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2

  • 浏览数

    270

靓掣魅影
首页 > 医学论文 > 慢性肾脏病护理论文

2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疯中之子

已采纳

高血压是严重威胁人们健康的最常见慢性病之一,也是心脑血管事件、慢性肾脏病(CKD)和死亡的重要危险因素。在65岁以上的老年患者中,高血压的发病率高达60%~80%。以美国国家健康与营养研究(NHANES)为例,60岁以上成年人高血压患病率为67%。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和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这一比例还在逐年增加。CKD患者高血压发病率高达80%~85%。控制血压,特别是降低血压达到目标值,可以大大降低或防止并发症和死亡的风险。下面将以CKD患者的高血压治疗为例,谈谈有循证医学证据支持的降压治疗原则。高血压的防治应以降低血压为重点。高血压的防治应以降低血压和达标为重点,这是临床实践的一贯宗旨。2007年美国心脏协会和2013年欧洲高血压学会/欧洲心脏病学会(ESH/ESC)指南都指出,降低高血压患者(包括年轻人和老年人)心血管事件的主要决定因素是血压降低的标准,而不是抗高血压药物的选择。这一观点得到了许多大规模临床研究结果的支持。在血压目标控制程度相同的情况下,大多数抗高血压药物可以提供类似的心血管保护。例如,CAPPP、STOP-高血压-2、NORDIL、UKPDS和INSIGHT都发现,使用传统抗高血压药物(如利尿剂和受体阻滞剂)治疗的高血压患者的总体预后与新型抗高血压药物(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和钙通道阻滞剂(CCB))相似。CAMEL0T研究比较了氨氯地平和依那普利治疗高血压的疗效,患者预后无明显差异。在心血管事件增加患者的亚组分析中也得出了类似的结论。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抗高血压药物包括噻嗪类利尿剂、ACEI/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CCB、受体阻滞剂、受体阻滞剂等。大多数降压药在30%~50%的患者中具有良好的降压效果,但其疗效仍存在个体差异。例如,黑人和老年患者通常对噻嗪类利尿剂或CCB单药治疗反应良好,但对ACEI或受体阻滞剂的反应相对较差。所以在降压达标的前提下,要强调个体化治疗。新指南对降压目标的回调:血压越低越好。2013年ESH/ESC高血压指南推荐统一目标收缩压140mmHg针对心血管风险高低的患者。目标舒张压90mmHg,糖尿病患者推85mmHg。与2007年指南不同的是,2013年指南将高危人群的目标血压从130/80mmHg提高到与低危人群相同(140/90mmHg)。目前,没有足够的随机对照研究证据支持2007年版推荐的目标。而降压目标的上调,强调了对于远期心脑血管事件的减少,平稳降压是降压的根本原则。2012年KIDG0指南推荐无蛋白尿的CKD患者目标为140/90mmhg;CKD蛋白尿肾移植患者的目标血压130/80mmHg。通过列举近期不同指南推荐的目标血压,不难发现近期指南对目标血压有普遍回调,目标越低越好,更强调平稳降压和长期预后。而且根据患者的年龄、原发病、尿白蛋白排泄率的不同,降压的目标也不同,血压控制的目标也是个体化的。慢性肾脏病患者的个体化降压治疗血压控制标准的个体化由于高血压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不同,临床用药应区别对待,选择最合适的药物和剂量,以获得最佳疗效建议根据患者的整体容量负荷来评估药物选择。蛋白尿和水肿患者的初始治疗通常包括ACEI和袢利尿剂。袢利尿剂可能通过增加肾素释放来增强ACEI药物的抗高血压作用。利尿剂的使用也可能恢复ACEI类不理想的降压效果,因为过大的容量负荷减少了血管紧张素的释放,从而降低了血压对血管紧张素的依赖性。如果仍然需要进一步的降压治疗,我们推荐非二氢吡啶类的CCB(地尔硫卓,维拉帕米),因为这些药物也可以减少蛋白尿。相反,二氢吡啶类CCB对减少尿蛋白排泄作用不大。对于无水肿蛋白尿的CKD患者,利尿剂或非二氢吡啶类CCB可作为二线或三线药物。即使没有水肿,过量的容量负荷通常在CKD患者的高血压中起重要作用。无蛋白尿的CKD患者高血压的治疗与伴有蛋白尿的CKD患者相比,ACEI并没有其他抗高血压药物的优势。对于水肿患者,初始治疗建议使用袢利尿剂。一旦水肿得到控制,如果高血压仍然存在,可以考虑ACEI/ARB或二氢吡啶CCB。没有水肿的患者可以先用ACEI/ARB,然后再加二氢吡啶CCB。这种方法尚未在无蛋白尿的CKD患者中进行专门研究。此外,从普通高血压患者推断,根据complete研究的建议,如有必要,我们建议增加利尿剂作为三线治疗。四线疗法对于顽固性高血压,可以考虑醛固酮拮抗剂(螺内酯、依普利酮)。因此,在CKD患者降压治疗达标的前提下,也强调个体化治疗。但现实情况是,我国高血压患者尤其是CKD患者存在知晓率低、降压治疗不规范等问题。以笔者参与的CCMR-3B研究为例,通过对我国6个门诊25454例二型糖尿病患者的横断面研究发现,的高血压患者接受抗高血压药物治疗,其中接受ACEI/ARB治疗。在257名高血压和蛋白尿患者中,使用ACEI/ARB。在伴有蛋白尿的非高血压患者中,ACEI/ARB的使用率为1%。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并发症、地点、医院级别、医生的专业和患者的受教育程度都与ACEI/ARB的使用有关。总结高血压的防治应以降低血压为重点,这是临床实践的基本准则。在达到降压标准的前提下,还需要强调降压治疗的个体化原则,“因病施治,因人施治”,以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此外,高血压常与其他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并存,如高血脂、肥胖、糖尿病等。协同加剧了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因此,高血压的治疗措施应该是综合性的,从生活方式、饮食结构、药物治疗等方面进行综合诊治。

86 评论

MING0720HK

护理医学论文2000字

论文题目: 探讨留置导管的护理措施以降低其感染的发生

慢性肾衰竭发展到晚期形成尿毒症,为了维持生命,血液透析[1]成为最主要的诊疗手段。稳定可靠的血管通路是进行有效血液透析的重要前提条件。最理想的血液透析通路为动、静脉内 瘘 ,但很多患者由于周围血管条件的限制,无法行自体血管造 瘘 手术,而股静脉留置插管技术的应用可为肾衰患者在自身未建立动静脉内 瘘 前或动静脉内 瘘 建立失败后提供良好的血管通路,进行有效血液透析;如果股静脉留置导管在血液透析期间护理不当,会出现以导管感染为主的一系列并发症[1]。

1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2007年3月至2010年3月期间收治的90例接受股静脉置管的患者分为两组,实验组45例,男性30例(),女性15例();年龄41~77岁,平均(±)岁,其中慢性肾炎18例,糖尿病肾病15例,痛风性肾病7例,高血压肾病5例;对照组45例,男性28例(),女性17例();年龄42~76岁,平均(±)岁,慢性肾炎20例,糖尿病肾病14例,痛风性肾病5例,高血压肾病6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因等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具有可比性。

护理方法

实验组护理方法

置管前护理:由于患者及其家属对于置管操作了解较少,存在恐惧、紧张、担忧等心理,护理人员要平和耐心,每天和患者进行3-5次沟通交流,向患者说明病情,消除患者的紧张戒备心理,以乐观积极的心态对待治疗。

置管中护理:(1)安置患者于仰卧的体位,膝关节略微弯曲,垫高臀部,髋关节伸直并稍向外旋转;(2)保护患者的隐私部位;(3)插管时严格按照无菌要求操作,动作轻柔,尽量减少插管时间;(4)进行皮肤消毒时,应保证足够的消毒剂剂量及充足的消毒时间,对穿刺部位毛发较多患者应予以剪除而非剃除,备皮范围应>8cm,减少感染诱因。

置管后护理:(1)工作人员戴无菌手套,消毒导管口,用20ml生理盐水冲洗导管,再注入导管容量等量的肝素封管液,然后拧紧消毒的肝素帽,导管口用无菌敷料包扎并妥善固定;(2)密切观察穿刺处皮肤有无红肿、出血等症状,一旦发现置管脱出有大出血状况时,要及时采取抢救措施;(3)嘱患者尽量注意休息,生活中避免抓挠穿刺处,大小便及翻身等的注意事项;(4)每天取下导管处敷料,用安儿碘消毒两次,每次消毒范围直径>5cm,注意保持敷料干燥、卫生;(5)换药时认真细心,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动作轻柔。

对照组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股静脉留置插管护理。

疗效评价标准

导管感染判定标准:穿刺处红肿、疼痛;导管局部血培养与外周血培养出现相同细菌且数目远多于外周血培养的细菌数;每导管节段定量培养菌落记数>100cfu;患者出现发热、嗜睡、畏寒等症状。疗效判定标准:显效:血液透析顺畅,呼吸平稳、血压正常,患者无不良反应。有效:血液透析较为顺畅,呼吸不畅得到缓解、血压接近正常值。无效:患者股静脉留置导管脱落,呼吸急促,患者明显感到不适。

统计学方法

应用 SPSS 软件分析,计量资料采用率表示,两组比较采用 t检验;P<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患者的导管感染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经护理后对导管感染情况进行比较,实验组感染5例,感染率;对照组感染19例,感染率。经 t 检验,P<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具体结果见表1。

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后的治疗效果,实验组39例患者精神气色明显好转,血液透析顺畅,血压等指标恢复在正常范围内,总有效率达到;对照组21例患者身体指标恢复正常范围,总有效率达到。经t检验,P<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股静脉留置导管在血液透析中护理效果显著。两组患者具体治疗效果见表2。

3.讨论

血液透析是重度肾功能不全患者维持生命的重要手段,而血液透析的'前提是具有良好的血管通路[2],股静脉置管具有简便快捷的特点,且操作简单、迅速、安全,成功率高,并发症少、保留时间长,价格比人造血管便宜,透析效果也更好,因此股静脉置管被广泛应用于急性肾衰、慢性肾衰、内 瘘 成熟前、食物和药物中毒等血液透析的治疗。但留置导管也有一定的缺点,由于留置导管使用时间较长,导管感染几率于其使用时间呈正相关,降低导管感染成为留置导管护理的重要目标[3]。常规护理应用于周期相对较长的留置导管护理很难保证护理质量,致使导管感染几率较高,因此股静脉留置导管应进行针对感染诱因的重点护理,全面提高护理水平,力求降低导管感染率[3]。

综上所述,股静脉留置导管感染诱因较多,对股静脉置管患者进行针对感染诱因的重点护理可以有效降低导管感染几率,延长导管使用时间,减轻病人的痛苦,提高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 梅长林,叶朝阳,戎殳.实用透析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 王磊.持续质量改进在预防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中的应用[J].中国血液净化,2008,4 (4):188

[3] 欧阳凌霞.血液透析导管相关感染[J].国外医学移植与血液净化分册,2005,5(3):4-7.

[4] 程晓媚,周美珍.带涤纶环双腔导管在血液透析中使用的护理[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06,16(5):329.

[5] 高同凤.股静脉留置插管的护理[J].现代护理,2003,9(11):862.

如想查看更多的论文范文,请转到应届生毕业网--毕业论文栏目,我们为您准备了更丰富实用的最新范文,希望能真正的帮到大家!

89 评论

相关问答

  • 慢性肾脏病的论文

    通过结合两种强大的技术,科学家正在将糖尿病研究提高到一个全新的水平。在一项由哈佛大学的凯文·凯特·帕克(Kevin Kit Parker)领导的研究中,该研究于

    灰羽联盟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慢性肾脏病饮食管理论文

    大家好,我是大脸猫营养师。 想必,大家都知道肾脏的重要性,肾脏是人体的代谢器官,可以将人体的代谢废物(如尿素、肌酐和尿酸)通过尿液进行排出,以维持人体生命 健康

    穿跑鞋的公主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慢性肾脏病的饮食护理论文

    饮食调理对慢性肾病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肾病患者的一日三餐应当抓住一条基本原则:吃得清淡,要求低蛋白、低盐和低磷,既要保证营养,又不能增加肾脏的负担。 1、主食

    米老鼠NANA 2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慢性肾脏病护理有关论文

    1. 陈楠等:骨成形蛋白-7对人肾小管上皮细胞增殖和转分化影响。中华肾脏病杂志2004,10(5):343-3462. 陈楠:重视肾结石的诊断及内科治疗。中华肾

    鬼鬼Jacky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慢性肾脏病护理的论文

    护理管理 运用科学的 方法 组织、实施临床护理工作;为病人创造优美的休养环境;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有效地提高护理质量等。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护理研究论文

    yuyanyanbobo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