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351

孙美霞11
首页 > 医学论文 > 医学论文写作推荐书籍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十四不是四

已采纳

要把写作的手腕训练到熟练,必须常常去写,规规矩矩去写。” ——叶圣陶学习写作第一本要读的书莫属《文心》了。这本书的作者是教育家叶圣陶和夏丐尊,全书采用讲故事的写作方式来传授语文知识,既有情节,又有人物对话,幽默有趣,简直想回到小学重新开始学语文了。书中涵盖修辞、语法、诗词、小说、日记、书信、工具书、文学史等诸多文学知识,32个小故事贯穿始末,一边看故事一边学习文学基础,作为写作入门书再好不过了《作文三书》包括《作文七巧》、《作文十九问》、《文学种籽》,作者王鼎钧被誉为“当代著名华文文学大师”。《作文七巧》讲的是直叙、倒叙、抒情、描写、归纳、演绎、综合7种写作技巧,在这本书里你会看到作者解释这些技巧的巧妙,绝对不同于生冷的理论概述。读《作文十九问》你可以化身书里这个勤学好问的学生,把作者当成老师,不断向老师请教写作疑惑,你会在不知不觉中,登上一个写作高台,发现触目都是可写的人物、事件、风景,不再为没有材料、不会表达而苦恼。怎样把生活转化成文章呢?怎样以提高文学的方式提高人生呢?《文学种籽》告诉你每个人都有文学潜能,如果在生活中遇到烦闷的事,可以选择用文字发泄情绪,在无意识中,境界就不同了。

209 评论

为君俏颜

阿图·葛文德何许人也?白宫最年轻的健康政策顾问、影响奥巴马医改政策的关键人物、受到金融大鳄查理•芒格大力褒奖的医学工作者。 《时代周刊》全球100位最具影响力人物榜单中唯一的医生。 阿图·葛文德这三本书:《医生的修炼》、《医生的精进》、《死亡的告别》讲述了医生在不完美中探索行医真相、从仁心仁术到寻求卓越的艰难之路、衰老与死亡背后的人生常识。 正如王一方老师所说,阿图·葛文德的书折射的是他的生命之思与医学之悟。 这是讲述阿图·葛文德亲身行医经历的书,8年的外科训练带给他的不仅仅是医疗技术的提升,最重要的是他对医学的反思,每一名医生都希望医疗过程能够胸有成竹、井井有条,治疗效果显著改善。然而,有时候,事实反而呈现出无解的答案。 全书十四个故事,分别围绕孰能无过、难解之谜、世事难料三个章节来展开叙述。 当简单科学遇到复杂个体,医生们该怎么办? 第一个故事讲述的是我第一次为病人植入中心静脉导管,我忐忑不安,尽管事前做了充分的准备,比如仔细观摩上级医生手术、准备手术器械、上级医生在旁指导,然而手术过程中仍然发生了数个小状况,最后我在上级医生的帮助下完成了手术,在紧张不安中等到了X光片的结果:没有戳伤肺,管子放对了位置。在为第三个病人植入中心静脉导管时,他是一位体重超过140公斤的大胖子,出乎意料,我做的很顺利,得到了上级医生的夸奖。 多做,连续不断的做--熟能生巧,是训练一名手忙脚乱的外科医生成为经验丰富医生的必由之路。 在“难解之谜”章节中,一个小故事是关于孕吐30周的安娜坚持不做人工流产的经历。 怀孕8周的安娜开始剧烈呕吐,不管用什么方法也不能停止呕吐,为此,她告别了工作,母亲专门照顾她,她辗转在各家医院、数个医生之间治疗呕吐,效果甚微。医生们对于她的状况十分苦恼,甚至有医生建议她看精神科医生。 医生们束手无策,百思不能其解。有人建议安娜做人工流产终止妊娠,可是安娜完全不考虑,作为一名虔诚的天主教徒,每天能够听到子宫里两个小小心脏的跳动,痛苦就变得不那么难熬。 八个月后,安娜生下了两个小宝宝,母子平安,呕吐也离开了安娜。 对有些病人来说,以不同的角度来看待痛苦,或者接受我们无法控制痛苦的现实,尽管药物没有作用,医生还是可以帮助病人。 19年间,一位女人生了十个孩子,但每一个都夭折了,一个死在腹中,一个先天不足,另外8个好好地在婴儿床里也死亡了。当时诊断为婴儿猝死综合征。 一个家庭连续出现8个死因不明的婴儿死亡,似乎看上去不可思议,30年过去,一位女检察官控告玛莎--十个死亡孩子的母亲杀死了自己的孩子。 从资料来看,医生并没有找到婴儿被谋杀的证据。只是每个婴儿的死亡现场都有玛莎在场,因此她有很大嫌疑。 最后,玛莎承认自己闷死了4个孩子,其他的记不起来了。 最令人信服的证据,有时候并不来源于科学,而是当事人亲口所述事实真相。 正如阿图·葛文德所说,有时候,我们将医学看得过于完美,其实,它并没有那么神奇。阿图·葛文德总能让病房里的真实故事在我们眼前上演,《医生的精进》也不例外。作者坦然揭示洗手、医疗官司、性骚扰、注射死刑等其他人看来禁忌的题材,以“医生”的身份进行自省,字里行间看见仁心仁术到追求卓越的反思,医生的精进之路也在这样的反思中徐徐展开。 美国的战地医生一直默默地努力做一些事情:从护目镜、防弹衣、前线外科手术小组,直到战场医疗新体系的形成。 这种新体系的形成,彻底改变了战争中美国士兵的阵亡人数。 伤员一旦被送来,外科手术小组就实施标准的进展性生命维持规程,他们为伤员提供短时间的手术治疗,以及不超过6小时的术后重症监护,重点在控制损害而不是最终修复上。伤员被转运到野地站支援医院,在这一级,治疗的目的也不一定是最终修复,伤员在这里停留的时间为3天。需要更长时间实现救治目标的伤员会被转到所谓第四级医院,预计需要接受30天以上治疗的伤员会被运送回国。 2006年末,医疗团队能够挽救90%前线伤员生命。 专心致志从实践中总结科学,不坐等新发明,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表现出英雄主义的个人牺牲精神,这就是美国战地医生成功秘诀。 里德是一位皮肤科医生,因对一名病人黑色瘤的诊疗过程受到了起诉。医疗事故官司是每个医生感到最恐惧、最痛恨、最为无奈、但也是经常发生的事情。 但是,诉讼的漫长,却同时将医患双方置于痛苦的对立局面,患者很少得到实质性帮助,医生也身心俱疲。 作者尝试性提出一种方案:仿效疫苗赔偿体系,成立基金会,依照专家小组提出的疫苗副作用伤害种类,符合其中一项症状的由基金会提出赔偿,患者不满意可以向法院提出诉讼。 探讨由于医生的过失造成病人损伤的有效赔偿体系,是医生和病人的共同愿望,毕竟,这是医疗救治中高度关注点。 印度是一个医疗资源极度缺乏的国家,医疗系统缺钱、缺人、缺药。1000张床位的医院,却没有胸腔引流管,没有脉冲式血氧仪、没有心电监护! 在这里,外科医生不能控制的因素太多:排队等候的患者、贫困、物资缺乏,等等。但是,对于自己能控制的东西,他们会不断改进。 每天,他们会抽出15-30分钟时间去当地咖啡馆喝上一杯奶茶,交流当天的病例,讨论采取哪些方法,具体怎么做到。 短暂的会唔谈话,使得医生们在艰苦的工作环境下坚持持续提升技术。 就在这里,一名印度外科医生发明了一种方法:腹腔镜修补穿孔性溃疡,手术切口只有厘米宽,平均费时45分钟。 尽管身处印度一个整日尘土飞扬的偏远小镇,这名外科医生和他的方法却在全世界的溃疡外科医生中名列前茅。 每一个医学成就的起步都异常地简单,最重要的是医生发现问题的意愿和修正问题的决心。 在这里,独立于现实困境之外,尝试带来了奇迹,意愿成就了硕果。 理性看待现实中种种困境,依据现有条件,尝试性地探索细节改变,逐步扩大成果,这就是医生们的精进之路。 创新工场CEO李开复这样评价这本书:在于癌细胞交手的过程中,我深深体会到“未知生,焉知死”。作为一名医生,阿图·葛文德关注的是医疗的局限以及人的尊严。他从医者的角度思考,对病人及其陪伴者来说,人生最后阶段真正重要和有意义的事情是什么。作为凡人,我们都将面对人生的终点。《最好的告别》给了我们重要的启示。 在本书中,作者还是运用故事的方式,从衰老带给人们生活的种种变化、养老机构的各种变迁、努力救治与放弃治疗的抉择、如何在生命的终点上谋求共识上将以一个个故事串联起来,引导思考在面临衰老与死亡时,医生应该如何帮助自己、亲人、病人告别。 养老与临终两大问题,在作者的笔下,透过一个个案例,展现在读者面前。 87岁的菲利克斯是全美老年病学带头人,到头来,他也要面临自己研究了一辈子的问题。 菲利克斯60岁发生过一次中风,79岁时候差点心脏停搏。即便如此,他还是能继续工作,到了82岁时,他却不得不退休了,问题不在于他的健康,而是他妻子的健康。70岁的时候,视网膜病变使得她不得不停止工作,10年后,她几乎完全失明。他们搬到退休社区,这里距离儿子更近一些,他们所在的是独立社区,服务包括做家务、换洗被子及提供晚餐。 但是,衰老带来的是一系列的丧失,虽然他们克服了种种困难,比如妻子的双耳差点失聪、菲利克斯偶尔的抑郁等等。但是妻子的跌倒导致骨折使得她被迫搬入了拥有24小时护理的疗养区。 在疗养区,护理人员的照顾并没有让菲利克斯和妻子安心,最后,他将其带回了家,在生命的最后阶段,她安宁地住在家里,享受着他们的漫长爱情的温暖,而不是作为一个身体和头脑不能自主的病人住在疗养区,接受她并不喜欢的照护。 在对美国养老院普遍调研的基础上,作者特地提到了厌倦感、孤独感和无助感是疗养院的三大瘟疫。而一个养老院的创新举措“两条狗、四只猫、100只鸟”带来的对老人心灵的滋养故事,形象描述了医生不能仅仅关注修复健康,对心灵的有效滋养能有效降低疗养院的死亡率。 老人需要的,是一个能独立的生活空间、一个带来心灵慰藉的陪伴,一个依照其自立生活能力给予的分级照护,也许,这就是未来疗养院探索方向。 当生命垂危时,大限之日姗姗来临时,我们怎么办? 作者以个人作为病人家属的亲身经历,通过讲述父亲在面临无法治愈的疾病时家人共同走过的人生历程,亲自见证了“把今天过到最好,而不是为了未来牺牲现在”的做法效果。 作者提到了生前预嘱(病人自己决定做何种治疗)、临终治疗(姑息治疗和善终护理)、艰难谈话(死亡告别)三种方式对于临终病人的益处--这样的临终、死亡方式值得期待。 最好的告别是安宁,离去的人心境安宁,留下的人心境安宁。 愿阿图·葛文德能促进我们对医学的反思,陪伴我们走过不确定性的前提(资源配置缺失)与对完美结局(无缺陷)希冀之间的困惑。以友善共情的人文关怀去陪伴病人及其家属。 对生命的思考,会更加顿悟医学的局限性与可能性。

134 评论

独一木头

参考文献书籍引用格式为:

作者.书籍名称[M].出版社所在城市:出版社名称,出版年份:页码.

如:郑刚.生物医学光学[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7:383.

如果是合著,即有多名作者,其作者的书写格式与期刊多名作者的书写格式相同。

参考文献一般包括:专著[M]、论文集[C]、报纸文章[N]、期刊文章[J]、学位论文[D]、报告[R]、标准[S]、专利[P]、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A]。

以上内容参考:全国标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信息与文献 参考文献著录规则

273 评论

相关问答

  • 医学论文写作推荐书籍怎么写

    医学论文写作流程五大步骤:(1)医学论文写作准备工作:搜索和积累资料,包括文献资料摘录,实验室的观察数据,各种记录,调查研究所得的各种结果等。所搜集的资料越多、

    远离的兔子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医学论文写作书籍推荐

    作为一名内科医生,不断的丰富自己,掌握更多的医学知识是非常有必要的。下面是由我给大家带来关于内科医生必读的经典书籍,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内科医生必读的书:《西塞

    独酌邀明月 4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消渴病论文写作书籍推荐

    给大家着重推荐三本书: ①《写作这回事》——斯蒂芬 · 金 如果你对这个名字不熟悉,那么我提一部电影你肯定会知道——《肖申克的救赎》,这部小说就是他的作品。他的

    PaperwizPx 6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医学论文书写推荐书籍

    医学史是我的最爱。《心外传奇》极力推荐,一本讲述心脏外科发展史的书,语言生动,读这本书容易让人着迷,一口气就能读完。还有一本,《枪炮病菌与钢铁》,内容很深刻,但

    神采飞扬0829 4人参与回答 2023-12-12
  • 医学论文写作参考书籍推荐

    推荐《身体使用手册》,基本把内科书科普一下,只能让非医学专业的人了解疾病的皮毛,通俗易懂,至少没有像很多养生书一样误导消费者。药理方面推荐《药理学》,虽说是专业

    Kinglijiji 8人参与回答 2023-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