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2

  • 浏览数

    144

多啦X梦521
首页 > 学术论文 > 素养研究现状论文

2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艾米Amysweety

已采纳

医学生职业素养状况与强化途径论文

本文作者:刘芳、代安琼 单位: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重庆医科大学

作为民生关注的焦点行业-医疗行业,大家共同关注的问题除了“看病难看病贵”外还有医德医风的建设、医患关系中的不和谐因素、医疗卫生人才职业素养的缺乏等。如何结合行业标准健全医学职业教育的课程体系,提高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的有效性,从而提升医学生的职业素养,促使医学教育者对医学生职业教育产生新思考

1医学生职业素养教育的现状

中国知网(CNKI)将职业素养定义为:职业素养是指职业内在的规范和要求,是在职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包含职业道德、职业技能、职业行为、职业作风和职业意识等方面。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医疗卫生事业为人民的健康做出了艰苦的努力并取得巨大的成就。医务工作者的素质和能力直接影响医疗服务质量,影响医生队伍形象。当今普遍存在医学毕业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职业意识较薄弱的现象,部分医院感叹医学毕业生中多“知识型”少“能力型”的现象突出,部分医学毕业生岗位的角色转换严重滞后,因此许多的三甲医院通过“规培生”的模式对毕业后的医学生采取继续教育的方式来提高职业素养。

2医学生职业素养现状分析

医学生职业素养的认知片面

我国的医学教育过分关注专业知识教育,忽视人文素质教育,医学生只关心专业知识,不愿花时间学习人文知识,存在人文精神缺失的现象。一些医学生对医生职业的认知简单化为看病的工作,不能认识到医生职业素养主要由技能素养和人文素养两大部分组成,一名合格的医生必须将社会学、心理学、法律学等人文类知识内化为职业素质。对于医生职业素养认知的片面,导致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职业教育、职业素养的培养失衡。由此导致,有些医学生不能转型为合格的医生,工作中出现对待病人冷漠、“大处方”、“大检查”,索取红包等现象,使医患双方的信任度剧降,医患纠纷频繁。

职业教育与医疗行业联系不足

2009年,复旦大学对临床医学生的职业了解程度调查显示:对于医疗行业的学生是不了解的,有85%的学生是部分了解,只有的学生是了解。现有的医学教育与行业之间联系不紧密,如医疗行业的就业信息对于学生来说常常要到最后医院招聘时才会知道。医疗行业就业情况的信息对于医学生来说是不对称的,或者是他们较难得到的[1]。在大学的学习期间,医学生对医疗行业的发展现状和现实要求能获得信息的途径较狭窄,信息量粗浅和片面,对医疗的职业素养的内容要求缺乏系统认知,同时对于行业所要求的职业规范及行为实践能力也训练不足。医疗行业的用人单位一直呼吁培养适应当前转型期的医疗职业人才。

医学职业教育的体系不健全

医学生的职业素养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传统的教育模式由就业管理部门在学生毕业阶段的就业指导中进行,同时依托专业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去灌输职业素养教育,这种模式在计划经济时期和职业价值观“一元化”时期发挥了充分的作用。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的职业价值观呈现“多元化”的转变,传统模式已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自20世纪80年代以后,西方国家通过医学人文教育来加强职业素养教育已成为医学教育改革的强劲趋势。1978年英国高等教育委员会建议把心理学、社会医学、行为医学、伦理学、社会学和医学法学等学科列入医学院必修课,人文课程贯穿于医学教学全过程,1995年美国几乎所有的医学院校都开设了人文课程。与国外医学人文教育相比,我国一方面缺乏与行业要求一致的理论教材和实践的经验,人文社会科学课程偏少,课程设置不合理,有关研究表明,我国医学院校的人文社会科学课程学时大约占总学时的8%左右,而美国、德国多达20%-25%,英国、日本约为10%-15%[2]。另一方面,我们的医学高等教育缺专业的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和多形式的实践途径。医学生职业教育体系不健全以至于医学生文化底蕴薄弱,医德素质不高,职业技能和就业创造力不强。

3加强医学生职业素养的对策

医疗服务的对象是人,医务工作者直接掌握人的生命权和尊严权。这是医疗职业区别于其他职业的最大特点[3]。医学教育有典型的专业教育特色,医学生的职业素养培养十分重要。医学高校可以将大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纳入医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系统工程,建立系统的行之有效的职业素养培养模式。

加强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指大学生在进行自我剖析,全面客观地认识主、客观因素与环境的基础上,进行自我定位,设定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目标,选择实现既定目标的职业,制定相应的教育、培训、工作开发计划,并按照一定的时间安排,采取各种积极的行动去达到职业生涯目标的过程[4]。对学生开展实效性的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有较强的现实意义。通过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明确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将来想做什么?我能做什么?环境能支持我做什么?重新认识自己的个性特征、气质、性格和能力,来确定自己的个性是否与理想的职业相符。结合环境如市场需要、社会资源等确定自己的发展方向和行业选择范围,有利于医学生建立科学的择业观,明确职业发展目标。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有利于实现“人职匹配”。

按照行业标准提升大学生的职业素养

2003年3月,WHO在世界医学教育大会上通过了由国际医学教育专门委员会(IIME)制定的《全球医学教育最低基本要求》。《全球医学教育最低基本要求》界定了医学教育的`7个基本方面,阐述了世界各地医学院校培养的医学生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及能力。与以往标准不同,它在规定医学生具备基本的业务能力的同时,更多强调敬业精神、社会科学知识、思维技巧、再学习能力等职业素质的培养[5]。不可否认,《全球医学教育最低基本要求》的提出及社会环境的变革,已将医学生职业素质教育推向一个更现实的境地,建立共同的适用的教育标准和相互承认的职业资格认证程序成为必然。按照GRME的标准进行职业素养的培育,并贯穿在整个技能训练和考核始终,这将会为医学生将来恪守医德,更好地服务临床奠定基础。

引入行业标准强化理论联系实践的教育

医疗行业有着高技术、高风险的特性,学校通常会让医学生到临床医院或基础医学院进行参观、熟悉临床工作环境及一般的工作流程,增加他们对职业的感知认识。对于医学生来说,社会实践活动有着特别的意义。通过公益活动、社会调查、社会服务、勤工助学等方式,不断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增强艰苦奋斗和自强自立意识,为他们自觉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意识打下基础。同时,在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时,要创造条件让学生担任多种角色,从事各类工作,让他们在工作中学会交往、学会包容、学会竞争和合作。通过亲历实践养成把职业规范内化为自身职业素养,渗透到思想中去,转化为爱岗敬业的实际行动。将医疗行业的工作流程引入到实际教学中,贯穿于学生的实验、实训和实习三个关键环节,让学生在准职业教育环境中进行实践培训,树立并强化敬业精神、服务意识和团队精神等,从而培养医学生的合作能力、沟通能力、竞争能力和创新能力。

健全医学职业教育的课程体系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对职业教育要求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坚持学校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因此,开设医学生的职业素养课程,健全医学职业教育的课程体系十分重要。不少学者认为,应确定医学人文教育的核心课程,如医学哲学、医学伦理学、医学史、医学法学、医学心理学、医学与社会、医学概论等,同时可以考虑设置医学人文学辅修专业(本科生),目前国内已经开设的医学人文学辅修专业有卫生事业管理、卫生法学、医学创新等。在人文课的教学中,医学高校应通过教学实践活动,找到职业素养教育和实践相结合的切入点,深化和拓展职业素养教育内容,把枯燥的知识趣味化,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演练习得职业道德规范[6]。要建设一支具备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人力资源学、管理学以及法律等相关知识的专业化、职业化的学生职业规划指导队伍。这支队伍以专职和兼职的方式吸纳专家教授和用人单位主管领导走入高校对大学生进行专业的职业培训以及职业素质拓展训练等。从专业前景及专业素质等方面给予学生尽可能多的指导。

教育部、卫生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强医学教育工作提高医学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9]4号),意见第三项特别指出,医学教育要“德育为先,促进医学生的全面发展”,“要将德育和职业素质培养列为医学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医学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其研究的对象具有个体生理、心理差异和社会背景的复杂性[7]。医疗行业需要素质水平较高、工作态度端正、工作责任心强、专业基础知识扎实、专业技能娴熟、适应能力较强的医疗卫生人才。高校需要积极地探索与实践,加强大学生职业素养的教育,提高社会适应力。

128 评论

寳呗颖1

浅议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素养培养探究的论文

[论文摘要] 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素养直接影响到人才培养质量。高校青年教师应具有先进的教学理念,拥有良好的教学情感,怀有孜孜不倦的教学意志,持有锐意改革的教学行为,亦即知、情、意、行四个方面的教学素养。可通过注重职前培养,优化岗前培训;加强职后训练,提高教学水平;改革评价体系,引领教师成长等路径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素养。

[论文关键词] 高校 青年教师 教学素养

教学素养是指教师在实现有目的的教学行为中所应该具有的课堂情境知识及与之相关的知识,是教师准确科学地实施教学的基本素质,它主要表现为教师设计教学、策划活动、实施教学、应对生成、解决实时性问题等方面的能力。作为教学的主力军高校青年教师(一般指35岁以下)的教学素养直接影响到人才培养的质量。

高校教师中青年教师所占比重较大,据教育部人事司统计,2005年全国普通高校专任教师为万人,同年全国高校30岁以下教师比例为%,40岁以下占%。高校青年教师具有学历层次较高、基础理论知识较扎实、与学生易打成一片、现代教育教学技能较强等优点,但他们又存在着缺少教育教学经验、重视知识传授而忽视育人工作、随机应变能力弱等缺陷。因此,亟需加强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素养的培养。

一、高校青年教师应具备的教学素养

笔者认为,高校青年教师应具备的教学素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知:具有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理念直接影响青年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对学生采取的态度等。燕良教授认为,现代教育理念下的教学过程是一个去模式化的过程;教学过程是一个寻找、发现、建构各种关系的过程;在教学中应充分发挥直觉与体验的作用;教学的过程是帮助学生形成自我经验和多元真理观的过程;教学应当用艺术的形式来表达;教学的过程是回归生命、使学生充分发挥创造才能的过程。为此,青年教师只有先进的教学理念才能真正地以学生为本,尊重生命的本真价值,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地超越自我。

2 情:拥有良好的教学情感。一些研究者对25年来教室里各种行为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与概括,指出高效率教学包括如下八个方面:

(1)课堂氛围;

(2)课堂管理;

(3)教学过程的清晰度:

(4)教学方式的多样化;

(5)教学目标的定位;

(6)课堂上学生的参与度;

(7)学习的成功;

(8)高质量的思维能力。

高质量的思维能力体现在思维的批判性、逻辑性及问题解决时的思维过程之中。教学情感对进行高效率的教学尤其是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具体来说,高校青年教师应具有的教学情感和主要作用有:

第一,热爱教学,为成功教学奠定基础。丁肇中说因为自己热爱科学研究,因此可以两天两夜,甚至三天三夜呆在实验室里,守在仪器旁,急切地希望发现所要探索的东西。青年教师热爱教学才能克服急功近利的浮躁,才能把教学当作一生的事业来奋斗,而不仅仅是谋生的工具。

第二,教学富有激情才能感染学生。教学是一种师生互动的双边活动,情感具有感染性和传递性,教师富有激情才能感染学生,才能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第三,热爱、尊重学生,激发学生的潜能。高校青年教师要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充分尊重学生,平等待人,进行赏识教育,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按马克斯范梅南的说法:人的很多禀赋都是被他人所发现的,自己不一定能意识到,而一旦被别人发现了就变成了这个人的特性,就成了这个人的优势所在。人如果能把他的优势发挥到极致,他就是一个拥有巨大的、别人不可替代的能力的人。

因此,高校青年教师要利用自己的年龄优势,通过对学生的引导、帮助、启发,以“润物细无声”、“春风化雨”的方式使学生获得自我了解和生命的觉醒,使其变得更为自由和完整。

3 意:怀有孜孜不倦的教学意志。在高校教学中,怀有孜孜不倦的教学意志是教好课的重要保证。孔子在63岁时,曾这样形容自己:“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青年教师由于教学经验的缺乏,在教学中更要以坚强的意志约束自己的行为,认真备课、上课、批改作业等。在高校教学中,如何设计教学内容是青年教师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素养,也是上好课的根本保证。此外,青年教师要持之以恒地将自己的教学和科研紧密结合起来。由于高校职称的评聘机制存在重科研轻教学等弊端,使青年教师也存在重科研轻教学的倾向。詹姆斯杜德斯达称教学与学术成就紧密相连,互相促进,它们的结合是美国高等教育系统成功的关键。学生的课程评估反映出,在通常情况下,最好的学者也是最好的教师。因而,高校青年教师一定要把教学与科研有效结合起来,使教学与科研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4 行:持有锐意改革的教学行为。对青年教师来说,其成长大体要经历适应期、成长期和成熟期等几个发展阶段,而且每个发展阶段又有其不同的特点。青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想全方位地展示自己,要想脱颖而出,需要自身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不断积累经验,不断地揣摩与提高,不断地革新自己的教学行为,亦即要进行反思性教学。反思性教学是指教学主体借助行动研究,不断探究与解决自身和教学目的、教学工具等方面的问题,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结合起来,努力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使自己成为学者型教师的过程。反思性教学包括对教学内容和教学策略的反思。在反思性教学过程中,要注重个性化教学,最终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二、提高青年教师教学素养的基本路径

1 注重职前培养,优化岗前培训。

针对青年教师教学素养不高的现状,高校要注重岗前培训,注重对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从目前情况看,新教师岗前培训工作大多在教育主管部门的统一领导下,由省高校师资培训中心或本地区有条件的高等学校具体承担岗前培训任务。根据《高等学校岗前培训教学指导纲要》的.规定,培训内容有高等教育学、高等教育心理学、教师职业道德、高等教育法规等,使用统一教材,采用集中授课与业余自学相结合的方式,总课时不少于110学时,培训结束后采用闭卷形式测试培训效果。为了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素养,需针对岗前培训存在的重理论轻实践、教学方法单一等弊端进行改革,丰富岗前培训内容,从注重教育基本理论向注重教学技能的提高转变;从传统的讲授法向教学方法的多样化转变;可通过观摩优秀教师的示范课与对新教师的评课来丰富教育理论知识与提高教学实践技能等。

2 加强职后训练,提高教学水平。

为了缩短青年教师教学从探索期到成熟期的过程,在教学之初建立青年教师导师制,安排教学能力强的中老年教师担任青年教师的导师,从备课、上课、评课全方位指导青年教师的教学。为了提高导师指导的积极性,要加强对导师和青年教师的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给予适当的奖惩。应建立和完善每年一度的青年教师讲课比赛制度,使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得到提升;采取灵活多样的培训形式,派青年教师外出学习和进修,使其增长见识、开阔眼界,促使他们不断地进行终身学习。

3 改革评价体系,引领教师成长。

第一,在教师职称评定方面,除了考虑教师的科研能力外,更应考虑其教学能力,应将教学能力纳入到评价体系中。

第二,评价指标体系中除了包括评价教师教学的基本素养外,还应把现代教育理念融入到教学评价指标当中,注重教师对学生的指导和促进作用,注重教师对学生批判思维能力的培养等。

第三,把封闭式的评价量表与开放式的问卷评价结合起来,对教师进行全方位的评价,并将评价结果及时回馈给教师,促进其健康成长。

注释:

①燕良.生命哲学中的教学理念蕴涵[J].高等教育研究,2004,(4)

②[美]GaryD.Borich.教师观察力的培养:通向高效率教学之路[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6:27~31

③张文质.生命化教育的责任与梦想[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15

④蔡希勤.百家品论语[M].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2007:28

⑤[美]詹姆斯杜德斯达.21世纪的大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67

⑥刘瑞贤.高校青年教师成长道路与特点[J].中国高教研究,2008,(2)

341 评论

相关问答

  • 旅游养老国外研究现状论文

    旅游论文提纲范文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写过论文吧,论文是讨论某种问题或研究某种问题的文章。写起论文来就毫无头绪?以下是我整理的旅游论文提纲范文,希望对大家

    panrongdong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国外血培养研究现状论文

    国内外研究现状需要在论文中写出你的研究综述,写出关于你做的课题的国内研究的现在和国外目前的研究现状,比如研究糖尿病课题你需要写清楚国内对于糖尿病研究到了什么层次

    鬼鬼Jacky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护理养老现状和政策研究论文

    共情艺术与老年护理【关键词】 老年护理 当今世界已经历着一个史无前例的人口转变。据联合国第二届世界老龄大会上发布的数据显示:从现在到2050年,老年人口总数将从

    扭扭炒饭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5
  • 疾病营养食谱研究现状论文

    自己看饮食营养与健康之道 □叶永铁 老祖宗曾有说教:“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益精气”。以现在科学的说法称为蛋白质的“互补作用

    猫咪抱抱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国内创新素养研究现状论文

    摘 要: 近年来,国内研究者对于核心素养展开了激烈的讨论。从起初的国际比较研究,到我国核心素养体系的构建,从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标准的编制,即学科核心素养

    柚柚滴溜溜 2人参与回答 2023-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