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依0317
塞门扎涉嫌论文造假一事若是得到证实,其所在的医学领域将受到巨大冲击,与此同时诺奖权威性也将再遭质疑。
在去年被授予2019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格雷格·塞门扎,却于今年10月以来被曝出与一桩“学术造假事件”存在紧密关联。
原本塞门扎只是涉嫌“在造假的论文中署名指导身份”,但紧接着有学术大拿认为,既然这次可以造假,那么以前是否也造假了呢?于是就开始着手调查塞门扎以前的论文。
结果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
根据知名学术打假网站Pubpeer上更新的报道:
须知,塞门扎早期因为发现了使癌细胞适应缺氧环境的HIF-1,而在该领域拥有奠基人一般的学术地位,一旦其多达40篇论文的造假嫌疑被证实,那么很可能将在该领域引发地震般的巨大冲击,这种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虽然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诺贝尔奖都被视为世界性的权威奖项,但由于该奖项依赖于西方为其提供的资金援助,因此要做到绝对的客观、绝对的免受政治影响是很难做到的。
诺贝尔奖的文学领域被认为是“受污染”最严重的一个领域,在过去几十年里其评奖权威性已经遭到过多次挑战,而诺贝尔奖的科学领域则恰恰相反,一直还是很有权威的。
然而此次的塞门扎事件,实在是太过骇人听闻了。
一个涉嫌学术造假长达18年的学者,非但成为了享誉业界的医学大牛,甚至还获得了2019年的诺贝尔医学奖?这换做以前,说出去都没人敢信。
这件事或将引起学术界对于诺奖科学领域权威的质疑。
cestlavie88
201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格雷格·塞门扎(Gregg L. Semenza)涉嫌论文造假。
截至目前,知名学术大家网站Pubpeer上曝出的塞门扎问题论文已经达到40篇。时间从2001年到2018年,跨度长达18年,质疑点在于一图多用或图片PS,少数文章疑似存在伦理问题。其中,涉及“乳腺癌”、“冠状动脉异常”、“高血压”、“红细胞增多症”等疾病的论文超过一半。
好在,在诺贝尔奖官方网站上公示的塞门扎的两篇“关键著作”并没有被打假。业界人士表示,“塞门扎最重要的贡献是他上世纪90年代发现低氧诱导因子HIF-1的一系列工作,这批被曝有问题的论文不在其中。”
该业内人士还表示,“如果早两年出现这种情况,塞门扎很可能不会获得诺贝尔奖。但即便现在曝出来了,他的诺贝尔奖也大概率不会因此撤销。毕竟历史上诺贝尔奖还曾颁发给完全错误的研究、错误的结论,但也没有过撤销的先例。”
扩展资料:
格雷格·塞门扎简介
塞门扎1956年出生于纽约,今年64岁。1999年,他成为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全职教授,2003年起担任该校细胞工程研究所血管研究项目主任。
2019年,塞门扎因“在细胞感知和适应氧气变化机制中的发现”而与其他两位科学家——拉特克利夫和凯林共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上世纪90年代初期,塞门扎实验室发现了低氧诱导因子HIF-1,并在1995年纯化克隆了它。此后,拉特克利夫和凯林发现了HIF的降解机制。
近年来,塞门扎的主要研究方向是HIF-1与肿瘤、缺血性心脏病、冠状动脉疾病、慢性肺病等疾病的关系。
他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非常重视“科研成果转化”,希望自己的研究成果能走向临床,造福更多病人。
参考资料来源:舜网-诺奖得主塞门扎涉嫌论文造假 到底是啥情况?
都亲上了
是的,201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格雷格·塞门扎(Gregg L. Semenza)涉嫌学术不端事件持续发酵。
截至10月20日上午,知名学术打假网站Pubpeer上曝出的争议论文已增至40篇,时间跨度长达18年。这些论文被质疑一图多用或图片PS,少数文章还被质疑存在伦理问题。
而涉嫌造假的论文中,涉及“乳腺癌”“冠状动脉异常”“高血压”“红细胞增多症”等疾病的论文超过一半。
不幸中的万幸,诺贝尔奖官方网站上公示的两篇“关键著作”,以及1993年发表于《生物化学学报》(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的论文Characterization of hypoxia- inducible factor 1 and regulation of DNA binding activity by hypoxia没有被打假。
扩展资料
塞门扎的诺贝尔奖大概率不会因此撤销:
塞门扎被曝学术造假后,很多人联想到2018年哈佛大学教授Piero Anversa因造假被撤31篇论文的惊天丑闻。Anversa所“发现”的“c-kit阳性心脏干细胞”可能并不存在。这一事件给相关研究领域造成了严重和深远的影响。
但低氧研究领域学者陈光(化名)在接受《中国科学报》采访时表示,塞门扎论文出现的问题,大概率不会产生如此大的影响。
“塞门扎最重要的贡献是他上世纪90年代发现低氧诱导因子HIF-1的一系列工作,这批被曝有问题的论文不在其中。事实上,发现HIF-1的工作是非常扎实的,HIF-1的存在也被后续的一系列研究所证实。”陈光说,“我们看到,目前被人质疑的多数是一些向下游转化的研究。”
“如果早两年出现这种情况,塞门扎很可能不会获得诺贝尔奖。但即便现在曝出来了,他的诺贝尔奖也大概率不会因此撤销。”他说,“毕竟,历史上诺贝尔奖还曾颁发给完全错误的研究、错误的结论,但也没有过撤销的先例。”
参考资料来源:光明网-诺奖得主涉嫌造假论文增至40篇!领域“地震”要来了吗?
中文名: 阿尔弗雷德·贝恩哈德·诺贝尔外文名: phrad Benhard Nobel别名: 诺贝尔国籍: 瑞典出生地: 斯德哥尔摩出生日期: 1833
中文名: 阿尔弗雷德·贝恩哈德·诺贝尔外文名: phrad Benhard Nobel别名: 诺贝尔国籍: 瑞典出生地: 斯德哥尔摩出生日期: 1833
10 月2 日下午5 点30 分,2017 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评选结果揭晓——诺贝尔委员会宣布,将此奖项颁发给美国遗传学家杰弗里·霍尔(Jeffrey C. H
一般都是长篇小说,独立成册。
通过一系列工作,罗斯发现了蚊子是传播疟疾的媒介,他在蚊子胃肠内发现了疟原虫,并搞清了疟原虫在蚊子体内繁殖的过程,寄生虫的繁殖在雌性蚊子体内,再到唾液腺,咬人时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