佐鉺三鉺洞
高原氧气稀少,后细胞增多,这是身体适应环境的表现,无须担心!!!去高原寿命会减少,不可理喻??高原的人那么多,他们经常生病吗?你没有必要害怕会得病,或许到那里对你身体会更好些,那边无污染,天蓝蓝水清清,对身体大有裨益,有机会我真的很想到那边去....祝你好运!
jingeyijie
你好,其实我个人不太建议去西藏当兵,一来是气候地理条件,另外一个原因是条件比较艰苦。如果是在发达一点的城市还好,如果是在贫穷的南藏地区,条件实在太恶劣了。不管怎么样,既然你有这样的打算,还是尽可能为你提供资料。希望对你有帮助。研究认为,高原气候环境对人体健康有一定的影响。古代西藏医学和有关文献资料中,人们对高原气候环境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就有了较为客观、正确的认识。研究还认为,高原气候环境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虽有不利的一面,但藏族人民世代生活在高原气候环境中,长期的高原生活,世居藏族适应和顺应了高原气候环境,使他们健康地生活在西藏高原。随着藏族人民生活的改善,人们的预期平均寿命也不断提高,所以,只要人们对高原气候环境有一正确认识,采取科学的生活方式和养生健身方法,就能更好地适应高原气候环境。 环境和人的健康息息相关,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和条件。环境养生就是利用环境中有利于健康的因素,消除其不利因素,以保障人体健康,预防疾病的方法。人类生活在自然环境中,其地势高低、气候冷热、山林湖泊、物产资源及居室明暗与燥湿、宁静或嘈杂、通风好坏等方面因素对人体阴阳气血、脏腑功能都有一定影响。尤其是高原气候环境对人体健康有着直接的而且是持久的影响。所以,在西藏高原主动地选择居住场所,调摄自身生活起居,对保持阴阳平衡、气血畅通、脏腑功能正常,以适应高原低氧环境。著名藏学学者丹珠昂奔在《民族研究》上撰文指出:未来藏学研究的走向,应包括对高海拔地区所独特的藏医;对生命科学——气功(藏密气功)等的实践成果;藏民族丰富的高海拔地区的生产、生活方式和经验;藏民族所居住的高海拔的青藏高原的生态环境的研究①。故基于这一观点,本文结合藏医学以及有关藏学文献拟就高原气候环境对人体健康的影响、高原气候环境对人体健康的利弊,以及高原气候环境下的养生健身作一探讨。 一、藏医学对气候环境与人体健康影响的认识 地域不同,气候环境不同,对人的健康和寿命的影响是有差异的。西藏的古人很早就对这一现象有了认识,藏医最早的文献《月王药诊》中就有气候环境对人体影响的描述,认为在过冷的地方容易患“隆”病。藏医学经典著作《四部医典》中也认为“严寒凌烈为朗域,炎热干燥赤巴域,润腴潮湿培根域”。这就是说,地理气候不同,人的生活习惯不同,易导致的病症也会不同。在龙树著的《佛说养生经》中,对自然环境与人的健康长寿论述认为:“自然界的土、水、气等元素,也都甘淳美味,其所形成的食物,涵养人体。”“人体是一个小天地,小宇宙,宇宙间的一切,都会在人体上反映出来。因此,宇宙天地间的任何变化也都会影响人体,而人体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也都会影响和作用于其周围的环境。”②还认为,凡多风的处所,则富于隆的因素,热地则富于赤巴;而温地多培根。为了身体健康和人体内食物精微、血液、脂肪、骨骼、骨髓和精七要素,以及粪、尿、汗三种秽物的平衡,就要注意饮食、环境、居住环境及生活制度等。比如,在选择居住环境上,就必须考虑是否合适于自己的体质。凡隆体质的人,就不宜居住于多风的地区,免于加重隆的因素而患病,凡赤巴型的人则忌住热带的地方;同样的道理,培根型体质的人,不宜居住在潮湿之地。而有混合型体质的人当然更要注意选择居所的各种条件了。另外,对一般居住条件则要求不潮湿,居处应通风,最好用地毯防湿。③《佛说养生经》中还认为,由于高原气候特殊,特别要注重因时间、季节之差异而调整饮食,以讲求养生之道。例如,春季由于培根占优势,处在支配地位,因而应多吃麦食、青稞、炙肉、蜂蜜,即性轻、油少、味涩的食物,饮料以蜂蜜、酒、葡萄酒、姜水、红糖水为宜。此季忌食过多酥油油脂。在盛夏季节,宜食大米、酥油及肉,少食麦芽糖,可少饮酒、酪酱、井水、凉奶加糖等,忌食咸味、酸食,更不宜吃胡椒等。④ 从人体健康与环境的关系来说,藏医学对环境与人体健康现象的认识,贯串了“人与天地相应”的大系统思想,即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的变化规律与人类的关系中去考察和认识健康现象,从人体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和反应方式上去认识人体健康与否,从而就把人体、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三者在健身理论的认识基础上统一起来了。 二、高原气候环境对人体健康影响的利弊 西藏高原气候的特点是气压、气温低,空气稀薄,高原气候环境对人体必然产生影响。在古代,人们就对高原气候对人体影响有了认识,祖国医学《素问·五常政大论》曰:“地有高下,气有温凉,高者气寒,下者气热,故适寒凉者胀,……西北之气,散而寒之”等语。说明西北高寒,对人体的影响。⑤藏医最早的医学文献《月王药诊》中也有对高原气候对人体影响的论述,强调认为在过于寒冷的地方容易患“龙”病(由于气候所致的病)。⑥《卫藏通志》中对西藏高原低氧气候环境对人体的影响有了更详细的说明:当时把受到高原低氧的影响的病症等称之为“瘴、瘴气、瘴历、烟瘴、葛仓(即头痛之意)”。清乾隆56年派大臣福康安进藏时,向当地居民询问过唐古拉山的情况,答曰:“该处山高,阴寒凝结,即成瘴历,雪后瘴气更甚”。认为高原低氧、气候寒冷会加重高山反应。1792年廓尔喀兵犯后藏,被福康安派兵击退,后廓尔喀的降文中记述“去年抢扎什伦布寺,……回来时雪山上染瘴气死者二、三千人”,这就把高原低氧气候加上疲劳造成对人体的影响直到死亡说得很清楚了。⑦日人安辉著的《西藏通览》一书中记载有“隆吐海拔3876米,空气稀薄,人马有登者,数步一休”,生动记述了高海拔地区对人马的影响程度。 近现代随着高山探险的广泛开展,人们对高原气候对人体的影响进行了系统研究,专家、学者认为,高原低氧气候环境可以直接影响人体健康,诱发某些疾病或加重病情。尤其属于世界第三级的青藏高原气候独特,变化无常,这种高原性气候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在西藏高原许多疾病的发生确实与高原低氧气候有直接联系,如天气突变,空气稀薄,寒冷可以引起关节痛加剧,久致关节僵直、变形、活动受限。寒冷的气候,由于日光少,人容易情绪低落,注意力难易集中,食欲和睡眠均出现一些障碍。突然出现的严寒会使人体发生一系列心理、病理变化。寒冷刺激一方面会使人的交感神经兴奋,末稍血管收缩,外周阻力增加,左心室负荷加重,心肌耗氧量增加。另一方面会引起血中纤维蛋白含量增加,血液粘稠度增高,凝血时间缩短,为血管栓塞创造了条件,寒冷还可激发冠状动脉痉挛。据医学实验,如吸入-23°C的冷空气,心电图便出现类似心绞痛改变。在雨雪增多,湿度增大,气候下降的条件下,常使人或心血管疾病患者,高血压的患者感到胸闷、头胀、两眼发肿及全身不适。就1995年度、1996年度,甘南地区发生雪灾,造成人畜共亡的现象,更进一步说明,气候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气候也可以按垂直高度来划分,即使在西藏这个特殊的地理环境中,由于海拔高度不同,气温、湿度、光照气候要素也不同,对人体健康和寿命的影响就有所不同,如长期生活在藏南较低海拔的林芝、察隅、亚东、樟木等地的藏民,对水土湿润的环境能适应;生长在藏北高原的牧民,则对寒冷、干燥的气候更能适应,这说明了人体有随着环境的转换而能自行调节的机能。现代气候与保健学研究也表明,西藏高原2000~3000米左右的地区,大多为林区、山区,气温的季节变化小,冷暖适中;云雨多,利于避暑;植被较好,空气清新;气压也较低,可增强人的呼吸功能;尤其是山区又多瀑布、喷泉、温泉、湖泊、雷雨和闪电,所以空气中含有数量很多的负离子,而负离子具有促进新陈代谢、强健神经系统,提高免疫能力的功效,是一种“长寿素”。另外,这些地区生态环境较好,没有什么工业污染,空气清新,大气洁净度高,也少有噪音,有的是鸟语花香和美丽的自然景观。藏民族对自己的衣食、住、行都有严格要求,正如佛经中观测风水时所云:“房地田地地皆宜,宅水渠水水皆津,近牧远牧草尽美,房木薪木木均佳,筑石矿石石堪夸。”计种如意合相,清楚告诉人们藏族修建每一座房,饮每一口水,牧每一口草,烧每一薪,筑每一石都十分讲究。在西藏的山区、林区的人文气候也非常美妙,具有独特的雪域特色的民风、民情、民俗。藏族民众人情纯朴,勤于并善于劳作,而且他们的生产、生活习俗,都与宗教息息相关。人们为了农牧和狩猎的丰收,为身体健康和生活幸福,时时处处都要求得到神佛的帮助和保佑。生活在西藏高原上的人们,长时间为繁重的劳务和严酷的自然环境所困扰,渴望着有良好的机会和场合,显示自己强健的体魄、健康的身体和嘹亮的歌喉,寻找情人、结交朋友,或在节日里,总是将宗教仪式和娱乐活动结合在一起,人们借助神祗,手舞足蹈以表达感情,排解困境,治疗疾病,驱赶邪魔。不但鼓起他们生活的勇气和信心,而且对增进健康也确有益处在拉萨街头,大昭寺八廓街,手摇转经筒转“林廓”的大多是七八十岁的老者。另一方面,在西藏的山区、林区暴力犯罪事件较少,人与人的关系也比较和谐,加上这些地区水质清新,动植物性食品丰富,人们常年食用的都是没有污染的牛奶、牛羊肉等高蛋白食品。所有这一切,都非常益于人们的身心健康。在西藏高原这一特殊的环境中也生活着不少长寿老人。以1984年西藏第三次人口普查情况来看,在调查的100多万人口中,80岁以上的老人有9792人,90岁以上寿星729人,100岁以上的也有72人,8据统计,这个比例仅次于新疆,居全国第二,高于平原省份2~3倍。这些长寿老人大多生活在人口最为集中的雅鲁藏布江中游,包括尼洋河、拉萨河、年楚河、多雄藏布等大支流的中下游谷地,这个谷地是西藏高原的一个“低槽”,沿干流谷地从西到东,海拔较为平坦,耕地连片,水草肥美。雅鲁藏布江中游河谷地区属于湿带半湿润、半干旱地区。这里气候由于日温差大,而年温差相对我国北方地区要小得多,所以夏不炎热,冬不酷寒,有利于人类的生存和长寿。另据1998年对拉萨地区人口的调查统计,西藏的人均寿命达到67岁。可见与全国、乃至全世界比较,西藏人民的人均寿命与之相近。长寿的原因,不仅取决于自然环境,还与藏族人民适应了低氧气候环境有关。这种适应包括生理性和遗传性两方面,机体产生的反应是生理性的,而作出什么样的反应则取决于遗传特性。藏族人民适应低氧环境,从生物学特点来说,是在高原长期居住后获得的。昌都卡若遗址发现说明,在5000年前藏族先民就生活繁衍在西藏高原上,几千年来藏族世代历经高原环境生活使他们的体格发生了某些解剖或生化上的调整,所以说世居藏族的体格大部分是他们种族起源的自然适应,很大程度上决定某些解剖上的特征,如圆形、丰满的胸廓,称之为“桶状胸”。这种特征能使整个胸腔容积增加,通过换气过度的代偿性使双肺充气增加,肺容量和肺内表面积增大,有利于气体弥散,因而摄氧能力较强。总之,由于受遗传因素的影响,不但使世居藏族适应和顺应了长期的高原缺氧的气候环境,使他们很好地生活在西藏高原。尤其是西藏和平解放后,在党和政府的关心下,藏族人民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藏族人民的体质更健壮了,抵御疾病的能力更强了,使藏族人民的长寿更加有了保证。高原其他健康事项 (1).注意保暖,西藏的昼夜温差非常大,而且早、晚气温偏低。一般海拔每升高1000米,温度降低6℃,所以一定要注意保暖,即使在夏季也必须准备外套或毛衣,在阴暗的寺院殿堂里待时间长了也是很寒冷的。另外,保持身体的干燥也很重要。(2).高原强烈的阳光和紫外线会伤害你的眼睛,应准备太阳帽和墨镜西藏有很多冰雪环境,冰雪地及水面会反射很强的太阳光,在阳光灿烂的日子里将双眼直接暴露在这种环境中数小时,即可造成雪肓。所以,在雪线及以上地区活动时一定要带雪镜,或者至少是可以滤过紫外线的好的墨镜。雪肓会造成暂时性失明,轻微的症状是:对光线敏感不停眨眼,眼中似有沙子,疼痛,眼睛发红,不停的流泪。若发生雪肓,应以眼药水清洗眼睛,到黑暗处或以眼罩蒙住眼睛用冷毛巾冰镇,减少用眼,尽量休息。良好的休息和舒缓的环境能及时缓解雪肓的症状,但完全恢复通常须5~7天。 (3).西藏各条旅游线上,尖土大,卫生条件不好,所以不宜使用隐形眼镜。要戴的话,不妨考虑使用用完即弃型的镜片,拉萨有隐形眼镜出售,价格和内地相当。 (4).刚刚上高原的时候由于气候干燥,会造成部分游客易流鼻血和嘴唇干裂。在贡嘎机场经常可以看到一些游客带着灼伤的面颊和鼻子离开拉萨。所以要带上防晒霜、润肤露和润唇膏。 (5).带一些鼻腔外用软膏和润喉片可缓角干燥带来的鼻喉不适。 (6).建议大家考虑带着以下药品:金施尔康、西洋参含片、阿司匹林、必理痛、牛黄解毒片、感冒灵、喉炎丸,止咳水、白花油、维他命C丸、胃药、纱布、眼药水及消炎药。 (7).建议准备大小各一个小型药盒,大的放在背囊里,小的随身带。 (8).小心中暑,高原的阳光是很可怕的,尤其在夏天做长时间的户外活动的时候。因此高原户外旅行活动一定要备有清凉油、人丹之类的等,而且要多喝水。发现有人中暑,应尽快将其移至阴凉通风处,抬高头肩部半躺下,脱掉外衣用水湿润患者内衣,不停扇风并用冷毛巾擦拭患者身体使得患者的体温降低。患者清醒时,应给他补充水分。
贪吃的大吃货
看抵抗力的,不是每个人都会有。不过乘飞机比自驾和坐火车更容易发生高反,毕竟坐火车不是一下子到达,在火车上海拔的逐渐增高,可以让人体有一个比较缓慢适应过程。但这并不是说,火车进拉萨就不会引起高反,因为主要还是看个人体质。还有一点就是到达拉萨后两三天内不要洗澡洗头,不要喝酒,不要剧烈运动,这是以前带我去的导游着重和我说的,因为高原地区空气稀薄,氧气含量底,供氧不足就会导致头疼,头晕,甚至呕吐,严重者会发生肺水肿, 而洗澡,喝酒,运动都会加速血液循环,会导致呼吸加速,而高原又缺氧,因此就会很容易出现高原反应。很多人都是到高原地区后,包括我,高原反应不是马上就会出现的,很多都是当天晚上有高反,有些是第二天或第三天,所以一般前三天要注意,不要做会导致高反的行为。所以建议在准备好去的时候千万要把物资准备充足,比如适当的厚衣服,因为昼夜温差比较大;还有带上一些抗高反的药品:比如西洋参片,高原维能,奥默蓝养片(效果是我用过最不错的)等等,但药物也只是起预防作用,并不是万能的,进藏后,还是要先安分一点,我过往的经验都是用血和泪总结出来的。
宁静雨城
? 在国内刊物发表的部分研究论文:[16] 高原、滕吉文,2005.中国大陆地壳与上地幔地震各向异性研究.地球物理学进展,20(1): 180-185.[15] 高原、梁维、丁香、薛艳、蔡明军、刘希强、苏有锦、彭立国,2004.云南2001年施甸地震的剪切波分裂参数变化特征.地震学报,26(6): 576-582.英文:Gao,Y.,Liang,W.,Ding,X.,Xue,Y.,Cai,M.,Liu,X.,Su,Y. & Peng,L.,2004. Changes in characteristics of shear-wave splitting of earthquakes in Shidian,Yunnan,China. ACTA Seism. Sinica,17(6): 635-641.[14] 高原、刘希强、梁维、郝平,2004.剪切波分裂系统分析方法(SAM)软件系统.中国地震,20(1): 101-107.英文:Gao Yuan,Liu Xiqiang,Liang Wei and Hao Ping,2004. Systematic analysis method of shear-wave splitting: SAM software system,Earthquake Research in China,18(4): 365-372.[13] 高原、Suzan van der Lee、Domenico Giardini、Jochen Braunmiller、郑斯华,2001.使用振型叠加方法研究1997年11月8日西藏玛尼地震震源机制.地球物理学报,44(增刊): 98-106.[12] 高原,2000.破裂临界状态下大理岩的剪切波分裂特征.中国地震,16(3): 197-202.[11] 高原、周蕙兰、马延路,2000.川滇地区地震活动单键群分析.中国地震,16(1): 86-91.英文:Gao Yuan,Zhou Huilan and Ma Yanlu,2000. SLC analysis on earthquake activity in the regions of Sichuan and Yunnan of China Earthquake Research in China,14(3): 277-283.[10] 高原、李世愚、周蕙兰、刘晓红、刘绮亮,1999.大理岩的剪切波分裂对差应力变化响应的实验研究.地球物理学报,42(6): 778-784.[09] 高原、郑斯华、周蕙兰,1999.唐山地区快剪切波偏振图象及其变化.地球物理学报,42(2): 228-232.[08] 高原、郑斯华、周蕙兰、刘振、吴忠良,1997.一个复杂大地震的破裂特征分析.地震学报,19(1)∶1-6英文:Gao Yuan,Zheng Si-hua,Zhou Hui-lan,Liu Zhen and Wu Zhong-liang,1997. Analysis on rupture feature of a great complicated earthquake in Kamchatka. ACTA Seismologica Sinica,10(1): 1-6[07] 高原、郑斯华、王培德,1996.海南省东方地区1992年小震群剪切波分裂研究.地球物理学报,39(2)∶221-232.[06] 高原、吴忠良,1995.1993年11月13日堪察加大地震的破裂过程及其构造意义.地球物理学报,38(1)∶55-63.英文:Gao Yuan and Wu Zhong-liang,1995. Rupture process of the 13 November 1993,Kamchatka, earthquake from broadband waveform analysis and its tectonic implications. Chinese Journal of Geophysics,38(1): 79-88.[05] 高原、刘昭军,1995.随机性细胞自动机的地震模拟的动力学含义.中国地震,11(1)∶8-13.英文:Gao Yuan and Liu Zhao-jun,1995. Dynamical implications of earthquake modeling using stochastic cellular automata. Earthquake Research in China,9(4): 379-385.[04] 高原、吴忠良,1995.用远震体波宽频带记录分析1993年10月2日中国新疆南部 地震的震源过程.中国地震,11(2)∶147-160.[03] 高原、郑斯华、孙勇,1995.唐山地区地壳裂隙各向异性.地震学报,17(3)∶283-293.英文:Gao Yuan,Zheng Si-hua and Sun Yong,1995. Crack-induced anisotropy in the crust from shear wave splitting observed in Tangshan region,North China. ACTA Seismologica Sinica,8(3): 351-363.[02] 高原、郑斯华,1994.唐山地区剪切波分裂研究(Ⅱ)--相关函数分析法,中国地震.10(增刊)∶11-21.英文:Gao Yuan and Zheng Si-hua,1995. Cross correlation function analysis of Shear wave splitting - method and example of its application. Journal of Earthquake Prediction Research,4(2): 224-237.[01] 郑斯华、高原,1994.中国大陆岩石层的方位各向异性.地震学报,15(2)∶131-140.英文:Zheng Si-hua and Gao Yuan,1994. Azimuthal anisotropy in lithosphere on the Chinese mainland from observationa of SKS at CDSN. ACTA Seismologica Sinica,7(2): 177-186.在国外刊物发表的部分研究论文:[11] Gao,Y.,Hao,P. & Crampin,S.,2006. SWAS: A shear-wave analysis system for semi-automatic measurement of seismic shear-wave splitting above small earthquakes. Phys. Earth Planet. Inter.,159(1/2): 71-89. doi:[10] Wu,J.,Crampin,S.,Gao,Y.,Volti,T. and Chen,. Smaller source earthquakes and improved measuring techniques allow the largest earthquakes in Iceland to be stress-forecast (with hindsight). Geophys. J. Int.,166(2): 1293-1298. doi: [09] Crampin,S. and Gao,Y.,2005. Comment on Systematic Analysis of Shear-Wave Splitting in the Aftershock Zone of the 1999 Chi-Chi,Taiwan,Earthquake: Shallow Crustal Anisotropy and Lack of Precursory Changes,by Yungfeng Liu,Ta-Liang Teng,and Yehuda Ben-Zion. Bull. Seism. Soc. Am.,95(1): 354-360[08] Gao,Y. and Crampin,S.,2004. Observations of stress relaxation before earthquakes. Geophys. J. Int.,157(2): 578-582.[07] Crampin,S.,Peacock,S.,Gao,Y. and Chastin,S.,2004. The scatter of time-delays in shear-wave splitting above small earthquakes. Geophys. J. Int.,156(1): 39-44.[06] Gao,Y. and Crampin,S.,2003. Temporal variations of shear-wave splitting in field and laboratory in China. J. Appl. Geophys.. 54: 279-287.[05] Crampin,S.,Chastin,S. and Gao,Y.,2003. Shear-wave splitting in a critical crust: III - preliminary report of multi-variable measurements in active tectonics. J. Appl. Geophys.,54: 265-277.[04] Crampin,S.,Gao,Y.,Chastin,S.,Peacock,S. and Jackson,P.,2003. Speculations on Earthquake Forecasting. Seism. Res. Lett.,74(3):271-273[03] Gao,Y.,Wu,. and Zhou,. Seismic source characteristics of nine strong earthquakes from 1988 to 1990 and earthquake activity since 1970 in the Sichuan-Qinghai-Xizang (Tibet) zone of China. Pure Appl. Geophys.,157(9): 1423-1443.[02] Gao,Y.,Wang,. and Zhou,. Temporal changes in shear-wave splitting at an isolated swarm of small earthquakes in 1992 near Dongfang,Hainan Island,southern China. Geophys. J. Int.,135(1),102-112.[01] Wu,. and Gao,Y.,1994. Scaling law of earthquake energy: a modification in the view of broad frequency band. Fractals,2(4): 583-588.
学术堂整理了九个关于医学论文投稿发表的技巧:1、投稿前,认真检查稿件投稿前,务必认真检查自己的稿件,文章内容不要有太多的空格,因为计算版面费的时候,空格也算在内
医学遗传学论文 遗传学是研究生物体遗传和变异的科学,遗传学是生物学的重要分支和核心学科,并且是生命科学最具活力的领域之一。以下是我整理的医学遗传学论文,欢迎阅读
(一)空气污染事故近代史上有好几次重大的空气污染事故(表2-6-1),它们说明污染水平很高时所发生的危险情况。事故期中的死亡人数与该地区平时的死亡人数相比,往往
⒈ 张平中等,2004. 甘肃武都万象洞滴水与现代石笋同位素的环境意义. 科学通报,49,in press.⒉ Zhu Liping,Zhang Pingzho
可以写医学检验寄生虫方面的,一下是一些参考资料:垃圾污染 垃圾侵占土地,堵塞江湖,有碍卫生,影响景观,危害农作物生长及人体健康的现象,叫做垃圾污染。 垃圾包括工