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6

  • 浏览数

    217

慕容诗月
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具有较好的学术影响

6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云里雨里大太阳

已采纳

根据科学编辑委员会的定义,一篇有效发表的科技论文应该将足够多的科技信息首次公布出来,以便科技同行们可以获取科技成果,重复科技实验,评估科技过程。也就是说,有效发表首先是具原创性的科技成果的首次发表;其次必须是以能为科技同行重复和检验的方式发表;第三必须是发表在能为科学界获取的期刊或其它形式的出版物上。其实质是论文发表必须关注应有的发表效果或效益,具体而言,可以认为主要是指学术引证效益和实际应用效益。从上面的定义可见,有效发表的必要条件是所发表论文具有原创性或创新性内容,并必须具备足够的科学信息使同行能够重复、检验或评估。这是因为只有具有原创性或创新性内容才能称得上是真正的科技成果,才能引起同行关注,才值得同行检验或评估;同时,只有具备足够的科学信息使同行能够得以重复、检验或评估,才能确认其科学性、可靠性和科学价值。在此必要条件下,其充分条件是首次发表且发表的刊物能为专业同行关注并方便地获取,以利与真正的专业同行进行学术交流。而相反,内容缺乏创新性或声称创新但无法为同行重复和检验的发表,以及重复发表,或者不在专业同行关注的正规刊物上的发表,都是无效发表。众所周知,科技人员在绩效考核、成果奖励、职称评定或学位申请时,都要求发表一定数量的学术论文,并要对其论文质量水平进行认定。追求学术创新,发表高水平、有价值的科学论文,以得到学术界和社会的承认,进而获得相应的学术地位本在情理之中,无可厚非。但论文发表绝不应仅仅是为了项目结题、绩效考核,更不能只是为评职称、拿学位、争项目。在一些学者心目中,发表论文即意味着获取职称、学位、荣誉、奖金或经费。这些所谓的学者不是不讲发表的有效性,但其有效发表的理念是扭曲的,其关心的只是在何种等级、何种名目的期刊上发表论文对学位申请、职称评定以及课题申报或奖金分配算数或有效。论文的有效发表取决于发表动机和发表行为。发表动机、发表行为、发表效果是密切相关的。论文发表的基本动机和目标应该是报道具有创新性的科研成果以及独到的学术观点和见解,争取学术界的承认,与同行交流切磋,或接受同行质疑使其进一步修正、完善,或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作者、编辑、审稿专家以及科研管理人员都要树立正确的论文意识,强化创新意识、 科学发现发明的优先权意识、学术交流意识、质量意识和责任意识,而相应地淡化功利意识,更切忌唯利是图、不择手段。负责任的发表才有可能成为有效发表。论文作者和期刊编辑都应注重论文发表的综合效益,把确实具有创新内容和学术交流及应用价值的研究成果作为发表的唯一诉求;要对发表论文持审慎负责的态度,并在科研、写作、投稿、审稿以至于发表等各个环节都严格遵守学术规范,力争使能为同行传递新的科技信息、引发学术交流并促使成果转化应用的论文发表,以获得积极的学术影响和社会效果。

230 评论

xiao叶子0118

1、有什么价值?价值这东西,你作为外人是无法完全理解的只有进入到ta行为链条中才能看得清楚一些,注意,是清楚,不是认同从他自己角度来讲,价值在于发现了一个和自己学习的知识能联系到一起的生活现象理论和一个有趣的实践联系到了一起,同时还被加持了出淤泥而不染的神秘色彩从认可这个篇文章发表的编辑来讲,这个实例对其他高中生会有启迪示范作用发表这篇稿子能让高中物理不那么枯燥,期刊也随之被更多读者认为有趣,值得读……从此行为链条各个环节去看,都能找到其合理存在的价值2、问题在你对科学、知识、价值的定义。已经,只是,大概,早已,这些词表现出来的,就如同你自己说的,对科学知识的“神圣”化在你的定义里,神圣的东西不能被烂俗的模仿,拷贝,简化,剽窃……值得发表的东西需要原创,需要有“价值”你对论文的理解没有什么偏差,你对科学知识的理解也没有偏差,你对论文的理解也正确你困惑的,只是对科学知识定义上的不同理解重在不同,不在偏差,偏差是存在一个“正途”;异同只是相对科学知识的最大价值,或者“神圣”之物的价值,不在于保持其唯一性,而在于广泛的可获取性如果一个高中生不能对科学知识有“拿来”的意识,科学就是一个挂在高出不可触碰的泥塑如果神圣之物不能庇佑每一个普通凡人,神圣不在所以,你已经理解了科学的上半部分,也是理论部分:原创,进取但你还没理解科学的下半部分,也是更为重要的实践部分:传播广,人人可获取、使用、编排3、如何做?如果你能坚持上半部分,当然要坚持但如果你发现你没办法想到一个有趣,实用的载体,并在理论上有新的观点或发现没关系,那就简单复制前人的这套已有理论但要尝试把这套东西用最吸引人的方式呈现给更多人这样的话,你可能没做到上半部分但你很好的做到了下半部分当然,前提是你充分告知大家,你获取这个知识的途径,其相关事件、人物、事件这在科学中叫做引用,科学传播的重要一环没有引用的抄袭才是让人不舒服的抄袭;说明过程的人,其所做的复制叫做传播科学这就是其中的差别

267 评论

留留恋恋

个人认为认真写了,在写作过程中对自己学习的内容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就应该算是价值了,如果说想要在学术上有所建树的话,那就对论文写作者的水平有比较高的要求了,首先论文作者要有一个好的选题,这个选题要有实用性,或者可以填补一项学术空白,而且难度上也应该适宜写作者本身的写作水平;其次在写作过程中也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有条件的最好能做到将有关自己选题的相关资料穷尽式的阅读和整理,这样才能更全面深入的看待自己的选题,在写作的过程中应该多与自己的导师沟通,还有就是要有写好论文的恒心和决心,不要写了一点就觉得难,再换选题,这是毕业论文写作的大忌。 暂时就想到这些,祝你顺利完成毕业论文的写作!

99 评论

paradisevita

本文的第三部分,“怎么”写。我们分两个层面来进行讲解。第一个层面,从写作观念上来看;第二个层面,从写作实践中来看,我们应该怎么去做。首先,我们应该从观念上来调整。在这里,我给大家分享了几个能够更新大家写作观念的内容。第一个,初稿不是定稿。我们平时写的论文永远都只是初稿而不是定稿,定稿是改出来的,定稿永远都不是一次性写出来的,写的时候永远是在写初稿。从过程的角度来讲,我们很有必要把初稿和定稿区分开,否则,很容易会造成一种自己好不容易写完论文了,就赶紧投稿的现象,在这时,你只是把一个不成熟的东西给投出去了而已,所以,编辑就有充分的理由来认定你的论文不够严谨,同时,他们也会认为你自己对自己也是不负责任的。那么,这种观念还会给我们带来两方面的启示,第一方面,我们的论文写的不好才是正常的,如果你的论文写的好才是不正常的,为什么呢?因为我们写出来的论文是初稿,初稿写的不好是正常的,只要大家敢于承认自己的论文写的是初稿,就很容易能够接受写的不好才是正常的这个观念,所以你在写论文的过程中,不要怕自己写的不好,你担心自己写的不好还是受到把初稿当做定稿的观念的影响,如果大家真的意识到,自己写的是论文初稿,你就不会怕它写的不好,因为后期还要对论文进行修改;第二方面,受到“以刊评文”的误导。有很多同学多次重复的问我说“周老师,我看有很多权威期刊上,已经发表了的论文是那个样子的,但是您为什么要告诉我,论文应该是这样写的?”我说:“你看到的文章是已发表的论文,我给大家讲的是处于过程中的论文”。论文的这两种形态是不一样的,有时,初稿和定稿的差距还是很大的,更何况作为定稿投出去的论文,直到发表建刊刊登出来的文章,这中间的过程中还会经过很多次的修改,如果我们真的进入到一个过程中的话,能够深刻的理解这里面的区别是非常大的,所以,大家不能用已经刊发出来的论文,衡量自己论文的写作过程,不然你会遗失很多的东西。第二点,我们是要写作要发表的论文而不是自娱自乐。自娱自乐完全就是前面我提到的学术对话过程中的I ,是一个自我的过程,写什么,怎么写,写到什么程度,写多少字,前言怎么写,结语怎么写,等等,大的小的各个方面都完全靠自己,自己想怎么写就怎么写,这显然是不行的,因为你的论文是要追求发表的。第三点,在写作时,要合理安排时间,而不是要找时间。在写作时间上,有一个选题、写作与修改的时间投入的时间比例问题,5:2:3是我给大家建议的一个合理的比例。从5:2:3这个比例中,我们不难看出,写作环节是最不重要的,因为我们呢已经解释了,写作只是写一个初稿而已,论文百分之五十的重要性都在选题环节,百分之三十的重要性在修改环节,写作是最不重要的一个环节,大家一定不要把大部分的时间放在写作环节,否则,这就是一个不科学的论文写作过程。第四点,多引用,能不自己写就不自己写。这句话很容易理解,但这句话随之就带来了另外一个问题——重复率的问题,可能有人会担心,如果自己多引用,能不自己写就不自己写的话,论文的重复率岂不是要很高吗?我不知道大家看到“能不自己写就不自己写”这句话时的第一反映是不是会想到重复率的问题,如果是的话,我前面讲的内容就全白讲了,在文章前半部分,我花了很多的时间都在讲初稿不是定稿,你写的仅仅是个初稿而已,只有当你的稿件投出去以后,才会牵扯到重复率的问题,在稿件的写作环节中,根本就不存在重复率这个问题,重复率是用来检测论文定稿的。当然,多引用有没有问题存在呢?问题是有的,那么,它的问题能不能解决呢?在修改的环节解决,那么,在修改环节是不是就要降低重复率呢?不是的,修改环节主要是处理引用和原创的关系问题,而不是降低重复率,我一直反复情调重复率这个问题是个假问题,大家不需要考虑,因为重复率是你稿件投出去以后的问题,大家只要在稿件投出去之前的过程中,下足够工夫,在写作环节下了足够工夫,就不存在重复率这个问题了。第五点,写作速度能有多快就多快。据统计发现,论文写作环节拖的时间越长,写的越慢,论文成功的概率就越小。我们这边有一个最快的学员,从选期到投搞,只用了一个月的时间,稿件投了一本北大中文核心期刊,投中了,这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我们强调“能有多快就有多快”,越快成功率就越高,这位同学的论文从选题到收到录用通知为止,也就用了五十天左右的时间。第六点,好论文的标准。一篇好论文的标准是很高的,有很多论文其实是达不到这个标准的,这个不要紧,我经常和大家开玩笑说,我给大家讲的这些标准,如果你能够达成百分之三十,你的论文就会很容易发表。第一点,选题和问题要集中。经常写论文的作者,包括期刊编辑对这个问题应该特别有感触,很多论文的问题都出在选题和问题不够集中上,就是说论文太发散了,典型的表现是什么呢?典型的表现是作者自己也说不清,自己的论文到底写了些什么。如果选题和问题很集中的话,作者是可以用一句话将论文的过程和观点表达清楚的,这个难度挺大的,但这就是我们的标准。第二点,过程要科学严谨,论文的研究过程,包括作者所使用的研究方法,整个的写作过程要科学严谨,要铿锵有力,最后还要有结论,在这一点上也能卡掉很多论文,因为很多论文并没有结论,很多有结论的论文也都是生拼硬凑上去的,因为作者知道论文要有一个结论,但是又不知道得出了一个什么结论,所以就凑上了一个,比如,重复已有的研究结论,或者专门写一些假大空的内容来冒充自己的结论,这显然是不行的。第三点,结论要铿锵有力,它的一个前提是,你的结论要能够站得住脚。第四点,语言要珠圆玉润,针对语言方面的内容,其实还有一个更通俗的标准,论文要能够达到朗读的水平,你的论文写完以后,别人能够琅琅上口,能够朗读,这点比珠圆玉润的标准要更高一些。这是四个标准,这四个标准归纳总结一点就是合理的陌生感。我们有时在讲论文的创新时,会思考论文的创新到底是什么呢?我在之前写关于论文创新的文章中也讲过,从大科学家、大学者到普通的作者再到期刊编辑,我发现其实所有的人都很难讲清楚论文的创新到底是什么,所以,我在我的文章中,从来不讲创新这个问题,即使讲创新,也是讲学术创新,一般来说,我是很少讲创新的,为什么我不愿去讲创新呢?就是因为我也说不清楚,那么我讲什么呢?讲陌生感。大家在论文中,不管用什么办法,只要能给编辑一种陌生感,编辑在第一个初审的环节里,就会认为你这篇论文可能是一篇好论文,当然,到底好不好还要看里面的内容,还要看你写的怎么样,你的结论怎么样。但是,当人一看你的论文给人一种陌生感时,我们就可以认为它是有创新存在的,但这种陌生感要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如果是很突兀的陌生感的话,就会让人感觉到明显的不合理,这是不行的。陌生感要有合理性,而不能是极度的陌生感。最后一点,学术创新。关于学术创新,我在这里要给大家分享两点:第一点,学术创新是一种继承性创新,而不是一种从天而降的天才式的创新。我们通常讲学术创新不是一种天才式的创新,而是一种继承性的创新,我们甚至可以认为,在学术领域,在科学领域就从来没有哪一个创新是从天而降的创新,所有的创新都是继承性的创新,如果不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是很难实现创新的,真正落实到写作过程中来看,这一点也是很重要的,因为它体现在文献综述的环节,研究问题一定要来源于文献综述,一定不能来源于你自己的头脑中,也不能来源于外界,一定要在现有的文献中,找到自己所要研究的问题的位置,这是创新的继承性。第二点,观点新才是真的新。按照传统理解,学术创新包括像观点新、材料新、方法新,等等,好几个方面,但是归根结底,观点新才是真的新。材料新,用新材料得出一个旧观点,一般情况下是不实用的,只有在一个情况下实用,就是在做历史研究时实用。但这种实用性也是有限的,历史研究有时也不实用,只有当你有新材料时才实用,有时候也不是这样的。方法新,这点也是有问题的,如果用一个新方法得出一个旧观点,那这篇论文基本上是没有价值的,不管是新材料还是新方法,必须得出一个新的观点,我们才会认为这篇论文是创新的,如果一篇论文只有新方法,没有新观点,那论文的作者基本上就是在瞎折腾,这是学术创新的第二点,观点新才是真的新。

137 评论

villavilla

撰写毕业论文是检验学生在校学习成果的重要措施,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大学生在毕业前都必须完成毕业论文的撰写任务。申请学位必须提交相应的学位论文,经答辩通过后,方可取得学位。

毕业论文是结束大学学习生活走向社会的一个中介和桥梁。通过撰写毕业论文,提高写作水平是干部队伍“四化”建设的需要。党中央要求,为了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领导班子成员应当逐步实现“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这个“四化”的要求,也包含了对干部写作能力和写作水平的要求。

扩展资料:

毕业论文撰写技巧:

1、系统掌握一两个工具理论,学科内与学科外均可。

任何一种有质量的学术研究总是要借助一定理论原理的,比如社会学研究中常用的结构功能理论、符号互动理论、社会冲突理论等,传播学研究中的媒介环境理论,还有用于文化分析方面的后现代主义理论、后殖民主义理论、民族主义理论、女权主义理论、新自由主义理论等。

2、培养问题意识。问题意识是做学问的难点。

通常讲的学术创新,其核心正是在于提出问题。所谓问题意识,一体现在能够超越现有知识,能够质疑批判;二体现在关注现实社会,积极发现与归结现象,提出观点。这要求大学生们要关注前沿问题与热点现象,与时代同步。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毕业论文

253 评论

Johnhockson

首先,课题的学术影响是什么课题的学术影响就是本课题科研成果在学术方面产生的影响,包括对人和对该学术专业的理论和实践等的影响。我们也可以理解成:课题成果的学术价值,比如对于现有理论的贡献,或验证现有的理论、或充实现有的理论。其次,了解本课题成果产生了哪些学术影响课题的学术影响是实打实存在的,不是凭空想象的,而一个课题的学术影响到底是什么,就需要课题组对本课题的科研成果进行分析。比如采用了什么新方法、新工艺,产生了多少经济效益,再比如挖掘到了什么新的思想,又有了什么新的见解。知道了课题的学术影响是指哪方面,也了解了本课题所带来的学术影响,但想要把具体的内容写出来,依旧面临着不小的考验。建议相关人员在写课题的学术影响时,一是写出别人能从你的课题成果中发掘出想要的东西,且可以借鉴;二是要有比较详细的思想和思路。最好写可以为XXX提供参考依据,不宜说大话。另外,学习参考现有的范例,也是掌握怎么写课题学术影响的比较好用的方法,没有思路,不知道格式,就去参考吧。

322 评论

相关问答

  • 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多少算好

    这个要具体分析,因为不同学科领域的期刊影响因子差别挺大的。国内的期刊一般在1.0以上的就不错了,到2.0或更高的就不多了。第二作者算不算作者要看你评什么职称,一

    芥末生煎 5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中国最具影响国际学术的论文

    南昌的东华理工大学入选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二期)(俗称小211工程)高校。东华理工大学是原核工业部第一直属高校,是工信部国家国防科工局、国土资源部、中核

    机智小百合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不好的论文对学术研究的影响

    如果大学的毕业论文写的不好,肯定不会顺利毕业的,你的导师会让你反反复复的改,最后,即便勉强通过了,在你的毕业证书上评分也不会很高的,这也会影响你以后就业。

    jason大魔王 11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期刊影响因子多少比较好

    问题一:中文杂志影响因子多少算高 2012年国内(不包括台湾地区)有150多种学术期刊被SCI收录,影响因子最高的是10.526(CELL RES),影响因子

    内涵帝在此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医学界比较有影响力的论文期刊

    原则中国肿瘤临床 以求实、求精、求快为办刊原则。特色引导创新、关注前沿、突出临床、讲求实用。读者国内外中、高级肿瘤防治研究、肿瘤临床医生以及从事肿瘤医学教育工作

    魔女小楠 1人参与回答 2023-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