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ngjue0512
前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作为一种社会问题引起广泛关注,大学生的 个性化 与 社会化 不能保持应有的平衡,是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实质,社会学的视角提供了大学心理健康 教育 工作开展的全新框架。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近些年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有所增加,体质状况有所下降,该文通过查阅 总结 近几年有关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大学生体质关系的 文章 ,研究发现:大多是单方面研究大学生体质状况或者是心理健康现状,表明大学生体质下降和心理健康存在问题;有关体质的研究,基本上以体质测试成绩来决定体质状况;研究体质与心理健康状况的关系文章,研究多数是先研究体质状况,再研究每个体质等级里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表明学生体质状况与心理健康联系密切。针对不足并提出建议。
关键词:心理健康体质研究综述
1背景分析
自20世纪80、90年代,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使得一些学生在上学期间休学、退学、走上犯罪道路甚至自杀等[1];最近几年,社会经济高速发展,贫富差距加大,独生子女越来越多,高校不断的扩招。当代大学生处在大变革的社会环境中,他们通过网络等其他途径参入到社会中,致使心理健康受到社会各种消极的因素影响。有一项对全国万名大学生的心理调查 报告 ,其中的人显示有一定的心理障碍。偏执、抑郁、焦虑、孤僻、冲动、嫉妒、猜疑、自卑等现象已使得大学生们的心灵受到伤害,也影响到他们的生活习惯、生活乐趣、学习效率、身体健康等[2]。由于学习因素、宿舍矛盾、恋爱问题、经济状况、人际沟通、就业压力等各方面影响产生心理问题甚至精神问题,现在是日益增多。所以说,全国各个高校要重视并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心智健全的建设性人才。国家教育部和国家体育总局在2002年6月共同颁布了《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于2004年新学年开始在全国各级各类学校全面推广实施,并自2005年起,在全国逐步开始实施体质健康测试数据上报的工作。通过近几年上报的数据统计来看,高校学生的体质健康测试分数下降,有多项不合格,整体状况有下降的趋势。而高校大学生是社会发展的新生力量,是未来社会发展的主体,高校大学生体质状况的变化会影响到未来社会发展的动力。客观的分析高校大学生体质下降的原因及影响因素,提出科学的改进 措施 与建议,让大学生拥有“健康第一位”的思想意识,养成天天参加锻炼的好习惯,带动身边的家人朋友共同提高国民身体素质。每位学生的体质状况与心理状况两者之间是否有关联,体质良好的学生是否有健全的心理,两者是否是正相关的;另外,是否还有其他的影响因素。通过查阅以往的研究资料,观察这几年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和体质状况的研究,提出笔者的建议。
2研究现状
(1)在心理健康研究方面,国外有关学生心理健康的研究集中在焦虑、抑郁等大量心理问题上,仅是揭示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表现和流行率,以及心理健康的标准和评价工具。国内的研究大部分是对大学生思想动态、心情、性格、学习成绩、人间交往等发现心理健康问题,指出高校要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是有必要的。还有部分是研究 体育运动 锻炼对心理健康的积极意义,提出建议与对策。2000年,段军钢运用心理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维尔维克指数来测量青海省部分高校大学生的心理与身体形态及素质状况,研究心理健康与身体素质之间的关系,不同的心理健康状况对身体素质的影响。建议在体育教学中采用一些娱乐性的 教学 方法 ,对学生要区别对待,引导学生积极参加集体活动等。2005年,__刚,王向晨用体质健康标准和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问卷来衡量评估部分大学生体质和心理健康的状况,研究指出:研究对象大一、大二学生体质测试的成绩与心理健康水平呈正相关,体测成绩高的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要好于体测成绩低的。2005年,王虹采用专家访谈法、心理与体质测量法等研究方法,来调查分析河南理工大学2003级不同体质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探讨大学生体质与心理健康的相关关系。建议:高校要重视对体质成绩差的大学生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并指出《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指标体系应进一步完善,以更好的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2006年孙立海采用体质测试法和心理SCL-90量表来研究不同班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与体质状况的相互关系,得出:学生的体质好坏与心理障碍程度有一定的关系。2007年,韩晔运用《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标准》和青少年主观幸福感问卷、简易应对方式问卷以及自尊量表,对433名大学生做了体质和心理状况的测试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大学生的身体速度灵敏性与个人的自尊水平正相关,身体柔韧和力量性与学业满意度呈正相关关系,大学生体质测试成绩高能预测心理健康状况好。2007年,郑小真、夏菲菲运用心理问卷测试、体质指标测试等研究方法,抽取一部分丽水学院的大学生做调查。根据调查结果,来研究学生体质与心理健康相关状况,寻找影响他们体质与心理健康的相关因素,针对增强学生体质与提高心理健康水平提出参考建议。2009年,蔡灿龙、陈秋斌通过采用问卷调查、访谈等方法对闽南地区高校部分学生进行SCL-90的测量与因子分析来了解闽南地区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现状。在掌握与分析数据、材料的基础上,又提出了加强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策与建议。2010年,张伟,陈华卫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对江苏地区高校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和心理症状发展的现状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随年龄递增,身体素质水平、体育锻炼程度呈先增后减趋势;苏中、苏南、苏北地区间学生体质水平有较大差异;并且不同年级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程度也有差异。2011年,刘根平采用UPI诊断量表和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问卷对江西省部分高校大学生的心理特征进行调查并研究分析,并根据体质健康测试成绩来评定研究对象的体质状况,综合分析江西省大学生心理健康与体质状况之间的关联,发挥高校体育课及活动特点来改善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完善体育教学的功能。
(2)根据查阅的文献资料发现,国内近些年对大学生体质状况的研究不少,主要是围绕大学生体质测试成绩得出体质下降,分析研究体育课和体育锻炼状况,提供一些建议。1999年,张传义、刘兆厚、吕琦采用数据统计法、资料分析对比法,对国内高等农业院校一年级学生的形态机能、身体素质及运动能力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把这些大学生们各项数据分别与全国同年龄组、日本东京农大学生的平均值进行了比较研究。得出的结论是:国内农业院校一年级学生的身高、体重高于国内同年龄组大学生;与日本京农大学生相比,国内农大学生体质各项指标互有高低优势等。建议加强国内农大学生体育理论的学习与实践等。2004年,路静通过对河南省4所高校大学生体质状况进行调查、分析,并把河南省当代大学生体质状与全国同龄学生的指标进行比较研究,以便于为新的《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在促进学生体质健康方面提供科学的依据,同时能有效的为教学与科研服务。2006—2009年,蔡陵江对厦门理工大学本科不同专业的部分女生的体格、体能测试成绩进行追踪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除个别体质健康指标有所提高外,其他内容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均呈下降趋势,此校女生的体质发展水平不容乐观,反映出目前厦门理工大学体育教学普遍存在的问题,并对如何增强学生体质提出对策。2008—2009年,孟庆光抽取内陆与港澳台男、女生各200名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依据《国家体质健康标准》的测试与评分办法,采用文献资料法和数理统计法,经测试统计后发现:港澳台籍学生正常体重人数比例优于内陆生,同时肥胖比例略高;内陆学生的总成绩与耐力项目成绩要高于港澳台籍学生,并且差异显著。2010年,田常军针对陕西省6所民办高校阳光体育开展的现状,运用文献分析法,问卷调查法,心理量表测验法和数理统计法,分析这几所民办学校的大学生参与阳光体育行为方式,得出了大学生心理健康与体质的相关关系,为民办高校如何开展阳光体育来提高心理水平和增强体质提出建议依据。
3研究的不足
(1)观察以往的有关研究,大多是单方面研究大学生体质状况或者是心理健康现状,发现大学生体质下降和心理健康存在问题。还有一部分是从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方面研究,缺少体质状况分析。
(2)有关体质的研究,基本上以体质测试成绩来决定体质状况,没有从学生的遗传因素、营养健康现状、健康认知及健康行为现状、休闲活动现状等方面综合考虑研究。(3)研究体质与心理健康状况的关系文章,研究多数是先研究体质状况,再研究每个体质等级里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找出两者的联系,学生体质状况与心理健康联系密切,体质优良的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良好。
4建议
(1)在研究大学生体质水平时,首先要考虑学生遗产因素的影响,有的学生有天生性疾病,参加体育活动少,体质水平肯定差。其次还应该研究学生的营养条件、健康认知及健康行为现状、课外体育锻炼现状、休闲活动现状以及生活环境等来综合研究体质状况,研究效果会更好。(2)在研究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与体质两者密切关系之后,要从健康认知及健康行为、课外体育锻炼、休闲活动等方面为高校大学生体质和心理健康教育提出对策与建议,使体育教学和心理健康教育有机结合,提高大学生身心健康水平,真正的培养出身心健康的大学生,为社会持续发展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1]孙乡,戴剑松.大学生体质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07,43(6):95-98.
[2]毛军.高校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分析与对策[J].包头医学院学报,2007,23(2):198-200.
[3]刘军.辽宁省大学生体质现状及高校体育课程改革[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2010,12(1):139-142.
[4]段军钢.大学生不同心理健康水平与身体素质的比较[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28(2):189-190.
[5]__刚,王向晨.大学生体质健康与心理健康的相关性研究[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8(1):42-45.
[6]王虹.大学生体质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29(10):1351-1352.
[7]孙立海.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与其体质状况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07,43(5):80-82.
[8]韩晔.大学生体质健康与心理健康相关性研究[J].体育学刊,2008,15(5):61-63.
[9]郑小真,夏菲菲.大学生体质与心理健康状况相关因素的比较研究[J].丽水学院学报,2009,31(5):68-71.
[10]蔡灿龙,陈秋斌.闽南地区高校学生心理健康现状与对策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9,22(11):89-91.
[11]张伟,陈华卫.江苏高校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现状与策略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1,27(11):87-91.
[12]刘根平.江西省大学生体质与心理健康关系研究[J].高等函授学报,2011,24(7):44-45.
[13]张传义,刘兆厚,吕琦.对我国高等农业院校大学生体质现状的比较研究[J].体育科学,2001,21(6):20-23
[14]路静.对河南省高校学生体质的调查与研究[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2004,32(4):108-111.
[15]蔡陵江.对我院女生体质发展水平的初步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2010,26(4):126-127.
[16]孟庆光.内地与港澳台籍大学生体质比较分析[J].体育 文化 导刊,2011(5):75-77.
[17]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研究课题组.《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解读[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1多元价值观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
不成熟性与可塑性
现代的大学生理论知识比较丰富,但 社会实践 知识比较匮乏,对社会的复杂与生活的艰辛估计不足,其心理承受能力不强,对社会适应性差,常常表现出情绪化、极端化、人格障碍等不成熟的心理健康现象,这表现出大学生心理不成熟现象。但是大学生比较容易接受新鲜事物,具有一定的可塑性,在校期间我们高调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大学生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人生价值观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思想,能使大学生更好的适应社会,在工作岗位上游刃有余,当面对挫折,能用一个正确的姿态去解决问题,表现其非常成熟的一面。
多样性和复杂性
大学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但也有很多问题,比如对生活的适应性,情感问题, 人际交往 问题、就业问题,每个问题处理不好,都会对大学生心理健康产生不良影响。现在很多大学生 毕业 就失业,尤其对一些985高校的一些大学生,心理根本承受不了,必须加强正确的心理疏导,情感问题也是一个重要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由此可见,大学生心理健康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
矛盾性与困惑性
适应社会市场经济和网络、视频等现代传媒而产生现代功利性的价值观和网络价值观,必将对大学生原有的价值观念产生较大的冲击,这就要求大学生有较深刻的辨析能力,否则大学生在心理抉择的过程中很可能迷失方向,产生矛盾和困惑的心理。是‘见义勇为’还是‘见死不救’,社会上道德价值观这种格外引人关注而又无休止的争论,存在于当代大学生中。”
不稳定性和易变性
大学生的年龄是一个不成熟的年龄,这个年龄段的人具有很高的心气,一旦受到挫折,心理会产生很大影响,不能正确解决会影响这个人的一生。其心理健康具有不稳定性和易变性,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指导思想,会很快解决其问题,心理会更加阳光。
2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互动
国家与社会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导和宣传
(1)加强宣传力度。利用新闻媒体,互联网、文艺作品等大量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每个大学生都要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确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树立正面典型。对一些社会雷锋精神等要积极宣传,树立一批正面典型,比如最美女教师张丽莉等等。对这些正面典型案例,有条件让其宣讲团到学校给学生宣讲,在心灵深处理解。
高校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心理健康教育的互动
(1)转变观念,高度重视两者的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中就包含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今后高校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要把大学生心理健康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起来,共同教育学生。(2)创新两者结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在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大,传播媒体及互联网等为我们更新两者结合的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以及提高教育效果提供了有利的条件。(3)注重培养两者结合的高素质教育人才。在培养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同时,要注重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让二者同等重要,培养出社会认可的高素质人才。
3总结
大学生的价值观多元化,现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取向指明了方向,同时阐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含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促使二者同等重要地位,现在社会也需要二者结合的高素质人才。
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格式范文相关文章:
1. 1000心理健康的大学生论文格式
2. 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论文范文
3. 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范文精选
4. 2000字心理健康结业论文格式
5. 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范文
莎拉波哇
【摘要】 目的: 了解医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对818名医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结果: 医学生心理问题阳性检出率为,症状出现最多的为强迫症状,最少的为恐怖症状。被调查医学生的躯体化、人际关系、敌对、精神病性因子得分与全国常模相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且低于全国常模,其余各因子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医学生的生活压力、家庭和睦情况等因素被引进模型。结论: 医学生群体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他们不同程度的存在一些心理健康问题。对此,有关教育者应引起高度重视。 【关键词】 医学生; 心理健康; SCL-901前言 随着高等教育制度的改革、择业方式的改变,高校竞争意识不断增强、人际关系日益复杂,传统的医学教育模式只注重学生个人专业能力的培养,忽视了作为社会人的全面发展[1]。在这种环境中,医学生要接受大量超负荷刺激,从而导致心理冲突乃至心理疾患的发生, 医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容忽视[2]。本研究旨在通过调查医学生的心理卫生状况,为医学院校开展心理卫生工作提供一些理论依据。2对象与方法对象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抽取某医科大学在读生818人,其中男生281人,女生537人, 分别占和,男女性别比为1:;临床专业437人,基础专业381人,分别占和;平均年龄为±岁。方法资料收集 采用被调查者自填式问卷方式,调查员均经过统一和严格的培训后方可进行调查。问卷在15min内完成,不署名。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850份,收回问卷828份,其中有效问卷818份,应答率为,合格率为 。测量工具 采用目前国内广泛使用的90项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测试。SCL-90的评分标准:每一个项目均采取5级评分制(1~5分),反映出不同程度的症状。1分表示无此症状,2分表示症状较轻,分数越高,症状越严重,5分表示最严重。凡符合量表总分≥160分、任一项因子分≥3分、阳性项目数>43,其中之一的列为阳性,提示可能存在心理问题。统计分析方法 将数据统一编码后,录入EXCEL数据库。采用SPSS For Windows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3结果量表测评结果在818名被调查的医学生中有174人存在心理卫生问题,阳性检出率为,其中男生60人(),女生114人(),差别无统计学意义( χ2 =,P =)。SCL-90阳性因子分布情况见表1。结果显示,在被调查的医学生中症状出现最多的为强迫症状,其次为人际关系和抑郁,症状出现最少的为恐怖症状。医学生SCL-90各因子得分与全国常模的比较被调查医学生SCL-90各因子得分与全国大学生常模相比,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且均低于大学生常模; 被调查医学生的躯体化、人际关系、敌对、精神病性因子得分与全国常模相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且低于全国常模,其余各因子差别无统计学意义。见表2。医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影响因素的分析 医学生各亚群体心理健康状况的单因素分析 不同年级、情感现状、是否为独生子女、家庭和睦情况、学习压力、生活压力、生活规律、学校环境满意程度、与他人交流情况以及不同身体状况间的被调查医学生心理问题阳性检出率差别有统计学意义,且经 χ2检验,一、二年级的心理问题阳性检出率最高,四年级的最低();自觉、学习生活压力大,难以承受的医学生,其心理问题阳性检出率分别高达 %和 ; 生活无规律的医学生的心理问题的检出率(25%)高于有规律者()近一倍;不善于交流的医学生的心理问题检出率()远远高于善于交流者()。见表3。 医学生各亚群体心理健康状况的多因素分析 以SCL- 90总分为应变量,以被调查医学生的性别、年级、专业、家庭所在地、家庭和睦情况、是否为独生子女、情感现状、自觉学习和生活压力、生活是否规律、是否善于和他人交流、是否失眠、身体状况以及对所学专业的兴趣等社会学因素为自变量,按照剔除变量的显著性水准为、入选变量的显著性水准为 的标准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被调查医学生的是否失眠、情感现状、是否善于和他人交流、生活是否有规律、自觉生活压力、家庭和睦情况、年级、对学校生活环境的满意程度以及身体状况等因素被引进模型。见表4。表1 被调查医学生SCL-90测试心理卫生问题阳性检出率排序(略)表2 被调查医学生SCL-90各因子得分与全国常模的比较(略)注:* P <;统计量1:医学生与全国常模比较;统计量2:医学生与全国大学生样本比较。表3 不同社会特征的被调查者心理健康阳性检出率的比较(略)注:* P<, **P <。表4 医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影响因素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略)注:* P<, **P <。4讨论 医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他们在生活、学习等各个领域内存在着其自身的特点。本调查分析发现,有的医学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与国内外报道的大学生心理卫生问题在10%~30%的水平一致[5]。本研究结果显示,医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排在前5位的依次是:强迫、人际关系、抑郁、敌对和偏执,阳性检出率依次为:、、、和,与国内研究结果基本一致[6]。目前大部分医学生都要在相对安静的环境里长时间地从事枯燥的学习和科研,且学业负担较重,加上单调繁重的生活很容易让人产生孤独和寂寞,产生强迫和抑郁症状倾向。由于时间、费用等原因他们很少有机会参加娱乐活动,日常生活中也很少有机会接触到圈子以外的人,因此在心理上遇到问题时,没有人可以倾诉,积压在内心,久而久之,严重影响人际关系的发展。人际关系紧张不仅影响学习科研,影响将来的就业前景,而且缺乏社会支持、社会联系,这本身就是一种强大的压力源,并堵塞着压力的疏导渠道,对身心健康具有极大的破坏力。调查表明,和睦的家庭气氛、良好的父母关系,生活有一定的规律性对培养医学生的良好的心理状态有很大的帮助。与他人多进行沟通、交流也可以改善心理健康状态,由于医学生学习性质的特殊性,经常需要自己面对和解决许多的问题,久而久之养成了独立的个性,也逐渐变得不善于与别人沟通、协作,面对来自天南海北的不同家庭背景、文化素质 以及性格各异的同学,许多人表现不知所措,产生戒备、多疑等心理表现。因此,改善医学生的学习、生活环境,开展多项课余生活,有利于增进其社会交往能力和沟通能力,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通过本次调查,我们可以看出医学生群体的心理健康状况虽然较以前有所好转,但仍不容乐观,他们不同程度的存在一些心理健康问题。对此,有关教育者应高度重视,同时,要充分考虑年级、专业因素,有层次、有区别的进行新型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心理咨询和辅导工作,使其真正成为高学历、高素质的群体。或许有点用
清砖淡瓦
青少年时期是人生的特殊阶段,是青少年心理成长的塑造期,这个时期充满各种矛盾,使其心理健康处于高危境地。下面是我为你精心整理的青少年心理健康调查分析 报告 ,希望对你有帮助! 青少年心理健康调查分析报告篇1 调查:肖静 李琴 任燕琴 韩雪 方洁 虞涛 房启志 黄宇 赵敏雅 宋启迪 指导教师:李家华 王丽娟 内容提要: 青少年是祖国的希望、民族的未来,而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在社会发展日益迅速、社会竞争日渐增大的情况下,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状况正呈现出不断下降的趋势。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在全国的9个省(市、自治区)做了这次针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的社会调查。结果显示,城市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不良的占总数的,而农村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水平同样不容乐观,占。希望我们的研究结果能够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改善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状况,使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该调查报告包括六个主要内容,分别是:调查背景、调查过程、调查结果、原因分析、对策研究、调查感言。 关键词:青少年 心理健康 一、调查背景 在 教育 部2002年颁布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中小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中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社会阅历的扩展及 思维方式 的变化,特别是面对社会竞争的压力,他们在学习、生活、 人际交往 、升学就业和自我意识等方面,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惑或问题。因此,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 《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当今世界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我们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必须努力培养同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数以亿计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未来人才素质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当代中小学生是跨世纪的一代,他们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大多是独生子女,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竞争压力的增长,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和自我意识等方面可能会遇到或产生各种心理问题。有些问题如不能及时解决,将会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产生不良的影响,严重的会使学生出现行为障碍或人格缺陷。他们的健康成长,不仅需要有一个和谐宽松的良好环境,而且需要帮助他们掌握调控自我、发展自我的 方法 与能力。” 这两项政策中的描述基本概括了当今中学生心理状况的特点。从当今的社会现实来看,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责任主要由学校和父母承担。但是受传统 家庭教育 观念的影响,以及以分数为重点,以升学为目标的教育观念根深蒂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并未发挥应有的作用。 二、 调查过程 (一)调查对象 本次活动是针对全国范围的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的抽样调查。我们共在我国东部、中部、西部各抽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它们分别是:天津、浙江、辽宁、山西、江西、湖北、内蒙古、宁夏、新疆。每个省又分别抽取城市高中、城市初中、农村高中、农村初中各一所学校的50名同学进行调查。考虑到调查的可操作性以及我们的财力、人力等因素,我们将调查的范围确定初二和高二年级的学生,因为我们认为这部分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最能代表初、高中学生的整体水平。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800份、访谈72人,问卷收回1728份,其中有效问卷1518份。 (二)调查方法及工具 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法(学生自填问卷、统一指导语)和结构式访谈法,并在学生自习课上进行。 我们采用的问卷是华东师大心理系周步诚教授修订的《心理健康诊断测验( MHT )量表》;也是目前我国中小学普遍采用的一个测试量表。该问卷共 100 个项目,含 8 个内容量表和 1 个效度量表。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我们在每份问卷前面单另附了每个学生的基本信息,其中包括:省份、市区、户口、性别、家庭结构、年级、学习成绩水平,及家庭经济状况,以此来进一步分析影响这八个量表的因素。另外,在问卷最后还附了三道有关性心理的题(问卷分析的时候单另分析,故不会影响原问卷的信度和效度),设计这三道题主要是想初步了解城、乡青少年对性的了解程度,以及学校和家庭对孩子性心理的重视程度,以便对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提供某种参考。 结构式访谈的问题主要是根据我们想要了解的、问卷中没有涉及到的,而又可能会对研究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及其成因产生重要影响的信息设计的。具体包括心理健康状况 自我评价 、压力来源、排解压力的 渠道 、社会心理,以及性心理等几个部分。 三、调查结果(使用SPSS软件分析) (一)城、乡青少年心理健康总体水平 注:该表显示的人数小于有效问卷数量1518人,因为部分同学漏填了另附的“基本信息” 结果显示,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良好者共 1306人,占被调查总数的 。心理状态欠佳的学生共 120人,心理健康状况较严重的学生62人,以上二项合计182人,占总数的。其中,城市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不良的占总数的,而农村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水平同样不容乐观,占。 (二)其他因素与青少年心理健康总体水平的关系 经过SPSS分析我们发现,户口、家庭经济状况、家庭结够等因素对测验得分没有明显影响(P<),性别对此有一定影响(P=),而区域因素及学习成绩水平对得分有明显影响。 1. 区域因素与心理健康水平 分析结果显示,东部、中部、西部,的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存在比较明显的差异,心理健康状况不良率分别为、、。对比可见,中部青少年心理压力最大,东部次之,而西部地区的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较高。 卡方检验结果, 4 .023 (P=<,区域对总分有明显的影响 ) 2.学习成绩水平与心理健康水平 分析结果显示,学习成绩水平对青少年心理健康存在较大影响,总体而言,学生学习成绩越低,心理健康水平越低。这从某种程度上也表现出日趋激烈的学习竞争,以及越来越大的学习压力对我国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很大。 青少年心理健康调查分析报告篇2 一、量表简介 《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由我国著名心理学家王极盛教授编制,可以用做评估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该量表有10个分量表,分别是:一、 强迫症状,如害怕考试、作业反复修改等强迫行为;二、偏执,如认为别人对自己有不良意图和评价不正当的偏执想法;三、敌对,如脾气坏,常有与人争辩和摔东西等冲动行为;四、人际关系紧张与敏感,如缺乏人际关系中的友好感受和满意度,或感到无法在人际关系中获得理解和支持;五、抑郁,如对未来丧失信心,兴趣索然; 六、焦虑,如紧张,心神不定,烦躁;七、 学习压力,如感到学习负担重、存在厌学、 害怕考试等问题;八、适应不良,如不适应学校生活;九、情绪不平衡,如对学习 的兴趣、对老师和同学的情绪忽高忽低; 十、心理不平衡,如感到自己受到不公正的待遇,常不服气。本量表既可以从整体上衡量受试者的心理健康状况,也可以根据每个量表的平均分进行评价。 二、计分方法与结果解释 《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是采用五级计分法,即无为1分,轻度为2分,中度为3分,偏重为4分,严重为5分。该总均分是由60个项目的得分加在一起除以60,得出受试者心理健康的总均分,表示心理健康总体状况。10个分量表分别由6个项目组成的,将每个分量表6项得分之和除以6,就是该量表的因子分。如果心理健康总均分或因子分低于2分,表示心理比较健康;超过2分(包括2分),表示存在一定程度的心理问题;总均分或因子分是5分,表示存在着严重的问题。 三、测试结果总体概述 考虑学生实际,排除假选择的可能性,对因子分分以上的进行了统计,参测学生各因子所占比例为:强迫症状、偏执、敌对、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适应不良、情绪不稳定、心理不平衡。 从以上数据看出如下问题: 1、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情绪不稳定、适应不良、焦虑、人际关系敏感五项都超过学生数的20%。 2、学生进 入职 校后,大部分学生住校,开始远离父母,进行相对独立的生活,增加了与同学相处的时间,但是学生来自不同的学校,相互熟悉需要一个过程,因此表现在适应不良、情绪不稳定、人际关系敏感比较明显的比例较高,当然情绪不稳还应该考虑到离家住校后的想家情绪的影响。 3、焦虑因子、敌对因子的比率也较高。根据这一测试结果,建议班级工作中要充分利用活动课、班会、家长会、师生交流等机会,给学生创造沟通、倾诉的平台,进而得到缓解。 四、综合建议的三个策略 1、掌握应对策略,对班级测试指数高的项目因子,即不要迷信测试、也要适时调节:针对班级整体发挥集体的作用,有意识的开展班级活动,充分利用班级骨干,也要充分给重点学生创造活动平台。 2、各类因子指向的学生应对策略建议:深入了解学生的生活背景及家庭状况,必要时对家长提出建议;对学生要有针对性的关注和关心,更重要的是针对性的安排谈话和活动,做学生忠实的倾听者,加强认知指导。 3、个别特殊学生关注策略:经常倾听和关注,不歧视,不传播,加强与家长的沟通,给予家长必要的指导,严重的一定要告知家长转介到专门心理咨询部门进行治疗或矫正 综上所述,本次测试具有一定的可信度,可以为班主任及家长提供一些培养学生心理健康的依据。 报告人:李 冰 20XX年9月18日 青少年心理健康调查分析报告篇3 内容摘要:为了了初中学生的心理现状,采用《中学生心理健康综合测量》量表对前进路中学三个年级的110名中学生进行问卷测查,结果表明,总体情况是存在一定的心理问题,体现在不同性别、不同年级的不同的项目上。针对上述情况应采取建立健全心理咨询机构、注重对专业教师的选拔和培训、重视对全体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为学生建立心理档案、开展多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等 措施 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这为学校的教育者及家长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对待提供了参考价值。 一、调查研究目的 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教育的 热点 和焦点问题。因为现代社会变得十分复杂,价值观多元化,家庭不稳定,还有各种社会思潮无不影响着广大中学生的健康成长,适应社会,学校环境对于一些学生来说,已经是很困难的事情。从各方面调查来看,中学生心理健康的情况令人担忧。据外国学者估计,中学各年级学生中,约有15%的学生具有各类的心理问题,其中男生高于女生,城市高于农村,包括情绪障碍,不良习惯,性格问题等。 中学生心理健康为广大教师提出了一个时代的命题,为能够及时有效地给学生提供心理健康的辅导和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的培养,我针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一些问题进行了研究,试图探明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规律,以便为自己和其他教师提供一些心理学研究依据。 二、调查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前进路中学一、二年级学生 2、研究方法:采用不记名调查问卷法,个别谈话和召开部分学生座谈会的方法进行比较全面的调查研究(为被调查者学生保密,维护其个人稳私权,体现心理健康调查的原则性)。 三、结果与分析: 1、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定义 世界卫生组织对心理健康的定义是:“不但没有身体的缺陷和疾病,还要有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都完满的状态。”健康除了身体无病外,还要具备心理的稳定及良好的社会适应性。中学生心理健康是指具备健全的智力,情感和意志,连续统一的人格及对己,对人,对社会的正确认知和良好的适应。 2、中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参照世界卫生组织所提出的心理健康标准,我把中学生心理健康标准确定为以下几个方面:学习适应性,自我认知与现实感,人际关系的和谐程度,个性发展的良好性四个方面。 (1)中学生学习适应性。 一个心理健康的中学生,通常有比较好的 学习态度 和 学习方法 ;学习目的明确,学习目标具体,切合实际;学习的自觉性强,善于制定 学习计划 ,并在执行计划的过程中表现出意志力强,学习信心足;在对待考试问题上,他们沉着冷静,灵活应对。 通过调查学习适应性,大体分为四个类型,第一种类型占26%,从调查问卷中可知:对于无老师看管的自习课他们会自觉学习。而第二种类型占60%的学生会选择小声聊天或讨论学习。令人遗憾的是第三种类型10%和第四种类型4%的学生会选择看杂志漫画或干脆睡觉(以下用A,B,C,D四种代号表示四种类型)。当回答对考试的感受时,A和B学生表示喜欢做些难题,而C学生感到怕,D学生则表示无所谓。当问卷中提出老师讲课出现错误时只有30%的A学生敢于提出来, 其它 (包括B,C,D)的学生都选择保持沉默或在下面议论。这也可见传统教育中“教师绝对权威专制”的弊端。对于学习的目的性,A学生表示学习一技之长,B,C学生表示如父母所愿,或考上大学有个好出路,而D学生表示不明确。 (2)学习自我认知与现实感。 自我认知指对自己的心理过程与特征及其表现的认识,而现实感则指个人对自己同现实之间关系的认识。心理健康的中学生往往有较强的自我认知能力,他们能够正确地认识自己,自我评价恰当。在对现实的感知能力上,他们能够客观地认识现实,并根据对现实的认识来给自己做出恰当的人生发展定位,有与现实联系紧密的自我价值体系。 通过调查问卷,可以按计分方法把学生分为四种价值类型:踏实型,从众型,功利型和冷漠型。 踏实型的中学生顺从社会规范,积极为社会服务,另一方面,有自律的内控和自我导向表现,重视传统和社会评价。从众型的学生相当顺从社会规范,但这种顺从是他人导向的随波逐流,也有享乐主义,及时行乐的倾向,顺乎自然生活方式,倾向于保守。功利型是以自我为中心的功利主义,对于道义及人情这类价值不甚注意,认为金钱至关重要,追求个人利益而不是公益。冷漠型是不在乎社会规范,回避人际交往,也不注意他人的价值取向,所持的态度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 (3)中学生人际关系。 中学生人际关系包括同学之间的关系,异性同学的关系,和师生关系。 在我的调查问卷中分数最高为10分,表示人际关系最好;最低为0分,表示最差。调查结果只有17%的学生达到8分以上,表示人际关系较好的类型;40%的学生达到6分—8分数段,表示人际关系一般;有43%是不及格的,人际关系较差,突出体现的问题是:当问及“你喜欢拿别人的缺陷开玩笑吗”时,有81%的学生都答会,当问及“你的好友学习成绩超过自己时,你会真的感到眼红,妒忌吗 ”时,70%的学生答会的,这是令人心颤的回答。也许只有在心理健康不记名的调查中学生才会说出自己的“丑陋”,但确是非常真实的一面。这些都应该引起我们教育者的高度重视,因此教师不仅要在学习上为学生传道,授业,解惑,还要做到在精神上成为学生的父母,朋友的角色,这样才有师生之间真正的心灵沟通,帮助学生解除困惑,让他们以健康的心态去对待学习和生活。 (4)中学生的人格特征。 我国心理学工作者修订出我国《中学生心理健康诊断测验》,其中把学生人格倾向分为八个方向:学习焦虑,对人焦虑,孤独倾向,自责倾向,过敏倾向,身体症状,恐怖倾向,冲动倾向。对初一、初二684人调查结果如下: 人格倾向 百分比 学习焦虑 43% 对人焦虑 36% 孤独倾向 13% 自责倾向 9% 过敏倾向 2% 身体症状 9% 恐怖倾向 2% 冲动倾向 7% 3、初中生主要的心理特点。 (1)抽象能力有较好发展,独立性要求高,不愿接受约束与限制。 (2)情感容易激动,心里话愿和朋友谈,但不愿与家长,老师谈。 (3)学习自觉性较高,但也容易表现出独断性,争强好胜,坚持错误,但仍稚嫩。 (4)能根据社会要求约束自己,自我控制力较好。 (5)理想逐步向概括性发展,能够对自己理想中的人物特点加以分析。 (6)对人生意义有了初步的理解,对人生和世界评价带个人人性特点。 四 讨论与建议: 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通过调查资料显示结果是不容忽视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发展学生健康心理已成为十分紧迫和重要的课题。为让教师们培养出健康向上,求知进取的二十一世纪接班人,提出以下建议: 1、 强化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健康教育的观念意识,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2、学校开设心理咨询辅导。 (1)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预防心理障碍产生。 (2)开发学生各种潜能,提高学习的效率。 (3)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鼓励学生创造性学习。 (4)提高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增强社会适应性。 (5)增强学生的自我意识,培养自我评价能力。 3、学校内形成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完善的体制与教育形式。 (1)进行群体辅导,个别辅导. (2)建立学生的心理档案(包括智力发展情况,非智力发展情况,学习成绩,职业兴趣,学习态度方法等)。 (3)组织心理辅导专门活动与训练,进行个案(特殊学生)研究。 (4)严格遵守心理辅导咨询的保密性原则。有合格的心理辅导工作者(高尚的职业道德,全面的知识能力结构,健康的情感和坚强意志,健全的人格特征)。
《青少年的性教育及同伴教育》 【摘 要】 青少年性健康状况已在世界范围内引起广泛关注。青少年时期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在这个阶段,青少年如果
中医学作为一门具有东方古老传统 思维方式 的应用科学有其内在的本质规律可循。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关于中医临床的论文的 范文 ,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精神病学术论文篇三:《精神病人的犯罪分析》 摘要近年来,精神病人犯罪的比率不小,对其周围的人的生命和安全造成了威胁。因此本文通过对精神病人犯罪的分析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近年来乳腺癌和宫颈癌的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呈普遍性逐年提高,并呈现年轻化的趋势,成为威胁女性 健康 的两大杀手。 对于宫颈癌来说我国每年有新发
有了心理的健康,幼儿才可能有充分的发展。幼儿正处在心理成长和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幼儿的心理健康与否,将会对他们的一生产生极其深刻的,甚至是难以逆转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