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250

zhouchang1988127
首页 > 学术论文 > 人口学研究生论文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凌空抽筋

已采纳

世界人口发展概述 根据人口发展的特点,人口学家将世界人口规模增长的历史过程划分为四个时期: ①史前的原始静止时期(公元前100万一前3000年); ②古代和中世纪的缓慢增长时期(公元前3000一1650年),③近现代的过渡增长时期(1650一1950年);④当代的急速增长时期(1950年以后). 史前时期 (旧石器,中石器,新石器时代)近100万年的时间里, 世界人口增长极其缓慢,几乎停滞不前地波动在静止线上下.据人口学家推断,公元前100万年,世界人口为1-2万人,公元前1万年,为400万人,公元前3000年,为3000万人. 古代和中世纪时期[包括奴隶社会(公元前3000年一纪元前后)和封建社会(纪元前后一1650年)],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口增长进入相对稳定并持续缓慢增长的时期.这期间,总的看,封建社会的人口增长快于奴隶社会. 这一时期的世界人口由公元前3000年的3000万人缓慢增长到公元元年的亿人,再增长到1650年的亿人.近现代时期[包括近代阶段(1650一1900年)和现代阶段(1900一1950年)],是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时期.这时,社会生产力迅速发展,社会,经济,文化各方面发生了一系列变革,尤其是现代医疗卫生技术的进步和普及,为死亡率下降提供了条件.因而出现了世界人口的第一次大增长, 即从1650年的亿人增长到1900年的16. 50亿人,再增长到1950年的亿人.这期间,世界人口增长主要集中在资本主义国家,而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仍比较缓慢.1900年以后,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开始迅速增长.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科学技术尤其是现代医药科技的迅速发展和传播,使发展中国家的人口死亡率急剧下降,世界人口进入第二次也是有史以来最迅猛的增长时期.1950―1985年,有约20个国家和地区人口增长倍以上,近70个国家和地区增加了1―倍.到1996年,世界人口已达亿人.46年间,世界人口增长了倍.世界人口每增加10亿人的时间,由1804一1927年的123年,缩短到33年,14年,13年,11年.按目前的年增长率预测,2015年世界人口将可能达到71亿 /FONT>78亿之间,2050年将达到79亿一119亿之间. 人口剧增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重大影响.19世纪以来,资产阶级人口学家纷纷提出节育的主张,医护人员开始创建节育指导所,开展计划生育实践活动.特别是20世纪50年代以来,国际社会日益关注世界人口增长.1954年,在罗马召开世界性非政府间人口科学讨论会,讨论有关人口理论和共同关心的人口问题.1965年,在联合国主办下,国际人口学会,国际劳工组织,世界卫生组织在贝尔格莱德联合召开了世界人口会议,以期增进入们对人口问题的关注.1974年,联合国在布加勒斯特召开全球性政府间会议,对发展中国家控制人口问题以及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问题进行广泛讨论,通过《世界人口行动计划》,提出人口政策是社会经济发展政策的组成部分;认为凡人口增长妨碍实现增进人民福利的目标的国家,应选择适当的人口政策;所有夫妇和个人都应自由地同时又是负责任地决定生育孩子的数量和生育间隔,并有为此而获得信息,教育和手段的基本权利,夫妇和个人在行使这种权利时有责任考虑他们现存子女和将来子女的需要以及他们对社会的责任.1984年,联合国在墨西哥召开国际人口会议,再次重申《世界人口行动计划》的原则和目标,并通过了进一步执行该计划钓具体建议.1994年,联合国在开罗召开国际人口与发展大会,通过国际人大会行动纲领》,确定今后20年人口与发展目标,广泛讨论了人口与持续的经济增长,可持续发展,提高妇女地位,包括计划生育和性健康内容的生殖健康等问题,表明世界对人口与发展,计划生育,生殖健康日益重视.今天,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认识到人口过快增长给经济增长带来的影响,先后制定了人口控制政策.制定旨在降低人口增长率的政策的国家.从1976年占世界国家总数的增加到1993年的. 其中,发展中国家已占53%.亚洲,拉美地区由于大力推行计划生育,人口增长率显著下降, 1990年与1970年相比,妇女总和生育率均由下降到L1,人口增长率均由30%左右降到20%左右. 整个发展中国家妇女总和生育率也从降到.

359 评论

最後放縦

从现有的研究看,南京大学人口所已故的马淑鸾教授可能是国内最早采用PQLI(直译为"生活的物质质量"或 "物质生活质量",移译为"生命素质指数"或"人口素质指数")来测度人口素质存量的人口学家。马淑鸾根据 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资料进行计算并与国外比较,结论是:1982年中国的PQLI为77,印度为43,美国为94;而且 1982年中国各省、市、自治区的人口生命素质指数在全国的排序与其人均GNP 的排序基本一致(马淑鸾1986)。王俊改等对1982~1990年中国人口生命素质指数的变化进行了时序比较,结论是:1990年中国的PQLI为83;从区域差别看,PQLI达到80以上的高素质人口占了全国总人口的,PQLI在60~80之间的中等素质人口占了全国总人口的,唯独西藏只有51,属于低素质人口。并且再一次发现PQLI与人均GNP 存在着较为密切的正相关关系(王俊改,谢韦克1997),即人口素质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函数,二者同时也相辅相成。笔者本人也在一定的假设条件下对1990年的PQLI值进行了国际比较,结论是:世界平均为65,发达国家为94,欠发达国家为53,中国约为80,印度为57. 结合人均GNP 来看中国人口素质的综合发展水平,至少在现象的层面上可以认为中国人口素质的发展水平超前于经济发展水平(穆光宗,许金声1991;朱国宏1994)对这种怪异的现象主要有二种解释:一种认为,上述的 "超前"现象或许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中国人口素质潜能转化率及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还较低;换言之,中国的人力资源还有待于更充分有效的开发和利用,这似乎与我们所观察到的社会事实是吻合的(穆光宗1996)。另一种认为,"超前"可能是一种假象(冯立天1992)。 虽然PQLI方法有很多优点,如3 项指标达到较高水平是人们的普遍愿望,3 项指标具有泛人类色彩并反映的是 "产出"的情况,能够较好地反映发展中国家人口的福利状况,计算比较简单方便等;但也有不少的学者认为,这种方法有不少的局限性:首先,在PQLI的3 个构成指标中有2 个是反映健康状况的,而只有1 个是反映教育状况的;仅用识字率来反映发展中国家人口对文化的需求似乎太粗;仅从健康和识字两个方面来反映发展中国家人口的生活质量显然又过于简单等。据此,有的学者提出了一些改进的办法,用"0 岁平均预期寿命"这一指标来代替婴儿死亡率和1 岁预期寿命,用"25岁及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来代替识字率(冯立天,1992)。还有的学者用 "25岁以上人口受过中等教育以上人口的比重"来代替识字率,并用实际数据进行检验,结果还是令人满意的(朱国宏1994)。 也有一些学者另劈蹊径,用新创造的指数来衡量中国人口素质的存量。首都经贸大学人口所陈再华(1992)利用模糊数学方法来处理各因素指标,利用模糊隶属函数使各因素指标成为无量纲指标,并且具有横向可比性,建立了人口素质综合评价模型。结果发现:无论是综合来看还是分因素来看,中国人口素质都是呈递增的趋势。从结构来看,问题主要出在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方面,区域之间的差异也主要在这些方面。陈再华的方法一个最大的缺陷是过于复杂,不利于推广。南京大学人口所夏海勇(1992)也提出了一种"人口素质综合指数",他考虑了人口结构因素,但舍去了思想道德方面的内容,最终他选择了9 个指标来构造"人口素质综合指数",即平均预期寿命、婴儿死亡率、残疾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总和生育率、男性成人识字率、女性成人识字率、受过高等教育人数占总人口的比重、城市人口比重、15~64岁人口所占比重。计算方法是借助于系统聚类分析等方法,组成一套评价指标体系的取值阵,求得基点数据,并进行同度量处理,再计算出"人口素质综合指数",从而获得评价概念。根据作者自己的评价,此方法效果较好,反映面广、灵敏度高等。但主要问题还?欠椒ú还患虮悖�焕�谕乒恪4送猓�本┥缁峥蒲г荷缁嵫��斫鹕�?991)和江苏计生委陈友华等(1998)也探讨和提出过"人口素质指数"。 由于人口素质本身是相当复杂的现象,试图用一种方法就揭示清楚是不太可能的。综合上述,笔者以为:PQLI 方法的生命力是不容忽视的,目前国内的一些探讨还没有达成共识,还没有一种新指标可以替代PQLI的位置。因此,继续探求新指数无疑必要,但需要提醒的一点是,要注意数据的易得性和操作的便利性。从目前的情形来看,改进 PQLI方法使之更加实用和准确比较现实。 五、人口素质问题的理论探讨 1992年,刘铮教授重提"人口现代化",在人口学界和实际部门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在"人口现代化"的框架中,"人口素质的现代化"被摆上了关键的位置(刘铮1992;穆光宗1995,1999;陈友华1998)。目前,国内提的 "三优系统工程"正是实施"人口素质的现代化"的具体措施,所谓三优,是指优生、优育、优教。 为了从整体的角度来把握"人口素质"问题,笔者于1991年上半年撰文提出了"人口素质木桶理论"。与此同时,北京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的许金声也提出了相似的理论。所谓"人口素质木桶理论"是从科学哲学常讲的"水桶现象"中获得启发的,即一个水桶的容量受制于最短的那块木板,假定水桶的周边是参差不齐的话。笔者认为,人口素质本身存在的问题和人口素质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问题是分属两个层面的。也就是说,一是人口素质存量水平的高低问题,二是人口素质潜能开发水平的高低或转化程度的大小问题。中国人口素质的"短板效应"主要表现在非智力素质方面存在的问题。因此,只有建立正确评价人才和合理开发人力资源的社会经济机制,中国才能塑造不断克服"短板效应"的机制,让人口素质潜能不断喷发出来。人力资源的开发与人口质量投资唯有相辅相成才能形成良性循环,人口质量投资则大致包括了优生优育投资、文化教育投资、健康卫生投资和环境(生态环境、劳动环境和生活环境)优化投资。

300 评论

复古猫小懒

你看看就明白了论孟子的人口教育思想双击自动滚屏 作者:杨光明 来源:本刊编辑部 发布时间:2011-2-2 阅读:27次(安徽大学社会学系09级人口学,安徽 合肥 230039)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992(2011)01-0026-01摘要:孟子是先秦时期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但关于孟子的人口思想鲜有人提及,本文试从教育学和人口学两个角度来阐述孟子的人口教育思想。关键词:孟子;人口教育思想;性善论无论从封建社会生产的发展,还是从封建国家的赋税来源来看,人口和土地都是封建统治的基础。中国封建社会的统治者及其思想家,都热衷于广土众民。概括地说中国古代人口思想的主线就是“众民”之说。孟子也不例外,孟子说:“诸侯之宝三,土地、人民、政事。”(《孟子·尽心下》),孟子更提出“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孟子·离娄上》)的重要命题。可见其“众民”之说。孟子人口思想的除了“众民”还有另一个突出特点是“重民”,即不是停留在单纯强调增殖人口以及如何增殖人口上,而是同时重视提高人在自然、社会中的地位。充分发挥人的作用,注意到了人口素质的提高。孟子也像孔子一样,晚年尽心于教育事业,下面就从人口学角度浅议孟子的人口教育思想。一、孟子人口教育的理论基础孔子提出了“性相近,习相远”思想,看到了后天学习对人的发展的影响。孟子十分明确地提出了“性善论”思想,奠定了其教育的理论基础。1.人性本善,人的善性是先天固有的。孟子说:“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孟子·公孙丑上》) “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故有之也,弗思耳矣。” “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孟子·告子上》)2.人之善性不是固守不变的,可得可失。孟子认为人性善只是一种“端”,“端”即萌芽。外部环境的影响,可以改变本身的善性,可以“为恶”。孟子说:“若夫为不善,非才之罪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故曰,‘求则得之,舍则失之。’或相倍蓰而无算者,不能尽其才者也。”(《孟子·告子上》)“才”即本质。意思是说,一些人之所以不善,并不是由于这些人先天无“善端”,而是由于他们在后天环境的影响下丢弃了这些“善端”所致。3.学习是保持善性的最好方法。“求则得之,舍则失之,是求有益于得也,求在我者也。”(《孟子·尽心上》),就是说人的善性如果不扩充它,就会被掩盖,如果不断扩充它就能够成为圣人。通过以上三点我们能够看出,教育是必要的,可能的二、孟子人口教育的原则他为学生确立了应该追求的“大丈夫”理想人格:“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下》),要求学生无论贫富,都要坚持“仁义”的理想信念,要处理好“仁义”与“利”的关系,必要时应“舍生取义”,要抑制不利于“仁德”培养的兴趣与爱好。三、孟子人口教育思想的内容1.通过“重民”来“众民”孟子不仅看到了掠夺性战争对社会、经济、文化的巨大破坏性,而且他认为单靠武力是得不到人民的支持,政治上一而不会成功,正是看到了当时人民反抗统治者引起的巨大反应,提出“得天下者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孟子·离娄上》),从维护新兴地主阶级统治出发,主张用“仁政”来缓和当时日趋激烈的社会阶级矛盾,要统治者向劳动者做出一些让步,提出了“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之说。孟子还说“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孟子·滕文公下》),他认为人民有了自己的固定财产,才会有稳定的思想,他们才能放心繁衍后代,才不会影响国家的安定。2.尊老爱幼。孟子在《孟子·梁惠王上》中说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孟子·离娄上》)。他认为统治者提倡敬老爱幼,天下便易于治理。经过孟子的提倡,敬老慈幼逐渐成为中华传统美德的一个重要内容,促进了中国人口整体素质的提高。3.注重大众人民的教化。“君子有三乐,……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孟子·尽心上》)孟子认为对人民进行教育是君子的三大乐事之一。因此,凡是愿意接受教育的人,都应该对他们进行教育,他自己也亲身实践这一提议,著名的“稷下学宫”就培养了一大批学术斐然的人才。他从“性善”的观点出发,主张重视人的后天教育,他说“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孟子·告子下》)孟子认为人的本性是善良的,其所以变坏,都是后天造成的。因此要保持一颗善心就要加强对人民的教育。4.“君子”与“野人”。“君子”实际是居统治地位的剥削者,“野人”是处在社会底层的田野劳动者,孟子继承了孔子“君子劳心,小人劳力”的观点,他说:“有大人之事,有小人之事。……故曰:或劳心,或劳力。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天下之通义也。”孟子这样说就是教育广大人民要承认,进入阶级社会“劳心”与“劳力”的分工。参考文献:[1]鲁国尧、马智强,《孟子》注评[M],凤凰出版社.2006[2]张杰,浅谈孟子的教育思想[J],企业研究.,第14期[3]万利生,先秦人口思想综述[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 ,1996[4]黄钊,儒家德育学说论纲[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5]邝丽梅、王翠绒,孟子人口和谐思想探析[J],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作者简介:杨光明(—),男,汉,安徽合肥,安徽大学社会学系09级人口学专业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区域人口研究。

332 评论

我是睡觉大王

我想,回复一下是我唯一能做的!

343 评论

相关问答

  • 人大人口与社会学研究生王源论文

    近日,王源受邀MLB的邀请,在美国纽约花旗球场,为纽约大都会和迈阿密马林鱼队的比赛开球。王源干净俐落的开球也赢得了全场球迷的掌声! 据悉,王源也是首位在MLB担

    卡布奇诺有点 6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人口结构变化研究论文

    10篇太多了,再说你也没留联系方法

    小胡子阿志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中国人口增长研究论文

    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十一五"乃至更长的时期内,发展的这一地位依然不容怀疑和动摇."十一五"发展的目标,内容和手段过去不是,将来也不应是一成不变的,随着发

    楠辉之恋 4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人体生理学研究生论文

    中医学不是自然科学的分支 ,它一直与中国古代哲学交融在一起 ,中医学有着自己对生命本体的认识 ,有着自己特定的思维方式与思维过程。下文是中医毕业论文范文大全,欢

    小胶带儿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人口发展趋势研究论文

    现在,中国人口问题的主要方面,已从人口数量问题转变为人口质量问题。"独孩政策"的问题已经开始表现出来:一是人口老龄化问题;二是人口质量。 人口质量下降,现在有两

    mingmingsherry 5人参与回答 2023-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