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125

堕落的胖子
首页 > 学术论文 > 青年文摘以前的文章怎么找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迟到的春风

已采纳

呃,我从07年开始看的彩板,抱歉

95 评论

守護天使109

如果想要看青年文摘的 文章 ,除了没书本之外,在网上也是可以找到青年文摘的文章电子版的哦。下面就是我给大家整理的青年文摘文章 在线阅读 ,希望大家喜欢。

胡同开曾经是昆明市穿金路社区的一名环卫工,生活过得平实而幸福。然而,这却渐渐被一个个不期而遇的小生命给击碎了。

一个清晨,胡同开在昆明得胜桥清扫路面时,发现路边的一个纸箱里有一个出生不久的女婴,看到孩子冻得嘴唇发紫,他没多想就将孩子抱回家。“我们家已经这么穷了,你还养得起这个孩子吗?”妻子叫起来。“那你忍心看着她死吗?”胡同开说。

两个月后的一天,胡同开再次捡到一个男婴抱回家。见自己的家已经穷得温饱都难以解决,而丈夫又捡回弃婴,妻子暴跳如雷:“你再捡孩子回来,我就和你离婚。”胡同开立即向妻子保证,以后不再捡弃婴回家。出过气后,善良的妻子还是帮他料理捡回的弃婴,让他安心工作。

虽然胡同开向妻子保证不再捡弃婴回家,但每次遇到弃婴,看着在生死线上挣扎的小生命,他总是迈不开步子……终于,当他抱着捡到的第七个弃婴回家时,妻子绝望地领着两个儿子冲出家门。他和妻子办理了离婚手续。

没有妻子帮忙照顾,为了家中嗷嗷待哺的七个弃婴,胡同开辞去了收入稳定的环卫工作。他开始带着孩子们以四处捡废品为生。孩子太多,虽然他起早贪黑地苦干,但所得收入毕竟有限,他感到自己成了罪人,没有本事让孩子们过上吃饱穿暖的生活。

有一次,胡同开将卖废品得到的十元钱全部买来食品给孩子们吃,但孩子们依然没吃饱,他心里一酸,自己偷偷跑到附近的一家医院卖血。拿着卖血得到的240元钱,胡同开边走边想要给孩子们买怎样的营养品,当他走到小坝立交桥边时,由于长期营养不良,刚抽过血的他一阵晕眩,昏倒在地,所幸被好心人送到一家诊所救治。

此事让胡同开开始冷静地考虑孩子们的未来,他担心自己一旦累垮了,孩子们再次遭遇被遗弃的命运。他决定,边捡废品边为孩子们寻找亲生父母,让孩子们回到父母的身边。胡同开一直小心保留着他捡到弃婴时留在孩子身边的纸条,这些纸条有些只记录着孩子的出生日期,有的则记录了孩子父母的姓名。胡同开根据孩子们的出生年月,到捡到孩子地点附近的医院和诊所寻找孩子父母的线索……开始时,人们都不愿意配合他,一些人得知他为了收留弃婴而妻离子散后,私下里都说他是“神经病”。后来,看到他如此执著,人们渐渐改变了态度,都全力地帮助他。

胡同开第一次为孩子找到亲生父母时,这个叫小花的女孩已经九岁。孩子的父母是从云南昭通贫困农村到昆明打工的一对夫妇,当年,为了要个儿子,他们把刚出生不久的小花遗弃,幸被胡同开捡到。胡同开几经周折带着孩子出现在这对夫妇在南窑火车站旁的出租屋时,两人开始矢口否认遗弃过孩子,但妻子眼中的慈爱泄露了秘密。胡同开又连续几次带着孩子前去,最后,孩子的母亲受不了这种情感的煎熬,一把抱住孩子放声痛哭,随后夫妻俩哭着给胡同开下跪谢恩。

胡同开捡废品抚养弃婴的事传开后,人们被深深震撼了。当地的一些诊所、社区居委会也帮助他寻找弃婴亲生父母的下落,及时将掌握的信息提供给他。

胡同开的家就仿佛是一个生命的“接力站”:一个个弃婴被他捡来抚养,同时一个个孩子在他的努力下又回到亲生父母身边。胡同开先后捡养过21个弃婴,其中17个孩子在他的努力下已经回到父母身边,有3个孩子被好心人收养。有一个叫晶晶的女孩一直没找到父母,有人先后三次找到胡同开希望领养,但女孩坚决不离开他,收养人不忍心拆散他们,只得放弃收养。如今,晶晶已经13岁,胡同开继续四处捡废品攒钱,决心将她培养成才。

2009年6月12日,一对来自美国的华侨夫妇得知胡同开的 事迹 后,买来一箱牛奶和一桶食用调和油前去看望胡同开和晶晶,离开时,夫妇俩给胡同开留下500元钱,并表示,要资助晶晶读书,直到她大学 毕业 。孩子的未来有了着落,胡同开喜泪横流,握住夫妇俩的手不停道谢。“应该说谢谢的是我们,是你让我们知道了什么叫爱!”

邮箱里收到一封邮件:各位同学,今年9月是我们入校10周年,欢迎大家回校参加“10周年聚会”。10年了?我有一点愕然,再掐指一算,可不是嘛!上网订了机票,转眼10年过去,真想回去看看。

临行前,男友有点紧张地问我:“还记得回家的路吗?”我笑他太紧张,“当然啦,还欠着几十万的房贷呢!”

我知道他是担心我见到你,其实我也有一点担心,所以当我们那么“坦然”地在饭桌上相见,你有没有发现,我不得不靠吃瓜子来掩饰内心的慌张。

在我的印象中,你一直是颓废忧郁范儿。2003年的 平安夜 ,我和宿舍女生兴高采烈地去吃大盘鸡,席间你不断地打电话给我,却什么也不说,只问我好不好。我说我很好,你便挂了。回到宿舍已是深夜,你突然央求我去看你,我不,反反复复,终是拗不过你,打车去了。你看来是喝了太多的酒,执意要走路回去,半路又要坐在护城河边。夜晚的护城河边宁静而清冷,两个人彼此靠着坐着,没有话,一直坐到快要冻透,我才把你拽回去。不记得是什么样的场景,你突然吻我,我一时没办法反应,你的嘴唇冷而硬,只轻轻碰到,你便停住了,就那样定定地看着我。这个吻就再没有下文了。第二天早上,天气很冷很冷,出门时我穿着你宽大的厚羽绒服,像个面包,半天拉不上拉链,你叹口气,半蹲下来拉上拉链,我便再也感受不到寒冷。

后来有一段时间你住到校外,准备托福考试,每天晚饭你会多加一个荷包蛋,然后我走好长的路送你去坐车,你总是走在左边,时不时伸手拨开路边垂下的树枝。我们走得很慢,有时候说话,有时候不说话,跟你在一起心里很平静,觉得相处就该是简单安静的。

你曾对我说,两个人相爱就像走路,步调一致才行,走得快的要等等慢的,走得慢的要紧赶几步,这样才能长久。你还说,和一个让你爱得多些的人在一起,你的棱角和灵性会被慢慢磨平——你活得太清醒,又那么一针见血,让我以为你在蓄意破坏我对爱情的信仰、毁灭我对男人的想象,但很多年后,我才知道,其实你只是告诉我爱情的真相。

天黑了,我们在西三环的天桥上看北京的车龙,一边车来,前车灯灯光刺眼;一边车往,红色的尾灯柔和。我喜欢看着车往的这一边,有向远方驶去的憧憬感;你则喜欢车来的这一边,醒目而炽烈,像你的人生。

年轻的爱情有太多不确定,后来你离开了北京,再后来你又回到了北京。我们很少见面、很少联系,你从不问我男友的情况,我也从没关心你换过几个女朋友。这就是 传说 中的“灰色友谊”吧,相互都把持着自己,不愿进一步,也不能退一步,直到10年后,大家各奔东西,各展前程。

聚会结束的那天晚上,我收到你的短信:如果能重来,很想牵牵你的手。牵牛花开了又败,忘不了那一吻。我承认,在读到短信的一瞬,我有一种浑身被电击的感觉,记忆的隧道猛然被打开,过往的一幕一幕,无比清晰地在眼前回放;我亦承认,若不是在聚会名单上看见了你的名字,我可能不会坐3小时的飞机,从2000多公里外的南国飞来北京。

因为你,也因为我10年都未曾割舍的遗憾和情结,我义无反顾地来了,像一次性将10年的勇气用光,我来了。只可惜10年后,我已经明白爱情的真相不是在云里雾里暧昧,真正爱你的男人,会坚定地牵住你的手,他害怕自己一疏忽,就让你跑远了不再回来。我找到了一个疼我宠我愿和我平淡生活的男人,至于你,美好的片段会断断续续地涌出来,然而却再也连接不上了。

所以我心平气和地回复了你,很晚了,早点睡吧。因为天亮之后,我们又将各奔东西。

301 评论

君和家人

到青年文摘的官网 输入题目就会找到 。总有记得的几个字吧 输入搜索一下 或者搜索一下你记得的内容

314 评论

Jingelababy今

第一篇是2005年第2期的《寻找目击者》,作者是陈克华。第二篇给的信息太少,找不到。《寻找目击者》那晚,一辆公车杀死了一个骑脚踏车回家的夜校生。那时,你们都在。但是在这样一个习惯于颠簸的时代,谁都不太容易感受到生命撞击的震动。那时,你正透过车窗,远眺正在离去的灯火,眼神若有所思,事实上只是呆滞地空白着——此时,车轮下,一颗很年轻的灵魂升起了;苍白而透明的身躯,小小的消瘦的三角脸,蜉蝣般从车窗外飞掠而过,看见了你们,他是唯一的目击者。你们正各自坐在自己的座位上,把表情和姿势调整得淡漠,舒服。你们相同的命运是:正要穿过这座城市,回到一张躺有另外一个人的床上,或者没有。你们已经累了一天,实在没有理由再叫你们在公车上去见证一次车祸。这城市哪一天不发生好几起车祸呢。谁愿意看见呢。一位父亲在发现他儿子尸体的人行道上,竖了一块广告,通缉一辆公车凶手——这城市所有的公车的长相都如此近似,近似的令他头晕目眩。之后他的电话几离奇的没有响过。连开玩笑.,恶作剧的人也没有。静默是最难忍受的回答。父亲又来到那个出事地点,查看了一番,得出的结论是:这个城市的人行道上类似的广告牌太多了——“机车修理”,“南北小吃”,“前有古迹”等等,匆忙行走的人们通常训练出的反射是如何敏捷地避开它们,而绝不肯停下来细读在他们想来是千篇一律的内容。不久,父亲制作的那块广告牌不见了,可能是“消除脏乱差”大队干的,父亲想。他毫不气馁地又制作了一个,用粗铁丝绑在电线杆上,在路人视线平行处,昭告过往诸君子,一辆公车的罪行。一个初夏的晚上,10:00左右,读夜校的儿子正骑着脚踏车绕过圆环,心里牵挂着明天要交出的制图功课。他的卡其制服在胸前被撕去一块,露出里头一小片血水凝成的湖泊。脑花四处沾在人行道和旁边的一些物体上。所有奔驰耳过的引擎,都要在他青白的脸上撒下一点灰尘废气,一如在葬礼上,没位亲人要抓起一把泥土,撒在他棺上。每隔几年,父亲就要制作一块新的拍子换上,乘搭公车前往出事地点。他走上公车时满怀愧疚——为什么必须乘坐这样一种夺走儿子生命的交通工具呢?杀死儿子的很可能是这一辆啊——最后,他依然还得检票上车。于是,他想到了他原来是一个多么无能的父亲。他所能做到的,只是为儿子制作手上这样一块无人阅读的牌子:某年某夜某个时辰,你是否身在某辆经过某某路的某公车上呢?通常你也会忘记吧?有谁会记得在初夏的某个晚上自己搭乘过哪辆公车呢——谁又能否认呢?因为我们天天坐公车,回想起来似乎极有可能。尤其,这个城市的公车震动那么大,路面的坑洞那么多,即使撞到的是一棵坚固的树,大约车上也无人起疑——你们回想起来,似乎极有可能,你们一脚跨过了那个夜校生的尸体。父亲狠了狠心,拿出他全部的积蓄,出高价通缉那辆公车——他企图倾其所有去打动一座城市的良知。一个无能的父亲。他在公车上遇见了他儿子。他儿子坐在他前座,徐徐地回过头来,眼中是温和的浅笑,却一脸焦灼地问:“爸,我的制图仪器呢?明天就要交作业了。”“儿子-------”他泪水盈眶,“走,回那一天去,让爸爸做你的目击者------你再死一次给爸爸看看。”那一天吗,好吧。时光开始倒流,飞快。终于,父亲看到了那一天的场景:儿子穿着卡其布制服,正骑着脚踏车绕过圆环。他的头剃得光光的,有些发青,看起来远没有他回忆中好看,发育也不甚结实。父亲甚至有些惊讶,儿子竟是戴着深度近视眼镜的——以前为什么他从没注意过呢。父亲似乎漂浮在半空中,看见即将染血的人行道,急速驶来一辆公车,公车的窗子里有很多埋在暗影里的城市人的冷漠面孔。这是一个多么寻常的城市的初夏的夜晚啊,人们刚刚脱去了潮湿沉重的冬衣,晚风徐徐吹来,垃圾在附近的巷口翻动,皮肤的触觉里敏锐中隐藏一种兴奋。不远处的一个街灯坏了,视野很明显地暗下去一块。公车撞飞儿子的一刹那,父亲的心猛的一缩。他没有仔细去看公车的牌号,因为他在那辆公车上看到了自己的脸,隐隐约约正在车窗里朝外探视。公车停了一下,又启动了。父亲站在人行道上,手里还拿着那块牌子,心想:这是一个多么寻常的城市的初夏的夜晚啊。

347 评论

相关问答

  • 青年文摘精美文章

    《青年文摘》是一部很好的杂志,陪着很多人度过青春,而《青年文摘》中有很多很值得品味的经典 励志 文章 。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青年文摘里的经典美文,

    横竖都是213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怎样向青年文摘投稿

    很简单,给《青年文摘》投稿,建议用电子邮件发稿,效率高、回复快。投稿格式没什么特殊要求,跟别的杂志一样。这里顺便给你介绍一些注意事项,以提高你命中率: 邮件标题

    跟着Serena觅好食 6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青年文摘杂志

    《青年文摘》杂志是由共青团中央主管、中国青年出版总社主办的综合性文摘刊物,是全国发行量最大的青年杂志。发表在《青年文摘》的文章有哪些呢?下面就是我给大家整理的青

    会飞的猪lucky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青年文摘以前的文章怎么找

    呃,我从07年开始看的彩板,抱歉

    堕落的胖子 4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青年文摘文章搜索

    《青年文摘》创刊于1981年。在过去的几十年来,《青年文摘》一步步发展,得到了很多读者的喜爱。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杂志中有很多好的优美文章,让读者有属于自己的收

    我是蜜桃桃 2人参与回答 2023-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