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aaronzy
实际不管什么音响基本三大部分组成~~一 音源 (声音的源头)二 放大驱动(用它来驱动发声单元)三 发声体(没它产生震动人类耳朵难听到声音) 音源——就是声音的记录与播放体,比如数字类音源,MP3声音数字文件是记录体,把它解压解码是播放过程,记录与播放基本就构成音源的两个条件。模拟类音源也是这样,比如黑胶盘上的凹凸点记录了声音的信息,转盘通过唱针来感知信息通过电磁来转化为声音信息播放出来。 放大-----实际这部分是被动存在的,因为能让耳朵感知的发声体都要有能量推动空气,而这个能量就是靠电能转化的,这个放大部分就是电流的源泉,实际一般音源输出的电流很小基本推动不了发声体,特别是大动态声音,一架钢琴声音没放大播出来肯定蚊子声。所以放大是必须存在的,而又只是为发声体而存在的,很尴尬,等科技发达了设计出高敏感材料,微电流就能驱动发声体时基本就不用放大这环节了。当然超小单元没放大情况也有这不论。 发声体——人类感知的声音一般在真空中没法传播,必须有介质,如水啊空气啊等等,声波一般产生要推动介质的,而这需要能量转化,目前多为电能转为动能,比如说耳机和音箱里的单元振膜,震动产生人耳能感知的声波。 说完这三部分,HIFI音响当然也是这三大部分组成!只是要求更高素质,细分更严格更复杂,HIFI这个英文简写只是个没实际界定的标准词,或着说是一种状态和追求。 在HIFI界,先说音源,记录部分就很多很杂了,大体可分为模拟和数字,磁带黑胶等属于模拟信号,CD MP3等等属于数字记录,只CD盘格式和形式就几十种了,然后播放他们的设备就很复杂了在HIFI界,比如说CD机最高级可以分化为四件套,四台独立而又要统一的设备,转盘,解码,独立电源,时钟。本来可以是一体的,一台CD机就够了,但HIFI就是这样可以细分到极致。一种精神。放大部分白话讲叫功放,当然功放有和音箱做一块的,叫有源音箱,但实际功放还存在啊,在频HIFI界,放大可细分为合并放大,前级放大,后级放大,唱头放大等等。发声体,可分为头戴式,开放式等大类,又可根据原理结构分为动圈,薄膜等等,太多就不一一说了。 音响常识是个积累实践过程,不是单靠文字来传播的,希望你多看这方面的杂志,论坛上的信息,而我最想说的是你要实际搞一套音响玩,不在乎多少钱,用心了就有进步。没有积累就没有所得~~~就说这些,不是一句两句的事,能写上百本书了才能写明白的事,简单说了些见谅,亲~
石语angeline
以这个题目随随便便讲讲就够写一篇论文的篇幅了。。内容太多,简单讲几句吧。详细的不如去看百度百科吧,写的挺好的。 先说什么是HiFi,High-Fidelity的缩写,也可以写作Hi-Fi。含义是高保真,定义是:与原来的声音高度相似的重放声音。通俗讲就是让你听着喇叭放出来的声音像是在现场一样。 什么样的音响器材的重放声音才是Hi-Fi?迄今为止仍无确切结论。音响界的专业人士借助于各类仪器,通过各种手段,检测出各种指标来确定器材Hi-Fi的程度,而音响发烧友则往往通过自己的耳朵去判断器材是否达到心目中的Hi-Fi。 判别重放声音高保真程度的高低,不仅需要有性能优良的器材和软件,而且还要有良好的听音环境。因此,如何正确衡量音响器材的Hi-Fi程度,还存在着客观测试和主观评价的差别。Hi-Fi=高保真,发烧友口中的Hi-Fi系统一般指技术指标较高的音响器材。Hi-Fi尚无止境。 Hi-Fi音响系统从结构上可分为一体式、套装式及组合式。一体式的音响系统是将各种功能的器材和扬声器组装在一个机箱内,不可以随意拆开,此类机器一般为低档普及型机器。套装式音响系统是由生产商设计,将各种器材单搭配成套,各个单元之间可以拆开。音响组合则是根据个人的爱好选择各种型号的器材,进行自由组合。 音响系统主要由听觉系统(人的耳朵)、硬件系统(器材)、软件系统(信号源)及听音环境组成。 音源是指将音源软件中的磁信号或数字信号转换为电信号的器材,它主要包括DVD、S-VCD、VCD、CD、调谐器、调音台、卡座及高保真录像机等。 功率放大器主要是将音源器材输入的较微弱信号进行放大后产生足够大的电流去推动扬声器进行声音的重放。 音箱是一套音响器材的喉舌,音源软件最终的声音依靠音箱来表现,音响器材重放声的优劣完全靠音箱去表达,因此音箱在音响器材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太多了不粘了,实话说,自己写一遍出来累得要死,又不给分,偷个懒吧。不过,希望能帮到你。
镜SHOW公主
男人有几样东西不能碰,有人说是“黄赌毒”,也有人说是音响单反,也有人说古玩字画,而我到是觉得如果一个人有足够的理智,或者说是自控能力,那么他即便是玩这些(犯法的事不能碰),也不会沉迷,就像是我对玩音响的理解一样——小烧怡情、大烧伤钱!
这几年我从一个音响菜鸟,成为一个对音乐和音响有一定心得和鉴赏能力的老鸟,从美声LX2,再到KEF code2,到现在的天弦UE,虽然都不是什么昂贵的器材,但却让对音响和发烧有了全新的认识,而在这个坛子里面得到过很多DX的帮助,一直想在论坛上写点什么,奈何一直懒,拖到现在,是时候交一份功课,一来可以给像我当初一样的菜鸟一些意见,二来算是给自己一个总结吧! 小烧上路 交学费,迷信“国外大牌” 当决定买第一套HIFI音响的时候,真的觉得这很疯狂,一是自己离发烧很远,二是自己还是白纸一张,也不知道买什么样的音箱好,但听周边的人都说,要买大牌,要买国外货,我对此深信不疑,觉得国外大牌箱子,那肯定好啊,经过一翻考察,拖人花了五千大洋买了美声LX2书架箱,功放是朋友器材升级后,淘汰下来的建伍ka99,直接送我了,算是完成了HIFI的第一步,心里忒美!
也没对比听过其他的HIFI器材,开始的时候也听不出来有多好,感觉是挺带劲的,后来泡论坛时间长了,看大家晒的器材,所说的什么脱箱感、空间感之类的东西怎么感觉不到呢,莫非是器材的问题?还是我这套系统有什么问题,于是乎网上恶补HIFI知识。。。泡论坛,看音响杂志,去音响展,看看到底是哪的问题。 最终综合起来考虑有可能是功放和音源的问题。于是跟朋友借了他的斯巴克 265 Ai合并级功放和Dantax CD试了下效果,仔细听了下赵鹏、蔡琴等几首歌,发现没什么太大的区别,第一次有点对“国外大牌”产生了怀疑,于是网上搜了搜,原来美声这个品牌已经被国内某公司收购,生产也都在国内了。。。这莫非就说传说中的“假洋鬼子”....看来得换换音箱了! 默默低烧 矢志不移,苦心人天不负 虽然被“假洋鬼子”伤害,但我内心还是觉得要国外货就是好,只要买到正宗的大牌,音质一定会好的,但买什么品牌的音响心里还是没谱,慢慢碰。。这个美声的箱子就天凑合听,直到有天一个音响群里面出KEF coad9落地,好奇我就在网上搜了下这个箱子,属于KEF非常经典的一个系列,两路两单元结构,高频亮而不毛,中频带有英国传统的甜味,低频恰到好处,最关键是价格不贵,正适合我这样预算不高的人。跟那些价格高高在上的国外大牌比,这简直就是我的福音了,决定就是他了,但二手的我就不考虑了,在好的东西也不碰二手货。。。你们都懂的!
可我们这里也没有KEF的店,只好在网上花了八千多大洋买了一对,还真别说,coad9 这箱子听感是要比我这个lX2 好听不少,起码听人声的时候,结像要强一些,声音厚实了不少,低频也不错。放上梁祝小提琴,声音不硬,听着有些含蓄,珠圆玉润的感觉,也许这就是英国声的那种甜吧!总体听着还是很满意,觉得自己买到了对的箱子! 烧在路上 颠覆自己发烧观的一次体验 我是一个比较恋旧的人,尽管美声lx2效果不尽人意,但我也没处理掉,毕竟是我的第一套HIFI音箱,偶尔还是会听听,而且还有一定的纪念意义,而coad9听的比较多,随着时间的推移,自己对HIFI也慢慢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但颠覆我的HIFI观念确实从朋友家一次体验之后。。。
要说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我朋友的音响是BT-AUDIO AB 书架箱、TANKE X6胆机,音源是爱国者105播放器,加上线材之类的全套下来才三千多,但声音确着实让我惊讶,真的不敢相信这是三千多器材出来的声音,要说我的coad9声音也不错,音色温暖偏甜,细节也比较丰富,定位感也很清晰,低频的弹性也很好,又是落地箱,气势也够足,可听了我朋友这套小AB书架,我才知道,感觉自己落后了一个时代,声音方面柔和甜美,比coad9还要好,各个细节、空间感、音场都要更强,仅仅是在低频的爆发力上比我的coad9稍弱,这简直不可思议,而且一问朋友这竟然是国产的音箱,让我感叹国产的音箱竟然发展到如此地步,说实话,这时候我心有些动摇了,音箱不分国内,国外,所谓的名牌,也只是宣传的好,并不见得没听过的品牌就一定差! 高烧不退 HIFI是一场修行 对于发烧我一直是比较理性的,既然是玩,就要量力而行,但听了朋友这套器材之后,给了我很大的启发,HIFI这个圈子太小了,很多好的器材根本没有听过,介绍都很少,深埋于民间.... 跟朋友交流后知道他的这套器材就是在咱们论坛这里买的,这才知道原来还有这样的一个地方讨论HIFI、讨论音响,在这之后,一有时间就泡论坛里面翻帖子,看大家晒的器材和评论,同时研究自己下一步器材升级的路线,而这个时候的我已经不在迷恋国外大牌了,特别是现在音响圈里国外大牌的器材性价比不高,效果好的,价格居高不下,而一些便宜的箱子,也是为了迎合国内市场出的,效果差强人意,很多刚入门的兄弟,很容易一头载进去,迷信国外大牌,而自己又了解不多,以为买到好的箱子,但不知道却是坐井观天了。也是通过这段时间在论坛里面学习,最终确定入手比AB高出一档的天弦ue 书架箱。
收货后与我的coad9对比听,人声方面UE的声音真实准确,还原的非常到位,中频饱满,而coad9在人声方面有些薄,听感没有UE那么圆润,古典方面UE的音场开阔,很难想象这是书架箱,定位也要比coad9更精准,现场感更强烈,又试了一些轻音乐和民乐,UE的整体在音场和定位,细节三频段都要比我的coad9好,真的是时代不一样了,音响发展的也很快,在拿以前老的东西跟现在的比,恐怕都过时了。。。
烧路进阶 该花钱的地方,要舍得花钱 听了一段时间的UE,感觉还没有把UE的潜力都发挥出来,主要是以前的功放和音源都太老了,而这段时间的学习也知道这部分钱不能再省了,下决心把老的音源和功放全换掉,升级了天逸AD86 pro合并式功放,天逸TY20 CD机,以及天逸 TY-i30 解码器。
这下子UE的效果又有改善,小提琴的松香味更明显了,钢琴键的敲击也清晰了,听人声的时候细节更为突出,尤其是中高频,更抓耳,而且久听不累。在想想这钱花的值。。。
烧路漫漫 吾将上下而求索 尽管折腾了不少器材,但始终在我承受的范围内,从开始入门的莽莽撞撞,交够学费,到现在对器材如数家珍,有自己的想法,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这也是我的乐趣!而这些年的经历对于发烧的认识也有自己的心得。 1.不要唯器材论,过分的追求器材,追求完美,“役于物”,反而容易失却平常心。玩音响嘛,不能被音响玩啊。一句老话:玩得开心就好! 2.认清自己,一定要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不要盲目的听从别人,发烧这个东西是没有公式、定理的,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3.知足常乐,人生有两大痛苦来源,一是得不到,二是得到了。即使今天我得到了所有心目中的理想器材,明天依然又会有新的目标。贪、嗔、痴,乃人生痛苦的来源。其中,尤以贪为首啊。还不如真的让浮躁的心静下来,清茶一杯,CD数张,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谢,去留随意,望天上云卷云舒。
小牛丫头
我们可轻易听到第一小提琴组在左前方起舞,第二小提琴组在稍后的中间偏左处和唱;木管乐组的双簧管、巴松管在中后场吹出动人的调子,右边低音乐组的大提琴及倍低音大提琴奏出祥和的音色,衬托着整个乐章的气氛;最后面不时听到铜管乐组的法国号、长号、小号在激情地歌颂作曲家的伟大,再加上定音鼓、低音大鼓的气势,音乐厅天花及四璧在我们面前一样。 有趣吧!上述的一切均是脑通过听觉接收了左右两组声音后,根据它的声量及时间的微弱变化而产生出来的,跟我们的视觉一样,利用两眼能把平面的影像制造成立体的效果。 声场的要素 组成声场的要素有下列各点:阔度、深度、高度、音乐元素之体积比例、立体感、空间感、空气感、结像力、舞台感、透明度、宁静度、讯噪比及层次感等等。在优秀的平衡度辅助下,便有条件营造出良好的声场,否则任你出尽九牛二虎之力,也是徒劳的。在调校HiFi的声场时,更要找出良好的现场录音的软件来进行测试;倘若找来一些添加了回音及人工化延时效果的流行曲唱碟,以为现场感、空间感、空气感已经足够,到欣赏纯净的录音时便会过索然无味了。 良好的声场应要深、阔、高合乎比例,甚至听者可感觉到被音乐包围着,自己有如置身于现场一样。声场的优劣不似音色般有着太多个人喜恶的因素,相信没有人不喜欢享受宏伟自然的声场吧。声场的营造要靠良好的声音重播元件,点滴不漏地将录音中的各个频段里的微细处重整还原出来,包括高、中频的回响(Reverberation),围绕着各种乐器、人声的自然残响(decay)及空气感(Bloom)。除了要有高分析力的器材去还原上述各项要素外,恶劣的整体平衡度也是良好声场的杀手;要想将六十尺阔、近百件乐器的大乐队放在十多尺阔的空间内已是非常困难之事,试问在声音过厚、平衡度不对办时(尤其是大扬声器小房间),每件乐器体积比例混乱及所占的空间更倍增下,如何能有清晰、透明及层次分明的声场呢?平衡度偏薄时又会出现另一现象,声场的空间感很足够,乐器的定位也很准确,但声场听来却有空空洞洞的感觉,乐器体积比例偏细,乐器与乐器之是似乎失去了连接力,好象在于太空的真空状态中,彼此没有空气连贯,失去了包围着每件乐器的自然、松化及会呼吸的空气感。 宁静度及讯噪比 拥有高分析力优质重播器材的朋友,倘若仍未能表现声场必须的弱音讯息,便需要检查一下房间的宁静度及重播系统的讯噪比有否问题了。道理很简单,香港管弦乐团在轻奏细致的慢板时,附近其他人在交头接耳,你怎能领略其微细变律及感受其动人气氛呢?CD重播系统的宁静度及讯噪比明显较黑胶唱片优胜,但黑胶唱片的空气感却较CD来得自然;利用全平衡式讯号传输及线路设计也可有效增强讯噪比;另外我们也要注意重播系统的整体电源供应是否完善,包括电压、火线、零线的位置与接地正确与否,讯号线及电源线的屏闭功夫有否做足及它们之间的摆放位置会否互相做成电磁干扰而产生噪音等等。玩黑胶唱片的朋友面对的电磁噪声问题更大,因唱头拾音的讯号微弱,比CD需要的放大倍数要高很多,只要稍有差池便会做成很大的杂讯。 聚焦力、立体感及层次感 能否表现百多人大合唱团的感染力及震憾力在乎声场表现中的聚焦力及立体感。在频率或个别乐器的体积比例不当下,合唱团很容易被其他乐器盖过,又或变成调高了音量的小型圣诗班。良好的层次感要能清楚界定录音声场中的每层乐器及后排伴唱团的前后位置,像真地“看到”男、女高音在台前咏唱,后一点是高中低音弦乐组,再后一点是木管乐及铜管乐组,最后面是不同声部的和唱。当然,层次越分明、转变越自然,便越觉置身于现场之中,但层次感也是有限的,不要走火入魔。在现场听音乐时,由于场地的自然混响效果、人声及不同乐器的能量感、穿透力不同、拾音元件的精细度远逊于人耳的种种原因,在不同的声压及乐章中,会使我们觉得层次变得混和,响亮的定音鼓、雄壮的合唱高潮及清脆的三角铃声不是仿佛一下子便跳到整个声场的最前面吗?我们常常在HiFi杂志中,看到一些专业写稿的朋友,为了让读者在看介绍器材或扬声器文章时觉得较有趣味,往往在用词上较为夸大、型像化及效果化。多加一些调味品及修饰词句对我们欣赏他们的文章时确有提神醒脑的效用,而且更是无可厚非的。但我们若拿来应用或对比真实世界的事物时便不可墨守成规,应以客观及唯物辩证的态度去寻求事实的真相。记得曾经有某篇介绍一台数码模疑转换器(D-A Converter)的文章形容其优异分析力及层次感时,举出著名HiFi试音碟“黑教堂”的某段合唱内比其他器材更可听多一排人,合共六排人在演唱及该排人的其中某人的唱功云云。此点令小弟其中一位自信已达“Hi-End”境界的朋友为此而大破悭囊,更换了一大堆更“Hi-End”的器材,由于他始终欠缺了想象力,想象力是需要的,因在真实的现场大合唱演译中,我们应该听到的是不同的“群体声部”在前后左右和唱,而非能听到有多少行站得这么接近的人在“独”唱,或某人在该声部中脱颖而出;对合唱的要求略有认识的人皆知识,同一和唱声部无论声调之高低及音量之大小均要求每人尽量协调,不可个人特出,特出者可能已被要求严格的指挥敲头后“驱逐出境”了! 扬声器摆位与房间的吸音 在我们监听声场时,切忌坐于两旁便胡乱批评,必须要座在两只音箱的中线上,再前后找到适当的距离才可获得最佳效果。扬声器的摆位对于声场的营造起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往往它们与后墙、侧墙的距离只相差数毫米已可以做很大的差别。要获得良好的声场,请在扬声器摆位上痛下苦功。除了扬声器的位置外,房间的吸音不可过量;记忆中不少“高手”都是败于人云亦云,硬将别人房间才合用的吸声大法搬回自己家中,使声音变得死板呆滞,现场感及活生感荡然无存,那有声场可言。但也要注意房间不可太“生”,太“生”的房间往往存在太多的反射声,这样也会扰乱及破坏良好的声场重现。至于理想的房间吸音需要,因个别房间的结构、大小及听者的主观要求而不同,必须亲自多些体验现场音乐才可作出合适的调校。 房间越大、声场越好? 经验告诉我们,不可过度追求声场的完美,因始终我们的Hi-Fi房间并非真正的音乐厅;一般房间能有廿尺宽已经是非常难得的了,若硬要制造完美的六十尺至一百尺宽的真实现场效果,在个别乐器的体积比例及音色传真度上便必然要作出重大让步,令我们只能感受到大乐队的威力、音响效果而减低了欣赏音乐中的韵味。那么是否拥有越大的房间,音效及声场就会越好呢?问题看来并非如此简单,因为房间越大,要用来驱动其空气足以产生理想音效的能量便越大,扬声器的单元也要越大越多,虽然我们可以用B类晶体管扩音机去达至数千瓦的廉价大功率输出,但若阁下听惯了纯A类低失真音质的声音,是否可忍受如PA扩音系统的噪音呢?其次如动态失真、房间吸音处理等等问题也是颇令人头痛的。当然若阁下有能力解决上述各项难题,重播地方越大,声音便会越从容不迫,乐器的音色像真度、现场感及气势将可达至“乱真”境界。
截至2021年1月14日,《知音漫客》并没有停刊,只是改为半月刊而已,停刊的是《飒漫画》。《飒漫画》停刊是在2020年12月30号时候事情,而这件事情官宣之前,
还是看的了。《知音》杂志2022年第11下期出版上市 《意林·少年版》杂志2022年第11下期出版上市 《意林·作文素材高考版》杂志2022年第11期出版上市,
实际不管什么音响基本三大部分组成~~一 音源 (声音的源头)二 放大驱动(用它来驱动发声单元)三 发声体(没它产生震动人类耳朵难听到声音) 音源——就是声音的记
IT业 速度超人,色惊四座,HP designjet5000 HP,打印机 无限自由,轻松拥有 联想电脑 数字时代,动力核“芯” INTEL,CPU 活的色彩
《对于我国音乐理论工作的一点看法》(《中国音乐学》1986年第3期)《对我国西方音乐史研究现状的思考》(《中国音乐学》1986年第4期)《音乐体验的层次与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