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期糖尿病的临床观察与相关分析
摘 要:目的:观察与分析妊娠期糖尿病者妊娠、围生儿情况,以期提高对该病的认识、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方法:选取128例妊娠期糖尿病者,其中36例经治疗后血糖控制不满意者视为观察A组,而92例血糖控制满意者视为观察B组,且于同期选取60例无糖尿病高危因素及糖尿病的正常孕妇作为对照,同时对不同孕妇人群进行妊娠、围生儿情况观察与相关数据整理、统计,然后对其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观察A组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羊水增多、产后出血、感染、胎膜早破、巨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早产及新生儿低血糖发生率分别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B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期糖尿病对孕妇、胎儿危害极大,而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对降低并发症及提高生产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价值。
关键词:妊娠期;糖尿病;观察;分析
妊娠期糖尿病是指妊娠前糖代谢正常或存在潜在糖耐量的减退,而在妊娠期间发生或是发现的一种特殊类型糖尿病,该病不仅可以导致胎儿宫内窘迫、畸形和死亡,同时也极大增加了孕妇患糖尿病机率[1-2];鉴于此种情况,对妊娠期糖尿病者进行了临床观察与分析,以期早期诊断、控制血糖、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于2005年3月~2010年4月在本院选取128例妊娠期糖尿病者且所有患者均符合《妇产科学》及《内分泌学》诊断标准[3-4]。128例妊娠期糖尿病者年龄26~33岁、平均(31.00±1.50)岁,孕妇于24~28孕周行葡萄糖筛查试验后确诊为妊娠期糖尿病,同时分娩孕周为37~40周、平均(38.50±1.50)周,初产妇89例,经产妇39例。排除标准:①孕妇心、脑、肝、肾及肺等重要器官具有严重疾患者;②长期服用影响糖代谢药物的孕妇;③慢性高血压、结缔组织病及影响内分泌性疾病者;④难以配合完成本次研究者。分组方法及内容:于同期(2005年3月~2010年4月)在本院随机选取60例无糖尿病高危因素及糖尿病的正常孕妇作为对照,同时对两组孕产妇基础资料(年龄、孕周、产次等)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后两组孕产妇在此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另外在对128例妊娠期糖尿病者给予治疗后,其中36例妊娠期糖尿病者出现血糖控制不满意,将此部分研究对象视为观察A组,而剩余血糖控制满意的92例研究对象视为观察B组。(注:血糖控制满意标准:糖化血红蛋白<8%,空腹血糖<7.2 mmol/L,餐后血糖<13.0 mmol/L中的2项或是以上者。)
1.2 研究方法:按照临床试验设计标准,设计《妊娠期糖尿病者的临床观察表》且指定专人负责对表中内容进行观察与相关数据记录、整理和统计学处理分析,其中表中主要内容包括所有研究对象姓名、年龄、孕周、孕次、血糖水平、母婴情况、治疗方法及其结果等。
1.3 治疗方法:对于妊娠期糖尿病者予以饮食控制、适当运动和胰岛素治疗,其中饮食控制根据:每天摄入总热量=标准体重×30+350,其中碳水化合物达60%、脂肪占20%、蛋白质占20%;适当运动在餐后进行,避免剧烈运动,可选取散步等缓慢运动、时间以30 min为宜;一旦上述措施无效时可加用胰岛素治疗,初始剂量为4~6 IU,同时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调整胰岛素用量、每次调整以2 IU进行加减。
1.4 统计学处理:本所得全部数据均利用SPSS 13.0统计分析软件处理。其中计量资料数据符合正态分布的采用t检验,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同组中多个构成比比较的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不同人群妊娠及围生儿情况观察统计结果见表1。
表1 不同人群妊娠及围生儿情况观察统计[例(%)]
不同人群 | 例数 | 妊娠及其结局 | 围生儿情况 | |||||||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 | 羊水较多 | 产后出血 | 感染 | 胎膜早破 | 巨大儿 | 呼吸窘迫综合征 | 早产 | 新生儿低血糖 | ||
观察A组 | 36 | 14(38.89)① | 10(27.78)① | 3(8.33)① | 1(2.78)① | 13(36.11)① | 15(41.67)③ | 6(16.67)③ | 22(61.11)③ | 4(11.11)③ |
观察B组 | 92 | 5(5.4)② | 4(4.3)② | 1(1.1)② | 1(1.1)② | 4(4.3)② | 5(5.4)④ | 1(1.1)④ | 5(5.4)④ | 0(0)④ |
对照组 | 60 | 2(3.3) | 2(3.3) | 1(1.7) | 0(0) | 1(1.7) | 2(3.3) | 1(1.7) | 1(1.7) | 0(0) |
3 讨论
据流行病学调查显示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转变及生活环境改变等因素影响,妊娠期糖尿病的患病率呈现出有增无减的趋势(相关数据显示目前我国该病的发生率已愈3%~9%)且该病极易造成母体和胎儿出现并发症导致其死亡,因此加强妊娠期糖尿病的临床观察与治疗分析至关重要[5]。
鉴于此种情况,我们本次对不同孕妇人群进行了观察与对比,从以上结果可以看出血糖控制不理想孕妇其发生妊娠高血压综合征、胎膜早破、感染以及围生儿出现巨大儿、低血糖、早产及窒息的机率均明显高于血糖控制良好者及正常孕产妇(P<0.05)。究其原因是[6]:①妊娠期糖尿病者由于血糖增高造成患者血管出现广泛病变致使小血管内皮细胞发生增殖和管腔变狭窄导致周围血管阻力增加,从而引起血压升高导致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发生;②由于血糖升高、又未加以控制者常造成孕产妇羊水中葡萄糖水平明显高于正常者,因此形成高渗环境迫使胎儿排尿量增加成为羊水的主要来源,所以妊娠期糖尿病者羊水较多且羊水增多后又会成为胎膜早破的危险因素;③高血糖可以导致巨大儿的出现是由于血糖通过胎盘进 入胎儿体内后刺激胰腺β细胞增生、肥大造成过度分泌胰岛素致使胎儿脂肪、蛋白质合成增加、脂解功能下降;④血糖增高及高胰岛素血症造成肺组织Ⅱ型细胞表面活性物质减少,从而影响了肺组织发育、成熟,所以新生儿出现呼吸窘迫综合征机率增加;⑤新生儿低血糖的发生是因胎儿娩出后机体糖分难以得到及时补充致使该病的发生。
对于妊娠期糖尿病应早期诊断、早期进行血糖干预控制,主要包括饮食、运动及药物疗法,其中饮食控制期间应注意胎儿营养需要、但也应避免酮症酸中毒的出现,而药物治疗可选取短效或是中效胰岛素进行个体化血糖调控[7];同时对于妊娠期糖尿病者应根据其具体情况(如孕妇、胎儿、胎盘)选取终止妊娠的最佳时机及分娩方式,例如孕妇、胎儿及血糖控制良好者可于38~39周终止妊娠,而对于血糖控制不满意且存在诸多并发症者在促胎儿肺成熟后应及时终止妊娠。
总而言之,妊娠期糖尿病对孕妇、胎儿危害极大,因此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对降低并发症及提高生产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价值。
4 参考文献
[1] 龙翠燕.妊娠期糖尿病剖宫产围手术期护理[J].右江医学,2008,36(3):23.
[2] 谭炳云,赵卫民.妊娠期糖尿病发病机制及诊治进展[J].新疆医学,2010,40(1):78.
[3] 乐 杰.妇产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50.
[4] 廖二元,超楚生.内分泌学(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606.
[5] 李小妮.关于妊娠期糖尿病血糖控制的治疗研究[J].中国当代医药,2010,17(34):33.
[6] 孙 琰.妊娠期糖尿病的诊治[J].医学信息,2010,31(1):105.
[7] 李小妮.关于妊娠期糖尿病血糖控制的治疗研究[J].中国当代医药,2010,17(34):33.
上一篇:试论中医中药治疗高脂血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