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5

  • 浏览数

    316

薄荷红茶cheer
首页 > 学术论文 > 关于急性白血病的论文文献

5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易火贝木

已采纳

血癌的成因西医至今未明,只知白血球不断升高,红血球不断的下降,到底是何因素令其失去平衡,如果无法确切的知道,则毫无预防之方法。中医检察此类病人时会查到真寒假热 厥四逆之症 .吾人可以说中医的阳,有部份是白血球,阴,有部份是红血球,阳过亢,阴必退,这是不易之理,阳就是营养产生的动力,阴就是营养,是故一定的营养必自然有一定的动力存在,但从营养化成动力,必然有一定的过程。就如吾人放一锅子在火上,锅中有油,如此可以煮食,但如无此锅,直接把油倒入火中,结果如何,大家都知道。而人体的锅就是小肠,人体火的源头来自双肾中间的命门位,这是人的生命中枢,有了火与锅,脾脏分泌的津液就如油一样,三者合而为一,就产生强大的消化力,食物一经过消化以后,高浓度的营养被吸收出来,全部入脾,此时精纯无渣的营养分五色,青、赤、黄、白、黑,脾脏的功能就在支配此不同色的营养,使红色入心、青色入肝,白色入肺,黑色入肾,黄色则留在脾脏,此营养的输送就靠血脉与淋巴及内分泌系统,各色营养储存在各脏之内,存而不泻,在人体须要的时候就释放出 [阳] 即动力,来供应全身,脾供应肌肉能源,心供应血脉循环,肝供应全身之筋,肺供养全身皮毛,肾供应骨头的能源。而自内脏而出的能源,必须先进入脊髓与人的精液混合 [详见汉唐-49,汉唐-38],然后再布达全身上下,能量释出后必产生水,一部份的水会流出体外,以利协调体内过高的温度,其他的水则会滋润全身上下,保护人体体内的营养,不致因外在严峻的气候而丧失。因此阴与阳是互相制衡的,阳无阴的支援则无法固表,阴无阳的卫外也无法久留体内。如果此一均衡状态,长久不变就是正常人,而正常健康之人,在此均衡状态失去平衡时,都是有自愈能力的,例如有受伤发炎,或体内发炎,白血球即阳都会升高,等到炎症复原以后,自然又会回到均衡状态。由以上可知,如高浓度的营养不直接进入内脏,而有外溢的现象时,会出现两种情形,一种是内脏病变,一种就是血癌,例如有肝病的人,到后来面色发青,这就是肝中屯积了肿瘤或坏死的细胞,导致青色高纯度的营养无入肝,而上浮到脸上,中医就可依此颜色来做诊断,而知病在那一脏,不须任何仪器的协助,就可以开始治疗了。有时内脏是正常的,但人体受到一些外来的因素,如辐射,化学药品的污染环境,人们滥用抗生素,类固醇等,影响到此一系统的运作,这一系统本是自动化的,例如,一些咳嗽,中耳炎,肠胃炎等,本来人体就有自愈的能力,但一般的医师及病人为求速愈,就大量的使用抗生素来消灭炎症,在人体本身制造白血球协助消炎的时间中,突然大量的抗生素进来,它不但无法清除炎症,反而破坏了白血球的制造,於是体内自然就更大量的制造出白血球来对抗,运气好的,或服用剂量不多的,自己以为病好了是因为抗生素,於是感激不已,奉抗生素如神明,运气不好的又迷信抗生素的,不断的服用抗生素,终於导致体内防卫系统失去平衡,人体误解以为炎症过强,乃至白血球丧失,於是就不断的制造大量的白血球,目的是想协助身体回复健康,但却被一些医师误 判并解读为血癌,此时不但想去除炎症,又想去杀死过多的白血球,如此恶性循环下来,就导致人们死於此症了.致於过度暴露辐射线及化学污染环境下的人,易生血癌,就是因为它们阻止了部份高浓度的营养进入内脏,转而直接进入脊髓,於是刺激了人体阳的系统,就开始不正常的制造白血球。因此千万不要随意暴露在辐射线下,以免产生后遗症,这就是为什麼照X光片时,照像的人必须躲在铅墙后方的原因,中医是完全不须要用放射线的, 所有的中医师可以由外在的症状而确知内脏发生的病变,从而立刻下手治疗,例如查出病变部位在脾脏,造成该入脾的营养无法进入,反逆入脊髓,就由脾脏下手,余类推。又有女子因经血逆流而入脊髓,造成 西医所谓的血癌,详见HT-2,HT-5等说明。此一病因由以上探讨,吾人可知是阳过亢的现象,阳为热,故病人必定全身燥热不已,并且口中津液枯竭极度口渴,也由於过热,导致血管壁的水份丧失,而极易造成皮下出血,病人不须运动就自体产生极大的热量,这种不正常的 假热也会破坏阴 [营养] 的储存,结果就是贫血,如果遇到贫血,就输送红血球给病人,只导致过多的红血球尸体屯积肝脏内,不但於事无补,反而加速病人的死亡,到时连中医都束手无策,这是前医之过也。一旦得到此病时,不用慌张,也不可乱用化疗,随意输血,找一名优良的中医师或自我诊断即可知晓,只要耐心调养并有好的中医协助, 找到懂得使用经方的中医来治此病 , 必然有机会治好的。

207 评论

美丽先生的店

叔叔阿姨,你们不要着急,看看这个有没有用?临床资料 6例均为住院患者,男4例,女2例,年龄26~60岁,平均岁,均经骨髓检查确诊。按FAB分类,初发时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NLL-M3)2例,急性红白血病(ANLL-M6)2例,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未分化型(ANLL-M1)1例,急性粒细胞白血病部分分化型(ANLL-M2)1例。均经诱导-强化-维持治疗。染色体核型分析采用G显带,按人类细胞遗传学命名的国际体制分析。2例ANLL-M3患者予全反式维甲酸诱导,另4例患者分别予阿糖胞苷(Ara-c)+去甲氧柔红霉素(IDA)、Ara-c+柔红霉素(DNR)、Ara-c+羟基脲(HU)+长春新碱(VCR)、Ara-c+三尖杉(H)+VCR+强的松诱导,然后予Ara-c+IDA或Ara-c+阿克拉霉素(Acla)或Ara-c+DNR维持治疗。其中4例均获完全缓解(CR),另1例M1、1例M6始终未获CR。 6例患者均在治疗后发生转型,发生时间距CR12~11个月,2例未获CR的转型距初发确诊时间分别为1个月、3个月,6例平均个月。形态学改变为:2例M3型分别转为M2型及M5型;2例M6型分别转为M4型及M2型;1例M1型转为M6型;1例M2型转为M4型。其中2例M3型既有形态学(FAB分类)改变,也有细胞遗传学(基因型)变化,1例由初发时染色体t(15;17)易位转变为复发时染色体t(8;21)易位并有AML1-ETO融合基因出现;另1例由初发时染色体46,XX、t(4;15;17)易位并有PML/RARα融合基因出现改变为复发时染色体44-45,XX,-12(2),-21(3),且未检测到PML/RARα融合基因。6例患者转型后1例失访,3例因严重并发症死亡,1例因并发严重肺部感染自动出院,1例仍住院治疗。6例转型后疗效评价均为NR。讨论 近年研究证明,白血病细胞仍具有分化成熟潜能,并且可不断演化。白血病的克隆演化可分为两种情况:一是细胞系的演化,髓系演化为淋系或淋系演化髓系;另一种是系内演化,如前B细胞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演化为普通型ALL,或基因型发生变化(免疫表型可无改变)。本组患者均属系内演化,其中2例既有形态学改变也有基因型改变。 化疗后发生转型可能有三方面原因: 一、化疗药物引起DNA结构发生改变。近年文献曾报道多例在开始接受原发病化疗的18个月以内发生治疗相关AML或治疗相关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病例,大都与表鬼臼脂素的使用及使用程序有关。但本组病人在转型前均未使用表鬼臼脂素,而使用了治疗AML最有效的Ara-c。Ara-c作为嘧啶抗代谢药物,能阻止DNA链的延长和引起链的断裂,强烈抑制DNA合成;此外,该药的核苷酸也可掺入RNA和DNA,与核苷酸还原酶抑制剂HU或DNA聚合酶抑制剂H或拓扑异构酶抑制剂DNR、IDA、MIT、Acla联合运用,可导致DNA结构发生改变。如DNA修复功能不强,未能及时修复,可产生基因突变。如果基因突变发生在结构基因上,就会改变基因产物的功能,从而导致白血病细胞克隆的演化。有研究发现,上述药物使用的结果主要导致最初克隆的系内突变而非诱发产生第二肿瘤。 二、化疗使耐药亚克隆得以表达。 三、克隆演化也有可能是白血病起源于较早期祖细胞水平及克隆选择导致不同时期的优势克隆所造成。本组病例发生转型后,对化疗均不敏感,有明显的抵抗,6例疗效均为NR。而通常M3患者复发后采用砷剂治疗,其CR2可高达85%~90%,其他AML化疗CR2也可到达30%左右。因此本组患者属于复发难治性病例。 对这类病人,如能在CR1期动态监测微小残留病灶或发现复合染色体异常或出现新的染色体异常,积极采用大剂量联合化疗,骨髓移植/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可能会延长患者的生存期,值得今后临床上进一步探索。

205 评论

漂飘linn

护理专业开题报告精选范本

西安交大网络学院护理专业开题报告

论文名称:急性白血病化疗病人的护理及分析

作者姓名 孙静

所在单位 山东省费县人民医院

联系方式

指导老师

提交时间 20XX年9月

一、本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急性白血病是一种严重的血液系统疾病,目前并非少见,且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临床上以化疗为主,但化疗毒副作用大,合理化个性化护理对化疗后并发症及不良反应具有较好的疗效。国内许多护理人员在实际工作中总结了不少护理体会,如范菁、张辉,张树风、吴红梅等。高安丽则着重总结了老年白血病化疗后骨髓抑制的护理,彭素近、秦社灵分别总结了20例、76例小儿急性白血病化疗期间的护理经验,马爱武、单秀梅强调急性白血病治疗期的营养护理。而在关于比较合理化个性化护理与常规护理措施的优缺点方面很少有人涉及。本研究旨在探讨合理化个性化护理对急性白血病化疗患者不良反应的影响。

二、本研究的目的和目标

本研究旨在探讨合理化个性化护理对急性白血病化疗患者不良反应的影响。目标是最大限度地减少或减轻化疗后不良反应的发生,保证化疗的顺利进行及取得成功。

三、关键词及定义

白血病;急性;化疗;护理

急性白血病:为骨髓中原始与早期幼稚细胞急剧增生的恶性疾病,其特点为体内有大量的白血病细胞无控制地增生,出现于骨髓和许多其他器官和组织,并进入外周血液中;发病急,发展快,预后差,死亡率高。

化疗:是急性白血病最主要最常用的治疗方法 。它是用含有特殊化学成份的药物来杀灭或抑制人体内的白血病细胞,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护理:护理(Nursing)一词是由拉丁文“Nutricius”演绎而来,原为抚育、扶助、保护、照顾残疾、照顾幼小等涵义。1980年美国护理学会将护理定义为:“护理是诊断和处理人类对现存的或潜在的健康问题的反应。护理的基本属性是医疗活动,但它具有专业性、服务性的特点,并以其专业化知识和技术为人们提供健康服务,满足人们的健康需要。

四、文献回顾

急性白血病为血液系统恶性病,发生于所有年龄组,像其他肿瘤一样,年龄大于50岁发病率明显增高。成人患者主要是二种类型,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或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而儿童主要为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1】。化疗是急性白血病最主要最常用的治疗方法 【2】。国内许多护理人员在实际工作中总结了不少护理体会,如范菁、张辉【3】,张树风【4】,吴红梅【5】等。高安丽则着重总结了老年白血病化疗后骨髓抑制的护理【6】,彭素近【7】、秦社灵【8】分别总结了20例、76例小儿急性白血病化疗期间的护理经验。马爱武,单秀梅强调急性白血病治疗期的.营养护理,包括鼓励患者进食和静脉营养支持【9】。总之,科学的护理方法可以避免或减少化疗中出现的并发症和副作用,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

参 考 文 献

【1】 沈志祥,欧阳仁荣。血液肿瘤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 卢秉久,张艳,孙淑娟。贫血及血液病患者必读.沈阳:沈阳出版社。.

【3】 范菁,张辉。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的护理体会 .中外健康文摘,2009,6(9):409

【4】张树风。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期的护理。中国民康医学,2007,19(8):1759.

【5】吴红梅。急性白血病化疗的护理。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8,7(6):102-103.

【6】高安丽。老年白血病患者化疗后骨髓抑制的护理体会.中原医刊,(31):55.

【7】彭素近。小儿急性白血病化疗后护理。中国现代医生,2008,18:134.

【8】秦社灵。儿童急性白血病化疗的护理。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13(2):249.

【9】马爱武,单秀梅。 急性白血病治疗期的营养护理。中华临床医学研究杂志,(13):1834.

五、研究设计类型

本研究为调查描述性研究。

六、研究对象

本研究选取我院自1999年1月至2008年12月共收治的急性白血病化疗患者49例,随机分为实验组25例与对照组24例。两组病例入院时情况、年龄、性别、化疗方案差异无显著性,具有可比性。所有病例均符合急性白血病的诊断标准{张之南。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S]。第2版。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168.}。实验组根据化疗中出现的不良反应的发生机制、规律、临床表现、转归实施健康教育及自我护理行为指导,填写调查问卷,进行合理化个性化护理;对照组为常规护理。

七、研究工具

自编的调查问卷,包括年龄、文化程度、化疗时间及目前化疗次数、对疾病及化疗毒副作用的了解情况、心理状态及需求等。

八、研究步骤研究方法

1选取我院自1999年1月至2008年12月共收治的急性白血病化疗患者49例,随机分为实验组25例与对照组24例。

2对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根据化疗中出现的不良反应的发生机制、规律、临床表现、转归实施一对一地健康教育及自我护理行为指导,让其填写调查问卷,进行合理化个性化护理。调查过程中先对患者说明此研究的目的,并向他们保证匿名调查和对调查资料严格保密,征得患者配合。若患者填写调查问卷确实有困难,可由其直系亲属协助完成。对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

3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的护理效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得出结论。

九、统计学分析

计量资料应用t检验,计数资料应用X2检验。

十、年度研究计划

时间

工作内容

1999年1月~2004年12月

选取合适患者进行小样本护理观察。

2005年1月~2008年12月

继续选取合适患者进行护理观察,并初步整理资料,总结、分析资料

2009年1月~2009年9月

进一步整理、分析资料,撰写论文

十一、经费预算

约8~9千元

149 评论

加杰特侦探

白血病(leukemia)是指发生于造血器官,以血液和骨髓中的白细胞及其前体细胞的增殖和发育异常的一种进行性恶性疾病。 其特征为一种或几种血细胞成分的自发性、进行性异常增殖,具有质和量改变的异常白细胞(白血病细胞)在骨髓和其他器官的广泛浸润,导致正常血细胞进行性减少,临床以贫血、出血、发热、白血病细胞浸润为主要表现。国外自1845年起开始认识本病,至今虽已有一个半世纪,但病因尚未完全阐明,可能与遗传、病毒感染及某些理化因素(如电离辐射、苯、氯霉素、某些农药中毒)等有关。国内外尚无特异的药物能彻底治愈。西医采用联合化疗方法诱导缓解,但有明显的毒副作用。有资料表明,我国白血病死亡率3~4/10万,预后较差。 中医无白血病这一病名,但类似症候在历代的一些医书中有所记载。如《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中描述的“五劳虚极羸瘦”,《圣济总录?虚劳门》之“急劳”等。而随着病情的发展,可逐渐形成“症瘕”。因而,白血病可归属于中医学中“虚劳”、“急劳”、“症瘕”、“积聚”、“痰核”等范畴中。 现代约自1955年起就开始应用中医药治疗急性白血病。此后,直至60年代,是我国中医和中西医结合方法研究白血病的初始阶段,这一时期,临床资料及理论探讨文章不多,仅23篇,且多数属个案治疗经验。多数的临床经验总结主要是在70~80年代累起来的。70年代中,从中药中提取出的靛玉红、叁尖杉脂堿等,经临床验证,对白血病疗效良好,是我国发现的治白血病良药,提示开发应用中医药对玫克白血病具有广阔的前景。80年代报道病例数不断增多,至1990年为止,国内期刊共发表了有关中医及中西医结合治疗白血病研究的文章近200篇(包括5例以下的个案50多篇)。据粗略统计,报道的总病例数有3000例左有,使研究不断向纵深发展。如对白血病的病因调查研究和中医学探讨,从细胞动力学、免疫学指标、动物实验对照治疗和辨证分型与血象、骨髓及血、尿环核苷酸的关系等不同角度,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以探讨中医中药的治疗机理。还有人系统地研究了150例急性白血病患者的脉象变化特点,认为脉象的变化与疾病性质、感邪轻重和正气盛衰有一定的规律,进一步完善了中医诊治白血病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从临床应用来看,用中药治疗白血病有两方面的倾向:?是根据已知中药对白血病具有明确的疗效,且本身毒副作用较小的特点,以中药为主进行治疗。二是利用中药具有调整机体偏胜、降低化疗药物毒性的作用,以中药为辅,配合西药进行治疗。据观察,中西药合用,疗效一般优于单用中药或西药,故临床上常以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为主。此外,也有一些用气功、针灸、中成药治疗本病的零星报道。用中医药治疗白血病虽已积累了相当多的经验,但如何使治疗方案、疗效标准趋于统一、稳定,减少组方用药的随意性,提高中医药的疗效,除必要的文献研究总结外,还需要临床进一步作药物筛选,有效成分分析及剂型改革等等。详见百科词条:白血病 [ 最后修订于2016/7/20 10:01:29 共10360字 ] 以下结果自动匹配而成,不排除出现与主题不相关的内容,请自行区分。

291 评论

香喷喷的耗子

建议您查个血常规看看。白血病的主要临床症状如下:1 贫血常见面色苍白、疲乏、困倦和软弱无力,呈进行性发展,与贫血严重程度相关。2 出血表现为瘀点、瘀斑,鼻出血,牙龈出血和月经过多、眼底出血等,出血主要是血小板明显减少,血小板功能异常、凝血因子减少、白血病细胞浸润、细菌毒素等均可损伤血管而引起出血。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常伴有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而出现全身广泛出血。3 发热多数患者诊断时有程度不同的发热。白血病本身可以低热、盗汗,化疗后体温恢复,较高发热常提示继发感染,主要与成熟粒细胞明显减少相关。常见的感染是牙龈炎、口腔炎、咽峡炎、上呼吸道感染、肺炎、肠炎、肛周炎等,严重感染有败血症等。4 浸润淋巴结和肝脾大 急淋较急非淋多见,肿大程度也较显著。 希望能帮到您!

103 评论

相关问答

  • 白血病医学论文范文

    [[[[[白血病护理进展与展望]]]]]随着医学的发展与进步,白血病的治疗水平也有了很大提高,人们已经不仅仅满足于病情的完全缓解,而开始致力于最终使病人长期无病

    小小爱小吃 6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白血病研究论文

    [[[[[白血病护理进展与展望]]]]]随着医学的发展与进步,白血病的治疗水平也有了很大提高,人们已经不仅仅满足于病情的完全缓解,而开始致力于最终使病人长期无病

    爱漱口的袜子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急性白血病国外研究现状论文

    你还是去专业一点的网站吧 什么丁香园 什么医学论坛吧论文吗 不是有论文库吗~~~~~~~~~~~~~~~~~~~~~~~~~~~~~~~~~~~~~~~~

    三生皆缘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白血病的血液检测的论文是什么

    血液保护是当今外科发展的必然要求,其目的是减少出血、少输血、不输血和输自体血,减少不必要的输血。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有关血液内科护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

    兔纸来个兔宝宝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白血病的研究论文

    [[[[[白血病护理进展与展望]]]]]随着医学的发展与进步,白血病的治疗水平也有了很大提高,人们已经不仅仅满足于病情的完全缓解,而开始致力于最终使病人长期无病

    晚上吃白片 7人参与回答 2023-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