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家姑娘0122
期刊论文摘要怎么写
期刊论文摘要怎么写?大家想要了解一下吗?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关于期刊论文摘要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借鉴!
科技期刊文章的摘要主要由三部分组成:研究的问题、过程和方法、结果。应具有独立性和自含性,包含目的、方法、结果、结论等要素,中文摘要字数控制在200~300字之间,英文摘要须比中文摘要详细,以占1个版面为宜。中、英文摘要只有写得正确、写得好,才能起到帮助读者了解原文的作用。因此必须认真对原文进行主题分析,找出主题概念,正确地组织好这些主题内容,简明、准确、完整地写出摘要来。
1摘要要有具体内容
例如:“摘要:对天铁高炉喷煤系统技术改造过程中有关问题的解决进行了分析和探讨,提出了喷煤技术发展方向的有关见解”.
可修改为:“摘要:天铁原有高炉喷煤系统的不足主要表现在:喷吹罐底部各锥体下料不均匀,造成高炉各风口喷吹不均匀;喷吹罐底部喷吹口布置不合理;”负压式“混合器限制了喷吹能力的进一步提高;只能依靠罐压调节喷煤量,煤量波动大,不能准确调节;固气比低;不能进一步提高喷煤量。天铁于1996-1998年对3座高炉的喷煤系统进行了改造,技术改造的重点问题包括:改善喷吹系统压缩空气的质量,对喷吹罐进行局部改造,采用软连接,局部计量技术;对煤粉的分配精度进行改进;对喷煤支管实施喷吹情况检测”.
2在不遗漏主题概念的前提下,摘要应尽量简洁
缩短摘要的方法
a.取消不必要的字句:如“Itisreported…”,“Extensiveinvestigationsshowthat…”,“Theauthordiscusses…”,“Thispaperconcernedwith…”;摘要开头的“Inthispaper”和一些不必要的修饰词,如“indetail”,“briefly”,“here”,“new”,“mainly”也尽量不要。
b.对物理单位及一些通用词可以适当进行简化。
c.取消或减少背景信息(BackgroundInformation)。根据经验,一篇摘要的背景信息如果过长或占摘要篇幅的比例过大,则往往伴随着对作者所做的`工作描述过于笼统和简单。如:“摘要:根据传统光学干涉原理研制出的相位调制型光纤传感器,其突出的优点是灵敏度高,但却只能进行相对测量,因此本文介绍了能实现绝对测量的全光纤白光干涉型光纤传感器及其检测技术,该技术基于白光干涉的绝对测量原理”.该摘要用一半的篇幅介绍了背景信息(斜体字部分),对自己的工作却只做了泛泛的介绍。
d.限制摘要只表示新情况,新内容,过去的研究细节可以取消。
e.不说无用的话,如“本文所谈的有关研究工作是对过去老工艺的一个极大的改进”,“本工作首次实现了…”,“经检索尚未发现与本文类似的文献”等词句切不可进入摘要。
f.作者在原文中谈及的未来计划不纳入摘要。
g.尽量简化一些措辞和重复的单元。如:不用atatemperatureof250℃to300℃,而用at250~300℃;不用atahighpressureof2000kPa,而用at2000kPa;不用atahightemperatureof1500℃,而用at1500 ℃;不用discussed and studied in detail,而用discussed.
h. 摘要第一句应避免与题目(Title)重复。
文体风格
a. 摘要叙述要完整、清楚、简明。
b. 尽量用短句子并避免句形单调。
c. 用过去时态叙述作者工作,用现在时态叙述作者结论。
例如:“The structure of dislocation cores in GaP was investigated by weak-beam electron microscopy. The dislocations are dissociated into two Shokley partials with separations of 80±10 and 40±10 A in the pure edge and screw cases respectively. The results show that…” d. 能用名词做定语不要用动名词做定语,能用形容词做定语就不要用名词做定语。
例如:用measurement accuracy 不用measuring accuracy
用experimental results 不用experiment results
可直接用名词或名词短语作定语的情况下,要少用of句型。
例如:用measurement accuracy 不用accuracy of measurement
用camera curtain shutter 不用curtain shutter of camera
用equipment structure 不用structure of equipment
e. 可用动词的情况尽量避免用动词的名词形式。例如:用Thickness of plastic sheets was measured,不用Measurement of thickness of plastic sheet was made.
f. 注意冠词用法,不要误用,滥用或随便省略冠词。
g. 避免使用一长串形容词或名词来修饰名词,可以将这些词分成几个前置短语,用连字符连接名词组,作为单位形容词(一个形容词)。例如:用 The chlorine-containing propylene-based polymer of high meld index代替The chlorine containing high melt index propylene based polymer.
h. 尽量用主动语态代替被动语态。
i. 尽量用简短、词义清楚并为人熟知的词。
j. 慎用行话和俗语。
k. 语言要简练,但不得使用电报型语言。例如:Adsorption nitrobenzene on copper chromite investigation应为Adsorption of nitrobenzene on copper chromite was investigated.
l .文词要纯朴无华, 不用多姿多态的文学性描述手法。
m. 组织好句子,使动词尽量靠近主语。例如:不用The decolorization in solutions of the pigment in dioxane,which were exposed to 10 hr of UV irradiation,was no longer irreversible.而用When the pigment wasdissolved in dioxane,decolorization was irreversible after 10h of UV irradiation.
n. 删繁从简。例如:用increased,代替has been found to increase;用the results show,代替from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it can be concluded that. o. 摘要中涉及其他人的工作或研究成果时,尽量列出他们的名字及文献出处。
p. 摘要词语拼写,用英美拼法都可以,但在每篇文章中须保持一致。
q. 摘要中不能出现“图××”、“方程××”和“参考文献××”等句子。
r. 其他几点注意事项。如:①不要用home made表示“国产”这个概念,home made实际上表示的是“家庭制造”这一概念;②如果不会引起误解,可数名词尽量用复数;③注意中英文不同的表达方法。不要简单地逐字直译。例如,不要将because放在句首表达“因为”这一概念,because表示原因语气用在摘要中过强。不要用“XX are analyzed and studied(discussed)”.来直译“分析研究(讨论)”这一中文概念。用“XX are analyzed”就可以了。尽量不要使用not only…but also直译中文“不但”…“而且”这一概念,用and就行了。
3 摘要中的特殊字符
特殊字符主要指各种数学符号、上下角标及希腊字母,因它们无法直接输入计算机,因此都需转成键盘上有的字母和符号。希望在摘要中尽量少用特殊字符及由特殊字符组成的数学表达式。由于它们的输入极为麻烦,且极易出错,影响摘要本身的准确性和可读性,应尽量不用,而改用文字表达或文字叙述。更复杂的表达式几乎难以输入,应设法取消。
4 缩写字及首字母缩写词(Abbreviations and Acronyms)
对那些已经为大众所熟悉的缩写词,如radar,laser,CAD等,可以直接使用。对于那些仅为同行所熟悉的缩略语,应在题目、摘要或关键词中至少出现一次全称。
小小骷髅
1.导师篇可能在看到上段的文字以后,一些会产生这样一个感觉: 你和你师兄师姐的文章会发表的原因是因为你的导师好吧。事实上笔者很认同这一点,可以说如果我没有遇到两位恩师我的博士经历可能会完全不同。但是请诸位不要误解,我说导师好会使文章发表的几率大一些并不是简单的因为你把导师的名字放在你论文上来震慑审稿人(事实上编辑们的心理素质是很好的,而作者和审稿人也是双盲),而是由于好的导师会教给你很多有用的东西。我不知道广大经济博士同袍们多久见导师一次面,我三年里是平均一周见一次的。当然见导师不是为了讨论哪家馆子的水煮鱼味道正宗(这个可以留到课后讨论),勤见导师的一大好处是你总会有压力,这种压力会不断推动你在下次见导师前准备好向导师提新的问题,问题解决了你的进步就会快一些。导师关键在一个“导”字上面,导不是说帮你研究,而是解决你不懂的问题,当你走偏的时候导师要帮你扶正方向。举个例子,做实证的时候用哪一种计量模型是一个比较重要的问题,比如如果观测值不独立就需要用Cluster来校正OLS的标准误,如果是面板数据就要考虑是用random effect 还是fixed effect, 如果因变量有上下限就要考虑用Tobit模型,如果因变量离散且大于三个值就不能用logit 和probit而可以考虑用multinomial,如果观测值很少很少可以试一下非参检验等等。这时候导师的几句话就能使刚入门的博士生避免走很多的弯路。当然这里有一个大前提,那就是导师必须明白你提出问题的答案,或者至少能告诉你在哪里可以找到答案。我建议各位博士生一定要最大程度的争取与导师见面的机会。当然,你可能会问假如你的导师对你的研究漠不关心或者非常的忙根本没空理你怎么办呢?没关系,你还有另外一个导师——文献。2.立题篇研究的课题应该怎么找呢?首先说两种错误的方式: 首先一个错误的方式是抱着头自己想,头发都想掉了最后发现自己想出的问题爷爷辈儿的人都研究过了。说句实话,任何一个领域发展到今天,凡是你抱着头能想出来的经济问题基本上都能被前人研究了。第二个错误就是总想找一个很大的课题研究,整天琢磨着我要是能把股价预测出来就好了,这样我买股票就发了财了,问他怎么研究,除了甩别人听不懂的名词以外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其实博士生要找研究课题最主要的方式是读文献。前人的研究是你的基础,你必须站在这些巨人的肩膀上才能走的更远一些。前人的研究是A,你的研究是B,B是从A得来的,没有A你不可能一下子蹦到B。文献怎么读?这其实是我刚读博士的时候问得最多的问题。问导师,导师反问我: 你读文献的目的是什么?一开始我觉得这是一句废话,读文献不就是看看前人研究什么了么?后来才慢慢的理解了导师的深意。目的是一个很需要明确的东西,比如在最开始找研究课题的时候,读文献的目的一是看看前人的研究究竟包含哪些方面有没有什么漏洞,这时候就不用精读所有的文章,只要把一个领域的经典文章细读一下,其它的扩展了解个大概就可以了。导师让我最初的做法是用文字写下每一篇文章的研究课题是什么,创新的地方在哪里,结论是什么,漏洞在哪。其实这里面前三部分都还好说,最令我为难的是找出漏洞在哪。我读硕士研究生的时候有一门课叫做"批判性思维",练的就是这个,最开始应用起来也不是很容易,不过后来越来越顺利了,后来才知道导师其实是在训练我把自己摆在审稿人的角度来看文章。几周下来,脑子中对自己要研究的领域的研究成果已经差不多了解了,对这个领域中很热但是还没有解决的问题也了解个大概,这时候再找研究的课题就会简单很多。当然,找课题并不是读文献的唯一目的,有时候你不知道写作的框架,有时候你不知道数据应该用哪种计量模型分析,有时你不知道理论模型的假设,甚至有时候你不知道表格的格式,这些你都可以从文献中找到,而这些时候由于你的目的不同,读文献侧重的方面也不同。3.论文篇众所周知,发表SSCI一定要用英文写作。一些人说自己发表不了好的SSCI是由于英语不好的缘故,如果英语是母语的话我肯定能发SSCI。如果有人问我对这番言论的意见,说实话我也不知道英语是不是你发不出SSCI的主要原因。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最简单的方法是拿你的一篇得意之作(哪怕花钱)找人翻译一下,然后投一下好的SSCI就一目了然了,如果投中了的话说明英语是你的问题,如果投不中的话说明你的问题就不仅仅在英语上。有人问我英语不好怎么办?练啊!要么你就找个英语好的翻译当你的第二作者吧。我在这里要说的写论文主要不是英语方面,而是你论文的角度,换句话说,就是你论文的卖点在哪里。就好比一个商人兜售自己的商品,角度对一篇论文来说至关重要。比如实证研究中很有可能你搜集的数据给你带来的结果五花八门,甚至与你期望的相反。这个时候你文章中下结论的时候就要分外小心,找到一个有意思的角度然后看看数据是否符合。举个例子,我师弟的一篇文章的原假设是: 人们对不确定风险下的乐透的期望值与上一轮乐透彩票的结果正相关,说白了就是你看到了别人中奖了以后就会觉得自己买彩票的中奖几率会大一些。结果他的数据结果却正好和他的假设相反,人们对不确定风险下的乐透的期望值与上一轮乐透彩票的结果负相关!师弟一开始就慌了,头发都开叉了。不过几次见导师以后,他最终在导师的帮助下找到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角度,用"赌徒谬误"解释了他所发现的现象。所以说,没有烂数据,只要你选对了一个角度,小心地得出结论,你的论文就很有可能增色不少,当然,你的数据一定要符合你选的角度,你不能明明数据不支持,你非要牵强的编一个故事,这样做唬外行可以,内行一眼就看穿了。4.润色篇终于在无数次撞墙打滚儿揪头发以后,论文完成了!那么是不是可以递交了呢?当然还不可以,首先找一个机构把你的论文变成工作论文(working paper),这样做的一个目的是为了防止学术不端的人剽窃你的成果,或者很巧有人研究的与你撞车了,还有一个目的是让别人能读到或者引用你的文章。在变成工作论文以后,你要把你的论文发给你认为是这个领域的专家,资深的学者。发的目的不是让别人赞扬你的论文如何如何的好,而是让他们给你的论文挑毛病。同时,你要抓住一切机会去各种相关会议去演讲(present)你的论文,学术演讲(presentation)的目的一个是为了让大家记住你,再一个是为了让你的听众挑你论文的毛病。有的人做学术演讲的时候生怕别人挑毛病,觉得很没面子,其实这是大错特错的。为什么呢?因为在你把论文递交给SSCI的期刊以后期刊编辑会找一到三个审稿人,这些审稿人会给你的文章大挑特挑毛病。如果毛病太多的话,编辑拒稿是一定的。与其如此,不如在审稿人看你文章之前就尽量把你论文中存在的问题,能修改的修改,不能修改的至少要用语言防御一下,而修改和防御的过程就是你文章润色的过程。当润色接近了尾声,准备投稿吧。5.投稿篇向SSCI期刊投稿大多是在网上就可以完成的,投稿的时候一般要写一封covering letter,wrod文档一页就行,简单的说一下你希望贵期刊发表你的文章。投稿结果的可能性从好到坏分几个等级:第一个等级期刊直接邀你写稿,写完后发表。不过这种情形是可遇不可求的,Junior拥有这样的机会不大;第二个等级是你向SSCI期刊投稿,期刊回复不需要修改就直接发表。这一般发生在letter类期刊,要么接受,要么拒绝。第三个等级是你向SSCI期刊投稿,期刊回复需要修改重新递交,这个叫做R&R (revise and resubmit),修改重新递交以后期刊发表。这个是发表成功可能性最大的结果。第四个等级同样是R&R,但是重新递交以后被拒。第五个等级是递稿后发给审稿人,经审稿后被拒。最后一个等级是不发给审稿人,编辑直接拒。你千万不要以为最后一个等级发生的概率很低,事实上如果你给一些非常好的期刊投稿,编辑是很有可能直接把你的文章否掉的,否掉的原因五花八门,可能是该期刊类似的文章太多了,可能是你写的文章的结论不是非常有趣等等等等。如果非要说直接拒绝有什么好处的话,唯一的好处就是处理的时间快,不会耽误你很长的时间。假如你通过了编辑这一关,那么无论发表与否,至少你能有机会获得审稿人的意见了。当然,获得的审稿意见可能是2个"差评",在这种情况下编辑会礼貌的通知你另投别家吧(其实就是拒绝的意思),对于审稿人的意见你要认真读的,因为SSCI期刊的审稿人一般都是你论文领域的行家,给出的意见多少会有些建设性意义。如果两个审稿人都是"好评",或者两个审稿人意见一好一坏,但是编辑这个时候认为可以再给你一次机会的话,那么恭喜你,你获得了修改重新递交的机会了!R&R(也就是修改重新递交)意味着什么呢?这意味着你在该期刊发表的概率大大的上升了。但是请诸君注意不要庆祝的太早,香槟什么的就不要准备了,概率大大上升并不代表着一定会最终发表,获得R&R最终被拒的情况也不在少数。审稿人和编辑提出的问题可能是非常难改动的,在这种情况下,一定要认真的读审稿意见的每一个字,推敲如何在重新递交了以后能使审稿人和编辑满意。修改之后要附上一个文字说明,罗列清楚针对审稿人和编辑的每一条意见你是如何做相应修改的。有人可能问,审稿人的每一条意见都要修改吗?答案应该肯定的,笔者只见过两位恩师中的一位有一次说审稿人的几条意见不好,因此他决定不改,我当时觉得老头子太狠了,后来那篇文章后来也发表了。而笔者和笔者的师兄姐们均未敢做出这种大胆的行为(当然,有胆儿大的同事这样做不过后来被拒了)。因此笔者认为做为Junior还是按照意见改动的好。修改完成以后就重新递交吧,这时候唯一能做的事就是听天由命,假如几周后你收到一封通知你你的文章被该期刊发表的邮件,恭喜你!大功告成了!此时你的pose应该是头微仰呈45度角,眼角湿润,如果嘴里能叨念出一句座右铭什么的就完美了......6.尾声写的很长,情节也不够跌宕起伏,相信能看到这里的人不会很多,不过假如有一个搞学术的新人在看到我的这篇文章有一些启示的话,也算是笔者没有白写。笔者曾见过很多学术上的牛人,有的太牛了甚至可以被称之为犇人。与之聊天,发现牛人最大的特点一是基本功特别扎实,二是思维特别活跃。说实话搞好学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真正成为大牛天分的确是需要一些的,但是就在SSCI发表这一个小的方面来看,即使是一个悟性不是很高的人,假如他专心学术坚持不懈,除非永远不尝试,否则发表只是一个时间的问题。只是很可惜,专心学术坚持不懈这八个字说来简单,做到却并不容易。尤其对像与我一样的junior们来说,整天捧着文献读,坐在电脑前面踏踏实实写论文着实是需要一些毅力。无论如何,年轻是劣势,同样也是资本,正如我的恩师对我说的那样:你还年轻,假如你从现在开始一直专注一个领域,总有一天,你会在这个领域有所作为。转载仅供参考,版权属于原作者。祝你愉快,满意请采纳哦
zhizhuo1986052
[1]姚海祥,李仲飞,多阶段均值-方差模型及两基金分离定理,《中国管理科学》专辑[2]高金窑,李仲飞,模型不确定性条件下的Robust投资组合有效前沿与CAPM,《中国管理科学》,18(12),2010,1-16[3]李仲飞,袁子甲,参数不确定性下资产配置的动态均值-方差模型,《管理科学学报》,13(12),2010,1-9[4]陈树敏,李仲飞,保险公司实业项目投资策略研究,《系统科学与数学》,30(10),2010,1293-1303[5]李云峰,李仲飞,中央银行沟通策略与效果的国际比较研究,《国际金融研究》,2010年第8期,13-20[6]姚京,李仲飞,从风险管理的角度看金融风险度量,《数理统计与管理》,29(4),2010,736-742[7]姚海祥,李仲飞,马庆华,证券收益率的极大线性无关组及两基金分离定理,《数学的实践与认识》,40(17),2010,14-19[8]袁子甲,李仲飞,参数不确定性和效用最大化下的动态投资组合选择,《中国管理科学》,18(5),2010,1-6[9]陈树敏,李仲飞,带技术投资的保险公司最优策略,《控制理论与应用》,27(7),2010,861-866(EI)[10]曾燕,李仲飞,线性约束下保险公司的最优投资策略,《运筹学学报》,14(2),2010,106-118[11]李仲飞,李克勉,动态VaR约束下带随机波动的衍生证券最优投资策略,《中山大学学报(社科版)》,50(3),2010,184-192[12]曾燕,李仲飞,基于监管的保险公司最优比例再保险策略,《系统科学与数学》,29(11),2009,1496-1506[13]高金窑,李仲飞,模型不确定条件下稳健投资行为与资产定价,《系统工程学报》,24(5),2009,546-552[14]姚京,袁子甲,李仲飞,李端,VaR风险度量下的系数:估计方法和实证研究,《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9(7),2009,27-34(EI)[15]姚海祥,李仲飞,最低投资比例约束下的证券组合模型及有效边界解析式,《运筹学学报》,13(2),2009,119-128[16]袁子甲,李仲飞,基于贝叶斯方法的均值-方差投资组合选择,《现代管理科学》,2009年第5期,20-21[17]姚海祥,李仲飞,不同借贷利率下的投资组合选择---基于均值和VaR的效用最大化模型,《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9(1),2009,22-28(EI)[18]姚海祥,李仲飞,不允许卖空时基于均值和CVaR的效用最大化模型,《中国管理科学》,17(专辑),2009,111-115[19]袁子甲,李仲飞,卖空限制下的期权定价研究:效用等价方法,《中国金融学》,112-124,2008第13辑[20]李仲飞,从建发,最优多期比例再保险策略的必要条件,《系统科学与数学》,28(11),2008,1354-1362[21]李仲飞,高金窑,模型不确定下的最优资产配置,《中山大学学报(社科版)》,48(4),2008,184-192[22]许云辉,李仲飞,基于收益序列相关的动态投资组合选择,《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8(8),2008,123-131(EI)[23]姚海祥,易建新,李仲飞,社会福利函数的防止策略性操纵研究,《系统管理学报》,17(2),2008,146-150[24]姚海祥,李仲飞,限制最大损失时的证券投资组合模型及有效边界解析表达式,《中国管理科学》,16(3),2008,23-30[25]姚海祥,易建新,李仲飞,协方差矩阵退化情形均值-CVaR模型的有效边界,《数理统计与管理》,27(1),2008,111-117[26]谢树香,李仲飞,带负债的连续时间最优资产组合选择,《系统科学与数学》,27(6),2007,801-810[27]姚海祥,易建新,李仲飞,社会福利函数独裁的特征,《数学的实践与认识》,37(11),2007,157-162[28]李仲飞,颜至宏,姚京,樊婷婷,常琳,从风险管理视角解析中航油事件,《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7(1),2007,23-32(EI)[29]樊婷婷,李仲飞,贷款组合中的一个破产模型,《预测》,26(1),2007,44-48[30]何兴强,李仲飞,上证股市收益的长期记忆:基于V/S的经验分析,《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6(12),2006,47-54(EI)[31]姚京,袁子甲,李仲飞,组合投资与不对称风险:基于VaR的风险-收益分析,《中国金融学》,总第十一辑,58-76,2006年12月[32]樊婷婷,李仲飞,贷款组合的风险分解模型研究,《现代管理科学》,2006年第11期,10-12[33]黄立图,刘贝,李仲飞,代理人制度困境的合同设计,《现代管理科学》,2006年第9期,15-17[34]何秀红,戴赐娜,李仲飞,带破产风险控制的投资消费问题,《南方经济》,2006年第8期,97-109[35]樊婷婷,李仲飞,贷款组合的破产概率分析,《现代管理科学》,2006年第6期,5-6,43[36]孙翎,迟嘉昱,申曙光,李仲飞,奥运会全寿命周期风险因素及控制模式分析,《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9(5),2006,589-590,593[37]格日勒图,李仲飞,陈永利,一个基于习惯形成的离散时间的资产定价模型,《当代经济管理》,2006年第5期,77-82,93[38]格日勒图,李仲飞,基于习惯形成的资产定价模型的稳态分析,《南方经济》,2006年第2期,38-46[39]刘京军,李仲飞,金融工程和风险管理的若干研究进展---“第二届风险管理国际研讨会暨第三届金融系统工程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南方经济》,2006年第2期,116-120[40]姚京,袁子甲,李仲飞,基于相对VaR的资产配置和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2(12),2005,133-142[41]李仲飞,陈国俊,对投资组合选择的Telser安全-首要模型的一些讨论,《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5(4),2005,8-14(EI)[42]姚海祥,易建新,李仲飞,奇异方差-协方差矩阵的种风险资产有效边界的特征,《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2(1),2005,107-113[43]姚京,李仲飞,VaR估计中的模型风险---检验方法与实证研究,《管理评论》,17(10),2005,3-7[44]李仲飞,有摩擦多期证券市场中的无套利资产定价,《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45(4),2005,117-123[45]李仲飞,梅琳,CRRA、LA和DA三种效用模型的比较分析--资产配置理论的进化和发展,《管理评论》,16(11),2004,9-15(封面文章)[46]姚海祥,易建新,李仲飞,阿罗不可能性定理的几个等价形式,《运筹与管理》,13(5),2004,59-61[47]李仲飞,汪寿阳,摩擦市场的最优消费-投资组合选择,《系统科学与数学》,24(3),2004,406-416[48]聂燕峰,李仲飞,新的金融监管理念下的金融监管框架构建,《华南金融研究》,19(1),2004,44-48[49]姚京,李仲飞,基于VaR的金融资产配置模型,《中国管理科学》,12(1),2004年,8-14[50]李仲飞,姚京,安全第一准则下的动态资产组合选择,《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4(1),2004,41-45(EI)[51]李仲飞,姚京,中国沪深股市整合性的实证分析,《管理评论》,16(1),2004,27-30[52]李仲翔,李仲飞,陆军,投资基金业的跨界活动与障碍,《国际金融研究》,2003年第2期,23-25[53]李毅敏,李仲飞,MF扩展模型指导下的中国宏观政策配合问题,《商业研究》,2003年第8期[54]李仲飞,汪寿阳,EaR风险度量与动态投资决策,《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3年第1期,45-51[55]李毅敏,李仲飞,商业银行信用风险测量方法的演进及借鉴,《华南金融研究》,17(5),2002,33-36[56]李仲飞,汪寿阳,邓小铁,摩擦市场的利率期限结构的无套利分析,《系统科学与数学》,22(3),2002,285-295[57]汪寿阳,李仲飞,邓小铁,有摩擦金融市场中强无套利的刻画,《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2(10),2002,60-65[58]李仲飞,汪寿阳,杨海亮,有摩擦金融市场的弱无套利性,《中国管理科学》,10(3),2002,1-5[59]李仲翔,李仲飞,汪寿阳,论基金产品监管的创新,《投资与证券》,2001年第10期[60]李仲翔,李仲飞,汪寿阳,美国人眼中的独立董事,《中外管理》,2001年第7期,14-15(封面文章)[61]李仲翔,李仲飞,投资者保护和证券保险:美国的实践及对中国证券业建立保险机制的建议,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投资与证券》,2000,8,10-13[62]李仲飞,李仲翔,金融数学介绍,《自然辩证法通讯》,21(120),1999,76-81[63]李仲飞,集值映射向量优化的Benson真有效性,《应用数学学报》,21(1),1998,123-134[64]李仲飞,空间上的一个向量变分不等式,《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科版)》,29(1),1998,9-14[65]李仲飞,集值映射向量优化问题(真)有效点集的连通性,《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科版)》,28(3),1997,293-299[66]李仲飞,多准则亚对策的真Pareto平衡,《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科版)》,26(6),1995,637-643[67]李仲飞,汪寿阳,多目标规划的整体解,《系统科学与数学》,15(1),1995,30-32[68]李仲飞,真鞍点与约束向量优化问题的真有效解,《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科版)》,26(3),1995,263-269[69]李轶夫,李仲飞,多目标决策的G-真有效解:标量化与Lagrange乘子,《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社科教育版)》,总第54期,1994,52-56[70]李仲飞,一类多目标分式规划的最优性,《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科版)》,25(1),1994,7-13[71]汪寿阳,李仲飞,杨丰梅,多目标规划的一个标量化定理,《科学通报》,38(1),1993,5-7[72]李仲飞,汪寿阳,锥-次类凸向量函数与多目标规划的真有效解,《曲阜师范大学学报(自科版)》,19(2),1993,1-8[73]李仲飞,汪寿阳,多目标规划的Lagrange对偶与标量化定理,《系统科学与数学》,13(3),1993,211-217[74]李仲飞,一类广义凸多目标规划的对偶定理,《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科版)》,24(2),1993,113-118[75]李仲飞,戎卫东,拓扑线性空间中多目标规划的Lagrange乘子,鞍点和对偶,《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科版)》,24(3),1993,227-234[76]李仲飞,Banach空间上一类非凸多目标规划的广义Kuhn-Tucker充分条件,《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科版)》,24(4),1993,339-345[77]李仲飞,向量极值问题的一个标量化定理,《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科版)》,24(4),1993,361-364[78]李仲飞,一类多目标分式规划的对偶性,《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科版)》,24(6),1993,571-586[79]李仲飞,多目标弧式凸规划的对偶理论,《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科版)》,23(1),1992,15-21[80]李仲飞,戎卫东,序线性拓扑空间中非凸非光滑向量极值问题的真有效解,《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科版)》,23(2),1992,152-156[81]李仲飞,多目标弧式凸规划最优性的充分条件,《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科版)》,22(3),1991,334-346
梧桐春雨
戴建生为美国机械工程师学会(ASME)Fellow,英国机械工程院(IMechE)Fellow,英国皇家宪章特许终身工程师。曾任ASME英国及爱尔兰区主席,现为IFToMM英国区副主席。为英国应用科学和工程研究基金会,欧盟第7框架计划,加拿大、美国和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评审和会评专家。现任 IEEE Transactions on Robotics 副主编,ASME Journal of Mechanisms and Robotics 副主编,Robotica副主编。曾任60余个国际学术大会指导委员会委员、分会主席。已培养博士20余名,博士后10余名。1戴建生在机构学与机器人学领域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为国际可重构机构与可重构机器人学权威专家,在国际机构学与机器人学中享有盛誉。发表国际期刊论文400余篇,其中国际高水平期刊论文200余篇,核心国际会议论文200余篇;论文被SCI收录220余篇,被EI收录300篇;SCIh-指数28,Scopush-指数30;申请国家/国际发明专利10余项;获得多项国际期刊最佳论文奖、国际会议最佳论文奖、ASME与IEEE 服务奖以及ASME杰出服务奖、国王学院2010年度最佳博士生指导教师全校首名奖、中国机构学学会2012年度“学术创新奖”和“国际学术交流奖”。22015年获ASME机构学与机器人学终身成就奖。3戴建生今年在“现代数学基础”丛书系列中出版了其三年写就的数学著作《旋量代数与李群、李代数》,在“机器人科学与技术”丛书系列中出版机器人著作《机构学与机器人学的几何基础与旋量代数》,受到了国内外数学教授与机构学专家的高度评价。
朝夕忆可否
一篇SCI发表在影响因子为1的期刊和发表在影响因子为5的期刊对于每个科研工作者而言都是差距甚大的。想要你的文章能在高分值的期刊上顺利见刊,那么我们在写作上自然少不了一些技巧。1、内容精简很多时候大家对结果的陈述过于繁琐,有凑字数之嫌。多数期刊要求投稿者如图表能表达的意思,则不需要在文中进行赘述,图文结合是最佳表达方式。大家要善于积累相关素材,使你的文章语言更加professional。2、准确表述节标题的拼写一定要准确,另外小节,不建议用一个单词,而建议用一个短语或句子。经常看见的错误就是Conclusions,Acknowledgments不带s。这两个标题估计99%的人都要用到,而且孤零零就那么一个词,字号比一般的字还要大那么几倍,写错了话还真是着实扎眼。如实验结果一段,如western blot,有人在小标题就western blot,让人不知道什么意思,这不是方法学一段。在结果中应该是XXX expression by western blot。3、切忌超长段落一般一个段落以3到5个句子为宜,千万不要追求一气呵成的感觉而堆在一起,那种动辄一页纸的大段落任谁看了都眼晕。如果要表达的内容确实多,可以适当的使用enumerate和itemize,可以让文章看起来简洁清爽。4、思路清晰的摘要Abstract里不要充斥大量数字。我们知道,人对数字是最不敏感的。Abstract需要的是清晰的逻辑思路,引着编辑思路。切记,做实验的一些朋友有时候可能非常得意自己测出的某些最新数据,于是乎恨不得都塞到Abstract中以示强调,殊不知在审稿人眼中这些仅仅是一串串毫无意义的阿拉伯数字而已。在摘要的写作中,我们还应该注意:(1)摘要中应排除本学科领域已成为常识的内容;切忌把应在引言中出现的内容写入摘要;一般也不要对论文内容作诠释和评论(尤其是自我评价)。(2)结构严谨,表达简明,语义确切。摘要先写什么,后写什么,要按逻辑顺序来安排。句子之间要上下连贯,互相呼应。摘要慎用长句,句型应力求简单。每句话要表意明白,无空泛、笼统、含混之词,但摘要毕竟是一篇完整的短文,电报式的写法亦不足取。摘要不分段。(3)用第三人称。建议采用“对……进行了研究”、“报告了……现状”、“进行了……调查”等记述方法标明一次文献的性质和文献主题,不必使用“本文”、“作者”等作为主语。(4)要使用规范化的名词术语,不用非公知公用的符号和术语。新术语或尚无合适汉文术语的,可用原文或译出后加括号注明原文。(5)除了实在无法变通以外,一般不用数学公式和化学结构式,不出现插图、表格。(6)不用引文,除非该文献证实或否定了他人已出版的著作。(7)缩略语、略称、代号,除了相邻专业的读者也能清楚理解的以外,在首次出现时必须加以说明。科技论文写作时应注意的其他事项,如采用法定计量单位、正确使用语言文字和标点符号等,也同样适用于摘要的编写。目前摘要编写中的主要问题有:要素不全,或缺目的,或缺方法;出现引文,无独立性与自明性;繁简失当。5、讨论深度将与本研究相关的研究成果进行加工,找出其需要改善或者与本文相衔接的部分,进行讨论。而不是自己去针对结果内容造句子。将别的研究进行加工后,你会发现会有不少适合的讨论点值得去写,这就是一篇文章的新意所在。鉴于此,建议大家一定平时要多积累相关的文献。不读文献是很难写出SCI论文的。
有很多,关键是看你的文章内容和质量是否符合刊物的要求。
国际顶级期刊,影响因子位列全球杂志前列,能在这两本杂志发表文章代表学术水平非常高! nature和science与cell一起被称作学术界三大刊物,可见其全球影
For the love of GOD , Man !中国不缺编剧!你得问问导演花钱拍出来,广电审批让播吗?老多电影拍出来,不让播,投资都打水漂了投资方愿意冒这
核心期刊只是个笼统的说法,没有完全统一的标准。例如常用的北大图书馆使用的核心期刊目录,隔几年都要修订一下的。建议你问问相关部门有没有自己指定的目录或标准。
一流水平。 《CELL》(《细胞》)是一种由美国爱思维尔(Elsevier)出版公司旗下的细胞出版社(Cell Press)发行的关于生命科学领域最新研究发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