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2

  • 浏览数

    244

车厘子妈妈
首页 > 医学论文 > 外科手术相关的论文

2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别吃哥的菜

已采纳

老年人由于年龄特点,重要的生命器官出现不同程度的退行性病变,消化、吸收、修复、愈合等功能低下,因此对手术的耐受力也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胸外科手术往往又会对病人身体产生较强的压力和刺激,有计划的术前护理是增强耐受力,保证手术顺利进行的重要因素。针对老年人,术前的护理重点在于建立病人接受手术的信心,同时尽可能的使病人的生理状态接近正常,以提高对手术的耐受力。 1临床资料 本组60例,男38例,女22例。60~69岁40例,70岁以上20例。入院时心电图异常26例,肺功能减退38例;入院时测血压23/11kPa以上15例,血糖以上8例。本组60例均经手术治疗。其中,呼吸系统气管及肺疾病48例,食管癌等消化系统疾病8例,循环系统心脏疾病6例。 2术前护理 心理护理 老年人思考问题细致、处世经验丰富,当看到、听到他人手术的良好效果后,对手术会寄予希望。但确定手术后,焦虑、恐惧、思前顾后的心态会接踵而来。各种心理变化过程都会影响饮食与睡眠。护理中不应因手术简单与否而忽略心理护理,应根据心理状态恰当地向患者解释病情,向患者介绍手术经过、护理措施及治疗成功的病例,增强老人战胜疾病的信心,使其积极与医护人员密切配合。 全面观察及常规检查 对病人全身状况的观察和必要化验检查是全面了解病人生理状态的必要手段。不可因一般状态佳而漏掉某方面的检查。老年人脏器的储备功能低,应激能力差,使机体内环境处于相对不稳定或失衡的边缘,应予以重视。发热、多汗、食欲不振均使机体入量不足或丢失营养成分,为适应手术,术前应予以纠正,加强营养。老年胸部疾病患者多数营养差,胃肠功能低下,术前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饮食(按成年人中等体力劳动)、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以利术后机体恢复,防止术后切口愈合不良。如消化道进食无法达到要求,遵医嘱给予补充静脉营养支持,如输入清蛋白、血浆、新鲜血、氨基酸等营养物质。对老年病人的输血、输液要严格掌握输入速度,过快不仅增加心脏负荷,还会因高龄者毛细血管的渗透性高而并发肺水肿,一般40滴/min为宜。结肠灌注也可作为手术前、手术后补充营养的方式,但需行胃肠道准备的病人不宜使用。 加强呼吸功能锻炼 胸腔手术患者,手术前常伴有胸痛、胸闷等症状,常有清理呼吸道无效,并伴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术前1~2周戒烟,锻炼腹式呼吸及排痰,给予超声雾化吸入,术前1周应用抗生素控制呼吸道炎症。对于咳嗽剧烈而不能平卧的老人,应按医嘱应用化痰药,补充足够水分,在病情许可的情况下按医嘱适当运用止咳药,以利于老人睡眠和休息。对于痰液黏稠不易咳出的老年人,除有心、肾和其他需要限制水摄入的疾病,应鼓励老人每日饮水量2000~3000ml。制定呼吸康复锻炼计划,包括有效咳嗽,有规则的练习深呼吸,腹式呼吸(膈肌每下降1cm可增加肺通气250~300ml)。对患有COPD的老人可指导进行呼吸操锻炼。肺切除术后有效排痰护理是手术成功的重要措施之一,也是预防术后并发症的有效方法。对患者进行深呼吸和有效咳嗽训练,诱发咳嗽反射:用手指在患者颈部按压气管或天突穴位来刺激气管引起咳嗽反射,使呼吸道分泌物随咳嗽而排出。 灌肠时注意事项 老年患者肛门扩约肌功能降低,对灌肠刺激耐受性低,肛管插入时动作要轻,有痔疮者要用细肛管,肥皂水一般为20ml左右,压力要低。胃肠道准备中,要注意老年人对冷、热反应不敏感,耐受力又差,灌肠洗胃用液温度准确(39℃~40℃),液量因人而异,还需防止由于反复灌洗出现虚脱。 预防切口感染 自术前准备皮肤开始,老年人皮肤张力低,给轻微压力即可伸展,伸展后又不易回缩,故清洁、涂擦或备皮时动作应轻柔,操作者注意力要集中,以防皮肤损伤。重视全身卫生,能下床者协助其沐浴,卧床者给予全身擦浴,要注意保暖。老年人皮肤干燥,对碱缺乏抵抗力,不宜使用碱性肥皂,以免引起皮疹或降低皮肤防御能力,影响切口愈合。注意保暖,防止上呼吸道感染。 体位训练 为适应手术卧位,术后各种体位,术前要进行充分训练,一般训练为2~3次,平卧排便,对老年人难以习惯,麻醉后膀胱松弛,增加平卧排便的障碍,术前应重点宣教。 特殊病人的观察与护理 对特殊病情观察不容忽视。心血管疾患老人,对手术耐受更差一些,按时记录生命体征,有心衰时需纠正后再施行手术。贫血老人应针对性地纠正贫血后合理膳食。患老年性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多表现为换气功能低,运动后动脉血氧张力下降,有二氧化碳潴留,直接影响手术,术前要彻底纠正,吸烟、嗜酒病人要禁烟酒。对于存在高血糖、高血压患者,应控制饮食,监测血压、血糖,根据具体情况,制定周密护理计划,认真实施,并与家属合作,配合手术要求。 3讨论 随着医学科学的飞速发展,护理工作更注重“为患者全方位服务为中心”的护理理念,针对老年患者提出舒适护理,注重心理护理,针对老年患者不同的文化水平进行方式不同的健康宣教,制定不同的健康指导计划,使老年患者在心理、生理、社会性上达到愉快的状态或者缩短、降低不愉快的程度,是贯穿于整个护理过程的整体化行为,注重与患者的交流和互动,努力营造一个舒适、温馨的治疗休养环境,并为配合手术治疗调整好患者的状态。

236 评论

苏州饭饭

腰硬联合麻醉在小儿外科手术中的应用

CES麻醉具有硬膜外阻滞和腰麻的双重优点,在小儿外科手术中占有重要地位。以下是文学网我为大家分享的关于腰硬联合麻醉在小儿外科手术中应用之论文范文。

1937年,Soresi等[1]第一次提出腰硬联合麻醉(Combined Spinal Epidural Anaesthesia CSE),并由Coates等[2]于1982年用一点法实施于临床。随着腰硬联合穿刺器械的改进和腰硬联合穿刺技术的提高,CSE获得了越来越广泛的临床应用。尤其在小儿外科手术中,CSE凭其安全、有效、并发症少的优势日益受到重视。本文仅就CSE在此方面的应用作以综述。

1 小儿椎管内解剖

脊髓在胎儿期与椎管长度相同,出生时其末端通常终止于L3水平,少数会延伸至L4水平,随后逐渐移向头端,2岁时其末端即达成人的部位,近于L1水平,故穿刺点选择在L3/L4或L4/L5间隙。小儿皮肤到硬膜外腔的距离存在很大差异,一中心对125位小儿进行研究后得出结论:该距离与体重的相关性很小(相关系数),变化范围由5mm至65mm[3]。另一中心为586位小儿行硬膜外置管,发现新生儿皮肤到硬膜外腔的平均距离为10mm,变化范围4-15mm;年长儿该距离与年龄(相关系数)和体重(相关系数)有较好的相关性,但亦存在较大变异[4]。因此,当硬膜外针到达黄韧带时就应行阻力消失试验,以防穿破硬脊膜[5]。

成人腰段硬膜外间隙的宽度约5-6mm,国外一学者的报导分别为7mm(均值)和(均值)[6];蛛网膜下腔的宽度约15mm。小儿这方面的资料暂缺乏。

小儿硬膜外腔含脂肪组织、淋巴管和血管丛较丰富,腔内间隙小,脂肪组织疏松,有利于局麻药的扩散,且小儿硬膜外腔脊神经细,鞘膜薄,故局麻药中毒和全脊麻的危险性高于成人。

婴幼儿脑脊液的含量为4mlkg-1,其中50%在蛛网膜下腔,而成人脑脊液含量仅为2mlkg-1,且只有25%在蛛网膜下腔[7]。另外,小儿蛛网膜下腔血管丰富,脑脊液循环快。因而,局麻药在脑脊液中的稀释度婴幼儿要大于成人,这可能是小儿腰麻维持时间短的一个重要因素。

2 CSE穿刺技术

麻醉前先开放通畅的静脉通道。穿刺点选择L3/L4或L4/L5间隙。患儿取坐位或侧卧位,操作过程中由助手帮助屈曲其腰部。由于小儿皮肤到硬膜外腔的距离很短且变异大,需避免穿破硬脊膜,当硬膜外针到达黄韧带时就应行阻力消失试验。多数医生认为空气阻力消失法应用于硬膜外穿刺的感觉优于使用生理盐水[8]。该法穿破硬脊膜的几率较小,并且当硬膜外针或导管有液体流出时不会混淆是否为穿破硬脊膜所致[8]。但是在成人,空气阻力消失法会引起镇痛不全、皮下气肿、空气栓塞、有症状的腰段神经根受压等并发症的发生。故大多数专家推荐优先采用生理盐水阻力消失法。1mmkg-1可作为6M-10Y小儿硬膜外穿刺进针深度的指导[9]。当进针深度>1mmkg-1而仍未到硬膜外腔时提示进针角度不对或进针点偏离了中线位置[5],需及时调整进针方向。穿刺置管完成后应保持仰卧位,避免头高足低位或头低足高位。

蛛网膜下腔用药北美国家多选用tetracaine(amethocaine),英国则多选用bupivacaine。重比重的推荐剂量:<5kg小儿,5-15kg小儿,>15kg小儿。小儿的麻醉阻滞平面不易测量,腰麻维持时间较成人短。2个中心的研究表明小儿单次腰麻的维持时间平均为71min[10]和84min[11],故70-80min后需追加硬膜外用药。

目前国内尚未生产适合于小儿的腰硬联合穿刺包,临床上多把小号的硬膜外针(19G或20G)与质优的硬膜外导管(23G或24G)和腰穿针(27G或29G)联合使用,可安全的用于婴幼儿甚至新生儿。

在进行小儿CSE穿刺过程中,操作应轻柔、准确,尽量争取小儿的合作,避免不必要的损伤。

3 CSE的优势

全身麻醉是我国小儿常用的麻醉方法,中等以上手术多采用全麻。全麻有利于术中呼吸管理,安全性高,可控性好,术中止痛和肌松完善,主动性强。然而全身用药不同程度加重了肝肾负担或损害,致使麻醉恢复期延长,对中枢神经系统和全身各脏器生理扰乱大,术后并发症多、管理被动,术后神经功能恢复不稳定,常有嗜睡、躁动、恶心、呕吐,呼吸功能恢复差。全麻下新生儿易出现低血压,尤其是存在低血容、呼吸功能不全、心血管系统发育不良的新生儿,亦可出现低体温、低血糖、高血糖、肺不张或持续肺高压。早产儿尤其是有呼吸系统疾病、神经肌肉疾患的小儿行气管插管全麻后易发生呼吸及心血管系统并发症。在满足手术需求的前提下,采用镇静药和有效且安全的部位麻醉,便可望避免以上全麻带来的不良影响,如有研究认为对于一些高危的婴儿采用腰麻可以减少术后低氧血症的发生率[12]。

众所周知,腰麻只需小剂量的局麻药就可满足手术需要,具有起效快、肌松作用好、简单易行等优点,但由于是单次给药,因而不能满足长时间手术的需要,不能提供术后镇痛,并且腰穿后有出现术后头痛的可能。在辅以镇静药的基础上进行硬膜外麻醉或骶麻也是一种安全、有效、并发症相对全麻来说较小的方法,但是与腰麻相比由于硬膜外阻滞及骶麻局麻药首次剂量较大,吸收入血后血浆中的浓度高,且小儿硬脊膜较薄,有渗入蛛网膜下腔的可能,这就增加了局麻药中毒和阻滞范围过广的危险[13]。有研究报导如果骶麻阻滞平面要到T11,需要布比卡因的量为1mlkg-1,而如果骶麻阻滞平面要到T8如进行疝修补术,需要布比卡因的量为 ,这是一个很高的剂量,且不可能完全避免血管内注射,因而对于高危的婴儿来说腰麻更加安全[14]。

CSE能在腰麻效果消退后继续用硬膜外导管进行麻醉,达到持续的麻醉状态,为长时间手术提供良好的手术条件,而且可以保留硬膜外导管进行术后镇痛[13]。CSE延续了两者的优点,而避免了两者的缺点,降低了麻醉失败率[15]和并发症的发生率,受到麻醉科医生的欢迎,在小儿外科手术的麻醉中呈现出越来越明显的优势。

4 适应征和禁忌症

由于CSE具有以上优点,因而在小儿手术中可于镇静或全麻的辅助下充分发挥其优势,且对各系统影响小,减少了挥发性麻醉品物和气管插管的应用。CSE适用于腹部及以下部位的手术,尤适于有呼吸系统疾病、神经肌肉疾患的'小儿和早产儿。小儿脐部及以下部位的手术也可在辅以镇静药的基础上进行CSE。

和硬膜外麻醉及腰麻一样,并存中枢神经系统疾患、凝血功能障碍、穿刺部位感染、脊柱畸形、低血容、局麻药过敏及外伤等为CSE的禁忌症。

5 并发症

由于交感神经系统发育的相对不完善和血管阻力低而稳定,使得小儿在CES麻醉中较成人更易于保持相对稳定的血流动力学。尤其是5岁以下的小儿,在麻醉阻滞平面达T5~T3水平时,其血压和心率变化均甚微。冯霞等[16]报道小儿CSE组血压下降不比硬膜外麻醉组(EA组)显著,相反EA组因追加药物,血压更易波动。麻醉中血流动力学稳定,仅的患儿需用药物提升血压,且处理后很快恢复。

硬膜外穿刺针进入硬膜外腔的判断常存在困难。穿破硬脊膜的发生率存在差异。一中心报道达10%以上[17],但通常认为发生率低于该水平[8]。用空气阻力消失法的发生率较使用生理盐水低[8]。

十岁以下小儿腰穿后头痛的发生率很低[18],陈信发等[19]通过对54例CES麻醉后的患儿的随访发现,术后头痛的发生率为0。其原因可能与穿刺针的改进和小儿蛛网膜下腔血管丰富,脑脊液循环快有关。

恶心和呕吐易发生于年龄较大的小儿,除了与精神因素有关外,术中血压下降和低氧血症也会引起。有研究报道,术中面罩吸氧较未吸氧者,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明显下降[20]。

尿潴留在小儿CES麻醉后的发生率也明显低于成人,极其少见[21],这也与小儿脑脊液循环快,局麻药易于排泄有关。

其他并发症:下肢麻木、无力,局麻药误入血管或蛛网膜下腔,硬膜外血肿和硬膜外间隙及蛛网膜下隙感染。硬膜外血肿是一少见但严重的并发症,一回顾性分析报道其发生率为190000:1[22]。硬膜外间隙及蛛网膜下隙感染的发生率为~,但大多数与硬膜外穿刺无关,而可能由远处血液传播所致。

6 小结

CES麻醉具有硬膜外阻滞和腰麻的双重优点,在小儿外科手术中占有重要地位。加上小儿自身的生理特点,CES麻醉后并发症少,安全经济,较成人具有更明显的优势。如果小儿CES穿刺器械能得到进一步改良,必会有利于这一技术的普及和发展。

88 评论

相关问答

  • 外科手术器械使用相关论文

    腰硬联合麻醉在小儿外科手术中的应用 CES麻醉具有硬膜外阻滞和腰麻的双重优点,在小儿外科手术中占有重要地位。以下是文学网我J.L为大家分享的关于腰硬联合麻醉在小

    大嘴小鲨鱼 1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外科手术机器人相关论文

    在美剧、日剧里常出现,结合 AI 和机械手臂协助医师进行手术的「达文西手术系统」,不仅视野广、术后伤口小,稳定性也极高,可避免医师手抖的问题,减轻负担,但这套系

    小薰1988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手外科相关论文

    一般都是省级的比较多,你要用于评职呢 还是?

    大大的熨斗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5
  • 兽医外科手术相关论文

    上学校数据库搜索相关主题的,整合一下就好啦。

    静香陈陈 6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外科手术相关论文

    胃肠外科患者病情复杂多变,常需放置多种管道以方便临床病情观察和治疗,因此,管道护理在胃肠外科护理工作中显得尤其重要。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胃肠外科护理论文,供大家

    就叫小胖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