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胖电玩
西湖大学成立时间太短,学科建立尚不完善,科研项目和论文数量也还太少,现在也只招博士生博士后,非要个排名肯定不现实。看QS前100吧,哪个没有几十年上百年历史?现在就要西湖大学超越清北,这可能么?
风吹萧萧
位于浙江杭州的西湖大学,创办不久,名气确实不大,单从名字上看还容易让人以为是所野鸡大学。但这所大学却是以学术研究为责任,国家大力支持的新型高等院校,建设耗资两百亿,创始人施一公熔铸了许多心血在其中,创建时号称五年超过清华大学。如今怎样呢?
生物科学天才
要谈西湖大学,就不得不谈到它的主要创始人之一施一公。施一公出生于河南郑州,父母、爷奶都是知识分子,给他起的这个名字很有时代感,一公,一心为公。
他自小就聪明过人,很有学习天赋,中学时期便获得全国高中数学联赛一等奖,高中毕业时因成绩优异被保送到清华大学生物系。在清华,施一公向来也是名列前茅的学霸,在生物科学研究上很有自己的见解。1989年,他提前一年修完课程,从清华大学毕业。随后前往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深造,1995年获得生物学的博士学位。
1998年,施一公被普林斯顿大学邀请担任助理教授,随后慢慢升到了高级教授,成为大学教授的领军人物。施一公在美国当了九年教授,期间,普林斯顿大学为他提供环境良好、设备优质的实验室和数目不小的科研资金,让他得以施展才华。他在《自然》、《科学》等杂志上发表过多篇学术论文,科研成果斐然,贡献卓越,更获得了无数奖项。
这个生物科学天才,却选择在2008年时回国,全职在清华大学工作,放弃了美国的优渥条件。除了深深的故土情结外,他回国,还有更高的追求和理想。在清华大学,施一公担任学院院长、教授、博导,除致力于生物科学研究外,还培养了一大批人才。
2013年,施一公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15年,出任清华大学副校长。也是在同一年,他与潘建伟、王坚、陈十一等人向国家提交了关于创建新型民办研究型大学的倡议,获得国家批准。同年,开始筹建这所大学,地址选在了浙江杭州西湖区的云栖小镇内。
2018年,施一公辞去清华大学的副校长职务,全心投入这所新型大学的建设当中。他是卓越的学者,是科学领域的天才,更是中国科学研究的建设者。
未来可期的西湖大学
西湖大学拟借鉴美国加州理工大学和斯坦福大学的办学理念,方向以研究型为主,目的是培养一批顶尖的高科技人才。
2015年,浙江西湖高等研究院成立,施一公担任院长。研究院旨在为即将成立的西湖大学打下基础。研究院致力于基础性研究,以培养博士生为起点。
2017年,浙江省正式向教育部提交申请设立西湖大学。2018年,西湖大学的设立获教育部正式批准。西湖大学以浙江西湖研究院为依托正式成立,由施一公担任第一任校长,杨振宁先生担任校董会名誉主席,钱颖一教授担任校董会主席。这样一所集结国内许多顶尖学者,获得国家以及社会各界大力支持,承载科学梦想的大学,在杭州城绝美的云栖小镇内巍然耸立。
目前,耗资200亿建设的西湖大学设有三个学院,分别是生命科学学院、理学院、工学院,方向很清晰,是培养生化、理工领域的科学人才。大学聚集了生物学、医学、力学、物理学等领域的人才,虽然刚刚成立,但师资力量和科研力量不容小觑。学校的规划是加强学科交叉,使学生不拘泥于自己的专业,而是全面发展,提高创造力。未来,等学校步入正轨后,还将设立人文学科、艺术学科等。
目前,西湖大学在2017年到2021年的初创期内,没有计划招收本科生,目前只招收研究生和博士生。在未来,大学的招生规模必然逐步扩大。有领头人施一公全心的投入,有各界顶尖人才的助力,有社会各界的支持,西湖大学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未来可期。
五年超越清华大学?
施一公令人瞩目的不仅是他的学术成就,还有他的教育理念。“不应该鼓励科学家创业”这一教育名言就是他所说的,从中可以窥探到,施一公的确专注于培养学术人才。
他曾明确表示,西湖大学不是培养“就业者”的大学。他认为,大学本就是培养人才的地方,不应该以就业为目的建立大学,也不应该在大学里谈就业,就业只是一个出口,大学办好了自然会就业。
这也是施一公一直崇尚的观念——科研不该以应用为目的,基础研究是科学的根本,只有提升了基础研究,才能培养更多的创新型人才,国家整体的技术创新能力才会得到提升。
有人觉得施一公的观念不符合社会发展的趋势,他不应该只注重科学研究,而不顾学生将来的前途。但施一公的理念,不正是像一瓢清水一般,洗去如今科学家愈演愈烈的浮躁风气吗?时代的节奏在加快,科学界也越来越浮躁,许多科学家致力于科学的应用、实验,而不重视理论的研究,因为进行科学实验能更容易获奖,是一条相对较容易的道路。但如果没有理论的支撑,应用又该如何得到有效的发展?
西湖大学不是培养“就业者”的大学,而是培养学者的大学。它以基础研究为责任,不追求科研和教学人员的数量,而是更追求质量,争取像加州理工大学那样“小而精”。
此外,西湖大学是一所民办大学,经费的来源主要是政府的资助和社会各界人士的捐赠,同时争取科研经费,学校背后有王健林、马化腾等十几位顶级企业家为学校进行捐赠,可以说资源雄厚。
有这样的办学理念和办学资源,施一公曾号称,西湖大学五年内要超越清华大学。要知道,清华大学始建于1911年,一百多年走出了无数顶尖人才,是各学科全面发展的世界一流大学。每年无数学生都抱着一个“北大清华”梦,能走进清华园学习,是毕生追求的梦想。要超越清华大学,绝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但观望创办不到两年的西湖大学,今年首个科技成果转换成果落地,推动医药技术发展,获得千亿融资,发展前景光明。要说五年就超越清华,那么是过早了,但在未来,西湖大学能够凭着其尖端的科研水平和卓越的人才,赶超清华大学,那也不是不可能。正如老话“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太极武者NO1
施一公西湖大学的现状是:经营状况越来越好,学校的专业程度相比同期的学校还是要高的,现已变成了一所新型研究型大学。
西湖大学【Westlake University】,坐落于浙江省杭州市,是一所社会力量举办、国家重点支持的新型高等学校,现任党委书记董清源,校长施一公。
据2022年9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拥有云谷、云栖两大校区,设有生命科学学院、理学院、工学院3个学院,物理学、化学、生物科学、电子信息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5个本科专业。
西湖大学前身为浙江西湖高等研究院,于2016年12月10日成立。2018年2月正式获教育部批准设立西湖大学。2018年获批设立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将借鉴美国加州理工大学的规模和斯坦福大学的办学理念,培养国家未来发展需要的创新型复合型人才。
科研成果:
科研项目:截至2020年4月,西湖大学已建成4个省重点实验室、5个校级科研公共平台,承担了浙江省打造生命健康科创高地主平台的重任。在生命科学领域,共承担国家项目23项,新增应急启动新冠疫情攻关项目11项。西湖大学已经与浙江省20多家医院签订了合作协议,开展临床合作。
研究成果:据2022年8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已承担多项国家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地区)合作研究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浙江省科技厅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浙江省领军型创新团队项目和浙江省“万人计划”等各类重大重点项目。
精灵酱酱儿
前清华副校长施一公,创办西湖大学,励志超越北大清华,现在的西湖大学离北大清华还是有一定的距离,但是相信在不久以后会慢慢的超越北大清华只是时间问题,西湖大学超越清华大学只是需要时间的问题现在他所创办的学校里面有非常多的优质学生,虽然还没有超过清华,但是以后还是有希望的。
施一公毕业于清华还曾经担任过清华副校长,他在清华辞职后自己创办了民办西湖大学,并且还声称智力超越北大清华,而现在的西湖大学离北大清华还是有一定的距离。
但是在经过时间的打磨,相信也会慢慢的超越北大清华,必定北大清华创办时间为1911年,创办这么多些年,一直是属于中国双一流高校的领头羊,要想凭此创办了西湖大学,就要超越北大清华,是有着一定的距离和实力。
毕竟西湖大学是在2018年创办的,即使说创办这个学校是为了超越清华大学,再次看来这所学校创办的时间短,但是对社会和国家做了很大的贡献,培养着优秀的人才,所以即使说国家也是支持学校人才的努力,但是如果要超越清华是有着一定的距离。
而且北大清华已经是成为国家公认的大学也可以看出清华是有着悠久的历史和非常挺足的实力,所以对于西湖大学来说,不光要有着超越清华大学的实力,还要有着足够的底气以及让人佩服的心理。
前清华副校长施一公辞职创办了西湖大学,扬言要超过北大清华,如今的西湖大学对比北大清华还是有着一定的距离,不管是从年代还是实力来对比,都没有超过清华大学,还是有着一定的距离,如果要想超过清华大学那么只是时间的问题慢慢来就一定可以超越。
逍遥黑猫
施一公是结构生物学家,主要研究手段——冷冻电镜。2017年诺贝尔奖化学奖就颁给了三位开发冷冻电镜技术的科学家,因为冷冻电镜将生命科学带入了新纪元,让大家看清了以往看不见的蛋白。施一公就是在这个新纪元中走在世界前列的学者。
他在细胞凋亡、大分子机器、膜蛋白研究领域国际领先,曾获国际赛克勒生物物理学奖、香港求是基金会杰出科学家奖、谈家祯生命科学终身成就奖、瑞典皇家科学院爱明诺夫奖等多个国内外大奖。他“一身三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和美国艺术与科学院外籍院士。
2008年,施一公辞去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终身讲席教授的工作,全职回到国内,2009~2016年期间担任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2015年起出任清华大学副校长至今。
在他的治下,清华生科院有了长足进步,在结构生物学领域居于世界领先地位,清华大学的生命科学学科独立实验室从40多个增加到了100多个。同时,他的学生一个个在国际生物学界崭露头角。
在施一公之前,发国际顶级期刊CNS(Cell,Nature和Science)对于中国学者来说是“鱼跃龙门”。到了施一公,发CNS易如反掌。不仅一年能发很多篇,能在2016年8月26日同期发两篇姊妹论文在Science上,还能在这些期刊上发一个主题(剪接体)的连载。
施一公告诉年轻人,想真正做到拔尖创新、立志将研究做到世界前沿,所有的知识内容都用得上。比如2013年的他还在看中学物理。木瓜君也是经历了多年的科学研究才体会到这一点。无奈作为综合大学标准生科院的配置,当年高等数学和大学物理从内容到师资,都是最低“版本”。
这样培养的科研人员如果想做交叉学科的研究,会发现本科低年级学的课程不对路。而一些世界名校的课程设置却能让学生融会贯通。他们为更高深的科研,打好了基础。其实当初为中国高等教育设置课程的也都是学界泰斗,但往往只局限于本领域。能够跨界看到这种缺陷的,也就是施一公。
扩展资料:
施一公的人物评价:
2008年2月,已成为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终身讲席教授的施一公,毅然辞职回到母校清华大学,在海外华人界引起了不小的震动。美国国立健康研究院研究室主任、国际知名神经科学家鲁白说:“他是海外华人归国的典范和榜样”。
由中国科学报社、中国科协科普部、中国科技新闻学会等主办的“2013中国科学年度新闻人物”推选活动2014年1月24日晚正式揭晓,施一公为10位获奖者之一。
“他是闻名世界的结构生物学家,曾是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分子生物学系建系以来最年轻的终身教授。2013年,他的科研小组研究进展不断:首次在RNA剪接通路中取得重大进展,为揭示生命现象的基本原理奠定了扎实的理论基础;
他运用X-射线晶体学手段在细胞凋亡研究领域做出突出贡献,为开发新型抗癌、预防老年痴呆的药物提供了重要线索……2013年也是他收获荣誉的一年,他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和美国科学院、美国艺术与科学院双院外籍院士。他在科研中不忘育人之心,他深受学生爱戴。他就是清华大学生命学院院长施一公。”
在美国生活了18年的施一公,2008年初全职回到清华大学工作,后来还放弃了美国国籍。他的归来被认为是中国科技界吸引力增强的标志之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施一公
没有做到,清华还是最强的大学,施一公虽然为了这个耗费了他几乎所有的身家,但是文化底蕴这种东西不是靠钱就够的,还需要时间的积累,5年时间明显不够。
毕业论文指之 “国内外研究现状”的撰写 一、 写国内外研究现状的意义 通过写国内外研究现状,考察学生对自己课题目前研究范围和深度的理解与把握,间接考察学生是否阅
就业问题是我国一直正在努力解决的一个问题,特别是在高校普遍扩招的情况下,大学生们面临着更加严峻的就业形势。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形势与政策关于就业的论文,希望大家
如果您想写一篇关于某个国家中文教育现状的论文,以下是一些可能的写作思路和结构:
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的数据,2011年至2021年全国蛔虫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如下:2011年发病率:0.08‰;死亡率:0.00001‰2012年发病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