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兮衣兮
实验安全工作工作总结篇1
实验室设立以来克服重重困难,通过不断学习、总结和提高,使我们的安全管理工作逐步摸索出一套系统、完善、科学、规范的管理模式,投入运行以来,没有发生安全责任事故。20xx年一年来,实验室的安全生产工作,始终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牢固树立安全职责重于泰山的意识,认真贯彻上级有关安全生产工作的会议及文件精神,遵循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职责到人、不留死角的安全生产工作原则,在实验室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及整改活动,进一步完善安全生产体系,建立健全安全岗位职责制,强化监督检查。将20xx年安全生产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监督检查,落实岗位责任
搞好安全生产是一项重要的、长期的、艰巨的任务,也是一项经常性的工作。对安全生产的严峻性,要始终保持清醒的认识,这项工作只能加强,决不能丝毫放松,必须警钟长鸣,常抓不懈,实验室始终把这一点作为各项工作中的重中之重。每年都对实验室负责人及管理员进行安全培训,严格执行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安全事故责任追究的规定,切实将安全工作落实到岗位,落实到责任人,实行谁在岗,谁负责,谁操作,谁负责的首尾责任制。对于实验室重点要害部位,我们实行定人定岗,定时定期进行安全巡回检查,发现隐患及时处理,有效地防止各类事故的发生。实验室每月1号定为实验室安全生产检查日。对检查的要求:一是检查从严,有问题不迁就。安检工作风雨无阻,检查对每一处都不放过,严格要求、认真对待,查台帐、看设备和安全设施完好、按期检测情况、察管理规范落实到位情况。对查出的问题进行严格整改,绝不姑息迁就。二是突出重点、确保针对性。每次检查时都根据实验室仪器运行特点、气候变化和不同时期对安全工作不同的要求,列出检查重点,有针对性的进行检查,特别是对事故易发点、隐患易发点进行重点检查。安检不仅要查问题,更重要的是解决问题,消除安全隐患。通过安全检查查出的大小隐患,我们都认真落实整改,并对整改情况进行复查。此外我们还进行安全宣传活动,向广大同学宣传安全消防知识,提高其安全防范和自救能力。在安全监督检查工作,我们主要是对容易出现安全问题的部位进行重点监督检查。一是对实验室电源进行检查;二是对材料堆放情况进行检查;三是对安全措施、 规章制度 的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四是对各种仪器设备进行检查;五是对消防设施与器材进行检查,是否安全有效;六是安全教育是否落实,安全意识是否深入人心;七是检查隐患整改落实情况,做到查防并举,及时发现问题、消除事故隐患。
二、加强防范措施,提高安全保障
在加强安全管理工作中,我们始终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采取相应措施。同时,我们还针对重点部位、大型节假日,制定了值班制度,做到有备无患。并每年请专业人员进行消防知识培训,举行消防演练,提高广大教职工及学生的防范意识,增强救护能力,对刚入学的新生进行实验室安全规章制度考试,合格者可以进入实验室进行实验。
三、加大力度采取有力措施、使安全生产工作扎实有效
20xx年,实验室从加强安全生产基础工作入手,建立了安全技术措施,重大安全事故处理应急预案,安全事故隐患整改措施等,努力把安全生产工作落到实处,全年实验室共组织安全自查活动12次,查出安全隐患2起,都得到了及时整改,整改率达到100%,对每个安全隐患实验室都非常重视,认真做好整改工作,直到整改验收合格为止。
四、认真开展好“安全生产教育日”活动
6月是全国安全教育月,为了使更多人了解和掌握安全法规和安全知识,实验室加大宣传力度,大力倡导安全发展观,以“安全生产,综合治理”为主题,把安全教育月活动开展的有声有色,大力宣传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五、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安全管理工作任重道远
实验室的安全规章制度每条都是金科玉律,要牢记它,遵从它,敬畏它,任何逾越都可能付出血的代价。安全事故时有发生,重大责任事故也就成了人们当前一个日益沉重的话题,究其原因主要是相关责任人在工作中有法不依,有章不循,为了取得所谓的“高效益”而漠视安全生产,管理松懈,麻痹大意所造成的。因此,认真贯彻实施实验室安全条例,搞好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任重道远。认真贯彻十六大精神,以全面实施《安全生产法》为主线,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着脚建立安全生产的长效机制,依法强化监察,让“安全第一”的观念深深植根于每个教职工的心中,使每个人都清楚法律赋予自己的安全生产的权利和义务,都学会利用法律赋予的权利来保护自己的人身安全,都有责任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来保障安全生产。只有这样,才能人人事事保安全。
实验安全工作工作总结篇2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是我国安全生产的方针,对于经常在实验室出没的我们,必须不断提高安全意识。掌握丰富的安全知识,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和规章制度,经常保持警惕,事故就可以避免。如果预防措施可靠,发生事故后处理得当,就可以使损害减低到最小程度。
具体的实验室安全法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实验室安全事故类型、实验室安全管理、急救处理、火灾、防火和灭火、火场疏散与逃生、化学危险品安全、气瓶及压力容器使用安全、辐射的种类、危害与防护及其他安全问题。
经过一学期的实验室安全学学习我得出如下总结:
一、安全管理要点。
1、要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
2、加强安全工作制度建设:安全管理责任制度,安全宣传教育制度,校园安全信息报送制度隐患整改及管理办法,重、特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学校安全目标管理奖惩制度。
3、认真做好安全隐患的排查与整改工作。
二、化验室危险性的种类。
1、火灾爆炸危险性。
化验室发生火灾的危险带有普遍性,这是因为分析化学实验室中经常使用易燃易炸物品。高压气体钢瓶,低温液化气体,减压系统(真空干燥、蒸馏等),如果处理不当,操作失灵,再遇上高温、明火、撞击、容器破裂或没有遵守安全防护要求,往往酿成火灾爆炸事故,轻则造成人身伤害、仪器设备破损、重则造成多人伤亡、房屋破坏。
2、有毒气体的危险性。
在分析实验中经常要用到煤气,各种有机溶剂,不仅易燃易爆而且有毒。在有些实验中由于化学反应也产生有毒气体。如不注意都有引起重毒的可能性。
3、触电危险性。
分析实验离不开电气设备,不仅常用220v的低电压,而且还要用几千及至上万伏的高压电,分析人员应懂得如何防止触电事故或由于使用非防爆电器产生电火花引起的爆炸事故。
三、起火和起爆的预防措施。
根据化验室起火和爆炸的起因,可采取下列针对性预防措施。
1、预防加热起火
(1)在火焰、电加热器或其他热源附近严禁放置易燃物。
(2)加热用的酒精灯、喷灯、电炉等加热器使用完毕时,应立即关闭。
(3)灼热的物品不能直接放置在实验台上,各种电加热器及其他温度较高的加热器都应放置在石棉板上。
(4)倾注或使用易燃物时,附近不得有明火。
(5)蒸发、蒸馏和回流易燃物时,不许用明火直接加热或用明火加热水浴,应根据沸点高低分别用水浴、砂浴或油浴等加热。
(6)在蒸发、蒸馏或加热回流易燃液体过程中,分析人员绝不能擅自离开。
(7)实验室内不宜存放过多的易燃品。
(8)不应用具磨口塞的玻璃瓶贮存爆炸性物质,以免关闭或开启玻璃塞时因摩擦引起爆炸。必须配用软木塞或橡皮塞,并应保持清洁。
(9)不慎将易燃物倾倒在实验台或地面上时,必须:
①迅速断开附近的电炉、喷灯等加热源。
②立即用毛巾、抹布将流出的液体吸干。
③室内立即通风、换气。
④身上或手上沾有易燃物时,应立即清洗干净,不得靠近热源。
2、预防化学反应起火或爆炸
(1)工作人员对于要进行的实验,须了解其反应和所用化学试剂的特性。对有危险的实验,要准备应有的防护措施及发生事故处理方法。
(2)易燃易爆物的实验操作应在通风橱内进行,操作人员应戴橡皮手套、防护眼镜。3及时销毁残存的易燃易爆物。
(3)预防容器内外压力差引起爆炸
①预防减压装置爆炸,减压容器的内外压力差不得超过一个大气压。
②预防容器内压力增大引起爆炸的措施。
a、低沸点和易分解的物质可保存在厚壁瓶中,放置在阴凉处。
b、所有操作应按操作规程进行。反应太猛烈时,一定要采取适当措施以减缓反应速度。c。不能将仪器装错,使加热过程中形成密闭系统。
c、对有可能发生爆炸的实验一定要小心谨慎,严加管理、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绝对不允许不了解实验的人员进行操作,并严禁一人单独在实验室工作。
3、实验室灭火。
(1)灭火原则:
移去或隔绝燃料的来源,隔绝空气(氧)、降低温度。对不同物质引起的火灾,采取不同的扑救方法。
(2)实验室灭火紧急措施:
①防止火势蔓延,首先切断电源、熄灭所有加热设备;快速移去附近的可燃物;关闭通风装置、减少空气流通。
②立即扑灭火焰、设法隔断空气,使温度下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③火势较大时,可用灭火器扑救。灭火器的选用应按照火灾类别和不同的灭火机理来选择。
a、扑救a类火灾应选用水、泡沫、磷酸铵盐干粉、卤代烷型灭火器。
b、扑救b类火灾应选用干粉、泡沫、卤代烷、二氧化碳型灭火器。扑救极性溶剂b类火灾应用化学泡沫灭火器,因为醇、醛、酮、醚等极性溶剂与化学泡沫接触时,泡沫的水分会迅速被吸收,使泡沫很快消失,这样就不能起到灭火作用。
c、扑救c类火灾,应选用干粉、卤代烷、二氧化碳型灭火器。
d、扑救带电火灾应选用卤代烷、二氧化碳、干粉型灭火器。
个人认为,就本学院的学生而言,最大的安全隐患是火灾。所以我认为实验室人员应适当进行防火安全训练,使每个人都熟练掌握灭火器的使用方法,并掌握发生火灾时如何采取正确的方法,最大限度的减少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
但事实上大部分同学在平时实验过程中并没有引起重视,甚至在意识到某些安全隐患后觉得与自己关系不大而放任自流。这些不良的习惯不仅不利于实验室安全,还会对科研工作造成极其恶劣的影响。例如:
1、实验室里的物品摆放较为混乱,实验用品与私人物品混在一起放置,对日常学习生活造成了很多不良影响。应将各种物品分门别类的摆放在固定位置,减少不必要的麻烦。
2、实验室的卫生情况堪忧,乱扔果皮纸屑的情况屡见不鲜,经常是垃圾桶满了还没有处理,在天气较热的时候会散发出难闻的气味,为疾病的扩散传播提供了温床。最近制定了实验室值日安排表,每周固定时间打扫卫生,情况有所好转,但关键是要坚持做下去。
3、实验室的各种实验仪器布局不尽合理,经常有同学将工作台和实验台混合使用,实验过程的噪音会影响工作效率。另外,由于以前的同学将许多书籍杂物堆放在实验室,并且有些杂物压在电路线上,若长时间工作发热后易引起火灾,应该引起注意。
4、有部分同学喜欢将早餐小吃等东西放在实验室,或直接在实验室里吃饭,有些气味难以散去以致于影响其他同学学习工作,还会引来老鼠蟑螂等,造成同学财产损失。更重要的是,若不小心将实验药品散落在食物里可能引起食物中毒,对健康不利。
5、有部分同学在做完实验后没有将实验药品放回原位,而是随意放在自己喜欢的位置,这样虽然可能方便自己的实验,但会对其他用这种药品的同学造成麻烦。
6、在进行实验时,有部分同学不喜欢穿实验服,戴塑胶手套等防护装备。这样做实验存在风险,实验室人员应互相监督提醒,以免发生意外。
诸如此类现象屡见不鲜,作为一个身在其中经常要与实验室打交道的实验人员必须引起重视,从中吸取教训,时刻警醒自己安全问题。安全隐患本就是防不胜防,只有个人重视,才能真正杜绝危险的发生。
适当对学生进行试验室安全教育,通过学习必要的安全知识和安全管理、操作注意事项,提高学生安全意识和安全素质,减少和消除实验室安全事故。最终目的是使每位同学严格掌握,认真执行本实验室相关安全制度、仪器管理、药品管理、玻璃器皿管理制度等相关要求。另外我们不仅要在理论上加强消防意识,更应该在实践中学习一些必要的急救和自救知识,共同创建一个安全和谐的学习和科研环境,。
实验安全工作工作总结篇3
根据学校有关要求,我院全面加强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成立了实验室安全领导小组,院领导作为主要负责人;建立了院部层面安全责任体系,所有实验室均明确安全责任人;完善具有学科特色的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涉及安全隐患的设备及危险性实验、工艺有实验指导书或安全操作规程,并明示;针对各实验室的危险隐患,有相应的应急预案;开展形式多样的安全教育活动,定期开展实验室安全检查和自查。实验室化学试剂按要求隔离,摆放整齐有序;实验室大型贵重仪器由专人负责维护和使用,避免误操作造成仪器损坏;室内通风良好,卫生达标;配置专用废液桶,对实验有毒有害废液集中处理;实验室物品台帐齐全。灭火器等消防器材配置充足;消防通道通畅;无堵塞消防通道和在公共通道中堆放仪器物品等现象;实验室无人留守时,门窗紧锁确保安全。
检查中发现的主要问题有:
1、易制毒试剂、危化试剂管理不完善,危化品置于开放试架。
2、废弃物处置记录不全,废液处置容器上没有分类标识。
3、通风橱里摆放易燃物品或化学试剂。
4、部分实验人员未穿实验服,未佩戴手套、眼罩、口罩。
5、实验垃圾和生活垃圾没有分类处置。
6、有私拉乱接现象。
针对以上问题,采取的举措包括:
1、加强危化品管理。化学试剂分类保存、专人负责,易制毒、易制爆等管制类危化品存放在专门的双人双锁防爆柜中,制定使用台账。
2、要求及时填写废弃物处置记录,并将转运单及时粘贴在记录本的后面;领用新废液桶时,及时向发放人员索要标签;补全废弃物处置记录;废弃物收集容器加贴分类标识。
3、将所有有机溶剂瓶撤出试剂架,试剂架仅摆放不属于易燃易爆的无机试剂。
4、强调实验人员必须穿实验服,佩戴手套、眼罩、口罩,注意个体防护。
5、实验垃圾和生活垃圾分类收集,使用不同的.垃圾袋包装。
6、联系物业及时修理。
所有整改措施已及时落实到位,确保消除安全隐患。
实验室安全管理是一项细致、长期和艰巨的工作,我们将时刻保持警惕,确保实验室能够安全的为师生服务。
实验安全工作工作总结篇4
进一步贯彻落实《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切实加强我院实验室生物安全规范管理,保障公众和实验室工作人员健康,按照上级卫生部门的要求,我们加强了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工作,现将2014年以来我院实验室生物安全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领导,健全组织
为更好的落实实验室生物安全的各种制度和规定,我院成立了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领导组、专家组和办公室,领导组由院长陈刚亲自挂帅,成员包括业务副院长、科教科主任、检验科主任等,专家组由业务副院长、科教科主任、检验科主任等组成,办公室设在科教处,同时任命了实验室生物安全负责人,具体负责我院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工作,明确了各自的职责。
二、建章立制,提供保障
为了加强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工作,严格落实《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的相关规定,根据我院实验室情况编制了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制定了完善的生物安全管理制度:实验室人员准入制度、实验室内务管理制度、实验室人员生物安全行为规范、实验室设备生物安全技术规范、生物安全人员培训、考核制度、实验室菌(毒)种和生物样本安全保管制度、实验室废弃物管理制度、实验室消毒隔离制度、标本溢洒处理流程等制度,同时制定了生物危害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传染病职业暴露后应急预案、化学危险品溢出后应急预案等生物安全事件应急预案,为发生生物安全事件后应急处理提供保证。
三、布局合理,设施完备
按照《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的要求,我们对实验室进行了比较合理的分区,分为污染区、半污染区和清洁区,不同区域之间无交叉分布,实验室门有可视窗,并标示有生物安全标识和生物安全危害警告,在实验室出口,设置了更衣室,有放置个人用品的柜子,工作人员个人衣物与实验室工作服及物品分开存放,实验室台面、墙壁、天花板和地面均能做到易清洁、无渗水、耐化学品和消毒剂的腐蚀,各个实验室出口均配备了感应式洗手设施,病原微生物实验室配备了生物安全柜、洗眼器,在实验室通道中间安装了应急喷淋装置,同时各实验室配备了足够的生物安全防护用品和器材,实验室配备有高压蒸汽灭菌器,实验室有可靠的电力供应,其中两台仪器配备有备用电源,实验室所有设备功能正常,状态良好,并进行定期维护,每天早晨均监测室内环境参数,且参数符合工作要求和卫生相关要求。
四、健全监督,保障运行
按照《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的要求我们对医院实验室进行了实验室生物安全风险评估,明确了实验室生物安全危害及风险,做到了心中有数,根据评估提供必要的生物安全保障,确保实验室工作人员生物安全。
为了做好实验室生物安全的监督管理工作,根据上级文件要求我院任命两名同志为实验室生物安全监督员,负责监督检查实验室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的落实情况。制定了不符合生物安全要求事件的反馈和纠正措施程序及时发现和解决生物安全隐患,同时定期召开生物安全管理会议,总结工作,持续改进生物安全管理。
五、全面培训,提高素质
为了规范工作人员的实验室生物安全行为,利用各种形式组织科室工作人员开展《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及实验室生物安全制度、生物安全应急预案、实验室个人安全防护、实验室标准的操作规程等方面的培训,并定期进行考核。通过各级各类生物安全知识全面系统的培训和考核,加强了提高科室人员实验室生物安全的意识,规范了实验室工作人员生物安全的行为,保证生物安全各项制度的落实。
六、强化管理,规范行为
实验室每年对工作人员进行实验室生物安全的考核,工作人员均需考核合格并取得资质,同时实验室工作人员每年进行健康检查,并建有实验室工作人员健康档案,所有实验室的活动均符合有关国家标准、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非实验物品不得进入实验室,实验操作人员防护水平符合相关规定,实验室垃圾废物处理人员需经过相关知识培训方能上岗。
实验室的所有标本均取自临床患者标本和医院感染监测标本,使用完毕后标本暂存于专用标本储存冷藏柜中,乙肝阳性标本冷冻保存,病原微生物菌(毒)种不做保存,达到保存期限的标本及实验完毕的微生物标本均经过高压蒸汽灭菌后集中处理。
实验室只贮存微生物室内质量控制使用的标准菌株,保存于-86℃的冰柜中,并指定专人负责菌种的保藏,做到双人双锁,并建立所保藏的菌种名录清单,对菌种进行严格的登记,包括购进日期,使用、销毁情况,销毁人、方法、数量等,确保菌种安全。
实验室产生的垃圾、废物严格执行分类收集原则,并有内部交接记录,实验室内病原体的培养基、标本和菌株保存液等高危险废物废弃前均在室内进行高压蒸汽灭菌处理,实验室设备维护、修理、报废移出实验室前均经过清洁、消毒灭菌,实验设备产生的废液均经过消无害化处理,实验室排放的废水废气符合国家规定。
以上是20xx年以来我院检验科生物安全工作的简要总结,今后我们要对照《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标准,按照上级部门的要求,规范生物安全行为,保证实验室的生物安全,为医院的整体发展做好服务,使检验科的工作上一个新的台阶。
实验安全工作工作总结篇5
按照微生物和生物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准则和河北省卫生系统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要求,特别是7月8日全国和全省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的要求,为进一步落实实验室生物安全有关规定,我们主要做了如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加强领导,健全组织
为更好的落实实验室生物安全的各种制度和规定,经站党组研究决定,成立了以窦桂荣同志为主任的生物安全管理委员会,下设副主任三名:朱凤超、陈彦青、尹和平,委员六名:葛俊国、王冲、王晓松、郭立新、郑立、霍建国。制定了实验室生物安全各种管理制度和保卫制度。
二、落实制度,措施到位
制定了实验室管理制度、微生物实验室工作制度、无菌室操作制度、微生物实验室消毒隔离制度、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和保卫制度、实验室意外污染事故的处理制度、菌毒种保存管理制度、药品试剂管理制度、剧毒药品管理制度和废弃物处理制度等各种生物安全相关制度。
三、检验考核,及时整改
7月26日生物安全委员会对本单位和辖区站进行了一次自查和检查。自查和检查后进行了总结,提出了有效的整改意见和措施(自查表和检查内容表附后)。通过自查,找出了存在的问题,使我们的生物安全工作得到了逐步的改善。
四、搞好培训,提高素质
为进一步提高全市卫生检验人员对生物安全认识的转变,按照站领导的要求,5月13日-16日举办了以生物安全管理、食物中毒处理为主要内容的,由各县站检验人员参加的学习班,窦站长就生物安全工作的重要意义和生物安全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通过学习,提高了全市检验人员的实验室生物安全工作意识,转变了观念,为做好生物安全工作起到了一定的作用。8月份,我们计划就生物安全问题举行一次有各市县区检验科长参加的专题讨论会,已做了计划,领导已批准待办。
五、实施制度,规范管理
制菌毒株和剧毒化学品保存管理制,并严格按照管理制度做好保存保管工作,做好登记,设有专用保存设施,双人双锁保管,并制定了严密的批准、使用程序,做好登记记录。
六、强化安全意识,消除安全隐患
为防止实验污染事故发生,做到有备无患,我们对实验室污染及废弃物的处理制定了操作细则,并严格按操作细则规范操作,以防止因废弃物处理不当发生染污事故。一旦发生,严格按处理规定去做。
存在问题:
一、菌株保存制度不完善。
二、虽然领导做了很大努力和倾斜力度,因经济基础问题,空发公共卫生事件采样器材和讲信用断试剂只能基本做到,希望上级领导多多反映,争取政策上的支持。
三、生物安全措施制定应进一步完善。
妞妞宝贝814
有预防医学、资源勘查工程、草业科学、藏医学、经济学、化学工程与工艺。
青海大学是一所以工、农、医、管四大学科为主,其他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性大学,是清华大学等高校对口支援的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是全国14所“中西部高校提升综合实力”工程入选高校,国家“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国家首批百所创新示范校。
截至2021年3月,学校拥有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6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精品双语示范课程1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3门、国家级一流课程7门、国家级一流专业5个、国家级卓越计划项目9项。
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马玉寿、马晓岗、毛学荣、王舰、王建军、王纯莹、文绍敦、邓勇、达嘎、刘书杰、刘红星、刘青元、许存和、迟德钊、 李丽荣、李杰、杜德志、陈刚、张才俊、张登山、张永成、周青平、俞红贤、格日力、耿排力、唐道城 、铁生年、魏登邦、胡夏嵩。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青海大学
武汉碧海蓝天
多数人知道糖尿病,但并不了解糖尿病前期。它就像一条红线,跨过它,就加入了糖尿病的大军。近日,美国梅奥诊所健康系统家庭医学医师纳迪亚·马利克博士就此给出了阻拦方法。
什么是糖尿病前期?
糖尿病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叫做“高危人群”,第二个阶段叫“糖尿病前期”,第三个阶段叫做“糖尿病”。它本质上是2型糖尿病的警告信号。
如果空腹血糖>,或者餐后两小时血糖>,但是没有达到糖尿病的诊断标准,这种情况被称为“糖尿病前期”,这种被测者每天都可能变成新的糖尿患者,因此“糖尿病前期”的人群是预防糖尿病的重点人群。
如何预防糖尿病前期
1、早检查、早预防、早治疗。早防早治非常重要,一方面可阻断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发生发展,另一方面可减少治疗成本,实现糖尿病人长寿和高质量生活的目标。
2、锻炼。每次简单锻炼30分钟有益健康,如散步。每周锻炼5天。
3、保持健康的体重。通过平衡体力活动和适当的营养减去多余的体重。
zjxlhzyt虹
糖尿病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一种内分泌代谢疾病。主要是由于胰岛素相对或绝对不足,而引起糖、脂肪、蛋白质、水及电解质紊乱而出现高血糖及糖尿,属于消渴,消瘅,三消范围。
以下10个糖尿病征兆应引起注意:
1、多尿。糖尿病患者机体内食物转化为糖的效率下降,导致血液中糖含量升高。身体为了保护自己,不得不通过尿液排出多余糖分,致使尿量明显增多。
2、口渴。排尿增加会导致口干舌燥,这时不要用含糖饮料解渴,以免增加血液中糖含量,加重病情。
3、体重略减轻。超重是糖尿病的危险因素,体重略减轻听起来似乎并非糖尿病的标志。其实,糖尿病引起体重略减轻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部分水分从尿液中排出;二是排尿频繁也会带走一些热量。
4、虚弱和饥饿感。高血糖意味着身体调节血糖出现了问题,如果吃了高碳水化合物食物(如精米和白面),胰岛素会升高,引起血糖迅速下降。这会使人感到虚弱,进而渴望获取更多碳水化合物,导致恶性循环。
5、持续疲劳感。持续疲劳是一个重要征兆,这可能意味着吃的食物没有分解或被细胞利用。由于机体没有得到所需要的能量,就会很累。2型糖尿病患者随着一段时间内血糖水平的升高,这些症状往往出现较慢。
6、喜怒无常,脾气暴躁。血糖异常时会感觉不舒服,可能变得更加暴躁。事实上,高血糖还可能出现抑郁症状,如觉得很累,不喜欢做事情,不想外出,只想睡觉。
7。视物模糊。在糖尿病的早期阶段,因为葡萄糖在眼睛积聚,暂时改变其形状,导致眼睛不能聚焦。在血糖稳定下来后约六至八周,视物模糊症状就会消失,眼睛也会自动调整。需要注意的是,糖尿病早期的此症状多不是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8、伤口愈合慢。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升高,免疫功能下降,导致身体自愈能力减弱。
9、脚发麻。血糖浓度升高后,可能出现轻度神经损伤,引起双脚麻木。
10、更容易发生尿路和酵母菌感染。尿路和阴道糖水平升高将成为细菌和酵母感染的温床,要警惕反复感染。
糖尿病本身并不可怕,但它可以引发许多可怕的并发症。据研究表明,糖尿病可以引发100多种并发症,是目前已知的并发症最多的一种疾病。其中以酮症酸中毒最为多见也最为严重。常有感染,外伤,手术,妊娠,分娩胰岛素治疗中断等因诱发。糖尿病患者的肺结核发病率较常人高出3到5倍,且易形成空洞,并易发生尿道炎,膀胱炎,胆囊炎,牙周炎,鼻窦炎等感染。心血管病变以动脉硬化多见,表现高血压病,脑血管意外心绞痛等,微循环病变表现为肾小球硬化,肾动脉硬化,失明,四肢干性坏疽。此外,可有神经系统表现,见四肢麻木,酸痛,皮肤有蚁走感,感觉过敏或消失。
中医认为,糖尿病病因情志失调,郁火伤肝,灼阴耗液,且肝疏泄太过,则肾封藏失司,火炎于上,津液泄于下,或先天禀赋不足,精气衰弱,肾无精可藏,又后天调摄失宜,津亏液竭而成消渴。或房劳过度,肾精暗耗,虚火内生,或饮食不节,滋生湿热,消谷善饥。或过服温燥之品,燥热内结均可导致消渴的发生。
在临床上曾收治一例女患者,73岁,糖尿病人三十年,主诉,一天大便七到八次,腰酸腿疼,畏寒怕冷。面色黧黑,形容憔悴,非常痛苦。舌暗淡,水滑苔,脉沉紧。诊断为寒湿困脾,肾阳虚衰。治疗温补脾肾,祛寒化湿。方药以四神丸为基本方加减治疗一个半月而愈。
因此本病阴虚为本,燥热为标,迁延日久,则气阴俱虚,会出现各种变证,值得注意。
糖尿病是一种现在比较常见的疾病,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身体健康,所以一旦身体出现了糖尿病症状一定要及时治疗,防止病情恶化。
如何判断自己是否处在糖尿病前期
当空腹血糖在之间,餐后2小时血糖在之间,你就处在糖尿病前期了。这个阶段往往已经存在胰岛素抵抗,进食后血液中胰岛素的含量并不少,但是胰岛素的降糖作用下降,胰岛压力很大。这个阶段,肾和大血管的并发症已经开始出现。
预防糖尿病的目标是在合适的干预时机,采取干预措施以减缓糖尿病前期人群发展为糖尿病的速度,或者终止糖尿病的发展,使高危人群向低危人群移动。当血糖水平造成机体损害时(如视网膜损害),才需要进行治疗。对于糖尿病前期患者,高血糖仅是标志物,此时不应以降糖治疗为主,而应该通过生活方式干预,结合适当的降糖治疗,以减少患者发生糖尿病和心血管病的风险。
糖友容易犯的4个错误。
1、纤维素吃得少。德国一项涉及超过万人的研究显示,多吃水果、蔬菜、全麦食品等富含膳食纤维的人,患糖尿病的风险能降低1/3。膳食纤维可以延缓食物消化的时间,降低了肠内葡萄糖的浓度,减少了小肠对糖类的吸收,从而防止餐后血糖的急剧上升。
2、不练肌肉。全面的运动不仅包括有氧运动(如游泳、快走等),还包括肌肉训练,如俯卧撑、哑铃等。肌肉训练可以减少腹部脂肪、减轻胰岛素抵抗并大大改善肌肉摄取糖的能力。有研究发现,骨骼肌指数每增加10%,出现胰岛素抵抗的风险降低11%,糖尿病前期风险下降12%。因此,每周除了3~5次的半小时快走,还要增加两次负重训练,增加主肌肉群力量。
3、不重视“糖尿病前期”的诊断。美国65岁人群有一半处于糖尿病前期,但只有不到10%的人觉晓。研究发现,准糖友如果不加控制,每年有约10%~15%人进展为糖尿病患者。更让人担心的是,准糖友如果不加以改变,今后患心脏病、脑卒中、视力损害、肾损害甚至截肢的风险都大大提高。
4、认为胖一点没关系。很多人觉得糖尿病前期者胖一点没关系,不用刻意减肥,这是非常错误的。一项针对3234位处于糖尿病前期的人随访3年的研究认为,只要减轻原体重的5%~7%,就可以降低糖尿病风险约60%,腹型肥胖尤其有效。研究者认为,仅仅减轻一些体重就可以调整身体的糖代谢状况,降低体内与胰岛素抵抗有关的炎症反应,准糖友何乐而不为。
糖尿病前期如何防治?
首先,预防糖尿病一定要树立正确的进食观,一定要注意饮食。糖尿病虽存在一定的遗传因素,但关键是生活因素和环境因素。热量过度摄入、营养过剩、肥胖、缺少运动都可能是发病的重要原因。热量摄入适当,低盐、低糖、低脂、高纤维、维生素充足,是最佳的饮食配伍。
其次,精神不要太紧张,时刻保持好心情,遇事不要着急,不要生气。生活要有规律,保持生物钟正常。生物钟乱了,内分泌就紊乱,不改变坏的生活习惯,活神仙也救不了你。糖尿病的早期预防千万不要做夜猫子,最好不过10点就睡。
尚兵朱立*任天山李家熙* (卫生部工业卫生实验所,北京100088) (*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北京100037) 摘要用固体径迹探测器对14个城市1524间房
不是。根据查询相关公开信息显示,中华预防医学杂志不是SCI,是中文核心期刊。中华预防医学杂志期刊为双核心刊物,级别、影响力极高,评高级职称也完全可以认可,由中国
可以。你可以在网上查每年的时间,时间都差不多的
预防医学类的省级杂志有很多,关键看你是什么专业的,以及你的文章写得怎么样。专业不对口,杂志社不愿意接受,版面也少;文章质量不行,要么直接打回来,要么一遍一遍修改
现代预防医学杂志是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主办的,是中文核心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