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237

贝贝花儿
首页 > 学术论文 > 陕北黄土风情文化研究论文出处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豆豆侠3

已采纳

陕北读作shǎn běi。

陕北自古就是民族融合的“绳结区域”。从商周时代起,鬼方,猃狁,白狄,匈奴,林胡,稽胡,卢水胡,鲜卑,氐,突厥,羌,女真,蒙古,满等少数民族先后以战胜者的雄姿,走上这块历史舞台,从而演出了一幕幕历史壮剧。

陕北成为华族(汉代以后的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融合与交流的“绳结区域”。在陕北形成了以秦汉文化为主体,融合了北方草原文化等少数民族文化的独特文化个性。秦汉以前,陕北一直是畜牧区。西汉以后,农耕业才大量发展,成为半农半牧区。

一直到隋唐时期,陕北南界的黄龙山仍然是农耕区和半农半牧区的天然分界线,这种状况在宋代以后才逐渐有所改变。从陕北地名中,可以看出古代民族的地理分布和各民族文化的交流融合。

陕北民歌是陕北劳动人民精神、思想、感情的结晶,是陕北人民最亲近的伴侣,是陕北劳动人民生活的最直接反映。陕北是民歌荟萃之地,民歌种类很多,当地俗称“山曲”或“酸曲”。主要有信天游、小调、酒歌、榆林小曲等二十多种,其中以信天游最富有特色、最具代表性。

陕北特色建筑:

窑洞是黄土高原的产物,陕北农民的象征。在这里,沉积了古老的黄土地深层文化人民创造了陕北的窑洞艺术。过去,一位农民辛勤劳作一生,最基本的愿望就是修建几孔窑洞。

有了窑娶了妻才算成了家立了业。男人在黄土地上刨挖,女人则在土窑洞里操持家务、生儿育女。小小窑洞浓缩了黄土地的别样风情。

244 评论

乐趣小鱼

陕北一大怪,羊肚子手巾当帽戴 陕北四季分明,夏日醋热难当,干活时围一块毛巾,既可消暑,又可吸汗。冬季天寒地冻,羊肚子手巾将头一包,胜过戴顶大棉帽。春秋时节黄沙漫天,羊肚子手巾便成了最好的防尘头巾。陕北早晚温差较大,陕北人认为头是人体最怕凉的地方,头不凉,体无恙。因此,陕北人形成扎羊肚子手巾的习惯。 陕北二大怪,洋芋当饭不当菜 陕北土地贫瘠,适宜洋芋生长。从古至今,洋芋就成了陕北人的主食。陕北人有心,将个洋芋蛋子做出了数不尽的花样;洋芋擦擦、洋芋馍馍、洋芋丸子、洋芋凉粉等等。陕北人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天天吃洋芋、顿顿有洋芋,一次没吃洋芋,也可能吃的是粉条,仍没有离开洋芋系列产品,好个洋芋,养育了世世代代的陕北人。陕北三大怪,挖个洞洞当家宅 人文初祖耕耘在陕北,他们将凝聚着人祖崇拜的窑洞建筑首先传给了陕北人。陕北历史上又是汉族与北方少数民族杂居的地方,烽火连连,百姓经常要迁徙避难,因此少有人家建设豪宅大院,多数百姓只掘三丈土窑,就可安家立舍,战乱一起,弃之而去。陕北窑洞,因其挖掘简便、成本低廉、冬暖夏凉成为陕北人民的主要民居建筑。陕北四大怪,斜跨毛驴走得快 毛驴是陕北人的主要交通工具和耕作伙伴,陕北人昵称它为“生灵”。毛驴不仅有可爱的外表,而且生性也确实灵动,它能感觉到主人的喜怒哀乐,主人斜跨毛驴背上,铃声叮当,蹄声嗒嗒,得意之时放声高歌,毛驴也仿佛通了人性奋蹄飞奔。这生灵还能感觉来主人的用意,你若赶着它走,他懒懒散散,你若骑上它,它可能消极怠工,只有斜跨着它,毛驴便觉得主人只是临时坐在它的背上,随时可能下来,只要自己奋力奔跑,主人便会下马。于是便有了陕北一怪,斜跨毛驴走得快。陕北五大怪,唱着酸曲谈恋爱 酸曲者,民歌也。陕北人生性浪漫,情感多以民歌表达,男女相爱,更是离不开民歌传情达意。不认识的女人可以唱“你若是我的妹妹,招一招那个手,你不是我的妹妹,走你的那个路”;赤裸裸的表白爱慕可以唱“咱们俩个拉手手,亲口口,背洼洼上一哒里走”;思念恋人可以唱“想你来!想你来!眼睛仁仁想你来!看见别人当你来……”“一颗豆豆两颗米,抱在怀里还想你”。唱着民歌谈恋爱,这在陕北是最风光的事。陕北六大怪,羊肉按件不零卖 陕北人胸膛里有游牧民族的热血在澎拜,饮食习惯有游牧遗风。大块吃肉,大碗喝酒,逢年过节更是如此。这样的饮食习惯,反映到交易上的一大怪相,就是陕北人买羊肉从来就是论件,一只羊按四条腿分成四件,这是卖羊肉的最小单位,绝对不会再分割。你要是在陕北想买二斤羊排,不仅买不到,还会被人耻笑的,你道怪也不怪。

111 评论

我不是水蜜桃

窑洞是传统民居,民风淳朴剪纸艺术很出名

129 评论

1230985647abc

也许你去过其它高原,领略过云贵高原的险峻、蒙古高原的粗狂和青hide 高原的巍峨。但你如果能够去黄土高原看看,你就会发现一种人气。无论是它的沟沟坎坎,还是它的坡坡岭岭,甚至那拱入云层的山尖尖上,都有信天游的声音。寻着声音望去,你或看见推独轮车的老汉,或看见正在挖野菜的村姑,或看见拿着鞭儿的放牛娃。他们的嗓门亮得很,也细得很,拖出的长腔直挺挺的,就象那些随处可见的杨树。黄土高原的山是养人的山。山不是非常陡峭,天生的许多弯曲的小道,就象许多根攀附着它的藤蔓。在这些小道的旁边,那些窑洞就象藤蔓结的果实。窑洞的下面、上面、左面和右面是一块块毫无规则的土地,有的狭长得站不下一头牦牛,有的窄小得撒不下两粒种子。但是,它们都顽强地生长着一种叫土豆的庄稼。山洪来的时候往往冲散他们,但绝不会把他们冲得无影无踪。有的随山洪去了,有的却在山洪过后的滥道旁开出耀眼的小白花。在这些小白花的下面生长着和黄土一样颜色的果实,有的如拳头大小,有的如指头粗细。收获的季节,他们被独轮车推走,被宽大的脊梁背走,象新媳妇一样被迎回窑洞。 高原上的女人是真正的女人。她们脸部的皮肤是粗糙的,但粗糙的皮肤上却闪烁着一双明亮的眼睛。她们天天要跪在炕洞前烧炕,开始时的烟是浓烈的,呛得他们不停的咳嗽,咳嗽得她们泪流满面。但很快就看到了火苗,火苗里她们有了笑脸,就直起身拍拍身上的土,哼着信天游又到灶火里忙活。每个村庄都有无数条炊烟,那些蓝色的炊烟在村庄的上空凝聚成一种云样的雾,在这些雾的下面是许许多多女人,许许多多已经煮得香喷喷的土豆。如果土豆煮熟了,赶着牦牛犁地的丈夫还没有回来,有的女人便打满一罐上山寻夫。由于土地太零散,她们往往不知道丈夫在哪一块地耕作,就唱着信天游上山。山上的男人是听得懂自己女人的声音的,便也唱起信天游。两支歌就这样汇到一处,组成一对男女、一罐土豆、一头牦牛的画面。黄土高原招待客人的方式很奇特。首先是喝茶。茶叶并不名贵,但茶具却极为讲究。不知已经传了多少代的茶具一般由五六个小茶壶组成,可能是因为年数太久,这些茶壶都是黑黢黢的。他们把茶慢慢塞入茶壶,挂在柴火的上端烧起来。煮沸的第一道茶并不喝,而是全部倒掉,再添上刚挑回的泉水。第二遍煮开后,他们慢慢倒在小茶碗里请你喝。喝第一口时茶是苦的,苦得让你咂舌。但是,喝了第二口之后你就想要着喝,不停的喝,喝的浑身发热,喝得心旷神怡。茶喝完了,好客的女主人橄好的面叶就端上来了。这些面叶是宽大的,厚实的,盛在海碗里,让你吃得肚子滚圆。黄土高原的云总是象旗一样插在山腰上,护着正在飘动的羊群,拂着正在生长的庄稼,抹着庄稼汉额头的汗珠儿。高原的水和路总是粘缠地搅和在一起,水中有路,路上有水,走路往往就是趟水。可能就是因为这样的缘故,高原人的脚板特别硬,哪怕是寒冬腊月,也常常是挽着裤腿一走几十里。你听到信天游的时候,往往也就是有人趟水走来的时候,那些汉子,那些女人,会高声地问你:“回家来了啊?”是的,我们回家来了,我们寻自己的祖先来了!

334 评论

相关问答

  • 陕北风景油画毕业论文

    这种论文还是自己写比较好,请别人写体现不出自己的特色!

    大头妹Angelia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黄花风铃木研究论文

    培育大苗的圃地应选择土壤疏松肥沃,浇灌与排水良好的地方,做好规划和整理好排灌水的沟渠,每亩种植3000株左右,种植时每穴下250克的复合肥或1千克的有机肥作基肥

    芬琳漆厦门站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姜黄肝硬化研究论文

    报道当中很多都提到了,姜黄素具有保肝和护肝的效果。 肝脏是人体最多功能的器官,除了能排除各种内外毒素,也是重要的新陈代谢中心,如果肝脏受到损坏,那么就引发各种肝

    鳗鳗小公主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陕北窑洞研究论文

    陕北窑洞是人工挖掘出来的,选取靠山且土质坚硬的位置进行挖掘。窑洞优点有很多,结实稳固,而且因为墙壁厚实还会冬暖夏凉。

    郑二头头 6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各国风土人情杂志

    英国《自然》杂志美国《国家地理》杂志应该有中文版的非常的经典还有《旅游周刊》

    花花要减肥 10人参与回答 2023-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