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丽香
一般治疗改善生活方式避免长时间低头。伏案工作者注意保持脊柱的正直,注意间隔休息,避免颈椎长时间维持在屈颈姿势。锻炼肩颈肌肉游泳是比较好的锻炼颈肩腰背部肌肉的运动方式。此外,平时还可适当做些头颈部及双上肢的前屈、后伸及旋转活动,尤其是在较长时间低头、伏案工作后。既可缓解疲劳,又能锻炼肌肉力量,有利于维持颈椎的稳定性,保护颈椎间盘和小关节。适当做些颈后部肌肉等长收缩抗阻训练,如双手五指交叉放于枕后部、头后仰对抗,可以明显增强颈后部肌肉力量,纠正颈椎不稳定。药物治疗适当的用药可以明显改善颈椎病患者的症状。神经根型颈椎病脊髓型颈椎病急性期发作时,可选择加用非甾体抗炎药、肌松药缓解症状,必要时给予、激素等治疗。非甾体类抗炎药常用于肩颈臂疼痛的患者,主要是针对神经根受到刺激引起的损伤性炎症,具有消炎镇痛的作用。常伴有恶心、呕吐、饱胀、胃疼等不良反应。常用药物有以及高选择性COX2抑制剂类药物(例如、依托考昔)等。肌松药用于缓解肌肉痉挛所致的颈肩痛,解除对神经、血管的刺激,常伴有血压下降、、心律紊乱等不良反应。镇静剂适于精神兴奋、紧张、激动的患者,可减轻神经的兴奋性,也能使肌肉的紧张得到缓解,会有嗜睡、头晕、乏力和记忆力下降等不良反应。常用药物为安定类,也可用健脑安神的中成药。手术治疗当患者出现以下症状时,应采取手术治疗。保守治疗3个月无效或者尽管有效,但是停止治疗后症状反复发作,影响正常生活和工作;神经根性疼痛剧烈,保守治疗无效;上肢某些肌肉出现肌无力、甚至肌萎缩,经保守治疗2~4周后仍有发展趋势。此外,由于脊髓型颈椎病随着疾病发展,症状将逐渐加重,甚至可以致残,故确诊后应及时手术治疗。较重且病程时间长者,手术疗效差。颈椎病手术费用目前存在较大幅度差异,与病变性质、病变节段、病变复杂程度、手术方式、手术材料、所在地区、医院等有关,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手术治疗术式可分为颈椎前路手术和颈椎后路手术。前路手术指在颈部前方或侧前方进行手术,手术步骤包括减压和重建稳定两大部分。减压是指切除突出的椎间盘、增生的骨赘或者大部分椎体、肥厚和骨化的后纵韧带,彻底解除脊髓、神经根的压迫。重建稳定包括融合与非融合技术。融合术指采用自体骨块、同种异体骨块、椎间融合器、钛笼、3D打印人工椎体等材料填充减压时切除的椎间盘、椎体,辅以钛板和螺钉固定,实现永久稳定。对于椎间隙退变较轻、单纯椎间盘突出等“软性”压迫的患者,采取非融合技术,即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术,可以保留手术节段的活动。后路手术指在颈部后方进行的手术,主要包括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和椎板切除加固定融合术。通过扩大椎管的有效矢状径,实现解除脊髓压迫的目的。中医治疗颈椎病的中医治疗方法有很多,包括针灸、推拿按摩、牵引、中药外用和内服等。但须注意,并不是所有类型都适合中医治疗,建议在正规医院明确诊断之后,到有相关医疗资质的专业机构接受治疗。针灸治疗包括针法与灸法,可以取颈项部的夹脊穴、风池、风府、天宗、大椎、外关、合谷进行针刺或艾灸以调整气血。推拿按摩治疗以颈项部局部松解为主,配合手法整复,能够使颈部气血得以调畅,肌肉得以松弛。牵引治疗一般采用颈椎牵引带牵引治疗,解除颈部肌肉痉挛,松解软组织粘连,改善或恢复颈椎的正常生理曲度。中药外用将有行气散瘀、温经散寒、舒筋活络或清热解毒等不同作用的中药制剂,应用在颈椎病患者的有关部位,如苏木、葛根、杜仲、川芎等。常用治法有敷贴药、喷药等。中药内服需要根据患者的中医辨证分型给予中药。风寒湿型可以给予防风汤;气滞血瘀型可以给予通窍活血汤;痰湿阻滞型可以半夏白术天麻汤。其他治疗物理治疗常用直流电离子导入疗法、低频调制的中频电疗法、超短波疗法、超声波疗法、高电位疗法等治疗方法,扩张血管,改善局部血液循环,解除肌肉、血管痉挛,消除神经根、脊髓及其周围软组织的炎症、水肿,减轻粘连,促进神经和肌肉功能恢复。其他目前有研究表明,治疗的药物盐酸氨基葡萄糖片可能对颈椎病患者有疗效,有助于缓解病情,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有待进一步研究后进入颈椎病的临床治疗用药范畴。
熊熊去哪儿
(一)、颈椎病是颈椎所有毛病的总称(但不包含ca),又称颈椎综合征;是增生性颈椎炎、颈椎骨节炎,颈神经根综合征、颈韧带劳损,颈椎间盘突出症等总称。由于颈椎长期劳损、骨质增生,或椎间盘脱出、韧带增厚,致使颈椎脊髓、神经根或椎动脉受压,出现一系列功能障碍的临床综合征。颈椎间盘退变继发性的一系列病理改变,如椎节失稳、松动;髓核突出或膨出;由于会形成相应炎症,续而可引起骨质增生的退行性变;韧带肥厚和继发的椎管狭窄等,刺激或压迫了周围的神经根、脊髓、椎动脉及颈部交感神经等组织,而出现相应临床症状反应。 本病在中医学里,属“痹证”范畴。颈椎位于头部寰椎下、双肩之间胸大椎之上,是脊柱椎骨中体积最小,但灵活性最大、活动频率最高的节段,由于承受各种负荷、劳损,甚至外伤,所以极易发生颈各种病理病变。大约30岁之后,颈椎间盘就开始逐渐退化,液体含量减少,并伴随年龄增长而更为明显,且易诱发颈椎其它部位组织退变。从生物力学角度看,C5—C6、C6—C7最易受累退化,故为颈椎病好发部位节段。有统计表明,50岁左右的人群中大约有25%的人患过或正患此病,60岁左右则达50%,70岁左右几乎为100%,所以应该说此病是中、老年人的专利。 早期颈椎间盘变性,由于髓核的含水量减少,纤维环的纤维肿胀、变粗、继而玻璃样变性,直到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椎间盘充气变性。由于颈椎间盘病变,耐压性能及耐牵拉性能减低;当受到头颅的重力和头胸间肌肉牵拉力时,病变的椎间盘可以发生局限性或广泛性向四周隆突,使椎间盘间隙变窄、关节突重叠、错位、椎间孔的纵径变小。由于椎间盘的耐牵拉力变弱,当颈椎活动时,相邻椎骨之间的稳定性减小,而出现椎骨间不稳,可使椎体发生轻或中度滑脱,继而出现后方小关节、钩椎关节和椎体的骨质增生,黄韧带和项韧带变性。 颈椎病的症状非常复杂,多数患者起初症状较轻,由于没注意自我保养或有效的治疗,续而病情逐渐加重;部分症状较重的患者,与所患颈椎病的类型有关,但单纯性的类型较少,多是一个到数个类型混合发作,称为混合型颈椎病,所以症状是多样而复杂多变的。 颈椎病发作时,可引发颈肩酸痛,有的可放射至头部和上肢,伴有头晕,房屋旋转,重者伴有恶心呕吐,卧床不起,极少数人有过猝倒。有的会一侧面部发热、异常感、出汗、肩背部沉重感、上肢无力、手指发麻,有的肢体皮肤感觉减退、发冷,手握物无力,有时不自觉的握物落地。另有一些情况较为严重患者,会引发下肢无力,行走不稳,二脚麻木,行走时如踏棉花的感觉。当颈椎病累及交感神经时可出现头晕、头痛、视力模糊,二眼发胀、发干、二眼张不开、耳鸣、耳堵、平衡失调、心动过速、心慌,胸部紧朿感,有的甚至出现胃肠胀气等症状。有少数人出现大、小便失控,性功能障碍,甚至四肢瘫痪。也有吞咽困难,发音困难等症状。这些症状与发病程度,发病时间长短,个人的体质有一定关系。多数起病时轻且不被人们所重视,多数能自行恢复,时轻时重,只有当症状继续加重而不能逆转、日常生活受影响时才引起重视。此病如经久不愈,会引起心理伤害,产生失眠、烦躁、发怒、焦虑、忧郁等症状。 颈椎病颈肩肌群软组织损伤、气血郁滞型的患者,好发于青少、中年,这些人群发病原因,跟学习、工作、打麻将、玩电脑等颈部过度疲劳有关系。主要症状有:.颈部强直、酸痛,或有整个肩背疼痛发僵、点头、仰头及转头活动受限;也可出现头晕的症状。神经根型的患者,多是中年人,一部分较严重患者,可引发椎间孔变窄,导致颈脊神经受压,多见于 C4—C7颈椎,早期症状为颈痛和颈部发僵;上肢放射性疼痛或麻木,沿着受压神经根的走向和支配区放射,较严重者.患侧上肢感觉沉重、握力减退,有时出现持物坠落。椎动脉型多是青壮年患者,病变由于椎体退行性变,引发骨质增生、骨刺形成、血管变异或其他病变,导致供血不足,形成发作性眩晕,复视伴有眼震。有时伴随恶心、呕吐、耳鸣或听力下降;严重者会下肢突然无力猝倒,但是意识清醒,.偶有肢体麻木、感觉异常。交感神经型的患者,常见于青壮年,由于各种颈部病变激惹了神经根、关节囊或项韧带上的交感神经末梢;患者多有头晕、头痛、睡眠差、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易集中;.眼胀、视物不清;耳鸣、耳堵、听力下降;鼻塞、类似“过敏性鼻炎”征,咽部异物感、口干、声带疲劳等;甚至恶心呕吐、腹胀、腹泻、消化不良、嗳气等;或有.心悸、胸闷、心率变化、心律失常、血压变化等;有的面部或某一肢体多汗、无汗、畏寒或微热。脊髓型的患者,多发于壮年,由于颈部病变导致脊髓受压、炎症、水肿等,临床症状较为严重;常有下肢麻木、沉重,行走困难,双脚有踩棉感;上肢麻木、疼痛,双手无力、不灵活,写字、系扣、持筷等精细动作难以完成,持物易落;躯干部出现感觉异常,常感觉在胸部、腹部、或双下肢有穿紧袜子样的紧挷感。 (二)、【推拿手法】:1、患者取坐位,可于颈部、大椎穴、风池穴附近寻找压痛点、硬结点或肌肉绷紧处,在这些反应点上进行揉按、推掐,再点按二间、合谷、内关、手三里、曲池、曲泽、臂臑、臑会、巨骨、肩井、新设、百劳会及风池。 每处(穴)施术10—30秒不等。2、双上肢反抱于背后。术者立于患者后侧,左手按其右肩,右手置于其头顶,用力将颈部向右侧搬动;然后以同样的手法,作用于左侧。两侧交替进行,每次8~12下,7天为1疗程。〔疗效〕上法治疗颈椎病650例,经4个疗程,显效550例,好转80例,无效15例,总有效率为98以上%。 (三)、如有不明事项请追问。
财米财米
颈椎病。保存治疗方法,你了解了多少?我觉得颈椎病我了解的不算太多,但是首先就是要少去玩手机,少去做地图,朱这个是最重要的,因为颈椎病是非常严重的,颈椎。病严重之后会导致脑供血不足,会出现,晕厥甚至到尾休克所以最好的方法就是要少去做一些低头的工作,而且每天要注意些,颈部的按摩。
摇滚喵喵
所谓保守治疗,绝大多数时候指的是非手术治疗。不要动手术就能治好病,这简直是病友喜闻乐见的。那么有多少颈椎病能够通过保守治疗获得满意的疗效呢?80%以上。对于以脖子疼为主的颈型颈椎病、胳膊手麻疼为主的神经根型颈椎病、头晕为主的椎动脉型颈椎病和心慌头晕看不清耳鸣为主交感型颈椎病,大多数是可以保守治疗的。但是保守治疗也是治疗,不代表说你该干嘛干嘛,该上班上班,该熬夜熬夜,该玩手机还玩手机,只要不手术就叫保守治疗了。很多门诊患者,我问他,你试过保守治疗了吗?患者反应很强烈,嚷嚷着我都试遍了,就是没啥作用,要么就是没好几天又不行了。我接着追问才知道,人家照常天天玩着手机;牵引两次不去了;理疗就是去路边按摩店按按;吃药么,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这哪叫治疗?这叫放弃治疗。尤其上述类型的颈椎病症状,大多是由于颈椎不稳、骨赘增生、颈椎间盘增生、颈项肌肉劳损引起的,所以规范的保守治疗也应该针对这些原因。具体方法A:减少或避免继续让颈椎疲劳的动作、姿势、习惯。例如低头玩手机、长时间玩电脑、长时间伏案工作、反复长时间仰头、睡觉枕过高的枕头、葛优躺、靠在床头看电视、俯卧睡姿、喜欢频繁快速转脖子发出咔咔声、经常喜欢坐着打瞌睡等等。如果工作需要避免不了,则每20-30分钟要改变一会姿势,休息一下,看看远处,做做颈椎保健操。关于颈椎保健操,本系列后续文章专门讲解。B:颈椎牵引。适用于颈椎间盘突出导致的神经根受压患者。通过牵引,将椎间隙和椎间孔隙拉开,椎间盘的压力会减少一些,突出水肿的椎间盘会弹性回缩一些(要求椎间盘退变的不太厉害,还有一定的水分和弹性)。回缩一些对神经根的压迫就会减轻一些。那么牵引时要注意哪些呢?①坐姿牵引和卧姿牵引均可。②牵引时颈部微屈,避免脖子后仰牵引。③牵引重量一般3~5kg,不超过体重的1/10.④牵引时出现头部症状或颈部症状加重则不适合做牵引治疗。⑤疼痛明显的,应该牵引配合药物。⑥症状轻的可以间断牵引,每天1-3次,每次30-60分钟。⑦症状重的可以持续牵引,每天6-8小时。⑧牵引治疗对部分患者疗效欠佳,尤其是颈椎严重退变患者,效果不好。家用枕颌带牵引,可以进行坐姿牵引,有反复手臂麻疼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可以考虑在家中配备一个,很便宜方便。C:理疗。作用是扩张血管,改善颈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和血管痉挛,减轻颈部重要结构周围的炎症反应、水肿和粘连。常用的理疗方法有超短波、超声波、高电位、光疗等等。对一部分患者效果良好,可以尝试。D:药物治疗。我一般喜欢给确实需要药物治疗的神经根压迫导致手臂麻疼的患者用几天消炎止痛药+肌松药+甘露醇+地塞米松+维生素B。配合休息后,大多数人可以在几天内得到急性症状的缓解。各种名目的中成药物、活血化瘀什么的,我个人感觉效果一般,不推荐。E:推拿按摩,颈椎保健操和颈项部肌肉力量锻炼。推拿按摩要求到正规中医院或者理疗科进行,你要实在想去不正规的地儿也行,但是千万记住,千万记住,千万记住,不要让操作人员给你猛地扳脖子,我们已经接诊好几个这种导致截瘫的了。你知道给你按摩的人培训几天几周就上岗了吗?你敢让她这么给你这样搞?没看过好莱坞大片里都是怎么转脖子杀人的吗?至于保健操和功能锻炼,在本系列后续篇幅会详解。F:颈围领或颈托。可以维持颈椎的稳定,改善颈椎不稳对神经根和交感神经、椎动脉的刺激,从而缓解症状。一般带2-3周,最好不要超过3周,佩戴时间过长可以导致颈部肌肉的萎缩和僵硬。
喵喵:小妹
针灸推拿在治疗颈椎病中的应用论文【1】
摘要:筋骨并重、气血并重是中医治疗颈椎病的优势。
通过对颈椎病患者风池、肩井、大椎等穴位的推拿,能够有效的缓解颈椎病患者的不适症状。
本文就针灸推拿在治疗颈椎病中的应用进行初步探讨。
关键词:针灸 推拿 治疗 颈椎病 应用
1 前言
颈椎病是颈椎及其周围软组织退行性改变,致使神经、血管、骨髓等受损所产生的一系列临床症候群。
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常见于中老年人。
筋骨并重、气血并重是中医治疗颈椎病的优势。
通过对颈椎病患者风池、肩井、大椎等穴位的推拿,能够有效的缓解颈椎病患者的不适症状。
本文就针灸推拿在治疗颈椎病中的应用进行初步探讨。
2 颈椎病的临床症状
颈型颈椎病。
仅以颈部轻微疼痛不能较持久地看报、书写,颈部活动基本正常,无上肢放射痛。
神经根型颈椎病。
除颈部疼痛外,可出现明显上肢放射痛,呈阵发性加剧。
颈部活动度受限或僵硬感。
患肢乏力,握力减弱,手指麻木等。
脊髓型颈椎病。
颈痛伴四肢麻木、僵硬、力量减弱;手不能持物和自如活动;行走笨拙,甚至不能站立与行走,直至瘫痪。
部分患者胸、腹部有明显束带感,异常不舒服。
大便失禁,排尿困难或尿急、尿频等。
椎动脉型颈椎病。
颈痛、眩晕、头痛、视觉症状(复视、幻视、视力下降),甚至猝倒,但意识无障碍。
这些症状的出现常与头颈转动有关。
交感型颈椎病。
颈痛伴偏头痛、头晕、头胀、视物模糊、耳鸣、耳聋。
心律不齐,心动过速或过缓,心前区或有疼痛。
肢体发凉,皮温降低,手指麻木、肿胀或痛觉过敏等。
3 针灸在治疗颈椎病中的应用
颈型颈椎病。
风池、颈夹脊穴、天柱、肩井、后溪。
神经根型颈椎病。
风池、颈夹脊穴、肩井、曲池、外关、合谷。
脊髓型颈椎病。
风池、颈夹脊穴、环跳、阳陵泉、足三里、昆仑。
椎动脉型颈椎病。
风池、颈夹脊穴、百会。
交感神经型颈椎病。
风池、百会、内关、合谷、大椎。
颈部夹脊穴主治相关症状:颈4-5适应症——上臂外侧疼痛或麻木;颈5-6适应症——上臂外侧,前臂桡侧疼痛、麻木,拇指、食指麻木;颈6-7适应症——上臂外侧,前臂桡侧疼痛、麻木,食指、中指麻木;颈7-胸1适应症——上臂、前臂尺侧、小指、无名指麻木。
颈部夹脊取穴法:根据X线或CT提示的颈椎病变及症状进行颈夹脊针刺,强调针感至患侧肩背、前臂、手指为佳。
平补平泻手法,施以温针治疗,每日1次。
以上穴位辨证加减,针刺得气之后施以平补平泻法,每日1次,10次一疗程,连续2-3个疗程。
治疗可配合刺络放血:根据病变的相应夹脊穴寻找压痛点,阳性反应点局部放血,三棱针散刺,立即拔罐吸出瘀血5毫升左右。
4 推拿在治疗颈椎病中的应用
患者取正坐位,头部稍前屈,充分暴露施术部位。
术者立于患者身后,先以拇指揉拔理筋,解痉通络止痛,在风府至大椎段进行揉拔,在压痛点上反复施术,然后用拇指或掌根揉第一椎至第七椎两侧,使肌肉温热松驰,最后用定点旋转复位法,患者低头,术后用一肘关节托住患者下颌向前上牵引。
术者另一手大拇指固定偏歪棘突处,在牵引颈椎状态下,当患者关节旋到绞索处,于紧张状态时,猛用力旋转侧搬,常听到弹响声,小关节复位,左右各一次,手法完毕。
脊髓型颈椎病,有骨折,年老体弱者,不宜使用定点旋转复位法。
基本操作法。
患者取坐位,医生立于其后,先以轻柔的滚法施于健侧斜方肌的中、上部位,逐步过渡到患侧斜方肌,同样以中、上部位为主,约1~2分钟,这属于适应性治疗阶段。
其次以指揉法施于风池、肩井、阿是诸穴每穴约1分钟,并适当配合颈部屈伸,左右侧屈和左右旋转的被动运动。
再继以上法于患侧施用滚法,仍以斜方肌、冈上肌部位为主,并配合颈部六个方向的被动运动,约5分钟左右。
最后在痛点做按压、弹拨法,拿肩井,按揉列缺、曲池穴,搓肩背结束治疗。
此法适用于颈型颈椎病的操作治疗;同时也可作为其他各类型颈椎病的基础治疗。
辨证治疗。
神经根型颈椎病。
在基本操作基础上。
第一加定点按压旋颈法,即一手以拇指指腹固定按压在颈椎棘旁压痛点;另一手屈肘以肘窝夹住患者下颌作轻轻上提再缓缓旋动颈椎l~2次。
第二加颈部端提牵伸法,医生以双手紧挟患者双侧下颌作缓慢向上的端提牵伸动作3~5次。
第三加根据脊神经所分布的患肢区域作上肢推拿治疗。
脊髓型颈椎病。
基本操作完成后,加背部(俯卧位)膀胱经的滚法和督脉经的按压法,约5~8分钟。
继而沿膀胱经从臀、股后、小腿后至眼跟用滚法;辅以按压环跳,指揉委中,拿承山,拿跟腱约3~5分钟。
患者取仰卧位,医生施滚法于股前经小腿前外侧至足背约3~5分钟;并辅以下肢屈伸的被动运动和按揉足三里、阳陵、解溪诸穴。
最后再取坐位,作双上肢的推拿治疗,以手部为重点约3~5分钟。
椎动脉型颈椎病。
在基本操作完成后。
第一加强颈项部两侧的指揉法,3~5分钟。
第二加头部推拿法(前额分法、抹法、按法、五指拿法、扫散法等约3~5分钟)。
交感型颈椎病。
在基本操作完成后。
加其中的头部推拿法和按揉百会穴。
再加指揉膻中、内关、三阴交约3~5分钟。
5 总结语
综上所述,颈椎病致病因素复杂,一般认为颈椎退变、慢性劳损、颈部外伤为主要因素,体位姿势不当、工作职业习惯、情绪紧张、疲劳、潮湿受凉是发病主因。
中医属痹证、痿证、头痛、眩晕、项强、颈筋急、颈肩痛等病证范畴。
颈部经络气血运行不畅,故颈部疼痛、僵硬、酸胀。
肝肾不足、气血亏损、督脉空虚、筋肉失养、经络受阻、气血运行不畅,导致头部及上肢多种症状。
颈椎病主要与督脉和手、足太阳经密切相关。
因此,患者在治疗的同时,更要注重自我保健调理,建立良好的行为方式。
避免颈部保持单一姿势时间过长,在长期伏案工作,使用电脑工作之余,可以多做颈部保健操,加强颈部功能活动锻炼:前俯后仰,左右环顾等颈部动作,活动范围由小逐渐加大,活动量亦应由弱到强,逐渐适应;做顺时针、逆时针的环绕动作,反复运动,切忌急剧大幅度地猛烈活动,感觉头晕时,应立即停止。
经常活动颈椎能够缓解肌肉紧张,达到预防缓解颈椎病目的。
参考文献
[1] 杨学双.颈椎病的诊断与针灸治疗[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针灸推拿治疗颈椎病的临床效果研究【2】
【摘 要】目的:探讨采用针灸推拿治疗颈椎病临床效果。
方法:对来我院诊断、治疗的80例患者入院资料进行分析,将患者根据治疗时间顺序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对照组确诊后进行针灸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推拿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
结果:实验组95%治疗后比较理想,治疗有效率95%,高于对照组(85%)(P<);患者治疗后住院时间为(±天),并发症为(1(2%))优于对照组(P<);实验组96%对我院满意度较高,高于对照组(P<)。
结论:颈椎病发病率较高,采用针灸推拿治疗效果比较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颈椎病;针灸推拿;临床效果
颈椎病在临床上发病率较高,这种疾病机制复杂,患者发病时主要是由于机体供血不足造成,患者发病时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活动不便、疼痛等,给患者带来很大痛苦。
目前,对于这种疾病的治疗方法较多,如:手术治疗、中医治疗等,但是,这些方法治疗后患者会出现多种并发症,且治疗效果也不尽人意。
近年来,针灸推拿在颈椎病患者中使用较多,并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1]。
为了探讨颈椎病患者中采用针灸推拿治疗的临床效果。
对近年来在我院诊治疗的80例患者资料进行分析,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对来我院诊断、治疗的.80例患者资料进行分析,根据患者治疗时间顺序分为两组。
调研中,男57例,女43例,其年龄在39-84岁,平均年龄为±岁。
患者入院时,对患者进行常规检查,患者均得到确诊,符合颈椎病临床诊断标准。
两组入院时间、年龄等差异不显著(P>),具体见表1。
方法
对照组采用针灸治疗,具体方法如下:(1)主穴取颈夹脊和风池穴。
(2)配穴根据临床不良症状取穴。
有上肢酸痛麻木症状患者,取肩井穴、肩外俞、天宗、曲池和外关穴;有下肢酸痛麻木症状患者,取殷门穴、环跳穴、昆仑穴、委中穴、阳陵泉和足三里,根据受累神经部位和程度辩证加取相应的经脉穴位。
(3)主穴针刺手法:针尖向主穴斜刺,刺入深度约为寸,患者有强烈针感和放射感为宜[2]。
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推拿治疗,具体方法如下:患者治疗过程中让患者保持坐位姿势,并让患者头部向前倾,使得颈部充分暴露,先以拇指揉拔理筋,解痉通络止痛,然后在患者风府至大椎段进行推拿,用拇指或掌根揉第1椎至第7椎两侧,最后用定点旋转复位法,患者推拿过程中患者低头,推拿过程中托住患者下颌向前上牵引。
另一手大拇指固定偏歪棘突处,在牵引颈椎状态下,当患者关节旋到绞索处,于紧张状态时,猛用力旋转侧搬,小关节复位,左右各1次[3]。
疗效标准
痊愈:患者颈椎功能恢复,患者生活能够自理。
显效:患者疼痛等症状得到改善,患者能够简单运动。
有效:患者疼痛、活动不便等得到缓解,患者需卧床休息。
无效:患者症状没有变化甚至有加重迹象。
统计学处理方法
实验中,对患者治疗时的数据进行搜集,利用SPSS16软件进行分析,并进行 检验,实验结果采用(x±s)表示。
3 讨论
颈椎病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这种疾病发病率较高(中老年人中发病率高),患者发病时会出现眩晕、恶心、呕吐等症状,给患者生活带来很大不便。
目前,对于颈椎病的发病机制临床上还不是很清楚。
但是,医学界普遍认为这种疾病与压迫和椎动脉交感神经丛受到刺激有关。
从中医角度来看,颈椎病属于“眩晕”范畴。
而眩晕主要是由于痰浊中阻、气血不足、肝肾阴虚之分,但是这种疾病的根本原因在于髓海不足。
因此,临床上探讨积极有效的治疗方法显得至关重要[5]。
而针刺近年来在颈椎病患者中使用较多,并取得理想效果,这种方法能够使得毫针和患者颈椎组织紧密联系,患者治疗时能够放松周围组织,畅通患者筋骨,改善颈部血运,并且采用针灸治疗只有针头和患者颈椎组织相连,不会对其他组织产生损伤,患者治疗后并发症较少,能增强患者针感,扩大感传范围,从而改善患者症状。
本次调研中,患者治疗后住院时间为(±天),并发症为(1(2%))优于对照组(P<);实验组96%对我院满意度较高,高于对照组(P<),这个结果和罗宇等人[4]实验结果相同。
此外,推拿是我国中医传统的一种较为常见和有效的外治手段,主要采用推、拿、提、捏、揉等手法进行肌肉及穴位的按摩,帮助患者颈椎部分气血运行,具有扶伤止痛,调和阴阳等作用,并且推拿还能够缓解患者肌肉,改善椎间关节活动功能,改善患者全身血液循环。
临床上采用针灸推拿治疗颈椎病治疗效果更好,这种治疗方法能够使相邻的椎体短暂性分开,同时增大了椎间隙和椎间孔,能够减轻颈椎退变对血管的机械压迫和对颈神经根的刺激。
本次调研中,实验组95%治疗效果理想,患者治疗后症状得到改善,高于对照组(85%)(P<),这个结果和王玉胜等人[5]实验结果相同,由此看出:针灸推拿在颈椎病中的临床效果。
综上所述,颈椎病发病率较高,机制比较复杂,采用针灸推拿治疗效果理想,治疗后并发症较少,愈合时间段,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赵冬娣,李有武.针药并用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58例[J].山东中医杂志,2010,(08):79-81.
[2] 王立新,李秀彬,等.推拿配合针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30例[J].浙江中医杂志,2012,47(1):42-43.
[3] 刘仿林,赖流番.手法配合针刺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76例疗效分析[J].医学综述,2010,(14):22-23.
[4] 罗宇,傅求真,陈小余,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与颈椎不稳[J].中国临床康复,2012,2(7):4265.
[5] 王玉胜.腹针配合艾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50例[J].山东中医杂志,2011,4(2):243-244.
按摩对颈椎病确实能起到预防和治疗作用,长期坚持颈椎按摩,能帮助颈椎病患者疏通经络、消除神经压迫,减轻身体的酸痛、麻木感觉;还能扩大椎间孔、加宽椎间隙、恢复椎体滑
颈椎病是骨科常见病、多发病[1]。目前对该病的治疗 方法 多种多样,包括保守治疗(手法推拿、牵引、中西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等,而多以保守治疗为主。下面是我为
。。正文 ,,参考文献全有
对于颈椎病的病人,推拿按摩是有作用,特别是颈椎病发病以后,很容易引起颈肩背部酸、麻、胀、痛的情况,而采用推拿按摩的治疗,能够解除颈肩背部肌肉痉挛的状态,使肌肉恢
针灸推拿在治疗颈椎病中的应用论文【1】 摘要:筋骨并重、气血并重是中医治疗颈椎病的优势。 通过对颈椎病患者风池、肩井、大椎等穴位的推拿,能够有效的缓解颈椎病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