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181

皇后镇Z
首页 > 医学论文 > 药学与临床研究杂志发表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xiaomao7taotao

已采纳

具体研究领域:现主要进行“一氧化氮(NO)与具有明确生物活性的天然产物相偶联的杂合衍生物的设计、合成及生物活性研究”。近年来,发表相关科研论文13篇,其中以第一作者在本学科国际高水平杂志上发表论文两篇,分别为:J. Med. Chem. 2008,51,4834~4838. 及Bioorg. Med. Chem. Lett. 2007, 17(11): 2979~2982. 影响因子 (IF) 分别约为及。申请发明专利3项,获授权发明专利2项。课题资助: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新型NO/五环三萜杂合物的分子构建及生物活性评价(主持,面上项目,32万)2. 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基于NO的抗肝癌三萜衍生物分子设计及活性相关性(主持,面上项目,8万)3. 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新型肝靶向性三萜衍生物的合成及生物活性研究(排名第二,重点项目,20万)。所获成果:1. 获授权发明专利两项:1)张奕华,陈莉,田季德,郭青龙. 齐墩果酸偶联衍生物及其药物用途[P].获奖:论文“一氧化氮供体型齐墩果酸衍生物的设计、合成及生物活性研究” (第一作者) 1)获中国药学会学术年会(昆明)优秀论文三等奖 (2004,7);2)获第7届全国青年药学工作者最新科研成果交流会(杭州)优秀论文二等奖(2004,12)。研究生培养:独立指导硕士研究生10人,已毕业2人,分别就业于北京和天津市;目前在读硕士生8人。代表性论文及成果王中原,汤佳,陈莉*. 水飞蓟宾衍生物的研究进展. 药学进展 2009,8:360~364.仇文,陈莉*, 孔祥文, 孔令义. 呋咱氮氧化物与阿魏酸偶联化合物的合成及生物活性研究. 化学试剂 2008, 4:336-339.姜一平 冯锋 谢宁 陈莉 朱明晓. 毛冬青的化学成分. 药学与临床研究 2008,3:163~165.陈莉,张奕华,毕小玲, 罗叶青. 齐墩果酸酯的合成研究(II). 中南药学 2006, 12:416~418.陈秀英, 季晖, 张奕华, 陈莉. 一氧化氮供体型齐墩果酸衍生物ZCII2对早期实验性肝纤维化的保护作用.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2005, 11:1261~1265.陈莉. 一氧化氮供体型齐墩果酸衍生物的设计、合成及生物活性研究. 第7届全国青年药学工作者最新科研成果交流会(杭州) 2004,12.蒋丽媛,陈莉,张奕华. (2-乙酰氧基)苯甲酸(3-硝氧甲基)苯酯的合成工艺改进. 中国药物化学杂志 2004, 3:178~179.陈莉. 一氧化氮供体型齐墩果酸衍生物的设计、合成及生物活性研究. 中国药学会学术年会(昆明) 2004,7.陈莉, 孔祥文, 张奕华. 齐墩果酸酯的合成研究 (一). 中草药 2003, 34 (12) :1080~1081.陈莉, 蒋丽媛, 张奕华. NCX-1000的新合成方法. 药学进展 2003, 27 (6) :358~360.

180 评论

吃客声声

有的放心。以下是详细的资料中医科建于1955年5月,当时只有一名中医师,设中医门诊,无病房。1956年聘入名中医林道铭,1957年又聘入名中医叶轩孙。1960年在西医内科病房内附设中医病床14张。有中医师11名,年门诊量91087人次,住院数55人次。1962年中医病床相继减至4张,最后全部撤消,中医师余下8名,只开展门诊。1965年单独成立了中医病房,地点在温泉路托儿所楼上,床位30张,医护人员共有19名(其中护士7名)。1970年中医病房搬迁至温泉路原儿科病房内。1972年中医病房再次撤消。1975年中医病房重新建立,设在原高干病房二楼,床位40张(内有痔疮床位10张)。1978年中医病房搬入五层医疗大楼的第二层,床位40张(内有痔疮床位10张),医师15人,护士8人。1986年,中医科共有床位44张(内有痔疮床位10张),各级医师21名(副主任中医师1名,主治中医师8名,中医师8名,中医士4名),护士11名。1994年痔疮科10张床位归属中医科,中医科拥有44张床位。1992—2002年,中医科在完成本科门诊、病房工作任务情况下,响应医院的号召,解决住院难的问题。当时洋下,有170多座居民无医疗站,我科当时在洋下开设医疗点,为当地人们解决看病难的问题,年门诊量上万人次,营业额近百万,得到当地居民的好评。既取得社会效益,也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1989年—1998年,本科主任、副主任和部分主治医师到琅歧卫生院送医送药到农村,帮助当地卫生院解决疑难病症,提高业务水平。不仅为当地的医疗水平改革推进一步,受到当地医院和党政部门的欢迎,也为本院的外向型服务打开方便之门。1993年至1998年中医科先后选送5名年轻医师到广州中山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肾内科及上海内金医院内分泌科进修学习。考取广州中医药大学博士研究生1名。带薪委培医学硕士两名、博士研究生1名。2000年因院内基建,中医科病房搬到医科所3楼。 中医科历届领导班子:林朗晖主任、王忠科书记(1970-1987);林朗晖主任、程星副主任、张雪梅书记(1987-1991);程星主任、张雪梅副主任(1991-1994);张雪梅主任、吕绍光副主任(1994-2006)。吕绍光主任、严晓华副主任(1997-)。中医科历任护士长:王桂兰、陈玄庄、王榕慰、卓婉芬、高丽春。 2007年5月中医科病房迁回院部心研所四楼,仍然保留44张床位。医师队伍有在读博士1名,硕士研究生4名,大学本科毕业生6名,大专生2名,中专生2名。著名专家有:国家级名老中医林朗晖主任(已退休),国家级名老中医吕绍光主任,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张雪梅主任。在职各级医师15名(主任医师5名,副主任医师4名,主治医师4名,住院医师2名)。护士10名(主管护师2名、护师8名),大专文凭3人、中专文凭7人。 中医科年门诊量约40000人次。其中吕绍光主任专科门诊每次可达80人次左右,经常是从上午七点一直坐诊到下午2点左右,深受百姓好评。 科室于1995年、1996年、1997年连续三年评为省立医院先进科室、先进党支部;2005年获省立医院医疗护理质量奖;2006年获省立医院病案质量奖;多次评为福建中医学院先进临床带教科室,是福建省综合性医院最具规模的中医科。 中医科自1960年设立中医病床和1965年正式成立中医科后,几经减、撤、增的变迁,直至1975年才安定下来。原先病房收治病种为较轻的慢性病,没有完整统一的病历记录。1975年后收治病种扩展到急性胰腺炎、上消化道出血、高热等危重病例。1979年逐渐成立中医专业组。1985年正式设立中医急诊、肾、心肺、脾胃等四个专业组,床位也作了相应的划分。1979年评定职称后,各级人员较为齐全,执行三级查房、病历书写按卫生部格式统一要求,病历质量检查评比,名列医院第3-4名。 1987年中医肾病专业组程星主任与内科肾病专业舒贵阳主任合作进行中西医结治疗肾脏病的临床研究,在中医科开展肾穿操作,20年完成肾穿科研病历1400余例。由张雪梅主任,严晓华副主任主持的肾脏病专业组,开展了中西医结合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症,重症狼疮性肾炎;节段性肾小球肾炎;IGA为主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衰尿毒症及并发症的治疗,积累了经验,收到了一定效果,曾多次获得省科委,省卫生厅的先进科技成果奖。由吕绍光主任,郑姜钦副主任医师主持的内分泌专业组,开展了对甲亢,糖尿病及其合并症,不育症,不孕症,妇科病的治疗,曾获省科委,卫生厅成果奖。由伊春锦副主任主持的消化道疾病专业组,开展了慢性萎缩性胃炎,HP感染,逆流性食管炎,消化性溃疡,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疗,取得了良好效果。由郑星宇副主任主持的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病专业组,开展了对中风,冠心病,高血压,哮喘,慢性呼吸道感染的防治,取得了良好效果。 1984年中医科病房配备心电图机1台,2002年增加床边心电监护机1台,2004年增加呼吸机1台。 1958年党中央号召学习中医,林道铭、叶轩孙等医师与西医合作,研究总结了许多病例。1975年以后科研工作进一步开展,如创用土木香合剂治疗急性胰腺炎;输尿管结石的总攻疗法;“837”合剂治疗痹证等,还研制应用了中药“肾炎1号”、“肾炎2号”、“灌肠1号”“温凝剂”、“837”胶囊、“止血散”等。 林郎晖主任撰写专著《手纹与健康》,并赴香港讲学。吕绍光主任在公开杂志发表论文30多篇,其中《精液异常不育证208的临床分析》一文。参加世界卫生组织、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主办国际传统医药大会交流。参与五部著作(包括教材)的编写,其中参加《辨证专方内科学》一书撰写,该书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本人担任内分泌章节统稿、修改、定稿及其他部分章节撰写。三次申请科研项目中标,其中《益精胶囊的药学与临床研究》被列为医学阶新课题。

232 评论

熊吃吃哒掌门猫

药学学报 ,中国药学杂志 , 中国药理学通报,药物分析杂志,中国新药杂志,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中国医院药学杂志,中国医药工业杂志,中国药科大学学报,中国抗生素杂志,沈阳药科大学学报,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中国药房,中国生化药物杂志,中国现代应用药学,华西药学杂志,安徽医药,白云医药,北方药学,毒理学杂志,儿科药学杂志,广东药学院学报,国际药学研究杂志,国外药讯,国外药讯﹒抗生素分册,海峡药学,华东医药通讯,家庭用药,江苏医药,解放军药学学报,今日药学,抗感染药,辽宁医药,临床药物治疗杂志,临床医药实践,齐鲁药事,人参研究,上海食品药品监管情报研究,上海医药,实用临床医药杂志﹒综合版,实用药物与临床,食品与药品,世界临床药物 ,天津药物,西北药学杂志,新兴医药三,药品评价﹒肝病专辑,药品评价﹒糖尿病专辑,药物不良反应杂志,药物流行病学杂志,药物生物技术,药物与人,药学服务与研究,药学教育,药学进展,药学实践杂志,药学与临床研究,医药导报 ,医药工程设计,医药快讯,中国处方药,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中国临床药学杂志,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中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年鉴,中国食品药品年鉴,中国天然药物,中国药店,中国药理通讯,中国药品标准,中国药师,中国药事,中国药物化学杂志,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中国药物依赖性杂志,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中国药物与临床,中国药学文摘,中国药业,中国医药导刊,中国医药技术与市场,中国医药生物技术,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中国制药信息, 中南药学等。中国药学杂志 , 中国药理学通报,药物分析杂志,中国新药杂志,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中国医院药学杂志,国际药学研究杂志,毒理学杂志等比较好,也比较实用。

286 评论

相关问答

  • 药学与临床研究杂志官网

    中国药科大学药物分析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药科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教育部药物质量与安全预警重点实验室学术带头人。兼任中国药学会药物分析专业委员会委员;国家科学

    辉帅LED照明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江苏药学与临床研究杂志

    你好,查有关资料,无法查到《实用药学与临床》,说明这个刊是假刊,或者专刊。当然,有一相关刊物《药学与临床研究》,由江苏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主管、中国药学会江苏分

    烧卖吃饱了 2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药学与临床研究杂志

    中国药科大学药物分析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药科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教育部药物质量与安全预警重点实验室学术带头人。兼任中国药学会药物分析专业委员会委员;国家科学

    最後放縦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药学与临床研究杂志怎么发表

    首先,登录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或者 维普数据库(此为中国三大专业文献数据库)或Pubmed/Medline等国外专业数据库,然后搜索相关的文献,写出您

    芳芳Flora 6人参与回答 2023-12-12
  • 药学与临床研究杂志主编

    中国药科大学药物分析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药科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教育部药物质量与安全预警重点实验室学术带头人。兼任中国药学会药物分析专业委员会委员;国家科学

    hua爱美食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