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9

  • 浏览数

    310

拽拽小蘑菇
首页 > 医学论文 > 玉米圆斑病论文

9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木易洛洛

已采纳

这是一种病!植物的病!玉米圆斑病!为害果穗、苞叶、叶片和叶鞘。国内发现该病主要为害吉63自交系。果穗染病从果穗尖端向下侵染,果穗籽粒呈煤污状,籽粒表面和籽粒间长有黑色霉层,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病粒呈干腐状,用手捻动籽粒即成粉状。苞叶染病现不整形纹枯斑,有的斑深褐色,一般不形成黑色霉层,病菌从苞叶伸至果穗内部,为害籽粒和穗轴。叶片染病初生水浸状浅绿色至黄色小斑点,散生,后扩展为圆形至卵圆形轮纹斑。病斑中部浅褐色,边缘褐色,外围生黄绿色晕圈,大小5—15×3—5(mm)。有时形成长条状线形斑,病斑表面也生黑色霉层。叶鞘染病时初生褐色斑点,后扩大为不规则形大斑,也具同心轮纹,表面产生黑色霉层。圆斑病穗腐病侵染自交系478时,果穗尖端黑腐的长度为5.3—9.3cm,占果穗长的2/5—3/5,果穗基部则不被侵染。在吉63自交系果穗上的症状与玉米小斑病菌T小种侵染T型不育系果穗上的症状相似,应注意区别。该病在自交系478及吉63上症状不同,可能是不同的反应型。分布在吉林、辽宁、河北等省。病原 Bipolaris carbonum Wilson称炭色长蠕孢,属半知菌亚门真菌。异名B.zeicola(Stout.) Shoem.、Helminthosporium carbonum (Ullstrup) Shoem。有性态为Cochliobolus carbonum Nelson。分生孢子梗暗褐色,顶端色浅,单生或2—6根丛生,正直或有膝状弯曲,两端钝圆,基部细胞膨大,有隔膜3—5个,大小64.4—99×7.3—9.9(um)。分生孢子深橄榄色,长椭圆形,中央宽,两端渐窄,孢壁较厚,顶细胞和基细胞钝圆形,多数正直,脐点小,不明显,具隔膜4—10个,多为5—7个,大小33—105×12—17(um)。该菌有小种分化。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该病传播途径与大小斑病相似。由于穗部发病重,病菌可在果穗上潜伏越冬。翌年带菌种子的传病作用很大,有些染病的种子不能发芽而腐烂在土壤中,引起幼苗发病或枯死。此外遗落在田间或秸秆垛上残留的病株残体,也可成为翌年的初侵染源。条件适宜时,越冬病菌孢子传播到玉米植株上,经l—2天潜育萌发侵入。病斑上又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引起叶斑或穗腐,进行多次再侵染。玉米吐丝至灌浆期,是该病侵入的关键时期。防治方法 (1)选用抗病品种 目前生产上抗圆斑病的自交系和杂交种有:二黄、铁丹8号、英55、辽1311、吉69、武105、武206、齐3l、获白、H84、017、吉单l07、春单34等。(2)严禁从病区调种,在玉米出苗前彻底处理病残体,减少初侵染源。(3)在玉米吐丝盛期,即50%—80%果穗已吐丝时,向果穗上喷洒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或50%多菌灵、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400—500倍液,隔7—10天1次,连续防治2次。(3)对感病品种也可在播种前用种子重量0.3%的15%三pj酮可湿性粉剂拌种。(4)对感病的自交系或品种,于果穗青尖期喷洒25%三pj酮(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40%福星乳油8000倍液,隔10—15天一次,防治2—3次。

359 评论

chenmingzhu

拿放大镜看,很可能是介壳虫病。

231 评论

张凉凉2779

选用抗病能力强的品种,有些玉米的斑点病是种子的问题,如果种子带有病毒,或者是没有选择好抗病能力强的种子,在玉米苗期就会出现斑点病!

150 评论

赤脚医师

延后育苗,培育壮苗,适时晚播,错过发病高峰期;搞好田园卫生,冬季深翻土地,有条件的地方可以采用水旱轮作;及时摘除病叶,减少再侵染菌源 降低田间湿度;增施磷、钾肥,加强田间管理,增强植株抗病力。 播种前用三唑酮可湿性粉剂进行拌种,拔节期多菌灵可湿性粉对叶片进行喷雾预防

211 评论

滴水无香2005

这是因为在细胞分裂时,染色体碎片的破裂和重新组合是经常发生的,但这种组合并不是盲目进行的,而是具有特定的位置。由于小的DNA基因碎片发生移动,这些基因就地改变位置,同时也改变了其他基因的作用,于是就出现了玉米籽粒带斑点的变异。

230 评论

京荣盛门业

这是玉米的纹枯病,这种病发生在玉米拔河期到成熟期,主要发生在叶鞘部位。初期是深绿色的圆形斑点,后期融合成不规则的形状,颜色变成棕色,下大雨时会长白色的菌丝。如果不注意,病菌在玉米收获时容易落到土壤上,影响下一个作物。幸运的是,鲁政家发病的玉米不多,大部分在发病初期都可以控制。如果在同一个地块继续种植玉米,下一个作物长得不好,感染上农作物的病害,不仅是纹枯病,还容易感染树桩作物的病害。建议农家轮流种植,避免病害感染。

收获玉米时要及时清除电源,如有病菌,要及时进行土壤消毒,将秸秆还田时要注意腐蚀处理。在玉米生长器官中,一旦发现感染植物,就要及时剥下病叶,进行体外报废,控制病菌的蔓延。注意清除田里的杂草,减少适合病菌生活的地方。发病初期,可以将1%的精康霉素400倍与千台2116粮食专用型600倍相配合喷雾,或者将70%的甲吐乏症700倍与2116粮食专用型600倍相加,采取喷雾预防措施,间隔7~10天再喷洒一次。而且,在涂抹药物之前,要把感染玉米的叶子剥掉,并喷洒玉米茎下部。

玉米原斑病是一种真菌性疾病,会在玉米叶、叶鞘和苞片上引起病斑,在果穗上腐烂种子。我国玉米原斑病1958年在云南首次发现,此后在我国许多玉米种植地区发生了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陕西、河北、北京、山东、浙江、台湾、四川、`玉米原斑病属于气流传播病害,属于种子传播病害。由于种子带菌率和存活率高,环境条件适宜时,病菌感染叶和穗引起发病。一般地块较轻,个别严重地块叶大量枯萎死亡。

玉米原斑病菌可感染叶、叶鞘、苞片和果穗。叶子生病的时候,一开始会散开成水渍形状的浅绿色到黄色斑点,后来从圆形扩大到卵圆孔。机尾中部浅棕色,边缘棕色,外部有黄绿色晕,大小为(5~15)mm(3~5)mm。

田间湿度高时,病斑表面会产生黑色真菌层,成为病菌的分生孢子茎和分生孢子。苞片发病初期为褐色斑点,随后扩大为圆形斑点,有同心轮纹,斑点表面密密麻麻地长出黑色真菌层。叶鞘的症状与苞片的症状相似,但形状不规则,表面也密密麻麻地长出黑色真菌层。茎发病,仅在茎表皮外部形成圆形到卵圆孔病斑,茎内部不感染。果穗发病时,通常先在穗顶或芽中发病,然后扩张到果穗内部,侵犯籽粒和整个果穗,形成黑色凹陷斑,穗变形,长出黑色真菌层。病粒最终呈干腐状,用手拧就成粉。严重发病的水果穗呈煤炭脏或碳化型,籽粒和穗轴内部完全变黑,形成特殊的穗腐。

316 评论

瑷逮云暮

玉米圆斑病由炭黑蠕孢菌引起,在我国各玉米产区均有发生,局部发生严重。

玉米圆斑病危害果穗、苞叶、叶片和叶鞘。受害果穗病部变黑凹陷、腐烂,可深达穗轴,果穗变形弯曲,子斑点,以后扩大成为圆形或卵圆形,有同心轮纹,病斑中部淡褐色,边缘褐色。苞叶上病斑致使苞叶、叶片和叶鞘变形弯曲,子粒变黑、干秕。叶片上病斑散生,初为水浸状、淡绿以或淡黄色小斑点,以后扩大成圆形或卵圆形,有同心轮纹,病斑中部淡褐色,边缘褐色。初为褐色斑点,后扩大为圆形大斑,也具有同心轮纹,表面密生黑色霉层。

苞叶上病斑初为褐色斑点,后扩大为圆形大斑,也有同心轮纹,表面密生黑色霉层。

玉米圆斑病穗部发病较重,种子带菌,感病种子不能发芽,在土中腐烂,有时引起幼苗发病或枯死。遗落在田间或秸秆垛上的残留病株残体以及果穗、子粒上潜存的菌丝体均可安全越冬,成为第2年田间发病的初侵染源。越冬病菌第2年条件适宜时产生分生孢子传播到玉米植株上,萌发侵入。病斑上产生的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进行再侵染。

防治方法:

①加强检疫:应特别注意不从病区调种,并选用抗病品种。

②种子处理:播种前用%适乐时(种衣剂)10克+天达种宝(天达2116浸拌种专用型)25克,兑水375毫升,拌玉米种子10-20千克。切勿闷种催芽。

③药剂防治:在玉米吐丝盛期,用25%粉诱宁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或20%粉锈宁乳油400-500倍液+“天达2116”粮食专用型600倍液喷洒植株,间隔7-10天再次喷洒。注意重点喷洒果穗,喷药后24小时内遇雨要重新喷药。

233 评论

爱心小猪

防治方法应特别注意不从病区调种,并选用抗病品种,进行种子处理,进行药剂防治

163 评论

凉风正正

很可能是以下病症,仅供参考:1、玉米大斑病也叫条斑病。各玉米产区都有发生,以东北、华北北部和西北等温度较低地区以及南方山区发病较重。在大发生年份,感病品种减产50%左右。 症状:本病以浸染叶片为主,也浸染叶鞘和苞叶。发病初期,叶上出现水浸状青色病斑,以后逐渐沿叶脉向两端扩展,形成中央黄褐色,边缘褐色的梭形大斑,大的可达15~20厘米。温度高时,病斑在叶正反两面生大量灰黑色霉层,即病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病斑能结合连片,使植株早期枯死。 发病规律:病菌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在病残体内外越冬。田间传播发病的初次浸染菌源,主要来自玉米秸秆上越冬病组织重新产生的分生孢子,借风雨气流传播。适宜于发病的温度为20~25℃,超过28℃对病害有抑制作用。中国北方各地6~8月份气温大多处于发病适温范围,因此这3个月的降雨天数和降雨量是发病轻重的决定因素。然而,凡田间病斑出现较晚的年份,不论后期气候条件如何,大斑病的发生都不会太重。 防治方法: ①种植杭病品种。②清除田间病残体,集中烧毁,或深耕深翻,压埋病原。③加强田间管理,促进玉米健壮生长,增强抗病力。④化学防治,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于玉米雄花期喷1~2次,每隔10~15天喷1次。 2、玉米圆斑病 症状:该病可浸染叶片、果穗、苞叶和叶鞘。叶片上病斑初为水渍状淡绿到淡黄色小点,以后扩大为圆或卵圆形斑点,有同心轮纹,中央淡褐色,边缘褐色,具黄绿色晕圈,大小为1~2毫米或3~10毫米。数个病斑汇合变成长条斑。苞叶上的病斑向内扩展可侵害玉米籽粒和穗轴,病部变黑陷,果穗变弯曲,重者粒和穗轴变黑,籽粒和苞叶上长满黑色霉层。 发病规律:病菌丝和分生孢子在病残体和病种子上越冬,成虫每二年的初次浸染源。一般在玉米抽雄前后开始发病,在7~8月份低温高湿条件下很利于病害的流行扩展。若6月份气温较低,阴雨多,湿度大,玉米幼苗也能发病。田间相对湿度85%以上时,数天内就可在叶片上产生大量分生孢子,随气流传播,重复浸染。 防治方法:①种植抗病品种。②加强田间管理,清除病残体,烧毁或深埋,增施有机肥,合理密植,注意排灌排涝,降低田间温度,提高植株抗病能力。③在玉米果穗冒尖期或80%果穗抽出时,用20%三唑酮乳油500~8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防治。3、玉米小斑病 玉米小斑病(Bipolaris maydis)是全世界玉米区普遍发生的一种叶部病害,我国夏玉米区病重于春玉米,大流行年份可造成较大损失。症状:玉米从幼苗到成株期均可造成较大的损失。以抽雄、灌浆期发病看。病斑主要集中在叶片上,一般先从下部叶片开始,逐渐向上蔓延。病斑初呈水浸状,后变为黄褐色或红褐色,边缘色泽较深。病斑呈椭圆形、近圆形或长圆形,大小为10~15毫米×3~4毫米,有时病斑可见2~3个同心轮纹。 发病规律:病菌以菌丝或分生孢子在病残体内越冬,在翌年温度比较适宜的7、8月份产生大量分生孢子,借气流或雨水传播。玉米收获后遗留田间病残体上的分生孢子,可继续向玉米田传播,当气温达25℃以上最适于该病流行,这期间若降雨日多、雨量多、温度大,小斑病会严重发生。 防治方法:①推广种植抗病高产品种,可有效减轻小斑病的发生为害。②加强栽培管理,在拔节及抽穗期追施复合肥,促进健壮生长,提高植株抗病力。③清洁田园,将病残体集中烧毁,减少发病来源。④药剂防治,发病初期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65%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农抗120水剂100~120倍液喷雾。从心叶末期到抽雄期,每7天喷1次,连续喷2~3次。

197 评论

相关问答

  • 玉米白斑病论文

    玉米出现大面积叶子扭曲,导致这种情况的原因很多,要知道世间万物都是有灵气的,一般玉米叶片受到刺激以后,为了保护自己怕伤害,心叶就抱紧雄穗了,这样的好处是,药害虫

    岁月静好oO 5人参与回答 2023-12-12
  • 论文玉米小斑病

    植物组织培养及其应用研究概况在世界各国科学家的不断努力下,近几十年来,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迅速发展。利用组织培养,不仅可以大量生产优良无性系,获得人类需要的多种代谢

    彩衣girl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玉米小斑病论文摘要

    玉米小斑病是一种常见的病害,在众多种植产区均有发生,给农户们造成了极大的损失。那么,农户们该如何防治玉米小斑病呢?本文将就此为大家做详细的总结,供农户们参考。为

    悠然逸轩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5
  • 玉米大斑病病原论文

    玉米大斑病是东北玉米种植区分布广、发展快、危害严重、防治难度大的重大病害,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导致玉米产量大幅下降,严重者减产50-60%甚至不收。由于全球

    快乐的陆小晶 6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玉米小斑病学位论文

    玉米大斑病和玉米小斑病是河南、山东、安徽、江苏、河北、陕西等省玉米生长中后期最容易发生的两种疾病。由于这两种病害经常同时发生,所以统称为玉米大、小斑病,俗称玉米

    yuqian1004 6人参与回答 2023-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