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2

  • 浏览数

    355

为萍伤心航
首页 > 学术论文 > 语文驳论文主题学习教学设计

2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败家小歪歪

已采纳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教案 流渡中学:严庄坤 【教学目的】 1、了解驳论文的特点,学习驳论文的写法。(教学重点) 2、理解重要语句的深层含义。(教学重点) 3、体会鲁迅先生的忧患意识和爱国精神,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民族民主意识,增强民族自信心,自豪感。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课时】 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疏通课文,弄清写作背景。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有人说,新世纪的第一年──2001年是“中国年”,申奥成功,加入WTO,国足出线等等,喜事不断,中国人感到从未有过的幸福,自豪;然而,70多年前的中国是怎样的面貌呢?那时的中国人又是怎样的精神状态呢?当时,有一位思想的巨人,顽强的战士,以犀利的目光洞悉着这一切,一次次振臂呐喊,一次次冲锋陷阵──他,就是鲁迅先生。 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一篇杂文《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板书课题),看看我们能从中得到什么新的启发,学到怎样的做人,作文的方法。 二、解题 本文是一篇驳论文。这种文体一般是先指出对方错误的实质,或直接批驳(驳论点),或间接批驳(驳论据,驳论证);继而针锋相对地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加以论证。从广义上来看,这又是一篇杂文,短小精悍,写法灵活。其杂文有“匕首”,“投枪”之喻。 本文属鲁迅后期杂文,鲁迅写这篇文章之前的一个月,肺病已相当严重。文章写完之后的两个多月,写了《病后杂谈》,还致信杨霁云,自称是在敌人和“战友”的夹攻下的“横战”。可是,健康的恶化和精神的压力,并没有影响他对世事的热忱关注。 课题《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聚焦当时社会的热点问题,把要谈的对象──“中国人”和事件──“失掉自信力了吗”直接放在标题上,能引起读者的思考和阅读欲望。 三、 写作背景 本文写于“九一八”事变三周年之后。中国近代本来就国运积弱,屡遭欺侮,“九一八”事变又在许多中国人心中投下失败的阴影,国内悲观论调一时甚嚣尘上

179 评论

不说客套话

“拿来主义”是鲁迅先生创造的词语。什么叫“拿来主义”呢? 为什么对 文化 遗产必须采取“拿来”的态度呢? 接下来是我为大家整理的高中语文《拿来主义》教学教案,希望大家喜欢!

高中语文《拿来主义》教学教案一

教学目的:

(1)理清作品论证思路,体会本文无可辩驳的逻辑力量。

(2)领会“拿来主义”的精神实质,结合实际谈谈自已的认识。

(3)学习比喻论证 方法 的运用,领会比喻句的深层含义。

(4)学习作者幽默犀利的语言,体会词语的讽刺意味。

教学重点: 学习 鲁迅的论证艺术,揣摩词语的讽刺意味。

教学难点:对鲁迅语言含义的理解。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简介本文的写作背景,理清 文章 思路,领会“拿来主义”的精神实质。

一、导入新课:我国著名作家冯骥才,他出访法国时,曾有一件趣事,同学们知道吗?(略作停顿说)在一次访法欢迎宴会上,其中一位外国记者问:“尊敬的冯先生,贵国改革开放,学习西方资产阶级的东西,你们不担心变成资本主义吗?”同学们,如果你就是冯先生,会怎样回答呢?冯先生回答:“不!人吃了猪肉不会变成猪,吃了牛肉不会变成牛。”冯先生说话的意思是什么?(我们学习资本主义先进的东西,不会变成资本主义。)冯先生说话时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比喻)冯先生运用比喻的妙处就在于用形象生动、通俗易懂的语言说出深刻的道理,这就叫做作家!而作为语言大师的鲁迅先生也是一位善用比喻的高手。今天,我们学习的《拿来主义》正是这样一篇课文。”

二、检查学生自学生字词情况。(学生上黑板注音,解词,教师正音,评讲)

礼尚往来(shàng;崇尚,重视)。 自诩(xǔ;夸耀,说大话;自我夸耀。)

残羹(gēng)冷炙(zhì):吃剩的饭菜,借指权贵的施舍。

冠冕(guān miǎn)古代帝王、高官的礼帽,引申为体面。

玄(xuán)虚:掩盖真相,使人迷惑的手段。 蹩( bié) 进 : 躲躲闪闪在走进。 孱(càn)头:懦弱无能的人。

三、简介杂文特点:短小的文艺性社会评论。杂文:议论性、形象性(文艺性 议论文 )、现实性。

四、写作背景简介。

文为时而作,这篇文章写作不是空穴来风,而是有现实针对性,那么鲁迅先生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写这篇文章的(让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

本文写于上世纪中华民族灾难深重的30年代,国民党反动政府为推行政治上的卖国主义政策,在文化政策及其活动上,一些资产阶级买办文人,甘作“洋奴”,极力鼓吹“全盘西化”,完全否定我国的文化传统,以此对抗革命文化。在革命阵营中,一些同志在如何对待文化遗产的问题上,存在着种.种错误思潮和观念。针对这些情况,鲁迅先生以马列主义学说为指导,凭借自己丰富的知识和建设新文化过程中积累的 经验 ,写下了这篇著名的杂文,回答了如何对待外国文化遗产(也包括民族文化遗产)的立场、态度和方法问题,并富有创新意义地命名为“拿来主义”。这一主张后来成为 t “_self“ 中国 无产阶级对待文化遗产的代名词,普遍采用至今。

四、研读课文,理清思路。

“你认为‘主义’什么意思?”(1、理论主张2、思想作风3、一定的社会制度),课文中主义就是思想,就是主张。而“拿来”就是一个动作,口语化动词—文化遗产<历史>,‘主义’是一个庄重严肃的词,两者放在一起,按常规不协调,但正好体现了鲁迅寓庄于谐的语言风格。如果你按这个题目或类似的题目(如“学习革命”、“ 创新思维 ”、“网络学习”等) 作文 ,你准备怎样写?教师提示:议论文一般要写清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但顺序和方法灵活多变。

根据这一思路,这篇文章可以从以下三个问题来讨论,“拿来主义”是什么、“为什么要拿来”、“怎么拿来”?

学生 快速阅读 课文并在文中找出揭示“拿来主义”具体含义的段落和 句子 。

1、议论文的重要特点之一是具有针对性, “拿来主义”是针对什么提出来的?(提问:该段有一关联词语“所以”,那么,与之相呼应的“因为”在哪里呢?)

“所以” 表示因果关系,对上面分析的结论。这一“因为”应该在文章开头,文章的思路是先论述闭关主义、送去主义都不行,“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2、为什么“闭关主义”、“送去主义”都不行,

什么是“闭关主义”、“送去主义”?(闭关主义——自己不去,别人也不许来。送去主义——把学艺上的东西,把“活人”等送到国外去献媚求荣。

4、“闭关主义”显而易见,所以鲁迅先生一笔带过,他重点评价了“送去主义”,请同学们仔细阅读课文有关“送去主义”的文字,思考鲁迅是如何评价“送去主义”的?

先让学生在文中找出“送去主义”的实例,(见课文)然后问:你们从作者的描述中看出“送去主义”的神态吗?(低声下气,阿谀奉承。)

如果你是旁观者,你会说些什么?(没有人格,没有国格,替他们感到羞耻。)

能在文中看出鲁迅的态度吗?(能。“但我们没有人根据了“礼尚往来”的仪节,说道:“拿来!”他的态度是:怒其不争。不应一昧地拿东西送给别人,要学会拿来。)

鲁迅如此表明态度的根据是什么?(尼采不是太阳,中国也不是,并非光热无穷。中国不是地大物博,总有一天资源会用光。我们子孙的未来不得不考虑,否则会沦为乞丐、亡国奴。)

在别人佳节大典之际,靠磕头贺喜讨来的残羹冷炙,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君子不食嗟来之食。这种嗟来之食没安好心,是“抛给”,是怀有不可告人的目的的。)

鲁迅说不想举出实例,文中到底有无实例?(有。英国的鸦片 德国的费枪炮 法国的香粉 美国的电影 日本的印着“完全国货”的各种小东西。)

这些东西是白送的吗?(不是。他们从中国换取了市场,白银,军队战斗力,国民的精神状态,综合国力 如果能够想象,20世纪初的中国,是怎样一副情形?皮包骨头、萎靡不振、贫弱的国民,满目苍痍的社会,萧条冷落的经济。这便是列国“奖赏”“送来”的后果,我们还能为获得这种礼物而感到庆幸吗?)

由此看来,我们该如何面对这些主义?(闭关主义要不得。这只能导致狂妄自大,盲目乐观,没有忧患意识——误国。送去主义要不得。这只能导致出卖国家主权,失去国格,沦为亡国奴——亡国。)

那么,面对文化遗产,我们别无选择,只能采取一种什么态度?(第7段)

齐读此段,这一段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提出了中心论点)

从文体写法上说下它与前文的二个主义是什么关系?

(前二个主义是“破”,是铺垫,是蓄势;而这一段是“立”。 论述自己主张的时候,也是破在前头,先把一些不正确的态度加以分析批判,然后再论证自己的主张。这样,观点明确,中心突出。“送去主义”和“拿来主义”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破”正是通为了“立”,“破”得彻底,“立”得才牢靠。这个问题弄明白了,作者的思路和文章的结构层次就基本上清楚了。)

8、提问:我们怎样才能真正具体在做到“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呢?

学生默读第8段,

思考:这一段是运用“破”还是“立”的写法?

高中语文《拿来主义》教学教案二

9拿来主义

从容说课

这是鲁迅先生1934年写的一篇著名杂文,主要针对当时对外来文化的某些错误态度而写的。文章所针对的事件距今时间较久,所以必须介绍清楚有关的背景,以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本文用的是杂文体,并非正面阐述自己的主张,把握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教学时,宜简化头绪,突出中心,淡化一些与中心关系不甚密切的部分,着重于鲁迅对于接受外来文化和文化交流的思想的学习,同时要注意引导学生领略作者是怎样运用比喻论证的方法阐明道理的。然后,向课外延伸,讨论一些有关与“拿来”有关的话题,以强化对该问题的认识。

教学重点1.真正领会“拿来主义”的含义。

2.体会杂文语言犀利幽默的特点。

3.学习本文运用因果论证的写作方法,尤其学习并掌握比喻论证的写作手法。

教学难点学习因果论证的写作方法,体会作者推理的逻辑性。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课内外分发的材料。

课时安排2课时。

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整体把握全文结构,全面理解课文内容。

2.体味作者独特的论证特色、犀利幽默的语言、深刻的思想认识。

过程与方法

1.品味重点语句,体会杂文语言犀利幽默的特点。

2.领悟全文深刻意义,并能畅谈自己所受到的启迪。

3.充分联系实际,拓宽思维空间,能客观评论当今社会出现的一些文化现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深刻领会“拿来主义”的真正含义,懂得在文明对话中必须具有自主意识,懂得怎样选择外来文化中的积极因素。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师夏天,气温高,蚊子多,晚上很难入睡。有人打开窗子,好不好?那么将窗子关得严严的,行不行?但是,天下之大,什么人都有。有的人怕热而打开窗子,更有人怕蚊子关上窗子。那么,我们应采取怎样的态度和方法才是正确的呢?鲁迅先生在20世纪30年代就继承文化遗产问题曾写过一篇著名的杂文《拿来主义》,我想我们可以从中受到启发、得到教益。

推进新课

师“拿来”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还要在它后面加上一个“主义”呢?

生“拿来”是一个动作行为。“拿来”加上“主义”,是因为它很重要。

师这里的“拿来”跟我们平时所说的“拿来”不是一回事,它是一种形象的说法。“主义”是指一种重大原则或主张。“拿来主义”这个提法是鲁迅的独创,有它特定的含义。那么,鲁迅先生为什么要提出这样一种原则或主张呢?我们先简单地来看一下写作背景。

本文写于1934年,那是中华民族灾难深重的年代。当时在如何对待文化遗产的问题上,存在着种.种错误思潮和糊涂观念。为了揭露和打击敌人,为了澄清认识,鲁迅先生写了这篇文章,阐明了马克思主义批判地继承文化遗产的原理和方法,提出了实行“拿来主义”的正确主张。文章中着重谈的是如何对待外国文化的问题,但鲁迅先生提出的主张也足以批驳那些对本国文化的错误观点。因此,“拿来主义”完全适用于对待一切文化遗产。

师同学们,接下来我们共同来理一理作者的写作思路。请同学们先浏览1~7段。

师文章一开头就谈“闭关主义”,请问同学们“闭关主义”的具体做法是什么?

生“自己不去,别人也不许来。”

师“闭关主义”的这一做法造成了什么恶果?

生封闭、落后。

师还是那句老话,“落后就要挨打”,看来“闭关主义”是行不通的。于是“给枪炮打破了大门之后”,又有什么做法呢?

生搞“送去主义”。

师对!请问搞“送去主义”都送去些什么?

生先是送一批古董到巴黎。

生还有几位大师捧几张古画和新画到欧洲去。

生送梅兰芳博士到苏联去。

师为什么要送?

生还不是给外国打怕了,害怕外国。

师送的实质是什么?

生媚外、讨好。

生投降。

师文中有一个精彩的动词,淋漓尽致地展示了送去时的讨好面目,请大家找一下。

生捧!

师对。一个“捧”画尽了奴才相!

师鲁迅先生说,由送古董到送活人,这也算是一点进步,怎样理解“进步”一词?

生反语。

师对!这是写作手法,它的含义是什么?

生“进步了”就是媚外、投降加剧了,加深了。

师很好!一个劲儿地送去,对我们的子孙后代有没有危害?用课文原话说。

生“当佳节大典之际,他们拿不出东西来,只好磕头贺喜,讨一点残羹冷炙做奖赏。”

师残羹冷炙是吃剩的饭菜,用这样的东西来奖赏子孙未免太过分了,因为只有什么人才能用残羹冷炙?

生叫花子,要饭的。

师你给叫花子的残羹冷炙是奖赏他么?

生同情他。

生打发他。

师“同情”也好,“打发”也好,只能算是施舍。好!我们看看鲁迅先生是怎样解释这种“奖赏”的?

生这种奖赏,不要误解为“抛来”的东西,这是“抛给”的,说得冠冕些,可以称之为“?送来?”。

师“抛来”“抛给”“送来”有什么区别?

生“抛来”是随意的,“抛给”是有意的,“送来”是特意的。

师讲得好,谁有新的见解?

生“抛来”是受动的,“抛给”是主动的,“送来”是有目的的。

师讲得很好!那么,我们再来看看外国有目的地送来了什么?

生鸦片、废枪炮、香粉、电影、小东西。

师帝国主义者送来这些东西的目的是什么?

生毒害中国人民。

生欺中国人民。

生用鸦片来换取中国的银两。

师因此,这种送的实质是什么?

生毒害。

生欺。

生侵略。

生掠夺。

师我们来整理一下刚才的思路,我们可以看出:闭关主义,封闭落后。送去主义,沦为乞丐。听凭送来,大受其害。

师既然这些方法都行不通,那么我们该怎么办?

生拿来,自己来拿!

师对。鲁迅先生提倡“拿来”,而且是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同学们思考一下,这种思路称为什么论证方法?

生因果论证。

师很准确。接下来我们来看看鲁迅先生是如何来论证拿来主义的?请同学们浏览8~10段。

师鲁迅先生用了一个比喻来说明问题。一个穷青年得了一所大宅子,可能会出现几种不同的对待方式? 回答这个问题前,先思考一下,那“大宅子”是比喻什么?

师(引导)请看第1段,“别的且不说罢,单是学艺上的东西”中的“学艺”指什么?

生泛指学术文艺。

师对!是文化遗产。

生怕给他的东西染污了,徘徊不敢走进门。

生勃然大怒,放一把火烧光。

生欣欣然的蹩进卧室,大吸剩下的鸦片。

师这三种人的本质分别是什么?

生逃避主义,懦弱无能,害怕继承。

生虚无主义,盲目排斥。

生投降主义,崇洋媚外。

师显然,这三种人的做法都是愚蠢的,那么正确的方法是怎样的?

生占有,挑选。

师好!请同学们朗读第9段,看看这里又拿了几样东西来打比方?分别说一说。

(学生朗读)

生(齐答)鱼翅、鸦片、烟枪和烟灯、姨太太。

师对待“鱼翅”应有什么态度?

生“像萝卜白菜一样的吃掉。”

师“鱼翅”可以“吃掉”,那它是有益的东西还是有害的东西?

生有益。

高中语文《拿来主义》教学教案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习课文先破后立的论证结构,并能把这一方法运用到自己的议论文写作当中。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自主阅读和分析本文,训练学生的 逻辑思维 能力。

(2)学习本文的论证结构,并进行实践练习,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本文,正确认识对待传统和外来文化的问题,端正对待事物的态度。

教学重点:

赏析课文,理解其论证结构的好处, 总结 归纳方法,并指导写作实践。

教学难点:

将学得的技法运用于实践,并指导以后的写作活动。

教学方法 :

运用导学案,引导学生自主分析,并能迁移训练。

教学内容:

一、导入

从上学到现在,大家学过的鲁迅的作品应该有十几篇了,我做个调查,大家喜欢读鲁迅的文章吗?

北大教授钱理群曾说过:“当你一切春风得意,你的感觉极好的时候,你觉得鲁迅的著作是读不进去的;但是一旦你对现状不满,包括社会现状,也包括你自己的现状,你想寻求新的出路的时候,这就是你接近鲁迅的最佳时机。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鲁迅的《拿来主义》,看看我们能从中获得什么样的收益。

二、探讨课文:

(一)、探讨其先破后立的结构——如何提出问题

1、本文题为拿来主义,探讨的是什么问题? 观点在哪里出现?

预设:探讨如何对待外来文化和 传统文化 的问题。主要观点在第7段提出,接着加以论证。

3、观点在行文中间才出现,之前都做了什么?

预设:在“拿来主义”之前,先谈到了“闭关主义”、“送去主义”、“听凭送来”几种情况。

几种情况都是作者所反对的。

“闭关主义”——给枪炮打破了大门,碰了一串钉子——封闭落后。

“送去主义”——子孙们、残羹冷炙做奖赏, ——亡国灭种。

“听凭送来”——被“送来”东西吓怕了 ——毒害侵略。

这说明这几种方式都不可取,所以我们就只有“拿来”。

4、如何实行“拿来”?

预设: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1)、具体是怎么论证的呢?运用“大宅子”的比喻。

喻体 本体 鱼翅 外国文化中的精华部分 鸦片 外国文化中精华和糟粕共存的部分 烟枪和烟灯 外国文化中没有使用价值但适当保存一点可以作反面教材的部分 姨太太 外国文化中反动腐朽应该完全摒弃的部分

(2)、在论证怎样“拿来”的时候,是不是直接就指出来该怎样做的呢?

预设:也不是。也是先否定几种做法。

孱头——怕被染污徘徊不敢走进门——害怕继承拒绝借鉴,逃避主义

昏蛋——勃然大怒放一把火烧光——盲目排斥,虚无主义,左派幼稚病患者

废物——欣欣然蹩进卧室大吸鸦片——崇洋媚外全盘西化,投降主义

那正确的态度应该是怎样的呢?他占有,挑选。

5、论证结构:

我们来看作者提出自己观点的方式,在本文中,局部和整体的论证结构是一样的,作者并不是一开始就提出观点,而是先提出了几种有危害的现象,先否定,再肯定,这种方式叫做“先破后立”,也叫“驳论”。

我们可以仔细研究一下本文的“破”和“立”的方法:

133 评论

相关问答

  • 语文主题学习教学论文

    论文摘要: 本文从学生的角度,探讨了适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问题,这些策略包括课堂教学中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策略,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策略,

    小猪乐乐88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论文

    推荐你一个网站,中国知网,有不少相关论文,都是公开发表的专业论文,你自己上去检索关键词“小学二年级语文教学”,挑挑吧1. 近代学制中的小学语文教学 郑国民

    闪闪的钻石糖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小学语文主题学习论文

    浅析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论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有写论文的经历,对论文很是熟悉吧,论文是对某些学术问题进行研究的手段。相信写论文是一个让许多人都

    xiaomao7taotao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语文主题学习教学万能论文

    阅读是一种重要的学习形式,人类对知识的阅读始于阅读需求。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自主学习、主动积累、留心观察等学习能力可能已形成。本人执教三年级语文使用的是苏教版教

    齐吃大乳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语文驳论文主题学习教学设计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教案 流渡中学:严庄坤 【教学目的】 1、了解驳论文的特点,学习驳论文的写法。(教学重点) 2、理解重要语句的深层含义。(教学重点)

    为萍伤心航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