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348

蹦蹦跳跳321
首页 > 医学论文 > 我不是药神有关药学论文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shirleyxtt00

已采纳

电影《我不是药神》观后感

我看了一部让人受启发的电影,那就是我不是药神。这部电影来看的人非常多,妈妈说是因为这部电影的评分高,有必要看的价值高。我听了,专注地看着大银幕。

这部电影主要讲:原本程勇是为了挣钱,所以才买药,这种药的名字叫格列宁。在中国,价值非常高,很少有人买,因为都买不起几万块钱,可在印度,价格却非常便宜。这种药也是用来治白血病患者的,作用非常大。当然,程勇也是有有几个帮手的,有:吕受益、刘思慧(跳钢管舞的)、黄毛、老刘。在印度,调查局一直在寻找这种药,他们看价钱便宜,就说这种药是假的,其实,并不是假的,只是价格比较低而已。他们整天都调查。是由曹斌来带领检查的。曹斌听到老奶奶的劝告很怜悯她,因为大部分人拥有穷病,所以他们认为,这不是假药,是我们的命。曹斌决定向警官说,能不能不再搜查?程勇也准备辞职,把药全部交给了张长林,由他来卖。可他却说不行。有一天,张长林被抓了,他却不肯透露出是谁给他的药。没有了便宜的药,他的朋友吕受益也死了。程勇看着这些患者不甘心,又重新拾起这份工作,这一次,他是真心地要救人命,所以,他按500来卖给病人。他这样可真不挣钱,简直是亏本,可是他有那颗善良、纯洁的心灵。警官说搜集所有资料,曹斌找出来了,于是他就去逮捕程勇。因为他可怜那些患白血病的人。黄毛先发现了警察,他怕程勇被抓住,然后他开车把药带走,可是,他还是被抓了。结果他死了。程勇很伤心,来到医院对曹斌说:“他一个年轻人有什么错。”曹斌其实并不想这样做,可是警官不同意。这一回,曹斌辞职了。可是,程勇住监狱了。他看见曾经的患者取下了口罩,心里很甜蜜。

这部电影告诉我们:人不要那么自私,要让周围的人都变成健健康康的,才是你最大的本事。

电影《我不是药神》观后感

今天,妈妈带我去电影院看电影,我们看的电影是:《我不是药神》我问妈妈为什么要带我来看这部影片。妈妈回答:“这部影片评分是9。7,这是一部很震动人心的电影。”这部影片的主角叫程勇,程勇是个保健品店的老板,为了父亲的医疗费和供养儿子生活费。他绞尽脑汁地想着挣钱的方法。隔壁店的老板给他介绍了一个人,那个人说要陈勇去印度走私治疗白血病的假药回来卖,刚开始程勇不同意这样做,因为会触犯法律。后来因为父亲的病情加重,不得不马上手术,于是程勇就走上了贩卖印度假药的道路……

看完这部影片,我想说,药的价格太高了,很多生病的穷人都吃不上药,所以应该把药的价格降低一些,药生产多一点,这样所有人都可以买上药啦。刚看到那个老太太,哭着求警官的时候,我也哭了起来。我说不清楚这是一种怎么样的心情,总之很难过:是对老太太生病的同情,也是对药价提高的无奈,更是对法律规定的不理解,为什么能够治病救人的药要被称为假药?为什么程勇帮助病人还要坐牢?

我和妈妈说“我太不喜欢大人的电影了。”

电影《我不是药神》观后感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中国,慢性粒子白血病的病魔,威胁着无数人的生命,每天都有无数人倒在了死神的屠刀下。

而当时治疗这种病的唯一方法,就是服用格列宁,且需终生服用。但是瑞士产的进口格列宁,标价为四万元人民币一瓶。这对当时还算富裕的人来说,也承受不起,更别说那些穷苦的老百姓了。无数的病人因此把家底吃空,家人吃垮,最后也只能在病床上等死。

《我不是药神》里,药贩子程勇开了一家印度神油店,因为需要钱给父亲治病,开始秘密从印度走私便宜而药效一样的印度格列宁,低价卖出,他赚到了很多钱,也给穷苦病人带来了生机。被患者称为“药神”……但他终究架不住坐牢的恐惧,将销售权让给了另一个假药贩子。但那个药贩子丧尽天理,昧着良心,竟将药升到两万一瓶!噩梦再次袭击着穷苦的病人……

身边熟悉的病人,吃不起药,痛苦地放弃了生命,离开了家人,程勇大为震惊,也觉得有义务再次拯救他们。于是,善良的他毅然勇敢地再次走上了贩药之路。进价2000元的药,却只收500元,贴钱救助着广大病友,让更多的病人吃得起药,延续生命。

最后,他进了监狱。但是他的善举,引起了国家的高度重视。昂贵的格列宁进了医保,病人们吃得起了,生命得到了延续。

程勇是善良的,我们的国家是明智的,改革开放以来,越来越多昂贵的救命药品都被降低了关税,列入了医保,让广大穷苦病人都能看得起病,吃得起药。

影片看完了,观众久久不愿离去,许多人眼含热泪,感概不已。让我们为伟大祖国而自豪。祝福祖国,远航吧!

电影《我不是药神》观后感

前几天到影院看了电影《我不是药神》,在诸多影片中选择此片,主要是因为片名颇具悬念,撩拨起好奇心。影片开始很有喜剧色彩,不断引起笑声,后来慢慢变成了悲剧,越看心情越沉重,一些角落隐约有妇孺的啜泣声,我也被泪花朦胧了眼,影片的最后有个还算圆满的结局,有如放映结束时灯光的亮起。短短的两个小时,情感跌宕起伏,有笑有泪有思考。

其实,影片开始引发的笑声也是一种"含泪的笑".主人公程勇贩卖"假药"的初衷并不高尚,他为生活所迫,经营一家药效可有无可的神油店,生意惨淡,交不起房租,父亲又长期卧病,医药费难以维系,连老婆都嫌他没出息而选择离婚出国。后来父亲病发,得付巨额手术费,走投无路的他想起之前认识的白血病患者吕受益说过,售价4万元的欧洲进口药"格列宁",被印度仿制生产,药效相同却仅需五百元,存在巨大的盈利空间,于是犹豫再三,他选择了铤而走险,在吕受益、刘思慧、黄毛、刘牧师等的帮助下,屌丝逆袭,由男性保健品商贩一跃成为印度版"格列宁"的独家代理商,赚得人生的第一桶金,被病患者冠以"药神"的称号。然而,警察的盘查,加上"专业"假药贩子张长林的威吓,他决定洗手不干,把销售渠道让给张长林,"很不仗义"地弃伙伴而去,经营工厂,干起实业来……

正如导演文牧野所说,"大家都有成为英雄的素质",程勇良心当中那微弱的善意被唤醒缘于吕受益因买不起药又不想连累家人而选择自杀。利令智昏的张长林把药价炒到两万元,尽管仍低于市场价,但一个月一瓶,许多患者支付不起。看着病患们只能等死的绝望的眼神,内疚感、使命感和就义感交织的程勇在风声日紧的情况下重操旧业,把药以500元的亏本价出售。哪怕药价涨到3000元,他宁愿散尽家财都坚持不涨价,还把药物提供的范围由本地扩大到全国。他的自我救赎赢得了伙伴、病患们的心,黄毛甚至不惜为了保护他而丧生,被抓上囚车时,许多病患脱下口罩夹道送行。最后连警察、法官等执法人员都为他触动,他被提前两年释放。他行为的最大意义在于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推进了医疗体制改革的发展……

影片刻画了一幅草根众生相,展现了现实生活中种种的矛盾与困境。许多观众都情不自禁为之流下了辛酸的泪水。为生活鸡零狗碎,一地鸡毛;为药价虚高,大病难治;为普通人良心的觉醒,从自私走向无私……

尽管医疗体制等改革向纵深发展,但医疗、教育、住房、就业等压力,还是让现代人普遍存在一种安全感缺失的焦灼。我们时常在朋友圈看到各种各样的众筹求助,由于专利保护、市场供求、医疗体制等因素,许多未纳入医保范围的"特效药"价格之高,令人望而兴叹。然而求生的本能、情感伦理、舆论压力,使得患者本人,包括家属都不会轻言放弃,最后的结局往往人财两空,令人揪心。影片很好地将人的困境和压力诠释出来,令人感同身受,为之涕泣。

值得庆幸的是,"程勇事件"已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我们有足够的理由相信医保的范围将逐渐扩大,天价药不会再出现,老有所养,病有所医不再是梦想!

331 评论

那一年里

艺术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我不是药神》这部电影的绝妙之处在于它能让人们在感到之余思考人性、人生。那么你知道《我不是药神》的观后感怎么写吗?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有关于我不是药神观后感400字,希望你喜欢。

#621758 我不是药神观后感400字1

前几天,我去看了一部电影,叫做《我不是药神》。

《我不是药神》讲了这么一个故事:有一个人名字叫做程勇,他的老父亲得了脑瘤,要钱救命,前妻要带着儿子移民,房子租用费交不起,门面被关闭,遭遇了中年危机。因为白血病友老吕想起他是卖印度药品的,就托他去印度带些印度格列宁回来,而他需要赚钱,为生活所迫,于是走上了走私贩卖“假格列宁”的路。

起初生产方给了他100瓶印度格列宁,让他在一个月之内把药品卖完,前几天一瓶也卖不出去,于是他们想起了牧师老刘,群主思慧与“黄毛”。他们有了这么一条流水线:老刘与印度生产方沟通,思慧在网上推销,“黄毛”与程勇一起卸货。因为这些药只卖5000元一瓶,非常便宜,所以所有的上海病友全都来买了。

慢慢的他也有了大事业,但是正在此时,卖假药的张长林(其实卖的药就是把感冒药加上面粉制成的,治不好人,治不死人)来找程勇,“商议大计”。程勇也怕被抓,于是把代理权转给了张长林。张20000元一瓶卖出,有人说贵,报了警,印度格列宁被查抄,张逃之夭夭。一年后,老吕病危,自杀未遂,在程勇带药回国前,已经无药而病死,程勇把价降至500元。后来张落网,但是却被程勇感动,拒不招供。在某一批药带回时,“黄毛”窃听秘密,为救程勇,出车祸而死。另一批药在分散时,程勇被抓了。

法律从宽,判刑5年,政府减刑2年,3年后释放。押入牢时,全部白血病友脱口罩致敬,两列人无1000有500。

有一个镜头令我难忘,那是张长林与程勇在商讨时的一句话:“这天下啊,只有一种病不能治,就是穷病。”我想,的确,有人没钱,不能去治病,无法查病,只有等死。

希望以后越来越好吧!

#621759 我不是药神观后感400字2

“我病了三年,4万块钱一瓶的正版药我吃了三年。房子吃没了,家人被我吃垮了。”这是影片中一位老太太说的话,这样一个连配角都算不上的角色却戳中了我的泪点。那时,连同这位老太太几十号人因持有假药被抓捕,警察头领曹斌要求他们供出假药贩,谁也没有说话,当这位老太太说完这些话,曹斌终究受不过良心的谴责,放了他们。当警察局局长问起来,曹斌只说了一句话:“您另找人办吧,这案子,我办不了。”

影片讲述的是一个因卖药而展开的小人物的成长故事,慢粒白血病人吕受益买不起正版药结实了卖保健品的程勇,求他从印度带回仿制药,程勇考虑到关门的商店和需要做手术的父亲,终究答应了他。卖药过程中结识了思慧和彭浩,终于,纸包不住火,程勇被抓,判刑三年。路上,却有好多人为他送行。程勇只嘱托了曹斌一句话:“告诉我孩子,他爸爸不是坏人。”

都说上帝是公平的,看完影片的我却不这么想。在慢粒白血病人眼里,活命只有靠吃药,自然药商就是他们的上帝。可是上帝不为他们而存在。药4万块钱一瓶。有的人房子吃没了,有的人孩子吃没了,这卖的是药吗,是命啊!程勇带回来的仿制药,从5000元卖到500元,药效却一样病人当然要维护程勇。这3500中差着什么?而所谓的正版药商为什么卖这么贵?是钱么?是利益么?我无从得知。

小黄毛彭浩,和程勇取药时在上厕所时看到有警察在追捕假药贩子,知恩图报的他不顾一切的开着车冲了出去,本以为躲过了追不得他上帝却再一次和他开了玩笑,一辆货车撞过去,人,没了。当程勇赶到医院时拽着曹斌的衣领吼着“他才20岁,他只是想活命,他有什么罪!”对啊,他有什么罪,他只是一个想吃药的病人,却被货车撞死,而那些丧失良心的正版药商却活得好好的,凭什么?因为上帝不为底层而存在。

当上帝不为底层而存在,世上就充满了不公。总之,生于世上,就要安守本分,做好自己,问心无愧。

#684400 我不是药神观后感400字3

徐铮电影《我不是药神》,男一号程勇,因为挣不到钱堕落,贫穷和气急败坏到妻离子散,而通过卖有疗效的假药违法挣了钱金盆洗手,改行做了合法生意,最终还是被人性洗礼,再度不挣钱甚至亏钱卖假药,最后坐了牢,国家体制因此也做了优化变革。男一号从一个市井生意人蜕变为一个企业家。故事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这个事件只有那些患者及家属才能深刻体会到,作为旁观者,我看到是人类文明进程中,牺牲掉的不仅仅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更是人类灵魂深处的敬畏心。

一个人可以没有文化,但一定不能没有对文化的敬畏心。我们经常听到有人说,只要能挣钱,读什么书不重要。影片中,有个“正儿八经”卖假药的张院长,有组织有计划,但趁着“商机”从生命边缘的患者手里挣钱,最后走上了逃亡之路,记得他对男一号说了一句话“穷病你治不了,别傻了!”这话其实说得挺客观,可就是觉得这话太气人,穷人的觉醒,确实需要时间。只有那些有钱人(尤其以前的暴发户)才有可能会告诉穷人说,你们读书人有啥用?还不是要为我打工?而实际这些暴发户往往把自己的孩子安排到教育环境最好的地方去接受更加高等的教育,男一号的儿子最后被送去国外与母亲和后爸生活,在机场,孩子的警察舅舅对男一号说:“送出去也许是对的,会比我们更有出息!”

文化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学历,但更应该是学会敬畏,如果家长懂得对文化的敬畏,那么孩子不管是学习还是生活,就一定不会差到哪里去。二胎放开了,甚至计划生育这个基本国策可能会废除(废除这个国策,不是因为国家对人口不控制了,而是因为国家有信心放开了依然能够控制人口),但教育可能成为大问题,很多人会因为给孩子找一个好学校而费尽周折,还有更多人其实抱着不乐观的态度,但我认为,国家在进步,如果一个民族的进步要依靠先制定法令后逐步完善的形式,那一定强不到哪里去。例如垃圾分类,不是多了几个垃圾分类垃圾桶就能解决的,而应该是每个人对环境保护的敬畏心,对地球母亲的敬畏心,才能够真正做到爱护环境。

看着男一号抹去眼泪,转身走出机场的背影,我也感动落泪,原来因为自己对孩子的爱不舍得,不放手,而此刻的他因为知道他有更大的责任要去履行。人类这个族群就是很奇怪,当一个人掌握了可以改变别人或者说拯救别人生命的时候,就会放下个人得失,一路向西。这就是人类灵魂深处的敬畏心,这就是一个文化人的蜕变。

我认为这是徐铮导演的一次蜕变,同时也是中国文化体制的一次蜕变,试想,这个带有批判深意的题材,在10年前,电影审核部门是不可能通过,并能实现热映的。作为普通中国公民,我们应该要觉醒,应该要对公平正义持有一颗敬畏心。在不公平不正义的环境面前,人人都应该站出来,去改变,去优化,这样我们的社会才会更快走向真正的繁荣富强。

看到很多平台对这部电影的评分非常高,出奇的高,说明中国需要好电影,中国需要敬畏心。

#684399 我不是药神观后感400字4

法与情,理性与感性,主观与客观,天生是一对矛盾,相互对立,但在一定程度上又能得以转化和相互作用。

情,是人类作为动物所有的天然产物。在母系社会,因为血缘,母亲与子女必然成为一个亲密的小团体。因为这份血浓于水的感情,在生存问题上考虑的不再仅仅是个人。由此沿袭,因情感联系在一起的部落、社群、集体不在少数。当然,在这一过程中,为了维持不断扩大的集体,需要用理性的规则加以维护。这里,就开始了法与情的相爱相杀。

不可否认,毫无人情的法在治理中的作用。但是,我们先要明确法产生的逻辑起点。当感性无法解决集体中的冲突时,就需要具有统一标准的规则介入,化解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人情所产生的冲突。因此,法在情无法解决问题的情况下产生。

这里,就有一个疑问,法能否完全替代情来解决集体生活中出现的一切问题?我想,是不能的。至少,人无法成为完全没有感情的动物。失去主观意识,仅凭强大的理性来生活、生产,那就失去了人之为人的意义。

在影片中,展现的是人间百态。为了生存,为了苟且存于世,有些人买药品,有些人卖药品。求生的本能是法所无法控制的。

主人公的转变和心路历程。何尝不是理性和感性的对抗。为了筹集老父亲手术的钱,他走上了泰国买药的路。进价500元的药,他卖5000元。当有人提醒他卖假药会被判刑,他选择了保全自己。这一切,无疑是人性使然。男主也担心自己家人的身体健康,他也希望自己过上有钱人的生活,他也不希望自己的后半生在监狱里度过。他将个人的名利置于最高位置,用理性战胜来自白血病人的乞求和不幸。

但后来,当他直面白血病人的死亡和家庭破裂,当他看到那些依靠他而成功活下去的病人,他选择500的进价卖出药品。在面对供药的危机时,他依旧选择用500的价格卖2的进口药。在面对警察的追捕时,他试图拯救那几个白血病人。这一切,依旧是人性使然。他看到了这些努力活下去的人的不易,他的同情战胜了为了个人私欲的理性。

影片中另外一个主角,无疑是那个个面带口罩的白血病人。他们无疑是游离在法理之外的人群。他们对天价药的无能为力,让他们路上购买印度格列宁的不法之路。面对奸诈无良的黑心药商,最终仍将其出卖。面对帮助他们的男主,他们选择保护他。正如影片中,在派出所里那一位老奶奶的一番话所讲,“不要再追究印度药了,因为他在救我们的命。”活着,对他们来说,就是最大的希望。在这里,活下去远比卖假药要被判刑来的重要。

影片结尾,男主被判刑前说的那段话,大概讲到,他服从法律对他的审判,但是希望,天价药的现状,有所改变。在这里,法与情有个和解。法仍然是维持社会秩序的基本,但此之上的情,却是推动法得以进步的动力源泉。

我不是药神这部影片,平铺直叙的剧情,毫不尴尬的笑点,令人泪目得细节处理,成功撑起了中国电影的口碑。商业电影,不再是小鲜肉爱情片为主打。走进人情冷暖,深入社会百态的影片,才是引起世人共鸣的佳作。

#684398 我不是药神观后感400字5

其实,我在《我不是药神》刚上映不久后就大晚上窝在床上看过一次,看到快结束的时候已经是泪流满面,不停地擦着眼泪,却怎么也止不住。我本以为,看过一次后不会再轻易落泪,可周五的再一次观看中眼中依然忍不住泛起了泪花。或许是因为这部电影真的戳中了所有人最脆弱的地方吧。每个人都要经历生老病死,都会有被命运扼住喉咙的可能,如果那一刻真的到来,我们都会害怕,都会手足无措。

《我不是药神》讲述的就是我们最害怕的生活——健康被一点点吞噬,想要接受治疗却没有足够的钱,害怕死亡,极度渴求生存,在这种情况下,影片中的主人公们疯狂地追求着印度仿制药,只为活下去。而这其中,保健品商贩程勇担任着不可或缺的角色,慢慢地,他被人们感化,从一个只为赚钱而卖药的商人变成了一个帮助吃不起进口药的病人的天使。无法说他是无私的、充满大义的,但他对于那些病人来说是一切。他这种“匹夫之勇”让当时的我看得慷慨激昂,对那些追查他的警察很是愤怒与不满。也很不解,为什么中国就不能像印度那样让仿制药合法呢?合法后,病人可以有钱买药,像程勇那样的人也不需要冒着犯法的风险从国外进口药,这样不是两全其美吗?

当我上网搜索了一下仿制药之后,略微明白了其中的利弊关系。通俗的讲,仿制药就是一种对原研药的抄袭,在原研药被研发出来后,仿制药便也开始一步步生产,它的价格远远低于原研药。但一旦仿制药过分生产,没有人再去买原研药后,便是一个灾难。每一种新药的研发成本都是巨大的,多则几百亿,少则也是十几亿,这么一个前提让一些白血病药要和抗肿瘤药的价格十分昂贵,若大家都去买仿制药了,那还有哪家制药公司承担得起这天价的成本,如此,仿制药又从何而来。因此,我觉得这是一个十分矛盾的事情,原研药吃不起,会给老百姓造成痛苦,仿制药又会给研究成果带来打击,如此,我们到底是该以大局为重还是解决平民百姓的燃眉之急呢?这是一个情理法之间额较量。贩卖仿制药是不合法的,然而似乎合情,至于是否合理,又在两可之间。我想,这是一个没有答案的问题,没有人能去解答,也没有人敢去解答。

看了这本电影后我的内心是极为激动的,我恨不得马上拥有很多药学专业的知识,进入研发中心,尽力去研发新药,让中国不再只依靠其他国家,而是拥有自己的新药。可是目前为止我不能,我只是一个刚踏入药学专业的大一新生,我心有余而力不足,所有的愤慨只能放在心里想想,我唯一能做的就是认真学习专业知识,几年后,发挥自己的最大力量为中国的药学事业做出贡献。

我相信,将来的我不会辜负现在的我。

290 评论

天道酬勤1212

关于电影《我不是药神》观后感

《我不是药神》这部电影讲述了程勇卖盗版“格列宁”的故事。起初,程勇为了盈利而从印度引进盗版药,定价4000元一瓶,险些被警察发现,于是把公司转交给老张,可是老张涨价到20000元一瓶,被人举报了。程勇为了拯救更多的白血病病人,再次卖盗版药,2000元收购,500元卖出,只为了救人。

其中有一个感人的镜头:顾客们被抓走,有一位老太太对曹警察说:“我求求你们了,别再查下去了,好吗?卖药的也不容易,我们也不容易。我的钱都用来买正版“格列宁”了,房子也没了,车也没了,儿女们还得打工挣钱。别查了,求求你们了,我想活着。”语气是多么的无力,又是多么的希望。人们希望着,也失望着。希望药价能降低,又因为警察的严打而失望。

另一个让我感动的地方是印度药厂被投诉倒闭了,老板程勇为了拯救更多白血病人,用2000元钱从印度药店收购“格列宁”,又用500元钱的价格卖给白血病人。每天都要卖出去100多瓶,也就是一天要赔150000元钱,一天十五万,一个月就是四百五十万,这样不仅会赔大钱,还会把自己以前赚的钱赔光,可是,程勇一心要救人,在过了两个月后被警察抓走核实账本,全是亏空,没有盈利。

《我不是药神》让我感触很深,我看到了白血病人的贫苦,他们为了生命而倾家荡产,他们为了活下去保护假药。在程勇被抓时,病人们挺身而出,与警察进行搏斗,再程勇进监狱时,所有白血病人都来送行。

人们的心早已连在一起,程勇对白血病人是救命之恩,最后,程勇为此倾家荡产。白血病人对程勇是倾心报恩,最后,人们为了保护程勇,有的付出了生命,有的进了监狱。

这种感情,使人们的心紧紧连在一起,500元的“假药”把人们从死亡旁边拯救回来。这是人情的流露,是生命的绽放。无所谓监狱,无所谓死亡。

关于电影《我不是药神》观后感

中午同一个电影院老公和儿子一起看《大头儿子小头爸爸》,我看《我不是药神》,出来向对方说一句话,两部应该都看。

同样一部电影,因为自己的认知不同,看问题的角度不同,所以得出的结果肯定也不相同。我看后分享一下我的感受:

1、越是层次低的男人越计较,越自私,越没有担当。徐峥的角色,刚开始生活懒散,没有事业心,自我管理能力不强等恶习,导致婚姻关系不好,经济条件拮据,还有家庭暴力,从他和前妻的对话中就可以感受到。前妻要孩子抚养权,他不愿意给,处理方式居然是以打架收尾,不成熟的男孩子形象。

2、经济和格局关系是相辅相成的。有格局,钱也就挣回来了。没格局,不可能挣钱。随着徐峥格局的提高,他处理问题就不同了。特别是最后,把儿子送到机场,充分证明了这个点。

3、一个人的成功靠团队的力量。没有完美的个人,只有完美的团队。卖药 的过程就验证了这个点。团队直接积极主动做事情,并不是为了能够挣多少钱?而是看到这个事情背后的价值!

4、人到中年,处于上有老,下有小的状态,我们要学习自我管理的能力,统筹兼顾,自己的身体照顾好的同时,还要多多挣钱,让父母有尊严的生活,不能到时候父母住院需要费用的时候,我们铤而走险去做触犯法律的事情,得不偿失。

5、生活中要踏实做事,而不是玩冒险。电影的拍摄来源于生活,但并不等同于生活。徐峥也是这样的人,如果通过努力工作事业比较稳定,漂亮的女人不会去跳钢管舞。当看到那个男人脱衣服跳的那一刻,她哭了。

6、我们每个人不是救世主!我们没有能力让所有的人喜欢我们。虽然我们心中有爱,但我们每个人都是有限的,不能用所谓的善良把自己套住。毕竟我们还要生活!只有先温暖自己,才能照耀别人!

总之,身体健康是前提,也是根本。努力工作,幸福是靠经济来支撑的。做好家庭与事业的平衡!

关于电影《我不是药神》观后感

“他才二十岁,他只想活命,他有什么罪?”程勇的质问何其绝望,追“凶”的警察何其刺激——他无法辩驳,因为他也不知道想要活命有什么罪。

一部上映不久的电影刷爆了朋友圈,而这部《我不是药神》其剧情并不复杂:瑞士诺瓦公司研制的治疗慢粒白血病的有效药“格列宁”被高价售卖,老百姓根本吃不起。卖印度神油的穷老板程勇(徐峥饰演),为了赚钱,铤而走险去印度代购高仿药“印度格列宁”回国倒卖。

电影没有惊心动魄的特技,没有充满哲理的台词,也没有拯救世界的重大责任,甚至有些粗俗,但却真实,血淋淋的,让人感受到这就是生活,残酷的生活。剧中的程勇一直在治病救人和违法犯罪的边缘徘徊。他在卖药的初期是幸福的,生活的一切难题都迎刃而解,时来运转的体面日子终于也垂青他了。

然而,生活另一面的残酷,也悄然而来。印度的高仿药即便再有效,再能以假乱真,可终究还是被打假。警察介入此事,随后的竞争对手也开始步步紧逼,此时的程勇深感绝望,然而向前是良心的地狱,向后是法律的天平和重剑。

在一次聚会中,他决定退缩了,众人沉默,离开,其中王传君饰演的吕受益是最后一个走的,他由赔笑,到程勇说滚,由笑到哭的转换,那个迟疑了半秒钟的身影让人就算隔着屏幕,都能感觉到他对生活的无力和绝望。

明明生活已经在变好,不久前才信誓旦旦地说“现在有药有钱了,如果我儿子早点生孩子,我都可以当爷爷了”。一年后,程勇在一次偶遇中碰到吕受益的妻子,这才得知卖药的人跑了,吕受益也已经快不行了。当他再次看到吕受益时,吕受益已经病入膏肓。程勇抽了很久的烟,最终决定重新买药,这次他“就当还他们的。”

最后的最后,程勇还是没有逃脱法律的“制裁”,但他却通过了良心的天平。当余下的生者,有了生的希望时,警察却加大了打击“假药”的力度。在一次再平常不过的运送“救命药”的过程中,黄毛为救程勇,独自开车逃跑,最后因车祸死去的时候,程勇抓住了身为警察的前小舅子,愤怒而痛苦地质问:“他才二十岁,他只想活命,他有什么罪?”这句话,无疑也是程勇对现实社会残酷性的一次最直接也是最无力的控诉。

现实再一次给了程勇一个响亮的耳光。黄毛刚刚剃了头,买了票,本来是带着重生的希望准备回家看看的,可是灾难发生了。当程勇抱着他的照片痛哭时,我想他内心的绝望与内疚是要将其吞噬殆尽的。

有时,生活真的很残酷,明明对你已经展开微笑,并且伸出双手去拥抱你了,而你也幸福地投入其中,不去想太多,只是默默地感受着这短暂的温馨,却竟然是不幸降临的前奏。难道生活的本质是痛苦吗?我不知道,但我知道,有些痛,入骨;有些痛,只能自己承担。程勇是,吕受益是,黄毛是,电影中的每一个人都是。

程勇以“违法”的方式救助绝望等死的患者,他有罪吗?他在法庭上说:“我承认,我犯法了,无论怎么判决,我没有异议。我只希望,未来这个社会可以变得更好一点。”他没有为自己辩解,他早看见自己的结局,却正如自己所说的“就当还他们了”。

判刑后,从全国各地赶来成百上千的病人看望他。带着手铐,穿着囚服马甲的男主,坐在警车里透过车窗望向车外。那些目送他的患者都摘下了口罩,死去的黄毛和吕受益也复活了。他们笑了,笑得很开心,而程勇也笑了,只是笑着笑着,就泪流满面了。

270 评论

相关问答

  • 关于我不是药神的药学论文

    《我不是药神》有笑有泪,还有思考。在生活小细节的层层推进下,导演将小人物的日常平凡、卑微、无甚波澜的生活带到了更为深远的一步。我为大家带来几篇《我不是药神》

    KingkonG19870210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我不是药神药学专业论文

    电影《我不是药神》观后感 我看了一部让人受启发的电影,那就是我不是药神。这部电影来看的人非常多,妈妈说是因为这部电影的评分高,有必要看的价值高。我听了,专注地看

    Z.L.小姐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我不是药神有关药学论文

    电影《我不是药神》观后感 我看了一部让人受启发的电影,那就是我不是药神。这部电影来看的人非常多,妈妈说是因为这部电影的评分高,有必要看的价值高。我听了,专注地看

    蹦蹦跳跳321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柯南我不是蛇精病论文

    《侦探世界之黑暗代言人》、《柯南之我不是蛇经病》、《名侦探柯南之命运之瞳》、《名侦探柯南之黑暗猎杀者》、《名侦探柯南之移动炸弹》等。 《柯南之我不是蛇精病》是连

    MayQueen小乖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我不是药神医学论文范文

    一部上映不久的电影刷爆了朋友圈,而这部《我不是药神》其剧情并不复杂:瑞士诺瓦公司研制的治疗慢粒白血病的有效药“格列宁”被高价售卖,老百姓根本吃不起。下面是我整理

    泷泷大魔王 2人参与回答 2023-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