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7

  • 浏览数

    115

yeting1976
首页 > 学术论文 > 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10月

7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如颖随心

已采纳

有两年,分别是1996年和2001年,下面具体说明一下:

1、引起的原因:股市的走势大大脱离经济的基本面,因此注定难以持续,一有风吹草动,便全线溃败,而股市中人则投机心态过盛,或风雨将至仍勉力为止,或追涨卖跌全凭感觉,终不免悲惨收场;

2、1996年国庆节后,股市全线飘红。从4月1日到12月9日,上证综合指数涨幅达120%,深证成份指数涨幅达340%。证监会连续发布了后来被称作“12道金牌”的各种规定和通知,意图降温,但行情仍节节攀高;

3、2001年7月26日,国有股减持在新股发行中正式开始,股市暴跌,沪指跌点。到10月19日,沪指已从6月14日的2245点猛跌至1514点,50多只股票跌停。当年80%的投资者被套牢,基金净值缩水了40%,而券商佣金收入下降30%。

扩展资料:

股灾(The Stock Market Crash)是股市灾害或股市灾难的简称。它是指股市内在矛盾积累到一定程度时,由于受某个偶然因素影响,突然爆发的股价暴跌,从而引起社会经济巨大动荡,并造成巨大损失异常经济现象。股灾不同于一般的股市波动,也有别于一般的股市风险。

参考资料:股灾-百度百科

347 评论

十十十月

出自下文:佐藤政府反动面目进一步暴露本报评论员 () 《人民日报》 日本日立造船公司同中国机械进出口公司签订的出口货轮的合同,由于佐藤政府的阻挠和破坏,已经失效。这样,由已故的高碕达之助先生和松村谦三先生等日本朋友辛勤经营起来的“备忘录贸易”,就有触礁的危险。佐藤政府应该对这一事件的严重影响,负完全的责任。 佐藤政府破坏向中国出口货轮的合同,并不是偶然的。佐藤政府上台以后,干出了一系列的歧视和敌视中国的坏事。它拒绝以彭真同志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代表团入境。它在联合国为美国充当打手,领先作敌视中国的叫嚣。它悍然宣称以中国为假想敌的“三矢计划”还要“继续”下去。它派战犯岸信介去台湾,决定给蒋介石匪帮大量援助。它公开宣称受“吉田信件”约束,容许蒋介石匪帮干涉中日贸易。正是在“吉田信件”的名义下,它接连地采取了破坏中日贸易的措施。事实表明,佐藤政府蓄意从政治到经济,从各个方面破坏中日关系多年来积累起来的成果。现在,人们看得更加清楚了:佐藤政府是一个露骨亲美的、露骨敌视中国的反动政府。 佐藤政府甘心充当美帝国主义侵略亚洲的工具,它的这种反动面目已经越来越暴露了。它忠实地执行华盛顿的意旨,加速完成“日韩会谈”的罪恶计划,为美帝国主义拼凑东北亚军事集团的阴谋效劳。佐藤政府积极支持美国侵略南越和扩大印度支那战火的军事冒险。日本实际上已经成为美帝国主义进行这场侵略战争的重要基地。美国的飞机、军舰和地面部队,频繁地从日本调往印度支那。日本还为美帝国主义的侵略南越的战争,提供了包括派出大批人员在内的后勤支援。佐藤政府根本不顾日本民族的安危,把自己紧紧地拴在美帝国主义的战车上,帮助美国侵略者在亚洲杀人放火。 为什么佐藤政府这样卖力地为美帝国主义在亚洲的侵略和战争政策服务呢?原来,它有不可告人的图谋。当年美帝国主义发动侵朝战争时,日本垄断资本曾经吃到过甜头,发过战争横财。现在,佐藤政府又想依靠美国在亚洲发动侵略战争,大捞一把。美帝国主义为了拖日本下水,又在给日本垄断资本吃点“甜头”了。美国对日本的军需订货增加了。美国侵略者在越南土地上投下的凝固汽油弹,有百分之九十二就是由日本垄断企业制造的。佐藤政府看来是有些得意了。它为了取悦于美帝国主义,大发战争横财,不惜中断日本同越南民主共和国的和平贸易,也不惜破坏中日之间的“备忘录贸易”。看来,佐藤政府是要决心逐步地把日本经济推上为美国侵略战争服务的轨道。这就是佐藤政府正在作的一场血腥的黄金梦。 但是,佐藤政府在大干坏事的时候,嘴里还念着弥陀。它说,它执行的是“独立自主”的政策啦,它对中国要“向前看”啦,还要派出某大员同中国领导人“交换意见”以求得日中两国间的“相互了解”啦,它要在东南亚维持“和平”啦,等等。所有这些都是人的鬼话。其目的无非是为了欺日本人民,借以掩盖它追随美国、敌视中国的反动本质。 佐藤政府的这种挂羊头卖狗肉的把戏,是不了任何人的。中国人民对佐藤政府绝不抱有任何幻想。日本人民和亚洲各国人民将不断地提高警惕,加强对美日反动派的斗争。老实告诉佐藤政府,你们不要想得太美妙了。当心在美帝国主义点起的侵略战火中烧坏你们自己的手!

348 评论

yanjinshujie

更多精彩内容,请在各大应用市场下载“大武汉”客户端。 人民日报仲音连发七文谈疫情防控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跟随我一起看看吧。

“仲音”是谁?这不重要,重要的是“必须坚持动态清零”的信号

10月10日起,人民日报连续发布署名“仲音”的文章,聚焦“抗疫”,指出“躺平”不可取。10月10日,发布文章《增强对当前疫情防控政策的信心和耐心》,10月11日,发布文章《“动态清零”可持续而且必须坚持》,10月12日,发布文章《“躺平”不可取,“躺赢”不可能》。

人民日报的权威性自然不必多说,只是这么重要的观点,署名“仲音”引起了很多人的兴趣,那么“仲音”到底是谁?

其实“仲音”并不一定是特指的一个人,或者说“仲音”是谁根本不重要,重要的是人民日报这个平台,这释放了“必须坚持动态清零”的信号。

众所周知,“动态清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我国的新冠感染、死亡人数非常的低,当然,“动态清零”对很多人的工作、生活产生了影响,特别是没有固定工作的人,因而这些群体有特别的“躺平”期待。

此外,不时地有报道指出新冠毒性已经很弱,重症率很低,这加剧了很多人“躺平”的想法,再加上抗疫的时间确实已经很长,民众心理早已产生倦怠的情绪,因而这个时候官媒连续发声,强调“必须坚持动态清零”很有必要,这无疑可以统一思想和认识,增强信心和耐心。

中国的老年人口众多,想想老人和孩子,“躺平”思想确实不可取,国外“躺平了”,经济不还是一团糟吗?相信我们可以最终战胜疫情。加油吧,科学家,早已研发出有特效的疫苗和药物,加油吧,每一个人……

关于疫情防控,人民日报仲音连发七文

策划丨马梦娅 设计丨王语哲

【编辑:商佩】

更多精彩内容,请在各大应用市场下载“大武汉”客户端。

138 评论

bluebirdtang

塑料演员就是指那些没有真实价值,华而不实,没有真才实学,甚至没有才艺以及作为演员的自我修养,只是一个空花瓶,没有演技的演员。

338 评论

pochacco要加油

"中国人民对佐藤政权不抱有任何幻想."是20世纪60年代,《人民日报》的一篇评论员文章当中的一句话。1964年11月19日,佐藤就任日本首相。他一共担任了3届首相,是战后在这一职位上时间最长的人。但同时,他也是迄今为止参拜靖国神社次数最多的人,多达11次,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此外,他与其兄岸信介一样,也采取敌视中国的立场,上台后不久,就使日中关系走进了死胡同。佐藤荣作刚刚就任首相,就着手阻挠和破坏日中关系发展。其一,他推行“两个中国”政策,大谈台湾“归属未定论”,公然插手台湾事务,干涉中国内政。在佐藤政府的怂恿下,日本右翼分子到廖承志驻东京联络处门前挑衅,叫嚷“台湾不是中国的”等口号。其二,阻挠中日往来。佐藤上台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拒绝彭真率领的代表团入境。1966年,佐藤又拒绝670名日本青年代表来华参加中日青年大联欢。其三,勾结美国,阻碍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971年,正当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就要恢复之时,佐藤政府勾结美国提出所谓的修正案,阻挠联合国驱除台湾国民党政权代表的行动。佐藤执政末期,因美国改变对华政策受到巨大冲击。1971年7月,美国总统理查德·米尔豪斯·尼克松发表了即将访华的爆炸性声明。10月,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把台湾当局驱逐出联合国一切组织。1972年2月,尼克松访问中国,签署了中美上海公报,美国事先未通告日本便改变对华政策,使佐藤及日本政府不知所措,乱了手脚。尼克松刚离开中国,佐藤荣作便派人给中国捎信,要求亲自访华。但立即被中方周恩来总理拒绝,中方说佐藤荣作说话不算数,中国不以他为谈判对手。历史的发展已经提出了新的任务,而佐藤在完成归还冲绳的使命后,已无力承担新的责任。1972年7月7日,佐藤率内阁总辞职。在发表辞职的电视讲话时,还演出了蛮横赶走新闻记者一幕。佐藤在任时,虽然实现了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但与之俱来的物价上涨、公害、城乡人口过密过稀等问题已日趋严重,影响日美关系的日美经济摩擦也已发生。特别是恢复中日邦交正常化,已成为亟待解决的外交课题。这些只能委于下届内阁去完成。1975年6月3日,佐藤因患脑溢血病逝,终年74岁

203 评论

叶丽美11

1.股灾概述 股灾(The Stock Market Disaster)是股市灾害或股市灾难的简称。它是指股市内在矛盾积累到一定程度时,由于受某个偶然因素影响,突然爆发的股价暴跌,从而引起社会经济巨大动荡,并造成巨大损失的异常经济现象。股灾不同于一般的股市波动,也有别于一般的股市风险。一般来说,股灾具有以下特点: ①突发性。每次股灾,几乎都有一个突发性暴跌阶段。 ②破坏性。股灾毁灭的不是一个百万富翁、一家证券公司和一家银行,而是影响一个国家乃至世界的经济,使股市丧失所有的功能。一次股灾给人类造成的经济损失,远超过火灾、洪灾或强烈地震的经济损失,甚至不亚于一次世界大战的经济损失。 ③联动性。一是经济链条上的联动性,股灾会加剧金融、经济危机。二是区域上的联动性,一些主要股市发性股灾,将会导致区域性或世界性股市暴跌。 ④不确定性。股灾表现为股票市值剧减,使注入股市的很大一部分资金化为乌有;股灾会加重经济衰退,工商企业倒闭破产,也间接波及银行,使银行不良资产增加;在股市国际化的国家和地区,股灾导致股市投资机会减少,会促使资金外流,引发货币贬值,也冲击着金融市场。 从1720 年世界第一次股灾发生算起,几乎每一个有股市的国家或地区都发生过股灾。1720 年法国密西西比股灾和英国南海股灾是世界上发生最早的股灾;1929 年和1987 年都起源于美国的股灾,是波及范围最广的世界性股灾;日本、台湾和香港是世界上股灾发生最频繁的国家或地区之一;包含股灾在内的1994 年墨西哥金融危机和1997 年东南亚金融危机表现出汇市与股市轮番暴跌的特点。 总之,股灾会从多个方面导致金融市场动荡,引发或加剧金融危机。例如,1929年美国股灾,首先受冲击的就是金融市场。美国倒闭破产的银行,从1929年的659家增至1931年的2294家,从而使得整个金融市场陷入极度混乱状态。股灾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也很巨大。股市是国民经济的“晴雨表”,股灾的发生往往是经济衰退的开始。股灾引起人们对经济前景极度悲观,导致投资锐减,社会总需求下降,生产停滞,国民收入减少,经济陷入恶性循环,1929年股灾导致全球经济危机就是一个典型例子。美国私人投资由1929年的160亿美元减至1933年的亿美元,工业生产1933年比1929年下降了50%,国民收入由1929年的878亿美元降至1933年的402亿美元,下降%。受美国经济危机的影响,又爆发了世界性经济危机,英国、法国、德国等经济发达国家无一下陷入严重的经济困境之中。 2.引发股灾的原因 直接原因 股灾后很多人提出不同的理论,主要认为股灾成因包括:程式交易、股价过高、市场上流动资金不足 (illiquidity)和羊群心理。 (1)最多人认同的理论是股灾由程式交易(program trading)引起。程式交易用电脑程式实时计算股价变动和买卖策略, 在1970年代末渐在华尔街盛行, 程式交易令大宗的股票交易和期指交易可同时买和卖。股灾后很多人说电脑程式看到股价下挫, 便按早就在程式中设定的机制加入抛售股票, 形成恶性循环, 令股价加速下挫, 而下挫的股价又令程式更大量地抛售股票。 (2)投资组合保险(Portfolio insurance)也是原因之一。所谓投资组合保险,就是当市场下滑时,为止住损失,就卖掉股票。这里有个前提,就是得有潜在的接盘者。但在那一天,所有的接盘者都消失了,投资组合保险的操作方式将股价快速往下推。而且,投资组合保险依靠的是几乎没有限制的资金流动性,但流动性并不总是存在的,资金的流动性有时会干涸。在每个人都想卖出时,这样的投资策略是不可行的。 (3)经济学家 Richard Roll 认为市场全球化是主因, 因程式交易只在美国盛行, 但没有太多程式交易的香港和澳洲股市却在10月19日当天带头下挫, 因此是因为市场全球化令在一个主要股市的大幅波动在一天内漫延全球股市。 引发条件 引发股市股灾的原因很多,但起码应具备以下条件之一: (1)一国的宏观经济基本面出现了严重的恶化状况,上市公司经营发生困难; (2)低成本直接融资导致“非效率”金融以及“非效率”的经济发展,极大地催生泡沫导致股价被严重高估。 (3)股票市场本身的上市和交易制度存在严重缺陷,造成投机盛行,股票市场丧失投资价值和资源配置功能。 (4)政治、军事、自然灾害等危机使证券市场的信心受到严重打击,证券市场出现心理恐慌而无法继续正常运转。 3.股灾处理措施 几乎每一个发生股灾的国家或地区都采取了善后处理措施。应急措施主要有:启用“断路器”暂停股市交易,动用股市平准基金入市,回购本公司股票,消除市场恐慌心理等。为了避免股灾再次发生,则加快了证券市场法规建设与完善,强化了市场有效监管和规范运作,促进经济复苏和经济发展以重塑投资者信心。 4.最惨烈的几次股灾 美国股灾 1929年大股灾 1929年10月24日,星期四。灾难的发生是毫无征兆的,开盘时,并没有出现什么值得注意的迹象,而且有一段时间股指还非常坚挺,但交易量非常大。突然,股价开始下跌。到了上午11点,股市陷入了疯狂,人们竞相抛盘。到了11:30,股市已经狂跌不止。自杀风开始蔓延,一个小时内,就有11个知名的投机者自杀身亡。当天,换手的股票达到1289460股,而且其中的许多股票售价之低,足以导致其持有人的希望和美梦破灭。 这种遭遇不仅仅降临到普通的缺乏理智的投资者身上, 20世纪最为著名的经济学家——凯恩斯,也在此次危机中几近破产。 从1929年9月到1933年1月间,道琼斯30种工业股票的价格从平均每股美元跌落到美元,20种公用事业的股票的平均价格从跌到28,20种铁路的股票平均价格则从180美元跌到了美元。美国钢铁公司的股价由每股262美元跌至21美元。通用汽车公司从92美元跌至7美元。几千家银行倒闭、数以万计的企业关门,1929~1933年短短的4年间出现了四次银行恐慌。 大股灾之后,随即发生了的大萧条持续了10个年头。从1929年9月到1932年大萧条的谷底,道琼斯工业指数从381点跌至36点,缩水90%,直到1941年,以美元计算的产值仍然低于1929年的水平。1930~1940年期间,只有1937年全年平均失业人数少于800 万。1933年,大约有1300万人失业,几乎在4个劳动力中就有1个失业。 这次股灾彻底打击了投资者的信心,一直到1954年,美国股市才恢复到1929年的水平。 1987年股灾 1987年10月19日,黑色星期一,开盘仅3小时,道琼斯工业股票平均指数下跌点,跌幅达。 随即,恐慌波及了美国以外的其他地区。当天,伦敦、东京、香港、巴黎、法兰克福、多伦多、悉尼、惠灵顿等地的股市也纷纷告跌。随后的一周内,恐慌加剧,10月20日,东京证券交易所股票跌幅达,创下东京证券下跌最高纪录。10月26日香港恒生指数狂泻1126点,跌幅达 ,创香港股市跌幅历史最高纪录,将自1986年11月以来的全部收益统统吞没。亚洲股市崩溃的信息又回传欧美,导致欧美的股市再次下泻。 据统计,在从10月19日到26日8天内,因股市狂跌损失的财富高达2万亿美元之多,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直接及间接损失总和3380亿美元的倍。 股市的震荡刚刚有所缓解,社会经济生活又陷入了恐慌的波动之中。银行破产、工厂关闭、企业大量裁员,1929年发生的悲剧再度重演。比1929年幸运的是,当时美国经济保持着比较高速的增长,股市股灾并没有导致整体的经济危机。但股灾对美国经济的打击仍然巨大,随之而来的是美国经济的一段长时间的停滞。 日本股灾 1989年12月,日经平均股指高达38915点,进入90年代,日本股市价格旋即暴跌。到1990年10月份股指已跌破20000点。1991年上半年略有回升,但下半年跌势更猛。1992年4月1日东京证券市场的日经平均指数跌破了17000点,日本股市陷入恐慌。8月18日降至14309点,基本上回到了1985年的水平。 到此为止,股指比最高峰期下降了63%,上市股票时价总额由1989年底的630万亿日元降至299万亿日元,3年减少了331万亿日元,日本股市的泡沫彻底破灭。 证券业空前萧条。1991年以来的两年中股票市场的交易量只有以往的20%,200多家证券公司全部入不敷出,且经营赤字越来越大。1992年不少大公司的赤字高达400亿日元以上。 对外资本交易方面,由于对外证券交易额减少,出现长期资本收支盈余,日本变为了资本输入大国。另一方面由于股市疯狂上涨,吸引企业都转向直接融资,银行被迫以风险大的企业和非银行金融机构为主要融资对象,从而间接地导致了银行业的危机。 泡沫破灭后,日本经济形势急转直下,立即呈现设备投资停滞、企业库存增加、工业生产下降、经济增长缓慢的局面。连房地产价格跌幅近半才刚刚开始稳住,整个国家的财富缩水了近50%。 当年资产价格的持续上涨激发人们借贷投机的欲望,日本银行当初急切地给房地产商放贷终于酿下了苦果。房地产泡沫的破灭和不良贷款不可避免地增加,使日本银行背上了沉重的包袱,引发了通缩,使得日本经济经历了更持久、更痛苦的萧条。 日本经历了长期熊市,即使在2005年的反弹之后,日本股市离它的历史最高点还有70%之遥。 1973年香港股灾 1969年由李福兆牵头的一群华资经纪暗中筹备一间华人的股票交易市场远东交易所(The Far East Exchange Limited),并于12月17日开业,由此开始了普罗市民参与证券及股票买卖,当时恒生指数于12月29日创下当年新高,其后股市节节上升,1971年9月20日创下新高位,不足两年上升倍。1973年发生了香港股票普及化后第一次股灾,恒生指数于一年内大跌超过九成,数以万计的市民因此而破产。 1990年台湾股灾 1987年到1990年,台湾股指从1000点一路飙升到12682点,整整上涨了12倍。当时台湾经济已实现连续40年平均9%的高增长,台币兑换美元更从1比40升到1比25元,加上券商的执照开放等,都是热钱涌入的重要原因,当时房市和股市一起火爆。由于新台币的升值预期,海外“热钱”大量涌入岛内,在居民财富增长作用下,一时间台湾土地和房地产价格在短时间内翻了两番,当时,岛内可以说完全是资金泛滥,巨大的资金流贪婪地寻找各种投资机会。1989年最后一个季度,台股平均市盈率达到100倍,而同期全球其他市场市盈率都在20倍以下。 1990年2月,指数从最高点12682点一路崩盘,一直跌到2485点才止住,8个月的时间跌掉一万点。从12000点的下跌过程中,许多人屡次抄底,屡次套牢,从12000点回到8000点以下,有人开始进行买进,7000点买进,6000点买进,5000点更是买进,日后是一路跌到了2485点。 5.中国式股灾 中国股市发展历程较为短暂,但依然经历了两次惊心动魄的股灾。 一次发生在1996年。1996年国庆节后,股市全线飘红。从4月1日到12月9日,上证综合指数涨幅达120%,深证成份指数涨幅达340%。证监会连续发布了后来被称作“12道金牌”的各种规定和通知,意图降温,但行情仍节节攀高。12月16日《人民日报》发表特约评论员文章《正确认识当前股票市场》,给股市定性:“最近一个时期的暴涨是不正常和非理性的。”涨势终于被遏止。上证指数开盘就到达跌停位置,除个别小盘股外,全日封死跌停,次日仍然跌停。全体持仓股民三天前的纸上富贵全部蒸发。 另一次发生在2001年。当年7月26日,国有股减持在新股发行中正式开始,股市暴跌,沪指跌点。到10月19日,沪指已从6月14日的2245点猛跌至1514点,50多只股票跌停。当年80%的投资者被套牢,基金净值缩水了40%,而券商佣金收入下降30%。 与国外股灾相比,中国股灾的发生原因不尽相同,但都有一些共性:股市的走势大大脱离经济的基本面,因此注定难以持续,一有风吹草动,便全线溃败,而股市中人则投机心态过盛,或风雨将至仍勉力为止,或追涨卖跌全凭感觉,终不免悲惨收场。

110 评论

南宫火却

人民日报 是一个评论员的文章应该是一九六几年的

143 评论

相关问答

  • 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有评析

    两者都属于人民日报评论。 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代表报社,报社是机关报集体,机关报的机关是中共中央。评论员文章比社论规格看似略低,其实不低,都是精心之作,需要层层把

    曰月無塵 6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人民日报发表评论员文章

    Dear Tom, Hello,Tom.My name is Herry.I had seen you give us a writter letter.Abo

    头发长很慢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观点

    2020国考申论备考:时评文章到底怎么用在申论学习的过程中,积累很重要,但是对于大部分备考考生而言,在做积累时,更多的是盲目的、机械的,最后感觉收获不多,所以,

    无人边框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1000

    申论采用闭卷考试的方式,为主观性试题,由注意事项、给定资料和作答要求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在注意事项这一部分,我们要注意选择黑色的钢笔或签字笔进行作答,字迹要工

    沈阳王小圈儿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800字

    女排精神作文800字范文 新一代中国女排在里约的伟大胜利,又在中国年青一代中延续和强化了对这支队伍和“女排精神”的认知和情感。下面是由我为你精心编辑的3份女排精

    CuteGourmet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