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eeleemoon
这些年来,前前后后见过的围棋刊物好像也不少了。这里把自己见过的先罗列一下,以后有时间再慢慢乱侃几通。《围棋天地》:现在的主流围棋刊物,办得还行;《棋艺.围棋》:有几年来可以,不过现在感觉也越来越糟糕了《围棋》月刊:老牌围棋杂志,被合并到新民旗下了《新民围棋》:《围棋》月刊的后期,停了《围棋春秋》:比较老的围棋刊物,办了两三年好像就停了《棋牌世界》:四川办的,只出了几期《日本围棋》:严格说来应该是系列书籍,不是刊物《围棋报》:第一家围棋报纸,还马马虎虎,面向业务爱好者《围棋周报》:新民围棋停刊后那帮人办的报纸,很差《棋牌周报》:很久以前的某份报纸,早停了
自飘自落
《围棋》月刊是在新中国围棋事业奠基人陈毅元帅的倡议下于1960年1月创刊的,1966年10月,《围棋》因 “文革”被迫停刊。1978年7月《围棋》复刊。1994年《围棋》 由《新民晚报》与上海市体委共同主办,并更名为《新民围棋》 ,1998年,《新民围棋》由文汇新民联合报业集团主办,至2000年1月该刊已出版339期。停刊。《围棋天地》是中国最具权威性和最有影响力的围棋专业期刊,也是全世界发行量最大的围棋杂志,于1985年1月开始出版发行,望采纳
老鼠笨笨
正当举国为申博成功的上海骄傲自豪的时刻,一件发生在这座城市里的“小事”却让人的喜悦心情被大大地冲淡了。创刊已43年、出刊374期、影响了整整数代棋迷的《(新民)围棋》在这百业俱兴的时节却不期然走到尽头。《围棋》之所以“沦落”到今天这步,未能与时俱进自然难辞其咎,尽管有着40多年的金字招牌和为数众多的忠实读者,但翻开今年最后一期,无论是开本、版面还是栏目内容形式却仍然10年、20年前那张老面孔。在当今这样资讯爆炸、改版如换衣的时代,如此墨守陈规实为罕见。当然有人会说,杂志、特别是文化学术类杂志重要的是内容,并不在乎如何包装,比如《读书》杂志,但看到与《围棋》南北比肩的《围棋天地》穷则思变、锐意进取的改革气象时,当看到他们以自身努力实践为围棋媒体的发展开拓出一片崭新天地时,方始领悟到此说的“大谬不然”。身处信息时代,因受电视、网络等实时媒体冲击,报刊杂志等平面媒体面临着严峻挑战。特别是随着网络的日益普及,由于围棋爱好者大多文化程度相对较高,网民比例高,如今的围棋大赛,网上直播随处可见,因此,这就对受出版周期所限、时效性先天不足的围棋平面媒体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如果没有独家所有、他人所无的特色,谁还愿意花钱去看一些在网上随处可以下载的所谓“精彩回放”(《围棋》新辟的栏目之一)呢?在这方面,《围棋》与《围棋天地》一比高下立判,后者明年将改发半月刊,大大缩短出版周期,同时在内容方面非技术性文字类稿件所占比例也日渐提高,棋谱更多地采用生动权威、原汁原味的“自战解说”形式,一些专栏也力求引人入胜,如程晓流的“吴清源之高级弃子”堪称字字珠玑的经典妙文,版面、用纸也用心考究,短短一年时间,改头换面后的《围棋天地》给人耳目一新之感,让人充分体会到围棋市场蕴涵的巨大潜力。所以,《围棋》的停刊决非因为围棋媒体没有市场,没有读者,没有出路,而是看主其事者到底有无眼光,到底愿不愿意通过改版为杂志重新赢回一份生存空间。当听说有人已有意将其刊号转给新创的另一本据说年收益可达200万的杂志时,我的感觉已不只是失望,而是近乎愤怒了!上海,作为曾是引领风气之先的“文化传媒之都”,在这场与竞争对手重新分割21世纪媒体版图的“文化传媒大战”中已然落尽后手之际,难道还要再书败笔,再下败着吗?
《围棋》,《围棋天地》,《围棋春秋》
《中国围棋》杂志刊号是指国内统一刊号,国内统一刊号是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的简称,即CN号。它是新闻出版行部门分配给连续出版物的代号。
十月》 《大家》 《女报》 《女优》曾敏儿 《女友》花园版 《山花》 《山花》黄祖康 《乡土》xtzz @ publicl.ptt.js.cn 《飞霞》
爱下围棋的人没有不知道这个杂志的吧?质量很高的杂志,时效性高,观点权威,是这个杂志的两大特点。要说如何评价的话,《围棋天地》的专业性还是很强的,和国手接触颇多,
能看内容简介。《围棋天地》是中国最具权威性和最有影响力的围棋专业期刊,也是全世界发行量最大的围棋杂志,数以百万计的读者遍布中国城乡、台港澳地区以及世界各地。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