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ozai4130
凸显过程 放大体验——语言教学素质化的关键摘要:提高学生的外语素质,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每位教师应重视的问题。凸显过程、放大体验是语言教学素质化的关键。本文结合外语教学中的信息输入和输出这一问题对此进行了分析。关键词:语言教学;信息输入;信息输出应试教育在初中教学实践中的表象就是只重视九年级,忽视七年级、八年级;只重视学生考试的分数,不重视教学过程和效果。从而忽视学生的语言素质积累。提高学生的外语素质,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每位教师应重视的问题。要把应试教育变为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外语。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怎样才能让我们的教学有实效,使学生能在学习中不断稳固地积累语言素材呢?让我们先对外语教学的过程做一番分析。人们运用语言的方式无外乎听、说、读、写这四种方式,其中听和读是运用语言工具来获取信息,说和写是运用语言工具来表达自己的思想。语言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活动方式亦无外乎听、说、读、写这四种方式,通过这四种方式接触语言并试着运用语言。其中听和读是以向学习者输入信息为形式,达到输入语言材料的目的,说和写是以让学习者用所学语言输出信息为形式,达到训练和强化语言材料的目的。因此,课堂上针对一定语言材料的教学过程包含着语言材料(教学内容)的输入和输出两个过程.我们应该在这两个方面下工夫,首先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另外,多给学生练习和自我表达的机会。一、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信息的输入和效果在外语教学过程中的听,说,读,写四个方面,流行的看法认为“说”是首要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过多地强调知识的输出,忽视了知识的积累(信息的输入),造成学生在运用的时候由于获得的东西太少而力不从心。任何质变总有个量的积累过程,我们在教的过程中不要急于求成,而要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掌握大量的信息,然后才能运用自如。例如:牛津英语7A Unit 1 Reading部分,讲的是如何介绍自己的同学和朋友,对于学生来说看似很容易的。可是,如果只让学生自己去介绍,而不是提前讲解、跟读,一方面发音不够准确,另一方面好多新的结构不会使用,表达起来很费力。因此,笔者先让学生合上书听,然后给出一些描写一个人外貌和内在品质的词,让学生熟悉一下,可以用表格的形式给予总结。如:表示相貌的词有:slim,tall,short,strong,fat,thin,wear glasses,short hair,long hair,round face,square face,big eyes,smiling eyes…表示品质的词有:generous,polite and helpful,kind,friendly…画出一个表格让学生熟悉一下,再跟录音读,确定单词的发音。听和读两个基本的问题解决了,再让学生介绍自己周围的朋友或同学就得心应手了。胡春洞教授说:在人类学习或习得语言的实践中,吸收总是领先于表达,也可以说输入总是领先于输出。这是一条普遍的规律,本族语和外语学习都是如此。在通常所说的“四会”中,听和读属于吸收性的、输入性的;说和写属于表达性的、输出性的。因此,中学英语教学的路子应该体现“听读领先,说写跟上”的规律,在处理“四会”关系上吸取自然教学途径的合理内核。听力和阅读的具体训练可以包括结合特定语境的听的训练、针对课文的有声阅读训练(即边听课文录音、边看文字、边理解词句意义)、阅读训练等等。语言输入之后还需进行巩固。巩固所学语言材料的方式包括模仿、朗读和背诵。语言材料的输入和巩固过程是一个反复刺激、不断加深印象的过程,因此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当按照上述思路,创造出多层次、多形式、高密度、高效率。二、引导学生正确输出所掌握的信息语言教学中的另一个重要环节是信息输出。学习语言的最终目的是运用,英语教学中语言的运用主要包括说和写两大块。老的教学方式不强调说。会做习题,能考高分就可以了,我们称它“哑巴英语”。庆幸的是现在的英语教师大多都认识了说的重要性,抓住了学习语言的目的。那么如何才能提高学生说的能力?在基础打牢的前提下,一方面鼓励学生大胆地说,另一方面创造说英语的环境。好多学生包括成年人不愿意表达自己,尤其在众人面前,这在英语学习中是一大忌讳。只有去掉面纱、张开嘴巴,大胆地说出来才是提高口语表达的第一部步。教师的任务就是多给学生表达的机会,鼓励他们大胆地说出来。笔者今年教七年级,在说方面就作好了准备。每次学完Hobo和Eddie的对话,笔者都让学生上台表演,每堂课开始前,先让学生表演事先准备好的对话;在教Reading的过程中,笔者总会让学生当堂课用自己的语言复述所学的内容。开始时颠三倒四,吞吞吐吐,后来就自然流畅了。任何一种进步都要经历一个漫长而痛苦的过程,但经历过后的收获是难以比拟的愉悦。语言的学习也是如此。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遇到很多的麻烦,有时学生不配合,有时自己怕麻烦甚至想放弃,现在看到学生在课堂上自如的对话,才觉得付出后的收获是多么让人开心。创造交流的环境对于口语的提高也很重要。任何一种语言的学习都需要成熟的环境。幼儿在刚刚学话时,放在什么地方就说什么地方的语言,不要大人强迫督促,他会在不断的模仿中掌握如何去说。可见,良好的环境下学习语言不是被动的,是在长时间的接触中自然而然的学会的。英语教学也是如此,教师要多给学生创造说的环境。笔者在环境的创造方面以生活化为主,在入学初,让学生见面尽量用简单的口语交流,例如:Hi,Good morning! Nice to meet you! How are you?What’s your name?See you,Bye, Good evening/night/afternoon, May I come in?Open the door please, Can I borrow your pen?I beg your pardon?等。而这些口语恰恰是七年级教材中的句子,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就掌握了,笔者在课堂上也鼓励学生尽量用简单的口语提问和回答。另外,还排出英语口语兴趣小组,每周三、五的下午自由交流。在自习课上,笔者还把自己录的对话放给学生听,让他们回答。也经常进行男女生口语PK,效果很好,一段时间下来,学生的进步很明显。写是语言输出的另一种方式,也是学生较头疼的部分。在考试中,最后一题的作文,得分普遍很低,有的同学甚至空着不写。其实,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也不是很难。前面已经提到知识的输入,在基础打牢的前提下,只要教给学生写作技巧并多练习写就可以了,而且每个单元的Main Task部分就是教学生如何写作的。每次考试都是与其相似的内容。笔者每次先帮学生理清思路,再把要用的知识点交代清楚。请同学根据所给的材料先列出提纲,然后把要用的内容填充进去,一篇作文就基本完成了,再做一些细节上的修改就可以了。所以,每次写作文时,笔者总是让学生先列个提纲,写出要点,然后再动笔写,效果会好得多。三、总结在教学过程中,笔者狠抓语言材料的输入和巩固,其意义是巨大的。首先,语言材料是语言知识、语言技能、语言运用能力和文化背景知识的载体,因此对语言材料的认识、记忆和复习,是认识和记忆上述所有知识、技能的前提和保证;在语言教学过程中强化听和读的训练,有利于对学生语感的培养,而“语感是英语学习和使用的核心,教学的成败最终要落实到语感的强弱。” 强调语言材料的输入和巩固,有利于教师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狠抓语言材料的输入和巩固”这项主张,说成通俗的语言就是要求学生多听课文录音、多念书,把教材上的课文听够、念够、念透。另外也要加强对输出材料的训练。只有加强对输入材料的训练才能真正实现输入材料的价值,做到学以致用,达到学习语言的最终目的。也就是说,输入和输出两个方面是相辅相成的,我们要两手抓,把英语教学抓到点子上、抓到实处。浅论语言知识、言语技能和语言交际能力的关系论文关键词:语言教学 知识 技能 交际能力论文摘要:本文阐述了第二语言教学中语言知识、言语技能和语言交际能力及其关系•认为语言教学只教语言知识是不完整的.言语交际技能的训练和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才是目的。第二语言教学中,对语言要素、言语技能、语言交际能力的关系认识到位不到位,处理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教学的效率和成功率。第二语言教学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培养学习者的语言能力和语言交际能力。语言能力指一个人掌握语言要素和语用规则的能力。语言要素和语用规则可以统称为语言知识。语言交际能力指的是一个人用语言交际的能力,包括口头交际能力和书面交际能力。“语言能力”这一概念是乔姆斯基在彻底否定行为主义语言理论基础上创建转换生成语法时提出来的。乔姆斯基认为,语言能力是本族语习得者的语言知识,这种知识是隐含的,习得者往往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语言行为”是乔氏提出的区别于“语言能力”的另一个概念,指的是本族语者的实际语言运用,即说话和听话行为。语言能力是语言行为的基础,语言行为则反映语言能力。受乔氏“语言能力”的启发,社会语言学家海姆斯(Hymes)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了“交际能力”这一概念。他认为,乔氏的语言能力是一种语法能力。交际能力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参数:1.语法性,即能从语法、语音、词汇等语言系统本身的角度判别某种说法是否正确。2.可行性,即懂得哪些句子是可以被人接受的。3.得体性,某种说法是否在语境上得体。有些话语在语法上正确,在语境中却不恰当。4.现实性,某种说法是否实际出现了。即懂得哪些话是常用的。海姆斯的交际能力包括了语音、语法、词汇等语言要素,也包括语用规则(得体、现实、可行),语境(语言使用的场合对象和交际目的)。第二语言教学理论应该区分“语言能力”和“语言交际能力”这两个概念,目的在于让人们认清各种因素和关系,在教学中处理好语言知识、言语技能和语言交际能力之间的关系,以提高教学质量,提高语言教学的成功率。一、语言知识的构成因素广义的语言知识包括语音、词汇、语法等语言要素和语用学知识。第二语言教学只认识到语言要素的重要性是不够的,还应当在恰当的语境中使用语言。“语用学研究的对象是交际情景中的话语(utterance),即在人们的交际过程中,言语意义的理解和产生”。1.语言要素语言中的语音、词汇、语法等是组成语言的要素。索绪尔把“语言”区别为“语言”和“言语”,把“语言”看成是一种抽象的系统,而把“言语”看作这种抽象系统的具体表现形式。“语言”存在于“言语”之中,它本身是看不见听不着的,我们所听到和看到的只能是其表现形式——“言语”。因为“言语”是“语言”的表现形式,我们只有通过言语掌握语言,虽然我们常用“语言教学”这一术语,实际上语言教学要从言语着手,以言语为教学的对象和内容。这就涉及到了“言语要素”,言语要素指存在于言语之中的语音、词汇、语法。在语音方面,体现为一个个具体的音节的发音、声调、一个个的词、词组、句子的重音和语调等;在词汇方面,就是词的语音、词的意义、词的用法;在语法方面,就是词与词怎样组合,靠什么组合,其先后顺序如何,句子与句子怎样联结,段落之间怎样联结等等。语言要素是抽象的,言语要素是具体的,是活生生的,是语言要素的具体体现,我们说话时所发的音,所用的词语,所说的句子或话语都是言语要素。由此可知语言要素和言语要素有许多差别,在语言教学中以语言要素为教学内容,还是以言语要素为教学内容,这对语言教学来讲是至关重要的。(1)语言就其社会功能来讲是交际的工具,从交际工具这一功能出发,语言首先是口头的,书面语是对口头语言的记录,是第二性的。因为任何语言的书面语都不能脱离口语而独立存在。无论是教某种语言,还是学某种语言,语音都非常重要,因为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离开了语音,语意就无法表达。语音作为语言要素的一个组成部分,在第二语言教学中又占有关键的位置,究竟应从语言的角度去教语音呢,还是从言语的角度去教语音,这是我们应该深入讨论的重要问题。作为语言要素的语音是比较抽象的,拿汉语来讲,如果我们只教给学生汉语的元音、辅音、音节和音位,以致汉语语音系统,学生从语言理论的角度掌握了汉语的语音,这是否能说明学生已经学会了汉语的语音?实践证明学生没有学会汉语的语音。因为实际的汉语语音应该在实践中学,在会话中、在交际中学。要学会和运用一门语言,必须从言语中学习语音,因为在话语中会有语流音变,有音位变体,声调、语调、重音都会因为实际的会话内容、情景、交际的对象发生一些变化。这些变化仅仅凭音素的练习,音节的练习,单词、单句的练习是学不会的。当然这些变化并不是杂乱无章、无规律可寻的,但是如果学习者不参与言语活动,不亲身体验交际,就无法理解、掌握和运用交际中的语音。在第二语言教学中,教语言学理论上的语音——语言要素比较容易,也很简单;真正学会言语活动中的语音是一个复杂、艰辛的过程。其中的因素很多,如母语的干扰,模仿是否到位,通过实际操练,熟巧是否形成,自然的语言环境中的语感是否养成等等。作为言语要素中的语音,在第二语言教学中应该占有更重要的位置。(2)词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没有词汇,语言这座大厦就无法建筑,词汇教学在第二语言教学中同语音一样也是不可忽视的。词汇教学从古典翻译法到如今较为成功的功能法、认知法、自觉实践法,各家都有一套教学路子,但实践证明,第二语言教学不能孤立地教学词汇。直接法认为词汇应该在句子中学,在句子中用;自觉实践法有“句法基础上学习词汇和形态原则”@。孤立地教学词语,学生背会了许多词汇,由于没有上下文,没有语言环境,学生就不会灵活地运用这些词,这样的学习事倍功半,其结果是又忘掉这些词。汉语教学中这种现象较为普遍,老师上课讲词的时间几乎占到一半以上。有调查证明,在现有的汉语课本中,学生能较多学到的是词汇,占6O,而口语表达只占32@。从汉语教材中我们也不难发现,孤立学习词汇现象较为普遍,教材的练习多为组词、造句、翻译句子,这些练习的局限性在于没有言语交际的环境,离学生的学习目标太远。如果词汇学习只限在语言里,而不是在言语中,其效果是可想而知的。因此,在言语中学习词汇,在实际运用中、在交际活动中巩固词汇,灵活自如地用好已学过的词汇是我们教学的关键所在。(3)语法作为语言要素之一,备受各教学法流派的青睐,古典语法翻译法把语法教学作为语言教学的最重要的一环;作为改革派出现的直接法、听说法虽然强调口语,但语法结构、句型始终是其编排教学顺序的砝码,现代的认知法有“在理解语言知识和规则的基础上操练外语,强调有意义的学习和有意义的操练”的原则。第二语言教学中,语法知识、规则起什么作用,这是值得进一步认识的问题。学会了一种语言的规则是不是就掌握了这种语言呢?实践证明并非如此。因为语言学习不同于一般的知识学习.操练规则只是学会了怎样做的知识,并不代表会做。掌握语言的标志是学习者能否用这种语言交际,即听懂别人的话,说出你想说的话。懂得语言规则能帮助我们少犯错误,说出正确的句子。说出的句子符合语法规则并不代表符合语义、得体。因此,语法知识、语法规则的学习不能局限在语言学的范围之内,而要在言语中学习,为交际服务。2.语用知识语用涉及到交际双方及其交际意图,语境和施、受行为等方面的因素。列文森(Levinson,1983)将语用学的研究范围归纳为以下五个方面:(1)指示语(deixis)指的是那些反映语言和语境之间关系的语言单位。这些语言单位的具体所指需要借助交际参加者和其他语境因素才能得到正确的解释。指示语包括人称指示语、空间指示语、时间指示语、话语指示语4类。(2)会话含义(conversationalimplicature)即语用含义或称话语的言下之意。会话含义就是透过语言形式来表达的实际意义,结合语境推断出的话语的真正含义。(3)前提(presupp0siti0n)语用学对前提的分析主要涉及前提的合适性和前提的共知性。前提的合适性指前提与语境紧密结合;而前提的共知性则指前提必须为说话者和听话者双方所共有的背景知识。(4)言语行为(speechact)指交际中说话人常用的陈述、问候、建议、请求、提议、命令等语言行为。如果听话人领会了说话人的意图,交际就取得了成功。(5)会话结构(conversationalstructure)研究会话结构就是通过研究自然会话的顺序结构来揭示会话结构的规律,解释自然会话的连贯性。作为人类交际的工具——语言,既有形式的一面,又有功能的一面。语言形式指语言的结构体系,语言功能指语言在使用中的表意作用。语言形式和语言功能之间存在着多重性关系。在语言交际中,同一种语言形式因交际环境的不同可以有不同的语言功能;同一种语言功能在不同的交际环境中也可以用不同的语言形式来表达。在语言教学中只教给学生语言要素,而忽视语言功能,没有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这种教学是不成功的。课堂教学与自然习得不同,自然习得中语法规则的习得是伴随相应的语用规则而习得的;而课堂教学缺乏真正的自然的语言交际情景,语言要素的学习和语用规则的掌握往往出现脱节现象,因此,学生学习语法规则虽然必要,但是一进入真实的语言交际环境,其交际能力就不尽如人意。由此看来,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是第二语言教学十分重要的内容。二、言语技能与语言交际能力及其相互作用1.言语技能言语技能指听、说、读、写的能力。言语技能在语言教学中介于语言要素和交际能力之间,是个中间环节。语法翻译法之所以效果不佳,是因为它只选择了语言要素中的词汇和语法作为教学的内容,其局限性不言而喻;而直接法、听说法、视听法和自觉对比法也只考虑到了语言要素和言语技能,使其教学到此为止,没有提升到交际能力的高度,因此教学效果也不十分理想。在汉语教学中,仍存在着言语技能就是语言交际能力的误解,认为学会了听、说、读、写,就是学会了交际。由于认识上的误区,也就使得教学停留在语言要素和言语技能的水平上。功能法认为,“语言教学的单位不是以往各外语教学法流派中的单词、词组或孤立的句子或一、二句对话及其组成的课文——文段(text),而是话语(discourse)。文段呈现语言形式,而话语才是为实现交际目的服务的”④。功能法还认为,“理解语言的用法和机械地操练句型,只能培养听、说、读、写技能,不能培养交际能力”。言语技能与语言交际能力不能等同,言语技能是交际能力的基础,交际能力要通过听、说、读、写的训练,才能获得。交际能力中应包括听、说、读、写等技能。听、说、读、写是言语活动,从书本上看不到这些言语技能和交际能力,能看到的只是包含言语要素的言语材料。教师在课堂上要利用课本上的言语材料训练学生的言语技能和语言交际能力。如果教师照本宣科,在词语的讲解上大做文章,只是传授言语要素而不训练学生的言语技能和言语交际技能,那就使第二语言教学进入了误区。而我们汉语教学中现有的教材缺少交际技能的训练,一是课文不是交际性的,二是练习项目理解性的多,单词、单句练习多,缺少真正的交际性练习,这与语言教学的要求、目标是有差距的。交际能力要通过教学过程的交际化获得。第二语言教学要选择在真实的言语、真实的情景和真实的交际过程中使用语言。交际技能的形式要求在语言课上把注意力放在培养言语熟巧和技能上,在培养言语熟巧和技能时,力求做到交际化。要做到课堂教学交际化就要选择适合社会言语交际的情景,选择真实、地道的言语材料,将这些材料合情合理地安排在合乎社会交际情理的情景中,激发学生的交际欲望,通过学生的课堂交际活动发展他们的交际能力。美国语言学家卡纳尔(M.Canale)等80年代提出了交际能力的四个方面:(1)语言能力——指对语言规则系统的掌握,包括语音、拼写、词的组成、词汇、句子结构等规则,并掌握听说读写技能,能辨别并造出合乎语法的句子。(2)社会语言能力——指掌握语用规则,在真实的社会语境中得体地运用语言能力。涉及参加者(性别、年龄、社会身份、共同的背景知识)、场合、交际目的和话题、会话规则等。(3)话语能力——运用话语进行连贯表达的能力。(4)策略能力——交际中根据发生的情况(如避免交际中断或增加交际效果等),策略地处理言语的能力。这些策略有解释、更正、强调、重复、夸张、迂回、圆场、委婉、猜测等,也指应变能力。交际能力包括语言能力、运用语言的能力、话语能力和策略能力,其中有语言的要素,也有社会、文化、心理等诸多方面的因素。有知识也有技能。因此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不能只考虑到某个方面,而要全面地计划实施。汉语学习在新疆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在汉语社会环境中学习,另一种是在非汉语社会环境中学习。社会环境包括语言环境和人文环境。语言环境指报纸、书刊、电视、广播等视听语言环境和汉语口语语言环境。与前者相比,口语是最鲜活最重要的语言环境;而人文环境,如人际交往、风俗习惯、文化历史等,不但能为学习者提供自然习得的社会文化背景,还能为汉语交际提供真实的场景。新疆的大、中、小城镇大多有这种社会环境,汉语教学应该课内外相结合,课内解决卡纳尔所说的语言能力问题,课外利用社会环境,培养社会语言能力、话语能力和策略能力,这些系课堂教学难以培养的能力。当然课堂教学仍应以交际能力的培养为首任,否则汉语教学就失去了意义。缺乏汉语社会环境的教学则更要重视创造语言环境,无论是教材、教师,还是教学的各个环节,都要给学生足够的汉语输入,让学生通过大量的听、说、读、写练习,掌握言语技能,通过连贯的会话练习使课堂教学交际化。与有汉语社会环境相比,没有语言环境的教学要更多地考虑培养学生交际能力的问题,在课堂上,要更多地创造接近自然的语言环境,否则汉语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就无从谈起。
妮裳风云
自己动用找吧~!或写。这上传不了 1W字。在说了。也不知你学的是哪方面的怎么帮你啊~! 1、 [汉语言文学]论徐小斌长篇小说《羽蛇》的神秘色彩 内 容 摘 要本文从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展开论述徐小斌长篇小说《羽蛇》的神秘色彩,并透过神秘的外在表现,从女性试图重建女权社会、寻求救赎和选择逃离三个层面,深度挖掘神秘背后的隐喻。在论述中,本文以... 类别:毕业论文 大小:31 KB 日期:2009-01-16 2、 [汉语言文学]浅析我国卫星电视品牌定位经营 开题报告+论文内 容 摘 要近些年来,中国各省市都有了卫星电视,其发展的空间很大。然而由于诸多原因,中国卫视的经营也出现了很多问题,面临一些发展瓶颈。本文通过对安徽卫视、湖南卫视、东方卫视、凤凰卫视等... 类别:毕业论文 大小:42 KB 日期:2009-01-16 3、 [汉语言文学]论都梁的小说 内 容 摘 要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到现在,可以称得上是中国当代军旅小说的繁荣期。都梁作为这一时期成就卓越的现代军旅小说家,作品虽然不多,但是其作品在当代文坛,特别是在当代军旅小说文坛上的地位却不可忽... 类别:毕业论文 大小:28 KB 日期:2009-01-16 4、 [汉语言文学]《论语》中“之”字的使用 摘要 以《论语》一书为考察对象,采取定性定量的研究方法,探讨“之”字的语法功能和语法意义,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研究价值。根据统计,“之”字在《论语》中出现497次,可分为连词、代词、动词、固定用法等... 类别:毕业论文 大小:20 KB 日期:2008-11-28 5、 [汉语言文学]论陈染小说写作中的两性观 2008-11-22 13:16 78,848 翻译和原文.doc2008-11-22 12:03 37,376 开题报告.doc2008-11-22 ... 类别:毕业论文 大小:79 KB 日期:2008-11-22 6、 [汉语言文学]陈彤对都市白领女性的透视与反思 【摘要】: 90年代,都市白领女性作为城市的新兴阶层受到了文坛的广泛关注。在所有表现这一阶层生活面貌的作品中,女作家陈彤的作品越来越受到读者的注意。她通过对都市白领女性的物质生活、物质理想、物质爱情三... 类别:毕业论文 大小:661 KB 日期:2008-11-19 7、 [汉语言文学]论李渔小说之“奇” 摘 要: 一直以来,李渔都以一个“奇人”的姿态活在中国的历史长廊中。不论是其人生态度,生活作风,还是他的爱情观念,都无不体现出奇特之处.在李渔的小说中,也充分体现出了这种“奇”的思想。本人试从其小说... 类别:毕业论文 大小:16 KB 日期:2008-10-27
小禾小影
浅谈西方文化对汉语言的影响 [摘要]语言是一种特殊的文化,语言中的各部分其文化性质的分布是不均衡的。从传统观点来看,语 音、词汇、语法这三个构成部分中,词汇最具文化资格,因为它有比较具体的内容。历来探讨语言和文化的关 系正是从词汇入手的,而借词则是研究这一课题的最佳内容。汉语借词的三大特点是从纯音译到意译、字形 意化以及字母词借用。这些特点都是受西方文化影响而形成的。 [关键词]借词;语言接触;文化接触 The Imlmct of W estern Culture on Chinese Loan——W ords ZHAO Bin..ning (Heilongjiang University,Harbin 150080,China) Absl耐:Chineseloan—words areinfluencedbywestern cultures.Firstly。thefeatures ofChinese—loanwords aredescribed.Thentheimpactofwo stem culture On Chineseloan—wordsis represented.Finally。the pfl~T explainsthat Chineseloan—words embodythe ability oflanguageinclusion,creativity and cmsis. Keywords:loan—wo rd;language contact;culture contac 一 、汉语借词的特点 自鸦片战争以来,尤其是五四运动前后,西方 文化科学大规模地东移,给东方文化带来强烈的 冲击。至此,汉语从英语借用了大量词汇。涉及 到科学技术、军事、数学、物理、化学、天文、心理 学、生理学、政治、哲学、经济、法律、医学、工业、商 业、农业、外交、宗教及日常生活等领域。借用方 法是多种多样的,主要的有如下几种: 1.从纯音译到意译 从清朝起中国的封建王朝就已经同西方各国 进行贸易往来、文化交流。许多爱国者为了寻求 救国之道,纷纷向西方国家学习,并吸收了大量新 科学、新思潮的词语,而这些词语最初都是纯音 译,即选用同音汉字去标记外来词的语音。如英 语volt音译为”伏”。被音译的词大都是专用名词 (国名、地名、人名等)、货币单位、度量衡单位、动 植物名称、医药名、化学品名、艺术科技术语、历史 等特殊名词及一些日常用词,如“伦敦(London)”、 “芒果(mango)”、“先令(shilling)”、“安培(ain— pere)”、“福尔马林(form~n)”、“探戈(tango)”、“沙 发(sofa)”、“克隆(clone)”。然而,许多音译词不能 反映出外来词的概念或内涵,往往会产生歧义,比 如:德谟克拉西(democracy)、布理的家门(predica— ments)、爱康诺米(economy)等。后来,随着时代的 进步,意译词因为符合汉语言习惯并且表意明白 易懂,逐渐取代了早期的纯音译词。汉语具有自 己的语言规律,汉语的词音长度的最佳区间、汉语 的语素单音节倾向、汉语的词语系列化或系统化 要求以及中国人的认知特点大都有利于意译而不 利于音译。中国人对固有语言文化的偏心、对外 族语的陌生和偏见又使音译词受到更大的阻碍, 从而使意译词处于更有利的地位。 2.字形意化 从语言学的原理看,语言的声音和意义之间 不存在必然的联系。一种语言中表示事物名称概 念的词语译成另一种语言时,彼此只有声音相似, 而无语义联系。当英语中的外来词借用到中国 后,许多文人想把它们汉化,于是就根据传统的 “飞禽安鸟,水族著鱼”的办法把这些外来词写作 谐音字(罗常培1989)。象“shark”(鲨鱼)。这类 外来词利用汉语形声字的特点在音义形上得到最 佳组合,见形生义,见形生音,通过字形展示原词 的音义。 3.字母词的涌现 中国的改革开放不仅引来了外资,而且随着 中外文化经济交流与合作的增加,大量的外来词 势不可挡地涌人中国。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信 息交换的频繁对词语的运用提出了简省的要求, 于是大量使用字母词。字母词一般是包含较大信 息量的缩略词,只用首字母,采用起来既方便又快 捷。比如:D l(S(double income no kids)丁克家 庭、WTO(the w0rld Trade Organization)世贸组织、 MBA(Master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工商管理硕 士学位、OPEC(Organization of the Petroleum Export— ing Countries)欧佩克,等等。 每种语言都有自己的鲜明特点。当一种语言 的词汇进入另一种语言时,主方语言必然会对客 方语言的词汇进行驯化,使之在形式和内容两方 面都符合主方语言的结构规律和发展变化规律。 汉语借词的吸收方式从音译到意译以及字形意化 都表明了此规律所发挥的作用。汉语具有如双音 节、有声调、汉字表意性强等特点,如果外来词进 入汉语时不符合这些汉语言规律,自然就会受到 排斥,尤其是纯音译词,如果不经过汉化改造是很 难进入汉语词汇系统的。因此,汉语借词最大的 特点就是双音节化和表意化。 二、西方文化对汉语言的影响 西方文化对汉语借词最大的影响就是它见证 了宗教文化的传播。中国文化在古代经历的一次 最大的外来冲击就是梵印的佛教文化。由于佛教 文化的涌人并与中原固有的儒、道文化相结合,使 中国的文化开始了一个崭新的传统。在漫长的封 建社会中,至清末以前,没有任何一种外来文化可 以与佛教文化相匹敌,没有任何一种外来文化像 佛教文化那样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使人 们的深层意识也发生重大变化。与这种新意识、 新文化伴随而来的则是一大批新的词语,其中音 译外来词数以千计,数量惊人。尽管这些外来词 在现代汉语中已大部分退出,或只存在于专业人 员使用的狭小范围,但它们两千年来所起的作用 却是磨灭不掉的。只要选出一部分还不陌生的词 一128 一 语加以介绍,就可以证实其影响并非虚言夸大。 比如:梵天(Brahma)、婆罗f-1(Brahman)、佛(Bud— dha)、佛教(Buddism)、阿弥陀佛(Amitabha)、菩萨 (Bodhi)、忏悔(I~ama)等。 西方文化对汉语借词的另一个重大影响就是 与西欧的科学文化结伴而来。科学文化的渗入是 与中国的对外开放分不开的。开放带来了西方科 学之风。中国大规模向外开放始于元代。成吉思 汗西征欧洲,忽必烈经营四方,同时也打开了中国 的大门,引来了众多异国的贤能商贾。其中著名 的有威尼斯商人马可·波罗;尼泊尔建筑师阿尼哥 以及许多欧洲的传教士。中西文化的融合体现在 天文、地理、科技、文学、宗教等领域。为了更好地 相互交流,西方出现了众多翻译家,比如意大利人 罗明坚(Michae1 Ru醉eri,1580年来华)、利玛窦 (Mattoe Ricci,1583年来华)、葡萄牙人傅泛际 (Francisco Furtado,1621年来华)、德国人汤若望 (Jean Adam Schall Von Bell,1662年来华)等约70 人。他们不仅拥有宗教方面的译著,而且关于科 学技术的译著大约还有120种。中国自己也涌现 了一批优秀的翻译大师,最早的是玄奘、严复,之 后有徐光启、李之藻、王徽、李经天等,他们的译著 涉及到天文学、数学、物理、矿冶学、水利学、生物 - 学、经院哲学、逻辑学等许多领域。早期翻译家更 多的是采用音译形式来介绍外来词。 三、结束语 语言借用往往受许多因素的影响,除了文化 影响,还有语言亲缘关系、社会的及个人的因素 等。中西文化的广泛交流导致了汉语从英语的借 用,并产生了大量汉语借词,这是民族文化交流的 必然结果,是一种不可避免的语言现象。它能大 大增加借人语言的词汇,提高语言学习者的表达 能力,是语言丰富、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许国璋.许国璋论语言.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1. [2]刘润清.西方语言学流派.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 社。1999. [3]胡兆云.语言接触与英汉借词研究.济南:山东.大学出 版社。2001. [4]史有为.外来词——异文化的使者.上海:上海辞书出 版社,2OO4.
基斯颠奴86
现阶段我国绝大多数高校都在进行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新课改培训,这一活动,极大地提升了汉语言文学的教学水平。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
一、新形势下汉语言文学的教学思考
1.加强古典文学的教育
以西方的教学为例,西方在教学过程中从来没有放弃对古典文学的教育,学生不仅学习到了很多文史哲所遗留下来的经典,还学习到了为人处事的精髓。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我们的语言文化已经成为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活着的语言文化,就应该更好地把它发扬光大。激发学生学习古代汉语言文学的兴趣,就是需要在古典的汉语言文学的教学过程中,重视培养学生品读诗词歌赋的能力,可以进一步提高创作的能力。在实践的过程中应积极探索自学古典文学的能力,激发学生积极创作。
2.加深现代文学的教育
在现代汉语言文学的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对现代文学作品探索、运用的能力,更加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积极开展汉语言文学的实践讲座,兼顾学生的文化知识、实践工作能力。在现代汉语言文学的教学过程中,积极地让汉语言文学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充满正面的情感意识,真正陶冶学生的情操,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并采用有效的现代汉语言文学的教学方法,活跃课堂氛围,建立良好的师生间之间的互动,完成现代汉语言文学的专业学习,提高学生专业素养,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复合型人才。
3.积极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对完成汉语言文学的专业教学工作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借助多媒体技术可以生动形象、图文并茂地把文字、影象、声音与专业教师的讲解充分融合到一起,积极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这样不仅把文学作品中所要表达的场景真正地展示在课堂中,还可以让学生体会到作者的真情实感,让学生在学习汉语言文学的过程中,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获得最佳的感知体验。建立学校专属的汉语言文学的资料库,为学生研究汉语言文学提供专业的研究成果,提高学生自学汉语言文学的能力。
4.渗透德育的教学
专业教师在进行汉语言文学的教学过程中积极渗透德育教育,针对汉语言文学的学科特色,培养学生热爱汉语言文字的情感、热爱中国的传统文化,增强爱国主义的热情。把汉语言文学的教育工作带入到学生精神层面,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学生自我约束的能力、形成科学的判断力,达到良好的应变能力、创新能力。
5.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
只有汉语言文学的专业教师具备较强的综合素质、过硬的业务水平,才能促使汉语言文学的教学水平不断提高。应该在古典文学、现代文化、国外文学、现代汉语等方面多下功夫,熟练掌握汉语言文学相关的知识系统、理论框架。还应具备终身学习的意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掌握最新的教育资讯,获取更多的专业知识,吸收更多的专业理论,用自己现有的知识体系,构建出新的教学方法、教育思想,为学生更好地学习汉语言文学提供专业引导。
二、结束语
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给当前的汉语言文学的教学工作带来了新的工作契机。整合古典文学和现代文学的系统知识,创新好教学方法,现代汉语言文学的教学工作才能彰显其独特魅力,不断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让汉语言文学教学工作趋于领先的水平。
一、提高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写作课程的有效途径
1.为学生提供策略模式,使学生在写作个性和共性之间的问题
为了明确和规范公文的写作,在公文写作中,结合每个文种讲解的特殊情况, 要为学生提供一个公文总体形式与内容的撰写策略模式,才能使学生在写作个性中反省共性,在写作共性中思考个性。如:为了解决应用文体中的标题撰拟个性和共性之间的关键问题, 要根据教师的写作教学经验, 为学生提供一个规范的标题模式。公文的标题主要有发文机关、事由、文种等三个部分组成。而这三个部分中是由介词来连线的, 如:“XX 市人民 *** 关于号召全体公务员向 XX 同志学习的通知”中“关于”是介词,而“的”是助词,再加上主谓结构就组成了事由连线文种。 如:“XX 市人民 *** 关于公务员工资待遇调整的统治”中,连线文种是动宾结构和介词“关于”组成的。 这样从连线词、语法等方面,进一步的规范了公文标题的写作。同时,在这三个部分的内容解读中,标题是告诉读者,“XX 市人民 *** ”是发文的机关单位,是高级别的发文单位,同时也是有权利发文的单位,其次告诉了读者这篇公文负责人。
2.展开主体,按照主体要求、期望相辅相成,实现应用文体的写作目的
为了实现应用文体的写作目的, 要根据应用文体的各个文种,统治内容的合法性、合理性、合情性的叙述,展开主体,按照主体要求、期望相辅相成,如:公文中的行文背景是行政单位具体行政过程中管理视野的体现,是前提、原因、条件,在行政工作中,要关注全面工作从大局出发,为规范自身的行政行为提供标准与参考。 其次,发文事由中,关注上级相关活动、要求体现了一种行政归属。上级单位工作计划的一部分是对于自身工作的安排,因此,公文写作中,行文的原则就是在安排过程中上级相关活动、精神,也是行文权利的保障。 另外,公文写作中行政事业单位行政行为的连续性决定了内容的选择与设计具体、明确。因此,针对此次工作之前所召开的相关会议,发文要确立相关精神。由此可见,按照国家巨集观层面专业、行业背景、上级工作、活动本级工作、活动、前期工作目前工作、群体个体等顺序来考虑安排写作内容,而行文的核心事项、背景、意义等组织安排、希望、要求,可以为应用文体的写作内容实践提供行文的形式策略路径,可以作为具体的行文方向。
二、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写作课程实践的有效途径
1.采用工作过程中系列文种实践模式,设定课程设计环节
根据课时设定与专业特点, 应用写作课程采用工作过程中系列文种实践模式,设计课程设计环节,如:在年中总结活动中,单位会依次产生 XXX 关于年度先进个人、 集体选拔的实施意见、XXX 关于召开 XX 年度先进个人、集体表彰大会的通知等四个文种。根据课程设计的要求,为学生设定一次活动,选择一个独立虚拟的工作环境,以下级单位的名义回文,以上级单位的名义行文,从而以小组的形式完成课程设计的内容。 并且为了给学生提供专业角度的意见,要选择相关课程教师参与评判这类课程设计,从各个专业角度进行考核。
2.熟悉掌握常用公文,并进入其实践环节
重点训练很多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会进入到行政事业单位工作,因此,要按照级别区分熟练掌握常用公文,公文写作内容必须要进入其实践环节,重点训练公文的写作,如:根据设定主题下文,把学生分成小组,第一组为上级,重点训练行文的语气、要求、内容的组织安排等。 根据上级来文选择文种,第二组为下级进行回文,重点训练回文的语气、目的等,接着两组互换位置进行第二次写作时间训练。
3.根据学生实际需求进行写作实践与训练,突出日常实用性的写作实践与训练
大一的学生保留着高中写作思维惯性,因此,要重点掌握理解基础写作知识,设定是叙述性、说明性较强的工作计划、总结、报告等文种的训练。大二、大三的学生具备了基础知识,因此采取各类专业文书的实践训练,结合其他专业知识,与其他课程的学习形成知识的应用和互补。而大四的学生重点是学习就业单位急需实操性文书,因此,要满足学生的实际就业需求,吸引学生更好的进行写作实践训练。 另外,在家庭生活、学习的过程中,要及时了解学生的需要,针对学生实际情况设定写作实践,突出应用写作课程的实用性,推广到整个班级,从而实现写作实践训练的目的,实现课程教学目标。
楼上几个人连个问题都回答不了!不低于4000就是指正文,也包括引言,结论。但是不包括摘要那些东西这里就是指字数,不是字符
凸显过程 放大体验——语言教学素质化的关键摘要:提高学生的外语素质,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每位教师应重视的问题。凸显过程、放大体验是语言教学素质化的关键。本文结
汉语言文学审美问题的研究有助于促进其更好的发展,对于做好汉语文学审美 教育 有一定价值,要准确把握汉语言文学特性与时代审美特征,深入研究审美问题,进一步促进
汉语言文学是一门有关语言的专业,其对语言文字的修养及其能力也是相对较高的。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汉语言文学的毕业论文范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浅谈重视汉
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毕业论文撰写规范要求》1 内容及要求1.1 题目毕业论文题目应该明确、精练、有概括性。题目的字数一般在25字以内,必要时可加副标题。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