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119

FLYINGJOHNNY
首页 > 医学论文 > 眼科护理服务的论文摘要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realnextgen

已采纳

护理论文大全

眼科护理的风险及防范措施【1】

【摘要】 目的 对眼科护理当中所存在的护理风险进行探讨并总结相应的预防措施。

策略 120例参与护理工作的医护人员, 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了解、总结日常眼科护理工作所存在的护理风险, 并对解决此类风险的措施进行分析与总结。

结果 心理因素、睡眠障碍、体位不适、便秘、伤口感染以及生活能力下降等因素均是眼科护理工作中所存在的风险因素。

结论 对每例眼科患者进行风险评估, 在日常护理时需做到细心、严谨工作以及体贴护理, 从而减少护理过程中的风险因素, 确保患者能够顺利恢复身体。

【关键词】 眼科护理;护理风险;风险防范措施

随着社会不断的发展, 人们日常生活、工作以及学习节奏亦逐渐加快。

而与此同时, 由于交通事故与建筑工程事故的逐渐增加, 眼科急诊患者也逐渐增加。

而由于这些患者均是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突然患有眼科疾病, 因此患者在心理、生理等方面均处于不稳定状态, 以至于医护人员在护理过程中存在一定安全与医患风险, 从而对患者的救治与医护人员的诊治工作带来一定影响。

本文就当前眼科护理中存在的风险因素进行分析, 并总结相应的风险解决措施。

1 资料与策略

1. 1 一般资料 在本院眼科1~12月期间工作过的医护人员当中选取120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 其中男4例, 女116例, 工作人员的年龄23~46岁。

1. 2 策略 通过本院编制的眼科护理工作调查问卷对所选120例医护人员进行问卷调查, 依据调查问卷中的内容将眼科护理工作中所存在的护理风险进行总结, 并以此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2 结果

心理因素、睡眠障碍、体位不适、便秘、伤口感染以及生活能力下降等因素均是眼科护理工作中所存在的风险因素。

具体数据见表1。

3 讨论

3. 1 心理风险因素的预防措施 由于大多数患者对眼科疾病缺乏足够的认识以及自身对当前医院病区住院环境具有一定陌生感, 以至于患者往往会在此期间出现悲观与焦虑等负面心理情绪, 同时由于视力的骤然下降与消失, 导致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受到极大限制, 这些因素累积起来对患者的心理产生了严重阻碍, 对患者的`预后以及康复情况具有一定影响。

而针对这些情况, 医护人员需依据患者的实际心理情况, 结合心理学方面的知识与心理调节技巧和患者进行沟通与交流, 找到患者的心理症结所在, 并针对这些心理理由采取针对性解决措施来消除理由, 从而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1]。

3. 2 生活能力降低风险的解决措施 有些眼科患者在经过治疗之后往往会出现双眼或是单眼被遮盖的情况, 视力也因此出现一定下降或是因此造成失明, 从而对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造成影响, 针对此种情况, 眼科护理人员应当定期对病房进行巡视, 协助有生活自理困难的患者进行起居、进食等。

此外, 医院病房在进行布局时应当将这些因素考虑进去, 同时保证病床附近的救助呼叫器能够正常使用, 保持地面环境的干净与整洁, 对于走廊、厕所中的扶手需定期检查, 对于损坏的部分需及时予以修理, 确保这些辅助器具能够正常使用[2]。

3. 3 感染风险的预防策略 由于患者手术创面的存在以及术后卫生习惯不良等理由, 致使患者术后身体免疫力下降, 从而在术后极易出现创口感染等症状。

对于这些感染风险, 在手术之前, 眼科护理人员需做好卫生宣教, 同时在术后保持患者眼部患处周围的清洁性, 禁止患者用手或是其他物品接触眼部患处, 对于日常用具, 如:洗漱用品、洗脸毛巾等做好消毒清理工作, 每天安排人员做好病房通风工作, 使室内的温度与湿度保持在一定范围内, 同时时刻关注患者眼部患处的变化, 看有无液体渗出或是渗血等情况, 若出现此类症状需及时通知主治医师进行处理, 尽量做到早发现感染, 早治疗。

3. 4 睡眠障碍风险的预防策略 大多数眼科患者由于长期卧床以及日常生活环境的转变, 从而往往会出现睡眠紊乱症状, 进而引发睡眠障碍。

对于此类症状, 医护人员需帮助患者尽快适应病房环境, 通过交流使患者的身心得到放松, 并通过读书、看电视等策略帮助患者培养良好的睡眠习惯, 从而最大限度降低睡眠障碍的发生几率。

3. 5 体位不适风险的预防措施 患者往往会因治疗性的手术反应、强迫性卧位、局部感染、眼压升高以及缝头线刺激等因素而出现体位不适的情况, 对于这一类情况, 眼科医护人员需详细了解患者引发不适的理由、程度以及性质等信息, 并针对这些信息采用合适的解决措施解决理由[3]。

3. 6 便秘风险的预防策略 大多数眼科患者会由于精神紧张、长期卧床、食物结构发生转变以及排便习惯发生转变的理由而出现便秘的情况, 对于此类患者, 医护人员需依据引发便秘的理由, 采取针对性的措施, 如:多食用水果、蔬菜, 指导患者做一些床上锻炼等, 必要时可给与适量的缓泻剂帮助患者进行排便。

参考文献

[1]俞翠萍.眼科护理中的风险相关因素分析及策略.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1, 27(9):45-46.

[2]黄小华,戴香,冯翠萍.眼科护理风险的理由分析及防范措施.求医问药, 2011,9(12):336.

[3]赵娟,顾恩华,任永霞.全身麻醉眼科手术后恢复室喉罩拔出的护理.上海医学, 2010,33(8):764-765.

护理干预对脑出血病人心理护理的影响【2】

【摘 要】目的:通过对脑出血患者进行心理干预治疗有助于减轻和消除对心理影响。

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到2012年1月收治的7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38例,对照组38例,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常规治疗基础上,进行心理干预。

结果:实验组进行心理治疗后,患者的心理状态,病情转归及疾病的认识以及肢体功能锻炼方面均有明显改善,两组比较有明显改善性差异(p<)。

结论:通过护理干预,有效缓解病人的心理压力,消除对疾病的恐惧感,更好的配合治疗,也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护理干预;脑出血;心理护理;影响

脑出血是指原发于脑实质内的、非创性出血。

此病常由高血压和脑动脉硬化引起,先天性脑动脉瘤、动静脉畸形、血液病等也可并发出血,多发于有高血压病史的中老人。

其特点:突然起病,发展迅速,有头痛、呕吐、意识障碍、失语,眼球同向偏视、歪嘴、偏瘫等突出症状[1]。

选取我院2011年1月到2012年1月收治的7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38例,对照组38例,进行心理治疗,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及方法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1年1月到2012年1月收治的7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38例,男26例,女12例,年龄43-65岁,平均年龄岁,对照组38例,男25例,女13例,年龄44-66岁,平均年龄岁。

两组之间在年龄、性别和病情上没有明显差异,p>,具有可比性。

方法 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38例,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常规治疗基础上,进行心理治疗。

1)急性期病人生命危急,家属十分着急,应主动与家属详细解释病情,减少一切不良刺激,使其树立信心,积极配合抢救与治疗。

2)恢复期病人常因生活不能自理而出现悲观、忧郁情绪,在进行功能锻炼时,往往有急于求成的心理,应正确引导病人循序渐进,持之以恒,确保情绪稳定。

通过对实验组进行心理治疗,观察两组的心理状态及肢体恢复情况。

2 结果

本组通过治疗,试验组进行心理治疗后,患者的心理状态,病情转归及疾病的认识以及肢体功能锻炼方面均有明显改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3讨论

心理特点

绝望心理

急性期患者意识一旦恢复,发现自己肢体瘫痪或失语等症状时,会普遍出现悲观失望、焦虑、易激惹等负性情绪[2]。

恢复期起初阶段,患者偏瘫的肢体运动恢复较快,其喜悦之情不言而喻,对康复充满了希望,急切盼望失去的功能尽快恢复。

但是,当偏瘫的肢体运动恢复到一定程度,失语的患者能够说出含糊不清的言语后,恢复的速度会开始减慢甚至停止,患者往往悲观失望,重新失去信心,表现得消沉、焦虑、失望甚至绝望[3]。

角色认识冲突

300 评论

pan369247787

随着医疗事业不断发展,患者对医疗需求也不断发生变化,而门诊护理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门诊护理管理质量直接影响患者选择医院。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门诊护理管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 门诊护理管理特点及 措施 》

【摘 要】门诊是医院工作的第一线,是医院对外开放的主要窗口,门诊护理管理是医院工作的重要部分,特别是现代化医院门诊护理管理还需要软件、硬件提升。综合医院门诊护理工作好坏关系着医院的发展,做好门诊护理管理是医院护理重中之重。只有规范化的护理管理才能迎合医疗市场带来的冲击,能最大化为医院产生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

【关键词】门诊特点;护理措施;护理管理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 文章 编号】1004-7484(2014)03-01000-01

门诊质量工作好坏。还直接影响医院形象。目前越来越多的患者都选择在医院门诊治疗,把门诊作为疾病诊治最快捷,最方便的首选方式,患者不仅要求门诊医护人员尽快解除他们的病痛。同时也要求优质护理服务和高素质医护人员的关怀,重视门诊护理人员综合素质的培养是提高医院门诊护理质量的关键。因此,作为门诊护理管理工作者要善于发现问题,及时处理问题并 总结 经验 进行分析,探索解决 方法 。

1 门诊护理工作的特点分析

岗位多,工作杂,综合医院门诊护理一般设有咨询服务台、挂号室,检验室、抽血室、门诊手术室、输液室、换药室、急救室、观察室等,其主要护理工作是为门诊患者提高供医疗咨询、注射、门诊治疗与护理等,同时还包括门诊与主要各科室之间的护理工作协调。随着医疗科技的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增加,服务范围也在不断拓展。

门诊病种多特点,由于门诊患者及陪伴家属来自社会各阶层的不同年龄段,年老体弱者,婴幼儿和抵抗力较低者,有一般急慢性疾病或感染性疾病的患者极易造成患者和健康人的交叉感染。

接待门诊数量多:综合医院门诊一般每天接待千人以上不同社会阶层的患者,门诊患者数量与护理质量之间存在矛盾。

诊疗时间短:门诊患者要求接诊快,检查详细,诊疗正确合理,存在患者数量与服务质量矛盾,需要加强科学管理,依靠医院医护人员。

应急变化多:门诊的人数病种疾病轻重缓急,难以预测,病人尽可能求不一,门诊护理人员必须随时做好应急准备和临时调度的潜力和能力,以应急门诊的变化。

诊室多,门诊诊室几乎涉及所有临床科室,各科室派出的门诊医生流动变化较快,一次门诊护理工作的特点是要求落实到提高护理质量上。通过各种管理措施,改善设施条件,装备新设备,合理布局,提高工作效率,克服不利因素。通过努力,提高护理人员素质,改善于门诊服务质量要做好门诊导诊服务,简化就诊手续,合理安排。护士要不间断地保持与医生联系。

2 门诊护理工作存在问题

门诊工作的不稳定性:门诊就诊患者多、就诊环节多、患者流动性大、应诊时间短、候诊时间长,医务人员也相对不稳定。门诊护理管理具有分散性、繁杂性和不确定性。

门诊护理人员整体素质一般:比如,有的护士在病区工作到一定年龄后,往往会被调整到门诊护理岗位,这部分人员专业知识与技能参差不齐。

门诊护理人员缺乏新的服务观念:多年来形成的患者有求于医生、护士的观念仍然存在。特别是门诊护理人员往往是坐等患者,主动性服务欠缺,也很少考虑门诊患者在医疗过程中的感受及心理需求,没有真正体现“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

门诊病人投诉增多:随着相应医疗法律法规制度的建立与完善,医疗过程逐渐透明化、规范化,患者感觉看病花钱就应该获得等值的医疗服务,患者由原来的被动接受服务变为选择服务,而医务人员虽然了解相应的法规制度,但仍然重视不够,有时会忽视患者的权益,有的医疗服务还存在缺陷,导致门诊患者不满意,投诉事件增多。

3 门诊护理工作管理的措施

门诊管理者的素质要求:门诊护理工作的特殊性对护理管理者提出了特殊的要求。护士长应关心、爱护、尊重护士,做护士的知心人。护士长的思想觉悟、业务技术、工作能力以及管理艺术都直接影响整个门诊的护理质量。因此,门诊护士长不仅应该是一个护士长,而且还应该是学术上的带头人、技术上的排头兵,同时,又要有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建立良好的护护、医护、护患关系及与兄弟科室、辅助科室、后勤供应、器械维修等系统的关系,使各方面均处于良性运转状态,这样才能提高效率,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护士长必须胸怀坦荡,待人诚恳,知人善任,能妥善安排工作,充分利用人才资源,集思广益。

门诊护理工作对护士的综合素质要求高:门诊护士需要极具爱心、细心、耐心,不仅要成为合格的技术工作者,还应该是多元化角色,必须要苦练基本功,刻苦钻研业务,努力完善护理技能,掌握运用各科新业务、新技术的精湛技能,要定期培训,组织学习,科室交流,向患者发放满意度调查表,让患者对每一名护士做公正认真的评价。门诊护士是医院护理的重要一环,是具体体现医院优质服务的窗口。目前正处于一个改革的时代,门诊分诊护士要脚踏实地从实际出发,进取的精神不断完善自己,提高自身素质,只有从这一高度去认识,才能把本职工作做好。树立护理人员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使其能以热情、诚恳、宽容、积极的态度和端庄的仪表去接待患者,使患者感到亲切、信赖。

加强门诊制度建设:门诊部作为医院精神文明建设的前沿窗口,由于门诊就诊对象的特殊性,医院应从 规章制度 建设着手,先建章立制,制度上墙,流程明示,表示明确、清楚,要以 文化 创新为牵引,强化硬件设施,美化服务环境、优化流程管理,视患者为亲人,着力贯串医院“人性化服务”的主题。我们应该通过一些措施制度的建立和落实,让服务行为达标、服务规范达标、服务素质达标,使医院全体医务人员能以敬业的奉献精神,全面改变门诊的服务流程,达到优化服务流程,优化服务环节,提高医院的服务品质和员工的服务素质,提升医院的整体服务水平,针对不同患者采取不同方案,满足患者需求。

门诊护理服务措施:医疗体制的改革使提高了人们对医疗服务的希望值,患者不仅对医疗技术水平而且对医务人员的服务态度有了更高的要求。严格执行首问负责制,热情接待,耐心解释;帮助老人、重病号、孕妇、行动不便的患者挂号、交费、取药等一条龙服务;要求门诊导诊分诊护士掌握各科的专科知识、药物的作用及不良反应、常见化验单正常值与危机值;遇到前来咨询的患者,要做好健康宣教、咨询工作,同时提高分诊准确率。要掌握并熟悉医院专科专家的坐诊时间及特色专长,电话联系专家,指导需要看专家门诊的患者挂号,并保持诊室一医一患的就诊秩序,保证急诊患者的绿色通道通畅。

参考文献:

[1] 史承明,谈门诊护理管理措施 全科护理(727、728)

[2] 胡伟娟 综合医院门诊护理特点与护理管理分析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0 6期(168)

《 儿科门诊输液室护理管理探讨 》

【关键词】儿科门诊输液室;护理管理体会

儿科门诊输液室是患儿进行输液治疗的场所,患儿及家长流动量大,患儿抵抗力较低,是医院感染的高危科室之一,加强门诊输液室的管理,对防止交叉感染、提高医护质量起着重要的作用。我院儿科近三年通过开展整体护理,采取严格消毒隔离、无菌技术等措施,既全面满足了患儿及家属的需求。减少护理纠纷和投诉,提高护理满意度,又大大降低了门诊输液室的医院感染率,对医院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均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1 临床资料

我院门诊输液室常年输液量都在每天都在几百人次以上,其中 90%为儿科病人。由于婴幼儿口服用药的配合性差,治疗效果不满意,医生往往会选择静脉给药,但因为患儿对输液存在恐惧心理,怕痛,易动、易哭,往往不予配合,给护理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笔者有多年门诊输液室工作经验,总结了门诊儿科病人的几点输液护理管理体会,现 报告 如下:

控制医院感染措施

提高认识,完善制度:对医护人员重点进行院感知识培训,熟悉消毒液的配制方法及有效浓度,牢固树立医院感染防护意识,制订了各项规章制度,如清洁卫生制度、消毒隔离制度、监测制度、无菌技术制度等,并严格执行,使工作制度化、规范化。

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树立安全护理意识

检查待输入药物的药名、浓度、剂量、有效期、药物有无沉淀、变色、浑浊、瓶身有无裂缝、是否做过敏实验及患儿的姓名、年龄等,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和无菌操作技术原则,加强责任心,严防医疗差错事故的发生。合理选择静脉,尽量由远心端由细到粗的原则选择静脉穿刺部位,避开感染、神经、关节、受伤部位 。

特殊患者分室输液:为肠道疾病患者、发热患者单独设一间输液室。成人与 儿童 输液,采用分室输液方法,减少交叉感染发生,这对预防医院感染提供了有利条件。

严格监测制度:我科规定.每个月对输液室空气、桌面、无菌液、无菌物品进行1次培养,室内空气中细菌总数不得>500个/m3。各类物品表现和护理人员手细菌总数不得>8个/cm2,各种消毒物品及消毒液不得检出病原微生物,各种监测须有记录。

整体护理

护理评估:从患儿及其家属到达输液室起,护士就开始对患儿进行评估,如年龄、性别、诊断、病情、药物的剂量与年龄是否相符、药物有无配伍禁忌、血管情况、对输液治疗的心理反应。评估患儿家属对疾病相关知识的认识程度、对患儿接受穿刺的心理反应、照顾患儿的能力、经济状况、有无担心的问题及需求,以取得家属的配合。

环境准备:输液室要具备良好的通风采光条件,设有紫外线灯,分感染性与非感染性输液室,以降低交叉感染。输液室有足够的空间便于患儿游戏,墙壁有色彩鲜明的健康 教育 专栏,配备电视机,播放动画片,供患儿及家属消遣,分散其注意力。

物品准备:输液室要为家属及小儿提供相应的便民服务,如放置儿童玩具、24h供应开水、一次性纸杯、手纸、被子、针线盒、书报、意见本等,处处体现出方便病人的服务宗旨。

心理护理:护士以和蔼的态度、通俗易懂的语言接诊患儿,在短时间内建立良好的关系。多数患儿对打针有夸大的想象,常常一见到护士阿姨就哭闹,可根据不同年龄不同性格的患儿特点,灵活采取相应的心理干预方法:①淡化式心理干预:鼓励患儿勇敢,用其曾经经历过的疼痛来形容打针的疼痛程度;②转移式心理干预:在穿刺时问患儿的学习、生活、兴趣等;③趋利避害式心理干预:告诉患儿打针能治好疾病,接受打针治病的事实;④渐进式心理干预:对学龄期患儿采用讲一示一做法;⑤鼓励式心理干预:穿刺时不失时机地鼓励和赞扬患儿;⑥重视首过效应:对第1次接受穿刺的患儿力求一针见血,避免负面影响。帮助家属正确认识小儿治疗的重要性,从而建立家属良好的心理状态,对家属配合治疗的语言、行为及时地予以赞扬和鼓励。

密切观察患儿病情变化:密切观察患儿病情变化。我院输液病人多而且小婴儿偏多,就诊时间短、门诊辅助检查少、流动快、观察时间少、住院床位有限。病情判断有出入(如颅内出血,占位性病变等),需要留观的病人,如发热抽搐、反复高热、腹泻脱水、轻度哮喘、新生儿、病因不明(如嗜睡、胸闷等)、专科病人(血液、先心病、遗传代谢病等)、发生输液药物过敏,门诊较重病人的后续治疗不完善,以上问题都是潜在的危险因素,要求巡视护士在早期识别重危病人,输液时密切观察病人病情变化,发生病情变化及时处理。

健康教育:通过多种方法,如电视媒介、 黑板报 、画报、健康教育处方、口头宣教等向家属传授预防疾病、促进康复的知识;交代输液的注意事项,讲解患儿所患疾病的病因、发展及治疗药物的特性等;根据不同季节的疾病特点,定期更换宣传栏宣教内容,内容侧重于宏观卫生知识和季节性常见病的预防;指导家属掌握一些急症病及常见病的护理,如感冒的预防、腹泻的喂养、发热的护理、气管异物的急救,惊厥的处理等。

2 结果

在儿科输液室应用整体护理的模式全面满足了患儿及家属的需求,有条不紊的输液秩序、一针见血的操作技能、耐心周全的心理护理、细致入微的病情观察、切实有效的健康教育、科学的组织管理能缓解家属的焦虑心情,减少护理纠纷和投诉,提高护理满意度,体现了护理人员的知识技术水平和对病人的关爱之心。实现了以人为本的整体护理服务理念,通过采取以上措施。加强了对门诊输液室的管理,树立了严谨的工作作风,有效地预防了交叉感染,杜绝了医源性交叉感染。使输液室的医院感染率为零。

3 体会

整体护理是以现代护理观为指导,以护理程序为核心,解决病人问题为导向,满足病人需要为目的,将临床护理和护理管理系统化的模式,其内涵即主动地、积极地、独立地解决病人的健康问题,用护理程序的方法为病人提供精神上、文化上、情感上的服务[1]。儿科输液室作为医院的窗口,开展整体护理,对医院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均能产生直接的影响。据统计,目前世界上有41种主要传染病,其中经空气传播的就有14种,占首位[2]。儿科门诊输液室在人员持续不断流动的情况下,无法持续进行紫外线消毒,仅靠一天两次的紫外线消毒是不能保证空气质量。自然通风降低菌落数的效果较持久。我们采取上述有效的消毒管理措施和方法大大地降低了输液室的医院感染率,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贾启艾.整体护理的人文关怀叨.护理研究,2003,7(9):993―995.

[2] 廖耘,罗运波.医院空气中细菌分类及药物敏感性试验忉.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2,12(9):682.

《 眼科门诊安全护理管理体会 》

【关键词】 眼科门诊 安全护理

门诊是医院的窗口,代表着医院的形象,是接待患者完成一般医疗工作和急救处理的第一线,护士是直接参与完成这些措施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随着竞争机制在各行各业的竞相出现,管理科学也在不断更新。因此,做好眼科门诊护理工作,规范服务意识,做到以病人为中心,确保以优质、安全、快捷、有效的服务满足患者的需要。

1 眼科门诊护理工作中不安全因素分析

门诊护理工作中存在着许多不安全因素,这些因素将直接影响护理效果,影响患者康复,影响医院在患者和公众心目中的形象,给医院信誉造成负面的影响。

管理因素 所谓安全管理是指为保障的身心健康,对各种不安全因素进行有效的控制[1]。控制或消灭不安全因素,避免发生医疗或护理纠纷和事故的客观需要[2]。

护理人员因素

技术因素 因为多种原因影响,目前护理人员队伍存在数量不足,流动性大,护理水平参差不齐的现象,而眼科门诊专科性太强,专科操作较多,各种仪器的检查的也多,既要求护士掌握常用基础护理操作技能,又要有全面的理论知识,还要熟悉各种检查仪器的使用,才能给病人满意的指导和解释,否则,医患、医护之间会出现不协调的误会或者纠纷。根据有关专家统计,在医疗纠纷中,60%以上是医患沟通不良导致的[3]。

工作责任心 护士在医疗活动中,担负着患者的保护者、依赖者、倾听者等角色。而在家庭中又扮演者女儿,儿媳,妻子,母亲等角色。护理人员少,工作任务重。护士就超负荷工作。长此以往,将对护士的身心健康造成损害,由此可引起工作责任心不强,注意力不集中,情绪波动大,对患者带来不安全的后果或不安全的因素,这些也是构成医院不安全因素的重要原因[4]。

患者因素 随着社会进步和发展,病人的权利意识,保健意识,消费意识增强,对门诊的服务要求高,如果服务不到位,容易产生矛盾[5]。由于眼科患者的特殊性,如患者视力较差,不熟悉环境导致患者跌倒:保管不严造成病人物资被盗等。

2 加强眼科门诊护理工作中不安全因素的管理措施

重视 安全教育 提高全体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是保证护理安全的基础。管理者必须重视安全管理,通过对护理人员进行教育,使护理人员从被动接受安全管理的检查变成自觉维护安全,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防患于未然[6]。

提高服务质量,优化服务流程 工程中做到以礼待人,耐心地疏导,做好解释工作,合理地安排好专家、专科、简易门诊,验光等病人的就诊次序,恰到好处地请患者按序就医。根据患者的年龄,病情急缓酌情安排患者就诊。对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及新生儿、外伤及角膜异物、青光眼患者发作期都安排优先就诊。对患者急性结膜炎红眼病和淋菌性结膜炎的做好隔离和病情报告,以确保患者的身心健康。

重视专业理论和专科操作的培训 加强护士规范培训和继续教育,积极参加医院和科室组织的各种学习,还要着重护士礼仪,文明用语,人际沟通能力的培训,特别是要掌握突发急救技能培训等。在护理工作中,只有不断的更新质量理念,全面提高护理质量,才能确保护理安全,更好的为患者服务。

【参考文献】

[1] 史自强,马永祥,胡浩波,等.医院管理学[M].上海远杂出版社,1995,238~245.

[2] 左月燃.对加强护理安全管理的认识和思考[J].中华护理杂志,2004,34(3):191~192.

[3] 赵炳华.现代护理管理[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

[4] 孙立平.军队医院管理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5] 潘少山,孙方敏,黄始振.现代护理管理学[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36.

[6] 陈晓梅,胥清容,杜沂岚.西南国防医药,~909.

有关门诊护理管理论文推荐:

1. 浅谈门诊护理管理论文

2. 护理管理论文范文

3. 2016年门诊护理工作总结

4. 护理管理研究论文范文

5. 护理毕业论文范文

6. 有关护理管理毕业论文范文

162 评论

荤淡美食家

医院要想获得长足的发展,质量保障是前提和基础,而在医院的护理管理服务过程中,护理质量管理体系提供了最基本的保障。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医院护理研究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目的探讨在医院护理管理中应用人性化管理模式带来的效果。方法选取该院60例各科护理人员作为调查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护理人员采用传统管理模式进行管理;观察组护理人员采用人性化管理模式进行管理。将两组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护理差错评分、护理操作评分进行对比。结果将两组护理人员的观察指标进行比较,观察组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得分以及护理操作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护理人员,而护理差错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护理人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结论采用人性化管理应用于医院护理工作中,不仅提高了护理人员的服务态度,完善了护理质量,降低了护理差错的发生率,同时也降低了护患纠纷的发生率。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和使用。

[关键词]人性化管理;护理;应用分析

目前,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也逐渐增高,对于生活质量以及身体健康状况的要求也更高。因此,医院的护理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如何采取有效的措施提高医院护理工作的效率和水平成了当前医院所关注的问题。该研究通过对该院2013年5月—2014年5月期间60例护理人员进行分组调查,采用人性化管理模式进行护理管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5月—2014年5月该院60例各科护理人员作为调查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护理人员年龄在24~4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岁,观察组30例护理人员年龄在25~4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岁,两组护理人员其中本科学历31例,大专学历18例,中专学历11例。两组护理人员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具有可比性。

方法

对照组护理人员采用传统管理模式进行管理,观察组护理人员采用人性化管理模式进行管理,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①首先医院要为护理人员营造一个人文环境,可以定期为护理人员展开培训课程,针对护理人员的护理管理知识、职业道德知识以及礼仪规范知识进行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定期组织护理操作交流大会,加强护理人员之间的技术沟通和经验沟通,以达到扬长避短的目的[1]。随时了解护理人员是否有工作和生活上的难处,与其进行心理沟通,可酌情给予适当的帮助,以消除其思想包袱,令其全身心投入到工作当中。②良好的工作环境可以充分调动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在硬件上,可以在休息室配备适合小米的沙发、空调、饮水机等设施[2]。在软件上,可以制定明确的操作规范流程,并制定奖惩措施、晋升制度,将护理人员的工作质量与收入挂钩、晋升与护理人员的表现挂钩,以达到提高护理人员工作的积极性以及学习热情[3]。③根据护理人员自身的性格、专业以及技能水平为其安排合适的岗位,随时关注护理人员的教育情况,根据情况可以安排部分护理人员进行进修学习。提高护理管理者的素质,做到公平、公正、公开的处理护理事务[4]。

统计方法

所有数据均在统计学软件上处理,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

2结果

将两组护理人员的观察指标进行比较,观察组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得分以及护理操作准确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护理人员,而护理差错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护理人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人性化管理从本质上来说,就是一种针对人的思想“稳定和变化”进行管理的战略。将其应用于医院护理管理中,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缓解医患之间的矛盾,减少护患纠纷的发生率,从而使治疗顺利进行。据国内李雪飞文献报道[5],采用人性化管理不仅能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质量,同时也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对医院的发展也起了很大的作用。该研究通过对该院60例护理人员进行调查分析,采用人性化管理的观察组在护理质量得分以及护理操作准确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护理人员,而护理差错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护理人员,结果和李雪飞文献报道相似。充分说明了在护理工作中采用人性化管理的优势。人性化管理能让护理人员充分体会到患者的情绪变化,从而在护理工作中有效地管理患者的心理情绪,帮助患者早日恢复健康。在人性化管理过程中,管理者要充分考虑人性的要点,采取一系列的制度和措施来挖掘员工的潜能。人性化护理管理的基本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情感管理。首先要重视护理人员的内心世界,根据其情感的特点进行管理,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管理者要尊重护理人员,不定期的与其进行沟通,了解护理人员的生活和工作难处,公平、公正的对待每一名护理人员;②开放式管理。管理者要随时与护理人员进行互动,对于护理人员提出的合理要求以及建议,要虚心的接受并采纳,邀请护理人员参与决策的制定,使最终决策更容易被护理人员所接受;③人文管理。由于护理人员在长期的工作中已经形成了固有的思想、价值观以及道德规范等,管理者要通过人性化护理管理将护理工作提升到人文管理的层次,并加重依靠护理文化对其进行管理,减轻冷冰冰的制度管理[6]。

综上所述,采用人性化管理应用于医院护理工作中,不仅提高了护理人员的服务态度,完善了护理质量,降低了护理差错的发生率,同时也降低了护患纠纷的发生率。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和使用。

[参考文献]

[1]程思锋.人性化管理模式在医院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情况探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4(12):1733-1734.

[2]张元云.人性化管理模式在护理管理中的运用[J].中国实用医药,2013(16):261-262.

[3]邱春艳,金英福,穆源颖.人性化管理模式在临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北方药学,2011(12):73.

[4]杨欢秀,章帼瑛,刘艳平.人性化管理在临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创新,2014(5):94-96.

[5]李雪飞.人性化管理模式在医院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吉林医学,2014(3):626.

[6]王秀芹.人性化管理模式在护理管理中的运用[J].数理医药学杂志,2014(4):456-457.

摘要:[目的]调查山西省二级中医医院护理人力资源配置现状,探讨目前护理人力资源配置中存在的问题。[方法]采用MicrosoftExcel统计软件对33所二级中医医院的调研数据进行分析。[结果]33所医院中床护比未达1∶的占;护理人员职称结构分布为高级职称者占,中级职称者占,初级职称者占;其中在编制护士占。[结论]我省二级中医医院护理人员数量配置不足,床护比低于标准要求,高级职称护理人才缺乏,护理队伍不稳定;建议增加二级中医医院护理人力配置,改善护理人员职称结构,解决人员编制问题,逐步稳定护理队伍。

关键词:二级中医医院;护理人力资源;现状

护理人力资源是卫生资源的重要构成部分,其人员配置是否合理决定着医疗质量和护理质量水平的高低,为了全面了解山西省中医医院的护理人力资源配置情况,我所于2013年对山西省33所中医医院进行调研,针对护理人力资源配置情况深入分析。现将调研结果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资料

选取2013年山西省33所二级中医医院(所在区域涵盖了省内11个地级市)的调研数据为研究资料,对护理人力资源进行汇总分析。

调研方法

设计并发放中医医院护理人力资源基本情况调研问卷,通过各医院填报的相关数据以及调研人员赴各医院现场复核,最终获取本研究的原始数据。

调研内容

对山西省33所中医医院护理人力资源配置的基本情况进行调研,具体内容包括医院实际开放床位数、护理人员总数、护理人员职称分布及聘用制护士人数。

统计学方法

应用MicrosoftExcel数据库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3讨论

护理人员配置数量不足,床护比低于标准要求

《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年—2015年)》中要求中医医疗机构普通病房实际床护比不低于1∶,逐步达到1∶(~),临床护理岗位中护士占全院护士比例不低于95%[1]。由表1可以看出,的医院床护比不达标,原始调研数据中显示有个别医院床护比仅为1∶。2012年上海23所中医医院护理人力资源的调查也显示,随着医院规模的扩大,开放床位数的增加,床护比明显下降[2]。目前由于部分二级中医医院基础条件差,经济收入低下,为了降低医疗成本,医院无法扩充护理队伍,导致中医医院护理人力严重缺编;另一方面,中医有其自身的中医特色理论体系,护理工作内容不仅包括西医护理项目,还包括中医护理特有的技能,如运用整体观的辨证施护程序、中药换药、熏洗、足浴、火罐等中医特色治疗护理工作,使护理工作量加大,临床护士每天以完成医嘱的治疗任务为目的,从而造成中医护理特色面临萎缩的现状,阻碍中医护理事业的发展。

护理人员职称结构不合理,高层次护理人员比例低

由表2可看出,山西省33所二级中医医院护理人员职称由低至高呈“三角形”分布,初级职称及以下人员占,中级职称人员占,高级职称人员仅占,高级∶中级∶初级为1∶14∶60,与卫生部颁布的标准比例1∶3∶12及世界卫生组织(WHO)倡导的1∶3∶1[3]相差甚远;目前中医护理的专业教育和继续教育均与临床需求不相匹配[4],我省中医医院护士学历以大、中专生为主,护士职称普遍偏低。这种职称结构对中医护理队伍和中医护理发展有一定的局限性,护理队伍没有很好的梯队建设,专业学科带头人不足[5],提示我省二级中医医院护理人员职称结构合理性构建的必要性。

聘用制护士数量较多,护理队伍不稳定

表3显示我省33所二级中医医院护理队伍中在编护士数量占,床位与在编护士之比仅为1∶,护士编制严重不足。近年来,随着中医医院规模扩大,床位增加,临床护士的数量满足不了医院发展的需求,为了缓解护士缺编的问题,医院用聘用护士来维持着基本工作需要,大多数聘用护士不能与在编护士一样按工作量发放奖金,又无按职称聘用的机会,导致部分护士锻炼成熟后跳槽,造成医院护理人才与培养经费流失、护理特色和质量受影响的现状。

4建议

依据此次调研的分析结果,针对现存问题提出以下建议:合理配置人力资源、优化护理人力资源结构,科学设置护理岗位,真正意义上落实护士分层级管理。建立优化中医护理人力资源的长效机制,一方面职称晋升向一线护士倾斜,减少人才流失;另一方面建议医院应制定年度招聘计划,招聘有经验有资质的注册护士,同时要设置预留机动人员编制,稳定护理队伍。建议将护理人力资源、设置岗位、聘用制护士的同工同酬及职称晋升等切身利益的问题列入评审标准实施细则中,有利于卫生行政部门对有关规定落实效果的评价,促进落实。

5小结

本研究以山西省33所二级中医医院的调研资料为数据来源,就护理人力资源配置进行分析,明确我省二级中医医院存在的主要问题,为今后我省的中医护理事业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张雅丽,蔡俊萍,蔡珏,等.中医院护理人力资源配置与需求的调查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07,42(11):1028-1030.

[2]王钰.上海中医护理人力资源配置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护理研究,2012,26(2B):461-162.

[3]代亚丽,宁艳辉.新疆二级及以上综合医院护理人力资源配置分析[J].护理管理杂志,2011,11(3):163-165.

[4]段秀卿,张端香,安玉兰.浅谈中医护理管理模式的实践体会[J].护理研究,2011,25(8):2238-2239.

127 评论

相关问答

  • 药学服务的重要性论文摘要

    药学服务是在整个医疗卫生保健过程中,在药物治疗之前和过程中以及愈后恢复等任何时期, 围绕提高生活质量这一既定目标, 直接为公众提供的负责任的,与药物相关的服务。

    孤星泪新民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眼科护理优质护理服务论文

    护理论文大全 眼科护理的风险及防范措施【1】 【摘要】 目的 对眼科护理当中所存在的护理风险进行探讨并总结相应的预防措施。 策略 120例参与护理工作的医护人员

    维尼达熊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眼科优质护理服务论文

    楼主你好。咱们是同行啊,我都是从医学好网上面拿到的,这个地方是我们一个非常有用的。我建议你去了解一下,内容还很全,你要是喜欢你可以给其它人介绍下的。百度试试吧。

    ID换了又换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5
  • 儿科护理服务论文

    儿科护理风险因素探究论文 儿科患儿的年龄普遍偏小,缺乏良好的自控能力,不具备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且通常表现为治疗护理配合度低等特点。以下是我为您整理的儿科护理

    小小米珠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药学服务论文摘要

    药师临床药学服务论文【1】 摘要:目的:总结药师对临床进行药学服务的实践内容和经验体会,为药师的工作模式提供参考。 方法:参考有关文献和资料,结合药师深入临床实

    胃食眉眉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