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340

Titi080808
首页 > 学术论文 > 与微雕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gavin70606

已采纳

>

原标题:虎魄造办处:浅谈两汉魏晋南北朝琥珀兽形饰>

>

▲江西南昌西汉海昏侯刘贺墓出土的琥珀虎形饰>

在清末抚顺琥珀未开采之前,中国历史上所使用的琥珀原料基本上都源于国外,以缅甸和波罗的海琥珀为主。从文献上看,琥珀及琥珀制品虽然在汉代以前就有记载,但从目前国内考古发掘资料来看,汉代以前中国出土的琥珀制品非常罕见,仅几例。其中距今最久的要数四川三星堆文化出土的一件蝉形琥珀坠饰(下图)。>

>

>

四川三星堆文化出土的一件蝉形琥珀坠饰>

>

四川三星堆文化出土的一件蝉形琥珀坠饰>

汉武帝时期,陆上丝绸之路与海上丝绸之路相继打通之后,琥珀作为珍贵的奢侈品,于皇室贵族之间开始逐渐流行,随即风靡全国,并影响两汉魏晋南北朝达五六百年之久。>

>

▲江西南昌西汉海昏侯刘贺墓出土的琥珀虎形饰>

>

▲江西南昌西汉海昏侯刘贺墓出土的琥珀虎形饰>

一、文献记载中的琥珀制品 >

虽然琥珀在汉代文献中记载较多,但其使用,多仅限于皇室贵族。>

“汉武帝(公元前141年-公元前87年在位)所幸宫人名丽娟,年十四……丽娟以琥珀为佩,置衣裾里,不使人知,乃言骨节自鸣,相与为神怪也。”>

“汉宣帝(公元前74年-公元前49年在位)珍视的一枚身毒宝镜以琥珀笥盛藏”。>

“赵飞燕(公元前45年-公元前1年)选为皇后,女弟子以黄金步摇、琥珀枕等为礼物相赠”。>

“梁翼(?-公元159年)为东汉大司马大将军权震中外,梁翼妻子孙氏之车舆,以金、玉、琥珀为饰。”>

由上述文献记载可知,琥珀在汉代是可以与金、玉媲美的珍贵之物。>

>

▲浙江省博物馆馆藏:出土于宁波的汉代琥珀虎形饰>

二、从考古发掘出土的琥珀兽形饰的起源探讨>

目前,据笔者收集所掌握的资料,除黑龙江、吉林、 *** 、台湾和海南五个省、自治区以外,全国其它省、自治区两汉时期墓葬均有出土琥珀制品。尤以河南、广西、江苏等地最为多见,且基本上以小形佩饰为主。墓主或为诸侯王,或为有品级的官僚,贵族。由是观之,琥珀在汉代是仅限于王室、贵族、官僚使用的奢侈品,这与文献记载涉及琥珀的皆与王室相关的情况亦相吻合。>

>

江西南昌西汉海昏侯刘贺腰间出土的琥珀虎形饰>

>

▲江西南昌西汉海昏侯墓园五号墓——刘贺嗣子刘充国墓出土的琥珀虎形饰>

>

▲江西南昌西汉海昏侯墓园五号墓——刘贺嗣子刘充国墓出土的琥珀虎形饰>

>

▲江西南昌西汉海昏侯墓园五号墓——刘贺嗣子刘充国墓出土的琥珀虎形饰>

从考古发掘所掌握的资料来看,目前已知出土汉代最早的琥珀制品,应该就是海昏侯墓园刘贺(公元前93/92年—公元前59年)墓出土的一件琥珀虎形饰,和其嗣子刘充国墓出土的两件琥珀虎形饰。由于刘充国早逝,从理论上讲,刘充国墓出土的这件琥珀虎形饰应该比刘贺墓那件略早。>

西汉海昏侯刘贺嗣子刘充国墓出土的两件琥珀虎形饰>

刘贺与其子刘充国墓里出的这三件琥珀虎形饰非常关键,可以明确琥珀虎形饰在使用年代至少在西汉中期就已经开始出现。这是目前已知年代最早的琥珀兽(虎)形饰,这种风靡两汉魏晋南北朝达5,6百年的琥珀饰物,至少可以证明,在刘贺生前就已经开始在西汉流行,是刘贺生前系于腰间随身佩戴的心爱之物。其子刘充国这两件明显略小于刘贺那件,在材质上也有区别,但从造型上及为相似,可以说是琥珀版的刘贺父与子。>

1992年12月出土于广西合浦县凸鬼岭汽齿厂M30B西汉墓的琥珀狮形饰>

▲琥珀狮形饰 >

【名称】:琥珀狮形串饰>

【年代】:西汉>

【尺寸】:暂时不详>

【出土地】:1992年12月出土于广西合浦县凸鬼岭汽齿厂M30B西汉墓>

【收藏地】:合浦汉代文化博物馆>

【特征】:头部后面,肩膀位置有明显的鬃毛,只有雄性狮子头部后面才有这样的鬃毛。>

从目前中国出土的琥珀兽形饰可见,从西汉中晚期开始,全国各地其它地方使用的琥珀兽形饰以虎形为主。到了东汉及魏晋南北朝时期就以成对的辟邪和天禄为主。而两广沿海一带出土的西汉时期琥珀兽形饰却以狮子为主,而且其造型带有很浓厚的东南亚风格。>

1975年出土于广西合浦县堂排2号墓出土的琥珀狮形饰>

【名称】:琥珀小狮坠>

【年代】:西汉晚期>

【尺寸】:长厘米,高厘米>

【出土地】:1975年出土于广西合浦县堂排2号墓>

【收藏地】: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

【特征】:狮子作伏卧昂首状,前肢屈腿向前,后腿屈收腹下。制作工整,形体准确,构思巧妙,形态生动。>

1975年出土于广西合浦县堂排2号墓出土的玛瑙微雕小动物>

1975年出土于广西合浦县堂排2号墓出土的微雕小动物>

1975年广西合浦县堂排2号墓不仅出土了一件琥珀的狮形饰,同时还出土了一串玛瑙材质的微雕小动物,其中就包括了6件造型相似的狮形饰。>

2003年广西合浦县风门岭M26号墓出土的肉红石髓狮形饰>

>

1992年广西合浦县凸鬼岭汽齿厂M6号墓山土的石榴子石狮形饰>

通过相同地区和时间出土这些不同材质的狮形饰来看,琥珀狮形饰和它们是存在必然联系的。而这些兽(狮)形饰的造型与中国内陆出土的大量兽(虎)形饰的造型还是存在很大区别的。>

虎魄造办处藏品:广西出土琥珀狮形饰>

虎魄造办处藏品:广西出土琥珀狮形饰>

虎魄造办处藏品:广西出土西汉虎形饰与狮形饰>

通过对比,可以发现中国本土制作的琥珀兽(虎)形饰,与海上贸易而来带有明显异域风格的(狮)形饰在造型、工艺、穿孔等等都存在很大的区别。中国出土的汉代微雕饰物中所见动物造型都是比较圆润的,比如又大又圆又翘的 *** ;工艺简洁,有“汉八刀”之风,寥寥几笔就将兽(虎)的造型刻画出来;中国出土的两汉时期微雕动物饰多见于腰间左右横穿孔,前后穿孔、上下穿孔、及十字穿孔都比较少见。而贸易过来的则各种穿孔都有,且多见前后穿孔,这和东南亚同时期甚至更早期的兽形饰相似。而在汉武帝未打通东西海(上)陆(上)丝绸之路之前,几乎很少见到此类兽形微雕饰物。由此可见,中国从西汉中晚期开始盛行的此类微雕饰,应该是受国外同时期的类似饰物交流所影响后形成的。>

三、从考古发掘出土的琥珀兽形饰的造型演变探讨 >

▲江西南昌西汉海昏侯墓园五号墓——刘贺嗣子刘充国墓出土的琥珀虎形饰>

▲江西南昌西汉海昏侯墓园五号墓——刘贺嗣子刘充国墓出土的琥珀虎形饰>

▲江西南昌西汉海昏侯墓园五号墓——刘贺嗣子刘充国墓腰间漆盒内出土的琥珀虎形饰>

▲江西南昌西汉海昏侯墓园五号墓——刘贺嗣子刘充国墓腰间漆盒内出土的琥珀虎形饰>

江西南昌西汉海昏侯墓园五号墓——刘贺嗣子刘充国墓腰间漆盒内出土的这件琥珀虎形饰小而精,与另外一件,甚至与其它西汉时期的琥珀虎形饰都不太一样,有一双圆圆的眼睛。>

>

扬州市郊区西湖镇胡场14号汉墓出土琥珀虎形饰>

>

扬州市郊区西湖镇胡场14号汉墓出土琥珀虎形饰>

陕西省咸阳博物馆藏品:咸阳市西郊马泉公社大泉大队西汉晚期墓出土的琥珀虎形饰>

云南省考古研究所藏:云南省昭通市桂家院子2号东汉墓出土>

云南省出土过几件汉代琥珀兽形饰,其中一件与众不同。1960年云南省昭通市桂家院子2号东汉墓出土一件琥珀虎形饰,主要是头部造型刻画出更多的细节,比如牙齿、眼睛、鼻子、耳朵与常见的汉代兽(虎)形饰不同。像这样造型生动,身上工艺极细的琥珀兽形饰笔者也是有遇到过的。>

1960年云南省昭通市桂家院子1号东汉墓女棺内出土琥珀虎形饰>

而在同一墓地同一时期的1号墓女棺内出土的一串琥珀微雕饰物中,有一件兽(虎)形饰,其造型就属于比较常见的,属于雕刻手法简洁的“汉八刀”风格。>

虎魄造办处旧藏:汉代琥珀虎形饰>

虎魄造办处旧藏:汉代琥珀虎形饰>

虎魄造办处旧藏:汉代琥珀虎形饰>

虎魄造办处旧藏:汉代琥珀虎形饰>

从西汉开始制作使用琥珀兽(虎)形饰开始到东汉中期,所见兽(虎)形饰兼为蹲卧翘起 *** 、抬头仰视前方。雕刻手法还是以简洁的“汉八刀”为主,个别造型和工艺更加细腻。而原本“汉八刀”造型的此类琥珀饰物在古人长期佩戴过程中极易磨损,有些原本就简单的线条就仅剩下大概的轮廓了。这在出土的汉代琥珀兽形饰中占大多数。>

河北省定州市博物馆藏:东汉中山穆王刘畅墓出土的各类琥珀微雕饰物>

河北省定州市博物馆藏:东汉中山穆王刘畅墓出土的琥珀兽形饰>

河北省定州市博物馆藏:东汉中山穆王刘畅墓出土的琥珀兽形饰>

东汉中山穆王刘畅墓出土的那串琥珀兽形饰造型各种各样,从仅存几件保存比较好的琥珀兽形饰上还可见身上细微的纹饰。可见,每件琥珀兽形饰在制作成各种各样的造型后再使用佩戴。>

甘肃省敦煌市博物馆藏:东汉琥珀转头兽(辟邪)形饰>

甘肃省敦煌市博物馆藏:东汉琥珀转头兽(辟邪)形饰>

左:虎魄造办处藏品甘肃省出土东汉琥珀兽形饰,右:甘肃敦煌市博物馆藏东汉琥珀兽形饰>

虎魄造办处藏品:东汉琥珀转头兽(辟邪)形饰>

甘肃省敦煌市博物馆藏有一对东汉琥珀兽(辟邪)形饰,1957年出土于敦煌杨家桥汉墓。从完整的那件琥珀兽形饰来看,其造型为伏卧向左转头,全身有极为细微的纹饰。而虎魄造办处手中有件几乎一样的琥珀兽(辟邪)形饰,只不过尺寸更大,向右转头。从出土地和造型上来看,这两件极有可能是有联系的。>

虎魄造办处藏品:东汉琥珀转头兽(辟邪)形饰>

>

虎魄造办处藏品:东汉琥珀转头兽(辟邪)形饰>

虎魄造办处收藏的这件东汉琥珀转头兽(辟邪)形饰,根据大眼睛、三角鼻、额头突起来的造型来看应该属于东汉末年三国时期(六朝时期),因为可以参考曹操墓出土的一件疑似煤精材质的兽(虎)形饰(如下图)。>

>

曹操墓出土的一件疑似煤精材质的兽(虎)形饰>

>

曹操墓出土的一件疑似煤精材质的兽(虎)形饰>

>

除此之外,安徽省当涂县青山六朝(东晋中期)墓出土一件琥珀兽(虎)形饰,其头部造型与上面2件相似,均为大眼睛、三角鼻、额头上凸起。这样的造型笔者也过手多见,其中一坑出来的大大小小三件造型动态不一,但头部特征都是一样的,可见这就是东汉末年魏晋时期琥珀兽形饰的特征。>

>

1965年江苏南京市象山M3号(东晋 *** 虎)墓出土串饰中的琥珀转头兽(辟邪)形饰>

>

1965年江苏南京市象山M3号(东晋 *** 虎)墓出土串饰中的琥珀转头(辟邪)兽形饰>

从东汉中晚期到东晋,此类微雕兽形饰的造型与西汉中期开始出现的造型已经有很大的区别了,从原来的蹲卧、抬头、翘臀虎形饰,逐渐向伏卧、转头、平身的造型所转变。而此时此类兽(辟邪)形饰的头后都有疑似的角向后延伸。又或者说,此类形的兽形饰从一开始就是以辟邪和天禄的造型制作的。>

>

▲虎魄造办处藏品:汉代琥珀虎形饰>

【名称】:琥珀虎形饰>

【年代】:汉代>

【尺寸】:长,高,宽毫米>

【重量】:克>

四、琥珀兽(虎)形饰的由来猜测 >

对于琥珀的生成,汉时人认为乃虎目之精魄沦入地而化成,虎魄之称亦因此而来。>

唐 • 段成式《酉阳杂俎》卷一一:虎死记其头所藉处,候月黑夜掘之……深二尺,当得物如琥珀。盖虎目光沦入地所为也。……或言龙血入地为琥珀。>

北宋 • 黄休复《茅亭客话》卷八:凡虎视,只以一目放光一目看物,猎人捕得,记其头藉之处,须至月黑掘之,尺余方得。如石子,色琥珀状。此是虎目精魄沦入地而成,琥珀之称因此。主疗小儿惊痫之疾。>

>

虎魄造办处旧藏:汉代琥珀兽(辟邪、天禄)形饰>

虎之精魄或龙血入地化为琥珀虽为不经之谈,却与希腊神话中赋予琥珀起源以凄美的传说相同,而且在古希腊哲学家看来琥珀是有灵魂的。虎为兽中之王,和龙一样,在中国古人心目中是神奇力量的化身,中国古代先民对其有着无可比拟的敬畏。>

据东汉《风俗通义校释 • 祀典》中记载:虎的御凶辟恶之能由来已久:“谨按《黄帝书》:‘上古之时,有神荼与郁垒昆弟二人,性能执鬼。度朔山上有桃树,二人于树下简阅百鬼,无道理妄为人祸害,神荼与郁垒缚以苇索,执以食虎。’于是县官常以腊除夕饰桃人,垂苇茭,画虎于门,皆追效于前事,冀以御凶也。”“虎者,阳物,百兽之长也,能执搏挫锐,噬食鬼魅。今人卒得恶遇,烧悟虎皮饮之,系其爪,亦能辟恶,此其验也。”>

>

虎魄造办处藏品:琥珀虎形饰>

从上面这些史料可见,琥珀在汉代的时候,人们普遍认为乃虎目之精魄沦入地而化成,故琥珀又称被之为虎魄。另外,虎形佩饰早在汉代以前就被皇室贵族普遍使用。又因古人对琥珀是由虎目之精魄化成的误读,再加上虎在古人心中的地位,和御凶辟邪的功能。琥珀虎形饰的形成是乎正是将这些元素融为一体。可能对于当时的 *** 而言,用琥珀制作的虎形饰物即能达到御凶辟邪的功能,又有王者之风,还是奢侈的舶来品。>

>

江苏省扬州市郊区西湖镇胡场14号墓出土西汉微雕串饰共28件>

孙机先生据《急就章》“系臂琅玕虎魄龙”,以及“射鬾、辟邪、群凶:射鬾、辟邪,皆神兽名也。鬾,小儿鬼也。射鬾言能射去鬾鬼。辟邪言能辟御妖邪也。谓以宝玉之类二兽之状,以佩戴之,用除去凶灾而保卫其身也”等记载。认为琥珀伏虎【兽】形小佩饰,具有辟邪的功能。>

笔者认为:虎,本身即为百兽之王,阳物。用虎目之精魄化成的虎魄,再雕刻成虎形佩饰,其御凶辟邪的功能是乎是最好。而虎做为王者的象征,制作成的虎形佩饰佩戴于身上,即彰显了佩戴者的王者气息,又展示了琥珀的奢侈珍贵,还具备了御凶辟邪。>

由此也不难理解两汉魏晋朝北朝时期的琥珀为何多被制成伏虎形,并随身佩戴用于避邪了。>

213 评论

顺宏冷暖-MISS冯

中文学科是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应当首先立足于综合素质的提高,只要是高素质的中文学科学生,相信不但适应面广,而且发展后劲也足。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中文学科论文,供大家参考。

【内容摘要】文学经典是一种特殊的文学文本,在专业艺术人才的培养过程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是艺术生获取知识、认识生活、培育情感表现力、提高审美能力、拓展精神空间、塑建审美境界、健全心理与人格、提升道德水准的重要媒介。

【关键词】专业艺术;文学经典;教育

高等艺术教育包括普及性艺术教育和专业性艺术教育。专业性艺术教育的教学目标是培养美术、设计、音乐、舞蹈、戏剧、影视等各门类艺术人才。文学是艺术之母,是一切艺术创作的源泉。在众多文学文本中,文学经典犹如文学深海里的宝库,在专业艺术人才培养过程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文学经典是艺术生获取知识的宝库、认识生活的教科书。当今的艺术专业与其他学科在知识和能力方面相互迁移、融会贯通,使艺术生获取通识知识,依然是专业艺术教育不可或缺的内容。同时,生活是艺术的创作源泉,积累生活阅历是加强艺术修养的必备功课。

中国电影戏剧理论家洪深认为,演员最好自己去阅历人生,次之直接观察人生①,即对生活的直接体验与间接体验都有助于艺术才能的发挥。文学经典是知识的宝库,是生活的教科书。《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内容丰富。读《卫风•伯兮》《小雅•采薇》,可窥见古代徭役战争带给人们的痛苦;读《郑风•子衿》《邶风•静女》《郑风•将仲子》《邶风•谷风》《卫风•氓》,可了解古人对待爱情婚姻的态度;读《豳风•七月》,可明了奴隶在一年中的劳动与生活。孔子说读《诗经》可以“多识鸟兽草木之名”,即能够开阔眼界、增长见识。《红楼梦》里,生活图景洋洋大观,园林建筑、酒水菜肴、衣着服饰、方剂药单历历在目。巴尔扎克在《人间喜剧》里给我们提供了一部法国“社会”,特别是巴黎“上流社会”的卓越的现实主义历史,人们从中所学到的东西,甚至“比当时所有职业的历史学家、经济学家和统计学家那里学到的东西还要多”②。文学经典能够潜移默化地培育艺术生的情感表现力。情感是艺术的法则与灵魂,直接影响艺术的表现。《乐记》肯定音乐是表达情感的艺术,认为“凡音而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斯坦尼在他的表演体系中表示“第一个和最重要的统帅,创作的推动者和动力”就是“情感”③。

当今时代,人与人之间有疏远、淡漠的倾向,培养学生健康丰富的感情世界是重要的教育内容。一个人情感丰富不丰富,善不善于体验、表达、处理情感,表明了一个人的情感表现力。情感表现力是人的情感发生、感受、表达、提升、创造、处理等的综合能力。比如演员在创造角色形象时,情感的创造非常重要。而创造角色情感首先要有相关的情绪和情感体验。缺乏情感表现力,就无法创造人物的情绪体验,反之,就比较容易把握角色的情绪与情感,从而塑造出鲜活的人物形象。情感表现力既是先天质素,也是后天能力。可通过日常生活实践培养,也可以在文学艺术活动中培育。情感是文学的本质。经过审美的提升,文学情感比日常生活情感更具美质。文学经典以恰当精妙的语词,以描写、叙述、比喻、暗示、象征等手法,细腻地展现人的复杂的内心活动。通过系列练习,读者可增强情感感受能力。文学经典可提高艺术生的审美能力。审美能力是人们认识美、评价美的能力。文学经典作为艺术,首先是审美的。“没有审美价值,文学经典就失去了灵魂,失去了立命之本。”④通过美的艺术形式,文学经典把现实中的自然之美和社会之美,典型地表现出来,形成美的艺术形象。审美感知能力是最基本的审美能力,对作品欣赏品评时,欣赏者凭借感知能力捕捉形象画面,对审美对象形式的把握能力会得以培养和强化。审美想象能力是最突出的审美能力,想象是一种特殊的思维方式,是带有创造性的能力。爱因斯坦曾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想象可以使人才思敏捷,一个情节的叙述、一个场景的描绘、一个比喻的运用、一个词语的取舍,无不与作者的想象力相关。艺术对想象力的要求是丰富而活跃的,对艺术来说,想象力是极为可贵的品质。黑格尔曾说:“最杰出的艺术本领就是想象。”⑤想象是文学经典飞翔的翅膀,“在文学的建筑工艺学上,想象力成为最重要的建筑师”⑥。

马克思推崇古希腊神话、荷马史诗,因为它们有丰富的想象力。艺术想象贯穿在文学意象创造和文学欣赏再创造的整个过程中,通过文学创作训练和文学欣赏操作可以培养受教者的审美想象能力。此外,描写艺术的佳作让受教者体验各种口味的美感。“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林嗣环《口技》),让人体验民间仿声艺术的魔力;“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魏学洢《核舟记》),让人体验微雕工艺的精巧绝伦;“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白居易《琵琶行》),让人体验琵琶女演技的高超;“来如雷霆收震怒,罢如江海凝清光”(杜甫《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让人体验公孙大娘刚柔相济、吞吐自如的舞蹈风神。在此,文学与艺术水乳交融,引人无限遐思。文学经典能够拓展艺术生的精神空间,塑建其审美境界。艺术是精神活动的产物,人的精神活动越丰富,艺术创造力就越强。“艺术教育的目的,就在于使人们在艺术创造和艺术欣赏活动中产生一种身心的喜悦,一种美感的喜悦,从而进入一种具有生命力和创造力的人生境界。”⑦文学最本质的功能就是让人的精神活动越来越丰富,精神空间越来越宽广。学者钱理群曾指出,要用“科学的眼睛”和“文学的眼睛”看世界,世界才会丰富多彩⑧。

文学经典构筑了独特的心灵空间,“在超感性的体悟中,人们摆脱了感性物态和现实生活的种种羁绊,使精神获得升华,从现实境界进入到理想的境界”⑨。通过对文学的审美形式意味的感受、领悟,使情感、心灵受到涤荡、净化,从而塑建审美的人生境界。文学经典能够健全艺术生的心理与人格,提升其道德水准。艺术之路漫漫,既有快乐幸福,也有辛苦、痛楚甚至折磨。培养德艺双馨的艺术人才,是专业艺术教育的最终目的。作为心灵活动的具有代表意义的载体,文学经典是心灵的栖息地。“在什么地方人才能找到自己梦牵魂绕的心灵家园呢?回答当然只能在文学与其他艺术里,因为除此之外,并没有什么东西能使人既置身于一个个十分具体的境界又可以对它们来开审美的距离,获得心灵的满足。”⑩文学经典让人宣泄内在情感,心灵得到解放。“艺术在我们身上引起的温和的麻醉,可以暂时抵消加在生活需要上的压抑。”文学可以疗伤,“艺术本质上是肯定,是幸福,是生存的神话,是人们的自我救治、自我保健。”

文学经典使人心胸开阔、心灵纯洁、人格完善。“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游于艺”,孔子认为,君子人格的养成从始至终都离不开文艺经典的熏陶与启迪。“文学的目的……就是在人们的灵魂中间唤起羞耻、愤怒和英勇,并想尽办法使人变得高尚有力,使他们能够以神圣的美的精神鼓舞自己的生活。”文学经典的精神道德力量巨大。屈赋不与邪恶势力同流合污的斗争精神和至死不渝的爱国热情,杜诗的悲天悯人、忧国忧民的圣洁情怀,保尔相信自己、不怕困难,牛虻信念坚定、敢于牺牲,令众多读者受到鼓舞、获得力量。复旦大学教授陈思和说:“文学不是一门职业,但是,它对于人们认识自身的感情世界的丰富性,洞察人性的复杂性,以及学习美,感受美,传播美,进而提高人的整体性修养,有着根本性的意义。”要之,以文化人的重要功能使文学经典与其他艺术门类具有共通性质,能使接受艺术教育的人触类旁通,对艺术有更全面、深刻的理解和掌握。

一、阅读中外经典文学名著:拓宽文学视野,积淀文学素养

无论是莎士比亚还是塞林格,无论是儒家还是佛家,无论是孔老夫子还是老庄,《道德经》也好,《论语》也罢,无论是原著还是集注,无论是《本草纲目》、《黄帝内经》,还是西方哲学史、艺术史、音乐史,或者是《曾国藩家书》、《傅雷家书》,再或者是《伊索寓言》、《格林童话》、《汤姆索亚历险记》、《阿拉伯神话》等等;不管它归为哪一类:中国的、世界的;文学的、哲学的、艺术的、宗教的;古代的、近代的、现代的;小说、戏剧、诗歌、散文;只要是经典的,我们就拿来读就好了。当我们阅读时,伴随我们的是思考。思考的过程中我们可能会把原来不完善的知识结构加以完善使它更科学更完整,也可能把原先认为对的推翻建立新的知识或认识结构,还可能把原来没意识到或者根本就不知道的内容识别出来,存在脑子里等等。思考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认识过程,一个学习过程。通过阅读提高理解能力是阅读的伟大意义所在。古语云:“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阅读得多了,自然就知道得多。“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也是这个道理:读得多了也就会写了。人们常说:学艺之道无他,唯手熟耳。

二、阅读的方法也很重要:方法得当,事半功倍

我们在一开始阅读的时候,主要是积累,看见单词背单词,看见句子分析句子,看见语法查语法。可是到了后来,有了一定的积累,阅读量也上来了,这时我们就要讲究学习方法了。首先,精读和泛读应用于不同的阅读。有时候一些经典段落,或经典文章我们当然要精读,反复读,反复推敲,甚至要背下来或者准备一个本子抄下来进行收集整理。有时候文章的内容很吸引人或是因为很有名,针对这样的情况,不妨采用泛读,先一睹为快。精读的例子不胜枚举: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拿破仑大将军竟然读了六遍。马克思的《资本论》,毛主席也一定读了不止一遍。然而对于报纸杂志,很多时候我们都只是泛读而已。其次,阅读的来源不同,阅读方法自然也不相同。随着网络的普及,各种资料库的完善,我们可以容易地找到我们想阅读的内容,这时我们常常跳读,速读或者泛读即可。以一名英语专业毕业生为例:万方数据库,知网,SC(I国际)发表等都可以利用借鉴。看看别人是怎么写的?看看写这些文章的规范是什么?关键看看别人是如何阐述自己的观点的?自己应从哪些方面着手?众所周知,各种数据库里的文章都是我们的阅读素材,因为他们代表着前沿及方向,也告诉我们在这个领域别人是怎么做的。这样可以指导我们进一步学习英语的方法。最后,阅读时做笔记是必须的。学到的知识终归会有忘记的时候。伟人读书、写书都要做笔记,何况我们呢?这样做不但方便我们日后查用,而且抄写可以加深印象,知识掌握得更牢固。最为重要的一点是:通过整理和思考,得出自己的观点。这才是学习的意义。另外,看原声电影,看网络视频,浏览国外网站都可以好有效的辅助英语学习。书读得多了,就有写的冲动。“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阅读不仅提高了理解力,还提高了写作能力。即,阅读可以提高我们的文学素养。

三、教授的指导

英语专业的研究生学习,教授的知道是不可或缺、弥足珍贵的。教授是在多年的积累和不断的努力后经过孜孜不倦的科研,逐步成长起来的,所以他们作为我们的前辈,我们可以分享到非常重要的学习经验和学习心得。另外,教授的指导对于我们的深入学习,具有明确的指导意义。如果在教授的带领下,就能受到启发,受到监督,受到指正。这有利于我们更好地完成学习或研究任务。阅读的方法,阅读的素材,思考的方式,自己观点的得出等都需要专业的指导。虽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但“火车跑得快,还得车头带。”

四、结语

236 评论

祖国的砖。

高大的紫檀屹立在茂密的丛林中,威猛,挺拔,吸收空气中的有害气体,作用非凡;倒下的檀木制成的家具工艺精湛,质地坚硬,甚是美观;余下的角料刻成的微雕,技艺高超,发人喜欢。一棵紫檀,运用的如此巧妙。所以说,没有绝对的废物,只要用的巧妙。 发挥想像和优势,就可以变废为宝。由于2008年奥运会要在北京举行,导致占地面积大,污染过于严重的首都钢铁,将由市中心搬迁至郊区青云店。这是一个浩大的搬迁工程,因为它牵扯到几十个工厂以及其他一系列的事情。这几十个工厂是做什么用的呢?为什么和首钢紧密联系?这是由于首钢现在发展循环经济,生产钢铁余下的废弃物将转至其他工厂进行加工,余下的废弃物再转至其他相关行业,投入生产,循环往复。这样,就有效的利用了资源,变废为宝,实现了经济循环发展,为国家经济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变废为宝,需要充分发挥聪明才智,提高资源的利用率。电池,纸张的回收再利用,大大减少了我国树木的砍伐数量,减缓了空气的污染程度。看似不起眼的易拉罐,在河南小妹手中变成一支支笔筒,一个个漂亮的花篮,一套套儿童简易玩具。这种生产成本低,收益高,真正变废为宝。如果河南小妹的做法叫有远见的话,那么巴西的这这位大叔就可以称为真正的创造者了。他利用自己在早晚散布期间从附近的路旁,垃圾场旁捡到的一万七千多只啤酒瓶,搭建成一座小屋,不仅美观实用,而且是真正的废物利用。据他称这个秋天他将会在里边度过,这真的不能不叫人叹为观止。 首钢的搬迁,河南小妹的创作,巴西大叔的“酒屋”,令许多人可望而不可及。其实生活中可利用的废弃物随处可见。废旧的牙膏盒,可做笔筒;打碎的镜子,可以利用胶水粘到彩纸上做壁画;用过的纸张,可以收集起来再利用……这些随处可见的“垃圾”对于许多人都是宝。充分地利用它们,不仅可以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还可有效的保护环境,实现资源再利用。给国家,给自己带来可观的效益,何乐而不为?

119 评论

相关问答

  • 与尬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关于GDP思考论文参考文献 在个人成长的多个环节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论文吧,借助论文可以有效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相信写论文是一个让许多人都头痛的问题,下面是我帮

    靓掣魅影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微电子有关论文范文参考文献

    目前全球已经进入了信息化时代,在这个时代下计算机技术以及 网络技术 得到了突破性进展,而计算机技术已经渗透到了各行各业当中,并将各个行业关联起来,从而融合成

    Magic侠女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5
  • 与news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论文中引用网络新闻写参考文献的具体步骤如下: 我们需要准备的材料分别是:电脑、word文档。 1、首先我们打开需要编辑的word文档,点击打开“多级列表”,选择

    甜甜的daisy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与献诗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如果是对诗词的名词解释,只能是注释如果你引用了另外作者对诗词的解释或者心得体会,算是参考文献。但要有文献的名称,出版社或者卷、期等信息。

    annielove123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与微雕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 原标题:虎魄造办处:浅谈两汉魏晋南北朝琥珀兽形饰> > ▲江西南昌西汉海昏侯刘贺墓出土的琥珀虎形饰> 在清末抚顺琥珀未开采之前,中国历史上所使用的琥珀原料基

    Titi080808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