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5

  • 浏览数

    268

赤影妖妖艾可
首页 > 医学论文 > 精神病学历史论文

5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小蟠桃儿

已采纳

17世纪以后,工业革命高涨,资产阶级兴起,科学有了很大进步,医学逐渐摆脱了神学的束缚。

18世纪的西欧对精神病学来说是一个转折点,以法、德为代表,精神病学得到了科学的认识,精神病被看作是一类需要治疗的疾病,精神病人是社会上的成员。

18世纪法国大革命后,比奈尔是第一个被任命为“疯人院”院长的医生,他提出解除病人的枷锁、以人道主义态度对待精神病人,把“疯人院”成功变成医院。

19世纪是德国精神病学的黄金时期,在此期间,德国精神病学在世界范围内占据优势地位;在这一时期,纷纷涌现出像瑞尔、赫罗斯、伯纳德等为精神病学做出巨大贡献的学者,将“收容所”改为了“疗养院”,治疗方法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瑞尔曾经提出,适宜的食物,充足的睡眠,适当的晒太阳、工疗都是治疗的重要方法,有助于病情的好转;瑞尔提出的工疗被当时很多精神病收容所采纳,其本质就是通过再学习和再教育来使患者增强自我认识,从而达到康复的目的。尽管如此,他也提出了电击、浸水或在患者的手心滴热的石蜡等不人道的治疗方法。如爱伯巴克修道院是 19 世纪上半叶德国最先进的精神病收容所之一,以自始至终实践人道的精神疗法而著称。

为了得到医学共同体的认可,精神病学就必须遵循为现代医学所推崇的经验主义方法,于是生理学模式自然就被抬到至高无上的位置上了。尽管生理学模式的精神病学无助于治疗 ,但它在大脑科学和神经生理学理论方面的确做出了巨大贡献。这场“精神病科学化运动”的领军人物就是一直致力于心理现象与大脑解剖结构关系研究,里辛格认为精神病就是脑病;他还对精神病的分类做了大量的工作并创造了很多精神病学的现代术语。他的工作为精神病学融入现代医学铺平了道路,并为骨相学等伪科学敲响了丧钟。

145 评论

Xiaonini71

打铁老头非得叫我打。命运的转折点60发明了,就剩病院。

310 评论

青柠果茶

远古至先秦时期 时间:公元前2800∼前220年 社会形态:奴隶社会 上古时期,医术附属于巫术内,巫师即医师,「祝由」就是巫医的简称。有关精神疾病的记载,最早约见于西元前十一世纪中国之殷代甲骨文中,已有「狂」的病名。在《诗经》、《易经》、《礼记》、《左传》中,也对精神疾病的症状、病因、治疗和预防等有片段之记载。 周朝将「医」字改为「医」字,其意义即为应用药酒来治疗疾病。 春秋战国时代,卓越的代表人物扁鹊提出生病不是鬼神降灾所致,而主张阴、阳、风、雨、晦、明六气致病的理论,对精神病的病因探讨有一定影响。从他的医疗实践中总结六不治。其中明确地提出,信巫不信医的人没办法治好精神病,他旗帜鲜明地反对迷信鬼神,提倡科学的态度,对当时医学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黄帝内经包括《素问》与《灵枢》,为我国最早的一部经典著作。这部书用朴素的唯物主义观点,论述了人体生理疾病防治,奠定了中医的理论基础。其阴阳五行脏象经络营卫气血等学说,组成了中国医学的理论体系,也是精神病学的理论基础。《灵枢 · 癫狂篇》中对癫狂的论述提出脏腑功能与精神活动的理论学说,并指出证治针药等理论根据和治疗原则。是我国最早的精神病学的专篇论著。 《内经》与《难经》同被公认为先秦时代的两大医学书籍,也是中医理论最古老的史籍渊源,讲究阴阳二界和五行学说。《难经》沿用《内经》的分类,并提出:“重阳则狂,重阴则癫”的看法,为区别癫与狂提供了根据。 秦汉时期 时间 公元前220∼公元265年 社会形态:封建社会 汉朝是中国医学发展达到最高峰的时期,医学家张仲景(约西元150∼219年)的两本名著《伤寒杂病论》及《金匮要略》,极注重临床变化,是最早出现精神官能症药物治疗法的书籍。自汉朝后,中国传统医学之精神病学理论与临床始趋于完备。 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对热病发狂记述颇多,对热病或传染病所致的精神紊乱描述甚细致对治疗和预后也有较深的创见。后者在癫狂的基础上提出脏躁:喜悲伤欲哭,如神灵所作。奔豚气:从小腹起,上冲咽喉,发作欲死,复还止,皆从惊恐得之。及百合病:意欲食,复不能食,常默然,欲卧不能卧,欲行不能行,饮食或有美食,或有不欲闻食臭食时,如寒无寒,如热无热,口苦小便赤,诸药不能治,得药则剧吐利,如有神灵者,身形如和……。这些临床描述颇具现代医学的癔症及神经官能症的表现。在内经“癫狂”的基础上补充了精神病的内容。 晋、唐五代时期 时间:公元265∼960年 社会形态:封建社会 晋朝道教兴起与唐朝佛教传入,神力介入均影响医学发展,是中国医学史上的一大退行时期。但在隋末,巢元方等人(公元610年)撰写的《诸病源候论》一书,却在中国医学发展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古代中医极重视「气」,认为七情六欲全受「气」之影响,气与血不可分,故有「百病皆生于气」之说。在《诸病源候论》中更强调气血不足在精神疾病发病中的作用,并将精神疾病基本上按内、外、妇、儿之临床特点进行划分是古代正统医籍中。 巢元方根据病因和症状分别列出三十多种精神异常的综合征。把“癫狂”归纳在风类诸候中。风狂病候、风邪候等,大都是描写精神失常的症状。如风狂候描写发狂或欲走,或自高贤称神圣是也,系由于阴阳气相感所致。又说:言语错谬或啼哭惊走,或癫狂昏乱,或喜怒悲哭,或大惧怖……歌淫呼啸,或不肯言语,其中风癫候。五痫候描写的是癫痫的表现,对各候之发病机理探讨颇深。 唐朝,医学史上杰出的医药学家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药方》中对癫狂的症状进行了十分细微的描述:“凡诸百邪之病,源起多佘,其有种种形象,示表癫邪之端,而见其病,或有而不声,或复多言而漫说,或歌、或哭、或热、或冷、或笑、或坐沟渠,啖食粪秽,或裸形露体,或昼夜游走,或嗔骂无度 ……如斯种类癫狂之人令针灸与药方并主之 ”。并分别叙述妇产科精神病、儿童精神病、营养性精神病、中毒性精神病、精神疾病的营养食疗等,发展出一套13穴道的针灸方法,是中国第一部对精神病有详细治疗方法和讨论的医籍,对中国医学之发展曾具深远影响。 宋元时期 时间:公元960∼1368年 社会形态:封建社会 宋代的医学承袭唐制,回复到阴阳五行说,祝由术饮符水的方式普遍存在民间。宋初,中医曾有使用持续睡眠法治疗精神病患的记录,与近代西方学者研究成功的治疗观点,颇有相似之处。宋代医学开始分科,陈自明(西元1190∼1270年)在《妇人良方大全》中,即对胎产精神病的认识与治疗方法已有初步之确立,比十九世纪西洋学者之发现还超前六个世纪。元朝的医学承袭宋朝,将中国医学分为十三科,祝由术被提升在十三科之列,须经过考试合格才能行医。较具代表性的金元四大家是刘完素(寒凉派)、张子和(攻下派)、李东垣(补土派)和朱丹溪(滋阴派)。其中刘完素(西元1110∼1200年)曾提出「火」的观念,认为身体机能的亢盛或发烧现象,常出现于感染性精神病之中,而应以降心火治疗之,也是最早提出精神病病理理论的学者。 金元时期,各家对精神病均有论述,李东垣将精神病人的言语障碍分为狂言、谵言、郑声三类,辩证较详。刘完素《河间六书》多喜为癫,多怒为狂,喜为心志,心热甚则多喜为癫。怒为肝志,故肝实则多怒而为狂。对癫狂之辩证又有新的创见。张从正首创癫狂“痰迷心窍”之论,形成对癫狂病因病机论治之传统之看法,对后世影响颇大。 朱丹溪《丹溪心法》亦把癫与狂分成两组精神病目:“癫属阴,狂属阳,癫多喜,而狂多怒,癫者神不守舍,狂言如有所是,经年不愈,心经有损,是为真病”。这就为以后区分癫狂痫分为三类打下基础,在治疗方面,丹溪创立了“活套疗法”,以情胜情,似现代精神疗法,是朱丹溪的伟大创举,他同张从正二氏首创痰迷心窍学说,可谓是中国医学心理治疗之先驱。 明清时期 时间:公元1368∼1911年 社会形态:封建社会 明代,药物学家李时珍,编写了《本草纲目》,总结了十六世纪以前的医药学知识,大胆的纠正了历代本草学中的谬误之处,整理收集二百余种治疗精神病的有效药物,如对中药蔓陀罗服后能“令人笑,令人聋”,作了实验观察,对精神病的认识更加明确,分类更精确了一些。如戴思恭在《证治要谈》中又提出失志,卑喋,心风。 李梃《医学入门》对“癫”及“狂”都明确分类描述,而又提出“邪崇”,“伤寒发狂”,“如狂”等辩类。所谓“邪崇”是“视听言行俱妄者,谓之邪崇,甚则能言平生未见闻事,及五色神鬼”。此外,还包括“妇人夜梦来交者”、“产后恶露上冲而言语错乱神不守舍者” “伤寒发狂”,“如狂”等。都是发挥《伤寒论》的论述。并指出有轻重不等的情况。 明·王肯堂《证治准绳》不仅对中医各科作了洋洋大观的综述,并列出神志门,对精神病进行了一次系统的总结,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精神病学专章,其中最主要的贡献是把“癫”与“狂”两症明确划分,改变了以往精神病学分类的混乱的情况,他将精神病分成癫狂痫、烦躁、惊悸恐三大类。在癫狂痫下又将癫、狂、痫三者明确区分。烦躁下列:烦燥、谵妄、循衣模床、喜笑不休、怒、善叹息、悲。在惊悸恐下列:惊、悸(怔忡)、恐、健忘、不得卧诸类。分类明确,论证精辟简洁扼要。故为后世医家论癫狂者之宗师、楼英《医学纲目》把痫定名为癫痫。并与中风、中寒、中暑、尸厥等类似症状加以区别。癫、狂两症的概念更明确了。 张景岳《景岳全书》提出:“痴呆”加以论述,并作了详细的症状描写及预后观察,其描述与十九世纪末德国人克雷丕林所描述的早发性痴呆颇为相似。但在时间上却早了两个多世纪,他在治疗上,强调相火为无气之本。人之生气以补阳为本,难得而易失的惟阳,即失难复的亦惟阳,故后世称之为温补派,为后世医家不论内伤外感,提出“补正即祛邪”之鼻祖。《名医类案》一书是搜集精神病医案最多的一本书。 清·陈士铎著《石室秘录》把精神病划分为狂病、癫病、花癫、呆病四类,治疗方药有新的创见和补充,并有生动的病案记录。对研究中医精神病学实为一部重要著作。其后程钟龄在《医学心悟》中,将李挺提出的“产后癫狂”列入分类,使得精神病的体系更趋完善。还有一些类似神经官能症的病症,则分散于头痛,眩晕,怔忡,惊恐,烦躁,不寐,健忘,遗精等诸症中。从脉症病因,病机到治疗之法论述颇详。王清任用四十年时间,观察了一百多具尸体,著了《医林改错》一书。在继前人的基础上提出:人的“灵机记性,不在心而在脑”、“小儿无记性都脑髓未满,高年无记性者,脑髓渐空”。并创癫狂梦醒汤等方剂,提倡用活血化瘀的方法治疗精神病。 张璐所著的《张氏医通》中,分别描述烦躁、虚烦、怒、悲、惊、悸、孔、健忘等症状的医疗方法,使一般心理问题备受重视。 中医精神医学中病因学上的三个主要学说:火热说、痰说和气血说,即是在唐宋以后的此一时期创立的。 近现代 时间:公元1840∼1950年 清末以后,西方精神医学传入,目前国内的精神医学几乎均以西方医学为主流。 1854年,出生于美国俄亥俄州的克尔医师由长老会派至中国大陆广州行医,建立克尔氏避难所,最初收住两个病患;至1897年扩建为三十个床位的精神病院,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所专为精神病患而设立的精神病院,也是目前「广州市精神防治病院」的前身。 1919年,精神医学专家沃兹教授受聘于北京协和医学院,开始中国第一个神经精神科住院医师的训练课程。 1931年北京正式成立「中国神经精神医学会」组织。 1933年,北京协和医学院再聘雷门任教并扩大训练机构。 1940年,成立「中国心理卫生协会」,更奠定精神医学与心理卫生发展的雏形。五十年来中国大陆的精神医学工作,因受中日战争、二次世界大战及文革的影响而一度停滞、发展缓慢。

270 评论

李小墨Lena

真是够了,医学发展的那么快,看那些古代的东西当真是不治之症?

354 评论

粉嘟嘟的Pinky

欧洲精神病学的转折点是发现了。好的药物。

168 评论

相关问答

  • 中国精神病的发展史论文

    精神病是指一个人在认知、情感、意志和行为等方面有着明显的障碍,从而表现出与正常人不一样的行为。这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精神病学术论文的内容,供大家参考! 摘 要:

    苦丁茶1苦丁茶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精神病研究发展史论文

    精神病学术论文篇三:《精神病人的犯罪分析》 摘要近年来,精神病人犯罪的比率不小,对其周围的人的生命和安全造成了威胁。因此本文通过对精神病人犯罪的分析

    stella840706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白血病论文历史

    自体骨髓移植,能使50%以上的白血病患者有较长的无病生存甚至治愈的机会。且有无移植物抗宿主病,无排斥等优点。但在进行骨髓移植中,由于大剂量化疗和超致死量照射处理

    吃货称霸999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完整的精神科护理病历论文

    精神病是指一个人在认知、情感、意志和行为等方面有着明显的障碍,从而表现出与正常人不一样的行为。这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精神病学术论文的内容,供大家参考! 摘 要:

    楞大个肚兜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精神科护理学发展历史论文

    所谓护理心理学,是指从护理情境与个体相互作用的观点出发,研究在护理情境这个特定的社会生活条件下个体心理活动发生、发展及其变化规律的学科。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

    比福爷爷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