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uanglingying
1981-1985年在澳大利亚医学院获博士学位。现任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瑞金医院副院长、教授、主任医生、博士生导师。上海市心脏介入质量控制中心主任,中华心血管学会委员、中国介入心脏学会委员、上海地区冠心病瓣膜病介入诊治学组组长。《国际心血管病杂志》主编,《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介入放射学杂志》、《上海交通大学学报》、《诊断学理论与实践》等杂志副主编,《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等八本医学杂志的编委。主要研究方向为冠心病防治、心力衰竭、瓣膜性心脏病及心血管疾病介入性诊治。主编的《实用介入性心脏病学》等4本专著,参编著作20余本,在国内外杂志发表论文230多篇。
小盆友2鸣儿
1、张仲景《伤寒杂病论》
《伤寒杂病论》是中国传统医学著作之一,作者是张仲景,至今是中国中医院校开设的主要基础课程之一。《伤寒杂病论》系统地分析了伤寒的原因、症状、发展阶段和处理方法,创造性地确立了对伤寒病的“六经分类”的辨证施治原则,奠定了理、法、方、药的理论基础。
2、孙思邈《千金要方》
孙思邈,京兆华原(今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人,唐代医药学家、道士,被后人尊称为“药王”。
西魏大统七年(541年),孙思邈出生于一个贫穷农民的家庭。他从小就聪明过人,长大后开始爱好道家老庄学说,隋开皇元年(581年),见国事多端,孙思邈隐居陕西终南山中,并渐渐获得了很高的声名。
孙思邈十分重视民间的医疗经验,不断积累走访,及时记录下来,终于完成了他的著作《千金要方》。唐朝建立后,孙思邈接受朝廷的邀请,与政府合作开展医学活动。唐高宗显庆四年(659年),完成了世界上第一部国家药典《唐新本草》。
3、李时珍《本草纲目》
李时珍(1518—1593),字东璧,晚年自号濒湖山人,湖北蕲春县蕲州镇东长街之瓦屑坝(今博士街)人,明代著名医药学家。后为楚王府奉祠正、皇家太医院判,去世后明朝廷敕封为“文林郎”。
李时珍自1565年起,先后到武当山、庐山、茅山、牛首山及湖广、河南、河北等地收集药物标本和处方,并拜渔人、农民、车夫、药工、捕蛇者为师,参考历代医药等方面书籍925种,考古证今、穷究物理,历经27个寒暑,三易其稿,于明万历十八年完成了192万字的巨著《本草纲目》。
此外对脉学及奇经八脉也有研究。著述有《奇经八脉考》《濒湖脉学》等多种。被后世尊为 “药圣”
4、扁鹊《难经》
扁鹊(公元前407—前310年)姬姓,秦氏,名缓,字越人,又号卢医,春秋战国时期名医。春秋战国时期渤海郡郑(今河北沧州市任丘市)人。由于他的医术高超,被认为是神医,所以当时的人们借用了上古神话的黄帝时神医“扁鹊”的名号来称呼他。
少时学医于长桑君,尽传其医术禁方,擅长各科。在赵为妇科,在周为五官科,在秦为儿科,名闻天下。秦太医李醯术不如而嫉之,乃使人刺杀之。扁鹊奠定了中医学的切脉诊断方法,开启了中医学的先河。相传有名的中医典籍《难经》为扁鹊所著。
5、陈无择《三因方》
陈无择(1131—1189年),名言,以字行,原籍宋青田鹤溪人。长期居住温州,行医济世。他精于方脉,医德高尚,医技精良,学术造诣深遽,除从事医学理论研究之外,并多著书立说。
因此,不但求医者众,而受业者更是纷至沓来。由于他的名著《三因方》为永嘉医派奠定了学术基础,因此,陈无择也就成了永嘉医派的创始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医学
医学类学术期刊有: 一、中华医学杂志 《中华医学杂志》是1915年创办的双语学术期刊,周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期刊主要反映中国医学最新的科研
我要推荐的是一本兼具严谨与科学、又融汇了生动和有趣的科普读物,它就是德国作家朱莉娅·恩德斯创作的《肠子的小心思》。通过这本书,你会知道,我们胃肠道的构成原来如此
1、畜牧兽医学报 2、中国兽医学报 3、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4、中国兽医科技(改名为:中国兽医科学) 5、中国兽医杂志 6、草业学报 7、中国草地(改名为:中国草
吴斌,男,汉族,四川成都人,1963年9月生,主任医师,西安市精神卫生中心业务副院长。1986年毕业于西安医科大学。现任陕西省《实用精神医学》杂志编辑部主任、中
是。经核实,亚洲医学人文杂志是北核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