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348

独一木头
首页 > 学术论文 > 大众摄影杂志1996年9月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Q471468543

已采纳

《中国摄影》杂志由中国摄影家协会主办,是中国唯一摄影类核心期刊,它以推介摄影作品,报道摄影发展状况,介绍摄影器材和技术为主旨。《中国摄影》杂志创刊于1957年,是新中国第一本摄影艺术刊物。它集权威性、学术性、收藏性于一体,面向专业摄影师和中高端摄影爱好者,提供专业资讯。超过50年的品牌积累,使它拥有的丰富的行业资源、深刻的影响力和权威性,是中国摄影传媒行业的领军者和风向标。 《大众摄影》杂志创刊于1958年,由中国摄影家协会主办,立足国内,面向世界,刊物的发行量一直居中国摄影刊物之首。《大众摄影》见证了中国摄影普及化的进程,她以生动活泼的形式,传播影像文化,引导影像消费,被誉为摄影爱好者的良师益友。《大众摄影》于2005年创办子刊《大众DV》杂志,并着力打造大众摄影网络,开展各种创作、培训、出版等活动,向摄影人提供更多的学习渠道与展现空间。 《中国摄影报》创刊于1987年,由中国摄影家协会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每周两期,每期八版,是目前中国摄影界信息传播最快、彩色版面最多的专业报,也是全世界发行量最大的摄影专业报。《中国摄影报》融知识性、实用性、服务性、可读性为一体,集艺术摄影、新闻摄影、商业摄影于一身,是摄影家和摄影爱好者了解国际摄影艺术动态、掌握中国权威行业信息、提高摄影技艺、丰富生活情趣的好伙伴。 中国摄影出版社成立于1980年,是中国最早创立的国家级摄影专业出版社,作为中国摄影家协会旗下的摄影媒体,出版内容领域涵盖:摄影经典作品、摄影理论知识、专业摄影技法技巧、摄影实战指导、社科文化、时尚生活、图文和虚构等。每年出版品种近200种,其中新书超过100种。《美国纽约摄影学院摄影教材》作为出版社的拳头产品,持续畅销近30年,在全国摄影图书零售市场排名保持首位。一大批图书以权威、优品质、实用的特点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喜爱,使得出版社已经成为最有影响力的影像出版品牌之一。 中国摄影信息中心成立于2001年,负责中国摄影家协会的信息化建设,运营中国摄影家协会网、中国摄影手机报和影像中国网、影像国际网。中国摄影家协会网,是中国摄影家协会主办的官方网站,创立于2000年12月。作为协会的官方网站,中国摄影家协会网,以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为宗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准确权威的协会信息,精彩丰富的业界资讯,多元多样的会员佳作,服务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惠及广大影友。 北京摄影函授学院 创立于1984年,由中国摄影家协会主办,是我国改革开放以后创办最早的民办高校之一。学院定位在非学历、为摄影人服务的平民教育路线上,以摄影爱好者和摄影工作者为主要服务对象,以函授、面授、网络直播为教学手段,以摄影技术、摄影理论、摄影艺术为基础学科,对学员实施函授教育和短期培训教育。北京摄影函授学院在全国设有33个函授站点,25年来,培养了11万余名学员,其中相当一部分已经成长为摄影界的中坚力量,为推动中国摄影文化发展乃至社会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

201 评论

韩建忠001

郑思琪,1992年03月10日出生,广东汕头人,自幼喜爱画画,2010年10月开始接触摄影,进而开始自己的摄影生涯。在自学的三年期间,作品先后刊登于《中国摄影》杂志、《大众摄影》杂志、并获得美国《国家地理》中国赛区二等奖、第2届意大利维琴察国际摄影展焦点奖,第五届芬兰5地巡回国际摄影展FIAP金奖等多项国内外大奖。“我没有近视,也从不戴眼镜,可每天还是热衷于隔着某种镜片去认识世界,记录生活”——郑思琪

121 评论

liyingyong

刘成龙百科名片刘成龙,中国常用名,著名的有西南交通大学测绘工程检测中心主任刘成龙;江西摄影家记者刘成龙;江苏省粮食局官员刘成龙。目录西南交通大学测绘工程检测中心主任人物介绍学习简历荣誉称号从事教学科研情况江西摄影家记者介绍摄影作品摄影文章文章江苏省粮食局官员西南交通大学测绘工程检测中心主任 人物介绍 学习简历 荣誉称号 从事教学科研情况江西摄影家记者 介绍 摄影作品 摄影文章 文章江苏省粮食局官员展开 编辑本段西南交通大学测绘工程检测中心主任人物介绍基本情况:男,福建莆田人,1962年12月出生,工学硕士,测量工程副系主任、教授 主要研究领域及方向:大型、特大型工程测量与精密工程测量;变形监测与数据处理; 各类工程控制网建网、大区域无变形GPS控制网数据处理;各类测量自动化系统、变形监测自动化系统的研制学习简历1、至西南交大“铁路航空勘测”专业本科学习 2、至西南交大“工程测量”硕士研究生学习 3、至今 西南交大道路与铁道工程博士研究生学习荣誉称号1、获西南交大96-98年度科研工作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2、99年获四川省教委四川高校实验室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3、02年获四川省测绘学会“学会先进工作者” 荣誉称号 4、04年获西南交大“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工作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 5、04年被安庆市人民政府授予“安庆长江公路大桥建设功臣”称号 社会兼职:西南交通大学测绘工程检测中心主任;成都市金牛区第四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测绘学会第九届理事会测绘教育委员会会员;中国计量测试学会高级会员;四川省测绘学会第九届测绘仪器与软件委员会委员从事教学科研情况9年来主持纵、横向科研项目50项,到校(财务处)总经费万元,在研的主持项目6项,总经费200余万元;主持的科研项目中,有多项国家重点工程项目,包括获交通部科技进步特等奖和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的虎门大桥成套修建技术(参加单位);国内第一座多波束天线高精度安装测控技术项目(02mm),有亚洲最长山岭铁路隧道---乌稍岭隧道(20km)施工的洞外控制测量项目,国内第二套大型悬索桥GPS自动化监测系统---厦门海沧大桥健康监测系统(测量部分),正在主持世界第一长桥---杭州湾跨海大桥(36km)主桥施工的测量控制和国内第一长悬索桥---舟山西堠门大桥(主跨1650m)测量监控项目。 多年来,一直坚持在教学第一线上,独立讲授过8门本科课程,2门研究生课程;9年总学时达2584学时,年平均教学工作量为287学时;9年共指导本科生毕业设计33人;99年起招研究生,共培养硕士研究生6届,已毕业4届;传承交大严谨治学的优良传统,教学上一直严格认真,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独到的教学方法,教学效果显著,获得同行和学生的好评。兼任工程测量实验室主任期间,支持建立了成都校区测量实习场地、成都校区多功能测量实习控制网和犀浦校区测量实习场地,为实验教学改革、更新实验教学内容和实验室建设做了大量的工作。 1、自动极坐标系统在炮眼孔位、断面测量综合应用技术的研究,1997获铁道部科技进步成果二等奖 。 2、特大型桥梁施工控制测量新技术,1998获广东省交通厅科技进步成果一等奖 。 3、“特大型桥梁施工高程控制网布设与跨河水准测量实验”,1998年获四川省测绘学会优秀学术论文 。 4、“大跨度悬索桥施工索塔变形成因分析与监测”, 2002年获四川省测绘学会1998—2001年度优秀学术论文。[1]编辑本段江西摄影家记者介绍1937年11月11日出生于景德镇市。祖籍江西都昌县。 刘成龙1954年7月毕业于景德镇市师范学校。 1954年7月至1956年2月在景德当小学教师。 1956年2月调入景德镇日报社,任摄影记者。 1968年下放在景德市瑶里公社劳动。 1971年调景德市群艺馆任摄影干部。 1973年3月调入江西新闻图片社,任摄影记者、编辑部负责人。 1984年江西新闻图片社改为江西画报社。任社长。 1993年提前退休 现在在江西部分高校任兼职摄影教师。。 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两届理事。 美国纽约摄影协会名誉高级会士。 曾任江西摄影家协会副主席。 主任记者。摄影作品《脱弦之矢》获笫二届全国体育摄影竞赛一等奖、江西省政府文艺创作一等奖。 仙人洞《黄洋界》、《湖光山色》、《脱弦之矢》分别入选全国影展。 《湖光山色》、《登高》、《黄洋界》等发表于《中国摄影》杂志。 《苍松古道》入选《中国风光》画册。 《近黄昏》、《天暮》、《月色》、《黄山云海》、《夜航》等发表于《中国摄影家》、《摄影之友》、《东方航空》等杂志。 《国手》、《波光的旋律》、《春之兆》、《匡庐烟雨》等在省级摄影比赛中获一等奖。摄影文章《漫话摄影构图》、《摄影的动感表现》、《黑白照片的韵味》、《变焦追随法》发表于《中国摄影》杂志。 《摄影与黑色》、《视觉效果》发表于《大众摄影》杂志。 《美是一片云》发表于《中国摄影家》杂志。 《吴冠中谈摄影》、《墙里闻花香》、《与复明者共享光明》发表于《人民摄影 万米高空的光环报》。 《在制作中织入浪漫》、《我的摄影档案》发表于《摄影之友》杂志。 《机翼下的风景》发表于《东方航空》杂志。 《纪实与浪漫》刊登于全国笫二届摄影年会会刊。 《静谧中的律动》、《纯化与变异》、《色彩的音乐性》等文章发表于省级报刊。文章美是一片云 ——刘成龙 在这个世界上,最廉价的物质是云,最美丽的物质也是云,无所不在的云。 用来形容美的一切词汇,轻柔、流畅,和谐,变化,节律,生动,绚丽,优雅,神秘,壮观,虚幻,肖似,联想,气派……全都可以用在云的身上。 云能呼风唤雨,普济众生。人类就是在阳光、空气、土地、水的怀抱中,在云的抚慰下成长的。 云能变平凡为神奇,艺术家就是在云和有关云文化的熏陶、滋养中造就的。 “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儿时的歌曲我们可能忘记很多,这一首永远忘不了。“蓝天,远树,云影在天空中飘动……”儿时读过的课文丢掉不少,这一句始终存储在脑际。“一个筋斗云,十万八千里,”儿时听过的神话故事,印象最深的就是孙悟空腾云架雾的功夫。儿时 天上人间涂鸦,几条弧线组成云朵,是和画人头、画房屋同时起步的。及至学摄影,常听到老师指点,“这里有几朵云就更好。” 爱云,是人的天性。古今中外,人皆有之。远古的图腾,有云的纹饰。当代的微软,以蓝天白云作标志。中国女姓取名,常常冠以云字。外国人的装璜设计,非常看重流线形,云,就是最美的流线形。伟大的雕塑家罗丹说,他学雕塑是通过山上看树和路上看云而得到启发。绝代的舞蹈家邓肯说,她的舞蹈灵感来自树木、海浪、微风和云彩。 云大度,不思酬报,不计贫富,漫天施舍。 云自由,天马行空,无拘无束,起止自如。 云善变,移步换影,瞬息万恣,诡谲诱人。 云多彩,红橙黄绿,翠青蓝紫,无尽黑白。 云高傲,求之不予,往而不复,我行我素。 云谦恭,衬托高山,遮掩杂芜,甘当配角。 不可想像,这个世界没有云。不可奢望,一辈子能遇上几片好云。 云为知己者容!当你以虔诚之心对待它的时侯,它也会偶尔为之动容,为你作特殊 天山放牧的表演。当你漠视它的时侯,可能几天、几月不露身影。 对云的认识是渐进的。对云的解读几乎与对风光摄影审美情趣的提高同步。 开始只是为填空; 继而为点辍; 继而为仿中国画意; 继而以云为表现主体; 继而表达我对云的理解,诠释不同云彩的个性。 不能说这就是进步和提高,但能映照我学艺的心路历程。认为云美是天生的,如何表现云的美却是后生的。年轻时,吴化学老师曾授过风光摄影之“道”,其中之一就是“风、云、雾、雨、雪、早、晚”,这七字诀中就有四个字牵涉到云:云是云,雾是云,早晚霞霓也是云。记得最早冲击眼帘的云景照片,是陈勃先生的《黄山云海》,云能成为波涛滚滚一望无际的大海,山能成为穿破云天的孤岛,初次见到这种仙境般的画面,身心所受到的震憾,是言语难以形容的。前辈们为我们作出了样板,增强了我们对云雾表现的兴趣,也无形中给我们画了一个惰性的圈牢,掉进去时是幸福的,爬出来却是痛苦的,为了冲出这个无形的圈牢,我整整耗了二十多年时间。觉醒之艰难,在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程序化积淀之深厚、冥顽。我曾经思考过这样一亇问题,为什么中国的风光照片有那么多的云缠雾绕?外国的风光照片就那么讲求纯净呢?是他们的国家没有云雾?他们国家的云雾不愿屈就大地峰峦?显然不是的。我初步得 天幂出的解释,是各自的文化熏染、制约所致。 摄影人大都有守候朝辉、晚霞的经历,我也一样。一次又一次地守候……太阳尚未露脸,东边就泛起通透的橘红天幕,深色的云朵渐渐散开,组成一支庞大的仪仗队,颜色逐分逐秒地变化,黑、褐、棕、紫到鲜艳的绎红,地平线下射出的阳光把云朵镶上道道金边,一片灿烂。直到太阳登台,这群仪仗才褪色消散。晚霞的过程大致相反。每一刻进程有规律而又有变异,变数居多。让你在期待、失望、遗感、惊喜的交织中煎熬。经历本身也是一种乐趣,你会想到绝大多数人还在睡梦中。天底下只有摄影人对朝夕云霞如此钟情,并美其名曰“黄金小时”。1998年夏季的一天,在美国波士顿的郊区小镇温保罗,当天的晚霞令我陶醉,已经拍到了弹尽粮绝的地步,兴冲冲回家的路上,突然感到背后大放光明,回头一看,早己下山的太阳回光返照,把笼罩在天际的一团暮云染得鲜红,层层叠叠排列有序,像布幔悬浮,地平线一抹金黄,云隙中透着青天,地面上已是千家灯火。我这辈子没见过如此壮丽的晚霞,恐怕也只能见到一次,世界文化遗产可以让人一再欣赏,天公的杰作永远是绝版,不会重复。我很幸运,当时在路边买到了胶卷,感谢上帝,云应该是归他管的。 瀑布云这个名词,据我所知是庐山云雾研究所的摄影家苏茂首先使用的。云像瀑布,这是“盘古开天地”以来就有的事,是自然规律,一定的云量,一定的地势,一定的气压,一定的风向,几个条件一凑合,云浪就会自高向低往谷底涌动。对于居住在高山上的人来说,可谓司空见惯,就像前面所说的云海一样。然而摄影家把这一罕见的现象纪录下来,并点上“瀑布”这个“眼睛”,其价值就得到升华。云雾作为主角出现,我认为最适宜于在这种环境里,它的冲击力,流动感,韵律感和神秘感,很自然地把周围的山光水色比了下去,沦为配角。在黄山,1985年我曾拍到过瀑布云,但当时我不知道这个名称,只把它看作是另一种云海。那天只见西海群峰间,荡漾着滚滚云絮,依傍着山势的阶梯,缓缓下泄, 猴子观海浩浩然十数里,“流域”所及,山姿树影被衬得格外妖娆。真正从近处欣赏到典型的瀑布云,是在庐山剪刀峡,也就是好汉坡的所在地。2001年夏天的一个下午,株守了半个多月的我,突然受第六感覚的驱使,从含鄱口赶到牯岭街心公园,远远看到大天池山岭后面涌来一股股厚云,顺着山梁徐徐下滑,它们开始似乎在试探,步调逐渐延伸,最后一直跌落到剪刀峡的峡谷。我的心一下跳了起来,立即拦了一部出租车赶到最佳拍摄点,一口气爬上山坡,那里已经有山上的几位影友捷足先登了。这天瀑布云比较稳定,也很精彩。云浪汹涌,动势陡险,泻入谷底的云浪还不时溅起上扬的“浪花”,气势波澜辽阔,蔚为壮覌。从鄱阳湖积聚起来的云团前赴后继,勇往直前,时间持续了一个多小时,直到云浪染上了黄昏的玫魂色。我被惊呆了。当时的感受是:“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那得几回听。” 云的形状,如果做成图谱,即使厚厚的一大摞,也未必能包罗其万一。因为它根本无形状。形、状是人作为“本质力量的对象化”而强加上去的。1997年我在湖北大神农架林区拍秋色,住在原始森林中的一个林管站,有一天,偶然发现大神农架山巅冒出一股深色的云柱,直插蓝天,然后又四散扩展为蘑菇形,像是为山峰戴了一顶大帽,而四周全是晴天。旁边的人告诉我,那可能是夹裹着暴雨的龙卷云,破坏力非常大!令人费解的是,同在蓝天下,为什么偏偏就是那个山尖会冒出那片孤云呢?在美国伊利诺州的一个城市,我还拍到了几股同时冲天而起的柱状云,“兵”分三路,各自独立,像喇叭花似向上喷射,又像是在燃放焰火,颜色逐级渐变,似乎有个无形的设计师在为它们填彩设色,每个起势,每个转折,都因循着一种秩序,着实是妙趣横生。又有谁能解释得清这种“孪生”云的道理呢?云是生生不息的,云的表情面貌是神秘的,云给人的新鲜感是无穷无尽的。在一处旷野,明明是夕阳绚丽,预示着晴朗 三峡纤夫的明天,倏忽间不知从那个角落涌来一团乌云,几乎贴着地面上下翻滚,势如排山倒海,叫人喘不过气来。然而透过云脚,远处的地平线上,夕阳更显骄艳,胜似燃烧的火焰,给人以激情和活力。这种景色,过去往往会因为拍了没有积极意义、周围没有美景衬托等框框所阻拦而舍弃,现在我的第一反映就是把它拍摄下来。自然美,形式美夲身就是意义。 冲出云天外,看看云的背后隐藏着什么?过去是人类的梦想,现在是普通人都能见得到的现实。随着航天器的发展,每天有数以百万计的人在万米高空飞行,云的概念在人们的脑海里改变着,它不仅高高在上,有时又会伏首称臣,人,更因此而为自己的“本质力量”自豪。与此同时,云也因为能向人类显示自己的另一面,而变得更加婀娜多姿。摄影,作为视觉革命的先行,也因能从全新的视角反映云游陆海大地而更加证明自己的价值。坐过远程飞机的人都知道,映入我们眼帘的,除了蓝天就是云。科学家说地球的表面百分之七十是水,艺术家的感觉是百分之七十是云。有的像耸立的冰山,有的像散牧的群羊,有的像激荡的波涛,有的像起伏的沙漠……每当太阳处于低照角度的时侯,云就会披上人间难见的彩衣。云为摄影家提供了很大的创作空间,只怪我们常常漠视它的存在。航空拍云,过去太 流变之美多强调地面参照物,非要有能让人想起“人间”的熟悉物陪衬,这当然很有道理,(有次乘飞机飞过日本海,天气预报说地面有台风,果然见海面上竖起一堵视覚高度几十米,绵延约几十公里的“云墙”,实为奇覌,然而只能覌赏,照下来全没了那种“味”,唯一的原因就是没有参照物。)但是,云本身独有的美,我们也有责任表现出来,提供更多的人覌赏。有一次飞机下降,地面气候条件非常差,浓雾覆盖机场,飞机绕了一圈又一圈,我突然发现,每圈面对有太阳的方位时,机翼周围就会产生美丽的“日晕”,有时真的有三个“太阳”,别人为降落紧张,我特兴奋,拍了一张又一张,真希望飞机多兜几圈。至于那令人讨厌的机翼,就让它堂而皇之的当一把主体吧。[2]编辑本段江苏省粮食局官员刘成龙 男,1952年8月生,汉族,江苏涟水人,大专学历。1973年10月入党,1974年7月参加工作,曾任江苏省革命委员会商业局粮食科办事员,江苏省粮食局计划购销处科员、副科级、正科级、副处长、处长,江苏省粮食局办公室主任等职。现任江苏省粮食局副巡视员。

109 评论

神经女大王

龙妹妹!!!

112 评论

相关问答

  • 大众摄影杂志网站

    自己下载自己看

    乐乐媚娘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大众摄影杂志代号

    一、《大众摄影》《中国摄影》:由中国摄影家协会主办的摄影月刊。内容很丰富,覆盖面广,但针对性不强。二、《摄影世界》:新华通讯社主办。很专业,偏重介绍国内外名家作

    贝贝塔11 6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大众摄影杂志期刊号

    这方面多的很,摄影界有:《中国摄影》、《摄影之友》、《大众摄影》、《摄影世界》、《中国摄影家》等,旅游杂志有《时尚旅游》、《旅游天地》、《旅行家》、《户外探险》

    无敌小肉 7人参与回答 2023-12-05
  • 人像摄影杂志2020年4月

    《中国摄影 》 不错 更多是理念上的东西 《摄影之友 》 更多的是器材上的 还有《人像摄影》 也不错

    sally7juicy 6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1952年5月大众电影杂志

    《大众电影》1950年6月1日在上海创刊,当时负责该刊编辑工作的是上海市电影事业管理处研究室。1952年4月,该刊与中国电影发行公司编辑的《新电影》合并,由上海

    哈亮亮魔人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