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anla198501
缺失值的处理:缺失值是人群研究中不可避免的问题,其处理方式的差异可能在不同程度上引入偏倚,因此,详细报告数据清理过程中缺失值的处理方法有助于读者对潜在偏倚风险进行评价。例如,瑞舒伐他汀试验在统计分析部分详细说明了缺失值的填补策略,包括:将二分类结局中的缺失值视为未发生事件;将生物标志物和心电图测量中的缺失值进行多重填补(multiple imputation);为了证明缺失值处理的合理性和填补结果的稳定性,研究还比较了多重填补与完整数据(complete-case)分析的结果。2、数据的预处理:实施统计分析之前往往需要将原始数据进行预处理,如:对连续变量进行函数转换使其更接近正态分布,基于原始数据构建衍生变量,将连续变量拆分为分类变量或将分类变量的不同类别进行合并等。医学论文应报告处理原始数据的方法及依据,瑞舒伐他汀试验即在统计分析部分描述了对血液生物标志物的对数转换。3、变量分布特征描述:确定统计分析使用的变量,并针对每一个变量的分布特征进行描述,是决定研究选用何种统计分析方法的基础。医学期刊虽然普遍对此提出要求,但作者往往套用常用方法,如:连续变量符合正态分布时,采用均数(标准差)描述,否则采用中位数(四分位间距)描述;分类变量采用频数(百分比)描述等。事实上,应根据研究设计类型、统计分析目的和数据特征选择恰当的描述方法。例如,CKB选择采用年龄、性别和地区校正的均值和率来描述人群分布特征,而非简单的报告连续变量的均数和分类变量的构成比。4、主要分析(primary analysis):指针对研究结局的统计分析,是研究论文的核心证据。因此,医学论文应详细描述主要分析的实施过程和适用性。在试验性研究中,应明确统计分析数据集、试验效应指标、相对或绝对风险及其置信区间的计算方法、以及假设检验的方法。
360U233840390
科学研究很早就已经从简单的定性分析深入到细致的定量分析,科研工作者要面对大量的数据分析问题,科研数据的统计分析结果直接影响着论文的结果分析。在医学科研写作中,实验设计的方法直接决定了数据采取何种统计学方法,因为每种统计方法都要求数据满足一定的前提和假定,所以论文在实验设计的时候,就要考虑到以后将采取哪种数据统计方法更可靠。医学统计方法的错误千差万别,其中最主要的就是统计方法和实验设计不符,造成数据统计结果不可靠。下面,医刊汇编译列举一些常见的可以避免的问题和错误:打开百度APP,查看更多高清图片一、数据统计分析方法使用错误或不当。医学论文中,最常见的此类错误就是实验设计是多组研究,需要对数据使用方差分析的时候,而作者都采用了两样本的均数检验。二、统计方法阐述不清楚。在同一篇医学论文中,不同数据要采取不同统计处理方法,这就需要作者清楚地描述出每个统计值采用的是何种统计学方法,但在许多使用一种以上数据统计分析方法的医学论文中,作者往往只是简单地把论文采用的数据统计方法进行了整体罗列,并没有对每个数据结果分析分别交代具体的统计方法,这就很难让读者确认某一具体结果作者到底采用的是何种数据分析方法。三、统计表和统计图缺失或者重复。统计表或者统计图可以直观地让读者了解统计结果。一个好的统计表或统计图应该具有独立性,即作者即使不看文章内容,也可从统计表或统计图中推断出正确的实验结果。而一些医学论文只是简单地堆砌了大量的统计数字,缺乏直观的统计图或表;或者虽然也列出了统计表或统计图,但表或图内缺项很多,让读者难以从中提取太多有用的信息。另外,也有作者为了增加文章篇幅,同时列出统计表和统计图,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和重复。统计表的优点是详细,便于分析研究各类问题。统计图(尤其是条形统计图)的优点是能够直观反映变量的数量差异。医学论文中对数据统计结果的解释,最常见的两个错误就是过度信赖P值(结果可信程度的一个递减指标)和回避阴性结果。前一个错误的原因是因为一些作者对P值含义理解有误,把数据的统计学意义和研究的临床意义混淆。所以医学研究人员一定要注意不能单纯依靠统计值武断地得出一些结论,一定要把统计结果和临床实践结合在一起,这样才会避免出现类似的错误。至于回避阴性结果,只提供阳性结果,是因为不少作者在研究设计时,难以摆脱的一种单向的思维定式就是主观地先认定自己所预想的某种结果结论。在归纳某种结果原因时,从一个方向的实验就下完美的结论,尤其是如果这个结论可能对实际情形非常有意义时。这样的思维定势过于强调统计差异的显著性,有时会刻意回避报道差异的不显著结果,不思考和探究差异不显著的原因和意义,反而会因此忽视一些重大的科学发现。
西由位门1
刚开始写文章的时候,总会是有种恐惧感。脑袋里思绪万千,可是真要表达出来,却总觉得一片空白。虽然看了一肚子的学术文章,但是写下来的文字就跟小说或者散文一样,零零碎碎地弄不成一片。那么多的术语也不知道怎么摆放才好。这种焦虑一开始多多少少都会有一些,都需要用时间和练习去弥补。写学术文章其实有点像编程。刚开始学习编程语言的时候,不明白语法规则,就不敢乱写。即使写了,编译器老是报错,找原因的时候又觉得语法规则怎么设计得那么复杂,找了半天都不知道是什么原因。但是当最终掌握了这门编程语言之后,写起代码来就是信手拈来了,该定义的自然而然就定义了,该用函数地方的就用函数了。不复杂的流程都可以边想边写了。复杂的流程,只要把逻辑想清楚了,一切似乎就是顺其自然地完成了。这个时候再回头看语法规则,又会觉得有规则限定就是好,要是代码写成了散文,调试起来会疯掉的。科研写作也是一个技术活,也要经历一个熟能生巧的过程,首先你要熟悉学术写作的基本方式。在能够基本上准确的传达信息的基础上,自然而然地就会开始发展自己的写作风格。不要一开始就去复制导师的写作风格,因为对问题的了解程度肯定是达不到的,强行去模仿别人的风格就会太牵强。同时在写文章的时候,就把文章当做一段代码来思考就行了,不用想的太复杂。不要把堆砌学术术语当作是写作的目标,成功的作家并不是要把事物用很复杂的方式呈现出来,而是准确的传递自己的信息。就跟写出来的代码主要是能正确的运行,写得好看不好看,那是下一步的要求了。比如读者看科技新闻或者文章的时候,也不会是抱着欣赏艺术的方式,而是能够很快的从中提取到自己有用的信息。在写作初期,多收集同事或者同行的反馈意见是最有用的,可以帮助自己发现各种各样的问题,然后才能在后续的写作中知道要提高什么。写作後期, 如过是英文论文,可以请专业的论文润色公司如英论阁 提供语言协助 收起
靓掣魅影
据学术堂了解,不少人对医学学术论文写作不是很了解,今天就给大家总结了医学学术论文写作的八个步骤,希望能帮助到大家。第一步,确定论文的选题从广义上说,选任何本专业范围内的题目都能够写出东西来,只要你有新观点、新发现、新角度、新研究方法、新材料等等.但是这后面的五新大大限制 了论文的选题.这是由于作者多数是第一次写这么长的学术论文,缺乏经验,也缺乏深厚的知识积累,难以把握;同时,二三万字这个条件也对选题有很大的制约,如果题目过大,无法在这个相对狭小的范围内展开.所以,选题是否得当,对于论文的成功,影响很大。第二步,文献检索其实就是围绕已经确定的论文选题,回顾相关的理论和研究.这一步的工作是较为艰苦的,需要有思想准备.这一步是必要的,如果没有这一步,你的论文内容很可能重复了别人已经做过的工作,等于白做;查找的过程,也是启发思路、产生观点火花的过程,不走这一步,等于掐掉了自己新观点、新视角、新材料的来源.这也是为下一步做观点、角度、材料上的准备.第三步,提出选题的理论假设,或要研究的具体问题选题是指准备写的论文的大体方向和范围,真要动手写作,就会遇到两类具体的问题.第一类属于观点方面的:我的具体观点是什么你可以设想出一个或几个观点,但它们仅仅是一种假设,通过许多证据、材料,通过严密的论证和适当的论证框架结构,证明你的假设是成立的,这才能形成论文的主体.第二类属于实用方面的:我要具体论证什么问题你可以提出许多原因、各种环境条件的影响,它们是不是与所论证的问题相关,相关到什么程度,这需要通过科学的调查和分析.不论哪一种情况,这涉及论文的中心思想或论证主题,一定要明确,并且贯穿论文的始终.第四步,研究方法决定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大体可以归为两大范畴,思辨研究和实证研究,后者又可分为定性研究、定量研究两种具体的研究方法.人们为探究社会事实或社会现象,而采用不同的研究取向,不同的研究取向又有不同的研究方法,不同的研究假设、收集资料的方式和对结果的判断标准.但是各种研究方法在现在的论文写作中,已经越来越多地呈现相容和内在的连接.一般地说,根据自己的选题和讨论的具体问题,可以以一种研究方法为主,辅以其他的方法.第五步,设计论文框架结构一般文章的写作也需要有这一步,但对论文来说,更为必要,其要求也更细一些.一般情况下,一篇论文要有绪章、入题的第一章、主体章节,以及结束语.章节的设置在写前要有个大体的布局逻辑,使之结构合理;章和章之间有一种逻辑联系,防止盲目写下去,淹没主题,不知所云.这一步很少有一次完成的,往往会根据收集材料的情况、调查访问中遇到的新情况,经常变动.但是就像建筑师在盖房子前必须有图纸一样,到了写论文这个层次上,大体的文章框架不能仅仅存于脑子中,一般要形成文字,相对细致一些,具体到节更好(但节的层次开始时不要固定化),便于写作时心中有数.到了设计论文框架这一步,因为有了文字化的章节设计,除了请导师指导外,这是在正式动笔写前较广泛地征求其他专家意见的一个好机会.框架还不是厚厚的论文,看时花费的时间不多,又可以大体看出文章的价值或存在的问题.这时修改论文结构比写完后修改要轻松、容易得多,时间也较为宽余,不要错过这个机会.第六步,分析、归类,将分别充实到论文各部分中,再进行解释、论证这实际就是论文写作本身,所以这样描述,意在让作者理解论文写作的过程.各种材料和论据,不是天生就可以证明论点或说明具体问题的,需要通过作者对材料的组织和论证,才能使其变得富有生命力,极其自然、有力地为自己所论的题目服务.在这一步,需要温习一下学过的逻辑学或社会调查统计的知识,用正确的逻辑思维和严谨的数据组织方式,紧紧围绕已经确定的理论假设或具体问题,调动自己所学的各种知识,通过正论(这是主要的)、反论、设论、驳论、喻论等等手法,论证观点或问题,得出结论,完成论文.论证中肯定会出现种种材料使用或缺乏的问题、逻辑推理的问题、论据与论题不相配的问题等等,需要停下来再找材料和访问专家,充实或削减原来论文框架中的内容,必要时对框架结构进行局部调整.这种情形是正常的、经常发生的.在时间的安排上,对此要做出计划.如果时间安排不当,有时论文功亏一篑的原因就在于写作时间安排过紧,来不及调整论文结构,这很不值得.第七步,必要时重新估量选题,修正论证对象范围这是与第六步同时出现的另一种情形,即通过较为广泛地征求意见和本人的思考,感到原来的选题对自己不适当,或难以完成,那么就要及时调整整个论文写作的计划,改变选题.这种情形也是正常的,关键在于不要长时期犹豫不决,必须较快地做出决定,以便有时间重起炉灶.由于前面已经对本专业的学术研究有过较多的思考和文献检索,即使改变选题,重新做起,花费的时间不会很多,对此过多的担心是不必要的.选题不当、难以完成的另一种情况不在于选题本身,而在于选题论证的范围过大.解决这个问题并不难,把论证对象的范围缩小就是了.这里最大的障碍在于作者舍不得割爱,花费了许多功夫准备论文,一旦许多材料用不上,难以割舍.这种情况当然会涉及到重新设计论文框架结构的问题.不过,将较大的论证对象的范围缩小,总比相反的情形要容易得多.第八步,规范化的检查和调整文中的引证标示、注释及编号、文后的参考文献编排,以及不属于论文本身的内容提要(包括英文提要)、关键词等等,都要按照规范化的要求进行检查和调 整.这些虽然属于技术性问题,但也反映出作者的治学态度.特别是引证,凡是使用了别人观点的地方,都必须注明材料来源,不能含糊不清,更不能将别人的研究成果变成自己的.标明的材料来源也要十分清楚,论着名称、作者或编者、出版社或发表的刊物名称、出版或发表时间等等,一应俱全.
tastebytaste
医学论文写作步骤及技巧
医学论文是科技论文的一个分支学科,是报道自然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创新性工作成果的论说文章,是阐述原始研究结果并公开发表的书面报告。医学论文格式由以下6部分组成:论文题目;作者署名、工作单位和邮编;摘要(目的、方法、结果、结论);关健词;正文(资料与方法、结果、结论)参考文献。
一、写作步骤
准备工作:搜索和积累资料,包括文献资料摘录,实验室的观察数据,各种记录,调查研究所得的各种结果等。所搜集的资料越多、越丰富,观察的问题就越全面,对分析、研究的问题 就越有利。
命题:
①确定研究方向:由于学科种类繁多,内容广泛,只有集中研究院某一学科领域中的某一方面的问题,才能选出合适的题目;
②创新性:是医学论文的宗旨。提出新的见解、新的观点,作出新的结论。总之要有自己的独到高见;
③要重视命题的必要性和可能性,防止盲目性;④标题是论文的题目:通常是研究的课题,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⑤标题必须名副其实:充分体现文章的内容,使题目和内容一致,鲜明醒目,简短新颖,使人一目了然,易读易记。
拟提纲
提纲是论文写作的设计图,是全文骨架,起到疏通思路,安排材料,形成结构的作用。
①把初步酝酿形成的思路、观点和想法用文字记录下来,依据提纲行文,随灵感、思路的深入会有新的想法、新的发现,使原来的设想得以修改、补充;
②拟提纲一定要项目齐全,初步构出文章的大体轮廓;③医学论文序论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不什么要研究这个题目,解释研究和探讨这一题目的现实意义。
初稿:
①在基本观点已经明确,参考或引用文献资料业已准备妥当时,可按提纲的顺序分段进行;
②初稿一定要定得扎实、圆满,令自己感到十分满意。
初稿修改及定稿
起草初稿很重要,但修改初稿同样也重要。
①修改是对初稿的内容不断加深认识,对表达形式不断选择的过程;
②修改的原则是发现什么问题修改什么问题;
③修改时常需要作者把初稿反复阅读几遍,每读一遍就有一次新的感受,就能发现一些不足,然后进行修改加工;
④修改时着重考虑内容、格式、序号、外文字母、表格、插图及参考文献的序号是否符合要求,以及有无错别字。
二、写作技巧
标题(title)标题要求:
1.阐述具体、用语简洁:一般不超过20个字。
2.文题相称、确切鲜明:标题体现内容,内容说明标题。
3.重点突出、主题明确:突出论文主题,高度概括,一目了然。不足以概括论文内容时,可加副标题(破折号、括号或加序码)。
作者署名(author)
1.作者署名的意义
(1)明确论文责任:文责自负
(2)获得应有的荣誉:载入科技发展的史册
(3)文献检索的需要:著者检索
(4)明确著作权:人身权和财产权
2.作者署名的原则
署名的个人作者,只限于选定研究课题和制定研究方案,直接参加全部或主要部分研究工作并做出贡献,以及参加撰写论文并对内容负责的人。(GB7713-87《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
3.作者署名的要求
(1)分为集体署名和个人署名。
(2)第一作者应是论文课题的创意者、设计者、执行者,是论文的执笔者。
(3)多人合写时,主在前,次在后;多单位合写时,用脚注标明。
(4)作者人数不易过多,一般不超过6人。
(5)指导、协作、审阅者可列入致谢中。
摘要(abstract)
1.摘要内容和格式
一般格式:
(1)目的(objective):说明论文要解决的问题及其起源、由来。
(2)方法(methods):说明研究时间、参加完成研究的患者或受试者的人数和研究的主要方法。
(3)结果(results):说明研究内容中主要结果,包括数据和统计学检验结果。
(4)结论(conclusions):说明主要结论,包括直接的临床应用。
其它格式
(1)目的(objective, purpose, aim, background):论文要解决的问题及其起源、由来、研究背景。
(2)设计(design):论文基本研究设计。
(3)地点(setting):研究地点、单位、等级。
(4)对象(subjects, patients):论文研究的时间、研究的主要方法。
(5)处理(intervention):论文的临床治疗和其它处理方法。
(6)检测(measures):论文为评定结果而进行的主要测试项目。
(7)结果(results):说明研究内容中主要结果和数据。
(8)结论(conclusions):说明主要结论,包括直接的临床应用。
2.摘要的写作要求
(1)连续写出,不分段落,不加小标题,不举例证。
(2)格式规范化。
(3)简短、完整,一般占全文文字的10%左右。
(4)文字性资料,不用图、表、化学结构式。
(5)内容基本一致的英文摘要。
关键词(key words)
关键词是表达科技文献的要素特征,是具有实际意义的词或词组。
主题词是规范化的关键词,关键词是具有灵活性和广泛性的自由语言。现阶段关键词和主题词都作为检索语言使用。由于关键词是自然语言,同义词、近义词、多意词未统一,造成检索误差,多采用从医学主题词表(MeSH)中选择。
1.关键词格式
3-8个词或词组,之间空一格书写,不加标点符号。外文字符之间可加逗号,除专有名词的字首外,余均小写。
2.选择关键词的方法
(1)可从标题、摘要和全文内容中选择,以从标题中选择最常用。
(2)要严格筛选,充分、准确、全面地反映文章的中心内容。
(3)查阅医学主题词表确认。
引言(introduction)
1.引言的基本内容
(1)简要叙述研究此项工作的起因和目的`
(2)研究此项工作的历史背景
(3)国内外对研究此项工作的研究现状和研究动态
(4)强调此项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研究意义
(5)适当说明研究此项工作的时间、材料和方法
2.引言的写作要求
(1)简明扼要,重点突出:一般为200-500字,约占全文的1/8-1/10。
(2)实事求是、客观评价:不能蓄意贬低前人,切忌妄下断言。
(3)少用套话:水平如何,自有共论。
(4)勿与摘要相同,避免与正文重复:不涉及结果或结论。
(5)一般不写“引言”字样标题。
材料与方法
材料与方法主要是说明研究所用的材料、方法和研究的基本过程,它回答“怎样做”的问题,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材料是表现研究主题的实物依据,方法是指完成研究主题的手段。材料与方法是科技论文的基础,是判断论文科学性、先进性的主要依据。它可以使读者了解研究的可靠性,也为别人重复此项研究提供资料。
材料与方法的标题因研究的类型不同而略有差别,调查研究常改为“对象与方法”,临床试验则用“病例与方法”。不同类型研究的材料与方法的写作也不完全一样。
实验研究要交待实验条件和实验方法。
①实验条件包括实验动物的来源、种系、性别、年龄、体重、健康状况、选择标准、分组方法、麻醉与手术方法、标本制备过程以及实验环境和饲养条件等。
②实验方法包括所用仪器设备及规格、试剂、操作方法。
③试剂如系常规试剂,则说明名称、生产厂家、规格、批号即可;如系新试剂,还要写出分子式和结构式;若需配制,则应交待配方和制备方法。
④操作方法如属前人用过的,众所周知的,只要交待名称即可;如系较新的方法,则应说明出处并提供参考文献;对某方法进行了改进,则要交待修改的根据和内容;对创新的方法,要注意不要将新方法的介绍和运用该方法研究的新问题混在一篇论文中,若论文系报道新方法,则应详细的介绍试剂的配置和操作的具体步骤,以便他人学习和推广。
临床研究的对象是病人,应说明来自住院或门诊,同时必须将病例数、性别、年龄、职业、病因、病程、病理诊断依据、分组标准、疾病的诊断分型标准、病情和疗效判断依据、观察方法及指标等情况作简要说明。
上述内容可根据研究的具体情况加以选择说明,并突出重点。
①对研究新诊断方法的论文,要注意交代受试对象是否包括了各类不同患者(病情轻重、有无合并症、诊疗经过等),受试对象及对照者的来源(如不同级别的医院某病患病率及就诊率可能不同),正常值如何规定,该诊断方法如何具体进行等等。
②研究疾病临床经过及预后的论文,要注意说明病人是在病程的哪一阶段接受治疗,病人的转诊情况,是否制定了观察疾病结果的客观标准。
③病因学研究论文则要交代所用研究设计方法(如临床随机试验、队列研究等),是否做剂量-效应观察。
④对临床疗效观察研究来说,主要说明病例选择标准,病例的一般资料(如年龄、性别、病情轻重等),分组原则与样本分配方法(配对、配伍或完全随机),疗效观察指标和疗效标准。
⑤治疗方法如系手术,应注明手术名称、术式、麻醉方法等;如系药物治疗则应注明药物的名称(一般用学名而不用商品名)、来源(包括批号)、剂量、施加途径与手段、疗程,中草药还应注明产地与制剂方法。
结果(results)
结果是论文价值所在,是研究成果的结晶。全文的结论由此得出,讨论由此引发,判断推理和建议由此导出。
1.结果的内容
(1)数据:不用原始数据,要经统计学处理。
(2)图表:用于显示规律性和对比性。
(3)照片:能形象客观地表达研究结果。
(4)文字:对数据、图表、照片加以说明。
2.结果的写作要求
(1)按实验所得到的事实材料进行安排,可分段、分节,可加小标题。
(2)解释客观结果,不要外加作者的评价、分析和推理。
(3)结果要真实性,不可将不符合主观设想的数据或其它结果随意删除。
(4)因图表和照片所占篇幅较大,能用文字说明的问题,尽可能少用或不用图表或照片。
讨论(discussion)
讨论是论文的重要主体部分,是作者对所进行的研究中所得到的资料进行归纳、概括和探讨,提出自己的见解,评价其意义。
讨论的内容
(1)对实验观察过程中各种数据或现象的理论分析和解释。
(2)评估自己结果的正确性和可靠性,与他人结果比较异同,并解释其原因。
(3)实验结果的理论意义及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和应用价值。
(4)作用机制或变化规律的探讨。
(5)同类课题国内外研究动态及与本文的关系。临床医学论文写作方法
医学论文撰写方法和步骤指导 医学论文的撰写方法,不单是一般文章的写作技巧和语言修辞,而是研究方法和研究过程在文字上的一种科学的表述和再提高,是撰写者在实际过程中
去知网找,那里肯定有你要的论文,自己可以先搜搜看,不知道怎样找的话,可以去我百度空间里,有如何在网络上找论文的文章介绍
实验数据与实践数据。“原始数据”(也被称为source data,源数据或者atomic data,原子数据),通常认为数据与信息的区别在于:信息是经过加工处理
我们毕业之前通常都是由学院统一安排导师的,我们自己并没有这样一种双向选择的权利。我们只能够找到一些尽量严谨的老师作为我们的指导老师。
给你分享几个查数据的平台方便在写论文的时候查找数据1国家统计局这个数据平台非常适合搜集宏观数据~而且可以直接对数据进行处理,绘制柱状图、条形图、饼图,非常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