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7

  • 浏览数

    196

哆啦瞄瞄
首页 > 学术论文 > 地理学报pdf

7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a淡淡小雨

已采纳

上地理学报编辑部的网站,上面有详细的说明和要求,可以下载pdf来看。

247 评论

迷茫的前途

给你推荐一个网站,那里有不少相关论文,都是公开发表的专业论文,及博硕士毕业论文,你上去挑挑,参考一下吧 中国知网 你上去输入关键词“中国海外直接投资发展的现状”,搜索一下就有了 1. 任重道远: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现状与发展前景 赵春明 文献来自: 世界经济 2004年 第03期 CAJ下载 PDF下载 尽管近年来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发展速度很快,但从总体来看还存在着不少问题:一是对外直接投资的总体规模明显偏小。目前中国境外投资金额仅占世界对外直接投资总量的0 ... 被引用次数: 26 文献引用-相似文献-同类文献 2. 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沿海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 李小建 文献来自: 地理学报 1999年 第05期 CAJ下载 PDF下载 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沿海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李小建$河南大学环境与规划学院!河南开封475001外商直接投资 ... 被引用次数: 45 文献引用-相似文献-同类文献 3. 国际直接投资理论与中国海外投资的实证研究 苏丽萍 文献来自: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年 第03期 CAJ下载 PDF下载 三、中国海外投资理论体系的构建针对中国海外投资发展的现状 ,结合国际直接投资理论的发展 ,我们提出了构建中国海外投资理论的基本框架。(一 )理论分析前提 :制度转轨的经济背景现有的国际直接投资理论 ,不论是对一国对 ... 被引用次数: 17 文献引用-相似文献-同类文献 4. 中国企业海外直接投资的现状与特征 许兴镐 文献来自: 经济体制改革 2003年 第06期 CAJ下载 PDF下载 一、中国企业海外直接投资的发展 在改革开放初期 ,中国的经济还没有达到海外投资的水平 ,并且政府对海外投资企业实行了严格的审批制度 ,到 1985年为止 ,中国企业的海外投资以非贸易性企业为主 ,总投资额只有 2 ... 被引用次数: 1 文献引用-相似文献-同类文献 5. 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现状、问题及发展战略 刘增科 文献来自: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2004年 第06期 CAJ下载 PDF下载 3 根据企业的自身优势、经济利益目标、东道国的国情等选择对外直接投资的方式 ,确立对外直接投资的地区和行业流向( 1 )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方式的选择。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方式有两种 :一种是新建投资 ,也称为“绿地投资” ,即在东道国建立一个新企业 ,可以采用独资的形式 ... 被引用次数: 10 文献引用-相似文献-同类文献 6.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及未来趋势 李洪江 文献来自: 商业研究 2004年 第05期 CAJ下载 PDF下载 四、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未来趋势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迅猛发展 ,预示着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今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将会向什么方向推进是本文研究的另一个重要问题。根据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现状以及竞争优势的分析 ,可以推测中 ... 被引用次数: 7 文献引用-相似文献-同类文献 7. 中国海外直接投资的产业与区域选择 衣长军,胡日东 文献来自: 江西社会科学 2002年 第06期 CAJ下载 PDF下载 一、引言海外直接投资,又称对外直接投资、境外直接投资或国外直接投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海外直接投资取得的发展。但同我国利用外资与国际直接投资相比,就显得相对滞后。因此,研究与分析我国海外投资存在的问题产业与区域组合策略 ... 被引用次数: 5 文献引用-相似文献-同类文献 8. 中国海外直接投资研究 窦金美 文献来自: 经济视角 2005年 第05期 CAJ下载 PDF下载 一、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现状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海外投资发展较快。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中国大了对发展中国家投资的力度,取得了一定成效。3 ... 从而推动了境外投资主体由中小型企业为主逐步向大企业集团为主转变。二、中国海外直接投资存在的主要问题1 ... 被引用次数: 2 文献引用-相似文献-同类文献 9.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区域及现状分析 李晓峰 文献来自: 陕西工学院学报 1999年 第03期 CAJ下载 PDF下载 本文拟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就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区域及现状进行分析,以利于企业开展跨国直接投资的国际化经营活动。1 对外直接投资的基础理论1-1 全球区位理论该理论是由美国学者阿哈罗尼提出的,他认为,企业在其发展中,它所从事经营活动的地理区位或范围 ... 被引用次数: 9 文献引用-相似文献-同类文献 10. 海外华人在中国大陆投资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林金枝 文献来自: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3年 第01期 CAJ下载 PDF下载 1979—1991年外商在中国大陆投资的资本构成(二)海外华人在中国大陆投资的发展变化 自中国对外开放以来,海外华人在大陆直接投资,逐年持上升的态势。按其投资地区范围的扩大、以及投资金额的变化,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 1 ... 被引用次数: 3 文献引用-相似文献-同类文献 查外直接投资 的定义 查中国海 的定义 搜直接投资 的学术趋势 搜中国海 的学术趋势 搜发展 的学术趋势 搜索相关数字 2005年中国海油产量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174 评论

我不是小痴

什么是无土栽培? 无土栽培是指不用天然土壤栽培作物,而将作物栽培在营养液中,这种营养液可以代替天然土壤向作物提供水分、养分、氧气、温度,使作物能够正常生长并完成其整个生命周期。大家都知道,传统农业中作物的生长离不开土壤,如粮食、棉花、油料、蔬菜、果树、茶叶、花卉、烟草等,都必须利用土壤栽培,可以说,农业生产特别是种植业就是利用土壤的栽培技术,农业与土壤是密切相关的。而自1929年格里克教授试种一株无土栽培番茄成功以来,作物栽培终于摆脱自然土壤的束缚,可进入工厂化生产的诱人发展前景。 无土栽培无须依赖土壤,它是将蔬菜等作物种植在装有营养液的一定栽培装置中,或是在充满营养液的砂、砾石、蛭石、珍珠岩、稻壳、炉渣、岩棉、蔗渣等非天然土壤基质材料作成的种植床上,因其不用土壤,故称无土壤栽培,而且由于它不用一般的有机肥和无机肥,而是依靠提供营养液来代替传统的农业施肥技术,所以无土栽培又被称为营养液栽培,即简称水培、水耕栽培技术。 无土栽培由于不用土壤,在技术上是一重大突破,同时,由于技术的不断完善、先进设施和新型的基质材料的应用,无土栽培已完全可以根据不同作物的生长发育需要进行温、水、光、肥、气等的自动调节与控制,实行工厂化生产。因此,无土栽培是当今现代化农业的高新技术,是现代设施栽培的新技术。

247 评论

jackor57992

非法无序地挖采河沙贻害无穷。 《初论采沙对河床的影响及控制》(毛野 河海大学水利水电工程学院)文摘:对河道采沙从流态变化和对河床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分析表明:(a)采沙使河床局部变形,打破了水沙运动的平衡,采沙坑对水流的作用类似于跌坎,相应地横向次生流和平面流场也被迫调整(b)水流流态变化引起溯源冲刷,进而导可床全面调整,影响河床稳定,建议加强统一管理,以科研成果为基础指导有序采沙,力求变害为利。 《大量采沙对东江下游及东江三角洲河床地形和潮汐动力的影响》( <<地理学报>>2006年09期贾良文,罗章仁,杨清书,欧素英,雷亚平) 通过分析东江下游及东江三角洲的采沙情况、采沙对河床演变和潮汐动力的影响.近几十年来东江下游及东江三角洲采沙量巨大,1980~2002年22年间采沙总量达到了亿m3.大量采沙对河床演变的主要影响是:大幅度扩大了河槽容积、河床平均高程显著降低、水深明显增加、纵比降减小.东江下游及东江三角洲潮汐动力的变化主要表现在:网河区上段及东江下游潮水位明显降低,潮差增大,涨潮历时延长,主要分潮振幅加大;潮汐传播速度加快;潮区界、潮流界、咸潮界上移;网河区上段及东江下游潮汐动力得到明显增强,潮汐动力作用范围向上延伸,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大量挖沙所导致的河床剧烈变化. 广东专家建议河道采沙要实行许可证制度,针对北江存在的问题指出滥挖河沙三大弊端: 一是滥挖河沙使河床整体下切,在汛期极容易引起大堤的岸坡失隐,造成塌堤。二是河床下切后,枯水期下游水位下降,造成沿线原来的灌溉及生活用水的取水涵闸不能自行过流,直接影响到广大保护区内的农田欠灌、生活用水困难。三是河床下切令旱年咸潮上溯,引起珠三角受咸潮影响的地区扩大,直接影响当地农业生产和人民饮水。 烟台政协会议关于严禁乱挖沙石,破坏自然环境,危害群众生命安全的提案中指出:乱挖河沙,既破坏自然环境,又危害群众生命安全。原来清澈平坦的河道被挖的千疮百孔,两岸的植被全被破坏;每年夏天总要发生儿童因为下河游泳掉进沙坑而被淹死的不幸事件。 广西灵川县水利局的专业人士介绍,非法挖沙危害极大,不仅毁坏了大量的土地,让被毁坏的土地上千年无法自然恢复。更严重的是,严重毁坏了成千上万年自然形成的河床,一方面破坏了河床下的蓄水层,导致地表河水大量渗漏到地下,造成河水干涸,江河断流;另一方面一到汛期,河道不能正常行洪,河堤不能保护沿岸,造成大片田地被洪水淹没和长期浸泡,给各种农作物带来毁灭性灾害。 《长江河道采沙管理之浅见》(高秀玲吴志广)指出: 长江河道采砂给沿江堤防工程和水上交通带来危害;无限制地、掠夺式地开采江砂,将会破坏长江的河势,破坏长江河床的冲淤平衡。 总之,非法无序地挖采河沙百害一利,直接危害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必须禁止。

139 评论

漳南一邺

一、在我国发展节水灌溉具有哪些重要意义(见下文)二、节水灌溉的环境效应研究现状及研究重点 (见下文)三、无土栽培技术(字数有限,实在贴不上来了)四、无土栽培原理五、无土栽培应用意义(放心下载 我试过了)一、在我国发展节水灌溉具有哪些重要意义水利是农业的命脉,粮食的增产往往是通过灌溉面积的增加来实现的。目前,全国亿HM3的耕地面积中,水田、水浇地占亿HM2,不足40%,而生产的粮食却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80%。我国能以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占世界22%的人口,正是因为我们拥有占世界22%的灌溉面积。“九五”计划曾提出的到20世纪末增加400亿—500亿KG粮食的生产能力,即是以大幅度增加灌溉面积作为惟一选择。 然而,灌溉面积的增加已受到水资源总量和用水结构变化的双重制约! 从总量上讲,中国是水资源短缺的国家,人均占有水资源量仅相当于世界人均1/4,而且南多北少、东多西少,占国土面积60%以上的北方地区水资源拥有量不足全国总量的20%。国际上一般公认的人均水资源最低需求量标准为1000M3,我国有10个省(市、区)低于这个标准。专家估计,目前我国缺水总量为400亿—600亿M3,每年受旱面积0。2亿—0。3亿HM2,影响粮食产量75亿—100亿KG。 用水结构的调整和农业用水下降,已对粮食生产构成了直接威胁。 随着经济的发展,工业、城镇、农业用水矛盾日益尖锐。在这一矛盾斗争中,农业用水逐渐被工业和城镇用水挤占。全国80%的水库,近十年来都不同程度地调整了供水的范围,不断地转向工业和城市!据专家统计,我国农业用水量从80年代的年用水3912亿M3,下降到1993年的3850亿M3,减少了62亿M3。而同期工业用却从每年525亿M3,增加到1400亿M3,增加了倍。农业用从占总量的85%下降到72%,今后还将继续下降,农业用水总量不但不可能增加,还可能减少。 因此发展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节水。节水灌溉已不仅仅是技术问题,而是直接关系到农业发展的根本是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战略和实现从粗放到集约经营战略的具体体现。二、节水灌溉的环境效应研究现状及研究重点摘 要: 对农田节水灌溉领域有关环境效应问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 指出其研究不足, 建议应从节水灌溉对农田生态环境影响效应的综合分析、节水灌溉条件下地表水及地下水水文循环变化规律、节水灌溉条件下地下水与土壤盐渍化关系机理、地膜覆盖节水增产机理及对环境的影响、考虑生态环境效应的节水农田水管理等方面进行重点研究。关键词: 节水灌溉; 环境效应; 研究重点近20 年来, 我国灌溉农业节水取得较大进展,从70 年代初开始, 在自流灌区推广渠道衬砌, 提高渠系水利用率。随后推广平整土地、改大畦为小畦、改长畦为短畦、改宽畦为窄畦、改长沟为短沟、改一般沟灌为膜上灌, 改农毛沟输水灌为低压管道输水灌, 从单一提高渠系水利用率到提高灌溉水利用率。80 年代到90 年代初, 非工程的农业节水技术获得很大发展, 取得了明显的节水增产效果。从90 年代开始, 逐步推行灌溉工程节水与农业节水技术、管理节水技术的有机结合, 形成配套技术。据统计到1998 年底, 我国节水灌溉工程面积已达1 533. 3万hm 2, 其中防渗渠道控制灌溉面积866. 7 万hm2,输水管道灌溉面积520 万hm2, 喷灌120 万hm2, 微灌26. 7 万hm 2, 另外膜上灌、坐水种、小麦、水稻推广节水灌溉制度等非工程节水面积1 333. 3万hm 2。各类节水灌溉措施一方面对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扩大灌溉面积、提高农业产量、促进国民经济发展以及改善农田生态环境起了重要作用。另一方面, 节水灌溉条件下农田生态环境势必发生变化,从而对环境产生直接和间接的影响, 甚至导致环境恶化。1 节水灌溉的环境效应节水灌溉的实质是降低灌溉用水过程中水资源的无效损耗, 围绕节水灌溉的实质所采取的各种措施和方法, 构成节水灌溉的技术体系, 包括从水源到田间入水口的输水环节的节水技术、从田间入水口到作物根系的灌水环节的节水技术, 以及作物吸收利用根系层土壤水分的耗水环节的节水技术。主要有: 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技术、节水工程技术与措施(包括喷灌技术、微灌技术、渠道防渗技术、低压管道输水技术、膜上灌技术、水稻浅湿灌溉技术、改进沟畦灌技术等)、节水农业技术(包括调整作物种植结构、改善耕作制度、改进耕作技术, 以及推广秸秆或地膜覆盖的保墒技术、化学药剂与保水剂应用技术, 限额灌溉及节水抗旱作物品种选育等)、节水管理技术(包括组织管理、工程管理、经营管理和用水管理等)。节水灌溉过程中3 个环节的节水技术, 实际上是对区域水循环体系中的3 个主要因素: 作物根系层土壤含水率、地下水位和农田蒸发进行直接的人为干涉。其中输水环节的节水技术, 将直接影响渠道水对地下水的补充量; 灌水环节和耗水环节的节水技术, 将直接改变作物根系层含水率及其时空分布,从而对水循环各要素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引起整个水循环系统的改变。这种改变不仅使各要素量变化, 更使其循环周期发生变化。如地膜覆盖对于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2 个方面: 一是对土地的污染问题; 二是对地区降雨径流特性的影响。目前, 地膜覆盖普遍采用的是不可降解的透明塑膜, 地膜的回收率一般为60%~ 70% , 还有相当一部分残膜留在土壤中, 造成了对土地的污染。为了解决这一问题, 国内外对于可降解膜的开发研究做了大量工作, 但由于制造工艺、成本等方面的原因, 目前尚没有在生产中得到大面积推广。如80 年代后期以来, 在旱作农业地区大面积覆膜引起的农田白色污染现已日趋明显, 山西省在旱作农业区小麦有23. 3 万hm 2 覆膜, 陕西省达1. 7 万hm 2, 甘肃省为5. 3 万hm 2。覆膜农田虽已安排收获后拾薄膜碎片作业, 但终因费工而不尽其意。据甘肃省反映,由于牲畜食用了薄膜垃圾而造成消化道堵塞死亡现象时有发生。覆膜引发的白色污染对农业生态环境问题已产生了不可忽视的恶劣影响。各类节水措施对农田土壤物理特性产生了影响, 例如土体与近地面范围大气的水、热状况变异,这种变异长期维持引发的土壤物理、化学、生物学性质变化, 近地面大气水、热状况变异导致农田腾发变化。如喷灌、滴灌对农田周围生物学环境变异、生物学多样性、微生物学变化及由此引起的农作物病虫害等有影响。水田旱作后, 必然改变水田土性质, 如土壤潜育层氧气还原电位变化, 好气细菌、嫌气细菌活动变化, 土壤有机质的加速分解及由此产生的对水稻生长、品质的正负效应, 水稻田干裂后也带来雨季大量地表水下降及由此引发的地下水污染、地表水体的改变和水分自然面貌变异等。节水灌溉措施也改变了农田水文循环变化规律。水文循环是农田生物圈内生物、地质、化学总循环中的重要一环, 水资源的更新再生和可持续性存在的能力, 就是靠水文循环过程来维持实现的, 水文循环过程不仅提供源源不断的新鲜水, 而且还起着美化自然、净化环境的作用。然而, 各种节水措施对水文循环的过程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例如渠道衬砌改变了地表水对地下水的补给量; 土壤水的充分利用改变了降雨产流条件, 也改变了降雨入渗和地下水补给条件; 地膜覆盖技术在增温保墒的同时, 由于地膜对雨水的阻隔作用, 使得降雨入渗减少, 一方面不利于对雨水的充分利用, 另一方面加大了地表径流, 大面积的地膜覆盖必然影响到地区的水循环条件, 改变原来的水文特性, 甚至使水资源状况发生变化等等。这些影响不仅表现在空间上也表现在时间上, 它改变了原有水资源循环过程与降雨产流条件, 从而形成新的水资源循环系统, 这一新的水循环系统对区域内的农业生产条件、生态环境产生一定影响。因此, 研究节水灌溉对区域水循环系统产生的各种影响, 预测水循环过程和不同类型水资源分布状况的影响程度, 以及所形成的新的水循环系统的特点等是十分必要的。节水灌溉所产生的环境影响, 对农田水管理措施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农田水系统管理是对节水灌溉—生态环境的重新认识, 是调节控制水资源—节水灌溉—生态环境—社会经济复合系统的总体能力的表现形式, 也是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工农业可持续发展过程中抗干扰的稳定能力的重要方面, 因此,开展与生态环境效应相一致的节水农田水管理研究极具紧迫性、现实性和必要性, 对于保证灌区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和灌溉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 国内外研究现状国内外对喷、微灌对农田生态环境的影响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取得了不少成果。喷灌对环境的影响主要研究了喷灌条件下田间小气候变化规律、土壤水分运移规律。微灌对环境的影响主要对微灌条件下土壤水分运动规律进行了研究。主要成果有: 滴灌条件下土壤水分运动数学模型[ 1 ]、喷灌条件下温度及水汽压变化的计算公式[ 2 ]、滴灌条件下土壤水分运动规律研究[ 3 ]。考虑喷灌条件下气相和液相之间的质量、动量和热能三者间的结合问题, 提出了喷头射流蒸发量及其对顺风范围内小气候影响的计算机模拟方程[ 4 ] , 研究喷灌条件下均质土壤的入渗规律,建立了数学模型[ 5 ]。喷灌条件下作物冠层温度的变化规律及对滴灌条件下土壤水分的分布规律[ 6 ]、喷灌条件下冬小麦田间水分运移数学模型[ 6 ]、喷灌条件下田间小气候变化规律的研究。喷灌条件下土壤水分空间分布特性及数学模型。虽然国内外对喷、微灌条件下田间小气候变化规律、土壤水分运动规律做了不少研究, 但喷、微灌条件下土壤水盐环境已经发生了变化, 而有关土壤溶质运移规律的研究多局限于降水、蒸发和排水条件, 喷灌条件下虽然对田间小气候的变化进行了研究, 但未涉及土壤水盐环境效应的研究。滴灌条件下土壤水分运动规律中水盐的动态规律研究较少。另外, 土壤长期定点滴灌, 会使土壤湿润区与干燥区的交界处盐分聚集, 有可能产生土壤次生盐碱化,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 也必须深入研究滴灌条件下土壤水盐的动态变化规律。近年来国内在节水农业技术和水资源开发利用对农田生态环境影响方面也作了大量工作。农业节水对水文规律变化的影响, 农业生产影响条件下水文水资源评价方法等[ 9 ]; 不同覆盖条件下土壤水热影响规律及计算模型; 对水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问题的研究, 包括大规模开发利用地表水对水文循环过程以及河流生态功能的影响, 引蓄地表径流引起的泥沙淤积, 引水灌溉面积的扩大对土壤盐分的累积和土壤自然生态环境的影响, 污水和废水灌溉对水环境污染的影响, 以及地下水超采引起的水环境生态问题等[ 11 ]; 对田间覆膜保墒技术措施的应用的研究, 详细论述了地面覆盖对土壤表面水、汽、热状况的影响以及不同覆盖材料、不同覆盖方式对土壤水热运移的影响[ 12 ]; 对非饱和土壤水运动的数值模拟[ 13 ]; 夏玉米麦秸全覆盖下土壤水热动态的田间试验及计算模拟[ 14 ]; 对水资源持续利用的框架进行了研究, 重点探讨了水资源可持续性存在依据、可持续利用的支持条件、发展模式、演变控制等, 给出了一个包括水资源承载能力、水资源管理的调控能力等的水资源持续利用理论和实践框架, 扩展了节水灌溉和环境效应影响的研究领域。3 应重点研究的一些问题国内外近年来在节水灌溉及环境影响等方面成果大多偏重于对宏观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节水灌溉的理论方法及农田节水灌溉对某些单方面的生态环境影响研究, 而缺乏农田节水灌溉对环境的影响机理、农田节水与地表地下水水文循环变化规律、节水灌溉条件下地下水与土壤盐渍化关系机理、以及考虑生态环境效应的农田水管理的系统全面的研究。因此, 在节水灌溉对农田生态环境的影响机理方面还需要进行深入的研究, 特别是应从以下5 个方面进行重点研究。这对于弥补国内外该方面研究之不足, 进一步提高节水灌溉技术发展水平, 促进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 保证我国水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 实现我国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3. 1 节水灌溉对农田生态环境影响效应的综合分析研究主要包括: ①实施喷灌、微灌、覆膜灌溉等节水灌溉技术后引起的土层近地面大气层水热条件的改变及对农田腾发的影响以及土壤物理、化学、生物学性质变化及其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机理; ②长期实施节水灌溉的地区, 在农田尺度内及其周边植物群落、昆虫活动等变异规律及由此产生的环境效应; ③南方稻田长期实施节水灌溉技术后水稻土的物理、化学、生物学性质变化及对水稻生长的影响机理与环境演变规律; ④节水灌溉对农田生态环境影响的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预测与决策方法; ⑤节水灌溉条件下农田生态环境容量研究。3. 2 节水灌溉条件下地表水及地下水水文循环变化规律主要包括: ①灌溉农田实施节水灌溉技术后土壤水分、农田蒸发、植物蒸腾及地表径流等变化规律; ②节水灌溉条件下地下水循环要素(包括降雨入渗补给系数、灌溉回归系数、潜水蒸发系数、越流补给系数及给水度等) 时空变异规律; ③节水灌溉条件下地表水、土壤水及地下水相互转化及变化规律; ④干旱、半干旱地区实施节水灌溉技术后水资源承载能力研究。3. 3 节水灌溉条件下地下水与土壤盐渍化关系机理包括①喷灌条件下中、轻度盐碱地土壤水盐动态变化规律。主要研究不同喷灌强度、灌水时间、灌水周期土壤水盐运动参数(土壤孔隙度、饱和渗透系数和水分特征曲线等) 的空间变异规律, 盐分在土壤中的累积及迁移规律; ②喷灌条件下土壤理化特性及对作物生长的影响机理。主要研究喷灌条件下土壤理化特性的变化规律, 土壤理化特性改变对作物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③滴灌条件下土壤水盐的动态变化规律。3. 4 地膜覆盖节水增产机理及对环境的影响主要包括: ①地膜覆盖条件下作物的耗水规律,土壤- 覆盖层- 作物- 大气能量交换及水分运动机理; ②膜上灌灌水技术要素确定; ③无公害可降解薄膜的最适宜使用时期与方式及最优灌溉模式研究;④无公害可降解薄膜覆盖条件下的土壤水分变化规律及其模拟; ⑤无公害可降解薄膜对土壤、作物生理等生态环境的影响机理研究; ⑥不同气象条件、作物种植方式及灌溉条件对无公害可降解薄膜降解过程的影响及其数值模拟。3. 5 考虑生态环境效应的节水农田水管理研究主要包括: ①土壤水调控及管理技术; ②劣质水( 含污水、咸水、高含砂水) 生态处理及高效利用技术; ③地下水分层取水及限量开采技术; ④多种水源联合调度及优化配置技术; ⑤农田水分高效利用生态工程系统(包括保护地高效用水技术、不同节水灌溉方式下的优化供水模式、作物水分及生理指标实时监测及预报技术) ; ⑥农业高效用水现代化管理技术(包括节水灌溉工程现代化运行管理系统、实时信息系统在作物生态用水管理研究中的应用、农业高效用水和投入机制以及政策法规管理服务体系研究等)。[参 考 文 献][1 ] B randt A ,B resler E,D iner D, et al. Infilt rat ion from at rick le source. I. M athemat ical models. So il Sci SocAm P roc, 1971, 35, 675~ 682[2 ] R A koh l and J L w righ t. A ir temperature and vapo rp ressure changes caused by sp rink ler irrigat ion. A J1974, 66: 85~ 88[ 3 ] Taghavi S A ,M arino M A , Ralston D E. Infilt rat ionfrom t rick le irrigat ion source. J Irrig D rain Eng1984. 331~ 341[ 4 ] W ash ington L C et al. Modeling evapo rat ion andm icroclimate changes in sp rink ler irrigat ion: fo rmulat ion and calibrat ion. T rans of theA SA E, 1988, 31 (5) : 35~ 48[5 ] 杨诗秀, 雷志栋. 均质土壤降雨喷洒入渗模型的数值计算. 水利学报, 1993 (5) : 1~ 9[ 6 ] A L Thomp son et al. A sp rink ler w ater drop letevapo rat ion and p lant canopy model: I Modeldevelopment. T rans of the A SA E, 1993, 36 (3) : 735~ 741[7 ] 胡浩云. 喷灌条件下冬小麦田间水分运移数值模拟. 喷灌技术, 1996 (1)[8 ] 李久生等. 喷灌条件下土壤水分空间分布特性研究. 水科学进展, 1998 (1) : 7~ 13[9 ] 李宝庆等. 节水型灌溉对水体转换影响的试验研究. 节水农业研究.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92. 30~ 50[10 ] 隋红建, 曾德超, 陈发祖. 不同覆盖条件对土壤水热分布影响的计算机模拟. 地理学报, 1992, 47 (2) : 27~ 35[ 11 ] 林 峰. 水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问题. 农田水利与小水电, 1994 (10) : 8~ 9[ 12 ] 张瑜芳等. 田间覆盖保墒技术措施的应用与研究. 水科学进展, 1995, 6 (4) : 219~ 223[ 13 ] 李光永等. 地埋点源非饱和土壤水运动的数值模拟.水利学报, 1996 (11) : 27~ 31[14 ] 沈荣开, 任 理, 张喻芳. 夏玉米麦秸全覆盖下土壤水热动态的田间试验和数值模拟. 水利学报, 1997 (2)[15 ] 冯尚友等. 水资源持续利用的框架. 水科学进展,1997, 8 (4) : 301~ 307Presen t Situa t ion of Research on the Impact ofWa ter-Sav ingIrr iga t ion on Farm land Ecolog ica l Env ironmen t andMa jor Problem sQ i Xue b in Pa ng Hongb in(Farm land I rrig ation R esearch Institu te, CA A S &MW R , X inx iang 453003)Abstract: Th rough analyzing the p resen t situat ion of research on the impact of w ater2saving irrigat ion onfarm land eco logical environm en t, th is paper pu t fo rw ard som e suggest ion s. Them ajo r p rob lem s shou ld beresearched as fo llow s, comp rehen sive analyses of the impact of w ater2saving irrigat ion on farm landeco logical environm en t, the t ran sfo rm law among su rface w ater, ground w ater, so ilw ater in w ater2savingirrigat ion, regu lar pat tern of so il salin izat ion in w ater2saving irrigat ion, the m echan ism of ou tpu tincreasing and impact on environm en t under p last ic m u lch, farm land w ater resou rce m anagem en tcon sidering farm land eco logical environm en words: w ater2saving irrigat ion; eco logical environm en t effect; m ajo r p rob lem s40 农业工程学报2000 年

170 评论

cathyzhou214

中国企业在国外投资发展现状如下:我国的海外投资取得了许多成绩,同时从失败的历程中也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为我国后期企业走出去铺实了道路。我国企业海外投资现阶段面临着人才短缺,技术核心匮乏,管理不完善,投资风险大等多个问题。这也将我国海外投资在相关立法的进一步完善、政策的扩大、服务支持体系的健全、资金融通等政策对海外投资的保护显得尤为重要。自从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发生了很大的调整。全球产业结构步伐加快,产业技术革新迫在眉睫,我国海外投资也不短加深加强,对外投资合作更加多元化,国内提供的条件日益完备。世界经济发展、经济格局的调整、国际产业重组等都为我国企业“走出去”营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给了新的机遇。我国企业“走出去”的步伐将更快。在2011年,中国企业共完成110起海外并购交易,披露的并购金额达到亿美元,同比2010年增长。截止2011年底,我国境内投资者共在全球178个国家和地区设立对外直接投资企业万家,累计实现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3220亿美元。这些都是让我们值得骄傲的成绩,但我们在喜悦之际更应该分析解决我们所面临的问题和风险。我国企业的海外投资失败很频繁。这说明我国企业“走出去”在风险防控、资金融合,技术匮乏,管理不完善,文化交流等面临很严峻的问题。从总体上来说,我国企业海外投资还是处于初级阶段。对国际市场缺乏深入的认知和全面的把握,对于国际金融政策、交易规则、文化氛围不够熟悉,使得我国企业的海外投资面临种种困境和风险。我国企业在对外投资的战略、投资方式和模式都有许多问题进行探讨。

292 评论

huzhanghua88

我地理很棒,哈哈但是我不告诉你!

230 评论

相关问答

  • 地理学报引言

    2007区域生态环境综合信息图谱的分类与案例分析———以福建省为例摘要:生态环境图谱类型的划分是自然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治理及地学信息图谱研究的基础。该文采用系统

    虾子王0001 1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地理科学学报

    我就是华师的,地理系在这里是属于资环学院的,只招理科生,选地理的应该也不可以,高中生活的建议就是高一的时候基础要抓好,高二最关键,属于熟悉基础,强化答题技巧方面

    雨虹阳光 6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地理学报录比

    可以在考研帮上搜索相关数据,2018年招收10报考人数98,报录比1:9.8, 2019年招收人数10,报考人数107,报录比接近1:11。预计今年也会有所增长

    吸管狂魔 6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中国地理杂志pdf

    《中国国家地理》2005年合集共12本+ 1本 东风日产增刊 PDF电子版杂志百度云盘下载《中国国家地理》2004年合集共12本 PDF电子版杂志百度云盘下载

    冬雨霏霏nz 5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地理开发学报

    《古地理学报》(双月刊)创刊于1999年,由中国石油大学、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主办。主要刊登国内外古地理学及其相关学科或相关学术领域的文章,如岩相古地理学、

    呼啦啦达人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