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的明
《中华神经精神科杂志》自1955年创刊至今已经40年了。40年来,她既是我国神经精神科学事业发展的客观记录和里程碑;又是在我国神经精神科学领域中,传播科学信息,记录科研成果,开发智力资源,促进人才成长的高级专业学术刊物,对推动我国神经精神科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回顾40年来的历程,总结经验,将更明确今后的努力方向,发挥更大的作用。 时间:(1955~1966)解放前,神经精神科学事业未受到当时政府的重视,专业机构很少。因此,从事本专业者寥若晨星,神经精神科学成了我国医学科学中薄弱的一环。建国后,党和政府特别关心和重视广大人民的疾苦和健康,神经精神科学事业逐步发展起来,并于1951年8月成立了中华医学会神经精神科学会,此期间有少量的神经精神科论文刊登在《中华医学杂志》和《中华内科杂志》上。随着神经精神科学的发展,专业队伍的壮大,神经精神科工作者怀着满腔的热情,急于改变我国的落后面貌,他们渴望获得新知识、新理论、新技能,不断提高医疗水平,更好地保障人民健康。为适应这一形势的需要,于1954年7月召开的中华医学会神经精神科学会常务委员扩大会议上,决定创刊我国神经精神科专科刊物——《中华神经精神科杂志》。随后组成了以许英魁为总编辑,冯应琨、伍正谊、王慰曾、张沅昌为副总编辑的《中华神经精神科杂志》第一届编辑委员会,穆怀珠任专职编辑。经过全体编委和专职人员的积极筹备,《中华神经精神科杂志》创刊号于1955年3月13日问世,为季刊,每期80页,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由当时卫生部副部长、中华医学会会长傅连暲题写了刊名。办刊方针是以神经精神科医师为主要读者对象,贯彻卫生工作方针,实行普及与提高相结合,普及对危害人民健康严重的疾病知识,如脑血管疾病、神经系统肿瘤、癫痫、神经症、精神分裂症等疾病的防治方法、研究心得,要求医学研究密切结合实际,以更好地为生产建设服务。《中华神经精神科杂志》创刊初期编辑室设在中华医学会内北京东单三条胡同,1957年迁至北京东四西大街新建的中华医学会办公大楼,创刊初期,编委会议都是在协和医院神经科许英魁和冯应琨教授的办公室内召开,参加者经常有许英魁、冯应琨、魏毓麟、赵葆洵、王芷沅、穆怀珠等。到60年代,则转到中华医学会会议室召开,参加人员有许英魁、冯应琨、黄克维、赵葆洵、王芷沅、谭铭勋、伍正谊、沈渔邨、许迪、陈学诗、王忠诚、张继志等。在50、60年代,在京编委会经常是在星期天或晚上召开。当时编委赵葆洵、谭铭勋、王芷沅、陈学诗、张继志还经常来学会帮助加工稿件、撰写编者按语等。外地编委张沅昌、夏镇夷、陶国泰、于清汉等也很关心杂志工作,帮助组织稿件。1958年6月在南京召开全国精神病防治工作会议。会议决定对精神病人实行三级管理制度,由卫生、公安、民政三个部门组成精神病防治领导小组,并组织实施;提倡对精神病人实行开放管理,即不要把精神病人关闭或关锁在病房内。这次会议对我国精神病学事业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各地通过各部门的协作成效显著,其中以上海、北京、南京、天津、杭州、苏州做得比较好。如上海成立了精神病防治领导小组,办起了多所精神病工疗站,使精神病的复发率下降了3/4以上。外出伤人毁物者也大大减少。这次会议的纪要及会后各地开展工作的经验介绍,该刊从1958年第4期起陆续报道,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从1959年起改为双月刊,第1期84页,以后每期68页。从1959年起开始刊登英文目录,从1959年第三期起刊登主要论著英文摘要。1960年6月4日根据上级通知,该刊与医学会办的所有期刊一起停刊,检查浮夸、泄密和“修正主义”问题,同时也有纸张困难等原因。至1963年国家经济情况好转后,经改选组成以许英魁为总编辑,冯应琨、伍正谊、王慰曾、张沅昌、陈学诗为副总编辑的《中华神经精神科杂志》第二届编辑委员会,增加11名年富力强的新编委。专职编辑仍由穆怀珠担任,1965年增加了陈秀华。经积极筹划于1963年5月25日复刊,为季刊,每期84页。并改由中华医学会出版。1963年11月25日至12月2日在广州召开了第一届全国神经精神科学术会议,会议交流了许多有价值的临床经验和科研资料,包括应用神经病理、生化、生理等实验研究方法,对神经病理学、神经外科学和精神病学的发病机理和治疗原理等方面进行了比较深入的学术探讨,反映了建国以来我国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和精神病学的成就和进展。本刊从1964年第1期起改为104页,较详细地报道了这次大会的内容。重点介绍了有关脑血吸虫病的病理,脑血管疾病的临床、病理及外科治疗,颞叶癫痫的临床、脑电生理,颅内肿瘤快速显微诊断和手术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的脑脊液转氨酶测定,不典型内因性精神病的生化代谢紊乱,精神分裂症的遗传生物因素调查、生化代谢及心理学的研究,以及神经衰弱的综合治疗等方面的论著。正当我国神经精神科学及其专业刊物蓬勃发展之际,出现1966年爆发了“文化大革命”,本刊与几乎所有的期刊一样于同年9月又一次被迫停刊。直停至1978年。从1955年创刊至1966年9月停刊,共刊出10卷、39期,刊登文章1366篇,平均每期35篇文章。从1955年至1960年每卷末期附有总目录,从1963年复刊改为文题索引。每期印数从4030册上升到7658册。本阶段特点: 刊出内容以实用为主,较多地报道常见病的临床分析和临床诊治经验总结:建国初期,我国科研机构尚少,科研设备有限,所以回顾性临床分析文稿较多,也很需要。过去我国的有关教科书和参考书,各种疾病的流行情况、病因、病理、临床表现多引用外国的数据,与我国实际情况常不尽符合。因此,陆续发表大量的临床分析文稿,颇受广大读者欢迎,也为我国撰写有关教科书、参考书提供了翔实的资料。同时,还经常刊出“临床病理讨论”,对锻炼临床思维、准确诊断疾病、妥善地治疗护理大有帮助,因此,成为读者喜读乐看的栏目之一。 在初期,译文和译文摘要(文摘)所占比例较大:在50年代,每期译文1~4篇,译文摘要1~14篇;译文和文摘多来自苏联,部分文摘来自英美。从1958年开始设“综述”栏,对国外的有关进展予以综合报道。由于我国神经精神科学基础很薄弱,50年代仍处于起步阶段,因此,较多地引进外国的经验和成就来充实自己,还是很有必要的。 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文章较少。本阶段共刊出论著605篇,其中基础研究15篇(占),临床研究95篇(),该两类文章绝大多数在60年代前期刊出的。50年代的基础研究以大体解剖学、病理学研究较多,而生化、生理学研究在60年代开始增多。 神经外科论著较少:在50年代刊出很少,60年代开始逐渐增多,但所占比例仍较少,在此阶段刊出的605篇论文中有关神经外科者仅44篇(占),其原因是我国神经外科起步较晚。本刊编委会对神经外科的发展一直很重视,经常优先刊出神经外科研究成果的文章。 充分报道有关学术会议的资料:本刊编辑委员会十分重视学术会议的报道,认为学术会议是展示各地有关经验总结和科研成就的大课堂,是沟通信息、开阔眼界、启迪思想、切磋学术,促进科学发展、促进人才成长的重要途径,因此,本刊编委、编辑积极参与并组织稿件加以报道,使未参加学术会议的广大读者也从中受益。 受政治运动影响较大,受当时政治影响,特别是1966年,本刊登了不少政治性文章,有时每期占一半版面。两次停刊(1960年和1966年)均受到当时政治运动的影响,1966年停刊长达12年之久,对神经精神科学事业的发展影响很大。此期间各地神经精神科工作者科学研究工作很少,零星的成果只能刊登在文革后期复刊的《中华医学杂志》和《中华内科杂志》上,专职编辑陈秀华先后参加上述两杂志的编辑工作。 1976年“四人帮”被粉碎后,1978年春召开了全国科学大会,大会发出向科学技术现代化进军的伟大号召,并在改革开放、加强国际学术交流的影响下,激励我国广大神经精神科学工作者奋起追赶国际神经精神科学发展水平,学术思想空前活跃,形成兴旺发达的繁荣局面。为迎接这一局面,1978年初卫生部同意上报经国家科委批准复刊《中华神经精神科杂志》。从《中华内科杂志》编辑部调出陈秀华负责筹备复刊事宜。在京原编委冯应琨、黄克维、陈学诗、赵葆洵、谭铭勋、王芷沅、沈渔邨、王忠诚、张继志等多次召开筹备会,讨论编委会人选和复刊计划。复刊后的编委人选原则上是上届编委中身体状况较好者建议继续聘用,有的省缺少编委请当地医学会推荐人选,最后由中华医学会常务理事会审议通过后聘任。组成以冯应琨为总编辑,伍正谊、王忠诚、张沅昌、黄克维、夏镇夷、陶国泰、陈学诗为副总编辑的《中华神经精神科杂志》第三届编辑委员会。适逢当年7月4~10日在南京召开第二届全国神经精神科大会,会议期间召开了《中华神经精神科杂志》第三届编辑委员会全体会议,由冯应琨、陈秀华在会上分别介绍了杂志筹备情况和提请审议的编委会工作条例草案、审稿原则草案和组稿计划。会上讨论热烈,各地编委表示将努力为杂志组审有关稿件。随后,在同年9月5日杂志正式复刊,仍为季刊,每期64页,并开始在论文参考文献前刊登论文英文摘要。从1983年起改为双月刊,每期64页。1988年起论文英文摘要改在每期后部集中刊登并取消论文英文目次。1993年起则将论文英文摘要放在中文摘要之下,并恢复论文英文目次。本刊从1980年起被纳入美国的《医学索引》,亦被纳入我国《中文科技资料目录》(医药卫生)、《中国医学文摘》。编辑室专职人员由1名编辑增加到3名编辑,1名编辑干事。复刊后,本刊除针对当前防病治病的需要,组织相应稿件外,特别注意报道有关学术会议的内容以满足广大读者的渴求。1984年4月10日国家科委批准创办《中华神经外科杂志》。1985年《中华神经外科杂志》正式创刊后,该刊不再刊登神经外科稿件。在中华医学会神经精神科学会领导下,进行了第四届编委会改选筹备工作,经过反复酝酿,1986年5月中华医学会常务理事会批准组成以陈学诗为总编辑,夏镇夷、周孝达、陶国泰、史玉泉、谭铭勋、沈渔邨为副总编辑的《中华神经精神科杂志》第四届编辑委员会,调整了1/3编委,遴选50岁左右、专业水平较高的专家取代身体不好的65岁以上的老编委,并保留部分身体尚好的老编委作咨询编委。1986年6月3日至7日在重庆召开第三届全国神经精神科学术会议期间,召开了《中华神经精神科杂志》第四届编辑委员会全体会议,会上由陈学诗总编辑介绍编委会改选经过,陈秀华汇报了本刊1978~1986年工作报告以及编委会工作条例(修订草案)、审稿办法(修订草案)提请审议通过。并围绕如何办好杂志进行了热烈的讨论,提出了不少宝贵意见和建议,特别是要求把神经科和精神科分开办刊物的呼声较高。为了使读者了解本专业的最新信息,从1986年开辟了“精防动向”栏目,介绍国际学术会议情况,国外神经精神科发展状况。为了加强思想导向,开辟了“人物述林”栏目,介绍老一辈神经精神科专业工作者艰苦创业、刻苦钻研、治学育人的业绩。1991年初进行第五届编委会改选筹备工作,经过反复酝酿于1991年4月组成了以陈学诗为总编辑,沈渔邨、郭玉璞、姜佐宁、江德华、张明园、陆雪芬为副总编辑的《中华神经精神科杂志》第五届编辑委员会。1991年5月在吉林市召开《中华神经精神科杂志》第五届编辑委员会全体会议,陈学诗总编辑报告编委会改选经过和1986~1990年杂志工作总结。会议重点讨论了如何解决杂志压稿时间长和脱期问题;部分编委再次提出本刊应分办神经科和精神科两本杂志的建议。由于本学科专业的杂志在各地相继创办,如《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中华神经外科杂志》、《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等20余种,同时这期间,纸张、印刷、邮局发行费用不断涨价,本刊每期的定价从1986年开始突破了多年的每册元,逐渐上涨,以致发行量逐年下降。从1980~1993年每年平均每期印数为22294、20066、19297、19617、20445、18193、17876、17330、13569、13593、13485、13270册。到1988年,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在物价上涨的压力下,经济状况陷于低谷,于1988年7月1日起停付作者稿费1年,9月1日起收取稿件处理费(1991年1月1日起对中华医学会会员停收稿件处理费)及发表费。自1991年开始封面加印中华医学会会徽。根据出版署的规定,从1993年第2期起停用傅连暲会长题写的繁体字刊名,改为简体字刊名。从1978年复刊到1994年底共刊出17卷,90期,刊登文章3106篇,平均每期篇。本阶段特点: 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增多:自本刊1978年到1994年底,发表的论著共1379篇,其中基础研究82篇(),临床研究541篇()。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所占的百分比为50~60年代(基础研究、临床研究)的1倍多。这是可喜的改变,是这些年来各单位加强科研工作、推行研究生制度的结果。基础研究论文对我国医学科学有促进作用。多数临床研究有利于基层专业人才的成长,促进神经科和精神科防治工作的开展。 神经外科论文迅速增多:这阶段神经外科发展迅速,从1978年复刊至1984年底,共刊出论著472篇,其中神经外科162篇,占,与50年代神经外科仅占(5/292)、60年代占(39/313)相比,有了长足的进步,表明我国神经外科的蓬勃发展,已能用手术方法根治或明显改善多种颅脑、神经疾病,同时也表明已有可能创刊神经外科专业杂志。 重点号和专辑增多:重点号和专辑的专题是编委会根据来稿和有计划地组稿,尤其是结合专题座谈会和有关学术会议组编的。本阶段刊登45个重点号和13个专辑,两者共58个,平均每年3~4个。这是由于自1978~1993年中华医学会神经精神科学会已成立14个专业学组,专业学组均举办各种专业学术会议,加上本刊组织的专题座谈会,总计有29个(不包括本刊编辑部未参加的会议),其中神经科19个,精神科10个。本刊除了报道这些学术会议水平较高的论文外,多数专业学术会议和专题座谈会都写了富有指导意义的会议纪要及相关的诊断标准、治疗方案、疗效判定标准等。这些纪要和方案标准(详见附表)较充分地反映了会议各种内容和各种见解,并发挥了学术导向作用,颇受读者欢迎。 增辟栏目,活跃版面:本刊原有栏目有述评、论著、论著摘要、病例报告、讲座、综述、临床病理(例)讨论、学术动态、书讯,本阶段增辟了学术讨论、技术改革、国际学术交流、精防动向、读者*作者*编者、人物述林等,以充实内容,活跃版面。 加强编辑规范化:从1986年起,加强编辑规范化工作,严格实行法定计量单位,同时加强对图表、统计学符号、参考文献、名词术语及版面设计等的规范化,贯彻各种有关编辑出版的国家标准。 该刊创刊40年来,贯彻卫生工作方针,坚持正确的办刊方向,实行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努力不懈地工作,因而不论在提高防病治病水平,保障人民健康方面,还是在促进学科发展和专业人才培育方面,都做了重要贡献,兹简要分述于下。 普及推广新理论、新技术、新经验:建国初期,我国神经精神专业队伍很小,随着各地专业医疗防治机构的建立和发展,专业人员迅速增多,但多系从内科队伍分流出来,专业知识不足,且有关专业参考书缺乏,为适应这一需要,本刊创刊后,特别注意针对这些需要进行组稿,除了通过论著介绍我国各地行之有效的临床经验外,用较多的篇幅以译文、文摘形式,继之采用文献综述形式及时介绍国外的新理论、新技术、新经验,起到没有围墙的全国专业性继续教育大学的作用。 促进各种常见的神经精神疾病的诊疗规范化工作:为了统一各种神经精神科疾病的诊断、治疗、疗效判定的依据和标准,中华医学会神经精神科学会及其14个专业学组和本刊召开的学术会议、专题座谈会都十分注意分别就有关疾病制定“分类”、“诊断标准”、治疗方案”、“疗效评定标准”,本刊均及时在有关重点号、专辑中予以报道,以便各医疗防治单位推行应用。对于加强医疗机构的管理、建立健全医疗质量和科学研究的规范化,均起到了促进作用,受到广大神经精神科工作者的热烈欢迎。 反映我国神经精神学科的新成就,推动学科发展:本刊是我国第一本专业高级学术期刊,肩负着反映我国这一专业的先进水平的重任。建国后,我国神经精神科工作者意气风发,越来越多地开展科研工作,其研究成果大量投寄本刊,本刊总是力争及时地严密审查后择优刊出,尤其是1980年召开了科学大会,迎来了科学的春天后,研究报告迅猛涌现,多种先进的诊断手段和新技术的应用,如CT扫描、数字减影、磁共振成像、多普勒超声检测、核素造影、红外热图、脑地形图、诱发电位等;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研究,基因定位、基因诊断和基因治疗等基因工程技术的应用以及神经化学、精神药物药代动力学等的研究工作;各种实验性脑血管病、癫痫、帕金森病、精神分裂症等动物模型的建立;神经组织移植,如垂体移植、胎脑组织移植、肾上腺组织脑内移植等;各种常见的神经和精神疾病的流动病学调查报告等;众多的新成就的报道传播,推动着学科的迅速前进。 促进临床医生的诊疗思维锻炼:本刊创刊不久就设立了“临床病理讨论”栏,先后刊出了59篇。由于其内容与读者日常工作密切相关,可以启发读者从临床难题中独立思考,有力地进行诊断思维锻炼。 该刊创刊40年来,编委会和编辑部一直努力贯彻党的卫生工作方针,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与普及相结合并侧重提高,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发展服务的方针,做出了成绩,积累了宝贵经验。 充分发挥编辑委员和审稿人的作用,做好审稿和组稿工作:本刊的编辑委员和审稿人大都是我国神经科和精神科界有名望的学术水平较高的专家,是本学科各地的带头人,在审稿和组稿工作中能够严格筛选把关,提供恰当有力的组稿线索,促证了杂志质量。特别是在创刊初期,老一辈编委曾牺牲个人大量休息时间,为本刊审阅和修改稿件,经常星期日或夜晚参加在京编委会,不管刮风下雨,酷暑寒冬,他们都按时出席,认真讨论每一篇文稿。继续充分发挥这样一支有无私奉献精神的有权威的专业编审队伍的作用,是搞好杂志的根本保证。 充分反映国内外神经精神科研究新成果和新动向:本刊始终将反映国内外神经精神科研究的新成果和新动向放在首位,通过良好的总体设计与导向,使广大专业人员获得新知识,扩大其眼界,提高其医疗水平和科研层次,进而促进我国神经精神科事业的发展。 充分报道学术会议的内容,扩大其社会效益:中华医学会神经精神科学会及其后来的14个学组,早年每隔几年召开一次学术会议,后期每年总要召开2~3个专科学术会议或专业学术讨论会。并就有关重要问题进行讨论。专业学术讨论会是针对本专业中各有关方面共同关心的重要问题组织的学术讨论会,除公开征文外,根据主要议题特邀专题报告和综述报告,这些会议结束之前,会议领导小组总要根据报告的论文和广泛讨论的情况以及与会人员对会议的评价意见,认真总结,指出主要的收获、学术争鸣情况,取得一致认识的意见和尚有不同认识的几种意见,以及今后应努力探索的课题等,委托一位主持人向大会作总结报告。本刊为了充分发挥学术会议的效益,除了选登有代表性的重要论文外,组织有关专家写出会议纪要。会议纪要要求不要套话、空话,要求在会议总结报告的基础上,把会议的重点议题所涉及的问题充分反映出来,纪要应达到使未参加会议的读者读后感到象参加会议一样真正有所收获。有关这些学术会议的重要论文、会议纪要、综述,加上述评,形成一个重点号或专辑,以使广大读者全面了解会议内容,获得效益。 有计划地组织专题座谈会和重点号:举办专题座谈会是一种重要的组稿形式。选题是由编委会制定下年度编辑计划时确定的。选择当前急待讨论的问题,并提出各有关分题的中心发言人、特邀综述报告人以及拟约请参加讨论的专家或单位名单。对于一些涉及多学科的问题,可邀请多学科专家参加讨论。座谈会一般以50~100人的规模最好,讨论范围明确,人数少,但均是专家,便于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充分交流和争论,达到讨论深入。会后将座谈内容整理,写成充分反映会议内容的纪要刊出,可使读者增长知识,开阔思路,提高认识和诊治水平,促进研究的深入。同时选登一些有关研究报告和综述,约请对该专题有丰富经验的专家撰写一二篇指导性述评,对有关问题提出看法,指出方向,集中刊出这些文章,就可形成一个很受欢迎的重点号。 加强读者、作者和编者的联系:本刊1992年、1993年两次在杂志上刊出启事征求读者对本刊的意见,有不少读者和作者就本刊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批评和希望。这些意见很定贵,我们经过反复研究对策,并认真改进、落实,对杂志质量和效益的提高大有好处,今后我们将进一步加强与读者、作者的联系,除不定期公开征求读者意见外,还要通过编委、座谈会多方收集读者的要求、希望、批评、建议,及时改进杂志工作。 由于作者、读者、编辑的密切配合。《中华神经精神科杂志》从1978年复刊后,认真抓好编辑工作规范化、科学化。杂志社主管社长、总编辑、编江部主任对每期稿件认真核查及签发。刊出稿件质量是较高的,据不完全统计,自1978年以来本刊发表的1379篇论文,有101篇获国家、部、全军科技奖,58篇获省、自治区、直辖市等科技奖,31篇获优秀论文奖(附件2),共有190篇获奖,获奖率达,我们衷心感谢全国广大作者对《中华神经精神科杂志》的大力支持。 处理好神经科和精神科的关系:创刊以来,该刊在处理两个学科的稿件上是基本协调的,基本按1∶1的比例编辑的,1990年一度出现的精神科稿偏少的现象已得到纠正。尽管如此,由于近几年来神经科和精神科事业发展迅速,队伍不断壮大,县级医院已有专科医生,两科均有上万名专业医务工作者,来稿逐年有较多的增长,稿件积压日趋严重,虽曾采用增加页数、出版增刊、部分论著改为论著摘要等措施加以缓解,仍存在压稿时间较长现象,今后将更进一步加强这些努力,力争1年内刊出率达到70%,消灭来稿2年登不出的现象。鉴于1994年中华医学会神经精神科学会已分成两个学会,分别成立了中华医学会神经科学会和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学会,将本刊分成《中华神经科杂志》和《中华精神科杂志》已提上了议程,可望在1996年得到实现。
爱米利的米粒
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许多人都有过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都不陌生吧,通过作文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作文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希望作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家园,在大家的心中应该是绿色而又舒适的,但在我的心中她可并不那么完美。
人未到河畔,就可以闻到阵阵的臭气。河里也真是“丰富多彩”:破皮鞋,一次性饭盒,电池,不一而足。污浊的河面飘浮着几条白色的小鱼。
你看,汽车站那些只知道自己挤着上公交,却不管老人和孩子的青年;你看,马路上的车龙排出令人窒息的废气;睡觉时,路上“嘀嘀,嘀嘀”的喇叭声还此起彼伏。
我希望这样的家园:乡村的小河两岸,建起花园。那是鸟语花香、碧水蓝天。人们在这里读书、游戏、野炊……疲惫时,就躺在碧绿的草地上仰望蓝天,让风姑娘轻轻抚摸我的脸,那真叫舒服啊!
我希望城市里的公路上,穿梭着太阳能汽车;我希望汽车站口,看到队队候车的好青年;我希望声声刺耳的汽车屏息净气;我希望……
我的希望不是梦。我坚信,有千百万人的共同努力、奋斗,这所有的希望很快就会成为现实。那时啊,我们的家园—广大的农村、城市都将是那样的美好!
晚上,我一个人学习学完回家。为了早点到家,我绕了一条捷径,但这条路的路灯坏了。此时,两旁的建筑已经吸引不了我的目光。我一心只想着早点回去。感觉到周围有点阴森,于是我加快了脚步。来到路口,转个弯,忽然一个模糊闪亮的光点进入了我的视线。原来是两旁的路灯。一个路灯的光是那么微弱,似乎是个老人。却直着看的那一点是由无数个路灯组合成的亮点。我希望得到那个亮点,也不知为什么,我又加快了脚步,用力去追他。当我跑了很远的时候,我发现:他还离我十分的遥远。
希望是我最重要的支点,没有了他我就会倒塌。正因为这样,我才去努力坚守着他。
一个晾衣架,如果没有支架,就会倒塌,最后不得不和它身上的衣服一起变脏。一个人如果没有希望,没有精神之柱,就会迷失方向;一旦有了希望,就会有用不完的内部动力,就像汽车开动马达。
一个人的希望是无止境的。当一个人登上一座高峰,就会想去登更高的山;当坐在飞机上,飞向蓝天,就会想让飞机飞得给高些;当获得奖状时,就会去争取更好的奖状。我望着路灯问自己,你的希望是什么?我的希望是每次考试都名列前茅,获得老师和同学们的认可和认同。我相信,我的希望没错,坚守希望定能获得成功。
我希望我能有一双翅膀,这样就能免费旅游。我要去看长城,体会它的雄伟壮观,它的万里之长,还有它修成的艰难。我要去黄河,看它的九曲,它的滚滚直下,还有它的奔腾不息……有这样一双翅膀,我就能免费地旅游,而且想去哪儿就去哪儿,爱什么时候去,就什么时候去。
我希望我能有一双翅膀,这样就再也不会迟到。我可以吃完早饭,多玩一会儿或多学一会儿。等到离上课只有两分钟时,我再去上课也不迟。如果真有一双翅膀,那该多好!
如果我有一双翅膀,我就会在夜晚飞呀飞,一直飞到月亮身旁,伴随皎洁月光,在歌唱;我会在黎明飞到屋顶,看金灿灿的日出;在中午,我会在吃完午饭后飞向天空,尽情享受阳光;在又一个夜晚,我会飞到一座白皑皑的雪山上,看月光下,松软的雪在闪闪发光,在天底下,一片湖里流出的小溪叮咚流淌……
啊,有翅膀的生活,我是多么向往!
漫步在恬静的校园里,唯一的感觉是很美,一种说不出的美,我于是寻觅,发现美源于春天。
球场上的落叶很多,但树上鹅黄的新芽也是遮不住的,放眼望去真的好美好美,一种温馨的、清雅的美!其实每个春天都是那么美,只是我未能欣赏。每天我们都过着忙碌的生活,都在努力着,殊不知春天又天使般的地降临了,他给我们带来了一个新的希望……
我又想我家的人和朋友了。记得是前几年的一天,我因为脚伤而不得不呆在家里,当时我的心情坏极了,也因此使得整个家都很沉闷。有一天,妈妈对我说春天到了,我们一起去走走好吗?为了不使妈妈失望,我答应了,一路上妈妈扶着我沿着河堤来到了一个很大的草坪上,展眼望去,大地好像一张鹅黄色的地毡,我心情好了许多,还莫名的涌起了一股冲动,我对妈妈说,我有希望参加下一届的篮球比赛,妈妈被我的话惊住了很久才回来神来说:“对,你一直都有希望参加的,只是老师未能及时发现你的天赋而已,春天都会给我们带来新的希望,加油啊,女儿!”后来我真的加入了校队,也才真的发现母亲的力量是如此伟大。再后来,也才发现母爱是多么应该好好地珍惜。
今年的春天又来了,它依然美丽,不一样的那年春天的那个傻傻的女孩长大了,她发现其实这个春天很美,也充满着新的希望。
涓涓的小溪奔流不息,因为汇入苍海是它的希望;美丽的白云飘逸凌空,因为点缀蓝天是它的希望;鲜艳的花朵争奇斗艳,因为春色满园是它的希望。
陆游不陷世俗,他希望国家统一,所以有了“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不忘告乃翁”的诗句流传千古。文天祥刚正不屈,他希望有一身的正气,所以写出“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汉青“的千秋诗句。杜甫虽曾被叛军所俘,却一贯有心系天下的远大志向,所以作出了”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千古绝唱,让”诗圣“这个称号流传千古。
以上种种事例不正昭示着我们:只有有了希望 ,才能照亮心中之灯,人生之灯,让人生更有意义,让人活得更精彩。
若没有了希望,大树还何以挺拔?若没有了希望,江河还何以奔腾?若没有了希望,星星之火还何以燎源?
记住,人生只有一次。何不以希望为帆,理想为桨,信心为船,向人生的目标驶去?纵然前方有惊涛骇浪,有急流险滩,又何以为惧?
让我们心怀希望,那里有绿树成荫、百花争艳的秀美风光,那里有惊涛骇浪、怪石嶙峋的壮伟奇观!
绝美的风光在险峰,绝美的人生在自己努力的登攀之中,这时,你心中就要充满希望,它会点亮你心中的那盏明灯,让你一直向前,走向成功!
4月20日,我校举行了一年一度的春季运动会。这次运动会的召开,让我看到了建设班级的希望,因为我又看到了学生们热爱集体,团结一心的劲头。
从开始筹备运动会,学生们就出谋划策。班级队伍怎么走队形,喊什么口号,穿什么样的衣服,最重要的是用什么样的装饰来表现班级特点等等。总之,孩子们积极性特殊高。
运动会开始后,为了争夺文明班级体,观众队伍纪律出奇的好,好多同学争着发稿件,吃完的零食包装袋都收拾得干干净净。再看运动员们,一个个生龙活虎,参加每一项比赛时他们都竭尽全力,奋勇拼搏。尤其是在跑接力赛的时候,他们更是使出浑身的劲。观看的同学们都扯着嗓子为运动员们加油助威,有的同学嗓子都喊哑了。赵毅、李嘉豪同学跑完后腿都肿了,赵广义同学为了班级体的荣誉是带病坚持跑步的。同学们的精神让我感动。
从上六年级开始,我们班同学纪律性就大不如前了,感觉很涣散。但是这次运动会,又让我看到了同学们热爱班级,团结一心的劲头。又让我看到了希望,孩子们是可爱的,我要用爱燃起他们的希望,师生共建和谐班级!
前些天,奶奶生病了,爷爷带着我来到医院看望奶奶。来到病房里,爷爷把轮椅推来,让奶奶坐上,说要带奶奶去附近的音乐广场逛一逛,放松一下心情。
我们来到了音乐广场,爷爷一下子被正在下棋的人们吸引住了。他停了下来,让奶奶晒着温暖的阳光,自己开始专注的观看人们下棋。我觉得无聊,就跟爷爷说:“爷爷,我去玩了?"爷爷很爽快的答应了。
我快步跑到广场中央,很快发现了一只可爱的流浪狗在广场上跑来跑去。我跑到流浪狗的身边,给了他一些花生,它狼吞虎咽的吃起来,看来是饿极了。我又从爷爷买的菜中拿了一部分,分给了那只小狗。小狗鼻子动了几下,好像闻到了什么?一看是块骨头,便津津有味的吃起来。我看着这只小狗挺可爱的,便想把它领回家做我的宠物。可爷爷却不同意。
后来,我和那只小狗玩了半个多小时。最有趣的是,我将一根树枝扔出去,小狗会跑到树枝那儿嗅几下,然后再叼过来,送给我。
正在我们玩得高兴时,爷爷叫我们回医院。我只好乖乖的离开那只小狗,往医院走去,小狗一路跟着我,一直跟到了医院。医院禁止动物进去,我只好撵它回去,可当我拐回走时,心中不禁思念起那只可爱的小狗来。
可爱的小狗,你现在过得好吗?
年轮流转,时光飞逝。时间过的很快,不知不觉之中,新的一年来到了,回顾20xx年,总有许多好玩的事情值得我们留恋,同样,也有不少令人感到遗憾的事情。不过,时间的足迹已经走出20xx年,迈进20xx年,在20xx年中我有许多美好的愿望希望能实现。
因为我在上学期期末考试前因为一次小小的感冒而发起了高烧,差点没能参加期末考试,所以我决定多进行体育锻炼。现在我已经开始学习打乒乓球了,一开始的时候,我只能接上一两个球,经过我的不懈努力,现在的我,已经可以连续打三十多个球了,这也让我明白了干什么事都要坚持努力,我还要多多练习,让我有一个强壮的身体。好好学习。在20xx年中,增强我的阅读能力,提高我的计算速度,多读多背英语单词、课文。争取在新的一年中,取得好成绩。
另外,今年春节我还去逛了庙会,庙会好热闹呀!有各色各样的小吃,有丰富多彩的游艺活动,还有精彩的文艺演出……真是让我大开眼界,这也算是实现了我的一个小小愿望吧!
总之,我希望在新的一年中,收获一张快乐的笑脸。
说起我的爸爸,我可以翘起大拇指说出他的许多优点。在众多爸爸中,他应该算是一个好爸爸。
可是,爸爸有个坏习惯——爱吸烟。尤其是和朋友、同事、亲戚聊天时,就一支接着一支地抽,烟雾袅袅之中,他们自得其乐的样子。可不吸烟的人,就算站得很远,都会被呛得难受。
有一天,我无意中从朋友的一本医学杂志上看到一篇关于吸烟对身体有什么害处的文章。里面说:一滴尼古丁能杀死三匹大马,香烟里就有大量的尼古丁。看到这里,我吓了一大跳,心想:香烟里竟有这么多毒啊!爸爸吸那么多的烟,岂不是很危险吗?
回答家后,我告诉了爸爸,他不相信,还说我年纪小,不懂事。我没办法,只好找妈妈商量对策。
我把这件事告诉了妈妈。妈妈说:“他不相信,那你就把书拿给他看,不就行了。”“好的。”我答应了,急急忙忙跑到朋友家把书拿回来,给爸爸看。他看完了,长叹一声:“唉——现在我相信了,可是我一下子改不了啊。”我听了思索一会儿,然后说:“那就这样吧,我来画一张表,记录你每天吸多少只烟。我希望记录是直线下降。”
爸爸听后,不假思索的答应了。为了爸爸的身体健康,我多么希望爸爸能戒烟成功啊!
新年来了,植物冒出新芽,门上贴起了春联,家家户户都在发红包,人人穿新衣,到处都放着美丽的烟火,迎接快乐又幸福的一年。
新的一年,我最想得到的礼物是一台全新的自行车,因为我可以骑着自行车出去兜风、买东西吃、骑去游乐区玩、还可以跟哥哥一起比赛谁骑得最快,如果今年可以得到一台自行车,我觉得那真是太棒了!
我也希望我的钢琴能力可以变好,这样我就可以去各地演奏钢琴,得很多奖杯、奖状,还可以跟哥哥一起比赛谁弹得钢琴最好,所以我希望今年每天都至少练一个小时的钢琴,这样我弹的钢琴才不会输给哥哥,还可以弹出美妙的声音,给爸爸妈妈欣赏。
在过去的一年里,我有一些偷懒的行为,例如:有时候不 写作业,没有多看一些课外读物,还有我超级爱睡觉,放假的时候,常常睡到11点,爸爸说早起的鸟儿有虫吃,所以新的一年,我要改掉这个坏习惯,做早起的鸟儿,让生活更充实。
在新的一年里,希望爸爸的工作顺利、工作赚大钱,希望我们全家人平平安安,身体健康,也希 望大家能够快乐的过每一天。
新的一年,我希望我真的可以买一台自行车,但是我要先努力用功读书,把钢琴练好,改掉自己的坏习惯,这样我才可能得到这样礼物,真希望我的愿望都能够实现。
希望,什么是希望?希望是失败者对成功的一种渴求;希望是死对生的一种企盼;希望是寒冬对春的一种向往。什么是希望?希望是人生的钟摆须臾停止不得;希望是太阳升起的地方,光芒四射。如果低下头表示失望,那么昂起头便是希望。希望的路,千条万条;希望的河,处处可入海洋。希望是什么?是优美动听的歌;是奇丽无比的小诗;是令人神往的意境;是朝露、晚虹、是阳光……
鲁迅曾经说过:“希望是附丽于存在的,有存在,便有希望,有希望,便是光明。”是啊,人活着不能没有希望,否则会像失去控制的小船,随波浮沉。若有了希望,便有了前进的动力,有了战胜困难的勇气,有了奋勇拼搏的力量。希望是热情之母,它孕育着荣誉,孕育着力量,孕育着生命,它使濒临死亡的人看到了生存;使屡遭挫折的人看到了成功;使身处绝境的人看到了力挽狂澜的可能。总之,人活着绝对不可以没有希望。
一场狂风暴雨过后,太阳光又大片大片地洒落在阳台上。一阵微风掠过,我无意间发现了一个新大陆——阳台栏杆的墙角边,那原只是一小蕞一小片青苔中,竟不知不觉地生长出一株株不知名的小植物,由于好奇,由于好奇,我蹲下来细细地观察着那一株小生命:我暗暗吃惊,这是怎样一个平凡的生命啊!多么的坚强,多么的不起眼,但是他神奇般的活下来了。就如这次汶川地震中那无数个从死神手中又夺回来的宝贵生命!是啊,生命有时是如此地脆弱,活着也就是那瞬间的选择……在天灾面前一切都是如此的苍白,只有坚强的意志,让生命之花再次绽放……让我们为那些舍己的高尚灵魂默哀吧!你的希望将会延续……
既然我们无法抵挡天灾的发生,那就让我们学会珍惜吧,能够有机会爱别人的时候就付出真心,能够有机会接受爱的时候就好好把握吧。有时间的时候多陪陪我们的爸爸妈妈,朋友约你的时候也不要总是在拒绝……如果如果不幸真的发生也好让我们少点遗憾……
但愿大家早日脱离困境……大难不死必有后福啊!活着就是幸福啊!……
我家楼下,有一片草地。春天一到,草地就变成绿油油的,家门前好像铺上了绿色的.大地毯。每当走过草地,我都感到心旷神怡。
有一天,广州刮起了狂风,下起了暴雨。风雨过后,我去看那些小草,发现它们被暴风雨打得歪歪斜斜的,垂头丧气。我不禁有点儿担心,担心小草会不会枯萎。但是过了两天,我再去看了看,发现小草都挺起了腰,直起了背,笔挺笔挺的,又是一片生机盎然。它们的生命力是多么顽强啊!
这时,我想起了在去年的北京残奥会上,有许多残疾人顽强拼搏的身影:没了腿、缺了手还在游泳池奋力向前,没了眼睛还在跳远的跑道上勇往直前……他们失去了身体的一部分,却没有低头。每时每刻,他们都在燃烧生命,向自己的极限挑战,向命运挑战。
从小草和残疾人身上,我看到了他们是多么珍惜生命,热爱生命。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之中也有许多热爱生命,为社会做出伟大贡献的人:辛勤培育我们的老师,治病救人的医生、护士,忠于职守的警察叔……他们用辛勤的劳动创造着我们美好的生活,也使自己的生命充满光彩。我们要向他们学习,让自己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使自己活得更加光彩,更加有力,展现出生命的希望。
秋,很深了。树木大都秃了头顶,只有几株老榆树还在顶尖的枝条上挑几片树叶,黄灿灿的。几只麻雀站在树枝上,冻得唧喳乱叫,不时啄几下黄叶。
这是一个深秋的早晨。外面的土地吐着寒气,而这大棚的里面,却正暖气逼人。潮湿的地面,不断蒸发着水汽,大棚顶凝结着一层晶莹的水珠儿。
老五慢慢蹲了下来,小心翼翼地扒开土层。土里面,正躺着那一粒粒种子。他轻轻地捡起一粒,怕惊动了谁似的,轻轻地吹掉湿土,轻轻地放在掌心。啊,已裂嘴了。再有几天,就出芽了;再有几天,就是一根根黄瓜、豆角……老五收起这种幻觉,轻轻地把种子放回土里,轻轻地覆上一层湿土。然后抬起头,看看那一排排整齐的竹架子,好像已架起了一道道绿墙。老五眯着眼睛笑了。拍拍手上的土,他的思绪,回到了一个多月以前。
天黑了。老五刚放下饭碗,一支烟还没有吸完,村中间那个大喇叭便响了起来,是老支书在宣传温室蔬菜的事儿。老五仔细地听完,缓缓吸了一口烟,又狠狠地吐了出来。一个大棚,需要投资好几千元,弄得好,一年就能见利,弄不好呢?
他老五一年四季,起早贪黑,这钱来之不易啊!他长长地吁了口气,烦躁地站起来,和衣躺到床上。夜,好长啊!
天刚蒙蒙亮,老五再也睡不着了。起身走到院中,远处刚传来一声鸡叫,悠悠的,长长的。很远的树林中,有猫头鹰“咕咕喵”地叫一两声。月亮快落了,静静地挂在西天,月光还是很皎洁,冷冷地落下来。一两颗残星神秘地看着老五。老五揉了揉眼睛——天,还早着呢。
老五迷迷糊糊地打了一个盹儿,再起来时,月没了,星也没了。东方的天空,泛起一层鱼肚白。他看看天,深深地吸了口气,踏着重重的脚步向老支书家中走去。
“爹!”儿子在外边叫他。“嗯。”老五答应一声,又回头看了看那可爱的湿土地与竹架子,眯着眼睛走出大棚。
无际的秋野里,一片寂静。东方的天空,流淌着绯红的云。太阳出来了。忙碌的人们正将草帘子卷起来,温暖的阳光一下子就钻进大棚内。阳光下,一座座大棚放出一片片银子般的亮光。老五钻出脑袋,哈了一口气,“又是一个好天!”他说。
希望中的我们洋溢着快乐和放松,也许我们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优秀,但我们活在了自己的世界里,世界里我们释放着活力,播洒着青春,我们为自己而活着,为希望而活,也许生活中的我们不是那爸爸妈妈中永远的优胜者,但我们是努力过的。
虽然在爸爸妈妈的眼中我们不是最好的那一个,但我们的活力永在,在我们有限的青春中,生命在感触竞争,活力在感受成功。
也许在你成功的那一刻“竞争之神”又要向你发出新一轮的挑战。在挑战前即使再劳累和辛苦你也会为此而快乐,每当看到一颗颗汗水从面颊落下,你也会觉得这努力是值得的。
每当看到别人从一次次考试中脱颖而出出时,你心中那一个个充满童真的希望将在此刻化为乌有。也许成功是大家不变的追求,努力是成功的良药。成功虽然是困难的,但只要你在为成功拼尽全力,那你的心将会是满足的,因为我们在希望中成长,在竞争中感受痛苦与快乐。
《中华神经精神科杂志》自1955年创刊至今已经40年了。40年来,她既是我国神经精神科学事业发展的客观记录和里程碑;又是在我国神经精神科学领域中,传播科学信息,
办电子杂志吧,纸质的发行很困难做电子杂志只要学会专业的杂志制作软件,加上你自己很好的策划,组稿,排版就可以了。网上受众也是很多的
现在国家正规的杂志号CN申请难度是难于上青天的,(ISSN大陆是不承认的)基本上就是不批,除非有人;像韩寒的《独唱团》都是以书代刊,不好做的很,当然,如果楼主能
创办杂志需要哪些流程,创办杂志的规定是什么。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创办杂志流程,给大家作为参考,欢迎阅读! 一、期刊杂志创办流程 1、申办刊号: 需要创办国内
如何办好一本杂志: 杂志最重要的是突出一个前瞻性的观点,能够对未来有一定的预见性,体现出观点的个性. 然后就是说到对时尚潮流的关注,这里特别讲到,所说的时尚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