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236

新月之垣
首页 > 医学论文 > 输血操作的医学论文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钢结构彩钢板

已采纳

护理类论文常见的有:护理文献、护理技术、心理护理。 这里为楼主提供一篇心理护理论文范文。 【心理护理论文】如何做好急诊患者的心理护理 来急诊科就诊的患者多表现为意外、突然、缺乏心理准备。急诊科护士首先接触患者,护士的语言行动都会对患者产生很大影响。因此,接诊护士应敏捷、冷静、沉着、和蔼、有序地处理各种复杂情况,用温和的语言安慰患者,减轻其恐惧心理,取得患者的信任,使患者身心处于最佳状态,我从事急诊护理30年,从中有了一些切身的感受,供大家参考。 1 恐惧心理 在临床中100%患者具有不同程度的恐惧心理。多数患者是突然遭受意外伤害,缺乏思想准备。表现为惊慌失措,恐惧万分,迫切要求尽快得到最佳治疗护理。对入院进行的各项检查治疗缺乏认识,还会增加患者的痛苦。 2 急躁心理 由于突然患病,伴随的外伤、出血、伤残等,都会对患者产生不利的心理刺激。身体上的痛苦、精神上的失落,以及后悔恐惧交织在一起,表现出急躁不安,甚至不配合治疗。 3 焦虑孤独心理 多数外伤患者以中青年为主,大多正处在事业和家庭的关键时期。外伤的伤势重,病情变化快,担心肢体伤残是否能恢复,心理功能也相继遭到损害。加之发生突然,患者家人不能及时到医院,在抢救室、监护病房远离亲友、家属,探视的时间受限,因而引起患者的隔离感和孤独感。 4 其他外伤原因 也就有各种不同的心理活动,如有的患者因车祸或打架致伤,除有以上心理活动外,还可能担心医护人员不能根据病情做出正确处理或有偏向。还有的个别患者不能如实叙述病情或故意把病情说重,给诊断和治疗带来困难。因此,对一些有纠纷因素存在的患者,除积极给予治疗外,还应针对其心理活动,高度热情地对待患者,耐心向患者讲明救死扶伤、一视同仁、秉公办理的原则,取得患者信任。 5 积极主动并以娴熟的护理技术,准确及时地给予各种抢救措施。尽快采取如:吸氧、输液、输血、包扎、止血、固定等措施,维持生命体征平稳,解除患者痛苦,减轻疼痛。使患者看到生命希望,树立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根据医嘱适当给予镇静剂,尽量减少患者的恐惧、焦虑心理。 6 树立时间就是生命的观念,抓住抢救的黄金时间以认真负责的精神对待患者,看到患者和家属主动上前迎接,迅速安排抢救室,询问病情的同时应评估病情,尽快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使患者增强安全感,能尽快配合抢救治疗。 7 做好说服开导工作,消除患者急躁情绪。对需要急诊手术的患者,要向家属说明手术的紧迫性和必要性。说明手术的目的、一般步骤及手术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情况,增强患者和家属的信心。对有些病情不宜向患者交代的切勿在患者面前交代和议论,以免影响患者的情绪。 8 热情关心患者,尽可能多地接触患者,多与患者交谈。解除患者的孤独感,尤其是伤残患者生活能力下降,饮食、起居要妥善安排,使患者感到医院的温暖。在不影响治疗、监护的情况下,鼓励家属和亲友探视,以解除患者的孤独感。 9 腹痛患者的护理 急腹症时患者腹痛剧烈,多有迫切要求止痛的心理,认为医院不给用止痛药就是不积极治疗,有烦躁、厌问、不信任的心理。对此类患者应尽快明确诊断、耐心解释不能随便使用止痛药的道理,尽快解除患者疼痛。 10 服毒自杀患者的护理 此类患者多有家庭、事业等因素,多处于狭隘的心理状态,心理变化复杂,故意不合作,洗胃过程不配合,故意拖延时间而失去抢救时机。对此类患者因根据情况开导,以同情的语言去感化,使其认识到生命的可贵,不应轻易放弃生命。 11 对患者和家属的心理安慰急诊患者多病情危重,甚至处于濒死状态,患者家属难免有各种不同复的心理。 12 对惊慌失措、哭啼家属应先用温和的语言劝说他们离开,以免影响患者的情绪,使他们安下心来相信我们的治疗与护理。 13 对比较镇静的家属可如实的告诉患者情况及准备采取的诊断和治疗过程,争取他们向患者做好解释工作,使抢救、治疗工作顺利进行。总之,急诊科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应不断提高思想和业务素质,方法要妥当,内容要科学,态度要和蔼,情感要真诚,委屈要克制,善于忍耐。对患者的过激言行切勿计较,不能与患者争吵。要充满同情心,耐心劝导,语言要艺术,待患者如亲人,调动患者战胜疾病的积极因素,帮助其树立信心,从而有利于患者的治疗和康复。

244 评论

阳澄湖边

是谁首先将动物血输给人的? 目前公认的是英国lower开创了动物输血的先河,法国Denys是第一个在人体上输血成功者。那还是在1665年,英国医生Lower首先将一条濒于死亡的狗静脉与另一条健康狗的动脉用鹅毛管连接起来,受血狗竟奇迹般的起死回生。这一实验证明了输血能够救命。1667年,他又用银管将羊的颈动脉连接到人的肘动脉上,把羊血输给了人,又获成功。同一年法国医生Denys用同样的方法把羊血输给一名有病的男孩也获成功。以后Denys又给一位愿意做实验的健康人输羊血,还是安然无恙。但当他把小牛动脉血输给一名梅毒患者时却出现了意外,输血后患者出现发热、腰痛,并有黑色尿,不久便死亡。死者家属状告Denys有杀人罪。法庭判决自1668年4月17日起,未经巴黎医学部批准不得输血。以后法国议会和英国议会均下令禁止输血。在此后的150年间,曾一度轰动医学界的输血技术再也无人问津。 ·是谁第一个将人血输给人的? 目前公认的是英国医生Blundell首先开创了直接输血法,并第一个把人血输给了人。那是在1817~1818年,英国妇产科医生Blundell由经常看到产妇失血死亡而想到用输血来挽救生命。他进行了动物之间的输血取得成功后,开始将健康人的血液输给大出血的产妇,一共治了10例,除2例濒死未能救活外,其余8例中有4例救活。国为当时还不知道血型不同的人输血时,红细胞会遭到大量破坏、所以无法解释为什么输血后有人出现致死性的输血反应,有人却活了下来。尽管如此,1818年12月22日他在伦敦举行的内科学会上所作的输血报告,还是引起了医学界的轰动。他还首创了重力输血器,利用重力来作输血时的推动力,这种输血方法一直沿用了100年左右。 ·目前临床输血进展如何? 现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各种高新技术不断向输血领域渗透,以及基础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都推动着输血医学产生日新月异的变化。临床输血也在蓬勃发展:从输全血发展到成分输血;替补输血发展到治疗性输血;人的血源性制品发展到生物技术制品;异体输血发展到自体输血。 ·医疗机构临床用血应当怎么办? 《献血法》第十六条明确指出:“医疗机构临床用血应当制定用血计划。遵循合理、科学的原则,不得浪费和滥用血液”。 然而,目前临床用血尚不尽合理和科学,对输血还存在认识上的误区。少数医生喜欢用等量的全血补充所估计的失血量,并认为越是新鲜的血越是好;个别医生明知木中出血不多也要输上几百毫升全血以保病人“平安”;还有人认为输血能够补充营养、增加机体抵抗力等等,这些都是应改变的陈旧观念。 ·临床医生应怎样对待输血? 临床医生应严格掌握输血适应症,科学、合理用血。手术前应根据术中估计出血量决定申请备血,出血量在10毫升/公斤体重以下者原则上不输血。积极开展手术前自体储血、术中血液稀释等技术。对估计出血量在1000毫升以上者,争取手术野血被回收,减少或避免输同种异体血,杜绝“营养血”、“安慰血”、“人情血”等不必要的输血。积极实行成分输血,减少不必要的血液成分的补充,避免可能由此引起的不良输血反应。手术中适当采用控制性低血压等措施,减少出血。 ·输血前应做哪些化验项目? 输全血前,必须做ABO血型的正向和反向定型,以及患者和献血者之间的交*配合试验(含抗球蛋白试验),输血液成分,按成分血的要求配血。在Rho(D)阴性率较高的地区,还应常规做Rho(D)血型检定。对经产妇或有输血史的患者做不规则抗体检测,交*配合试验和抗球蛋白试验必须相容才可输血。 ·输血的途径有哪些? 常用的输血途径是静脉内输血,成人身上最暴露最容易穿刺因而也是最常用的是肘正中静脉、贵要静脉;次常用的是手背静脉和大隐静脉。对婴儿和儿童,较常用的是手背静脉和大隐静脉,对1岁以下儿童可用头皮静脉。下肢静脉壁比上肢静脉壁厚,又容易发生痉挛,所以应尽量选择上肢静脉。为防止输入的血液在进入心脏前从手术部位的创面流失,故凡头颈部和上肢的手术,应选用下肢静脉输血;凡下肢、盆腔和腹部手术,应选择上肢或颈部静脉输血。对新生儿输血或换血可用脐静脉。 ·输血应选择什么样的针头? 输血针头的规格为14~20gauge(G),常用18G。当静脉较细或给患儿输血时应选用较细的针头。当需要大量输血时则应选用较粗的针头;输注浓缩红细胞不顺时,可先加入30~50毫升生理盐水后再输注(一般不用葡萄糖液,因其可引起红细胞凝集而堵塞滤器或针头)。 ·输血时应注意什么? (1)输血前必须严格检查全血的外观,检查血袋有无破损渗漏,血液颜色是否合格;还要认真核对患者、交*配合报告单和待输血液之间是否无误,包括患者和献血者的姓名、性别、ABO和Rho(D)血型、交*配合试验和抗球蛋白试验的结果、血袋号码、血类和血量等,并且应该有两人核对,准确无误方可输血。 (2)输血时应到患者床前核对病案号、患者姓名、血型等,确定受血者本人后,用装有滤器的标准输血器(滤网孔径约为170微米,总有效过滤面积为24~34厘米2,可以滤除血液和血液成分制品中可能存在的聚集的血小板、白细胞和纤维蛋白)进行输血。 (3)血液临输注前再从冷藏箱内取出,在室温中停留的时间不得超过30分钟。输用前将血袋内的血液轻轻混匀,避免剧烈震荡。血液内不得加入其他药物,如需稀释只能用静脉注射用生理盐水。 (4)输血前后用生理盐水冲洗输血管道。连续输用不同供血者的血液时,前一袋血输尽后,用静脉汪射用生理盐水冲洗输血器,再接下一袋血继续输注。 (5)输血过程应先慢后快,再根据病情和年龄调整输注速度,并严密观察受血者有无输血不良反应,如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输血初期10~15分钟或输注最初30~50毫升血液时,必须由医护入员密切注视有无不良反应。如果发生不良反应,须立即停止输血并报告负责医师及时诊治,同时通知输血科或血库做必要的原因调查。通常,输血不必加温血液。 (6)输血后将血袋保存于2~8℃冰箱24小时,以备出现意外情况时核查用。 (7)输血完毕,医护人员逐项填写输血反应调查回执,并于输血完毕后第二夭退还输血科保存。输血科每月统计上报医务处(科),负责医师将输血情况记录在病历中。 (8)输血完毕后,医务人员将输血单第二联贴在病历中。 ·如何决定输血量? 输血量和输血速度需根据输血适应症、年龄、贫血程度、患者的一般状况以及心肺惰况等决定。一般说来,对一个体重60公斤血容量正常的贫血患者,输注400毫升全血约可提高血红蛋白(Hb)10克/升或红细胞压积(Hct)。对大量出血或失血性休克患者,输血量要大。对血容量正常的慢性贫血患者,每次输注l—2单位红细胞为宜。对老年人和儿童以及心功能不全的贫血患者,每次宜输少量红细胞。 ·如何决定输血速度? 应根据病情和年龄来决定输血速度。如急性失血性休克患者速度应较快,心脏功能差者速度应较慢,老人和儿童患者速度也应慢。一般来讲,开始速度应较慢,约5毫升/分钟,以观察有无输血反应及循环系统耐受倩况。10~l5分钟后可适当加快输注速度。一般200毫升血液可在30~40分钟输完。 ·对危重病人紧急抢救时如何输血? 危重病人须紧急抢救输血,时间紧迫不允许按常规配血,须由经治医生写明抢救原因及提出不交*配血的申请,并记录入病例。输血科可立即发给O型红细胞(小于600毫升),必要时加AB型新鲜冰冻血浆,先给病人输用,之后再行常规化验和交*配血。 ·大量输血时应如何配血? 有时患者因外伤、出血、手术输血等病情需要,在短期内大量、迅速地输入异体血液,以维持正常生命和生理功能。输血量通常在500毫升以上,或l000、2000甚至4000~5000毫升,乃至更多。这样,在短期内患者体内会接受较大量的、不同献血者的血液。任何一方存在与他人不合的血型抗体,都会在患者体内发生抗原抗体反应,给患者带来不应有的痛苦。为了避免不相合抗原抗体反应的发生,确保病人的输血安全,必须在供受者之间、各献血员之间进行交互配合试验(交*配血)。具体方法如下: (1)ABO系统必须相同。 (2)进行病人与供者之间交互配合试验,应相合。分为: ①主侧交互配合试验; ②次侧交互配告试验。 (3)献血者之间的交互配合试验。此项试验可避免献血员之间抗原抗体在病人体内的反应。 如果不是一次输入,比如第一夭输1000毫升,第二天再输800毫升,应第一天做供受者之间、各献血员之间交互配合试验;第二夭重新取病人血样,再与准备输的800毫升进行供受者之间、各献血员之间的交互配合试验。 ·同时需输多品种的血液时怎么办? 同时需输多品种的血液时,应首先输入成分血(尤其是浓缩血小板),其次为新鲜血,最后是库存时间长的血。 ·对库存全血外观检查应注意什么? (1)絮状物:在血浆层中呈粘丝状漂浮,有时有少量红细胞粘附,若反复摇动易沉入红细胞层引起红细胞粘附形成凝块。 (2)凝块:如发现凝块不得出库,可离心转做其他血液成分。 (3)溶血:当血液静止沉淀后,血浆部分呈透明均匀红色。 (4)细菌污染:血袋内发现大量气泡井伴有絮状物出现,应考虑细菌污染。被大量细菌污染的血液肉眼观:血浆变为暗灰色或黄褐色,血浆变混或有白色凝块、膜状物或沉淀。血浆层出现气泡或溶血,红细胞变为紫红色等。 (5)脂血:血浆层呈不透明的黄色或白色乳糜状,放置1周后逐渐透明清晰,在血浆层上端出现乳白色脂肪颗粒样漂浮物。加温后易溶解、透明,此点可与细菌污染区别。如果是细菌污染,加热后乳白色脂肪颗粒样漂浮物不会消失。 ·造成絮状物及血凝块的原因是什么?如何预防? 原因:保养液含量少;采血时血袋摇摆不够,穿刺时血流不畅;采血时血液与保养液未混匀;血液未接触到保养液之前发生纤维蛋白析出。 预防处理措施:严格检查保养液的含量及装量;采血时选好血管,防止献血员紧张,保持血流通畅;注意采血袋摇摆频率,使血液与保养液及时充分混合;必要时拔针重新穿刺。 ·造成溶血的原因是什么?如何预防? 原因:血液受到剧烈震荡;血液保存温度过高或过低;过期血;血液被细菌污染。 预防处理揩施:采血时要轻拿轻放,运送血时不要巨烈震动;严格观察储血冰箱温度,并详细记录;注意无菌操作,杜绝细菌污染。旦有溶血发生,立即取出单独存放并申请报废。 ·造成细菌污染的原因是什么?如何预防? 原因:(1)采血袋、保养液及输血器具未消毒或消毒不彻底; (2)献血者皮肤未经严格消毒或体内有化脓病灶,或献血者有菌血症; (3)采血空间无菌状况不符合要求,采血时针头帽拔出过早使空气进入采血袋; (4)无采供血单位名称及采供血许可证号。 ·输血不畅的原因是什么?如何预防和处理? (1)输血器材方面的原因:在临床输血过程中,有时会因为血袋内的纤维蛋白、小血块、小血丝、小聚集块等,在过滤网、血袋输出管口、针头等处堵塞,造成输血不畅。如果将血袋斜挂在输液架上,血袋中的纤维蛋白、小血块、小血丝、小聚集块等都沉积在血袋的最低处,就会避免因针头、输出管口、输血器过滤网堵塞而引起的血流不畅。 (2)病人方面的原因:当温度过低的库存血进入血管后,刺激血管壁而产生血管痉挛或末稍循环不良,有时也会引起输血不畅。输血时可以用适温的热水袋或热毛巾给输血肢体加温保暖。 ·输血器上端针头堵塞怎么办? 由于采血不顺等原因,血液内难免有一些较小的纤维蛋白析出,形成片状物、网状物及小血块。这些物质小而轻、游动性大,经用斜挂血袋法仍有经常堵塞输血器上端针头的现象发生。若用止血钳固定游动物,就可解决这一问题。具体方法是:若输血时血液突然不滴,软塑料的滤网滴管瘪陷,证明输血器上端针头堵塞。这时将调节器关紧,取下血袋,松开伴随液一端夹子,让伴随液将堵塞物冲回血袋,随即将血袋稍倾斜,将堵塞物引流至血袋一边,立即用手指将堵塞物连血袋捏住,然后用止血钳将其夹住固定,使其不再游动,继续输血,血液就能顺利点滴。 ·污染血液的细菌主要有哪些? 污染血液的细菌有致病菌或非致病菌之分。前者常造成患者死亡,后者的毒性较低,可能只引起发热反应。革兰氏阴性杆菌污染最常见最危险,如绿脓杆菌属,大肠杆菌、副大肠杆菌属和无色杆菌属等,这些细菌常存在于粪便、灰尘或泥土中。有的细菌在冷藏温度中生长旺盛,这种嗜冷菌常见于水中,甚至含氮的水中。很多在4~8℃生长的菌株在保存1周的血内明显生长,在2周时生长最活跃,细菌浓度可达到1~100亿个/毫升;在室温中生长更快,仅6小时后就进入对数期增殖。即使是一般的或嗜冷菌,也能在室温中快速增殖,24小时的细菌数即可达到致死剂量。弗罗因德埃希杆菌(枸橼酸菌)与大肠杆菌的区别是前者用枸橼酸盐作为的碳源。所有从血液分离出的细菌都可利用枸橼酸盐,使血液产生凝块。有的细菌可使血液发生溶血。革兰氏阳性杆菌或球菌也可污染血液,一般在5~7℃不生长,在10℃以下7天内增殖缓慢;输血后症状较轻,引起发热反应,但也可发生严重反应造成患者死亡。 ·输入被细菌污染的血液后主要有那些临床表现? 输入已污染、尤其含大量细菌增殖的血液或制品时,即使少到l0~20毫升,也可立刻发生休克。其中,嗜冷革兰氏染色阴性杆菌的内毒素所致休克和DIC尤为严重。当患者的血浆内含有对抗污染的细菌天然产生的抗体时,也可以引起休克。患者突然病情加重、极度不安,发生剧烈寒战、高热、大汗、恶心、呕吐、呼吸困难、干咳、发绀、全身肌痛、腹绞痛和腹泻等。皮肤潮红而干燥,表面血管有扩张和结合膜充血,全身可以出现紫癜,呕吐物和粪便中可以带血或潜血阳性。脉细弱而速,血压很快下降或测不出来,可持续3~4天。白细胞计数明显增加,可以高达70×109升,多核白细胞多高到90%以上。可以出现血红蛋白尿,往往尿少或无尿,严重者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和酸中毒而死亡。常见肺部并发症,多为病程已进入晚期征兆,预后不良。 ·如何鉴别大量细菌污染并增殖的血液? 大量细菌污染并增殖的血液呈紫红色,可以有凝块和溶血及恶臭(硫化氢样臭味)。最简单迅速的诊断法是立即取容器内剩余的血浆做直接或离心后涂片染色检查,如见细菌,即是污染的证明。有时可直接涂片,在显微镜下可见布朗运动的细菌。镜检阴性结果也不能排除细菌污染的可能性,因为细菌多到24×105/个/毫升时才容易在涂片上发现;而24×104个/毫升时难于发现(在检查的每100个视野中平均只有1个细菌)。在细菌培养中,细菌少到24个/毫升,培养毫升血24小时就可发现。另外,涂片上的碎屑很难同细菌区别,必须进一步做容器内剩血、患者和所有已输液体的细菌培养,包括需氧菌和厌氧菌培养。对血液应分别在4℃、室温(22℃)和37℃3种温度培养。剩余血3种温度细菌培养的阴性结果可以排除细菌污染血液的可能性。但阳性结果不能肯定细菌污染一定就是在输血前、后或输血中发生的。如果未及时培养容器内剩血,在室温放置太久,如24小时,细菌培养就无意义。亦可对患者做骨髓穿刺或取尿样本进行细菌培养。如果患者死亡,应在死后尽快抽心血做细菌培养。如果是产气大肠杆菌,死后血培养常为阳性,假单胞菌属常为阴性。轻度反应需与发热反应鉴别;无论反应轻重均需与急性溶血性输血反应鉴别。 ·如果发现“高锰酸钾溶液样血液”时怎么办? 如发现“高锰酸钾溶液样血液”,应马上考虑到这袋血己被细菌污染,因为受污染的血液常呈紫红色,即呈高锰酸钾溶液样颜色。此时未输的不能输,正输的马上停输,对血液做细菌培养。同时,对已输入的患者及时进行合理治疗。 ·怀疑正在输的血液可能被细菌污染时怎么办? 怀疑正在输的血液可能被细菌污染时,应立即停止输血并保持静脉输液通畅。治疗要积极迅速,关键是要想到有输血败血症的可能,虽然不能确诊,只要有某些迹象,就应毫不迟疑地按输血败血症治疗。治疗重点是抗休克、治感染、防治DIC和急性肾功能衰竭。

333 评论

晴猫猫天

血液保护是当今外科发展的必然要求,其目的是减少出血、少输血、不输血和输自体血,减少不必要的输血。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有关血液内科护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目的:探讨血液内科护理风险因素的种类及对应的风险管理对策。 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42例血液内科疾病的护理风险存在因素,分析风险管理的研究。结果:42例血液内科疾病患者得到有效护理,2例输液渗漏,2例经济纠纷,投诉率。结论:实施风险管理可最大程度减少风险发生,利于患者病情改善。

【关键词】血液内科;护理风险;研究对策

【Abstract】Objective:Kind and corresponding risk discussing the blood internal medicine nursing risk factor manage a countermeasure。Method: Retrospect sex there exists a factor in the nursing risk analysing my 42 regular yard blood internal medicine disease, research analysing the risk administration。Result.:42 regular blood internal medicine diseases patient gets the effective nursing , 2 regular infusion leakage , 2 regular economy disputes , complaint rate 。Conclusion: Put risk administration into practice but maximal degree reduces risks happening , is good for patient state of illness improvement.

【Keyword】Blood internal medicine Nursing riskStudy a countermeasure

医疗是一个高风险行业。护理风险是指在护理过程中的不确定性有害因素导致病人伤残或死亡后果的可能性,具有风险水平高、风险不确定性、风险后果严重等特性[1]。血液内科患者逐年增多,及时发现和有效处理护理过程中的各类风险因素已成为血液内科护理管理的新方向。我院血液内科自2007年开始对该科护理风险因素寻求其防范对策,降低了风险事件,护理缺陷、护理差错和纠纷的发生。分析 报告 如下:

1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42例血液病患者男26例、女16例。年龄12~62岁,平均37岁。再生障碍性贫血17例,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5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3例,血友病2例,凝血功能障碍2例, 其它 病种3例。

风险因素分析

主观性个人因素 护士的责任心不强,执行 规章制度 不严,护理核心制度未严格执行所造成的护理缺陷是一种发生率较高、损失较大的风险[2]。血液科输血治疗较多,因护士个人因素输错血或输错液体等,化疗药物渗漏未能及时发现及时处理。护理文件记录不及时、欠准确或字迹潦草,内容不符不连贯,随意涂改也易导致护理纠纷

专科知识及 经验 缺乏不能及时掌握新理论、新技术、新护理方法。抢救仪器的使用不熟练,对各种恶性血液性疾病不能及时判断。

感染预防意识淡薄 诊疗护理行为都可能存在医院内感染的隐患,护理操作时未注意按先洁后污的原则,从而易发生交叉感染引发纠纷。

医患沟通缺乏 对病情、护理行为没有履行告知义务或告知技巧不当致护理纠纷或投诉

缺乏法制意识护患关系是特定人际关系,进行深静脉置管操作前未将可能出现的风险告知病人,造成病人不理解、不配合;给病人导尿、灌肠时,未经病人同意暴露隐私等。

主观性病人因素 血液病病人自身心理负担较重,情绪焦虑不安,对治疗及生活失去信心,产生悲观绝望情绪。客观性疾病自身因素血液病是原发于造血系统的疾病,以贫血、出血、发热为特征的疾病,与感染,生活因素相关。血液病病人是医院感染高发人群,病种感染率约12%,而肿瘤化疗病人可达35%左右[3]。如白血病化疗后骨髓抑制期、严重贫血的病人容易有眩晕、乏力等症状情况,加上凝血功能障碍,病人容易出现意外。血液科病人大多经静脉输注化疗药物,此药杀伤或抑制癌细胞的同时也损害正常组织细胞及引起药物性静脉炎[4,5]。增加了护理人员静脉穿刺难度,甚至导致肢体功能障碍,容易发生医疗纠纷。其它因素如病房噪音 病房内用物摆放不合理

护理风险因素对应管理对策

重点抓好制度落实,更新护理人员风险管理意识。提高护理人员主观能动性, 提高专业技术水平,规范护理记录,护理人员履行告知义务,让病人享有知情同意权[6]。血液病化疗药物使用较多,要求护士掌握化疗专科知识及技术,如化疗药物的毒副反应、机制及其护理应对方法、化疗血管的选择与化疗中的监护、外周中心静脉置管的护理、化疗急症的抢救等。

加强护患沟通,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对科室存在或潜在的风险及时进行评估、分析,不断增强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提高护士对护理风险的防范意识和能力。

从细节上落实各项 措施 到位,加强护理风险监控。如加强病区环境安全管理 ,加高床栏,将危险物品远离患者,保持地面干燥。

加强院内感染 认真执行无菌技术操作、消毒隔离制度,降低院内感染发生率。

2结果

42例血液内科疾病患者得到有效护理,其中2例因输液渗漏经对症处理缓解,2例因经济条件原因发生医疗纠纷,经明细账目,耐心解释,联络患者当地医保机机解决费用,得到合理解决。投诉率为。

3讨论

医疗护理风险管理是指对患者、医务人员、医疗护理技术、药物、环境、设备、医疗护理制度与程序等风险因素进行管理的活动[7]。护理风险贯穿在护理操作、处置、配合抢救等各个环节和过程中。血液内科疾病具有病情变化快,预见性差的特点,没有风险意识,不能及时发现护理风险,将会带来严重的安全隐患,影响正常的护理工作。我科采取上述综合防范对策,实施风险管理后,护理质量得以明显提高,护理人员风险意识明显增强。实施三年多差错事故显著减少,护理纠纷、护理投诉明显减少,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达.患者病情,心理,身心都得到不同程度改善。

参考文献

[1]刘秋瑾,张国英,张文玲.护理风险管理的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2008,22(4C):10401042.

[2]吴欣娟,贾朝霞.从护理角度看病人安全问题及应对措施[J].护理管理杂志,2005,5(71):5658.

[3]许洪志,仲春红,叙功立,等.急性白血病医院感染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J].临床血液学杂志,2006,19(3):8589.

[4]刘志霞,郭淑婷,苏齐.PDCA循环法对肿瘤病人化疗的管理[J].实用护理杂志,2004,20(3):6768.

[5]邓本敏,黄培兮.静脉化疗药物配置与输注目的对疗效的影响[J].实用护理杂志,2004,20(5):5859.

[6]孟繁荣,刘志英.护理风险因素分析与防范措施[J].护理研究,2008,22(8C):22402241.

[ 7 ]蔡学联.护理实务风险管理[M].第2版.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05:5

【摘要】血液内科病人因为原发病及治疗因素造成机体免疫功能和造血功能损害,分析血液内科患者急诊方法,可以控制医院内感染发生率,加强医院的管理。本文探讨了血液病人的内科急诊方法,为有效监管血液病感染提供相应指导。

【关键词】血液内科,内科急诊,方法研究

【中图分类号】R57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 编号】1004-4949(2014)03-0134-01

血液内科主要治疗贫血,像血友病、白血病、淋巴瘤、骨髓增殖性疾病以及一些属于血液病范畴的并发症的处理。从目前数据来看,血液病的发病率逐年增高。血液病已经成文了一种现代病,但因为血液病发病隐匿,患者多数不能自己觉察,多因其他疾病就医或体检时被发现。因此,提高对血液病的认识,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尤为重要。

1血液内科概述

血液病分好多种,有的是原发的,大多数是因为造血功能缺陷或骨髓成分的恶性改变;有的是继发的,某些疾病如营养缺乏、代谢异常及物理化学因素等会对骨髓系统造成不良影响,导致血液或骨髓成分明显改变。血液内科患者是医院内感染的高危人群,目前,已知引起血液病的因素包括:化学因素、物理因素、生物因素、遗传、免疫、污染等,都可以成为血液病发病的诱因或直接原因,加之抗生素的广泛应用,以及新病原菌的出现等因素使其医院内感染率逐年升高。 同时这些感染也是造成血液病患者死亡的常见原因之一。

2研究对象与方法

研究对象

收集2010年1-12月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2974例血液内科住院患者,男性1885例,女性1090例,年龄3~79岁,其中急性白血病 685例,慢性白血病1066例,缺铁性贫血816例,再生障碍性贫血204例,多发性骨髓瘤94例,其他109 例。

病因构成

白血病患者75例,占到 %;血友病患者25例,占到 %;淋巴瘤患者28例,占到 %;骨髓增殖性疾病患者50例,占到。

研究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研究,系统分析病例资料。调查内容包括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天数、诊断、侵入性操作、是否发生感染、感染部位、感染时间和病原菌、抗生素的使用等。医院内感染的诊断标准按照《医院感染诊断标准》确诊。

救治方法与人员安排

血液内科急诊患者按链式并联操作流程:初步判断病情―呼吸道管理―循环管理―系统查体―采取维持病人生命体征平稳的各项护理措施。治疗组设急救护理小组,由2名护士组成,即责任护士和辅助护士各1名,责任护士一般由高年资护师担任。当患者进入抢救室后,抢救人员立即按流程规定站位:责任护士站在病人头位,负责呼吸道的管理,立即进行高流量吸氧,吸痰,或配合医生气管插管,上呼吸机辅助呼吸,心电除颤,心电监护,抢救全过程指导辅助护士工作,并与医生沟通,使医护抢救配合默契;辅助护士站立在病人的体侧,负责循环系统的管理,立即快速建立1~2条大静脉通道,采血,留置导尿管,执行抢救医嘱,记录抢救的各项措施、药物及实施时间,病人的病情变化等。护理操作分工明确,双人同步进行。

观察指标

按照危重“急救白金10min”作为时间判断标准,要求基本生命支持在10min内完成。从患者躺在抢救床上开始到完成基本生命支持操作发挥治疗作用为止,时间以分钟计算,物品准备纳入基础抢救时间。

抢救成功标准

病人心跳呼吸恢复、有效循环建立(在有或无药物维持下动脉收缩压≥80mmHg),转送住院无生命危险,则认为血液内科病人的内科急诊成功。

3统计分析

数据用 软件进行统计,采用χ2检验,以 P<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4结果

血液内科主要疾病感染分布 2974 例血液内科住院患者中发生医院内感染 164 例,发生率为,以急性白血病(感染率 )和再生障碍性贫血(感染率 )较高,与其它血液内科疾病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不同时间血液内科医院内感染部位分布感染部位以呼吸道感染最多(),其次为口腔( )、胃肠 道( )、血 液 ( )、 肛 周()、泌尿道及其他部位。其中冬春季呼吸道感染高发,夏秋季胃肠道和口腔感染常见。病人住院时间、侵袭性操作、有无放化疗、抗生素的使用等均与医院内感染的发生相关,以侵袭性操作发生的感染率最高。引起医院内感染的病原菌主要是条件致病菌,其中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真菌主要为白色假丝酵母菌。本组病例就诊后24h内即明确诊断者100(),就诊后2~4d内明确诊断者78例()。178例血液内科急诊患者中,白血病患者急诊抢救成功65例,死亡10例;血友病患者急诊抢救成功20例,死亡5例;淋巴瘤患者急诊抢救成功23例,死亡5例;骨髓增殖性疾病患者急诊抢救成功41例,死亡9例。合计总共急诊抢救成功149例,死亡29例,急诊抢救成功率为,死亡率。其中23例死于急诊室,6例死于住院期间。

5研究讨论

按国际疾病法(ICD)命名血液系统疾病,血液病可以分为造血干细胞病、红细胞疾病、白细胞疾病和出血性疾病等几大类:造血干细胞病包括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增生性疾病(如骨髓纤维化、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如难治性贫血、环形铁粒细胞性难治性贫血、慢性粒单细胞白血病等)、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红细胞病则包括贫血和红细胞增多症。其中贫血的种类也很多,有缺铁性贫血、营养性巨幼细胞性贫血、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缺乏性溶血性贫血、自身免疫溶血性贫血、地中海贫血、阵发性睡眠血红蛋白尿、失血性贫血等。血液病并不可怕,也并非都是恶性的,某些类型的血液病只要及时治疗,可以完全治愈。因此,疾病确诊以后,要及时到学术力量强,治疗经验丰富的专科医院接受系统治疗,这是战胜血液病的关键。本研究结果显示,本院血液内科患者医院内感染的发生率为 ,较国内部分医院所做该科室感染率研究低,这与本院开展目标性监测,监督各项感染控制措施,如手卫生、隔离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环境清洁与消毒等工作的落实有关。综上所述,必须加强对血液内科患者医院内感染的监控并做好预防措施。应严格掌握抗生素用药有效指征,合理有效使用各种药物,鼓励患者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增强机体免疫力,防止医院内感染发生。

6结语

血液病人内科急诊时应当先进行紧急性抢救,充分保障患者的急救时间。急诊时不仅要强调时序性,还要保障分工明确,逐一治疗。这样才能为患者赢得更多宝贵的治疗时间和机会。

参考文献

[1] 李晓屏,血液内科护理风险因素分析与风险管理[J],全科护理,2009

274 评论

xiaotian0001

【关键词】 新生儿股骨骨折;垂直悬吊牵引;护理新生儿股骨骨折是产伤骨折中最常见的骨折[1],发病率约为‰[2]。新生儿出生后即行体格检查中很少发现股骨损伤的征象,多在出生后一周内出现伤肢大腿肿胀和不活动,被动活动伤肢引起哭闹等,经X线摄片确诊,平均诊断时间为生后天(1~21天)[2]。婴幼儿骨骼具有它的特殊性,塑形能力强,愈合快,所以不强求手术复位[3]。医学论文发表临床常用的治疗方法有:垂直悬吊皮牵引、连衣挽具治疗、夹板固定、腹部固定等。我科采用暖箱内垂直悬吊皮牵引治疗新生儿股骨骨折2例,获得满意效果,现将护理经验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病例介绍 例1,为G2P2 孕33周臀位顺娩出生男婴,体重2050g,出生3h发现右下肢外展位活动受限,摄片示右股骨中上1/3骨折。因该婴早产,体重轻,皮肤嫩,骨科会诊后予右下肢小夹板固定术,同时吸氧,预防感染营养支持治疗,4天后摄片示“对位不佳”,既改用暖箱内双下肢垂直悬吊海绵贴占皮牵引治疗,住院39天(2004年6月1日—2004年7月9日)摄片示“右侧股骨骨折原发骨痂形成,断端对位良好”,予办理出院。 例2,为G3P3孕36周多胎臀位剖宫产分娩三胎之小,女,体重2300g,Apgar评7分,经加压给氧后评分9分,即拟“早产儿轻度窒息”入新生儿室,入暖箱,同时输液预防感染营养脑细胞支持治疗。天发现该婴左下肢外展位,左大腿上1/3处肿胀明显,摄片示“左侧股骨干斜行完全性骨折。”骨科会诊后行双下肢悬吊皮牵引治疗住院49天,摄片示“左侧股骨骨折处大量骨痂形成,两断端无明显移位,愈合良好。”予办理出院。 治疗方法 我科选用上海合力医疗机械厂生产的8802型婴儿培养箱,调节暖箱适宜温湿度,在暖箱的婴儿足侧顶部正中沿婴儿身体纵轴向两侧各7~8cm处钻一小孔,除去患儿所有衣服,穿纸尿裤,双下肢皮肤清洁后,从婴儿大腿根部沿大腿内侧贴宽胶布,延长超足底约3cm,自制一横弓,内垫硬纸板,横弓中间钻小孔引一牵引线穿暖箱顶端小孔后,两条牵引线相系固定,调整患儿臀部离开箱内床面约2cm,大腿贴宽胶布外两侧用长条形海绵条保护,外加绷带包扎。期间观察患儿下肢轴线与躯干轴线之间的角度不大于90°,分别与固定牵引一周后和二周后,出院前摄片复查,同时在牵引一周左右加用维生素AD钙剂等促骨痂形成。

284 评论

相关问答

  • 医学论文电脑操作

    查阅下载医学文献的网站: 1、万方医学网:网拥有220多种中文独家医学期刊全文、1000多种中文医学期刊全文、4100多种国外医学期刊文摘(全文以电子邮件原文传

    MOMO丫丫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5
  • 外科输血论文

    肿瘤患者红细胞输血没问题,我给你推见。

    吴珊珊珊 4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医学论文检索操作

    PubMed医学文献检索服务系统,其检索内容包含MedLine,PreMedline(不含Mesh检索主题词)医学文献数据库及其他电子出版文献。1.PubMed

    鱿鱼女王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输血医学论文hla

    (1)HLA与疾病:目前能确定的与HLA有关的疾病有50余种。有些HLA型别的人群往往与免疫性疾病的发生相关,HLA与疾病关联的研究在于阐明疾病与遗传因素的关系

    木木停留 4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医学论文写作操作试题

    医学论文写作步骤及技巧 医学论文是科技论文的一个分支学科,是报道自然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创新性工作成果的论说文章,是阐述原始研究结果并公开发表的书面报告。医学论文

    融发装修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