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irleycci
浅谈中专生防御机制调查研究
论文关键词:中专生 防御方式 心理健康
论文摘要: 调查分析中专生防御机制的特点与状况,以探讨改善中专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方法、途径。方法 采用防御方式问卷(DSQ)与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254名中专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被试群体在掩饰因子上得分最高,成熟型防御机制因子次之,中间型防御机制因子再次之,不成熟型防御机制因子得分最低;不同年级学生在成熟型防御机制及压抑和制止条目上存在显著差异;男生在投射、被动攻击、潜意显现、伴无能之全能、消耗倾向等条目及掩饰因子上得分显著高于女生;农村学生在制止条目上得分显著高于城市学生;非独生子女在假利他性条目上得分显著高于独生子女;心理健康者与心理问题者在不成熟型防御机制、中间型防御机制及掩饰因子上存在显著差异。结论:中专生的心理防御机制总体上趋于成熟。 自我防御机制是一种缓解情绪紧张、维持心理平衡、调节行为表现,使之符合外界要求的方法和手段,既是一种挫折反应,又是一种应对策略;既是一个潜意识的内在精神过程,又是一个可以进入意识层面,并能被主体认知和调节的行为方式。国内外大量研究表明防御机制的运用与心理健康水平密切相关[1]-[5]。可是这些研究大多集中在临床人群、大学生及高中生群体,针对中专生的研究较为少见。本文以中专生群体为对象,对中专生运用心理防御方式的状况与特点进行探讨,以期为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和时效性提供客观的心理学理论依据。 1研究方法 研究对象本研究随机抽取了我院254名中专生组成被试样本进行问卷调查。 工具①采用Derogatis编制国内王征宇翻译的症状自评量表 [6](SCL-90量表)。该量表有90个题目,包含比较广泛的精神病症状学内容,如情感、思维、行为、生活习惯、人际关系等;反映9个因子,即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采用5级评分,评分越高症状越严重。②采用由(加拿大)编制路敦跃翻译修订的防御方式问卷(DSQ)[7]。该问卷共包括88个项目,涉及不成熟型防御机制、成熟型防御机制、中间型防御机制及掩饰四个因子。每个项目均采用9级评分,分数越高应用此种防御机制的频度越大。 方法 采用集体施测方式,以指导语指示被试填答问卷。采用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处理。 2结果 中专生防御机制使用的总体特点防御机制各因子均分从大到小依次为掩饰、成熟型防御机制、中间型防御机制和不成熟型。其中,得分较高的几个防御因子依次是期望、幻想、升华、压抑、解除、制止、假性利他、回避。 不同年级学生防御方式评分比较由表2可见,被试群体在掩饰因子上得分最高,成熟型防御机制因子次之,中间型防御机制因子再次之,不成熟型防御机制因子得分最低。不同年级学生在成熟型防御机制及压抑和制止条目上存在显著差异。经两两比较发现,08级学生在成熟型防御机制因子上得分显著高于07级学生;09级学生在成熟型防御机制及压抑和否认条目上得分显著高于07级学生;09级学生在分裂、压抑条目上得分显著高于08级,而在制止条目上显著低于08级学生。 男女学生防御方式评分比较男生在投射、被动攻击、潜意显现、伴无能之全能、消耗倾向等条目及掩饰因子上得分显著高于女生(见表3)。 城乡学生防御方式评分比较农村学生在制止条目上得分显著高于城市学生)。 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防御方式评分比较非独生子女在假利他性条目上得分显著高于独生子女。 心理健康者与心理问题者防御方式评分比较以SCL—90总均分≥2作为异常标准,把被试分为心理健康者和心理问题者两组。经比较发现,心理健康者与心理问题者在幽默这一成熟型防御机制,投射、被动攻击、潜意显现、抱怨等不成熟型防御机制,反作用形成、解除、制止、伴无能之全能、隔离、同一化、交往倾向、消耗倾向等中间型防御机制及掩饰因子等上存在显著差异。 3讨论 本研究结果表明中专生对成熟型防御机制运用的比较好,中间型防御机制和不成熟型防御机制相对较为少用,说明中专生的心理防御机制总体上趋于成熟,能够运用较为成熟的心理防御方式来处理主客观间的矛盾,维持心理平衡,调节行为表现,以适应外部环境,也从侧面反映出中专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良好。 本研究中男生更多地采用投射、被动攻击、潜意显现等不成熟型防御机制,伴无能之全能、消耗倾向等中间型防御机制和掩饰等方式来减轻心理压力,这可能与不同的性别角色及男女生心理发展成熟水平的差异有关。这一时期,由于社会传统文化和传统观念的影响,男生对自己今后的期望值较高,对自己的评价过高,思考问题易极端、片面,行为上比较自负,自以为是,总觉得自己比别人强,自己的潜能没能够发挥出来[8]。这也提示我们,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要注意男女性别的差异,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辅导工作。 农村学生比城市学生更多地运用制止这一中间型防御机制来缓解心理压力,可能由城乡经济文化的差异所致。农村的学生经济生活条件相对比较差,思想文化相对比较落后、保守,使农村的学生多根据自己的能力等实际情况做事情,对于没有把握的事情或者在不能得到别人帮助的情况下,多通过克制自己的思维或行为活动,以避免由这些思维或行为活动引起的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自然就显得比较有自制力一些。 非独生子女比独生子女更多地运用假利他性这一中间型防御机制来缓和心理矛盾,可能与其家庭环境及教育有关。非独生子女的家庭,其姊妹较多,相互之间需要互尊、互敬、互爱,相互照顾,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步养成了为他人着想、帮助别人的习惯;而独生子女的家庭,多为父母、爷爷奶奶所娇宠,多生活在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环境中,多自我为中心,自以为是,缺乏为他人着想的观念和帮助他人的行为习惯。 心理问题者比心理健康者较多采用投射、被动攻击、潜意显现、抱怨、退缩、躯体化等不成熟型防御机制,反作用形成、解除、制止、伴无能之全能、隔离、同一化、交往倾向、消耗倾向等中间型防御机制及掩饰等防御方式,这表明心理问题者倾向于使用不成熟型防御机制。一方面可能是由于中专生正处于心理品质从依赖向独立、自信方向的转折期,自我控制能力比较弱,心理自我调节能力较差,缺乏对困难和挫折的正确认识和有效的应对方法的缘故;另一方面由于不成熟型防御机制是比较原始的、简单的防御方式,易于消除抑郁、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缓解内心矛盾,缓和人际关系,维护心理平衡,以适应外部环境。而心理比较健康的学生心理成熟度较高,一般比较稳定和理智,因而较少采用不成熟的防御方式,而倾向于选择成熟的防御方式。这也提示学校应加强对学生心理防御机制的教育引导,帮助他们了解自己的心理防御特点,学习掌握一些维护心理平衡、调节行为表现的方法,纠正不良的防御机制,建立成熟的防御系统,促进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
大铭空调
一、 挫折和应激反应 心理防御机制是人在遭迂挫折时为了抵抗压力,消除恶劣情绪,求得心理平衡的心理自然防御功能。启动心理防御机制的前提是遭迂挫折和应激反应。每人每日的生活都在变化万千。人所遇到的自然与社会的变化都是各种类型的挑战。为了适应变化和求得发展,人的心理每日每时都在不停地运动,包括了解情况,分析问题,做出决策,采取行动。但由于主客观的限制,“人生不如意事常十之八九” ,努力常遭失败。这种个人动机不能实现、需要不能满足时的心理状态名为挫折。当挫折时,便有激情与应激反应。激情是一种猛烈的,迅速爆发而短暂的情感,如狂喜,愤怒,恐惧,绝望等。激情总伴有全身反应,包括身体内部器官功能紧张和外部表情、体态、动作的强烈变化。这种全身反应状态称为“应激”。应激是人的正常心理生理现象。实际上,由于生活中充满了矛盾与变化,大大小小的应激反应在人的实际生活中经常发生。如横穿路口几乎被车撞;夫妻激烈吵架;下岗;考试不及格;接到处分通知等都会产生应激反应。应激反应的本质是心理矛盾。由于对环境中种种影响因素和对目标的发展规律及前景认知模糊,以及应采用何种方法来应对困难,难于决策。担心如果选择错误就会有挫折来临,所以人迂难题常犹豫不决,激烈或长时的犹豫不决导致心理冲突。心理冲突大致有以下几种分类: 双趋冲突: 当有两个吸引人的但又互相排斥的目标同时存在,情势要求只能选取一种时,就会出现双趋冲突。犹如鱼与熊掌二者不可兼得,必须放弃一种。例如:1)既想早日工作减轻家庭负担,又想上大学深造;2)两地的工作都美好且都愿聘任,必须选一个;3)选偶时遇二人,都令人爱。 双避冲突: 两目标都令人讨厌,都会伤害自己的某些利益。但情势又迫使必须从中选择一个。例如:单调令人厌烦的工作和辛苦劳累的工作,倒底该去应聘哪一个?面临坏人,不甘心受欺辱就必须冒险反抗,该怎么办?。在实际生活中,想不发生双避冲突只能是逃离全部环境或改变对方的性质。然而这往往很难做到。 趋避冲突: 同一个目标令人又满意又讨厌。例如:一女孩喜爱糖之美味,但又不想胖;一男孩想上大学,却又担心学习艰苦;一人想结婚,又害怕承担支撑家庭的种种责任;病人想做手术治好病,又怕手术之危险;交一朋友,既爱他老实又恨他傻。诸如此类情境都可能使个体对目标产生趋避冲突。。 双趋避冲突: 多重趋避冲突重合而成的复杂模式。即如果进取,得到的只能是好坏兼具的结果;若后退,同样会祸福兼来。停止不动情势又不允许。在现实生活中人们迂到的重大难题多属此类。 上述各种心理矛盾如果牵涉人的根本利益或重大需要,都会激起人的应激反应。 应激反应对人的生活有积极意义:它有集中全身能量(身体各器官的精力和积极思惟的能力)并挖掘全部身心潜力迅速解决当前问题的功效。所以它对人来说是不可缺少的。如果一个人不能在危急时刻产生应激反应,那么他适应生活的能力必大大下降,遭逢的恶果会接踵而来。就象一个国家面临侵略而无紧急动员和调动军队的机制,只能等待灭亡。但人的应激反应如果过多过强,也会有消极意义。应激分为“警戒期”、“战斗期”、“耗竭期”。持久的心理战斗会把身体拖入“耗竭期”。既使不得病,过多的能量消耗也必会造身体的亏损,积累起来就形成衰老。强而久的应激尤易导致身心疾病甚至死亡。 面对同样的挫折,每人的应激能力和承受水平不同。其激烈程度和生活多样化程度、经历的复杂程度、知识经验的多少、个体适应困难局面的能力相关联。 心理健康者由于有对自然、社会、自我的深刻认知,形成了科学的观念和正确的认知结构,所以他们在失败时不用启动自然的心理防御,而是以理智反应应对挫折。这种理智反应包括科学的观念、正确的认知结构、坚持不懈的奋斗过程、适应现实的正确态度:1)科学的观念:是一种对世界各类事物高度概括的总体认识。包括世界观(对世界本原的总体看法)、价值观(对世上各种事物的重要程度以及它们和自己关系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的是非观)、人生观(对生命价值及生活本质的认识)、信念(系统化、凝固化的定向认识)、态度(对各种事物的简化及习惯化的知行模式)。2)正确的认知结构。认知结构是在观念基础上形成的、高度概括的、条理逻辑分明的脑中认识框架,包括对各类事实、变化原理、规律和逻辑的系统化认识。它是以后吸收新知的分类处理器,也是再认知时的望远镜和显微镜、。认知结构在迂到矛盾不能纳入新知时,也会通过思惟自行改造,以适应新知识。3)坚持不懈的奋斗过程。其公式是:动机——目标——挫折——总结经验改变方法再试——挫折——降低对目标的要求,选择同类较低目标再试——挫折——改变努力方向重选目标,再开始努力。4)适应现实的正确态度。这种态度表现为应对失败的各种有益的心理机制:理喻——用理智来控制压抑不合理或不现实的欲望,延缓满足自己的某些需要;以使自己调整目标和步伐,继续前进。升华——将不现实的或有害于自己和他人的欲望导向崇高有益的方向,另设有利于社会或自己的目标开始持续的奋斗。补偿——改变原定的努力方向,以其它领域的目标代替遭到失败的目标,在新领域获得成功。幽默——用一种智慧、含蓄、双关、讽喻、诙谐、巧合的语言来解脱心理困境,化解外界困难,帮助自己进入新的境界。适当宣泄——对关切自己的亲友适当诉说、讨论、交流。有才者可借诗文书画、歌舞弹唱、跑跳投掷等文体活动来寄托被压抑的情感。久之则进入升华阶段。 现代心理科学研究表明,正确的认知结构可抑制自杀。德国卡罗林研究所对自杀者的研究结果是:自杀发生与否与个体的智力有3倍的负相关。因为聪明者生活更成功,且善于控制危机,所以人越聪明(有正确的认知结构)越不易自杀。这些研究进一步证明了认知主义理论的正确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道德、价值、法律观念的增强,现代社会要求一名合格医生应该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同时具备良好的个人素质。医生应该本着严于律己的精神不断学习完善自己
心理学毕业论文选题方向: 1、现代生命科学对心理学的影响(选取一个领域如行为遗传学、进化论、神经科学等) 2、心理学中的动机理论和动机研究(如成就、归因等) 3
论文就是用来进行科学研究和描述科研成果的 文章 ,写作论文是要按照一定的格式来规范自己的论文的。下面是我带来的关于论文写作格式模板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论文
消费者应该是为个人的目的购买或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务的社会成员。消费者心理是指消费者在购买和消费商品过程中的心理活动。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消费者心理论文2000字,
浅谈中专生防御机制调查研究 论文关键词:中专生 防御方式 心理健康 论文摘要: 调查分析中专生防御机制的特点与状况,以探讨改善中专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方法、途径。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