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231

约丶书丶亚
首页 > 学术论文 > 繁星春水毕业论文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无敌炒米饭

已采纳

《繁星春水》散文

《繁星春水》这篇是我完整地读过第一篇现代诗文,也是第一次读到冰心的作品,更是第一次看到这动人的大作,读完之后,有一种从未有过的感受忽然在我的心中荡漾。

此诗集中,冰心以母爱、童真和对大自然的歌颂为主题。《繁星春水》里的文字让我很惊叹,它的语句时而婉转优雅,时而高昂激越。它的语言很优美,虽然没有华丽的词语,但也似乎让人捉摸不透,又能流露出深深的感情,而且它有种语言的魅力,不仅仅是因为语句的精炼,能把一篇篇文章浓缩成一首首优美的诗,更因为它朦胧的诗意,留给我们遐想的余地,让我们感到诗人细腻的心情。

读这些小诗,似乎很亲切,因为冰心将大自然中最纯最本色又十分普通的东西用轻淡优雅的诗句表现出来,不加以任何人为的修饰,不添以任何华美的词句,带着一丝温柔的忧悠,或一些深深的内在美:明目下,绿叶如云,白衣如雪。怎样的感人呵!又况是别离之夜。在那娓娓道来的诗句中,满含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是她冰清玉洁之心的再现。

读完这本诗集,觉得很美很美,不仅仅是美而美,也有忧而美,悲而美。冰心的诗下,一个多么美的世界!这篇作品给我的汽笛很大,她告诉我人类对爱的追求,告诉我母爱的伟大,告诉我要乐观地对待人生……这些使我冰心奶奶这种伟大的精神和善良的品性所折服。

一本书对于一个人的影响,有时就是一盏灯对于黑夜的意义。它是光明,它是方向,它是洞开一个美好世界的窗口。

小时候,由于家境贫寒,书籍对我来说是可望不可及的奢侈品。我看到最早的一本小画册是在小伙伴闫红家翻阅了足有一百遍的《小种子旅行记》,我被那粒小种子的经历带出好远好远。我怎么也想不明白,为什么那由纸页和文图构造出来的书能变幻出那么奇丽的世界呢?那些看不见却分明能感受到的美好事物远胜于女孩子向往的一只蝴蝶结,一块格手绢,一条花裙子……并且,在书里,可以把自己想象成主人公,随着故事的情节一会儿变成拇指姑娘,一会儿变成白雪公主,简直都忙得没那么多时间扮演自己不大感兴趣的`角色呢!

上初一那年的暑假,同学兰岚借了我一本冰心的诗集《繁星.春水》。书中那清丽的文字、优美的意境、博爱的情怀,让那个炎热的夏天一如繁星满天,照亮了我的心空;一如春水流淌,滋润了我的心田。

到了快开学的时候,我忽然产生了一个想法:抄书。对,抄在本子上,什么时候想读,就什么时候来读。于是,我翻出了自己最珍爱的一个笔记本,用两天的时间,以楷体字一笔一划、工工整整地抄写下来。

再上语文课的时候,我的注意力就集中多了。我在每一篇课文里感受文学大家们的魅力,那些小小的方方正正的文字就像一个个可爱的小精灵,那么鲜活地营造了一处处美妙的情境,一段段人间的悲喜,让人的思绪不得不随着它们飞来飞去,最后,栖落到心灵一处幽静的小路上……

我开始试着走近这条小路。休息日、节假日,我会一个人跑到省图书馆坐上一天。泰戈尔的《新月集》《飞鸟集》《吉檀枷利》,罗曼.罗兰的《约翰?克利斯朵夫》,巴乌斯托夫斯基的《一篮枞果》……仿佛这些伟大的作家们正以慈爱的目光看着自己,用他们极尽生动的文字弹奏着心灵之乐音,让人的整个灵魂都载歌载舞了。

十六岁那年,因家境所迫我中途辍学。作为一名小小的童工,我每天走在固定的路途中,多半是和着眼泪遥望自己的梦想的。而携起我的梦想的无疑是一本本伴我度过那段最艰难时光的书籍。我不敢再去目睹同学继续背着书包去上学。而每天围在我身边的更加弱小的弟弟、妹妹,他们把期待的目光投向我,渴望我这个大姐姐能够变出让他们欣喜的故事来。望着母亲因终日劳顿不堪疲惫的身影,我理解了母亲的痛苦抉择,也原谅了母亲让我做出的这份牺牲。当我彻底明白如果不通过自强不息的努力,我的未来可能就陷落在一个街道小企业时,我逐渐让自己适应了一个战士样的生活:我开始自己集训自己,制定了一个系统的自学、读书和创作计划,并且一步步在践行中迈向那个遥远却闪烁着希望之光的目标。

我读书,堪称品读。一字一句一标点,都要认真过目,遇到好的段落要抄写在本子上,或是反复研读。遇到不认识的字,一定要记下来,因此,我的衣兜里可能没有钱,但定然是有一支短短的笔和一个方方的小本子的。这样,读过一本书后,我会像小学生一样,识了一串的生字。这个习惯一直延续至今,所以,相形之下,我的文字“占有量”就远远不止于初中水平了。

一本本书,打开了一扇扇窗,让我沐浴到格外充盈的阳光。感觉自己的心灵衍生了一对翅膀,它们跃动着,要带着我一起飞翔。于是,我拿起了笔,在我十八岁生日的那天晚上,写出了童话《小面娃旅行记》。我用文字塑造了一个可爱的小主人公,在她短短的的旅途中,帮助了被困的蜻蜓、吃力的蚂蚁、一粒梦想变成植物的小种子。写作的过程中,我是沉浸在一种浪漫又温暖的氛围中的,而那美妙的氛围和兴奋的感觉,是书籍给我的启示,是文学给我的滋养,是一个少年在历经一段阅读和文字历练后的第一次试飞。

应该说,和众多文学爱好者相比,我算是幸运的。我的处女作一试成功,发表在天津新蕾出版社的《童话》季刊上。

我一边种植、收获着文学创作的果实,一边自学高中课程,并争分夺秒地阅读一本又一本的文学书籍。一九八四年,我以一个初中生的资历挤进几千名应届或是往届高中毕业生的行列参加了成人高考,最终如愿考取了黑龙江大学夜大学,成了全系年龄最小的“少年大学生”。

二十一岁那年,我拿着毕业文凭,背着一大书包发表过的文学作品样刊,被一家街道办事处免试录用为行政科秘书。这是我职业生涯中的每二个阶梯,我十分珍视。在那段难忘的时光里,我得以更加全面地接触社会,了解了政府的一级派出机构每天为百姓忙碌的内容。在做好工作的同时,业余时间,我仍坚持不懈地读书和写作,发表了一系列的文学作品。最令我难忘的是日记体散文《走出困惑》荣获了全国青少年日记大赛青年组二等奖,被邀参加在首都人民大会堂举行的盛大颁奖仪式。

一九九0年冬天,哈尔滨市政府招考机关干部,我报名参加。还记得是四本蓝皮的复习资料。我充分发挥了多年读书的专长,先是通读全书,然后,再一章章地分析,一段段地联系,一行行地研读,加上参加了补习班,得到了老师的有效指点,到后来,这几本书几乎是被我“吃”进记忆里了,变成了某种能量,只要是书中的内容,无论怎样考怎么问,我都会知道问题的源头。那是一次激烈的竞争,我没敢想象自己会以笔试第一名的成绩列居所报专业的榜首。

因为得之不易,所以懂得珍惜。当我终于被哈尔滨市政府信访办(现改局)录用,坐在代表着党和政府形象的岗位上接待信访人时,我能够深切体会到作为一名普通百姓的苦衷,那是由于我就来自于他们,是他们中的一员。在我接待信访人的十年中,我是那么本然地把自己的同情与热爱、认真与责任交融在一起,没有发生过一起与群众争执的事件,而是以饱满的热情、政策的引领、恰当的方式为群众答疑、解惑,协调、处理了众多信访问题。一九九四年,我光荣地被评为哈尔滨市国家机关首届十大杰出青年。

在工作中,我充分运用手中的笔,无论是起草来访形势分析,还是领导讲话,编辑机关简报,撰写史志文稿等,均倾注了理性的思考和文学的润色。领导关爱我、理解我,每遇写文学类的文章,大多批示给我,为我充分搭建展示的平台。20xx年,国家信访局举办“我与改革开放三十年征文”活动,我撰写的《从信访人到信访干部的心路历程》荣获全国九篇获奖文章的第三名,二等奖。

三十二年过去了,那本手抄本《繁星.春水》仍在书架中显眼处伴着我。我时常抚摸一下已经发黄的纸页,检视一下当年自己稚气未脱的笔迹。我感激这本书在我少年的心里插上一对飞翔的翅膀,从而让我领略到繁星满天的静谧和春水一样流逝的美好光阴。

生活的面貌就像一个人的容貌改变了很多,唯一不变的是读书。我感觉,对于一个女人来讲,书是真正绿色的精神化妆品。书能让一个最普通的女人变得灵秀,变得聪明。读了一本好书,就是领略了一个美好的世界,享受一回别样的人生,这是真正的化妆,深入心灵的美容。那书香堪比世间上最温婉的香水,它会历久弥坚地将香芬之气缭绕在你莹莹的目光和匆匆的步履中。

作为入会多年的省作家协会会员和多次在全国获奖的业余作者,可能是对我创作的一种肯定。而读书是没有什么会员资质的,它就像一棵最纯朴的大树,只有热爱它的小鸟才会主动在它的枝头栖落,并在歌唱中享受最幸福的时光。

182 评论

康茂暖通

不疯才奇怪把……

147 评论

宁静雨城

心中藏山海   眉目作星河 我有记录文字的习惯,从初中开始,直到高中,大学,就一直保留这样一个习惯,无论是写些小诗,还或是写书评,或是写小说,还是写散文,或是记录,也许长篇大论,也许些许几字。可以说这是改变我一生的一个习惯,小的时候就一直被灌输着:好记忆不如烂笔头的口头禅,以至于我到如今,便是有些许灵感,或者情绪波动,我都是内化,形著于笔下。写的比说得多。回想初中那年,初一,那年我12​岁,一个人寄宿在姑姑家,那是一段一个人的岁月,小的时候,总是没什么事情,幸好有表姐,时常多陪我,哪怕我始终不爱说话,表姐长我5岁,她喜欢古汉语文学,大学学的也是,12岁那年,她给了我一本论语,让我一天背10句,每每晚饭之前,总会检查抽背,并让我解读,我现在还记得,每每放学,下午6点,我站在门前马路灯下,拿着论语,读着一句又一句,虽是一知半解,但是那时的我即便是浅尝辄止,也是受益匪浅。说实话,当初的语录,已经忘得差不多了,但记忆犹新,背完论语,我终究是心静下来了,谁能想到一个初中生,看完论语去读中庸,翻大学.....也是从那个时候,慢慢地一个人,静下来,安安静静地看书,读书,写书评。初中的时候,教育局推荐的课外阅读书目一本不落地全给读了一遍,还额外读了很多推荐书目之外的,比如如果推荐的是巴金的《家》,我就会把家春秋都给看了;推荐的是冰心的《繁星春水》,我会连带把《小桔灯》之类的也给看了。国外篇中的但丁、卡夫卡、列夫托尔斯泰、莫泊桑、培根等等,也差不多是这种读法,推荐的加上几本作者的其他书籍。事情也巧,那个时候,我的同桌是一个“怪物”,那个时候她沉迷郭敬明,沉迷最小说系列,沉迷知音漫客,深受她的影响,当然郭敬明全集,韩寒,张爱玲全集,鲁迅全集,萧红全集,自然我都看了个遍,那时候穷,买书的速度赶不上看书的速度,那时候三天可以把厚厚几百页的书看完,自然也是买了盗版书,抱着一本厚厚的发黄的书,从早看到晚,上课偷偷看,下课光明正大看,睡觉躲在被窝看。特别是上学的时候,桌子表面扣个洞,书藏下面偷着看,晚上回到家,每天熬夜看到凌晨2-3点才睡,幸好成绩还是保持前三,哈哈哈。书荒的时候,整天看读者意林青年文摘,深受当中文风影响,那个时候种下了一颗喜欢文学,热爱文学的种子。读好书,好读书,便是如此吧。其实像《复活》、《十日谈》、《变形记》之类的,现在想来,作为一个初中生断然是读不懂的,并且,那么多的中短篇小说、长篇小说,其中的人物、情节读多了基本上也就忘了,除了极少数的令人震撼的场景会在脑海里挥之不去。 但大部分还是忘了。这样还有意义吗,值得吗? 我的回答:值得。 我不后悔,甚至很感激那个时候的我,毫不夸张的说,我初中高中读的书,是同龄人的2倍,是我后半生的总和。但是在还读不懂的年龄,去读一些因为不懂所以注定会忘却大部分的书,是不是值得? 比如说,十日谈里充斥着出轨和谋杀,复活的时代和社会背景以及深刻的人性等等,作为一个孩子根本懂不了,如今除了书名(大部分书名也都忘了,不过这些书倒是一直都留着。 我的答案是:依旧值得 读的书多了,语文就会好(不是指考试的那个语文,是真正的语文);语文好了,信息表达和获取的能力就会有非常好的基础。而且,读得多了读书速度就会快,如今这个时代,你要是读书读得快,看啥都快,看小说快,看论文快,看八卦也快,自然获得信息的能力也快,写小说也快,写论文也快,知识网络一旦架构起来,中国文化上下五千年,诗经楚辞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单单就说这条文学主线,也是浩如烟海,若能窥得一二,构建属于自己的文学架构,那可真的是:心中藏山海,眉目作星河。举个例子,初中我的阅读理解,诗歌鉴赏基本都是满分,大小作文也是满分,语文英语都是如此。虽然我上课从来没有听过老师讲,但是大体语言都是相通的,确实有不懂的,考试前一天我可以把这半个学期的知识全部过一遍,满分也是很简单的事情。包括学生时代写大小作文,我依稀记得那个时候的随堂考,虽说1个小时,不用写作文,我依旧可以高分准时完成整张试卷,我和同桌都是如此。大学毕业论文,虽说是英文,但是很多时候也是相通 ,一边在忙碌工作,我4天也可以写完6k的论文,修改2次定稿。再比如,当你有这个快速获取信息的能力,你就可以比别人知道得多,学到的多,时间累积,经验,阅历,就厚实起来了,当然获得丰富阅历大抵就2条路:1.去经历非常人所能经历之事 2.去读非常人所能写的书。读小说,我觉得是我们所能获得的代价最小的人生体验,尤其是高质量的小说。总之,只要你读书读的是文字,不管有没有记住什么,你读得多,就能读得快。读书还是真的有用,虽然你不知道它什么时候有用,但很可能在某个瞬间就能改变你的命运。有人问我,18岁的时候做什么事情,会让五年后觉得获益匪浅。 我毫不犹豫地说了两个字:读书。读书要趁早,从娃娃抓起哈哈哈。我觉得,一个家庭里面,最重要的2个地方,一个是厨房,一个书房,厨房饱腹,不受五谷饥饿之灾,书房修心,可达明心见性之效。读书要趁早。越往后走,就越难把书读进去了,特别是在结了婚有了小孩儿后,能在一段时间内完整读完一本书都会变成奢求。毕业工作后,看书一定会变得很“功利”,有时间,一定要多去看对自己真正有用的书,比如跟工作有关的工具书,研究语音学、翻译类文学类的书,控制情绪、心理学之类的科普读物,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之类的方法论书。那种纯粹娱乐化、消费化的书,也只有特别闲的时候才可能去偶尔读一读。而“特别闲”恰巧是工作后最可遇而不可求的东西。我现在便是如此,工作以来,看书速度,节奏明显慢了许多许多。只有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拿起沙发上一本书,慢慢看。所以之前我才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我初中高中读的书是我后半生的总和。所以化用某句话来说:读书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我也常常在想,这么多年,看了那么多书,到底真正带给我了什么。有很多东西在我喉咙里想要冒出来,“考上大学”“找到工作”“改变了命运”“能装一手好B”“不会轻易随大流”……有些是,但又不都完全是。其实,很多我读过的书,其实很多都已经忘了,甚至连书名都不能完整记起来。其实我想说的是:即便我忘了书名,忘了情节,甚至忘记我是否读过这本书,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读过。我读过的书其实早已融进我的骨血,不知不觉在我体内沉淀,吸收,涵养,升华,就像我吃过很多食物,现在已经记不起来吃过什么了。但可以肯定的是,它们中的一部分已经长成我的精血骨肉。古人道:腹有诗书气自华。便是如此最后借用一句话: “每个人的气质中,都藏着读过的书,走过的路,爱过的人”    -----迈克尔-柯蒂斯电影《卡萨布兰卡》

320 评论

相关问答

  • 繁星春水杂志

    《伊索寓言》《繁星春水》这两本是初一必备书,你最好是提前看一看,还有《三国演义》》《中华上下五千年》是六年级必备书,考试考这两本书。杂志:《我们爱科学》《小哥白

    AppleApple是苹果 8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毕业论文引用繁体字

    毕业论文标题字体字号要求 紧张又充实的大学生活将要谢下帷幕,我们毕业前都要通过最后的毕业论文,毕业论文是一种有准备的检验学生学习成果的形式,那要怎么写好毕业论文

    szcarol617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繁星春水毕业论文

    《繁星春水》散文 《繁星春水》这篇是我完整地读过第一篇现代诗文,也是第一次读到冰心的作品,更是第一次看到这动人的大作,读完之后,有一种从未有过的感受忽然在我的心

    约丶书丶亚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毕业论文能用繁体字吗

    毕业论文排版格式要求如下: 1、构成项目 毕业论文包括以下内容: 封面、内容提要与关键词、目录、正文、注释、附录、参考文献。其中“附录”视具体情况安排,其余为必

    小红粉菲菲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春望毕业论文

    怎么写,我认为有以下三点。 1、论文展望怎么写,其实展望和总结部分相似,所以在这里建议在论文最后的定稿时写。论文展望主要是说明论文的不足之处,可以从其他的角度来

    火星的星星 7人参与回答 2023-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