吃同住同工作,时常与学生推心置腹地交流,因此,学生们对他都很贴心。他的一个学生举家寓居海外,却经常打国际长途跟他交流想法,视他为良师、益友、知己。陈教授说,不跟他接触的人觉得他很难接近,跟他在一起的人都觉得他特别好相处,乐于与他相处。[1] 8主要成就编辑胡凯军教授作学术报告20世纪70年代末,对外开放的大门打开了,中国天文工作者与国际同行交流的渠道开始畅通,双边和多边交往逐步建立。胡凯军抓住机遇,积极参与国际合作研究,并迅速跻身天体物理学研究前沿。1979年胡凯军作为中国天文界第一批出国访问学者之一被派往澳大利亚英澳天文台工作,以其出色的研究对中国天文界在该领域的对外交流作出了贡献。其后数年里,他相继应邀到世界一流的欧洲南方天文台及其他十多个国家的天文台工作和访学,研究类星体及类星体吸收线光谱,这是当时国际天体物理研究领域的热点。胡凯军是最早涉足该领域的天文学家之一,他先后发表论文40余篇,两次特邀在大型国际会议上作类星体吸收线的专题评论报告,并受“Report on Astrophysics and Cosmology”(《天体物理学和宇宙学进展》)杂志的邀请,撰写关于类星体吸收线的专题评论文章。胡凯军最重要的研究成果之一,是首次从观测中发现并从理论上阐释了红高移类星体莱曼α射线短波侧连续谱区的丰富的吸收线中存在有莱曼α、莱曼β、莱曼γ吸收线的强相关,从而证明了早期宇宙的星系空间分布着无数金属丰度很低的原始氢云。这种氢云后来被国际天体物理界所公认,被称为莱曼α森林。这种氢云的存在及其演化对星系形成理论和早期宇宙的研究均具有重大意义,至今还是国际上天文研究前沿的热点。美国哈勃空间望远镜上天后的首批重点课题中就有关于类星体吸收线的研究。通常国际上衡量一篇科学论文的水平和价值,是看这篇论文受到国际同行的引用次数。胡凯军的论文受到国际同行的广泛引用,据不完全统计,引用有100多篇次,近几年,每年被引用20篇次左右。胡凯军主持筹建起类星体巡天实验室,他和同事在国内率先开展类星体物端棱镜巡天,并成功地实施了“北京-亚里桑那-台湾-康尼狄克(BATC)巡天”的多边合作计划。此外,胡凯军还研究了高红移系统中金属丰度的演化,发展了证认吸收线系统的方法,通过分析类星体光谱是的吸收线系统,证明了高红移星系的存在。通过元素丰度的测定和比较,揭示星系化学组成在百亿年中的演化。[1]
超超超级棒的
《文艺研究》审稿3个月没消息的原因:1、文艺研究属于月刊,审稿周期在1-3个月左右,具体周期以杂志社公布为准。2、《文艺研究》创刊于1979年5月,是文化部主管、中国艺术研究院主办的大型综合性文艺理论期刊,是中国当代重要文艺理论刊物之一,在国内学术界具有较大影响。张庚、林元、王波云、柏柳先后任该刊主编。
我喜欢小吃
硕士导师为孙文宪教授,博士导师为童庆炳先生。2008年进入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语言文学博士后流动站工作,合作导师为孙文宪教授。现为三峡大学文学与传媒学院副教授、研究生导师、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会员。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湖北省社科基金项目、湖北省教育厅科研项目及教研项目。工作期间,获评优秀教师称号。获得三峡大学第六届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二等奖。(1)主持项目◆2011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现代语言观的兴起与中国文学观念的现代转型”◆2009年度湖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文学批评语言意识的现代生成”◆湖北省教育厅2009年高等学校省级教学研究项目“文艺学系列课程的教学研究与改革实践”◆湖北省教育厅2009年人文社科研究项目“文学接受与王昭君文化形象的建构”◆三峡大学博士科研启动基金项目“蔡元培美育思想的现代意义”(2)获奖“2009中国·兴山昭君文化高层论坛”,论文《〈西京杂记〉:王昭君文化形象的初步生成》获优秀奖。三峡大学第六届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二等奖。(3)学术交流:◆2004年5月,应邀参加在华东师范大学举办的“第二届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在分论坛做报告◆ 2004年6月,参加由北京师范大学与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校区)联合举办的“全球化时代的文学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 2007年6月,参加在华中师范大学举办的“文学理论三十年——从新时期到新世纪”国际学术研讨会暨中外文艺理论学会第四届年会◆ 2007年12月,参加“宜昌发展·2007年博士论坛”◆ 2008年4月,参加在长阳举办的“首届长阳南曲学术研讨会”◆ 2008年7月,三峡大学文学院主办“当代形态的中国文论建设研讨会”◆ 2008年11月,参加在华中师范大学举办的“马克思主义文论与21世纪” 学术研讨会暨全国马列文论研究会第25届年会◆ 2009年6月,参加在北京师范大学举办的“文学与审美意识形态”研讨会◆ 2009年10月,参加在兴山举办的“2009中国·兴山昭君文化高层论坛”。◆ 2010年7月,参加北京大学美学与美育研究中心、北京大学艺术学院主办,北京大学出版社承办的“2010年全国高校美学高级研讨会”◆ 2010年9月,参加由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文艺学学科和《文艺研究》杂志社共同主办的“首届全国文艺学与美学青年学者论坛”◆ 2010年11月,参加“文学批评生态”学术研讨会暨第七届湖北省文艺学学会年会。(3)专著《蔡元培美育思想研究》,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4)论文《从文化之象到文学之象——由新批评与钱锺书对icon的选用看中西文学观念的对话》,《外国文学研究》2011年第1期《中西文明的结婚——梁启超的文化调和观》,《第二届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论文集》,2004年5月《〈文心雕龙〉“比兴”论解析——兼与新批评隐喻观念比较》,《青海师范大学学报》2005年第4期《泛化·人生化·科学化——试论叶圣陶的“意境”说》,《甘肃社会科学》2005年第6期《现代语言观的兴起与文学观念的现代转型》,《湖北大学学报》2006年第2期《现代中国作家论的萌生》,《三峡大学学报》2008年第1期《试论长阳南曲的意境美》,《首届长阳南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8年4月《蔡元培美育实践的内蕴与意义》,《高等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第7辑),武汉出版社2008年8月《“当代形态的中国文论建设”学术研讨会综述》,《文艺报》2008年12月11日《文学史建构的突破与困惑——梁启超“中国文学史”构想的意义与局限》,《长城》2009年第2期《从“无利害”到“似无用,非无用”——试论蔡元培对康德美学思想的吸收与改造》,《三峡大学学报》2009年第5期《科学教育与美育并重——蔡元培教育思想的辩证性及其价值》,《高等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第八辑),武汉出版社2009年7月《从意境看长阳南曲的艺术特色》,《三峡文化研究》(第九辑),武汉出版社2009年7月《〈西京杂记〉:王昭君文化形象的初步生成》,《2009昭君文化高层论坛论文集》,2009年10月。(此文获本届论坛优秀奖)《新时期语言批评三十年:回顾与反思》,收入钱中文先生主编:《理论创新时代:中国当代文论与审美文化的转型》(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年刊2008年卷),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9年7月《〈西京杂记〉:王昭君文化形象的初步生成》,《三峡论坛》2010年第2期《从言意之辨到言文之争——中国文学批评语言意识的嬗变》,《三峡大学学报》2010年第3期《昭君形象的神化与人化及其关联》,《三峡文化研究丛刊》(第十辑),武汉出版社2010年10月
何志刚,毕业于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博士,浙江工商大学金融学院教授,浙江工商大学证券期货研究所副所长。研究领域:金融市场及其衍生产品。现任浙江工商大学杂志社副社长
山西省太原市人,汉族。现任职务:《销售与市场》杂志社副社长,北京科技大学管理学院市场营销系副教授,北京林业大学人文学院文化产业研究所副所长,北京林业大学中国文化
求是杂志社级别高一些,这是中央直属的报社,求是的前身-红旗是正部级,文革结束复刊为求是时,确定为副部级。求是杂志社是副部级单位,地级市是正厅级单位。副部级单位高
到某个高校以赞助的名义搞个文学社团,用很少的费用可以找到很好的而且廉价发行人员。站在学生的角度想想吧,反正他们也是要参加社团的,你这个社团还有薪而且他们的文章还
田英章还在中国著名书法家田英章,字存青、存卿,1950年生于天津,书法研究生,国家人事部干部。先后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日本东京学艺大学。国手级书法家。历任国务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