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的一米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和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我国国内市场上本土企业与外国企业的竞争日益加剧,与此同时,我国企业正在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上参加国际市场的竞争。我国企业在这两个市场上的竞争态势和成败得失,是我国国际竞争力的重要表现,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总体来说中国企业“走出去”还处于初级阶段,中国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的跨国经营任重而道远。一、全球化条件下民营企业必须“走出去”随着WTO所确立的国际经济规则涵盖范围的不断扩大,其约束力也不断增强,而且规则表现出对政府行为的规制和对企业行为的重视。可以说,这些规则给国家政府行为留下的空间越来越少,却相应的给企业行为留下的空间越来越大。这种变化带来的一个重要的结果是:国际竞争力正在由国家层面转向企业层面。在全球化的环境中,一个仅在国内配置资源的企业,面对许多来自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的跨国企业的竞争,是难以生存和发展的,跨国经营已成为企业成长的一般方式。民营企业作为中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市场经济最具活力的主体,基于“走出去”战略实施跨国经营更是历史必然,其不论是否自愿,民营企业都已无退路,必须积极参与国际竞争,融入到全球性大市场中,在跨国经营中求得生存与发展,这也是中国民营企业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的必经途径。二、民营企业跨国经营动因及理论分析(一)现时期我国民营企业跨国经营的主要动因 在当代世界各国,民营经济都是市场经济中最具活力的因子。自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五年来,我国内地民营企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少到多、从弱到强,持续迅猛发展,显示出十分旺盛的生命力。现在大量研究表明企业到海外去投资,经常不是为了他们现已拥有的竞争优势去谋求利润,相反,他们是为了弥补劣势,去获得竞争中所必需的知识和技术,争取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据2004年数据显示,除港、澳以外的地区,中国对外投资额排在前3位的国家依次为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而近年来对欧盟的投资也稳步上升,上述地区是世界先进技术和最新研究成果的发源地。相对于其当地企业来说,中国投资企业在资金、技术和管理方面均缺乏竞争优势。曾有人对中国企业在英国的投资动机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发现“母公司长期发展战略的组成部分”被列为首位,“市场扩张和获得海外市场、技术信息”成为中国企业在英国投资的主要动机。“降低成本”和“获得较高的利润”均不是现阶段中国企业海外投资的主要动机。这就表明了这类企业决定到海外投资经常不是利用他们现有的自身优势去谋求利润或者其他资源,而是为了弥补劣势去获得竞争中所必需的知识和技术。开展跨国经营的企业首先可以获得技术外溢的好处,同时,伴随着技术外溢的是尾随优势和干中学的效应。技术外溢在优势企业与劣势企业间是非对称的,我们把技术外溢看成是单向的过程,即“追随者”从“领先者”处得益的过程;尾随优势是指当缺乏优势企业与优势企业存在较大的技术差距时,前者可能会从当前的生产技术及正在从事的研发活动中获得更多好处;干中学的效应是指落后国家或行业不用经过专门的研究与开发,而在技术外溢的过程中边干边学就可以获得先进的技术。因此,Fosfuri和Motta(1999)指出,没有技术优势的企业通常也会选择对外直接投资,原因是由于缺乏优势的企业通过开展跨国经营靠近技术的领先者而便于学习和获得领先者的技术,从而提升其长期的竞争优势与盈利能力。我国的民营企业非常符合上述劣势企业的情况,所以同样具备了与上述企业一样实施跨国经营的动因。 (二)民营企业跨国经营的理论分析 传统的跨国公司理论大都是建立在企业拥有一定的竞争优势的基础上,如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赫克歇尔和俄林的“资源配置”理论、海默的“垄断优势”理论和邓宁的“国际生产折衷”理论等。这些理论模型都认为对外投资的企业必须拥有超过当地企业的独特的优势。传统的跨国经营理论对于正确指导跨国公司经营活动的发展,加强对跨国公司的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但也存在缺陷,主要表现在这些理论始终以美国、西欧和日本等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作为研究对象,以垄断优势作为企业跨国经营活动的条件,而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的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起步较晚,规模较小,和发达国家相比缺乏垄断优势。而且,这些理论在研究企业国际化问题时,偏重于强调竞争优势的绝对化、静态化,认为企业竞争优势是国际投资的前提条件,他们把企业的竞争优势作为既成事实来研究,没有深入研究企业如何才能具有竞争优势。因此.传统的跨国经营理论在许多方面对发展中国家企业跨国经营的解释受到限制,传统理论的这些观点正受到大量实证分析的挑战。而下面将要提到的三种理论都没有一概而论地认为发达国家企业就具有竞争优势,而是区分了不同市场、不同区位中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各自具备的相对优势和潜在优势,以及转化条件。1. 小规模技术理论由美国学者威尔斯(Wells)提出,认为发展中国家企业具有十分特殊的技术优势,是投资国市场环境的反映。具体有以下三点:(1)小规模技术优势。发展中国家的企业迫于市场压力,将引进的技术加以改造,使其生产技术更具灵活性 ,提供品种繁多的产品,以适应小规模、多样化的市场需求,从而具有小规模技术的特征。这些经过改造的小规模技术成为发展中国家企业开展对外直接投资的特殊优势。(2)当地采购和特殊产品优势。发展中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往往带有鲜明的民族特色,能够提供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特殊产品,在某些时候它甚至可以成为压倒性的经营优势。(3)物美价廉优势。与发达国家相比,发展中国家的劳动力成本普遍较低。由小规模技术理论可知,即使是技术不够先进、经营范围和生产规模小的发展中国家企业,也能够通过进行对外直接投资来参与国际竞争。2. 技术地方化理论拉奥(Lall)于1983年提出技术地方化理论。技术地方化是指发展中国家企业可以对外国技术进行消化、改进和创新,从而使产品更适合自身的经济条件和需求。这种创新过程是企业技术引进的再生过程,而非简单的被动模仿现有的技术。正是这种创新活动给引进的技术赋予了新的活力,给引进技术的企业带来新的竞争优势,从而使发展中国家企业在当地市场和邻国市场具有竞争优势。拉奥的技术地方化理论对于分析发展中国家企业国际化动机的意义在于,它强调了推动发展中国家国际化经营,形成竞争优势所特有的企业创新活动。比之于威尔斯的解释,拉奥的理论更近了一步,威尔斯对发展中国家企业国际化的解释,实际上是技术被动论。而拉奥则更强调了企业技术引进的再生过程,既发展中国家企业的国际化不是在技术变动中进行简单模仿和复制,而同样具有主动性技术创新,正是这种创新活动给公司带来竞争优势,推动了发展中国家企业的国际化进程。3. 技术创新产业升级理论这是由英国学者坎特威(Cantwell)和托兰蒂洛(Tolentino)提出的,他们指出发展中国家在吸引外资的时候,对引进的技术加以吸收、消化和改造创新,进而为本国企业带来新的竞争优势。与发达国家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不同,发展中国家企业的技术创新具有明显的“学习”特征,换句话说,这种技术创新活动主要利用特有的“学习经验”和组织能力,掌握技术和激励发展。技术创新产业升级理论是对拉奥的技术地方化理论的进一步发展。它在强调技术创新对发展中国家企业国际化的推动作用的同时,进一步指出了要具备这种技术创新能力,应先具备学习和组织能力。从以上发展中国家企业国际化的动因及理论分析,我们可以得出有利于我国民营企业跨国经营的理论基础。对于发展中国家民营企业国际化经营的影响因素是多种多样的,各个因素也不是独立地在发挥作用,而是作为一个整体在起作用。只要某些方面的优势足以弥补其他方面的不足,这些方面的不足就不应对企业国际化经营决策产生决定性影响。三、我国民营企业普遍现状及实施跨国经营的政策建议(一) 我国民营企业的发展现状 从中国的国情和民营企业发展现状来看,民营企业国际竞争力普遍较低,不具备利用技术、管理、R&D、规模等竞争优势进行对外投资的条件。因此,以海默等为代表的强调企业进行跨国经营必须具备一定优势的跨国公司理论不适合我国的民营企业。主要原因是受到民营企业现实条件的制约: 一是中国民营企业平均生产规模普遍较小,缺乏规模优势。民营企业存在经营分散,集团化程度低,产业集群化规模不足,难以形成规模经济能力。 二是民营企业普遍技术水平较低,R&D投入严重不足.缺乏核心技术优势。 三是管理方式落后,企业决策呈现出经验性、随意性和独断性,缺乏管理优势,由此导致企业的发展经常是近利型、短暂型的,而非科学长远和持续型的。(二)对我国民营企业实施跨国经营的政策建议 根据前面理论的分析结果,结合中国国内目前产业技术结构水平,中国应大力支持在国际市场上缺乏竞争优势的民营企业,在所在国技术外溢比较大的产业部门进行对外直接投资,以获得先进技术。这些产业部门包括低污染、低耗能产业,新技术、新设备、生物技术、新能源产业以及空间利用和第三产业,政府在引导和推动这类民营企业对外直接投资中应给予相关的优惠政策与扶持措施。1.中国政府要注意改善宏观环境,实施积极的扶持引导政策。 政府在制定相关扶持政策时,为民营企业创造公平、公开、公正的竞争环境,给予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同等的待遇和社会支持。同时,政府应结合中国实际情况,尽快建立与民营企业跨国经营相配套的金融与保险体制,设立专门的海外投资保险机构,为民营企业的跨国经营提供有力的保障,促进民营企业的海外经营活动。 2.民营企业要注重培养跨国经营的核心竞争能力 核心竞争力(core competence)是指企业竞争力中那些最基本的,能使整个企业保持长期稳定的竞争优势、获得稳定超额利润的竞争力,是企业获得长期稳定的竞争优势的基础,民营企业要在国际市场上求得生存与发展,至关重要的问题在于企业是否能形成并保持自己的核心竞争力。目前,中国民营企业由于其规模小、技术低、管理差等固有的缺陷,使其在面临国际市场的激烈竞争时缺乏核心竞争力的劣势日益突出。因此,在跨国经营过程中,如何学习和积累领先者的经验和技术,提高民营企业的竞争力,更好地保持民营企业竞争力的持久性,是摆在民营企业面前的一个十分紧迫的任务,必须要采取强有力的措施。 3.民营企业必须选择价值链上的一两个关键环节,集中资源,使其成为跨国经营竞争优势的来源,建立相对竞争优势。价值链(Value Chain)理论由Michael E·Porter·提出,企业系统的整合与分解是波特的价值链思想的精髓。他认为将企业作为一个整体很难识别企业的竞争优势,而将企业分解为由一系列价值活动构成的价值链则能做到这一点。价值链是指组织内部和外部一系列创造产品或服务的活动,正是这些创造价值的活动的成本和它们所产生的价值决定了组织是否开发出了最具有价值的产品和服务。在我国,民营企业就整体而言都是典型的后发展型企业,在进入国际市场的初期没有能力也没有必要像大型跨国公司那样创造企业的全球价值网,其现实的选择就是根据企业已有的能力系统和外部环境选择价值链上的一两个关键战略环节作为其突破口,以集中资源,建立相对竞争优势。 4.重视和加快我国民营企业跨国经营人才的培养 在新的形势下,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包括知识竞争、科技竞争、信息竞争、经济实力的竞争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民营企业实现跨国经营,尤其需要人才的支持,没有足够的人才支持,走出国门不可设想。这里所说的支撑民营企业走出国门的人才主要是指具备开发能力、开拓能力、既忠诚又爱国的人才。中国多数民营企业不能获得更快发展,不在于别的.而首先在于缺乏这类人才。因此,民营企业要有一种紧迫感,应尽快采取措施,搞好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制定出跨国经营的人才开发战略。
快乐Angels
我国企业跨国经营的现状论文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生抄袭的论文摘 要【内容摘要】:当前,经济全球化浪潮滚滚而来,我国企业的跨国经营已取得一定进展,但还存在目的不明确,政策引导、协调不力,企业研发水平低,缺乏技术优势等问题。因此,我国企业开展跨国经营应调整对策,要有明确的跨国经营目标,避免企业之间的恶性竞争,扬长避短,循序渐进,打造核心产品,同时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关键词:中国企业 跨国经营 问题 对策 目 录(目录你能自己写吗?不要复制,格式错误小4号宋体,行距18磅,下同,你可以点击格式——段落/字体修改) 一、 引言 4二、我国企业跨国经营的现状 5三、我国企业跨国经营存在的问题 6(一)“走出去”的目的不明确 6(二)政策引导、协调不力 6(三)保护知识产权的意识不强 7(四)企业研发水平低,缺乏技术优势 7三、我国企业跨国经营的对策 8(一)企业要有明确的经营目标 8(二)政府引导企业协调发展,避免我国企业之间的恶性竞争 8(三)扬长避短,循序渐进 8(四)研究开发本土化,打造核心产品 9(五)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 9结 论 10致 谢 词 11参 考 文 献 12一、 引言人类进入新世纪,经济全球化的浪潮滚滚而来,使越来越多的国家融入到世界经济体系之中。如果说20世纪80、90年代我们通过“请进来”,实现了国民经济的初次腾飞,从而拉近了我国与西方发达国家的距离,那么,现在则应该在此基础上通过“走出去”来实现全球资源共享的目的,以分享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因为跨国经营会给我国企业带来国内经营无法给予的好处。j08dqfq6 跨国经营乃国内经营的延伸,属企业经营范畴,是指市场经营主体为拓展生存及发展空间而跨出其母国地域界线,在海外从事经营业务的一种市场行为方式,是企业国际化的高级形式。换言之,跨国经营是指企业以国际市场为舞台,从全球战略出发,自觉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经济活动,在海外设立诸如分公司、子公司等各类分支机构,广泛利用国际资源从事境外投资、生产及销售等一系列企业经营活动,其目的是通过对全球资源的合理配置来获取跨国经营效益,即在全球范围内寻求尽可能大的市场占有率与高额利润,以实现经济利益最大化。j08d二、我国企业跨国经营的现状截止到2002年6月底,我国境外投资设立的非金融类经营机构为6758家,协议投资总额132亿美元,中方投资额近100亿美元;累计签订对外承包工程合同额1053亿美元,完成营业额752亿美元;累计签订对外劳务合作合同额281亿美元,完成营业额220亿美元,外派劳务累计超过260万人次。油气、矿产、林业、渔业等境外资源合作项目运作良好,经济效益逐步显现。我国企业在境外设立研发中心、开展农业合作等方面也已起步并取得一定进展。j08dqfq6 这些由国有、集体或民营企业在海外投资建立的独资、控股或参股企业,尽管其发展势头十分迅猛,但目前的总体情况并不尽如人意。调查显示,目前海外的中资企业1/3发展较好,并获得盈利;1/3处于维持阶段;另外1/3则陷入亏损或处于停业状态。这种状况固然与我国企业走向海外时间不长,缺乏应对国际市场竞争经验等外部因素有关,还与政府的引导作用不够,企业自身策略运用不当有关,应该引起各方面的注意并加以解决。j0三、我国企业跨国经营存在的问题(一)“走出去”的目的不明确“走出去”战略,是政府倡导、鼓励的一种企业行为,但是“走出去”的主体是企业,企业自身的情况才是决定“该不该走”、“该怎样走”等问题的关键。在我国“走出去”的6000多家企业中,不乏有影响的企业,但是“走出去”的成功案例并不多,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对于众多企业而言,当“走出去”上升为国家战略后,既是一种无法回避的外在压力,也使部分企业在对自身竞争优势缺乏必要了解的前提下,认为“走出去”一定海阔天空,风光无限,因而许多企业在“走出去”时缺乏明确具体的发展目标和规划,缺乏长期的战略思考和科学的管理体系,在投资项目、环境分析、地点选择、合作伙伴选择、经营策略的制定与执行等方面,往往缺乏论证,经营方式单一,不能从企业实际情况出发扬长避短。在对海外环境缺乏考察的前提下,盲目投资,缺乏适应当地市场需求的实际人才,经营管理不能完全市场化,仍然处于半政府状态,这些企业要取得成功必然很难。正如有关专家指出的,“走出去”不能单凭热情,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立足的法宝还是核心竞争力。外经贸部前副部长张祥曾经指出,“走出去”的企业要有自己的核心产品和核心技术,才会在国际竞争中有立足之地。鉴于我国企业目前的实力,许多专家建议,企业在“走出去”时还应三思而行,仅凭一腔热血是支撑不了多久的,企业必须根据自身的情况来决定“该不该走出去”。J(二)政策引导、协调不力到目前为止,我国尚无海外投资的整体战略和行业规划,也没有明确的产业政策和行业导向等。由于对境外投资缺乏统一的引导和协调,各部门、各地区以及企业之间各自为政,对外投资随意性大,造成海外重复投资,恶性竞争,影响我国境外投资的整体效益。 中国摩托车在越南的发展历程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在1999年中国摩托车进入越南市场之前,越南人基本上是以自行车为主要交通工具,到目前为止,自行车基本上全变为摩托车了,据2000年年底的统计,越南人每 7人拥有一辆摩托车,而在首都河内,每3人就拥有一辆。越南的中国摩托车企业也由 1999年10月的4家增加到2001年的70多家,在1999年时,日本本田有着80%的市场占有率,不到两年的时间中国企业就取代日本抢占了越南市场的80%,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摩托车企业跨国经营的战略是成功的,相反,现在的局面演变成国内企业之间的恶性竞争,热卖在2000年中旬以后戏剧化地转为倾销。价格从开始进入时的800美元以上一路下调:一辆100CC摩托车从2000年初的600美元下跌到年底的270美元。在短短半年中,中国摩托车在越南的数量猛增,其中 4月份和10月份的价格各有一次较大调整,每次约下降70美元,到2000年年底,270美元已接近成本价,高利润期维持了不到一年的时间。现在,尽管占领了大部分市场份额,利润率却越来越低,对于价格战的恶果,已无力回天,正是中国摩托车企业之间的恶性竞争导致了今天的窘局。同样是在越南市场,日本企业却可以坐在谈判桌前,商量一致对外的价格策略,因而一直到现在为止,日本摩托车在越南市场上的利润一直维持在稳定的水平。究其原因,在于我国“走出去”的企业步骤上的无序性,再加上政府缺乏整体规划,造成国内企业的恶性竞争。我国许多企业在跨国经营中一般都经历过这样的阶段:一拥而至——短暂红火——价格战——陷入困境。j08dqfq6 价格战是我国企业竞争的主要手段,不论是同国外企业还是同国内企业,似乎价格是唯一可以取胜的手段。现在许多国家对我国企业反倾销调查的增多也说明了我国企业竞争手段的单一,本来跨国经营的一个很好的作用就是规避反倾销,结果由于我国企业自己经营策略不当,只要有一个企业去开辟某个市场,其他企业总是一下子蜂拥而上,把国内的恶性竞争延续到了国外,不仅损害了我国企业的形象,而且再一次丧失了市场,如果常此下去,我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将很难立足。(三)保护知识产权的意识不强我国摩托车企业痛失越南市场的原因除了国内企业之间的恶性竞争之外,还有一个主要的原因是越南出台了一个《92号文件》。越南政府在我国企业恶性竞争之际,不失时机地颁布了《越南摩托车国产化及自动化率管理办法》,也就是说,越南政府开始出面扶持本国企业了,这对于我国企业来讲,无疑是雪上加霜,因为,我国企业在进入越南市场后,为了争夺市场,纷纷和越南人合作,将技术甚至图纸无偿提供给越南人,结果没有几年越南人就掌握了摩托车的生产技术,很快就可以实现摩托车生产的国产化,越南政府当然要扶持其国内企业了。j08dqfq6 反观我国和日本摩托车企业合作多年,日本企业不要说核心技术,就是简单的零件也要我国企业拿钱去买,不注意对技术的保护是我国摩托车企业在越南败落的另一个原因,而其他行业、企业同样存在着类似的问题。(四)企业研发水平低,缺乏技术优势尽管我国企业工业品的产量很大,价格较低,不少产品具有一定的价格优势,能够占领不少的市场份额,但从国际上看,我国许多工业产品的价格性能比都居于劣势,这与我国企业的研发水平低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目前我国对外投资的企业,多数为贸易加工型,产品也大多进入低端市场。“走出去”的企业必须有自己的核心产品和核心技术,才能在国际竞争中有立足之地。三、我国企业跨国经营的对策(一)企业要有明确的经营目标跨国经营的主体是企业而不是政府,因此,国内企业在大举开拓国际市场时,首先应该考虑的是,自己为何要走向世界?为什么要开拓国际市场?是为了增加现有产品的销售,还是为了贴近发达国家的消费者,以便在产品开发上领导世界新潮流?是为了在国外科技前沿设立桥头堡,吸引拔尖人才,还是为了在全球范围内优化生产布局,以取得系统综合优势?是为了优化供货商结构,降低采购成本,还是为了打进竞争者的后院,控制竞争者的本国市场?很显然,不同的战略目标会要求不同的跨国经营策略。(二)政府引导企业协调发展,避免我国企业之间的恶性竞争一旦确定了国际化的目的,接下来就应该考虑从哪个地区、哪个国家的市场开始着手。企业开展跨国经营,实际上是企业的价值链在地理上的拓展,价值链的地理布局决定着企业内部的价值活动,哪些应当安排在国内,哪些应当安排在国外,它直接影响到企业跨国经营的业绩。j08dqfq6 目前我国企业的对外投资主要集中在亚洲、前苏联、东欧、拉美、非洲等欠发达国家和地区。这些地区资源比较丰富,加工制造业相对落后,劳动力成本低,投资空间大,他们对外来的资金、技术和管理大都持欢迎的态度,有些国家的政府甚至还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来吸引外资。而我国企业不论在技术、管理经验还是融资能力等方面,与当地竞争对手相比,都拥有一定比较优势,而且运营成本相对较低,因此我国企业应把这些国家作为投资的重点。但是任何市场都具有两面性,此类市场不利的一面是其规模一般都非常有限,市场秩序混乱,甚至政局还时常出现动荡。此外,当地产业体系与我国同构,我国企业的集中涌入,使得我国企业之间恶性竞争或当地政府挥舞保护主义大棒的事例容易发生。 与新兴市场相比,欧、美、日等发达国家的市场透明度较高,法律体系完善,基础设施良好,而且与我国市场的互补性强。但是成熟的市场存在成长缓慢、竞争激烈等问题,而且劳动力成本也比国内高。这就更加要求我国企业要知己知彼,全盘考虑。以英国为例,那里科技发达,研发力量雄厚,但劳动力成本很高。如果到英国去投资办厂,进行加工装配,很可能得不偿失。相反,如果在英国开展技术合作,吸收当地优秀人才,消化当地的先进技术,最后把研发成果拿回国内生产,我国企业应会大有作为。j08dqfq6j08d因此,政府要加大宏观引导力度,整体规划,鼓励企业从实际情况出发,正确选择要进入的市场,然后再针对不同的东道国市场制定与之相适应的经营战略,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单一战略模式在跨国经营中是不存在的。(三)扬长避短,循序渐进市场进人方式的选择对跨国经营战略的成败有重大的影响,由于跨国经营的复杂性,处于从本土走向世界初级阶段的企业往往很难对当地市场作出比较透彻的分析。企业可以先选择比较了解的国外市场,用比较灵活的进入方式,以学习的态度,作试探性的摸索,并积极向有经验的企业、政府机关和研究机构请教,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建立与跨国经营相适应的组织、制度和队伍,然后逐渐形成策略,优化国际业务。美国的很多公司打人我国市场都走过一个“先销售,再合资,然后收购合资方,最终办成独资企业”的过程。我国绝大多数的跨国经营企业都规模较小,能力较弱,经验不足,在全球性的商业环境和由大型跨国公司主导的环球经济中,无论是技术还是管理方面均不占优势,因此,可以考虑以这种循序渐进的方式进入国际市场。j08dqfq6j08d同时,要避免与大的跨国公司直接展开竞争,而专注于未被大跨国公司注意或目前尚未或无法涉足的领域,充分依托母公司的优势,集中力量做好单一业务,力争“小而精”,在短期内迅速增强自己的实力,然后,再根据实际情况考虑发展其他同类业务。只有当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和建立核心优势后,才能够充分发挥它的潜力并根据实际情况考虑多元化经营的战略。(四)研究开发本土化,打造核心产品企业要“走出去”,实施跨国经营,需要将产品品牌打出去,不仅要创出国际品牌,还要使品牌在跨国经营中“本土化”。例如IBM公司从1992年进入我国市场后,在产品品牌本土化方面不遗余力,在IBM铺天盖地的广告中看不到“美国”的字样,产品也针对我国消费者的爱好进行了变革。根据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跨国经营的企业不能把国内的产品原封不动地搬到国外,而是要针对不同国家的消费者重新设计产品,而且在正式生产以前应该先通过出口试探市场,增加产品品牌的成功率。所以,许多跨国公司纷纷在投资国设立研发机构,仅从1998年至今,各大跨国公司在北京建立的研究院和研发中心就有 20多个,且有愈演愈烈之势,这样做的目的不仅是为了利用我国优秀的人才,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要研究我国社会,开发适合我国市场的产品,以更好地适应本土化的要求。j08dq 跨国经营的企业如果不能针对当地消费者的口味提供具有特质的产品,要成功占领当地市场是非常困难的。因此,我国企业在跨国经营时可以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将研发中心设在所投资的国家和地区,把对新产品的研究和开发放在头等重要的地位,培养我国企业的品牌,培养当地消费者对我国企业核心产品的认同,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开辟新业务和扩大市场份额。(五)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j加入世贸组织后,随着市场的进一步开放,会有很多的商机,但是企业必须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没有科技含量的产品很难长久占领市场,同时企业要注意保护自己的技术,否则单纯依靠低技术含量、没有品牌的产品降价热销,很容易造成企业间的恶性竞争,影响我国企业的整体声誉。结 论只要民族国家的概念尚未消失,它就不可能完全放任外国资本对本国市场的主宰,它为国家主权而与无视国界的跨国公司的冲突与矛盾仍将存在。但是,正如作为竞争对手的企业基于一体化战略的考虑结成战略联盟那样,在一体化的前提下,国家与跨国公司共有利益的存在又使解决这一矛盾和冲突成为可能。致 谢 词当我写完这篇论文的时候,在经历了找工作的焦灼。写论文的煎熬之后,即将给自己的学生时代和校园生活划上一个美好的印象,感谢我的所有朋友们,在这片净土读书七载,无形中塑造了我生命的气质,生活的方式也莲就了我乐观的心态和一颗感恩的心。在这两年中,我收获快乐并且成长。在本次论文设计过程中,老师对该论文从选题,构思到最后定稿的各个环节给了细心指引与教导,使我得以最终完成毕业论文设计。在学习中,老师严谨的各个环节给予细心指导与教导,使我得以最终完成毕业论文的设计.,在学习中老师严谨的治学态度、丰富渊博的知识、明锐的学术思维 、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与严谨求实的治学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这三年中还得到众多老师的关心支持和帮助,在此,谨向老师们致以忠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最后,我要向百忙之中抽时间本问进行审阅,评议和参与本人论文答辩的各位老师表示感谢。参 考 文 献[1]曾宗禄.中国企业跨国经营:决策,管理与案例利分析[M].广东经济出版社,2003. [2]王志乐.走向世界的中国跨国公司[M].中国商业出版社,2004. [3]郭铁民,王永龙,俞姗.中国企业跨国经营[M]中国发展出版社,2002. [4]杨大凯.国际投资学[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 [5]孙纲.我国企业跨国经营的理论及模式选择[J].现代财经,2004(12). [6]刘明顺.企业跨国经营战略与管理[M].立信会计出版社,1997. [7]刘而华.跨国公司经营与管理[M].首都经贸大学出版社,2001. [8]李德荣.跨国公司的中国之路[M].九州出版社,2002.
土耳其电信
一、内容要求 毕业设计报告正文要求: (一)理、工科类专业毕业设计报告正文内容应包括:问题的提出;设计的指导思想;方案的选择和比较论证;根据任务书指出的内容和指标要求写出设计过程、课题所涉及元件结构和相关参数的设计计算,有关基本原理的说明与理论分析;给出所设计课题实际运行的数据或参数,并与理论设计参数进行比较和分析,说明产生误差的原因。最后要对所设计课题实用价值做出评估说明;设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改进意见或其它更好的方案设想及未能采纳的原因等。 (二)经济、管理类专业毕业设计报告或论文正文应包括:问题的提出、设计的指导思想;设计方案提出的依据,设计方案的选择和比较;设计过程;所运用的技术经济分析指标和方法;数学模型及其依据,数据计算方法;对设计方案的实用性和经济效益等方面做出评估;对设计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 或可能发生的问题 ) 提出合理化建议。毕业论文的基本论点、主要论据;根据国家有关方针、政策及规定联系实际展开理论分析。 (三)文科类专业毕业设计报告或论文正文应包括:问题的提出、解决问题的指导思想;解决方案提出的依据,解决方案的选择和比较,结论。 二、论文印装 毕业论文用毕业设计专用纸打印。正文用宋体小四号字,行间距为24磅;版面页边距上3cm,下、左,右2cm。 三、论文结构、装订顺序及要求 毕业论文由以下部分组成: (一)封面。论文题目不得超过20个字,要简练、准确,可分为两行。 (二)内容。 1、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任务书由指导教师填写,经系主任、教务部审查签字后生效。 2、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3、毕业设计(论文)学生申请答辩表与指导教师毕业设计(论文)评审表; 4、毕业设计(论文)评阅人评审表; 5、毕业设计(论文)答辩表; 6、毕业设计(论文)成绩评定总表; 7、中英文内容摘要和关键词。 (1)摘要是论文内容的简要陈述,应尽量反映论文的主要信息,内容包括研究目的、方法、成果和结论,不含图表,不加注释,具有独立性和完整性。中文摘要一般为200-400字左右,英文摘要应与中文摘要内容完全相同。“摘要”字样位置居中。 (2)关键词是反映毕业设计(论文)主题内容的名词,是供检索使用的。主题词条应为通用技术词汇,不得自造关键词。关键词一般为3-5个,按词条外延层次(学科目录分类),由高至低顺序排列。关键词排在摘要正文部分下方。 (3)中文摘要与关键词在前,英文的在后。 8、目录。 目录按三级标题编写,要求层次清晰,且要与正文标题一致。主要包括绪论、正文主体、结论、致谢、主要参考文献及附录等。 9、正文。论文正文部分包括:绪论(或前言、序言)、论文主体及结论。 (1)绪论。综合评述前人工作,说明论文工作的选题目的和意义,国内外文献综述,以及论文所要研究的内容。 (2)论文主体。论文的主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选题背景、方案论证、过程论述、结果分析、结论或总结等内容。要求层次清楚,文字简练、通顺,重点突出,毕业设计(论文)文字数,一般应不少于8000字(或20个页码)。外文翻译不少于3000字符,外文参考资料阅读量不少于3万字符。 中文论文撰写通行的题序层次采用以下格式: 1 格式是保证文章结构清晰、纲目分明的编辑手段,毕业论文所采用的格式必须符合上表规定,并前后统一,不得混杂使用。格式除题序层次外,还应包括分段、行距、字体和字号等。 第一层次(章)题序和标题居中放置,其余各层次(节、条、款)题序和标题一律沿版面左侧边线顶格安排。第一层次(章)题序和标题距下文双倍行距。段落开始后缩两个字。行与行之间,段落和层次标题以及各段落之间均为24磅行间距。 第一层次(章)题序和标题用小二号黑体字。题序和标题之间空两个字,不加标点,下同。 第二层次(节)题序和标题用小三号黑体字。 第三层次(条)题序和标题用四号黑体字。 第四层次及以下各层次题序及标题一律用小四号黑体字。 (3)结论(或结束语)。作为单独一章排列,但标题前不加“第XXX章”字样。结论是整个论文的总结,应以简练的文字说明论文所做的工作,一般不超过两页。 10、致谢。对导师和给予指导或协助完成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组织和个人表示感谢。文字要简洁、实事求是,切忌浮夸和庸俗之词。 11、参考文献及引用资料目录(规范格式见附文)。 12、附录。 13、实验数据表、有关图纸(大于3#图幅时单独装订)。 (三)封底。 附:规范的参考文献格式 参考文献(即引文出处)的类型以单字母方式标识:M——专著,C——论文集,N——报纸文章,J——期刊文章,D——学位论文,R——报告,S——标准,P——专利;对于不属于上述的文献类型,采用字母“Z”标识。 参考文献一律置于文末。
yangjiefox
跨国公司财务管理模式的实证研究和理论分析2006-9-12 【大 中 小】【打印】摘 要: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发展趋势,跨国公司在全球经济中越来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面对这一日益庞大的队伍,由此引发出一系列的问题。在这些与跨国公司有关的问题中,跨国公司财务管理模式问题,成为跨国公司高层管理人员和理论界关注的焦点之一。鉴于跨国公司财务管理模式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对跨国公司财务管理模式进行了中外国际比较,事实上,在各种模式下都有成功的例证。而跨国公司在选择其财务管理模式时,需要从全球长远的角度分析现在与未来的环境、企业的优势和劣势,把财务管理模式的确定建立在坚实的理论基础上。关键词:跨国公司 财务管理模式 分权 集权一、跨国公司财务管理模式的实证研究跨国公司的财务活动涉及母国和东道国,其财务管理模式,一方面反映跨国公司与母国、东道国之间的财务关系;另一方面反映跨国公司总部与各子公司之间的财务关系。我们这里只讨论跨国公司内部财务管理模式,即跨国公司总部与各子公司之间的财务关系。一个跨国公司的财务管理模式不是由财务部门独立设计的,而是跨国公司管理模式在财产部门的具体体现。根据集权与分权的程度,跨国公司的财务管理模式有以下三种类型:分权式、集权式和混合式。(一)分权式在这种管理模式下,子公司财务上是相对独立的,其经理一般拥有较多的财务决策权,子公司的业绩用其所在东道国的货币评价。国内的跨国公司在财务管理上基本上都是采用完全独立的分权模式,即各分、子公司负责自己的财务核算与财务管理,集团一般只对下属跨国公司进行工作指导,并在一定时期组织对下属公司进行事后的审计。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国外大多数跨国公司的财务管理基本上与我国目前的这种管理模式相似。多数人认为,由于新经济是创新型经济,是强调个性的经济,为了充分发挥子公司的积极性,应对激烈变化的市场环境,必须对子公司加大放权的力度,更多地实行分权式管理。在这方面成功的例子是美国的IBM.众所周知,IBM是生产计算机的著名大型跨国公司,在世界100多个国家设有子公司。它是世界上第一家因研制电脑而获得巨大发展的企业,其主要产品反映当代尖端技术发展水平。但是20世纪70年代末,IBM遇到国内同行、日本及欧洲经济共同体计算机制造厂商的严峻挑战。它在计算机行业的霸主地位岌岌可危。为应对这一形势,IBM加大了产品开发力度,于1980-1983年期间在跨国公司内部先后建立了15个专门从事开发小型计算机新产品的风险组织。这些组织被称为“独立经营单位”或“特别经营单位”,是自主权较大的单位,在产销、财务、人事方面都有自主权,甚至可以设立自己的董事会,自行筹集资金等,总公司除提供必要的资金和审议其发展方向外,对其经营活动一律不加干涉,这些风险组织自主权大,开发新产品速度快,很快开发并生产出了商品化的个人电脑,大大增强了IBM在小型机方面的竞争能力。与此同时,IBM总部将分布在世界各国的131个子公司按地区改组成8个地区事业体。对地区事业体采取分散化管理原则,使他们在开发、生产和销售等方面比原有子公司具有更大的经营自主权。对新建的亚洲和太平洋集团的战略中心(日本IBM)在组织上和经营上给予完全自主权。由此可见,分权型财务管理模式的最大优点就是子公司的灵活性强,它能根据市场的变化迅速作出反应,从而保证了其财务决策的及时性和合理性。通过分权,母公司的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将得以分散,母公司的管理者也将有时间和精力进行集团发展的战略管理。分权还有助于培养子公司的资金成本意识和风险意识,使之更谨慎地分配和使用资金。但分权模式也有其不足之处:各子公司财务管理各自为政,缺乏一体性;跨国公司财务管理不讲配合,缺乏全面性;跨国公司财务管理监管不力,缺乏有效性。这一切都会影响跨国公司整体财务目标的实现。因此IBM的成功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不能由此得出分权式财务管理模式就是跨国公司所要采取的最佳模式的结论。(二)集权式在这种管理模式下,母公司负责筹资、投资和分配的决策,财务政策的制定及财务人员的安排,国外子公司享有很少的决策权,主要是执行和贯彻母公司统一的财务政策。子公司的业绩用母公司的会计体系和母国货币进行考核评价。集权型财务管理模式体现了母公司对子公司的财务活动进行全过程控制的观念。通过集权,母公司能够对子公司的财务活动进行规范,使母公司的决策在子公司得以贯彻执行,从而有利子公司整体优势的发展。信息技术、网格技术的发展使母公司和子公司之间的信息交流变得更加快捷和方便,集权式财务管理模式的弊端———信息的不对称性能在很大程度上得以克服,母公司实行集权式管理具备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因此,有些跨国公司的集权管理不是在削弱,而是有进一步强化的趋势。特别是1993年以后,在全球掀起以BPR(业务流程重组)为主要内容的管理革命风潮后,全球绝大多数大型集团(全球500强中的80%以上)几乎都进行了跨国公司业务流程重组,并建立了集中式财务管理模式。以美国杨森制药集团(在中国设有西安杨森)为例,其财务管理模式是一个二级的集中管理模式。设在各地或各国的子公司,在本地将财务与业务数据输入后直接通过远程通讯传递到集团总部,集团总部按不同的岗位职责分别设专人进行审核,审核后进行记账处理。业务正常进行均以年初预算为依据,非常规性的成本或费用支出均要申述理由报集团批准后执行。可以说公司总部完全掌握和控制各地公司的业务与财务信息,各地公司按当地本位币进行财务核算,总部则可以按不同的货币进行记账处理,并进行各种成本与收益的比较分析,同时可以随时生成合并报表,掌握整个集团的财务状况。综合有关实证可见,新经济对跨国公司实施集权式管理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不但可以使集权式财务管理模式的优势得以充分发挥,而且使集权式财务管理的缺陷得到了相当程度的弥补。对于大多数跨国公司来说,仍会通过强化集中财务管理模式,保证跨国公司整体资源的优化配置,实现跨国公司整体利益的最大化。但集权制也有明显的缺陷:母公司集权后,子公司往往灵活性较差,不能根据市场环境的变化迅速作出反应;而且,过长的信息传递时间也影响了母公司决策的及时性。因此,对产品创新周期要求极为迫切的高新技术产业的跨国公司,分权管理的程度可能会逐渐扩大。(三)混合式这种管理模式是集权式和分权式相结合的产物,重大的财产决策权集中在跨国公司总部,而日常的财务决策权由子公司掌握,母公司总部的财务专家只向子公司提供指导、咨询和信息服务。根据母公司权力集中程度的不同,这种管理模式又可分为集权为主、分权为辅和分权为主、集权为辅两种形式。集权为主、分权为辅的模式主要体现了集权制的优点,同时还能部分避免由于权力过度集中而造成的下属企业缺乏积极性和活力的现象。它有利于母公司对各子公司实施有效的控制,尤其适用于处于发展初期的跨国公司。而分权为主、集权为辅的模式则应是发展已相对成熟,并且规模较大的跨国公司的选择。这种模式不但体现了分权制的优点,而且加强了集团内部的协调。二、跨国公司财务管理模式的理论分析(一)信息不对称和代理成本确定最优财务管理模式需衡量由信息不对称、不完全引起的错误决策成本。实行集权的财务管理模式,总公司对成员公司面临的情况很难全面掌握,因此,信息不对称引起的成本很高;反之,实行财务分权,缺乏信息引起的成本则降低。确定最优财务管理模式还要考虑由财务主体目标不一致引起的代理成本。实行集权的财务管理模式,容易协调和控制总公司和成员公司的目标,进而由目标不一致引起的代理成本降低;反之,实行财务分析,则由目标不一致引起的代理成本升高。由于现代信息技术的进步使得信息传递更为简便,成本降低,进而缺乏信息引起的错误决策成本大大降低,从而导致财务管理模式趋向集权化。(二)核心竞争力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依据核心竞争力来提高企业的竞争优势,实现财务资源的优化配置是财务管理模式的典型体现,而优秀的财务管理模式也为企业建立和发展自身的核心竞争力、获取持续竞争优势提供有利的支持。为了保证跨国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母公司通常要对那些与集团核心竞争力、核心业务密切相关的经营活动实施高度的统一管理与控制;对于那些与集团核心能力、核心业务关系一般甚至没有影响的成员企业,往往实行分权管理。一般地,集团总部对核心企业和控股层企业的控制明显要严于参股层、协作层企业。(三)价值链波特教授认为企业每项生产经营活动都是其创造价值的经济活动,那么,企业所有的各不相同但又相互关联的生产经营活动,便构成了创造价值的一个动态过程,即价值链。公司不同的联合方式对其价值链有着不同的影响,进而创造不同的价值链优势。跨国公司按其联合方式不同可分为:横向型跨国公司、纵向型跨国公司和混合型跨国公司。横向型跨国公司内部的各成员公司无论在产品、组织结构和行业上都非常相近,甚至完全相同,适合采用集权式财务管理模式。纵向型的跨国公司已开始涉及多元化经营,即跨部门经营,而各成员公司的经济效益又有较强的相关性,适合采用集权与分权相结合的模式。混合型跨国公司的各成员公司之间在生产和业务上彼此相关性不强,甚至完全不相关,适合采用分权式财务管理模式。(四)企业生命周期企业生命周期理论认为,企业分为孕育形成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等阶段。在孕育形成期,实行分权式财务管理,因为控股公司总部缺乏足够的资金来源和财务专家,往往较多地将财务管理决策权下放给子公司经理。在成长阶段,实行集权式财务管理。因为控股公司有了较强的经济实力和较多的财务专家,就要集中重要的财务决策,并通过信息交流和规定的报告程序,来统一管理和协调各子公司的财务活动。进入成熟阶段,通常将集权和分权相结合。因为控股公司的管理通常面临两难境地:一方面,子公司经营的规模和重要性需要加紧控制其财务决策;另一方面,由于子公司增长所引起的财务选择权不断增多,这使得控股公司无力也无需对每项任务决策都进行控制。(五)管理跨度根据管理跨度理论,管理者受其时间和精力等限制,在企业规模扩大到一定程度后,就有必要实行分层次的授权管理。因此,当跨国公司规模不大,经营范围较小,业务比较单一,子公司数量不多,而集团内部关系较为简单时,财务管理就可以相对集权;而若跨国公司规模较大、经营业务多样化,或子公司数量较多、从而集团内部关系较为复杂,母公司难以统一管理子公司或统一管理的效率过低,那么,就会采取相对分权的财务管理体制。(六)权变理论所谓权变,即权宜应变。由于市场和企业的外部环境越来越变幻莫测,企业就需要不断变更自己的管理方式来适应这种变化,权变管理于是应运而生。其特点就是随着环境的变化而采取相应的管理方式。因此,又被评为以现实为中心的管理方式。所以,如果子公司面临的外界环境变化大,宜采用分权式财务管理模式。除了运用以上讨论的几个理论外,跨国公司在设计其财务管理模式时,还应该结合其实际生产经营状况,考虑跨国公司的股权结构、发展战略、生产技术特点、地理分布、产品种类、企业文化、市场竞争等因素。参考文献:1.王斌。企业集团财务管理。现代财务理论前沿专题[C].大连:东北财大出版社,20002.薛媛媛。论企业集团财务管理模式及其选择[J].技术经济,2003(2)3.石连运。论新经济对跨国公司财务管理的影响[J].齐鲁学刊,2002(5)4.徐国华,张德,赵平。管理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5.[美].陈小悦译。竞争战略[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7
你不买谁给你啊,都是原创的是把
[摘要]韩语教学改革是新一轮高职高专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它要求我们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对韩语教学的观念、目标、内容、策略、手段、评价等各方面进行重大
前言 万事开头难,什么事都要有尝试,都要有开始,都要有经过,都要有失败。在经历了在超市的工作之后,明白了很多事情开起来简单,但实际上与我们的想象是有很大
哈哈哈 我是2班的....
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经过实证分析,取得了影响该行业上市公司经营业绩的主要信息,并给出了各公司对应的主成分的得分以及公司的综合评分,据此判断上市公司的优劣,以其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