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346

rayyeung23
首页 > 学术论文 > 高校爱的教育论文参考文献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开心往前飞tt

已采纳

素质教育的本质是爱,用爱的力量、爱的智慧促进孩子的心理健康,特别是对特殊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极其重要。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浅谈爱的教育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爱的智慧,爱的教育》

摘 要:素质教育的本质是爱,用爱的力量、爱的智慧促进孩子的心理健康,特别是对特殊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极其重要。特殊学生因为种种原因而造成性格上、品性上的偏执,行为上的极端,需要教师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注和爱。本文主要从一个真实的事例引发笔者对爱的教育的几点思考。

关键词:爱;信任;赏识

一、故事回放

1.第一次接触

新学期的第一天,我一大早来到学校,就发现一对父女已经候在办公室门口。女孩看起来身体很单薄,低着头,两只小手无助地绞着衣角。

“你们有什么事吗?”

“我是这个孩子的父亲,孩子现在读三年级。”

“哦,我就是这个班的班主任。”

父亲一听忙拉了一下孩子,说:“我这孩子,从小听力不好,而且不爱说话,现在戴着助听器,老师麻烦你,安排座位时把她排在第一桌。”

“好的,我会安排的。”

父亲道了声谢谢,俯下身子交代了孩子几句,便走了。

我领着孩子走进教室。教室里还没有其他人,我便想与她交流。

“你叫什么名字?”

“你几岁了?”

我一连柔声地问了好几个问题,孩子始终低着头不说话。后来,我才知道她叫“闻文”。她是我新学期第一个接触的孩子,这也是我与她的第一次接触。

2.第一次课堂回答

不知不觉一个月过去了,我喜欢上了这个班。因为这个班的孩子们聪明、活泼、天真而富有朝气,但也存在着个别调皮、捣蛋、作业拖拉的“坏学生”。在这学期我不仅是他们的班主任,还是他们的数学老师。在每一节数学课上,我都会精神饱满的带领他们扣响数学知识的大门,每一次提问,都会有许多小手高高的举过头顶。

忽然有一天,我看见有一双稚嫩的小手举起来又缩回去了。我这才第一次真正意识到她的存在,她就是闻文。我用鼓励的眼光看着她,眼神里充满着慈爱和信任。闻文看了看我,小手又举了起来,但不是很坚定。“闻文,你来回答。”顿时教室里四十几双眼睛齐刷刷的射向她,有疑惑、有惊诧,但更多的是期待。而闻文本已张开的小嘴又合拢了,也因为紧张把头埋得更低了。

“闻文,大胆一点”。

“闻文,你能行的”。

“试一试,不要怕。”……(时钟在这一刻似乎也停止了)

有些学生可等不及了。

“老师,她不会讲的,让我来吧。”

“老师,我来”……

我不甘心,也不能放弃:“闻文,把你写好的读出来,你肯定行”……

“123加156……加44等于……123加156加44的……的和”

这是闻文的声音,细细的,但我听懂了。

“闻文,你说得对极了,真了不起,大声点,会更好。”闻文深埋的头抬起来了。我不失时机地投以赞许和期待的目光。这一次,闻文又回答了一遍,还是支支吾吾,但声音明显响了一点。同时,我也发现这个女孩把头抬起来,羞怯的看着我。忽然整个教室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自开学以来,从来没有像今天的掌声来的真切而持久。幸福的笑容第一次浮现在她的脸上,好美。

3.老师喜欢听你说

我常常在数学课堂上,有意无意地站到她身边指导她。但几天过去了,闻文似乎又回到从前。她认真听,认真做,就是不发言。有一次我看到闻文的应用题算式很快列对了,我就站在她身旁俯下身子与其讨论分析的方法。这一次我指名让她来回答问题。闻文一听让她分析应用题,惶恐地站着,还用无助的双眼盯着我,一言不发。为此我柔声说道:“闻文,老师非常喜欢听你说,我想其他同学也一样非常喜欢听你说。”有了大家的鼓励,闻文开始说话了。虽然支支吾吾、分析的不到位,但是同学们仍以热烈的掌声回应了她。我趁机深情地说:“我们是一个大家庭,每一个人都是家庭成员里的一员,都应得到大家的关心和爱护,那样我们就会觉得温暖而快乐。我希望课堂上能再次听到闻文甜甜的声音,课间也能听到她朗朗的笑声。”

一个学期下来,她的成绩上升了,更重要的是她变得开朗了。大家的关爱让她从自闭走向了阳光。

二、我的思考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要像对待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小心翼翼地保护学生幼小的心灵。”特别是那些特殊的学生,因为种种原因,心理更加敏感。一个不当的眼神或手势都有可能带给孩子负面的影响。小心地呵护孩子幼小的心灵,用我们的爱读懂孩子,感化孩子,就有可能给孩子带来不一样的童年,不一样的人生。

1.给特殊学生更多的关注和爱,让他们的心灵靠近你

陶行知先生曾说“爱是一种伟大的力量,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离开了爱的教育,还能称之为教育吗,还能教育人吗?爱的力量是伟大的,只有教师付出真挚的爱,才能让我们的孩子学会关心,学会爱。在教师的眼中,那些特殊的学生,更需要关注和爱。他们因为身体因素或是家庭社会环境因素造成了不健康的心理品质和行为习惯等。但这并不代表他们就是坏学生。

2.用信任和鼓励,树立孩子的自信心

教师的信任,对孩子的教育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案例中,闻文可谓一个非常缺乏自信的孩子,我利用各种时机鼓励孩子,让孩子找到了自信心――“我能行”。信任会让人在无形的力量中发生改变。

3.赏识学生,为孩子插上理想的翅膀

教育离不开爱,教育中的爱很广很深,对学生的赏识便是一种特殊的爱。而且这种赏识的爱会让学生产生极大的动力,促使其不断地进步。周弘老师提出的赏识教育被教育界称之为一个素质教育的奇迹,他就认为“没有赏识,就没有教育。”

赏识我们的孩子,特别是那些让老师们谈生色变的特殊学生,让我们丢掉有色的眼镜,去挖掘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夸夸孩子。“好孩子是夸出来的,不是骂出来的”,这种说法不无道理。

尽我们所能多给学生一份真爱,一份赏识,让我们用期待的眼神,鼓励的语言,为孩子点燃希望之火,插上理想的翅膀。

参考文献:

徐慧.《谈德育工作中的情感效应》.《教育周刊》..

作者单位:浙江省富阳市东洲第二小学

325 评论

apple樱子

在现代社会中,陶行知的爱的 教育 思想在至今的教育中有很大的意义。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有关陶行知爱的教育论文,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陶行知爱的教育论文篇一:《践行陶行知爱的教育思想,用爱心塑造中职生的灵魂》 摘 要:陶行知先生说过:“没有爱的教育将会使之枯燥,像山泉枯竭一样。”在教书育人中,育人是最根本的,这就要求教师有堪为人师的人格和品德,有着对学生的一种无私奉献的爱。爱也是中职生必备的重要道德品质,教师通过爱的教育,在学生心中培植爱的种子,激发爱的情感,塑造爱的灵魂,最终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 关键词:爱的教育塑造灵魂道德情操 作者简介:陈春华,男,江苏省句容中等专业学校教师,长期从事一线教育教学工作。 温家宝曾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爱就没有一切。”作为中职学校的教师对此感同身受。爱作为人的一种情感、品质,它不是先天就有的,它是教育的产物。在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所面对的是90后的中职生――85%都是独生子女,如果在教育工作中有效践行陶行知先生“爱满天下”的教育思想,那就能营造出和谐、温馨、亲切的师生关系。教师通过爱的教育,可以在学生心中培植爱的种子,激发爱的情感,塑造爱的灵魂,最终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 一、陶行知“爱满天下”教育思想的阐述 陶行知是我国“五四”以后最有影响的教育家。“爱满天下”是陶行知毕生追求的教育真谛;“热爱每一个学生”、“为了孩子,甘为骆驼。于人有益,牛马也做”,是陶行知的教育格言。在教育实践中,他以睿智的目光、博大的胸怀,倡导并实践了爱的教育。 爱的教育也是中小学教育的基本原则和 方法 。教师对学生的爱在教育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在这种师生互爱的关系中,学生不仅乐学,而且个性也会得到充分发展,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 二、中职学生群体的主要问题 中职学生是处于中等职业教育阶段,年龄在15~17岁之间的青少年群体。受年龄、受教育程度、家庭及社会等因素的影响,他们的心理、思想、言行等方面都还不够成熟,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认识判断能力较低,重朋辈友情。当学校的 规章制度 与“哥们”义气发生冲突时,部分学生会倾向于同学朋辈友情,或帮助犯错误的同学隐瞒真相,或协助同学甚至一起违反校纪、校规。(2)适应能力和自制力弱。对周围环境敏感,情绪易波动;注意力分散,组织纪律性差;争强好胜,易产生妒忌心理等。(3)专业思想不牢,部分学生对家长为其选择的专业存在逆反心理,课堂不专心,无学习兴趣。这些问题的存在,给日常教学教育管理工作带来不小的难度。 三、中职传统德育工作的方式 长期以来,在中等职业学校,有些教师本身对学生就存在偏见甚至歧视,加上学生的自卑心理,以及对“知识接受者”这一角色单一认同的影响下,一些德育工作的方式阻滞了中职生道德情操的发展。 1.注入式 主要表现是把“法定”的政治主张、思想观点、道德规范乃至行为要求等灌进等待装载的心理和道德“洞穴”中去。这在一定程度上禁锢了学生的思想,窒息了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 2.教条式 主要表现是重理论、轻实际,重结论、轻过程,强调范式、反对逾越,崇拜条条,反对质疑。结果是束缚思想,束缚手脚,令学生无可避免地产生枯燥感、单调感和厌倦感,销蚀追求知识的激情。 3.苛严管束式 表现为只信强制,不信自觉,只讲约束,不讲自由,只讲严格,不讲宽容,乐于训导却不善鼓励,乐于指正却吝惜赞赏。师生关系多为管制和被管制的关系,处于这样的教育氛围中,学生几乎失去了独立性和自主性。 四、在中职教育中渗透爱的思想 1.以爱为核心,塑造高尚师魂 陶行知先生说:“要想学生好学,必须先生好学。唯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在此我们可以延伸这句话:要想学生有爱心,必须先生有爱心。唯有爱满天下的先生才能教出爱满天下的学生。 “比教学艺术更为重要的是教师的人格魅力。教师人格魅力的灵魂是一个‘爱’。爱就是一种教育,谁有爱心,谁就把握了教育的真谛。”当一位教师真诚地为学生付出自己的爱心以后,他可以真正的走进他的每一个学生的内心世界,使自己成为每一个学生的良师益友。而作为学生,他在感受教师对他的爱意与关怀时,他内心真正感受到的还有成人世界(社会)对他的肯定,必然会更加充满信心,努力向上。他们也会把这种美好而积极的情感体验迁移到对他人的信任、尊敬、关爱。此时,作为教师,他所完成的不仅仅是一项工作,给予学生的,也不仅仅是知识,还有爱,一种尊严的灵魂! 2.以爱为基石,平等对待每位学生 “教师的爱是滴滴甘露,即使枯萎的心灵也能苏醒;教师的爱是融融春风,即使冰冻了的感情也会消融。”因此,只爱一部分学生,意味着对另一部分学生冷漠,那是偏爱。陶行知特别反对“纯以面貌美丑为取舍”的选拔法,他做到了如 谚语 所说的那样:“漂亮的孩子人人都喜欢,只有爱难看的孩子才是真正的爱。”由此我想到,教师对学生的爱应是一种理智的诚实的公正的稳定的师爱,她是高尚情感和科学理性要求相结合的产物。 以爱来平等对待学生是教育获得成功的基础。感情注入越多,对学生越爱,学生心灵就越会被你所征服。一位教师道出了真谛:“……师生关系紧张,表扬――学生认为是哄人;批评――学生认为是整人。在这里,表扬和批评都成了教育的障碍。所以,只有从真正的爱生之情出发,教育才是有效的。” 3.以爱为桥梁,沟通师生心灵 (1)倾听是沟通的起步 陶行知曾说: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的,才会打动心灵的深处。作为教师,倾听是爱的重要组成部分,倾听能够让教师在最短的时间内,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知识储备、身体状况、情感波动乃至人生观、世界观的价值取向,能够获取学生对自己的评价,对工作的建议,更重要的是传达教师对学生的尊重、赏识以及无限的期待,给予学生无尽的信心与勇气,让学生也学会尊重和欣赏他人。 倾听,最重要的是营造平等和谐的氛围,要俯下身子,成为学生的真正朋友。即使学生的观点和意见不准确,也要认真倾听,努力包容不同的思想观念和意见。华南师范大学胡东芳教授在《对话与倾听》一文中指出,倾听需要做到三点:一是注意。用自己的眼睛注视说话的学生,将注意力始终集中在学生谈话的内容上,不要轻易打断;二是接受。用点头、微笑等表示你对他的理解,即便不一定赞同,也要保持专注、尊重的态度;三是引申话题,用重述学生的意见、情感,或用恰当的提问,鼓励帮助学生完成他们的叙述。实际上,与专注的神情、尊重的态度相比,内心情感的体验更为重要。在学生倾诉时,我们应该与他“同命运,共呼吸”,分享他的快乐与痛苦,担忧他的困惑与彷徨,寻找他的需求与渴望……这样,我们才能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才能真正走进学生的情感与理智世界,才能给予学生人性关怀和人性激励,让教育的精神得以实现。 (2)尊重是建立沟通的基础 孔子云:“敬人者人敬之。”要想赢得学生的喜爱和尊敬,只在口头上 说说 肯定是不行的,更重要的是在行动上要做到“润物细无声”。一个常体验到尊严的人,总是对自己更有信心,办事更有能力、更有效率。 首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这种尊重应该包含着真诚与信赖、宽容与激励,平等与友爱。据报载,在美国学校的低年级教室中,教师常常蹲下来与学生交流;在课堂上,教师也常常弯下腰为学生独特的发问而鼓掌。美国教师解释说:蹲下来交流,是因为学生个子矮,在与老师交流时,会产生压迫局促的感觉,这对于同成人一样具有独立人格的小学生来说是不公平的;弯下腰鼓掌,是因为教师板直腰居高临下地拍拍手,小学生不认为老师的掌声是真诚的,只有弯下腰,两眼望着学生,融入学生中间,那掌声才是发自内心的。可见,“蹲下来”与“弯下腰”并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肢体动作,其中蕴含着深刻的教育民主的思想。 其次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位学生,不但要给予某方面的领先者以尊重,表达自己的敬佩、赞美之情,更要给予落后者以尊重,捎去自己的宽慰与鼓励!在教育教学中,教师创设宽松和谐的教育氛围,改变那种过分强调统一的教育观念,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保护和弘扬学生的个性。 总而言之,师爱是一种激励学生个性和谐发展的无可取代的教育力量。有了爱,师生之间才能以诚相见,心心相印,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学生需要在充满爱的环境中健康成长,教师通过爱学生来激发学生爱的情感,从而塑造爱的灵魂。 参考文献: 〔1〕石英 朱秀洁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科技信息》2009年36期 〔2〕孙芳芳 汤生玲《中等职业学校的德育工作与创新教育》――《职教通讯》2010年01期 〔3〕郁舒雯 《班主任工作与中职班级管理》――《职教通讯》2009年09期

87 评论

卡布奇诺有点

爱是人类的永恒话题,是人类最基本的情感,而在 教育 中,爱更是教育的灵魂和生命。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爱的教育论文的 范文 ,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浅谈践行爱的教育

【摘要】在中学教育中,班主任是全班学生的统帅与灵魂,是班级各项工作顺利开展的关键纽带。长期的班主任工作实践表明,在日常教学和管理中,践行爱的教育,通过爱的目光,微笑,言语,行动等形式来教育和影响学生,是搞好班主任工作进而帮助学生全面进步和健康成长的法宝。

【关键词】爱的教育 学生 班主任工作 法宝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价值追求和责任所在,搞好学生的管理,更是班主任工作的目标。实践表明,搞好班主任工作,最核心的法宝是将教师的爱融入班级并奉献给学生。树立关爱学生、献身教育的教师职业价值观,将爱的阳光普照到每个学生,这是搞好班主任工作的内在要求。通过深化对爱的理解和传播途径,用爱的目光、微笑、言语和行动走进学生的心灵,这是搞好班主任工作的基本要求与途径。

1、爱的目光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美国传播学家艾伯特梅拉比安曾提出一个公式:“人感情的全部表达=7%的言语+38%的声调+55%的眼神”。可见,爱的目光,往往胜过语言,而眼神更是无声语言中最有表达力的工具。班主任与学生打交道,眼睛是最基本最直接最重要的交流工具,所以,作为班主任要善于运用眼睛尤其是眼神来与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在学生取得好的成绩或其他进步时,班主任要用一种兴奋、喜悦、赞扬和鼓励的眼神注视学生;在学生犯错误时,则要善于用一种歉意、悔过、关心的眼神注视之。作为班主任,针对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的各种表现,是用严肃、冷漠、鄙视还是用鼓励、慈爱、宽容的眼光或眼神来看待学生,其结果大相径庭。因此,班主任要学会并善于使用爱的目光和眼神来正面引导学生,尽量少使用消极的眼神来审视学生。可见,班主任的目光对学生非常重要,使用这种爱的目光比使用训斥、呵斥的目光更有效,学生在这种目光的注视下成长,会感到无比的温暖和快乐,人格心理也更加健全。

2、爱的微笑

古人云:相由心生。一个班级也是一面镜子,你对它笑,它就对你笑,因此,作为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要时常保持笑容,而且这种笑容会发挥良好的作用。“忧者见之忧,喜者见之喜”,如果班主任在教学管理工作中板着面孔或者一味的发脾气,时常一副拒人于千里之外的样子,不但不能增添班主任的威严,相反还会增加学生的各种压力,拉大师生之间的距离,有损教师的形象与威信,久而久之,这种情绪会感染全班,极不利于班级集体健康快乐、积极向上风气的形成和保持,最终不利于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

因此,班主任在日常的教学管理过程中应该时常保持微笑,给学生一种宽松的师生交往氛围,令学生感到班主任的可亲、可敬和可信,让学生如沐春风。实践表明,班主任得体的微笑是腼腆和自卑学生的兴奋剂,使他们得到更多的鼓励,敢于表达自己;班主任的微笑是外向自信学生的镇静剂,使他们得到及时提醒,意识到自己的 言行举止 需要适当的控制。一切困难都在微笑中化解,微笑创造了一个活跃、快乐与祥和的班级氛围,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增长了知识和才干。班主任,不仅仅是满足对学生的传道授业解惑与管理,同时还是学生微笑的典范与源泉,是快乐的制造者与传播者。微笑的魅力是无穷的,通过微笑面对学生,班主任收获的是更多的微笑、快乐与成果。

3、爱的言语

《增广贤文》曰:“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可见,不同的言语交流,给人的感受会有巨大的差别。在班主任工作中,使用言语进行师生间的沟通和交流,是最重要的方式之一。现代教学理念认为,新型的师生关系应该是建立在平等、尊重、互信基础上的彼此接受、沟通、激励和共同提高的关系。在日常的教学管理过程中,班主任要形成个人教育魅力和人格魅力,这就需要在言语的运用上下工夫。言语的轻重缓急乃至声调都直接体现了班主任的情感、意志和个性,积极向上和得体的语言不但可以更好的传道授业解惑,还可以陶冶学生情操、美化学生心灵,融洽师生的关系和深化班级的民主,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4、爱的行动

懂得了理论只是完成了第一步,只有将理论应用于实践才是关键。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更应该在行动上下一番苦功。思想政治工作的规律表明:身教胜于言教。教师的这种特殊职业表明,我们要把学生培育成什么样的人,自己就必须先成为那样的人。个人卫生和公共卫生的维护、纪律的遵守、作业的按时上交和批改,这些细节性的工作要得以很好的落实,班主任必须身先示范,否则学生是随时看在眼里并记在心上并影响其行为。看似一些毫不干起眼的细节,只要班主任关注并做了,学生的心灵才会被教师的一举一动所震撼和净化,从而在实际行动中努力约束自己。

黎巴嫩诗人、 散文 作家、画家纪伯伦说过,“爱不仅使爱者尊严高贵,而且使被爱者尊严高贵”。其实班主任用爱教育和影响学生,一方面,可以积极地、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使学生在学习科学 文化 知识的同时,还学到包容、理解和关心他人,从长远来看更影响到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另一方面,也会提升班主任自己的修养并进而获得更大的价值和更多的快乐。目前,我国正在努力创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谐社会的建设离不开一个单位、一个集体的和谐。作为一名班主任,通过强化责任意识、汇聚爱生之心,撒播爱的阳光,普照每个莘莘学子,从而构建起和谐班级,为构建和谐校园、和谐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这也是教师职业价值的另一种体现和实现途径。

总之,关心、爱护学生是教师的天职,是作为一名合格班主任最起码的条件,没有对学生的爱就谈不上真正的教育。热爱学生,倾注爱心是班主任育人的必要条件和应有感情。只有倾注教师的爱心,用爱的光芒照耀每一个学生,才能极大地促进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

参考文献

[1]魏书生,班主任工作漫谈【M】,文化艺术出版社,2011年5月1日

[2]李镇西,做最好的班主任【M】,文化艺术出版社,2010年8月1日

[3]万玮,遭遇问题学生——问题学生的教育与转化技巧【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0年1月1日

爱的智慧,爱的教育

摘 要:素质教育的本质是爱,用爱的力量、爱的智慧促进孩子的心理健康,特别是对特殊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极其重要。特殊学生因为种种原因而造成性格上、品性上的偏执,行为上的极端,需要教师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注和爱。本文主要从一个真实的事例引发笔者对爱的教育的几点思考。

关键词:爱 信任 赏识

一、 故事 回放

1.第一次接触

新学期的第一天,我一大早来到学校,就发现一对父女已经候在办公室门口。女孩看起来身体很单薄,低着头,两只小手无助地绞着衣角。

“你们有什么事吗?”

“我是这个孩子的父亲,孩子现在读三年级。”

“哦,我就是这个班的班主任。”

父亲一听忙拉了一下孩子,说:“我这孩子,从小听力不好,而且不爱说话,现在戴着助听器,老师麻烦你,安排座位时把她排在第一桌。”

“好的,我会安排的。”

父亲道了声谢谢,俯下身子交代了孩子几句,便走了。

我领着孩子走进教室。教室里还没有其他人,我便想与她交流。

“你叫什么名字?”

“你几岁了?”

我一连柔声地问了好几个问题,孩子始终低着头不说话。后来,我才知道她叫“闻文”。她是我新学期第一个接触的孩子,这也是我与她的第一次接触。

2.第一次课堂回答

不知不觉一个月过去了,我喜欢上了这个班。因为这个班的孩子们聪明、活泼、天真而富有朝气,但也存在着个别调皮、捣蛋、作业拖拉的“坏学生”。在这学期我不仅是他们的班主任,还是他们的数学老师。在每一节数学课上,我都会精神饱满的带领他们扣响数学知识的大门,每一次提问,都会有许多小手高高的举过头顶。

忽然有一天,我看见有一双稚嫩的小手举起来又缩回去了。我这才第一次真正意识到她的存在,她就是闻文。我用鼓励的眼光看着她,眼神里充满着慈爱和信任。闻文看了看我,小手又举了起来,但不是很坚定。“闻文,你来回答。”顿时教室里四十几双眼睛齐刷刷的射向她,有疑惑、有惊诧,但更多的是期待。而闻文本已张开的小嘴又合拢了,也因为紧张把头埋得更低了。

“闻文,大胆一点”。

“闻文,你能行的”。

“试一试,不要怕。”……(时钟在这一刻似乎也停止了)

有些学生可等不及了。

“老师,她不会讲的,让我来吧。”

“老师,我来”……

我不甘心,也不能放弃:“闻文,把你写好的读出来,你肯定行”……

“123加156……加44等于……123加156加44的……的和”

这是闻文的声音,细细的,但我听懂了。

“闻文,你说得对极了,真了不起,大声点,会更好。”闻文深埋的头抬起来了。我不失时机地投以赞许和期待的目光。这一次,闻文又回答了一遍,还是支支吾吾,但声音明显响了一点。同时,我也发现这个女孩把头抬起来,羞怯的看着我。忽然整个教室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自开学以来,从来没有像今天的掌声来的真切而持久。幸福的笑容第一次浮现在她的脸上,好美。

3.老师喜欢听你说

我常常在数学课堂上,有意无意地站到她身边指导她。但几天过去了,闻文似乎又回到从前。她认真听,认真做,就是不发言。有一次我看到闻文的应用题算式很快列对了,我就站在她身旁俯下身子与其讨论分析的 方法 。这一次我指名让她来回答问题。闻文一听让她分析应用题,惶恐地站着,还用无助的双眼盯着我,一言不发。为此我柔声说道:“闻文,老师非常喜欢听你说,我想其他同学也一样非常喜欢听你说。”有了大家的鼓励,闻文开始说话了。虽然支支吾吾、分析的不到位,但是同学们仍以热烈的掌声回应了她。我趁机深情地说:“我们是一个大家庭,每一个人都是家庭成员里的一员,都应得到大家的关心和爱护,那样我们就会觉得温暖而快乐。我希望课堂上能再次听到闻文甜甜的声音,课间也能听到她朗朗的笑声。”

一个学期下来,她的成绩上升了,更重要的是她变得开朗了。大家的关爱让她从自闭走向了阳光。

二、我的思考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要像对待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小心翼翼地保护学生幼小的心灵。”特别是那些特殊的学生,因为种种原因,心理更加敏感。一个不当的眼神或手势都有可能带给孩子负面的影响。小心地呵护孩子幼小的心灵,用我们的爱读懂孩子,感化孩子,就有可能给孩子带来不一样的童年,不一样的人生。

1.给特殊学生更多的关注和爱,让他们的心灵靠近你

陶行知先生曾说“爱是一种伟大的力量,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离开了爱的教育,还能称之为教育吗,还能教育人吗?爱的力量是伟大的,只有教师付出真挚的爱,才能让我们的孩子学会关心,学会爱。在教师的眼中,那些特殊的学生,更需要关注和爱。他们因为身体因素或是家庭社会环境因素造成了不健康的心理品质和行为习惯等。但这并不代表他们就是坏学生。

2.用信任和鼓励,树立孩子的自信心

教师的信任,对孩子的教育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案例中,闻文可谓一个非常缺乏自信的孩子,我利用各种时机鼓励孩子,让孩子找到了自信心――“我能行”。信任会让人在无形的力量中发生改变。

3.赏识学生,为孩子插上理想的翅膀

教育离不开爱,教育中的爱很广很深,对学生的赏识便是一种特殊的爱。而且这种赏识的爱会让学生产生极大的动力,促使其不断地进步。周弘老师提出的赏识教育被教育界称之为一个素质教育的奇迹,他就认为“没有赏识,就没有教育。”

赏识我们的孩子,特别是那些让老师们谈生色变的特殊学生,让我们丢掉有色的眼镜,去挖掘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夸夸孩子。“好孩子是夸出来的,不是骂出来的”,这种说法不无道理。

尽我们所能多给学生一份真爱,一份赏识,让我们用期待的眼神,鼓励的语言,为孩子点燃希望之火,插上理想的翅膀。

参考文献:

徐慧.《谈德育工作中的情感效应》.《教育周刊》..

169 评论

相关问答

  • 陶研论文爱的教育参考文献

    爱是人类的永恒话题,是人类最基本的情感,而在 教育 中,爱更是教育的灵魂和生命。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爱的教育论文的 范文 ,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欢

    shenleireg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爱生德育论文参考文献

    德育教育论文范文 在学习和工作的日常里,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论文吧,论文写作的过程是人们获得直接经验的过程。写论文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下面是我帮

    xxs的吃喝玩乐 2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高校爱的教育论文参考文献

    素质教育的本质是爱,用爱的力量、爱的智慧促进孩子的心理健康,特别是对特殊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极其重要。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浅谈爱的教育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爱的

    rayyeung23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院校传媒教育的现状论文参考文献

    多媒体技术教育论文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1林小玲.浅谈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J]. 福州师专学报.199

    打篮球的猫咪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陶行知爱的教育论文参考文献

    陶行知是我国著名的 教育 家,他的教育思想杯广泛的应用于学生的教学中。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陶行知的教育思想论文,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陶行知的教育思想论文篇

    驾驶马桶去飞行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