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甜苦辣咸丫头
(1)首先建立上海市青光眼患者俱乐部(我国首家,1997年),从以往的单纯诊治青光眼的生物物理模式提升到生物-心理-社会的模式;(2)率先在国内开展青光眼减压阀植入术、外路小梁切开术、非穿透小梁手术等治疗种类青眼光;(3)连续举办了5届国家级医学继续教育青光眼学习班,培训眼科医生数百名,遍及各省市;(4)2012年荣获“中国名医百强榜”上榜名医。 (5)近五年负责承担科研课题有:中国-澳大利亚政府机构合作项目发展一种生物工程性微滤过装置长期治疗青光眼;卫生部甲类研究项目生物性微滤过装置治疗青光眼的手术实验研究;上海市科委课题眼局部血循环改善对青光眼视功能的保护作用;上海市科委课题内皮素诱导的正常眼压性青光眼动物模型实验研究;上海市教委课题负压吸引对小梁网组织影响作用的实验研究等。现带博士研究生12名,硕士研究生4名;发表专业论文70余篇,主编专著4本,并担任中华眼科杂志、眼外伤与职业眼病杂志、眼科新进展、眼视光学杂志、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临床眼科杂志、美中国际眼科杂志、上海医学、眼科学报、眼科研究、国外医学眼科学分册等十多本杂志编委。获上海市高校优秀青年教师,国务院特殊津贴,是上海市教委曙光计划和上海市卫生系统百人计划培养对象。
爱饭饭大吃货
白春学,1979年考入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师从著名呼吸内科学专家朱贵卿教授和罗慰慈教授攻读研究生,1982年获硕士学位,1986年考入上海医科大学师从著名呼吸内科学专家李华德教授攻读博士研究生,1989年获博士学位,1991年国家教委和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授予“为四化建设做出突出贡献的中国博士学位获得者”称号。1985年在日本进修结核病防治,1997~1998年在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UCSF)心血管研究所从国际著名危重医学和生理学家Matthay教授(美国生理学-肺杂志主编)做博士后研究。现为上海市领军人才和上海市医学领军人才,博士生和博士后导师,兼任中华医学会呼吸分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医学会肺科学会主任委员,美国胸科医师学院(ACCP)中国负责人,美国胸科学会(ATS)科研促进委员会委员,中国《国际呼吸杂志》和《呼吸新视野》杂志主编,英国《Journal of Organ Dysfunction》、美国《Journal of Epithelial Biology & Pharmacology》、《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上海医学》、《中国实用内科杂志》、《中华肺病杂志》、《临床肺科》和《世界感染杂志》副主编,以及“美国呼吸细胞分子生物学杂志”、“中华医学会英文版”和“中华医学会中文版”等多家杂志编委。
包华包华
黄量黄量(1920年5月22日—2013年11月21日),女,出生于上海,有机化学家、药物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42年黄量从上海圣约翰大学化学系毕业后进入上海生化药厂工作;1943年从上海到重庆,先后在中央工业试验所和上海医学院(重庆)化学系工作;1946年前往美国康奈尔大学化学系深造;1949年获得康奈尔大学有机化学博士学位,之后在美国布林茅尔学院、康乃尔大学、韦恩州立大学和爱荷华州立大学的实验室从事研究工作;1956年回到中国之后进入中央卫生研究院药物系工作;1958年担任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研究员;1960年担任药物合成室主任;1959年被评为全国三八红旗手和北京市先进工作者;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1985年被聘为天然药物及仿生药物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998年获得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2012年获得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科技大会“终身成就奖”;2013年11月21日在美国逝世,享年93岁。黄量一直工作在科研第一线,从事过抗高血压、抗肿瘤、抗病毒、计划生育等药物和天然产物化学的研究。中文名:黄量国籍:中国出生地:上海市出生日期:1920年05月22日逝世日期:2013年11月21日职业:教学科研工作者毕业院校:美国康奈尔大学主要成就: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代表作品:《手性药物的化学与生物学》、《紫外光谱在有机化学中的应用》人物生平1920年5月22日,黄量出生于上海市。1938年,进入上海圣约翰大学化学系学习。1942年,黄量从圣约翰大学化学系毕业后进入上海生化药厂工作。1943年,黄量从上海到重庆,先后在中央工业试验所和上海医学院(重庆)化学系工作,担任化学助教,并从事教学及研究工作。1946年,由原圣约翰大学化学系主任泰勒(Taykor)教授推荐,黄量赴美国康奈尔大学化学系深造。1949年,黄量获得康奈尔大学有机化学博士学位,之后在美国布林茅尔学院(BrynMawrcollege)(1949年—1950年)、康乃尔大学(1950年—1952年)、韦恩州立大学(WayneStateUniversity)(1952年—1954年)和爱荷华州立大学(IowaStateUniversity)(1954年—1956年)的实验室从事研究工作。在这些实验室里,她和化学家如勃郎奎斯脱(Bkomquest)、杰拉西(Djerassi)、温格(Wenkert)等合作,发表论文10篇。1956年,黄量放弃在美国的研究工作和生活,谢绝教授和朋友们的挽留,和丈夫刘金旭(畜牧营养学博士)及四岁的女儿回到阔别10年的祖国。1957年2月,黄量来到中央卫生研究院药物系工作。1958年,在药物学系基础上成立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黄量任研究员。1960年,黄量担任药物合成室主任(—1983年)。1959年,黄量被评为全国三八红旗手和北京市先进工作者。1980年,黄量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85年,黄量被聘为北京医科大学天然药物及仿生药物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987年,黄量被聘为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药学行业评审委员。2013年11月21日0时33分,黄量因病医治无效,在美国逝世,享年93岁。主要成就科研成就20世纪50年代,黄量指导研究并试制出了新中国第一个降血压药物——“降压灵”。她指导并参加了中国第一个鉴定的抗肿瘤药物“N-甲酰溶肉瘤素”的研究。70年代,她参加并指导了具有抗肿瘤作用的三尖杉酯碱的化学研究,三尖杉酯碱的半合成研究在中国首先获得成功。她还指导了对靛玉红衍生物的合成及研究,开发出了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新药“甲异靛”。她与医科院肿瘤所合作,对食管癌的病因物质进行了研究,并组织研制了肿瘤预防、治疗新药“维胺酯”,结束了中国没有自己创制的维甲类药物的历史。中国第一个抗病毒合成新药“酞丁胺”就是她在研究抗病毒药物时与他人共同完成的抗病毒化合物。80年代,她首先成功地将具有男性抗生育作用的消旋棉酚拆分,并将高光学纯度棉酚提供给了中国国内外进行药理试验。“九五”期间她与戴立信院士共同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大项目“手性药物的化学与生物学研究”,在负责的子课题“手性黄皮酰胺的化学和生物学研究”中,提出了生源假说及仿生合成路线并完成了16个立体异构体的合成,对相关立体化学问题也进行了研究。截至2013年12月,黄量在中国国内外杂志上发表科研论文近80篇。她还写了一些专著,介绍仪器分析方面的新技术及肿瘤药物的新进展,还多次应中国国外出版社的邀请撰文介绍中国在医学及中草药研究方面的情况。1984年,她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科学对社会的贡献》杂志撰写了《天然产物及其对中国人民健康的贡献》。此外,她还担任1988年出版的《中国医学百科全书》中的《药物学与药理学》分册的主编,其中她亲自撰写抗癌药等条目32条。出版著作期刊论文黄量,邵国贤,束玉媛,等.抗癌药研究Ⅰ.谷氨酰胺衍生物的合成.药学学报,1963(6).HuangL,ShaoGX,Ⅰ..黄量,王琳.抗病毒药物的研究Ⅱ.乙酰苯衍生物的合成.药学学报,1965(10).黄量,赵翰飞,高由松.甾体同化激素的研究.药学学报,1966(1).黄量,席与_.氯霉素类似物—1-对硝基苯-2-(N-甲基二氯乙酰氨基)-丙醇-1.药学学报,1960.黄量,席与_,郭积玉,等.三尖杉酯碱的半合成.科学通报,1975,20(9):Ⅴ.SYNTHESISOFα-KETO-β.黄量,吴元鎏,席与_,等.抗肿瘤及抗病毒药物的研究——Vβ-乙氧基-α-正丁酮醛双缩氨硫脲类似物的合成.药学学报,1979(6).HuangL,XiYG,GuoJY,(11):1333-1345.黄量,吴克美,薛智,等.农吉利抗癌有效成分的分离及其衍生物的合成.中国药学杂志,1980(5).黄量,朱莉亚,孟佳克,等.长效避孕药——17β-甾醇酯的合成.药学学报,1983(10).黄量,程家宠,吴克美,等.17β-甾醇酯肟-3的合成及其异构体的分离鉴定.华西药学杂志,(1):(12):2664-2666.黄量.棉酚的研究进展.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1993(3).HuangL,ZhangJ,KemeiWU,.截至2013年12月,黄量的科研工作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国家及部委奖励14项。人才培养黄量经常和众多专家、教授举办各种学术讲座,并组织全室人员开展学术活动。她亲自讲授过《立体化学》、《仪器分析》、《有机理论》、《药物化学》等课程,她还经常向大家介绍在杂志中见到的科研研究中的有关新方法、新动向、新技术、新试剂。自20世纪60年代初,黄量就开始带研究生,截至2013年12月,共计培养了36名硕士、博士及博士后。她要求学生比较严格,但又尊重学生的兴趣和意愿。她相信“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总是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的知识、思想方法全部教给年轻人,让他们去伪存真,在前人的优点上发展以胜过前人。她重视人才的培养,关注所里引进的人才和青年学者,只要有机会,她总是听取他们的学术报告并提出看法和建议,与他们进行学术上的交流。荣誉表彰社会任职个人生活1974年,黄量从事抗癌药三尖杉酯碱研究时,被查出患了直肠癌。但在住院期间,她一方面配合治疗,一方面继续指导实验室的工作,还抓紧时间编写了药学专著《癌的药物治疗》的有关章节。大创面直肠切除及相关手术从中年开始就给黄量的生活和工作带来诸多不便,但是她一如既往地忙碌在实验室、办公室以及中国国内国际所有需要她的地方。2008年,88岁的黄量院士又因为乳腺癌做了手术,回家后她又马上开始了工作。人物评价黄量满腔热情地把自己的全部精力贡献给祖国的医药事业,得到了大家的称赞和尊敬。(何梁何利基金会评)黄量严谨治学、刻苦工作、不倦好学的精神感动和影响着她身边的每一个人,她以自己的正直和对科学孜孜不断地的追求,在药物所广大科技人员中树立起了一个高尚的科学家的形象,得到了人们的信赖与敬佩。她为国家培养了一批科研骨干和人才,她将自己的一生融入了中国药学事业的发展中,是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的奠基人和创业者,也是中国药学事业的开拓者和领军人。(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评)人物影响为发扬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青年科技工作者在药物研究中科学、严谨的工作作风,积极探索、刻苦实践的学术精神,黄量与梁晓天、周同惠、于德泉、刘耕陶五名院士联合设立了“梁周黄于刘”青年科技奖——暨“青年优秀科学研究论文”评选,旨在奖励研究工作中思路新颖、技术能力强并获得了一定研究进展的青年学者,并为青年学者提供一个学术研究经验交流的平台。
陈悦,男,汉族,1965年出生。1989年毕业于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医学检验系,获医学学士学位,同年进入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微生物实验室从事病原微生物研究工作,后
近年来重点开展应用吻合血管游离腓骨移植治疗股骨头缺血坏死的临床与基础研究,目前已完成手术近900例,经过2-8年随访,85%患者取得了优良效果,研究成果获上海市
《海峡预防医学杂志》是由中华预防医学会主办的中华预防医学会系列杂志。是中国预防医学综合性刊物字之一,及时反映海峡两岸预防医学科研工作者的新成果、新经验、新方法、
李国栋是上海市医学研究中心客座教授、曾任第二军医大学兼职教授、解放军医学会骨科学会委员、海军骨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西医结合上海骨伤科学会理事及顾问,上海市虹
近年来重点开展应用吻合血管游离腓骨移植治疗股骨头缺血坏死的临床与基础研究,目前已完成手术近900例,经过2-8年随访,85%患者取得了优良效果,研究成果获上海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