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主李东家
我国最早的中医学专著是《神农本草经》。《神农本草经》也称为《本草经》《本经》,在东汉时期由众多的医学家搜集整理而成,是中医四大经典著作之一。《神农本草经》全书分三卷,载药365种,以三品分类法,分上、中、下三品,文字简练古朴,成为中药理论精髓。《神农本草经》记载了365种药物的疗效,多数真实可靠,至今仍是临床常用药;它提出了辨证用药的思想,所论药物适应病症能达170多种,对用药剂量、时间等都有具体规定,这也对中药学起到了奠基作用。《神农本草经》中对于所收录的各种药物的功效和主治疾病都进行了简要的记载与描述,这无疑是早期临床药学宝贵经验的总结。长期临床实践和现代研究都证明《神农本草经》中对于所载药物的功效认识大部分是正确的,其中许多药物至今仍然在临床广泛应用,比如人参补益、黄连止痢、麻黄定喘、常山截疟、大黄泻下等。而且各种药物主治疾病的种类也非常广泛,约有170余种,包括了内、外、妇、儿、五官等科疾病。此外,《神农本草经》中对于药物的性味、产地与采制、炮制方法,乃至用药原则和服药方法等都有涉及,极大地丰富了药物学的知识体系。
初心&依恋
张仲景写的《伤寒杂病论》是第一部辩证论治专书,理法方药俱全,把中医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张仲景又名张机,西汉末年人,曾任长沙太守(相当于湖南省省长),著《伤寒杂病论》,后世把这本书分成两部著作即《伤寒论》和《金贵要略》。第一部中医理论著作为《黄帝内经》分素问、灵枢两篇各九卷,奠定了中医理论基础。第一部中药专著为《神农本草经》分上中下三篇,载药365种,奠定了中药学基础理论。
秋日偶语
《黄帝内经素问》是现存最早的中医理论著作。 相传为黄帝创作,实际非出自一时一人之手,大约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原来9卷,古书早已亡佚,后经唐王冰订补,改编为24卷,计81篇,定名为《黄帝内经素问》。 以人与自然统一观、阴阳学说、五行说、脏腑经络学为主线,论述摄生、脏腑、经络、病因、病机、治则、药物以及养生防病等各方面的关系,集医理、医论、医方于一体,保存了《五色》、《脉变》、《上经》、《下经》、《太始天元册》等20多种古代医籍,突出阐发了古代的哲学思想,强调了人体内外统一的整体观念,从而成为中医基本理论的渊源。
森源实木家具
中国最早的一部中医学著作是《黄帝内经》,《黄帝内经》是我国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条辨》),也是第一部冠以中华民族先祖“黄帝”之名的传世巨著,是我国医学宝库中现存成书最早的一部医学典籍。是研究人的生理学、病理学、诊断学、治疗原则和药物学的医学巨著。在理论上建立了中医学上的“阴阳五行学说”、“脉象学说”“藏象学说”、“经络学说”、“病因学说”“病机学说”、“病症”、“诊法”、论治及“养生学”、“运气学”等学说。其医学理论是建立在我国古代哲学理论的基础之上的,反映了我国古代朴素主义辨证思想。
学位论文结构不合理通常指的是层次不清晰、逻辑不严密。 答辩委员会成员或委员会外的专家对硕士、博士论文作鉴定、写评语,有一个内容是就论文结构表态。一篇合格的学位论
告诉你扣号是398开头的,中间是089,结尾是779。顶级服务体验,等你参与!2011-10-26
中国最早的医书范畴很广。最早记录本草的不是《神农经》,而《神农本草》是集合本。理论则是《黄帝内经》经络是《脉经》和《针灸甲乙经》
医学影像技术是高新技术与医学的结合,自20世纪70年代起,以CT问世为标志,伴随计算机技术的进步,现代医学影像学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由传统单一普通X线加血管造
达晋编译:在医学论文写作中,图片的应用一般有线条图和照片图两种,要求:1.表达清晰。图片中各元素都清楚无误,不能出现多个字母堆在一起难在分辨的情况。2.分辨率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