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征服沪
外科学是现代医学的一个科目,主要研究如何利用外科手术方法去解除病人的病原,从而使病人得到治疗。外科学和所有的临床医学一样,需要了解疾病的定义、病因、表现、诊断、分期、治疗、预后,而且外科学更重视开刀的适应症、术前的评估与照顾、手术的技巧与方法、术后的照顾、手术的并发症与预后等与外科手术相关的问题。早在古埃及出土的木乃伊,就可以发现头颅的手术痕迹。而早在2000多年前的中国,也就已经从战争、生产和生活的实践中总结出一些外科的实践经验。现代外科学开创于19世纪末,起先经常由受过培训的理发师代理执行手术——即所谓的“医疗理发师”(barbersurgeon),因此在今天的许多英联邦国家外科医师被称呼为“先生”(Mister)而不是“医生”(Doctor)。在20世纪初,随着消毒、麻醉、止血、输血等技术的产生和进步,现代外科学得以逐 外科学渐深化及完善。 现代外科学奠基于是19世纪40年代,先后解决了手术疼痛、伤口感染和止血、输血等问题。手术疼痛曾是妨碍外科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1846年美国Morton首先采用了乙醚作为全身麻醉剂,并协助Warren用乙醚麻醉施行了很多大手术。自此,乙醚麻醉就被普遍地应用于外科。1892年德国Schleich首先倡用可卡因作局部浸润麻醉,但由于其毒性高,不久即由普鲁卡因所代替,至今普鲁卡因仍为安全有效的局部麻醉药。伤口“化脓”是100余年前外科医生所面临的最大困难问题之一,其时,截肢后的死亡率竟高达40%~50%。1846年匈牙利Semmelweis首先提出在检查产妇前用漂白粉水将手洗净,遂使他所治疗的产妇死亡率自10%降至1%,这是抗菌技术的开端。1867年英国Lister采用石炭酸溶液冲洗手术器械,并用石炭酸溶液浸湿的纱布覆盖伤口,使他所施行的截 消毒止血肢手术的死亡率自40%降至15%,从而奠定了抗菌术的基本原则。1877年德国Bergmann对15例膝关节穿透性损伤伤员,仅进行伤口周围的清洁和消毒后即加以包扎,有12例痊愈并保全了下肢,他认为,不能将所有的伤口都视为感染的,而不让伤口再被沾污更为重要。在这个基础上他采用了蒸气灭菌,并研究了布单、敷料、手术器械等的灭菌措施,在现代外科学中建立了无菌术。1889年德国Furbringer提出了手臂消毒法,1890年美国Halsted倡议戴橡皮手套,这样就使无菌术臻于完善。 手术出血也曾是妨碍外科发展的另一重要因素。1872年英国Wells介绍止血钳,1873年德国Esmarch在截肢时倡用止血带,他们是解决手术出血的创始者。1901年美国Landsteiner发现血型,从此可用输血来补偿手术时的失血。初期采用直接输血法,但操作复杂,输血量不易控制;1915年德国Lewisohn提出了混加枸橼酸钠溶液,使血不凝固的间接输血法,以后又有血库的建立,才使输血简便易行。1929年英国Fleming发现了青霉素,1935年德国Domagk倡用百浪多息(磺胺类药),此后各国研制出一系列抗菌药物,为外科学的发展开辟了一个新时代。再加以麻醉术 外科手术用的止血钳的不断改进,输血和补液的日益受到重视,这样就进一步扩大了外科手术的范围,并增加了手术的的安全性。50年代初期,低温麻醉和体外循环的研究成功,为心脏直视手术开辟了发展道路。60年代开始,由于显微外科技术的进展,推动了创伤、整形和移植外科的前进。70年代以来,各种纤维光束内窥镜的出现,加之影像医学的迅速发展(从B型超声、CT、MRI、DSA到SPECT、PET)大大提高了外科疾病的诊治水平;特别是介入放射学的开展,应用显微导管进行超选择性血管插管,不但将诊断,同时也将治疗深入到病变的内部结构。此外,生物工程技术对医学正在起着更新的影响,而医学分子生物学的进展,特别对癌基因的研究,已深入到外科领域中。毫无疑问,外科学终将出现多方面的巨大变化。 随着现代外科学在广度和深度方面的迅速发展,现在任何一个外科医生已不可能掌握外科学的全部知识和技能;为了继续提高水平,就必须有所分工。因此,外科要进一步分为若干专科;有的按人体的部位,如腹部外科、胸心外科;有的按人体的系统,如骨科、泌尿外科、脑神经外科、血管外科;有的是按病人年龄的特点,如小儿科、老年外科,有的是按手术的方式,如整复外科、显微外科、移植外科;还有的是按疾病的性质,如肿瘤外科、急症外科等。特别是由于手术范围的 重大发现—青霉素日益发展,对麻醉的要求不断提高,就需要有麻醉专业;建立监护病房,也是为了达到同一目的。临床外科学根据治疗目标的不同有着明确的分工,可分为普通外科(现专指各种腹腔、乳房、甲状腺及简单的皮肤外科)、心脏外科、胸腔外科(两者可合称心胸外科)、血管外科、神经外科(有时简称脑外科)、头颈外科、泌尿外科、整形外科、矫形外科(即骨外科)、小儿外科、移植外科等。广义的外科学则尚可包含眼科、耳鼻喉科、妇产科、牙科(口腔面颌外科)等。外科经常处理的问题包含了创伤、各种胸腹部急症、先天/后天性畸形、恶性肿瘤、器官移植等,在临床应用上和麻醉学、特级护理学、病理学、放射学、肿瘤学等其它医学专科工作关系极其密切。随着药物、早期诊断技术与其他医疗科技(比如介入放射学)的发达,许多疾病的治疗都转变为非外科治疗为主,然而外科手术仍然是这些治疗无效或产生并发症不可或缺的后线支持,而外科微创手术(内窥镜手术)的领域也在蓬勃发展。
牙牙大少
和其他医学专科一样,口腔颌面外科是在实践中逐步发展、形成的一个医学分科,正因为有了口腔颌面外科学的形成和参与,才使得中国的牙医学发展成为口腔医学。应当说,口腔颌面外科具有双重属性。一方面,为了防治口腔颌面部疾病的需要,口腔颌面外科与口腔内科学、口腔正畸学、口腔修复学等有关学科不能截然分割;另一方面,由于它本身的外科属性,又与普通外科学、整形外科学以及内、儿科学等有着共同的特点与关联。因此可以这样认为:口腔颌面外科学既是口腔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临床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关于命名纵观牙医学(dental medicine)的发展史,是与外科学的发展密不可分的。虽然在公元前开始即已有有关牙医学内容的医书记载和实践,但牙医学的正式建立和兴起,应当说是在17~18世纪的西方国家。法国的Pierre Fauchard(1678~1761)曾出版过有关牙医外科的专著,并完善了牙科临床工作,由于他的贡献而被称为现代牙科之父。在当时,牙科是在外科领域内,被称为牙外科(dental surgery section);牙科医师也被冠以牙外科医师的头衔而称为dental surgeon,以至于至今牙科医师的学位也仍维持着牙外科学博士(doctor of dental surgery,)的称谓。据考证,在古老的牙医学创始人中,在当时也大多具有医学博士(doctnr of medicine,)学位。据一些书籍的记载,“口腔外科”(oral surgery)一词由美国人James Edmund Garretson(1828~1895)所命名。Garretson本人是一位外科医师,当时他在一所牙科学校讲授以拔牙术为主的口腔外科学。在以后的多年中,”口腔外科”一词不但用于医院科室建制的命名,也被广泛应用于各种教科书和参考书。20世纪初即已有颌面外科(maxillofacial surgery)的概念出现,但究竟在什么时候,什么国家,由哪一位学者正式提出或命名为“口腔颌面外科”,尚需进一步考证。在欧洲,原苏联的口腔颌面外科是比较发达的,其中特别得益于40年代的二次世界大战。由于对颌面部战伤的处理取得了进一步的发展,口腔颌面外科的名称在40年代后期的原苏联即早已得到广泛地应用和承认。中国的口腔医学是在1952年大学院系调整时才正式被确认的,因此,也是在1952年以后才有了口腔外科或口腔颌面外科的正式建制和名称。1956年,卫生部颁布了口腔医学教育大纲,并将“口腔外科学”改名为“口腔颌面外科学”,首次以官方文件的形式对“口腔颌面外科”的名称给以正式肯定。为此,1959年, 由夏良才主编出版的中国第一本正式高等医学院校教材就用的是《口腔颌面外科学》的名称。美国人W.Harry Archer及Gastav O.Kruger的原著《口腔外科学》则是在70年代中期以后才分别更名为《口腔领面外科学》的。目前,“口腔颌面外科”的名称不但广泛地被绝大多数国家所接受,并且其学会或学术组织也沿用这一命名。
零下十三月
随着近年来我国科学技术创新热潮的掀起,特别是在强调要培养创新型人才,以及大学蓬勃开展学生创业活动之际,这条潜规则已有必要重新予以定位。为适应目前科学技术发展的这一新趋势,本书第6版作了如下修订: 1.作为一项十分有效、有用的新技术——颌面骨牵张成骨术,国外临床应用已有十几年,国内开展也有十多年历史。为了今后的推广和发展,本版将其独立成章,进行了全面和较详细的论述。 2.睡眠是人的基本生理需要。人的一生中,约1/3的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的。现代医学对睡眠问题给予了高度的重视,每年3月21日还是世界法定的睡眠日。口腔颌面外科医师具有诊治睡眠呼吸疾病的能力,也是多学科参与的重要力量之一。为此,本版将“阻塞性睡眠呼吸障碍疾病”也单列一章。 3.作为外科治疗的主要方法,手术既可以治愈疾病,也可以带来生理及心理上的创伤。因此,自从手术问世之日起,在手术发展的历程中,外科医师白始自终都在追求手术的微创。上世纪80年代后期正式问世的微创外科(minima11y invasive surgery)进展迅速,并被认为是21世纪外科发展的主流。虽然口腔颌面外科微创手术无论在技术上还是应用范围上都还不够成熟和在继续探索之中,为了指明方向,本版新增“口腔颌面微创外科”章,以期能推动口腔颌面微创外科的发展。 4.现代医学已从单纯的生物治疗模式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模式。对疾病治疗的结果和期望也已从单纯治愈到追求治愈和生存(活)质量并重的时代。功能性外科(functional surgery)就是生存(活)质量的保证。随着数字科学(digital science)的飞速发展,计算机辅助外科(computer aided surgery)也应时而生,并促进了微创外科与功能性外科的进步。为此,本版新列“功能性外科与计算机辅助外科”章,以期能传播和推广新概念与新知识。 5.为了适应长学制学生在学期间必须完成的1临床科研和论文撰写,本版增加“临床医学论文撰写与临床医学科学研究”一文。鉴于长学制学生已有学习《临床流行病学》以及《医学统计学》等课程的基础,故仅作为附录以供参考。 由于内容的更新和新列章节,全书由原14章增至19章(含附录),文字已达87万。限于学制的长短不一和教学时数,各校可根据不同学制和自身条件有选择地进行讲授;余下部分可因材施教及作为学生自学参考之用。
1)早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在苏联就有多篇文献关于探索应用负压治疗难愈的创面和伤口。2)1985年,两位美国医生Chariker和Jeter,16 开发出独特的一
(以下是比较基础的写作技巧,想深入学习的话可以登陆我头像上面的网站,上面有专门的栏目供学习,当然,也可以加我QQ,免费指导哦!Q号就是本人的昵称) 论文写作是一
[1] 沈向真,侯加法,王小龙等. 犬膀胱结石的化学成分分析研究 [J]. 畜牧与兽医, 2003, 35 (9) _4 . [2] 彭成诚,曾卫东,王小琴等.
史学,亦称“历史学”。是社会科学的一个部门。研究和阐述人类社会发展的具体过程及其规律性的科学。自古以来,世界各国家、各民族出现过许多有名的历史学家,为后世留下了
为了写出一份具体的泌尿外科 工作总结 ,认真回顾工作情况是避免不了的,总结是汇总出自己有用的工作经验,你是否学会写总结了呢?以下是和大家分享的有关泌尿外科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