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三七
颈椎病在医学上的独立性已得到公认,其发病机理、临床表现以及治疗原则已经有了统一的概念及标准。目前通用的颈椎病诊断标准及类型如下:一般原则: ①临床表现与X线片均符合颈椎病者,可以确诊。 ②具有典型颈椎病临床表现,而X线片上尚未出现异常者,应在排除其它疾患的前提下,诊断为颈椎病。 ③对临床上无主诉及体征,而在X线片上出现异常者,不应诊断为颈椎病。可对X线片上的异常所见加以描述。 除以上原则外,各型颈椎病的诊断如下: (1)颈型颈椎病 ①主诉头、颈、肩疼痛等异常感觉,并伴有相应的压痛点。 ②X线片上颈椎显示曲度改变,或椎间关节不稳定,具有“双边”、“双突”、“切凹”、“增生”等表现。 ③除外颈部扭伤(俗称“落枕”)、肩周炎、风湿性肌考,试大收集整理纤维炎、神经衰弱及其它非因颈椎间盘退行变所致的肩颈部疼痛。 (2)神经根型颈椎病 ①具有较典型的根性症状(麻木、疼痛),且其范围与受累的神经根所支配的区域相一致。 ②X线片上显示颈椎曲度改变、不稳或骨质增生。 ③压颈试验或上肢牵拉试验阳性。 ④痛点封闭治疗效果不明显。 ⑤临床表现与X线片上的异常所见在节段上相一致。 ⑥除外颈椎骨实质性病变(如结核、肿瘤等)、胸廓出口综合征、肩周炎、网球肘、肱二头肌腱鞘炎等以上肢疼痛为主的疾患。 (3)脊髓型颈椎病 ①临床上有脊髓受压表现,分为中央及周围两型。中央型症状先从上肢开始,周围型者则从下肢开始,又分为轻、中、重三度。 ②X线片上显示椎体后缘多有骨质增生,椎管前后径出现狭窄。 ③除外肌萎缩型脊髓侧索硬化症、脊髓肿瘤、脊髓损伤、继发性粘连性蛛网膜炎、多发性末梢神经炎。 ④个别鉴别诊断困难者,可作脊髓造影检查。 ⑤有条件者,可做CT扫描摄查。 (4)椎动脉型颈椎病 ①曾有猝倒发作,并伴有颈性眩晕。 ②旋颈试验阳性。 ③X线片显示椎间关节失稳或钩推关节骨质增生。 ④除外耳源性及眼源性眩晕。 ⑤除外椎动脉I段(即进入颈6横突孔以前的椎动脉段)和颈椎动脉Ⅲ段(即出颈椎进入颅内以前的椎动脉段)受压所引起的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⑥除外神经官能症、颅内肿瘤等。 ⑦确诊本病,尤其是手术前定位,应根据椎动脉造影检查。 ⑧推动脉血流图及脑电图只有参考价值。 (5)交感型颈椎病 临床表现为头晕、眼花、耳鸣、手麻、心动过速、心前区疼痛等一系列交感神经症状,X线片上有失稳或退变,椎动脉造影阴性 (6)其它型 如食道型颈椎病,颈椎椎体前乌嘴样增生压迫食道引起吞咽困难等。此经食道钡剂造影可证实。
晓晓小同学
主要对常规侧位、过伸及过屈动力位侧位片加以测量:在每一张侧位片分别以颈2和颈7椎体为起点,分别沿椎体前缘、后缘、棘突前缘各画一条弧线,确定在同一张侧位片六条线的平行程度,如果同一节段起点有两条不平行,不平行所处的颈椎节段为可疑颈椎不稳定节段。同一条弧线不能成为平滑的弧线,不平滑处为在可疑颈椎不稳定节段。如果以颈2和颈7椎体为起点的椎体前缘、后缘、棘突前缘弧线交叉此相交点为为颈椎不稳定节段。例如分别以颈2和颈7椎体为起点椎体后缘弧线交叉,此相交点为为颈椎不稳定节段。测量可疑颈椎不稳定节段即此活动节段的活动度,方法是在过伸及过屈位分别测量同一活动节段上、下椎体夹角,过伸位与过屈位的角度差为此节段的活动度,大于绝对值16°为颈椎不稳定节段。测量可疑颈椎不稳定节段的位移即此活动节段的椎体的位移距离(mm)。方法是在同一姿势下测量同一活动节段椎体的位移距离绝对值大于3mm 为颈椎不稳定节段 。
漫山红遍
X线检查。X线检查是确诊颈椎病的常规性检查,也是选择治疗方法的最基本依据。通常拍摄以下4种位置的X线片:①正位片:主要观察两侧钩突有无骨质增生及其它异常,椎间隙有无狭窄及狭窄的程度,棘突有无偏歪或其它异常等。②自然侧位片:着重观察颈椎的生理曲度、椎间隙改变、骨刺及测量椎体矢状径与椎管矢状径。颈椎生理曲度的消失或向后方反向隆凸,往往提示有急性颈椎间盘突出等急性伤或是颈型、神经根型颈椎病(尤其是急性期)。正常情况下椎体前缘椎间隙间距平均为3.8毫米± 0.5毫米,后缘椎隙为1.9毫米±0.28毫米。椎间盘退变早期,由于韧带松可表现为椎体前缘椎间隙增宽,但随着病情发展,椎间隙则渐变窄,且日益明显。骨刺一般出现在椎体前、后缘,部位以5—6颈椎、第4—5颈椎和第6—7颈椎多见。骨刺的形态不一,一般以唇样增生较为多见。椎体矢状径为椎体前缘中点椎体后缘连线的垂直线,正常人在第4—7颈椎段为18毫一22毫米;椎管矢状径为椎体后缘中点到椎板连线中点的短距离,正常人在第4—7颈椎段为15毫米一18毫米。通过X线片对椎体矢状径和椎管矢状径的测量,可以判定骨性管是否狭窄。用绝对值判定的标准为:椎管矢状径小于10米为绝对狭窄,10.1毫米一12毫米为相对狭窄,12.1毫米14毫米为临界椎管,大干14毫米为正常。但由于人体骨骼大小的差异和X线片放大系数不一,绝对值的判定方法有一定的欠缺。因此,可选择比值法进一步判定。比值法公式:椎管比值=颈椎椎管矢状径(毫米)/颈椎椎体矢状径(毫米),正值为大于0.75,小于0.75为椎管狭窄。③动力性侧位片:在自主地过屈和过伸条件下,动力性侧位片较自然侧位片对于颈椎病早期、中期的诊断更有帮助。颈椎病早期和中期,椎间盘的退变造成椎间隙松动,这种椎节不稳定在动力性侧位片上,可表现为颈椎前屈时上一椎体的前下缘超过下—椎体的前上缘,后伸时则相反。临床上将这一现象称为“梯形变”或“假性半脱位”。④斜位片:左、右侧斜位分别拍摄,主要观察椎间孔的矢径、高度和钩椎关节的骨质增生情况。正常人第4—7颈椎椎间孔的矢径平均为6.5毫米土1.0毫米,若钩椎关节有骨刺形成,则表现为推间孔变形、变小。此外,通过X线片还可以判定颈椎的排列有无异常或侧弯,是否有颈肋、第7颈椎横突过长、椎体先天性融合等畸形。通过张口位还可以显示策1、第2颈椎之间的关系是否变异。在临床上一般将颈椎病分为颈型、神经根型、脊髓型、椎动脉型、食管压迫型及交感神经型。临床症状与X线片均符合颈椎病者可确诊;有临床表现,在X线片上无异常者,可在除外其它疾患的前提下诊断;临床上无症状、体征,X线片上异常者,则不应仓促下诊断。
我也有颈椎病有段时间手都麻木了,现在好了,我比你还大呢。建议:最好是做颈部的瑜伽操方法很简单,脖子向左,向右,抬头,低头,左转,右转,每次坚持做到位,坚持20分
腰椎病是一个总称总的名称,其实它包括很多病,好比创伤创伤是一个,长瘤子是一个病,发育先天性的发育带来的腰椎病,脊柱侧弯、脊柱侧弯、先天性的脊柱发育畸形,还有就是
随着影像医学的快速发展,影像检查已成为医疗工作中的重要环节,临床医疗对影像检查的依赖性越来越强。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医学影像技术 毕业 论文,供大家参考。
颈椎病在医学上的独立性已得到公认,其发病机理、临床表现以及治疗原则已经有了统一的概念及标准。目前通用的颈椎病诊断标准及类型如下:一般原则: ①临床表现与X线
我也有颈椎病有段时间手都麻木了,现在好了,我比你还大呢。建议:最好是做颈部的瑜伽操方法很简单,脖子向左,向右,抬头,低头,左转,右转,每次坚持做到位,坚持2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