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老叫
作为教育工作者,要分析每个学生的心理压力;教育学生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合理利用时间,学会科学用脑;运用多种渠道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等方法来缓解学生心理压力,使其健康成长。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浅谈心理压力及缓解对策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浅谈中专生心理压力及缓解对策》
[摘要]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中职学校招生的对象也发生了改变,原来招的都是高分学生,变成了招的都是一些连普通高中都考不上的学生,这些学生心理承受着较大的压力,来自于社会、家庭、学校、个人等多方面的压力,这些压力给学生造成攻击、忧郁、焦虑等不良现象。作为教育工作者,要分析每个学生的心理压力,运用美育功能,创造美的学习环境;教育学生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合理利用时间,学会科学用脑;运用多种渠道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等方法来缓解学生心理压力,使其健康成长。
[关键词]心理压力 不良现象 缓解对策
一、中专生心理压力产生的原因
1.社会压力。当今时代,知识迅猛增长,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许多单位非大专甚至本科不招,使中专生对自己的就业前景感到渺茫。中专毕业生“不包分配,择优录用”,学生毕业后的出路如何,关键在于学生的学习成绩和技能水平,劣者将面临就业难的处境。因此,学生从入校到毕业,都有一种潜在的危机感,社会激烈的职业竞争,使学生产生了较大的心理压力,尤其是一些技能平平,无社会背景,家境又一般的学生,压力更大。在毕业前的实习阶段,这种压力表现得尤为明显。
2.家庭压力。(1)父母的期望造成的压力。现在许多家长对孩子无微不至的关爱,希望子女早日成才。而家长的期望与孩子的实际情况有一定差距,于是就会引发两种不同的心理压力:一种学生怕自己成绩和表现不符合家长的要求会受责备而产生压力;另一种较懂事的孩子,则怕因此而辜负了父母的一片苦心,后者的心理压力则更大。(2)家境较贫困造成的压力。中专生的家庭绝大部分来有农村,条件较差,学费对他们是很重的负担;城市里,随着改革的深入,有些学生父母单位效益不好甚至下岗已是一个较普遍的事,家庭生活困难对这些学生产生很大的压力。(3)特殊家庭造成的压力。由于社会的原因,离异的家庭越来越多,出现了不少单亲的家庭,或有继父母的家庭。这些家庭的孩子担心同学瞧不起自己,由于自卑而背上沉重的心理包袱。
3.来自学校的压力。(1)学业压力。从初中到中专,课程设置有很大的差别,专业性相对突出,除文化课外,专业课占据很重要的地位。于是,许多学生无法适应这一转变,觉得学习负担加重,感到压力很大。(2)制度压力。刚进入中专,面对新的环境,学生都希望重新开始,有杰出的表现。于是刚入学的学生,小心谨慎,生怕违规,因此遭成不小的压力。当然这种压力持续时间较短,当对制度熟悉后,会慢慢减弱。(3)竞争压力。职校生在校面临各种各样的压力。首当其冲的是学习竞争。各科成绩的比较,总分成绩的排名,各种等级证书的考核,学生在你追我赶中力争上游,同时也带来相应的竞争压力。其次,各种社会工作所要求的能力高低的竞争。
4.来自个体的原因。(1)好胜心理。一般个体总会对自己提出一定的期望,但期望值过高,常常不切实际,而且对事情成败得失很在乎,更由于好胜心强,凡事都想追求完美,总要与人比个高低,得失心重,因此,觉得压力很大。(2)自卑心理。自我肯定不足的人,他的喜怒哀乐,受制于别人的褒贬,自我要靠别人来肯定,这类学生自卑感强,一旦受到挫折或打击,则非常痛苦,压力很大。(3)嫉妒心理。虚荣心、自私和占有欲是造成嫉妒的原因,同学间学习成绩的优劣,家庭物质条件的好坏,个体能力的差异都会导致部分同学由羡慕发展到嫉妒,从而造成心理失衡,甚至不择手段地追求,使自我形成一股强大的心理压力。
上述各种因素是相互制约的,对一个人的心理压力往往是综合起作用的。因此,我们在观察、分析、诊断学生的心理压力时,一定要充分考虑各种因素的作用,逐一排除,全面正确地作出诊断,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缓解。
二、心理压力引起的不良反应
根据心理学的研究,心理压力的不良反应有:攻击;优郁;焦虑等。
攻击是指对因心理障碍而导致的苦闷、烦躁、激动等情绪产生的歇斯底里、冲动等行为,并且这种行为往往会指向引起心理障碍的外在因素进行宣泄。攻击可以分为直接和间接的两种行为方式。直接性攻击是对造成心理挫折的因素表示不满、敌意、对抗和反对;另一种是间接的或转移性的攻击,即当某人受到挫折时,他能意识到直接地表现出自己的愤怒和不满,不仅会损于自己在他人心目中的形象,而且对今后进一步去实现自己的预期目标将会造成不利的影响,因而就将内心的不满朝着其他的方面发泄出来,或者指桑骂槐。
忧郁是由多方面的不良感受组成的一种心理压抑的情绪。如自卑感、认同危机感、失落感等。这些方面的不良感受往往会使人表现出抑郁寡欢、疾首整额等神情,以及产生忧心忡忡、伤感、烦闷和愁苦的心态。
焦虑是指人内心的不安、恐惧、困扰和紧张的感受,有时还伴有生理上的不适,如心跳加速、呼吸急促注意力不集中等现象。
三、缓解心理压力的对策
1.渗透美育功能,创造美的学习环境。一个人在美的环境熏陶下,会减轻甚至消除压力。所以,可以通过美育功能,创造美。如美化教室;开展献爱心活动,同学间团结互助,帮助学习或生活上有困难的同学;举行各种歌咏、朗诵比赛,组织主题班会、集体活动等。培养学生美的情操,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德、智、体、美、劳等方面都得到较全面发展,从而缓解压力。
2.教育学生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个体对自身的要求,往往会出现过低或过高的情况,当个体目标过高时,则会好高鹜远,而且现实与目标产生很大差距,则会产生较大的心理压力之;当个体目标过低时,又会妄自菲薄,因为自卑而产生压力。只有制定切合实际的目标,才能使理想和现实的差距较小,从而减轻压力。
3.合理利用时间,学会科学用脑。有时感到压力大的原因,往往是时何安排不当,做到合理利用时间,是降低压力的好办法。首先要制定一个计划,可以是学期计划,也可以是每日计划,可以是总的学习计划,也可以是单学科计划,这样可以科学安排时间,提高效率。同时讲究用脑卫生,注意劳逸结合,要学会在适当场合放松自己,及时调整心态。
4.运用多种渠道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可通过宣传栏、广播站、电视台等阵地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开设青春期心理知识讲座,教给学生心理调节方法。还可通过心理信箱,心理咨询等方面来缓解心理压力。
职校生正处于心理扰动期,面对各种纷至踏来的心理压力,有些人则会因压力过大而出现出走、自杀等消极反应。因此,分析职校生心理压力,找出正确的缓解方法,应引起教育工作者的广泛重视。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浅谈心理压力及缓解对策论文
小超人0606
研究大学生应对压力的策略及其特点,帮助大学生摆脱心理压力的困扰,培养大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是使大学生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高素质人才的关键。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大学生应对压力的心理健康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大学生心理压力应对策略的研究》
摘 要:当代大学生肩负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是实现中国梦的主力军。但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堪忧,研究大学生应对压力的策略及其特点,帮助大学生摆脱心理压力的困扰,培养大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是使大学生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高素质人才的关键。
关键词:大学生 心理压力 应对策略
高素质人才需要有强健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但是当代大学生面对复杂的社会环境和激烈的社会竞争往往会产生心理压力,如果不及时解压就会导致各种心理疾病,所以我们要研究大学生产生心理压力的来源及解决的策略,帮助心理压力大的学生走出困境,强健身心,真正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
1 大学生心理压力的来源
学习压力
学习是大学生生活当中的主要内容,也是大学生将来就业和发展的基础。学习的过程是大学生获取专业技能、提高素质、获取知识储备、增加人生阅历的过程。在大学里,由于学习环境的变化、学习内容的拓展延伸、学习方法的复杂多样让很多学生难以适应,他们在学习中所承受的精神负担,往往让他们不堪重负。学习压力来自多方面,比如:成绩的压力;就业软硬件的压力;学生之间相互竞争的压力等。
人际交往压力
在大学里,大学生们往往感叹“知音难觅”。他们有结交好朋友的愿望,但在复杂的人际关系中又没有能力解决难以协调的矛盾,这在他们内心产生了激烈的冲突,造成了心理失衡。大学生希望拥有朋友、获得友情,有强烈的交往需求,但他们对于人际关系又有着深厚的理想主义色彩,在与人交往中缺乏技巧,不懂得平等、忍让、尊重、互助,个别大学生自卑、敏感、自私自利也是导致交往困难的原因。
恋爱压力
爱情无疑是大学生最期待、最向往的,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不能和自己心仪的对象交往,就会让他们陷入单相思的泥潭、失恋的痛苦之中,难以自拔。大学生的生理发育已经完全成熟,对情感的需要较多,特别渴望来自异性的关爱,但心理上不够成熟的他们,在与异性交往的过程常常发生不必要的矛盾,导致身心受到伤害,各种心理压力也由此而生。
大学生的理想恋爱与现实恋爱存在差距。很多大学生相信有完美的爱情。但现实中并不存在十全十美的人,也没有完美的爱情,美好的理想和现实的爱情存在巨大的差距,就会使他们心理产生无以名状的失落,甚至是痛苦,最终导致心理障碍。
2 大学生心理压力应对策略
大学生心理压力,如果得不到及时的缓解和消除会导致严重的心理障碍,所以要积极引导他们勇敢地面对困难,摆脱心理压力的困扰。
正确认识压力
人在生活、学习、工作中难免会遇到失败和挫折,有压力是正常现象,是不可避免的。因此,面对现实中的种种压力我们不必痛苦、不必报怨、不要垂头丧气,不回避,不逃避、要勇于面对压力,把它当成是人生一种的历练。
压力固然是人的心理负担,对人是一种打击、威胁。但压力也可以是一个人成功的动力,变压力为动力,你会在失败中总结经验教训,在挫折中激发你的斗志,使你变得更加成熟、自信,使你越挫越勇,勇敢面对人生的风雨,最终就会战胜所有困难,摆脱压力,成为生活和事业的强者。
正确认识自己
每个人都是有优点和弱点,长处和短处,正确认识自己,既不盲目自大,又能承认自己的价值,看到自己的实力,既不妄自菲薄,也能看到自己的不足并坦然接受。从而面对困难不自卑,也不过高自我评价,这样就会避免不必要的失落和抑郁。
积极行动
面对困难,不要唉声叹气,不要徘徊犹豫,要行动起来,想方法、找途径,去解决困难。“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通过自身的实际行动,使事情向好的方向发展,最终解决困难,摆脱压力。
打开心门与人沟通
大学生面对就业、恋爱等诸多压力时不要憋在心里,可以和父母沟通,毕竟父母是过来人,和他们聊聊你可以从他们那里得到经验,可以帮你找到解决的办法,从父母那里可以得到最无私的帮助和关爱。和朋友、同学沟通,同龄人会站在同一角度帮你分析、解决。总而言之,打开心门与人沟通,就会减少压力,减轻负担,帮助大学生走出困境。
学校、社会共同努力
学校要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老师要深入学生,关心帮助他们。国家,社会要积极想办法解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让他们学有所成,学以致用,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3 大学生应对策略的特点
当压力来临时,每个大学生迎接他的方式方法都迥然不同。这当然有性别上的差异、年纪高低的差异,更有居住环境的差异、是否是独生子女的差异。也正是这些因素使他们每个人呈现出与众不同的特点。
性别差异表现出来的特点
在处理压力的方式上,男性和女性就表现出不同。男性乐于采取积极主动的方式,当困难来临时,他们不是一味地唉声叹气,坐以待毙,而是积极主动寻找解决这种困难的方法。女性则愿意采取消极避世的态度,他们遇到挫折常常畏惧躲避,不知所措。在情绪表现上也有不同。例如,女性在困难面前,通常通过哭泣谩骂来表达自己内心的不满,而男性常常忍而不发。另外,在遇到心理压力时,相比较男性而言,女性更愿意得到别人的帮助。在寻求帮助时,二者同样存在巨大的差异。女性比较喜欢那些知书达理的,善解人意的,有一定文化素养的亲人来帮助自己。恰恰相反,男性的办法既稳妥又沉静,他们把诚实,有深度,有见解的毫无血缘关系的朋友同学作为自己的求助对象。之所以差异巨大,笔者认为根本原因还是社会评价造成的。世人认为,男人在遇到困难时,理应表现出强悍、坚强、果断、审时度势。在他们看来,常常向别人表现自己的不良情绪或求助,是懦弱的表现。而女性如果宣泄自己的不满,大家却习以为常。
年纪差异表现出来的特点
不同年级的学生面对心理压力时,遵循的方式方法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伴着年龄的增长,年级的增高,他们处理问题的方法越来越成熟灵活,越来越主动多样。他们再也不得过且过,置之不理了。其中在大学四年的生活中,大二大三的学生的心理发展飞快,而且起决定性作用。这期间,当外界各种压力降临在他们身上时,他们不再恐慌,而是沉着应对,采取适当的方法舒缓自己内心的不悦,调整到最佳状态。经历过这样一个时期后,他们会坦然地面对生活中的一切不平,一切的坎坷。之所以能做到这些,与他们四年的大学生活磨练分不开的。四年中,他们积累的经验与日俱增,他们的毅力更加坚韧,他们的内心更加豁达,他们的见解更加独到,他们的心智更加成熟。
城乡差异变现出来的特点
城市大学生和乡村大学生在处理压力的方式上也是有区别的。来自农村的大学生,他们面对压力时采取的方法还有些幼稚,他们经常独自忍受,不向别人倾诉,不寻找发泄的方法,但是他们在处理压力时不断积累属于自己的经验教训,而城市大学生遇到压力时,会采用各种渠道,寻找各种方法,释放心中的坏情绪,这也许就是他们比农村大学生的高明之处吧。之所以会这样,与他们的生活环境密不可分的,每个人的发展生活环境,都是一个由小逐渐变大的过程,并且逐渐弥漫扩散,而在这个环境中哪怕是一个微乎其微的小因素都会给生活在其中的人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这些影响也许来自家庭学校,交往的朋友亲人,赖以生存的大自然,以及接触的点点滴滴。由此得知,农村和城市大学生应对心理压力不同,主要在于他们的物质基础不同,知识广度不同,取得信息的方式不同,接受事实的能力不同,处理问题的方式不同,以及对待生活方式的不同等等。
如今,生活节奏加快,社会压力越来越大,大学生面对的一系列压力也随之越来越大,他们要历经无数次磨练,才能变得更加坚强。为此,只要大学生调整好心态,坦然地面对,即使心里有一座山也会被搬走的。
参考文献
[1] 小东,孟晓斌.工作压力应对与管理[M].北京:航工工业出版社,2004:211-212.
[2] 托尼・巴赞.思维导图――放射性思维[M].李斯,译.广东:世界图书出版社,2004:169-175.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大学生应对压力的心理健康论文
jennyzhao701
社会的发展与变革,会使人们的观点、态度、希望也随之变化,在这个快节奏、高效率、充满竞争与挑战的社会中,人们常常会受到内外环境的强烈影响,出现情绪上波动和生理上变化,从而产生心理压力。要想知道自己是否承受压力,不防问问下面这几个问题: 经常显得不耐烦、暴躁、焦虑、易怒。 睡眠品质较差、失眠,经常打哈欠、发困。 健康指数明显下滑,经常感到不舒服,容易生病,感冒、头痛、胃痛、消化不良、溃疡、记忆力下降等。 经常体验到神经性抽搐或肌肉痉挛,很难放松,腰酸背痛。 情绪容易沮丧、低落,波动大、情感倒错,对现状与未来常感到无能为力,有挫折、空虚的感受。 人际关系变得不和谐,容易与人发生冲突、不快。说话冷言冷语,感情迟钝,对自己或他人的评价、谈话都倾向负面的描述。 一个人不可能没有压力,如果以上判断持肯定的占多数时,那就是一个警钟,是在压力下心理不健康的表现。要想改变这种情况,可采取下列的方法舒缓情绪,排解积累的压力。(1)面对现实,现实生活是极其复杂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和抱负,对自己有所要求。但是这种要求应该建立在实际的、力所能及的基础上。人们所以感到工作、生活受到挫折,往往是因为自我目标难以实现,就感到自卑失望,过高的期望只会使人误以为自己总是倒运而终日忧郁。有些人是“完美主义者”,对任何事都希望十全十美。而世界上的一切事情都不可能尽善尽美。所以,应该调整自己的生活目标,客观地评价事情、评价自己,得意黯然,失意泰然,在积极向上努力进取的同时,拥有一颗坦然面对成功与失败的平常心,才能使自己心情舒畅。另一方面,每个人又都有各自的性情、品格和所长所短,别人不会都迎合你的意思,就像你自己也未必符合别人的要求一样。对别人的要求越高,自己的不满情绪会越大。如果对别人的要求较低的话,那么稍微符合你的愿望,你就容易得到满足。所以,既不要苛求自己,也不要苛求别人。 (2)宣泄法: 宣泄法是一种将内心的压力排泄出去,以促使身心免受打击和破坏的方法,通过宣泄内心的郁闷、愤怒和悲痛,可以减轻或消除心理压力,避免引起精神崩溃,恢复心理平衡。“喜怒不形于色”不仅会加重不良情绪的困扰,还是导致某些心身疾病。因此,对不良情绪的疏导与宣泄是自我调节的一种好办法。一位运动员受到教练训斥后很沮丧,不久引发了胃病,药物治疗也不见效。心理学家建议他在训练中把球当教练员的脸狠狠地打,采用此法后他的胃病果然好多了。这种不损害他人,又有利于排解不良情绪的自我宣泄法,可以借鉴。 不过这种宣泄应该是合理的。简单的打打砸砸,吼吼叫叫,迁怒于人,找替罪羊(丈夫、妻子、孩子、同事),或发牢骚、说怪话等都是不可取的。宣泄应是文明、高雅、富有人情味的交流。有人说:“一份快乐由两个人分享会变成两份快乐;一份痛苦由两个人分担就只有半份痛苦。”如果把自己的烦恼、痛苦埋藏在心底里,只会加剧自己的苦恼,而如果把心中的忧愁、烦恼、痛苦、悲哀等等,向你的亲朋好友倾诉出来,即使他无法替你解决,但是得到朋友的同情或安慰,你的烦恼或痛苦似乎就只有半个了,这时你的心情就会感到舒畅,该哭的时候就痛痛快快地哭一场,释放积聚的能量,调整机体的平衡,大雨过后有晴空,心中的不良情绪会一扫而光。 (3)注意转移: 其原理是在大脑皮层产生一个新的兴奋中心,通过相互诱导、抵消或冲淡原来的优势兴奋中心(即原来的不良情绪中心)。当与人发生争吵时,马上离开这个环境,去打球或看电视;当悲伤、忧愁情绪发生时,先避开某种对象,不去想或遗忘掉,可以消忧解愁;在余怒未消时,可以通过运动、娱乐、散步等活动,使紧张情绪松弛下来;有意识地转移话题或做点别的事情来分散注意力,可使情绪理到缓解。例如,司马迁惨受宫刑而著“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歌德因遭遇失恋才写出世界名著《少年维特之烦恼》。我们应该多接触令人愉快、使人欢笑的事物。避免和忘却一些不愉快的事。与其“不懈奋斗、孜孜以求”,最后“衣带渐宽”,面容憔悴,不如潇洒一些,干点快乐的事。 人们面对困境、情绪懊丧时,不防从相反方向思考问题,这能使人的心理和情绪发生良性变化,得出完全相反的结论,使人战胜沮丧,从不良情绪中解脱出来。从前,有个老太太整天愁眉苦脸:天不下雨,她就挂念卖雨伞的大儿子没生意做;天下雨了,她又忧心开染房的二儿子不能晒布。后来,有个邻居对她说:“你怎么就不反过想想呢?如果下雨了,大儿子的生意一定好;如果不下雨,二儿子就可晒布。”老太太一听恍然大悟,从此不再愁眉不展。这个故事就是反向心理的极好诠释。 对于这个问题,英国文学家萧伯纳讲得更为明确。曾有一名记者问萧伯纳:“请问乐观主义者与悲观主义者的区别在何在?”萧伯纳回答:“这很简单,假定桌上有一瓶只剩下一半的酒,看见这瓶酒的人如果说:‘太好了,还有一半。’这就是乐观主义者;如果有人对这瓶酒叹息:‘糟糕!只剩下一半。’那就是悲观主义者。”当我们遇到困难、挫折、逆境、厄运的时候,运用一下反向心理调节,从不幸中挖掘出有幸,使情绪由“山穷水尽”转向“柳暗花明”摆脱烦恼。 压力无所不在,我们必须认真对待心理压力问题,并及时地、适当地通过情绪调节来缓解心理压力,为它找个出口,它就不会给精神带来太重太大的伤害。希望上述方法能帮助你用稳定的情绪、健康的心理去直面纷繁复杂、瞬息万变、竞争激烈的社会。
(挫折) 就大学生的心理健康而言,最重要的不是挫折本身,而是挫折对个体造成的负面情绪及内心感受,因而在遭受挫折之后,首先要面对和需要解决的是如何从挫折而导致的诸
病情分析:大学生失眠的原因有很多方面,如学习压力过大、宿舍环境噪杂、人际社交情绪等原因都可能导致大学生失眠。大学生是祖国的新生力量,必须关注其身心健康的发展,睡
作为教育工作者,要分析每个学生的心理压力;教育学生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合理利用时间,学会科学用脑;运用多种渠道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等方法来缓解学生心理压力,使其健康
现代企业只有一项真正的资源——人;人力资源是现代企业最重要的战略性资源; 人力资源管理 在决定企业的竞争力方面起到了关键性作用。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现代企业
年轻人觉得现在的生育给自己带来的压力很大,不愿意承担抚养孩子的义务,根本不注重生育政策方面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