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9

  • 浏览数

    349

呲呲呲呲呲呲
首页 > 学术论文 > 见危不救的法理思考论文答辩

9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山中彩虹

已采纳

不该立法,因为这毕竟是道德上的行为,不需要法律来强制性约束,一旦上升到法律上,或许会有更加惨痛的结果

259 评论

拽拽小蘑菇

阻止道德的滑坡、托举向善的力量,正成为今天我们这个社会必须面对的考题。这道考题不仅涉及道德的考问,也关乎文明社会的公民责任。在一些国家,见死不救甚至会构成犯罪,英国的“见死不救罪”规定:如果涉嫌“没有对涉险人士予以协助”,将面临法律的惩罚。在社会道德被严重污染的时刻,或者可以让法律来拯救道德?

127 评论

李鸿章大杂烩

可行性1、立法不可行:无法确定对象(怎么算见死 怎么算不救)2、无法取证 法律不可实施:逃避责任(说自己没看到,说自己没有没能力,会危害自身权益等)3、无法量刑不可行得证必要性1、 不能达到目的:本质是由讹诈引起的信任度降低,如果以法律促进道德建设应完善问责法2、 立这一部法导致人心惶惶,原本有道德的人也产生畏惧、逆反,导致人心惶惶。不必要得证既不必要又不可行的法律是不应改立的。这是我的立论谢谢主席,大家好前不久,在广东佛山发生的小悦悦事件中,面对一个垂危的生命,18位路人选择了沉默,激起了社会的强烈反应。悲愤之余,有人提出要通过立法来惩戒那些“见死不救”的路人,用法律手段来拯救失落的社会道德。那么,见死不救应不应该立法惩处呢?我方认为,不应该,原因有二:第一, 立法惩处没有必要性。首先,面对小悦悦的死,18位路人的确见死不救,可是究其根本,真的是那些路人良心泯灭到极点吗?他们的心里也在犹豫。06年的南京彭宇案,救人反而被讹诈,蒙受不白之怨,当社会的信任危机袭来时,每个人的心里都或多或少有顾虑,救了她,我会不会被连累?见死不救的本质,就是当今社会人与人之间的信任程度降低,不是不救,是不敢救。那么立法惩处,可以解决是这个社会的信任问题吗?显然是不能的。再者,立法惩处,只是在用法律途径强迫人们去为善,可是,这样的法律只会让社会变得人心惶惶,在遇到需要救助的人时,人们陷入两难的境地,去救,自己的利益可能受到侵害,不救,法律又要惩处我,这个时候我们每个人设身处地的想想该怎么办,也许更多的是逃避问题,看到这样的情况就躲得远远地,这是我们立法惩处要得到的结果吗?既然立法惩处解决不了问题,反而让社会情况变得更糟,实在是没必要。第二, 对见死不救行为立法不可行。首先,一部法律颁布,就要有实行的对象,可是谁能判断哪种人是见死不救的人,什么情况是见死不救,对象是如此的不明确啊!再者,这样的一部法律要怎么实施,法律是讲究证据的,你用什么来判断那些路人是见死不救,具体到惩处,要怎样惩处,才是法律的公正严明,这样一部未知因素如此之多的法律,实行起来有如此多的漏洞,难道对方辩友还认为应该吗?诚然,在小悦悦刚刚不幸离世,群情悲愤的时候,来反对立法拯救道德是注定要挨砖头,我必须严肃的指出,这种试图依靠法律强迫公民“为善”的做法是道德失落了,应当设法拯救,这没错,但切不可病急乱投医,更不能凭“良心冲动”来治理社会我方坚持认为,见死不救不应该立法惩处!例子天津许云鹤事件 2011年8月16日,网友在华声论坛、爱卡汽车论坛等社区爆料,天津市车主许云鹤因搀扶违章爬马路护栏摔倒的王老太,被天津市红桥区人民法院判赔108606元。2011年6月16日,天津市红桥区人民法院就此事作出判决,法院的判决理由之一,是“车主许云鹤发现王老太时只有4、5米,在此短距离内作为行人的王老太突然发现车辆向其驶来,必然会发生惊慌错乱,其倒地定然会受到驶来车辆的影响。” 今年的8月份,浙江的《都市快报》还报道过一宗“高一男生好心帮助倒地大伯被家长责怪引热议”的事件。 好心司机殷红彬驾驶大巴车下桥时发现路边一名老人被压在三轮车下,于是他靠边停车将老人搀扶起,还好心询问“伤得怎么样?”但却被人诬陷“是大巴车将老人撞伤。”相似的情节,相似的场景,不同的是大巴车安装了车辆监控系统,就是这个记录车辆前方和内部情况的监控挽救了殷红彬的清白,也让事实真相得以还原。 我也是辩论队的哦!!!!爱辩论的孩子要加油哦!!!

142 评论

苏明zhsm13579

楼主要相信即使有见死不救罪,那也只是法律的一纸空文,实行起来太难太难,现实的说,有人在马路上被车撞了,很多人围观,没人去救,是不是要把所有人都抓起来问罪。中国不是有法不责众。中国很多人本来就喜欢看热闹。所有楼主说的基本不会实现。如果真的立法了,那只能说我们的代表喜欢愚弄国人,还有我们国家的那些高层真的是庸才,一遇到问题就是外国怎么怎么样做,只看表面,不问深层次原因。顺便说一下,依法治国,和谐中国就是一句空话,什么李刚案,李双江之子案,现在出名的小悦悦,太多了。楼主应该知道了吧

288 评论

艾米莉郡主

是,突破口应该在道德上,道德和法律的关系上,法律有保护道德的功能,当我们的社会道德败坏,陷入信任危机时,法律如果没有作为,是不行的。

279 评论

浅夏oo淡忆

见死不救,属道德良心问题。法律不去惩罚他,他自己的良心也会随时随地的去惩罚他,他会有内心的不安。法律倒是可以立法去奖励那些见义勇为的行为,去鼓励人们发善心,做善事。其实我们觉得现在很多法律,它立法的基点和动机就是不善的,它立法的动机就是老想到怎么去惩罚人,它没有想到如何立法才能去引导人们发善心,出善念,从而避免做违法之事,它立法的动机就是不纯的,不善的。熟不知,任何不善的动机都带着不善的信息,所以它始终触及不到人善的一面,而往往总是触及到人不善的一面。如果不能摆正这个基点,依法治国,恐怕只会越治越恶。所以正人先要正心。

118 评论

家装e站邯郸站

为什么就一定要是限制道德····把它看成是对道德的保护来说也是可以的·······这个逻辑就需要你自己去体会了····

335 评论

lipingzhou13

这是道德问题,不因该受到惩罚。假设救援要以付出自己或亲人的生命时,或者要自己付出不能承受的代价时候,我们怎么做,救比人的命就要丢了自己的命,不救就要受到法律惩罚,这样的法律底线就意味着法律逼迫人们牺牲自己。

135 评论

cHeN&Li$Li

我觉得应该立法来惩治见死不救者!不过中国应该完善各种制度,不要让雷锋同志受到伤害!!

328 评论

相关问答

  • 本科论文答辩不过怎么补救

    大学生答辩失败了,不用慌张,没通过的话,会延迟毕业,可以重新进行答辩。

    步步惊心生活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见危不救的法理思考论文答辩

    不该立法,因为这毕竟是道德上的行为,不需要法律来强制性约束,一旦上升到法律上,或许会有更加惨痛的结果

    呲呲呲呲呲呲 9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危机公关的论文答辩

    论文抄袭事件经媒体报道后,许多东北财经大学的学生和毕业生在该校BBS白果社区上发表了各自的看法。有人在帖子中写道:“他的抄袭是对东财硕士教育的亵渎,是对所有认真

    xiaomao7taotao 7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论文答辩常见问题回答方法

    1、携带必要的资料和用品。首先,学员参加答辩会,要携带论文的底稿和主要参考资料。如前所述,有的高等学校规定:在答辩会上,主答辩老师提出问题后,学员可以准备一定时

    紫霞大官人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论文答辩中常见的不足

    毕业论文答辩中的常见问题 时间稍纵即逝,充满意义的大学生活即将结束,我们都知道毕业前要通过最后的毕业论文,毕业论文是一种有准备、有计划、比较正规的、比较重要的检

    小花lily 2人参与回答 2023-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