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5

  • 浏览数

    170

木木兮123
首页 > 学术论文 > 小学生课外阅读调查的研究论文

5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feiyeping001

已采纳

课题提出的背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指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是其重要组成部分。阅读与口头表达、书面表达的关系是一个语文教学的老话题,早有定论。阅读多、阅读广泛促进学生口头、笔头表达能力的发展,而提高小学生写作能力也必须大大提高学生的阅读量。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阶段目标第一学段中指出:“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在阅读中积累词语。阅读浅近的童话、语言、故事……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喜爱图书,爱护图书。”第二学段中指出:“……初步学会默读……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 第三学段中指出:“……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诵读优秀诗文……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扩展自己的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 著名的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说:“少数语文水平较高的学生,你要问他的经验,异口同声说是得益于课外看书。” 时代在发展,电视、录像、广播、网络等媒体对学生深深吸引,造成学生对文本的不喜欢。因而学生厌读课外书的现象普遍存在。 学校老师比较重视语文课堂教学,但对课外阅读并不重视,甚至不问不管。即使向学生发出课外阅读的号召,也不对学生进行引导、培养。 当前,对课外阅读指导与培养学生口头、笔头表达能力的相关研究可供借鉴的经验不多,教师无从下手,也就畏而避之。 农村文化环境较落后、家长文化水平普遍偏低、学生接受各种教育的途径少、家长适时引导教育孩子的意识较差。因此,与城市学生相比,口头表达和写作的能力较差。 二、课题研究目标 (一)我们知道培养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即增加语言文字摄入量,可以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但是通过哪些有效途径可以培养小学生的阅读兴趣?选择哪些阅读材料或内容?采取哪些阅读方式以及给学生多少阅读量,有利于培养阅读兴趣和提高阅读能力?而在读与写之间,如何借助读提高写的能力?这里有许许多认识上和实际操作上的模糊之处。同时,阅读兴趣的培养,阅读内容、方法在各年级段上如何侧重?特别是高年级段写作能力的培养如何实施,课外阅读与语文课教学如何相兼容?如何结合?如何与我们学校的具体情况和特点结合?寻找有效的途径,这是本课题要研究的。 (二)具体目标 第一阶段(低年级):以识字教学为重点,要求在听、说、读、写的过程中在两年内突破认识1173个常用字的界限,达到能认识2000个左右的常用字,大幅度增加识字量,学习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词句的意思。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课文不出声,不指读,一边读一边想。每学年背诵30篇以上优秀诗文。阅读浅显的儿童读物,能大致了解内容。二年级课外阅读不少于5万字。 第二阶段(中年级):以阅读教学为重点,辅以作文教学。在听、说、读、写过程中让学生通过大量阅读(年阅读量达到300篇左右)来有效地提高阅读质量(包括理解水平、记忆水平与阅读速度),能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词句的意思。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揣摩文章的叙述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作者的一些表达方法。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有一定速度。每学年背诵30篇左右优秀诗文。能借助字典或有关资料独立阅读程度适合的读物,了解主要内容。逐步养成课前预习、课后复习、课外阅读的习惯。课外阅读三年级不少于15万字,四年级不少于30万字。 第三阶段(高年级):以作文教学为重点,阅读程度适合的文章,能理解主要内容,领会有一定内涵的词句,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并有自己的见解,能领悟作者的一些表达方法。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阅读其他文章,稍作准备能正确流利地朗读。默读速度每分钟不少于300字。每学年背诵20篇以上的优秀诗文。学习浏览,能根据需要收集有关材料。课外阅读每学年不少于50万字。逐步培养读书记笔记的习惯。在听、说、读、写过程中能写出有中心、有条理、有真情实感的简单记叙文和常用应用文,做到在40分钟内写出400字左右的文章,有效提高写作水平。 三、实验对象、实验方法和理论依据 (一)实验对象的确定 我们的教学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所以所有的学生都是我们的实验对象。但是,考虑到师资、时间与精力以及操作方便等问题,我们决定分阶段定班级进行实验。实验班级是随机抽样确定的,在低中高三个年级段各确定一个实验班,即一(1)班、三(1)班、五(1)班。实验班与对照班级情况基本一致。 (二)实验方法 研究方法以经验总结法、教育实验法为主,并与教育调查法、文献资料法相结合,通过制定研究计划、实践、反思、分析、不断调整,使课题研究稳步实施。同时,进行问卷调查,进行定量定性分析,了解各阶段的初步成果,并通过文献了解吸取他人的研究成果,以指导我们的课题研究。 (三)理论依据 我们提出实验课题的理论假设就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分阶段(低年级段、中年级段、高年级段)突破阅读关。这个实验构想的理论主要来自以下几方面。 1、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从量变到质变,又从质变到新的量变。事物的发展是从量变开始的,量变达到一定的程度,突破了一定的界限,就会出现质变。小学语文教学也是如此,学生认识一个个汉字,达到一定的量,就能阅读;阅读达到一定的量,就能作文。正如古人所云:“能读千赋,则能为文。” 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有着许多矛盾,不同的学习阶段有不同的主要矛盾。低年级阶段,语文学习的主要矛盾是识字。如果在这个阶段集中解决了识字问题,中年级语文教学的主要矛盾则是阅读。当阅读突破一定数量,学生具备阅读的能力以后,作文就成了主要矛盾,所以高年级以作文训练为重点。 2、耗散结构理论 耗散结构理论认为:涨落导致有序。涨落是指系统某个变量和行为对平均值发生的偏离,它使系统离开原来的状态或轨道。系统处于不同状态时,涨落起着迥然不同的作用。当系统处于稳定状态时,涨落是一种干扰,它引起了系统运动轨道的混乱,导致了无序。此时,系统具有抗干扰的能力,它迫使涨落逐步衰减,使系统又回到原来的状态和轨道。如果系统处于不稳定的临界状态,涨落不仅不衰减,反而放大成为“巨涨落”,使系统从不稳定状态跃迁到一个新的有序状态。耗散结构理论还认为:远离平衡(即非平衡)的开放系统,才能不断地获取和消散外界的能力和分子,才能维持系统的生存,并形成富有生命力的、稳定化的、高度有序的结构——耗散结构。 耗散结构理论对我们的启示是:小学语文教学新体系要成为宏观有序的耗散结构,必须要形成识字教学、阅读教学、作文教学的巨涨落。在涨落的过程中,字、词、句、段、篇,听、说、读、写、书的训练要远离平衡态,使各个子系统之间产生相干效应。识字教学高潮阶段,阅读教学、作文教学要为识字服务;阅读教学高潮阶段,识字教学、作文教学要为阅读服务;作文教学高潮阶段,识字教学、阅读教学要为作文服务。此外小学语文教学要做到课内带课外,成为一个开放的系统。 3、激发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 教育心理学认为,兴趣是激发学习动机的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也指出:“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要想使学生博览课外书籍,就得先千方百计点燃学生心灵上兴趣之火。有了饱满的读书兴趣,学生才会对课外阅读产生强烈的需要,积极地投身其中。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学生参与的原动力,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外阅读,教师必须创造某种条件或利用他们已有的其它行为动机和需要的迁移,使阅读成为他们生活中所必需的东西。例如,利用晨会课,借用讲故事或内容简介的形式,向同学们介绍一本好书。在给孩子们讲故事讲到最紧张的时候,突然刹车。学生总催促教师讲下去,这时可把书借给他们看,学生一拿到书就会如饥似渴地去读,教师可趁势向学生介绍相关的其它作品。这样一来,课外阅读也就成为同学们的一件乐事,一种享受。教师要善于唤起和利用学生读书兴趣,促使他们兴味盎然地去阅读、体会,积累语言信息,使语言仓库里有丰厚的积蓄,需用时,才能游刃有余,写起文章来,才能妙笔生花。 实验教师利用各种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使得学生对阅读产生极大的兴趣,就能变“要我阅读” 为“我要阅读”。学生扩大了阅读面,增加了阅读量,积蓄了足够的内存,还怕大量而快速的输出吗? 四、课

184 评论

森海淼淼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要加强学生的阅读实践,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的确,通过大量阅读,学生能感知丰厚的感情语言材料,增加语言沉淀,提高获取信息的能力,从整体上增强学生的语文素养,为他们今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在日常小学语文教学中,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笔者认为首先要从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入手,主动养成七种良好的阅读习惯,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一、认真细致的阅读习惯认真的阅读习惯首先表现在阅读的时候能够专心致志,把注意力全部放在阅读的对象上。简而言之,就是要用心读书,这就要求教师注重培养学生抵制干扰的能力,形成认真读书的习惯。其次要在激发兴趣上下工夫,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阅读兴趣不是天生的,主要在于老师如何引导学生,充分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最终达到认真阅读的习惯。二、列出清单的阅读习惯虽然读书多多益善,但"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学生的学习时间是有限的,加上近年来适合小学生阅读的书目可谓浩如烟海。在大量书籍中,老师要根据时代的需要和课标的要求,针对不同年段列出要阅读的书目清单,力争在有限的时间内取得最佳的阅读效果。为此,针对每年段的课标要求,我都会列出思想健康,融知识性、趣味性为一体的阅读清单,这样学生就不会毫无计划和目标地去阅读。三、晨起早读的阅读习惯"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学生在早晨精力充沛、思想集中,充分利用早晨的时间,让学生多读书大有益处。在晨读中,学生品味着文章的语言,感悟着语言文字的美,更深刻地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更快乐地理解文章、读懂文章,这不仅训练了学生的朗读技巧,而且又提高了学生鉴赏语言文字的能力。所以,充分利用好晨读尤为重要,老师切忌在晨读时间内处理班务。在晨读时,老师或与学生一起读,或辅导朗读能力差的学生,或组织学生进行晨读比赛,或让学生跟着录音读,学生在快乐的晨读氛围中度过,他们会自不而然地喜欢上晨读,期待每天的晨读。四、定时定量的'阅读习惯除了每天的晨读外,老师还要每天布置学生在校外的读书时间和内容,要求学生要在大致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一定量的阅读内容。低年段学生可布置每天20分钟的阅读时间,中年段学生可布置每天30分钟以上的阅读时间,高年段学生可布置每天1小时左右的阅读时间。老师可根据当天教学的内容布置相关内容的阅读,如,学习了《圆明园的毁灭》就读《中华上下五千年》一书,学习了《冬阳·童年·骆驼队》就读《城南旧事》一书,也可根据列出的清单布置作业。五、有的放矢的阅读习惯指导学生有目的地读书,主要靠老师有意识地把方法渗透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在教学新课时,第一次读是解决生字词,初步了解课文的内容,第二次读要求理解一些词语在句子中的含义,第三次读则是让学生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第四次读就是理解课文主旨。以上"四步曲"就是在阅读时做到了有的放矢。教师在让学生反复读的基础上,还要不断归纳方法,如如何读懂含义深刻的句子,引导学生将理解的词语说出一句话,课文主要写了什么,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等,并鼓励学生把读书"四步曲"及方法不断地运用于阅读实践中,日积月累就能形成有目的的读书习惯。六、写读书卡的阅读习惯"不动笔墨不读书。"一篇文章读完了,总会有感悟,总会有触动心灵的地方,如果把这些点滴体会用读书卡的方式记录下来,不仅培养了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而且又提高了学生的习作水平和能力,真可谓"一箭双雕。"读书卡中可设置书名、作者、增识的字、好词好句、主要内容、我的感悟等。学生记录那些美好情愫的文字,陶冶了孩子们的情操,那些精彩的描写、精辟的议论、优美的抒情、名人名言、凡人妙语,可以帮助孩子们分清真善美、假恶丑。七、圈点批注的阅读习惯圈点批注的阅读方法,就是要求学生一边读、一边勾画、一边品味,用一些自己喜欢的符号,标出重要的字、词、句,划出层次,归纳要点,概括中心,这种方法就是让学生读透文章,让学生真正走进作品,真正有自己的见解,达到既忘我又有我的境界。圈点勾画可要求低年段的学生,作批注则是要求中高年段的学生,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阅读能力及写作能力是极好的。"上士闻道,勤而习之。"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要勤于要求,积极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使学生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只有这样,学生才会真正成为阅读的主人,才会因为会阅读而更加地爱语文!参考文献:张培秀。浅谈小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中国校外教育,2012(01)。浅谈低年级学生课外阅读习惯的培养初中生文学阅读习惯培养策略研究浅谈学生课外阅读习惯的培养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论文

324 评论

fabregas89

想怎么写就怎么写

83 评论

小女孩不懂事

小学生阅读名著的调查报告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一个勤于阅读、书香四溢的民族是兴盛的、充满创造力的;而一个漠视阅读、不爱读书的民族是停滞的、前途可悲的。语文阅读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包括课内阅读、课外阅读。课内阅读是有限的,而课外阅读却是无限的。课外阅读为人的素养尤其是文化素养的培养提供了发展的广阔空间。小学生六年时间只读十二本教材,阅读量至少、阅读面之窄令人着实不安。单靠一本语文教材是学不好语文的,单靠课堂四十五分钟也是学不好语文的,没有课外丰富的阅读积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人文素养必将落空。教学应立足于课内,引向课外。把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密切结合,达到丰富教学内容,扩大学生阅读量,运用在课内阅读学到的方法,养成自觉、自主阅读的好习惯。课外阅读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和扩展,作为学生自我教育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它对学生自身能力的培养和学校教育的拓宽都具有重要作用。为此,我于XX年6月年在西安市莲湖区机场小学三年级作了一项关于课外阅读情况的问卷调查,又召集了部分学生进行座谈,旨在通过这一扇窗口了解本地区的小学生课外阅读状况,从而为小学语文教师的工作更有效地展开提供一些依据和参考。这次调查我从当前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态度、兴趣、时量、内容、习惯、方式方法入手,共发出98份份调查问卷,其中三年级五班学生48份,三年级一班10份,三年级二班学生10份,三年级三班学生10份,三年四班学生10份,三年级六班10份。收回98份,全部为有效问卷。一、目前环境下小学生课外阅读乐观的方面:从调查的结果来看,尽管目前小学生的学习任务重,压力很大,但是小学生对课外阅读的重要性还有着比较正确的看法,主观认识的端正为我们教育工作者开展课外阅读活动提供了可行性。具体结果如下:1、阅读目的较正确在所调查的小学生中, %的学生认为阅读对自己的成长有很大帮助; %的学生选择一般;没有一名学生认为阅读对自己的成长没有帮助或有负面影响。在所调查的学生中, %中生认为读课外书籍主要是为了开阔眼界,增长见识,提高自己的语文能力; 的学生认为读课外书籍并没有什么明确的目的,只是为了完 成老师的任务,看一些书籍;还有的学生认为看课外书籍纯粹是为了消遣,的学生完全出于兴趣。2、学生对阅读的兴趣浓厚的学生对课外阅读很感兴趣,的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比较强烈,有的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比较弱,对读课外书一点也没兴趣的学生没有。%的学生利用午休、放学后等这些边边角角的时间,阅读课外书籍。%的学生充分利用周六和周日休息时间读书。的学生是在放长假期间进行课外阅读,%的学生随时都在读书。3、阅读内容较为广泛从调查显示,小学生的课外阅读种类繁多,有中外名著类、小说类、科幻小说、自然科学类、童话寓言、卡通漫画以及学习辅导资料等。多数学生兼爱几种,这反映了小学生的多方面了解社会的要求,学生们通过阅读这些读物,关注自然科学,了解科技发展等,对于他们的智慧、情操、审美趣味等的培养无疑是极大的帮助的。4、家长对课外阅读的态度正确在所调查的学生中,家长对学生的课外阅读很支持的占;有时赞成有时反对的的占;家长不闻不问的占;反对的仅占到。家长虽然态度正确,但对课外阅读应遵循哪些原则,如何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怎样保证课外阅读的高质量、高效率等方面,还缺少实践。二、目前环境下的小学生课外阅读存在的问题1、阅读量减少阅读量的减少主要表现为阅读时间量偏少。小学实施素质教育和“减负”措施后学生休闲时间增加,但用于阅读课外书刊的时间偏少,这是阅读时间的相对减少。学生除上学、做作业、做家务、休息时间外,平时可自由支配的休闲时间在1-3小时(周六、周日倍增),但经常阅读书刊的学生1小时以上的学生比例为;半小时到一小时的的学生有; %的学生达不到半小时阅读,有的学生几乎不阅读课外书。 共6页,当前第1页2、阅读兴趣感性化——阅读情趣及品味下降阅读兴趣与品味是关于阅读目的、兴趣指向以及读物内容、属性与类型方面的评价指标,以高低为尺度。阅读目的、兴趣指向不一,对读物内容、性质、类型的选择就不一样。调查结果显示,当前三年级小学生喜欢阅读书刊的类型依次为:卡通、漫画;童话、寓言故事;世界名著;自然科学;学习辅导资料;科幻小说。阅读方式多为:边读边做笔记、卡片或摘抄的仅占16.9%;匆忙的、走马观花式的占11.0%;对喜欢的书或内容反复读的占62.3%;其他方式占12.5%。还有的学生认为看了影视剧就算读了书。阅读类型以卡通化、“快餐文化”、大众通俗文化为主,阅读目的主要是为了娱乐生活和休闲。阅读情趣感性化、浅层化,冷落科技书籍现象十分明显。读书过程中,缺少有效监控,粗读、泛读多,精读少。片面强调重感官享受的“快乐阅读”,导致学生很少沉下心来去想、去感悟,阅读质量不高。细读畅销书的多,精读经典文学作品的少。像《老夫子》、《米老鼠》这类漫画畅销书,总能在学生中掀起一阵阵阅读商潮。相反,中国古代四大名著、国外经典作品等等,如果不“强制”,学生对此的阅读就很粗浅。因为学生觉得通过影视比泛泛“看”书有意思,静下心来细细品读名著就显得没意思,很枯燥难懂。4、阅读的随意性、无序性据调查显示,目前小学生课外阅读基本上还处于随意、无序、低效的状态。根据同学推荐和媒体广告宣传选择读物的占51%;根据老师推荐和课本要求选择的占;根据家长要求选择的占。主要体现在:追踪读流行。有些学生跟着书店的广告走,同学中流行什么读什么,读了什么就谈什么。读书缺乏个性、缺乏主见。热衷读休闲。小学生偏向于读那些情节简单轻松、人物滑腻有趣之类的休闲书。读休闲的书比较轻松,这是事实,但热衷于读这类书,只能永远停留在肤浅、平庸的层面上,不可能有大的收获,也不可能有质的飞跃和达到新的境界。不喜欢与人交流。小学生在一起不大喜欢谈论名著,与家长交流体会课外阅读心得的有35.9%;不交流或偶尔交流占到64.1%;。由此看来,能够给学生提供阅读方法指导的教师发挥的作用不大,最适宜熏陶学生阅读能力的家庭未能提供相应的环境,于是学生们的课外阅读必然是逮到哪本是哪本,完全跟着感觉走。纯粹是为了应付眼前的学习任务。有些同学读书,目的很单一,就是为了在作文时或讨论发言时,引几句名言,背几联古诗,露一露,以显示自己的博学。这种人读书往往不大注意书的整体脉络、内在底蕴和精神实质,他们只能获得一些零碎的知识,不可能探得书的精髓,也难以陶冶性情,培养气质。为了作文,只读习作。有些同学读课外书,主要就是读《小学生优秀作文选》、《全国获奖作文集》一类的书,以为读这种书帮助最大,可以直接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阅读与写作、计算是人类学习文化科学知识、认知文字符号世界、发展智慧和提高素质的三大基石。自有文字的历史以来,阅读为人类文化与文明成果的积累、传递与可持续发展,为人类道德、智慧等精神价值的继承、拓展、提升、弘扬建立了丰功伟绩,立下了汗马功劳。只有读那些高质量、高水平的精品,才能摆脱“学生腔”,不断走向理性,走向成熟。然而,在信息如潮的现代社会,特别是在数字化、网络化成为人类新的生存方式的时代,阅读这种与文字文化同龄的原始认知方式是否因其费时耗力的特点而落伍于信息社会匆匆的时代的步伐便需要“离休”静养或退出历史舞台呢? 共6页,当前第2页答案是否定的。小学生课外阅读中所存在的种种问题,虽然是信息化、数字化时代的一种文化现象,但阅读毕竟是一种与文字文化相始终的人类保持与发展自身所创造的文化与文明的基本方式。阅读之于文化,犹如行走之于生活。虽然现代人有舒适快捷的代步方式,但步行绝不可少,否则生命便失去许多意义与自由。阅读缺乏或阅读减少,热衷于时尚杂志、卡通漫画故事,因而疏远文学名著;热衷流行音乐、港台影视而冷漠书刊。长此以往,基础文化素质赖以发展的阅读渠道萎缩,必然造成提供“营养”的文化知识的不足,进而导致民族基础文化素质的下降。小学生是未来的主人,民族的希望。小学生的阅读退化,不仅是阅读时间、阅读内容的减少,也不仅是课外对文学名著的冷落,更为重要的是作为学习与认知核心和精髓的阅读需要、阅读兴趣、阅读习惯、阅读能力、阅读审美的失却!而这才是课外阅读问题的危机的实质所在,是民族基础文化素质退化的根源,也是青少年阅读退化现象的最大隐忧。三、小学生课外阅读实施的策略1、营造良好的家庭、学校课外阅读氛围在对待学生课外阅读问题上,采取禁止的态度是错误的,而顺其自然,或靠环境的自然熏陶,想读就读,想读什么就读什么,显然是不够的,甚至是很危险的。学校是对青少年实施教育的固定专门场所,学生应在语文教师的密切关注下进行课外阅读。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由于血缘和伦理道德关系,家长对于子女的教育是有权威性的,因此,家长在对待子女的课外阅读问题上,要与学校保持和谐一致。(1)召开家长会,邀请班级中在孩子教育上,尤其是善于引导孩子阅读书籍的家长讲一讲自己的教育方法,从而改变家长“唯分数第一的思想”。通过家长与家长之间的沟通,让家长充分认识到课外阅读对孩子的深远影响,从而支持孩子课外阅读,为孩子创造阅读条件,布置家庭阅读空间,购买课外书籍,营造阅读氛围。(2)设立图书角、办有关读书的板报、手抄报等方式营造班级读书氛围。班委会拟定相应的图书借阅制度和图书管理办法,由小小图书管理员负责管理,每天开展图书借阅活动。把每天中午到校后的时间作为读书时间,由每天的值日班长负责监督。相信,学校、家庭二者应密切合作,形成一股强大的教育力量,积极地去关心、引导和指导学生阅读课外读物,才会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外阅读氛围,它将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健康的发展。(3)沟通交流,树立学习榜样罗曼罗兰曾经说过:要播撒阳光到别人心中,总得自己心中有阳光。教学的艺术在于激励、唤醒、鼓舞。一方面,从情感上激发。教师的人格魅力和文学修养是一笔很大的财富。榜样的作用是无穷的,教师对学生的作用更能从深层的内心产生震撼,使学生又一种强烈的改善自我、完善自我的内驱力。因此,教师首先要作为一个阅读爱好者,成为学生课外阅读的同行者。教师不仅要阅读教育类专著以提升自己教育教学水平,阅读文学名著提升自己文学素养,更要阅读贴近儿童生活的儿童文学作品。另一方面,教师在课外阅读评价上下功夫,对于一些知识面广的学生应多予以肯定和表扬。这样,既激发他们努力向上的信心,也为同学树立榜样,增强学生阅读课外书籍的兴趣。 共6页,当前第3页2、推荐好课外阅读的书目阅读教学包括课外阅读指导的目标和任务是:培养学生适应实际需要的阅读能力和技巧;向学生介绍浩瀚的中外文学,发展艺术上的认识能力、审美能力;通过阅读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道德信念等。课外阅读在丰富知识、提高涵养、培养兴趣等方面弥补了课堂阅读教学的有限性。明确了这一点之后,我们再来探讨选择课外读本的标准。它应该包括知识教育价值、文学教育价值、思想教育价值和审美教育价值。因此,科学地推荐课外书,应该在教学目的和任务的指导下,注意课外读物体裁和内容的丰富性,体裁上应有故事、传说、童话、寓言、传记、日记、游记、科幻小说等等,内容则应该涉及文学、科学、历史、地理、政治等各个领域。小学阶段的阅读应着重于“博”,博览群书,博采众长。“博”既指阅读数量之多,也指阅读范围之广,种类之全。大学阶段再在“博”的基础上精读。从此次调查中发现,因学生年龄、学段、性别、性格、心理特点等方面的差异,其阅读兴趣也随之不同,一般来讲,低中年级学生以童话、神话、寓言、民间故事为主。女同学一般喜欢看有故事情节的书,男同学则对史地、体育、科学方面感兴趣。因此教师要举办好书推荐会,故事性强的作品,可以介绍一个有趣的开头;语言优美的作品,可以朗诵精彩片段;知识丰富的作品,可以简要讲一些学生闻所未闻的知识设制悬念等,从而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在课外读物的推荐上,语文教师要把握好阅读量的问题。学生学习负担较重,如果课外阅读的量过大,成为学生的负担,不利于小学生的健康成长。阅读量不足,则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吕叔湘先生认为学生每天至少要读3000-5000字,才能形成起码的阅读能力。3、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有什么样的思想,就有什么样的行为;有什么样的行为,就有什么样的习惯;有什么样的习惯,就有什么样性格;有什么样的性格,就有什么样的命运。在西方教育中,对培养学生习惯,看得十分重要。认为养成良好的习惯,是人才成功乃至决定人生命运的重要因素。那么,良好的阅读习惯有哪些呢?(1)养成利用空余时间坚持阅读的习惯叶圣陶先生在55年前就向大家介绍了发达国家的人们如何爱读书。他说:“一些文化发达的国家,他们的人民是如何地爱好读书,学问家不必说,就是商店的店员,工厂的工人,也都视书如命,得空就读书成了习惯。”根据美国专业快速阅读网站列出的数据做一个估算:一个钟头可以阅读1万字,即使要费点心思的,一个钟头也可以阅读5000字,一本10万字的书,每天读一个钟头,20天就可以读完,一年最少也可以读10本。再加上两个假期,以8个星期算,每天读3个钟头,3年就可以读30本。所以只要坚持不懈,成绩是很可观的。(2)养成专心、诚实读书的好习惯读书不能贪图博学的虚名,应当出于自愿,当成一种需要。叶圣陶说:“在读书时,需要翻查的,能够翻查;需要参考的,能够参考;应当条分缕析的,能够条分缕析;应当纵观大意的,能够纵观大意;意在言外的,能够辨得出它的言外之意;义有疏漏的,能够指得出它的疏漏之处;到此地步,阅读书籍习惯,也就差不多了。一个人有了这样的习惯,一辈子读书,一辈子受用。” 共6页,当前第4页(3)养成有计划、有选择的阅读习惯养成有计划、有选择的阅读习惯很重要,因为面对出版物中鱼目混珠、美丑同在的状况,一定要认真审慎地选读品位高、质量好的书才能获得有益的知识营养和精神食粮。再说,学生课外阅读的时间的确有限,实在不容随意耗费。所以,教师应指导学生有计划地择优阅读。读科学著作要读最新的,读文学作品要读名家名篇,读哲学著作要读传世经典。叶圣陶先生指出:一要“及时”,二要“精选”。择优阅读就像“跑进仓库就得注意拣选,非取那最合用的东西不可”,“霉的、烂的、不合用的”一概不取。叶先生在谈课外读物时候还特意为我们提供了可供阅读的四类书。它们是:“各种科目的参考书”,“关于修养的书,如伟大人物的传记,学问家事业家的言行录”,“供欣赏的书,小说、剧本、文集、诗歌”,“供临时需要的书。如预备练习游泳之前,去看一些讲游泳方面的书;当社会上发生了某种问题的时候,去看一些关于某种问题的书。”当然,我们也“不要定下‘这不许看,那不许看’的禁令”,而是把“取缔书报的心思和力气移用到培养学生识别力的方面去。”事实告诉我们,学生是非常喜欢课外阅读的,指导学生养成有选择的阅读习惯何等重要。(4)养成写读书笔记的习惯读书笔记就是在读书的时候想到了什么,随时把它记下来而所写的文字。想的时候往往比较乱,比较肤浅;写下来就非有条理不可了,非切切实实不可。所以读书笔记是督促自己认真阅读的一个好办法。读书笔记或者采用列表的形式或者采用杂记的形式,可以根据所读的书的性质而定。古往今来,大凡有成就的人都有做读书笔记的习惯。比如,马克思读书就常在书上画线或做读书笔记,隔一些时候,又要读一次他的笔记和书中做上记号的地方,来巩固他那非常强而精的记忆。不少人“书到用时方恨少”,其主要原因还在于懒于做读书笔记,这是很不好的阅读习惯。常言道,“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只有阅读时记笔记,才有利于将手脑活动与思、看、忆配合在一起达到高效阅读的目的。记笔记的形式除了叶圣陶先生提到的“列表”“杂记”而外,还可以是摘录名言警句和成语典故、梗概提纲、简短书评乃至心得体会,此外还需要把作者的姓名、书名或篇名、出版的时间地点记清楚,以便日后查找。4、指导学生形成正确的阅读方法指导读书方法,保证课外阅读的时间,是提高课外阅读质量的一个重要条件。学生需要知识,渴望有充裕的时间进行广泛的阅读,而许多学生每天没有固定的阅读时间。为此,我安排每周一节以课外阅读为主的晨会课,以保证每天有半小时以上的时间用于课外阅读。(1)注重课内—外阅读整合。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往往是“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因此,要在语文学科的教学中教给学生一定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处理好精读与粗读的关系,注意读书既要有深度,又应有广度;既要以读带写,又以写促读。课外阅读时,教师应少讲多读,给学生留更多的读和思考的时间与空间,努力使他们做到口到、耳到、手到、眼到、心到,以达到多读多积累的目的。(2)处理好作业与阅读的关系。教师布置作业要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分层要求,不搞题海战术,同时,教师要认识到,广泛阅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另外,教师也要做好家长的工作,转变家长的观念,可通过家长会、家访的形式,让家长了解语言学习的社会性,认识到孩子语文能力的提高要靠广阔的知识背景的建立和丰富的课外阅读的积累,从而得到家长的大力支持。 共6页,当前第5页(3)减少课外阅读的功利目的。其实人天生就是爱看书的,只是我们过多地增加了功利目的,才使得读书变成了“苦差使”。在阅读初期,应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为主,让孩子有成功的满足的感受,不应强调多多少摘抄,写多少读书笔记,可举行“读书会”,让孩子交流读书的体会,通过教师朗读节选作品了解全部作品,通过教师讲故事激发孩子阅读的欲望。(4)教给科学的阅读方法。科学的阅读方法是开展课外阅读活动的基础保障。一是阅读方式多样化,如默读、朗读、涌读、精读、略读等,要根据文章的内容选择阅读方法;二是边读边思,勾画、批注,养成“不动笔墨不看书”的习惯;三是合作中阅读,阅读后要与别人交流讨论;四是有选择地阅读,要自觉抵制那些低级趣味,庸俗的对身心健康不利的读物;五是在实践中阅读,把从课外阅读中学到的知识运用于学习生活中,如在作文、班级黑板报、文艺活动等,不断提高阅读质量。5、 配合课外阅读开展活动,狠抓落实为了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和提高课外阅读的水平,教师可以引导开展阅读后的活动。利用课堂五分钟演讲促使学生精读课外优秀文章。具体的做法是:用课堂5分钟左右的时间要求学生把最近读到的、觉得有价值的名篇佳作以演讲的方式向同学作推荐介绍。介绍包括:作者介绍、作品价值、内容概要或基本观点、自己在阅读中感触最深的精彩片段和若干感想。每堂课按坐位依次轮流,每学期至少一次。每次演讲后,老师要言简意赅地做些点评。点评方式丰富多样,具有个性,完全是一种生活化的阅读,是一种平等的切磋交流。每次演讲,要求学生反复研读,广泛收集材料,写成底稿。演讲时可以有提纲,鼓励“脱口秀”。个别程度较低的,允许“照本宣科”。课后帮助同学修改、充实、完善底稿,然后全班传阅,使学生演讲一次就经历一次深刻的精神成长过程和语文能力全方位的训练。我不满足把阅读仅仅当作技能,而是用它来点亮学生的生活和生命,让他们获得满足感、解放感、提升感,释放无穷精神的能量,推动学生阅读的自我进步,精神成长。这次活动促进学生读书时精与博结合起来,也给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逼迫教师不得不去广泛的阅读,深入地思考。 另外,可以召开诗歌朗诵会、故事会、读书心得报告会,发动学生自办小报,自编手抄书(学生创作的童话、寓言、诗歌、小小说),写读书笔记,写书评;还可以展开讲故事比赛,演讲比赛、手抄报、手抄书评展、“我的阅读书目”评展、读书笔记、作文评展等。除此以外,每个班级还可自己办图书角、阅报栏。发动学生集体订阅报纸,发动学生家长和社会各方面力量为学生捐献图书。这样,在学生中就不难形成爱书、读书、买书(用节省的零花钱)的良好风气。狠抓落实。统一指导课外阅读的时间要落实,保证每周一节的课外阅读指导课专时专用;对学生自由阅读的时间要落实,减少作业量,增加阅读时间;检查落实,对学生课外阅读的进展要经常检查、督促、交流、评价,对学生阅读的篇目、字数要经常统计,使学生养成习惯;并且及时表扬先进,扩大影响。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说过:“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研究带动教学,教学促进研究,二者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研究型的教师是研究小学生课外阅读的需要,也是时代的需要。只有我们全社会的努力,我们才有望开辟小学生阅读的新局面,我们才能有效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建构自己的精神家园,促进自己的精神 .

156 评论

我叫歪歪

XA市基础教育小课题研究结题报告小学生阅读兴趣培养的研究结题报告关键词 培养小学生阅读兴趣的意义及对小学生以后成长学习的帮助结题报告摘要《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在教育倡导“以人为本”的今天,我们更加需要重视学生课外阅读意识的培养,加强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训练,从学生实际出发,培养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巩固学生课内所学知识,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和口头表达能力,陶冶学生情操,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奠基。结题报告(一)、课题背景及界定在什么背景下我遇到了什么问题?这个问题的内涵是什么?二、理论依据及意义研究的理论、实践、政策依据。三、研究的目标、内容、方法、步骤及过程四、研究结果与成效五、存在问题及改进一,概念的界定1、课外阅读:就是课堂教学时间以外的一切阅读。从时间上,可以是课堂教学以外的一切时间的阅读;从方式上,可以是看书读报,也可以是上网浏览;从内容上,教材以外的一切有益的、健康的阅读。通过阅读,一方面可以扩大他们的视野,丰富他们的知识,另一方面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2、阅读兴趣:一是具有阅读的强烈兴趣,见到书报有看的欲望,经常看书看报;二是具有一定的阅读方法,注意力集中,边看边思考,查工具书,收集资料,写读书笔记;三是具有一定的阅读鉴别能力,自觉抵制不良书籍,有健康的阅读期待。学生学习的过程习惯于被动地吸取知识、机械记忆、反复练习、强化储存的过程,而不是以积极的心态,调动原有的知识和经验尝试,构造新知识、解决新问题的再创造过程。所以,在指导阅读的过程中,要遵循知识形成的规律,来促使学生认知结构的形成,从而达到积极阅读的良好习惯,为后期学习储备能量。二,研究的目标与内容研究目标:1、学生目标:通过对我校三四年级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研究和指导,使教师、家长有效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让学生从小培养浓厚的阅读兴趣、良好的阅读习惯,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提高课外阅读的能力。落实语文课标中关于小学课外阅读量的指标:小学四年级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背诵优秀诗文不少于50篇。从而扩大学生的视野,陶冶学生的情操,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2、教师目标:使语文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有机衔接,使学生“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提高语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让课外阅读指导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切合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重视学生的心理需求,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提高阅读的实效性。研究内容:1、具体而真实掌握学生课外阅读的有关情况,了解他们课外阅读的兴趣、阅读面、阅读量、阅读途径、阅读方式和阅读效果。2、为学生阅读创设更大的空间,提高学生阅读兴趣。科学地利用好学校的图书室;倡导学生以及家长,少买一样玩具,少吃一次零食,把节省下来的钱购买图书,并和班级同学进行共享,成立班级图书角。3、通过课内多角度的有意识的阅读指导训练,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选择课本中经典的文章,设计拓展性阅读指导方案进行共享,以一篇带多篇,以精读带博读,激发阅读兴趣,培养阅读能力。4、通过开展多形式的课外阅读活动,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形成浓郁的阅读氛围,营造校园阅读文化氛围,浓厚校园文化积淀。让学生在课外阅读中既要完成量的规定,更要在阅读中真正受益,努力使每一次阅读都成为丰富语言和精神的有效阅读。具体的操作措施和做法如:把学生的阅读成果以各种形式进行展示;用读书竞赛等多种形式营造班级阅读“内环境”;用优秀阅读个人、优秀阅读家庭事迹介绍、表彰等办法,营造家庭阅读“外环境”,这样校内外并进,以浓浓的阅读氛围引领学生快乐地、自觉地进行课外阅读。研究的方法 1、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是行动研究法。通过对学生课外阅读状况的分析与研究,制定出课外阅读的具体计划,开展实践与研究,并在不断研究的过程中采用边学习、边研究、边改进、边总结、边提炼的研究方法,在研究过程中培养起一支高素质的学生课外阅读指导队伍。2、调查研究法。通过调查把握学生的阅读状况,分析存在的问题、了解课外阅读的教学情况及其效果。3、经验总结法。课题组的教师不断研究,及时总结提炼成功的经验。避免一切从头做起,善于总结和筛选以往的经验,并在研究过程中不断总结新经验,以保证课题研究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和利用。研究的对象XY小学3,4年级学生研究过程与研究策略2013年8月,我们课题组提出了“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培养与实践”这一课题,针对研究目标,结合语文新课标阅读教学的要求,我们根据本校情况尝试了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培养研究:1、全面调查并分析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2、优化读书环境,创设广阔的阅读空间,为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提供良好条件。3、通过课内多角度的有意识的阅读指导训练,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4、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探索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方法,研究提升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策略。★第一轮学习实践阶段 。1、问卷调查,了解实情为了了解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状况,本学期初,我们对本校2个班的120名学生从阅读时间、阅读方式、阅读类型、午读情况等进行了抽样调查,旨在通过了解学生阅读的兴趣爱好、阅读习惯和阅读内容等,对学生的阅读现状进行分析,力求找准突破口,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调查显示:的学生比较喜欢阅读,但是阅读的时间不够充足,每周只有的学生阅读时间超过1小时。学生在接受文本阅读的同时,也在接受电视、电影、电脑、游戏等多种声像的刺激,而电影、电视、游戏等声像制品又以层出不穷的手段和方式刺激学生的眼球,吸引学生的听力,使学生对于白纸黑字的铅印文本越来越疏远,读书的人群越来越少。学生对于全是文字的读物不太感兴趣,如阅读文学作品的学生只占到,他们更喜欢的是文字内容与图画相辅相成的读物。随着年龄的增长,课外阅读有“功利性”增强的趋势。学习辅导类读物,如作文书占,可以看出,部分家长和老师极为重视这类“知识型”书籍的阅读,阅读“作文宝典”成了学生习作的秘密武器,致使学生在习作中出现“雷同现象”、“无病呻吟”,习作成了“假、大、空”的舞台,缺少学生思维灵动的火花。在对学生的读书习惯调查显示:约有的学生基本不写阅读心得,大部分学生在阅读时只是用眼睛看,不善于思考,只有28%的学生在阅读时会提出问题,阅读时遇到不认识的字只有10%的学生去查字典。这就说明,学生阅读自主性还不够强,阅读处于被动状态,存在着为完成任务而阅读的现象。2、营造氛围,创设读书环境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需要学校和家庭共同营造氛围,积极创设条件,让学生广泛地“读”,大量地“读”,经常性地“读”。那么教师就要成为一个有心人,有心构建书香班级,有心搭建学校与家庭的交流平台。A、建立优秀的书香班级:充分利用学校的图书资源和班级图书角,成立班级读书组织,制定详实可行的学期阅读计划,定出合理的读书措施,完善并落实图书借还登记制度,确定阅读评价规则,每月开展“围绕一个主题的阅读”评比活动。在有序、有竞争的读书氛围中,让学生感受到阅读是一种动力、一种提升。B、营造浓浓的书香家庭:利用家长会、校讯通等形式,宣传“每天读书一小时”活动。与家长达成共识,建立家庭课外阅读联系卡。请家长尽力为孩子的课外阅读创造一个好的环境,多给孩子买课外书;抽出时间陪同孩子一起读书看报;或者让孩子当自己的老师,在浓浓的亲子读书氛围中,让孩子们感受到阅读是一种快乐,一种亲情。★第二轮学习实践阶段。1、探索阅读指导方法,为阅读提供科学引领,让学生会读◆ 精读法:“授人一鱼不如授人以渔”说的是方法的重要性。知识是死的,方法是活的,掌握了做事的方法、技巧才能事半功倍,触类旁通。在课外阅读中,学生往往不知道如何来“读”,有的走马观花,这边读,那边忘,读到最后,连文章讲了什么内容,也说不出来。有的读了好文章,也不懂得积累知识,吸取技巧,用到写作上。因此,我们首先就要利用语文课或阅读课,用科学的方法引导他们不但爱“读”,而且会“读”,读得有收获。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发现,语文课本里的文章就相当于数学课本里的例题,课堂上学习课文,就像给学生讲例题,是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使学生得法于课堂,得益于课外。在实验中我们探索出了阅读教学中的五步读书法。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在这一过程中,让学生自己读课文,发现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告诉他们要利用工具书自行解决,这样学生就掌握了利用工具书的方法,慢慢养成利用工具书的习惯。在这一过程中还应教给学生浏览读、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细读课文,多方感悟。在这一过程中教会学生边读边想边做记录的方法,以及自己质疑并解疑的方法,从多方面感知课文,培养自主阅读的能力。在做记录时,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和需要学会用固定的符号,如:重要的地方在下面画“——”,关键词语在下面加“.”精彩语句在下面加“o”,需要重读或摘抄的章节在前面加“*”,对某些内容有疑问就打上“?”。这样学生就会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在解疑时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反复阅读,或找同学讨论,或查资料,慢慢找到获取知识的途径。精读课文,悟情明理。在这一过程中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内容领悟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体会作者的写作目的。如教学《徐悲鸿励志学画》这篇课文时,抓住“他知道靠争论是无法改变别人的无知和偏见的,必须用事实让他们重新认识一下真正的中国人!”体会徐悲鸿为祖国励志学画的决心,表达了徐悲鸿强烈的爱国心,同时受到为祖国努力学习的教育。美读课文,积累运用。课文中有些句子是靠感情朗读来体会的,如《桂花雨》这篇课文中描写摇花乐的语句“桂花纷纷落下来,落得我们满头满身,我就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要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才能读出作者当时的兴奋、欢乐之情。在这一过程中,还应引导学生积累知识和优美语句,如《九寨沟》最后一段“雪峰插云,古木参天,平湖飞瀑,异兽珍禽九寨沟真是个充满诗情画意的人间仙境啊!”这段既概括了九寨沟的特点,知识性也很强,语言又非常优美就让学生摘抄到“阅读集锦本”上。通读全文,回归整体。一篇文章读完了,有什么收获,这时需要来一个快速回读,进行总结。通过这样的课堂阅读,学生学到了阅读方法,并运用到课外阅读中,就能提高课外阅读的效果,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当然,并不是什么书或文章都这样一步一步去读,应教给学生根据需要采用相应的阅读方法。另外,还应教给学生一些大量阅读的方法和技巧,如“索引法”(用编序号的方法来读书,记下文篇名、作者、报刊名称、期数、页码等,需要时翻索引。)剪贴法(把好文章、片段剪下来,贴在剪贴本上。)◆ 泛读法:在课外阅读方面,我们除了教学生用以上讲的“五步读书法”来精读美文,我们还借鉴了鲁迅先生的读书方法:泛览,他提倡博采众家,取其所长,主张在消闲的时候,要“多翻”。鲁迅先生说:“书在手头,不管它是什么,总要拿来翻一下,或者看一遍序目,或者读几页内容。”,他认为这种方法可以防止受某些坏书的欺,还有开阔视野,拓宽思路,增长知识等好处。著名学者郭启宏先生在一文章中提出的4种读书法,也是让学生泛读,让学生有阅读的强烈兴趣,见到书报有看的欲望。2、学校读书活动① 创设班级读书口号:我读书,我阅报;我成长,我快乐。② 开展师生读书成长日记接力活动。每天早晨利用10分钟时间,教师为学生朗读一段好书。③ 成立书香演讲团、故事团。④ 举办读书心得交流会。一学期准备1~2次读书心得交流会,让学生介绍自己所读书目,读书收获,读书方法,讨论解决读书中遇到的问题,推广成功的读书经验。在交流中指导,另外设置阅报栏,读书卡、手抄报展板,朗诵台等,可供学生读书展示的舞台,让交流无处不在。⑥ 结合重大节日等开展主题阅读。每年的节日很多,我们将读书活动融于节日之中,开展大量主题阅读,如“中秋文化、元旦文化、重阳文化……学生在阅读中认识了这些节日,同时使这些节日过得更有意义,更使学生的作文不再是无源之水,而变得洋洋洒洒,信手拈来。3、参加各类征文评比活动,激发阅读向纵深发展积极参加社会各单位主办的读书征文比赛。比如晶口杯作文比赛。在活动中,学生买书读书的热情很高,积极参与课外阅读的实践。将课外阅读转化为一种自觉的学习兴趣。4、开展各类读书展示活动,激励学生向往阅读小学生课外阅读,既渴望有所得,又期望所得的收获外显,得到老师、家长、同学的认可与赞许,满足自己的成就感。定期向学生展示他们的课外阅读成果,使每位学生心理上产生极大的满足感,是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又一重要举措。为了进一步拓宽阅读渠道,丰富内容,灵活形式,在教学中我们精心设计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展示交流的平台,让他们在积极主动的参与中,感受大阅读的魅力,培养听说读写的能力,积淀丰厚的语文素养,为学生的终生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第三轮总结阶段收集整理研究的过程性资料,分析、归纳、总结、撰写有关论文,回顾课题所取得的全过程,写出结题报告《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培养》。三、课题研究的成果通过一年来课题组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实验取得了明显成效。(一)学生方面1、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兴趣是学习的先导,是需求的动力,只有培养了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才会努力去寻求阅读机会,从中获得信息,得到阅读满足,才会将老师的“要我读”转化为自主寻求的“我要读”。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逐步掌握了一定的阅读方法,阅读效率提高了,加上各种读书活动、激励措施,学生读书的兴趣也越来越浓。课余时间,人人争着借书,经常可以看到学生三五成群围在一起看书或讨论书中的问题。正如刘国正先生言到:“有了兴趣和习惯,你不让他读都难,几天不看书,他就会觉得空荡荡的难受。”2、教师正确的引领,培养了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课外阅读,经常遇到一个难题,就是学生的盲目性、随意性较大。这直接影响了学生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的形成。因而,要将课外阅读视为一项系统工程,制定长远目标和短期计划,切实抓好。俗话说,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阅读要养成习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必须在一定时间内反复训练才有可能形成习惯。所以应遵循从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按“读多——读深——读透”的步骤进行。3、大量的阅读,丰富了学生的精神世界,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观。“书是人的精神食粮”,书丰富了学生的精神生活。学生常常问我:“老师,我做完这个作业可以看书了吧?”得到我的许可,他们往往特别高兴。的确,读书在他们看来是一件十分愉悦的事情,学生从书中学到了许多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从书中学到了做人的道理,体会到了读书的乐趣。同时还使学生在增长知识的同时受到真、善、美的启迪,净化了学生心灵,培养了高尚的道德情操,学生的行为习惯得到较好养成。正如有个同学在谈到课外阅读的收获时所说:“课外阅读已成了我的习惯。书是我的良师益友,她使我的心胸变得宽广,教会了我做人的道理,让我充满快乐;她就像一股清泉,畅饮泉水,我的心也变得玲珑剔透。”4、传授科学的阅读方法,提高了学生阅读的效能。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我们不难发现少数语文水平较好的学生,你要问他的经验,异口同声说是得益于课外看书。大量的阅读,特别是课外阅读,对于学生的阅读水平、语文能力、个性的发展乃至认知思维水平的提高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应该注重阅读方法的传授,加强课外阅读指导。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能较熟练地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扩大阅读范围,扩展自己的视野。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学生在课外阅读时,应首先浏览序言、目录、后记,然后通篇浏览,以确定是精读还是略读。如果是单一的一篇文章,开始应通读浏览,稍加意会即可,以便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基本情感。对于文章中的精彩片段应加以精读、反复吟咏,并随时圈点、勾画、批注、摘抄,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新课程标准中进一步指出:“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做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所以,教师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时还应重视学生的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能力的培养,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鼓励学生不受老师、同学的影响,把自己阅读中独到的体会、感悟真实地写下来,甚至还可以是自己对文章的故事改编。常言道:“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只有让学生真实地不拘泥任何形式地记述阅读感悟,才能进一步达到理解文化、提升品位、开拓思维 、综合提高语文读写能力的目的。参考文献参考文献:1、《语文课程标准》 北京师范大学;2、《良好习惯缔造健康人格》 孙云晓 邹泓 北京 3、《与孩子共同成长——写给家长的信和便笺》 常丽华,小学语文教师4、《好习惯是怎样培养出来的》 孙云晓 北京 5、《小学生的21个好习惯》 孙云晓 孙宏艳 北京少年儿童

109 评论

相关问答

  • 儿童课外阅读的调查和研究论文

    学生课外阅读调查报告怎么写呢?一起来看看小编今天的分享吧。学生课外阅读调查报告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描写,首先可以描写调查报告的目的,第二个就是描写调查的具体过程和

    小捞出吱吱吱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论文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研究

    一、创造适合学生读书的空间,营造良好氛围。 每天抽出一节课谈课外阅读体会,讲精彩的故事以及精彩的语段,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这样以点带面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然后

    康夫君和小静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小学生课外阅读问题研究论文

    首弓小学黄家民 通过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我深深地体会到:阅读能力,对一个学生来说,是一种十分重要的能力,同时也是学生应该具备的一个重要素质。阅读能力的强弱,

    iamYolandaXYZ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5
  • 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调查研究论文

    问卷调查法。调查步骤:1、确定调查对象。根据学校所处不同地理环境,按我区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层次,我们分别选择了分属不同层次的陈家桥镇、回龙坝镇、土主镇、

    枫中落叶 5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小学课内课外阅读研究策略论文

    一、创造适合学生读书的空间,营造良好氛围。 每天抽出一节课谈课外阅读体会,讲精彩的故事以及精彩的语段,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这样以点带面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然后

    粉嘟嘟的Pinky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